《所见》《小池》教案

时间:2024-02-02 07:10:51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所见》《小池》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所见》《小池》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所见》《小池》教案

《所见》《小池》教案1

  教学预设目标:

  1、有朗读古诗的兴趣,能从诗中感受到夏天的情趣。

  2、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能初步感悟诗歌的韵味和夏天美好的意境。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背诵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课件、音乐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预设

  第一课时

  学习古诗《所见》。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一、激趣导入。

  1、沈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很多同学学过很多的古诗,也会背很多的古诗,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背给大家听?(指名背诵)

  --展示学生平时的古诗积累

  2、揭题,释题。

  齐读课题。"所见"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指名说说)

  小结:所见--所看见的事物(东西)

  3、出示课文插图投影:

  《所见》这首诗,写的就是诗人所看到的图上的景物。让我们也来看看图,你能用几句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

  二、初读课文。

  1、出示小黑板:预习"三读"法:

  一读:读准读通课文。(大声朗读)

  二读:划出生字,记住字形(不出声音默读)

  三读:读懂句子,学会提问。(轻声读)

  2、请同学们用我们学古诗的"预习三读法"来预习一下课文。

  把不懂的字、词、句子用横线加上"?"划下来。如:?

  3、学习生字。

  (1)、预习好了,你能把古诗中的.生字读出来吗?(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自己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老师相信你们不用看拼音也能读出来。(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

  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

  (3)同桌对读,检查。

  三、精读课文。

  1、你能把这首诗流利地读出来吗?指名读(两名)

  2、播放音乐,教师范读。

  学生闭上眼睛听,初次感悟、体会诗句的意思。

  3、学生练读全诗。(4人组内合作朗读)指名1号做朗读汇报。

  4、在4人组内交流:古诗写了画中的哪些景物?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5、全班交流。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教师相机解决问题)

  预设问题:什么叫"振林樾"?(传遍了树林)

  "意欲"是什么意思?(想要做什么事情)

  6、理解诗意。

  (1)出示课文插图。

  A师指"牛与牧童"图问:这是怎样的一个情景?(牧童骑黄牛)

  B放录音(牧童歌唱的声音)听!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C齐读诗句。

  (2)、演示"牧童捕蝉"的动作及"蝉叫声"。说说第二句话的意思。

  心想捕捉鸣叫的知了,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出示诗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齐读诗句。

  (3)、你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小组合作完成)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心想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

  (4)挑一句自己最喜欢的读一读。(指名读)

  (5)多美的一首诗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配上音乐)

  齐读--指名读--男女生读

  四、读诗想画面。

  1、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画面背诵。(引背同桌对背齐背)

  3、从"林樾"、"蝉鸣"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

  五、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字形。(指名说说)

  2、说说你认为最好记的字是什么?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呢?

  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林:左边的木的捺改成点。

  黄、童:中间一横要写长,其他的横要写短。

  范写"黄"、"童"

  六、编故事

  学完了这首诗,你觉得牧童捕到蝉了吗?小小组里讨论一下,试着编一个故事。

  七、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把你最喜欢的句子用自己的话写下来,或者画下来。

  第二课时

  学习古诗《小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象出初夏荷塘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

  一、看图揭题,导入。

  1、出示.课件(课文插图)问:这是什么?

  2、小池美吗?美在哪里?(指导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同桌合作,试读课文。检查字音,纠正读错了字音。

  3、指名两人组朗读汇报。

  三、图文对照,理解感悟。

  1、看课文插图,说说你觉得池塘怎样?诗中是怎么写的?

  引出诗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2.交流自学。课堂讨论疑难词句,通过投影重点讲解"泉眼、晴柔"的意思。

  (泉眼:泉水涌出的那个口子;晴:晴天;柔:柔和)

  3、仔细观察图画,你看到了上面有什么?诗中是怎么写的?

