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4-01-20 09:13:40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实用9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教案[实用9篇]

大班教案 篇1

  音乐活动:

  《数字歌》

  活动目标:

  1、 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热情明朗的风格,能随音乐合拍地做律动。

  2、 尝试与同伴合作,大胆地用身体动作创编数字造型。

  3、 享受做韵律操及与同伴交流的乐趣,体验创造的快乐和成攻。

  活动的准备:

  1―10数字歌曲CD;写好数字的黑板、笔等

  活动过程:

  1、 欣赏音乐、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找出歌曲中的数字。

  2、 再次倾听音乐,跟音乐演唱数字,创编简单动作。

  3、 创编歌曲中段数拍部分的动作。

  4、 出示数字1―10,引导幼儿观察数字的不同外型。

  5、 与同伴合作创编数字造型。

  1) 提出创编要求。

  2) 幼儿结伴合作创编,教师巡视指导。

  3) 展示创编的数字造型。

  6、 听音乐将创编的造型与之前创编的简单律动完整表演。

  1) 提出表演要求。

  2) 幼儿与老师一同表演。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懂得水资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懂得人人都应该为保护水资源作出努力。

  2、能大胆流利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活动准备:

  收集各种资料

  活动过程:

  1、通过讨论,让幼儿阐述自己的观点。

  (1)师:小朋友,在我们生活中每天都离不开水,那么,这么多人都要用水,我们地球上的水会用完吗?(幼儿有的说用的完,有的说用不完)

  (2)师出示红绿两块不同颜色的牌子。

  地球上的水到底用的完还是用不完呢?大家的观点有的不一样,那我们就按自己的观点分成小组,一起来说说各自的理由,看看哪一组观点最有道理。(认为水用的完的小朋友坐在红牌周围,认为水用不完的小朋友坐到绿牌周围)

  (3)幼儿按各自得观点分成两队。

  (4)师:今天我们来开个辩论会,辩论的题目是:水用的完吗?现在我们红队的小朋友认为是用的完的,绿队的小朋友认为是水用不完的,一会儿我们各自得小朋友要发表自己的观点。

  2、辩论:地球上的水用得完吗?

  (1)师:现在由红绿队各方阐述自己的观点。

  红:水用得完的,因为我们天天在用水,地球上的水会越来越少,总有一天会用完的`。

  绿:水是用不完的,只要天下雨,河里湖里又有水了,水是用不完的。

  红:可是很多地方河里都没水了,要是不下雨黄河长江都会没水的。

  绿:可是过了一段时间还是下雨了呀,黄河长江里不是又有水了吗?太阳再蒸发水蒸气,这样就又要下雨,河里不是有水了吗?

  红:有的沙漠现在已经没水了,沙漠现在越来越大,这样不就没水了吗?

  绿:不会的,只要我们人类在,我们就会想办法的。

  幼儿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时有一位幼儿走到两队的中间,老师问:你为什么站到中间去呢?幼:我觉得水既用的完又用不完,所以我站到两队的中间。(这时有几位幼儿也可能同意他的观点)老师就把他们分为黄队。

  3、继续辩论。

  绿:虽然地球上有很多脏水布能用,但我们科学技术发达了,还能把海水变成淡水,这样水就用不完了。

  黄:水既用的完又用不完,因为我们如果保护水资源,那水就用不完,如果我们人类一直在破坏水资源,那水就用的完。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水资源。

  4、讨论:怎样保护水资源。

  (1)有很多小朋友开始同意黄队的观点了,那我们怎样来保护地球上的水资源呢?(不浪费水,洗手时随手关好水龙头,把洗澡的水去拖地或冲厕所,不往河里扔垃圾,不弄脏水,不把粪便往河里冲,多种点树,不让沙漠变大。

  教师对幼儿的观点想法给予赞许肯定,并鼓励幼儿保护水资源要从自己做起。

  师:刚才小朋友说的真不错,但保护水资源要从自己做起,同时也要监督身边的人。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寻找身边七彩色的实物,进一步了解七彩的排列次序。