  引出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学生提问自学不能解决的字词,教师作简要解答。

  4、简单讲述诗意。

  5、全班齐读全诗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1. 教师范读。

  2. 学生练读。(4人组内,一人朗读古诗,其余3人想象看到的画面。组内交流)

  3. 教师语言描述,激发学生想象。

  初夏的早晨,阳光灿烂。我们来到一个幽静的小池边,只见水池中已经长出了一些嫩绿的荷叶,有的荷叶还没有完全展开,只是露出一个尖尖的小角;池里的泉眼正在悄悄地流动,池水非常清澈,倒映着浓密的树阴。这时候,飞来几只蜻蜓,有一只飞累了,落在尖尖的荷叶上休息。这样的景象,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呢?

  4. 引导学生带着这种感觉朗读。

  5. 朗读反馈。

  6 .练习背诵。

  五、学习生字。巩固词语。

  1. 出示带音节生字认读。

  2. 去掉音节认读。

  3. 小组合作,创造性认记字形。

  4、认读课后我会读的词语。

  六、.总结全文。

  七、课后拓展:

  和伙伴们交流自己会背的古诗。

《所见》《小池》教案2

  背景知识:

  《所见》和《小池》是两首从不同侧面表现夏天情趣的古诗,分别由袁枚和杨万里所作。这两首诗充满着童趣、情趣,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所见》着力刻画的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牧童夏日捕蝉的情趣;《小池》悉心渲染的是孩子们欣赏迷恋的蜻蜓轻落荷叶尖角的动人画面。古诗的韵味、想象的空间,勾勒出了夏季独有的童贞世界。

  学情分析:

  每一个孩子就是一名充满诗性的诗人。儿童与古诗的对话,就是建立在这样诗性的儿童世界里的。细细研读这两首古诗,生字不少,但是对于已经具备一定识字能力的基础较好学生来说并不难。因此,生字教学主要以自学为主,采用先学后教、互教互学的形式。教师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象的途径去理解古诗中难以直接领悟的词语上。同时,这两首诗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象力,诗歌的内容接近孩子的现实生活,充分利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悟促成孩子与古诗的诗性对话,通过各种形式的反复朗诵、吟诵加强孩子对古诗的体会咀嚼,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1、 知识和能力。认识12个生字,会写"诗、林、童、黄、闭、立"8个字。

  2、 过程和方法。在朗读和背诵中理解古诗内容,体会夏日的情趣。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喜欢朗读古诗,愿意主动背诵。激发学生关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欣赏一组配乐的夏日情境图(课件),勾勒出对夏日童年生活的回忆。

  2、学生交流:夏天,我最喜欢(干什么)。

  3、教师出示课件(课文的插图:牧童欲捕蝉),引导学生猜想:这个古时候的小朋友喜欢在夏天干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袁枚大诗人是怎么说的吧!(课件配乐朗诵,诗问逐行出现。)

  二、学生自学,通读全诗。

  1、学生尝试自己反复地朗读《所见》,特别注意读准每一个字音,读通每一行诗句。(特别关注平时朗读比较困难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

  2、学生互助学习,自主认识古诗中的新汉字。

  (1)抽查几位学生(特别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朗读全诗,其余学生仔细聆听并在书本上做好正音标记(在别人读错的汉字下点上重点记号并注出正确读音,这个习惯需要长期培养。),而后集体交流纠正字音。

  (2)游戏:"汉字生活大搜捕"(请学生交流在生活中曾见到或听到的汉字实用例子)

  *课件出示"汉字生活大搜捕"的所有汉字"所 牧 捕 蝉 闭 立",请学生独立搜索。

  *学生互动小组交流后由学生自主推荐典型的例子——

  例如:×××在他爸爸派出所的大门口见过"所".

  ×××听过一首《牧羊曲》,里面有个"牧".

  ×××说古时候的警察不叫警察,而叫捕快,捕快的"捕"就是今天的这个新字。

  (这个搜捕游戏要经常结合认字教学不断进行,才能开拓学生的生活时空,激活他们的生活回忆,从而构建孩子生活和学习的桥梁。)

  3、汉字重回古诗,学生看文朗诵。

  三、研读诗文,充分想象。

  1、再次课件出示"牧童欲捕蝉"的画面,请学生通过在多次朗读《所见》的基础上说话训练:

  "小牧童喜欢在夏天( )。"

  2、根据学生的不同回答引入诗句的研读——

  (1) 一些学生认为:"小牧童喜欢在夏天骑牛放牧。"(类似于这样的观点)

  *引导学生找出相关的诗句:你是从哪儿体会到小牧童喜欢在夏天骑牛放牧的?

  *课件出示"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请学生反复读读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 充分运用课件中一段牧童放牧时的歌谣欣赏,理解体悟"振林樾"的意思。

  * 朗读体会当时牧童的欢快心情。

  (2)一些学生则认为:"小牧童喜欢在夏天捕蝉。"(类似于这样的观点)

  *引导学生找出相关的诗句:你是从哪儿体会到小牧童喜欢在夏天捕蝉的?

  *课件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请学生反复读读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 充分想象:小牧童闭上嘴巴停止歌声是为了什么?"

  * 朗读体会当时牧童很想捕蝉却又怕惊动了蝉的心情。

  3、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咀嚼诗句,体味小牧童究竟喜欢什么,并充分通过朗诵来表达自己的理解。

  四、自主选择,快乐积累。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学习方法积累这首古诗。(强调要求)

  课件出示三种方法:

  1、请你用最喜欢的表演形式选择好伙伴一起来背诵《所见》。

  2、请你扮演小牧童,告诉大家自己在一个夏天捕蝉的故事。

  3、请你为课文中的插图配写《所见》的古诗,书写一定要漂亮哦!(另发古诗题写画纸)

  * 学生充分准备、训练。

  * 学生学习成果展示,重点放在第3个内容(书写)。

  ——请顺利完成题写古诗的小朋友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当小老师提醒大家六个新汉字的写字要领,学生尝试书写。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再掀情趣。

  1、教师引导学生从古诗《所见》的朗诵中转入另一首体现夏日情趣的古诗《小池》:

  ——夏日,可爱的小牧童喜欢去捕捉树上鸣叫的蝉儿。而杨万里这位大诗人却对夏日的荷花池情有独钟呢!不信,一起去瞧瞧!

  2、课件出示画面(与课文中插图相似的`更美的荷池图),引导学生看图说话:

  ——"我看见了( ),听见了( )。

  3、引出古诗《小池》:诗人杨万里别有一番独特的发现——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课件出现诗文,配乐朗诵。)

  二、自主设疑,通读全诗。

  1、学生反复朗读古诗,特别注意读准字音,读通每一行诗句。

  2、学生自主提出朗读中不懂的汉字和词语。(诸如:泉眼 惜细流 爱晴柔 )

  借助提出问题的同时纠正重点读音。

  3、教师引导学生"诗读百遍,其义自现。",再次反复咀嚼诗句,遇到不懂的字词停下来反复读读。

  4、抽查朗读,特别注意学生朗读时的节奏和停顿,并相机做重点指导。

  三、品读欣赏,体味美感。

  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多次朗读的基础上开始步入诗句的想象体会,话题交流:读了诗,我觉得这方小池( )。

  ——学生总体感悟:夏季菏池的美丽和恬静。

  2、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如果你有一只画笔,你会画上什么?

  3、师生合作:"妙笔生辉"

  老师根据学生所想象到的在黑板上尽情画下菏池的景色,学生根据诗句的反复推敲咀嚼评价老师的画是否符合古诗的意境。(在此互动的过程中充分理解学生先前提出的不同词语的意思)

  4、美丽的画,需要同学们动情的朗诵来衬托,让我们一起尽情朗诵吧!

  ——学生自由组合用不同的形式来诵读这首古诗并现场交流赏评。

  四、拓展积累

  1、教师引导学生积累更多的描写夏日风情的小诗,一起欣赏另两首古诗:《池上》《江南》。

  2、结合《古诗80首》,找寻更多的描写夏日的古诗,互相品读。

【《所见》《小池》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语言设计小池教案10-10

大班语言教案:小池01-18

小池塘06-12

《小池》说课稿12-18

《小池》说课稿04-06

夜书所见教案03-29

实验“小池塘”05-15

《小池》教学反思03-13

今天的所见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