  2.感受神秘与惊喜带来的快乐。

  3.能与同伴合作游戏。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在先前的活动中已初步了解光的七彩排列。

  2.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收集赤橙黄绿青蓝紫色的.物品,并想办法包装成神秘七彩盒带到幼儿园来。

  3.在干净的地面上用与七彩颜色一致的粉笔或水粉画出彩虹线。

  4.白纸、水彩笔,教师自制的彩虹胸章若干。

  活动过程

  1.漂亮的七彩盒。

  ――幼儿分组活动,先请大家互相猜猜自己的七彩盒内装的是什么,请大家闭上眼睛,展示自己收集的七彩盒,数数七彩盒里是不是真的藏着七种颜色。

  ――引导幼儿说说看到这么多七彩物体的感受。

  ――如果幼儿拿来的七彩物是需要通过操作才能显现色彩的,则更应加以肯定。如贝壳的内部、CD盘等。

  ――给每个带来七彩盒的幼儿贴上彩虹胸章。

  2.彩虹大桥。

  ――大家一起行动,把自己七彩盒里的物品拿出来一一放到相应的彩虹线上,组合成“彩虹大桥”。

  ――选择一条自己喜欢的彩虹线,对上面的物品进行绘画记录,同一种物品可只作一种记录。最后数数这条彩虹线上一共有几种颜色相似种类不同的物品。

  活动建议

  1.活动前为了便于家长了解这一活动的意图,可在“联系栏”中告诉幼儿家长可以收集的七彩实物,如不同颜色的水果、蔬菜、塑料瓶、液体、肥皂、蜡笔、糖果等,以拓展家长的思路。

  2.寻找身边与七色一致的实物,是感受世界五彩缤纷的极好途径。

  3.孩子自主寻找七色的物品,以及采用大小适宜的盒子包装起来的过程,都是有益的学习过程。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内容:

  语言——创编儿歌《春天来了》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仔细观察、观看、讨论对话、远足登山等活动,知道春天来了。并能从树、花、草等中找出春天来时的特征。

  2、根据动、植物在春天来时的细微的特征变化,学习儿歌、仿、创编儿歌。

  3、拓展幼儿的思维,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自己成功的喜悦,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活动准备:

  课前布置幼儿和家长仔细观察春天的景色细微变化。有可共幼儿观看春天的背景图,或投影仪,投影图片。柳树、小草、花儿、燕子、青蛙等图片,文字条、录音带、VCD盘、VCD机、录音机、自己准备好表述方式所需要的材料(图画纸、水彩笔、剪贴画……)。

  活动过程:

  1、语言激趣导人课题: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观看VCD盘或投影仪,你喜欢的是什么?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怎么表述你看见的或喜欢的……(画画、剪贴画、语言表述、贴画、儿歌等)。方式很多,今天我们就学一首关于春天的儿歌,好吗?

  2、出示春天的背景图,贴柳树的图片后,教师示范说儿歌:春天来了,柳树发芽了,对我们招招手。

  3、幼儿看图片跟老师学说儿歌第一句。(你还可以怎么说?鼓励幼儿拓展思维。)

  4、请一名幼儿在背景图上贴小草的图片,小朋友自己用喜欢的方式表述。教师示范说儿歌:春天来了,小草长高了,对我们点点头。(让幼儿摸仿学说儿歌)

  5、看图片学说儿歌第二句后,连说儿歌2—3遍。(引导幼儿仿编儿歌或其他方式表述,春天来了……

  6、出示文字条:春天来了,(1),对我们(2)。

  7、教师讲解儿歌创编的方法,贴图片示范,如出示花儿的图片,把它贴在(1)处,在(2)处说出花的动作:春天来了,花儿开放了,对我们咪咪笑……

  8、依次出示燕子、青蛙等图片,让幼儿根据图片进行创编,教师给予指导,幼儿创编时可播放春天的音乐、播VCD盘或投影仪,激发幼儿创编的情绪。

  9、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编生活中的内容。

  10、教师记录创编的儿歌,幼儿和教师一同说儿歌,展示幼儿自己的不同的方式表述的春天。交流自己的成果,互相学习、讨论。体会自己成功的喜悦。

  11、欣赏配乐诗朗诵《春天来了》。

  12、教师小结:小朋友把春天“打扮”得真美,让我们一起在春天里跳起来吧。放音乐幼儿跳舞,自然结束。

大班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练习绕口令,练习发准易混淆的字音"关(guan)","夸(kua)","瓜(gua)",感知绕口令的韵味。

  2.通过看图文以及轮流接念的方式学习绕口令。

  3.乐意参与游戏活动。

  二、活动准备

  1.图片:冬瓜、西瓜若干。

  2.文字标记:西关队、东关队、夸各若干。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学习绕口令,感知绕口令的韵味。

  2.活动难点:发准易混淆的字音。

  3.指导要点: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图文、注意倾听、积极参与游戏,在看图文、玩游戏的活动中学会准确念读绕口令。

  四、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交代规则:老师把"关"字说给一排的第一个人听,一直往下传,传到最后一个人时大声念出,若念对那全体幼儿就跟着练习发"关"字的音。(同样方法练习发"夸、瓜"字的音。)

  2.学习绕口令。

  (1)教师朗诵绕口令。(提示幼儿听一听绕口令中有刚才我们传字游戏中的哪个字)

  (2)绕口令讲了些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3)教师带领幼儿朗诵绕口令1到2遍。

  3.绕口令游戏

  (1)分组开展游戏。

  将小朋友分成"东关队"、"西关队"两队,采用轮流念绕口令的方法,进行游戏活动。(提示幼儿念绕口令时,声音响亮、清楚、正确的一队就添上一个瓜,如果说错了,就不给瓜。最后,数一数、比一比、哪一队的瓜最多,就是胜利的生产队。)

  (2)教师和幼儿扮演角色,轮流接说绕口令,使幼儿进一步了解游戏规则。

  教师:西关队种冬瓜。

  幼儿:东关队种西瓜。

  教师:西关队夸东关队的西瓜大。

  幼儿:东关队夸西关队的冬瓜大。

  (3)分组一对一开展游戏。

  分别请两队的幼儿,一对对地轮流接说绕口令。

  教师和其他幼儿评判,教师分别在黑板上添画冬瓜和西瓜。

  教师带领幼儿数一数"东关队"的西瓜和"西关队"的冬瓜数量,评出胜利者,并给予掌声奖励。

  交换生产队,游戏重新进行。

  4.小结你发现这个绕口令中有哪些容易混淆的字?(关、夸、瓜)教师小结:原来,绕口令是由许多读音相近,容易混淆的'字词组成的句子,念起来较拗口,念快时容易念错,只要我们平时多多练习就会读得又快又准又好。

  五、评价要素

  1.是否积极主动参与游戏。

  2.是否念准、念清楚易混淆的字。

  六、活动建议

  1.日常生活动经常与孩子玩绕口令游戏。

  2.家长与孩子在家中玩类似游戏。

  附:绕口令

  瓜儿大西关队种冬瓜,东关队种西瓜。

  西关队夸东关队的西瓜大,东关队夸西关队的冬瓜大。

  冬瓜大,西瓜大,西瓜大,冬瓜大,今年的瓜儿个个大。

大班教案 篇6

  一、设计意图 孩子们的漂亮妈妈们为了追求时尚,家中都会有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包包,大班诗画教案:漂亮的包包。

  这些包包时时刻刻都吸引着孩子们。于是我结合《有趣的服饰》主题,顺应孩子的兴趣点,结合诗画的特点,在幼儿已有的认识基础上,设计了此课。让幼儿在兴趣点上再结合诗画的知识点,给予幼儿想象,创造的空间。并且采取了“少示范,少规定,多启发,多拓展”的方法。以便每个幼儿都能设计自己喜欢的,富有个性的包包。都能体会想象和创造的快乐。

  二、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各样的包,对它的样式、颜色和功能进一步了解。

  2、创造性的设计包,并有不同的花纹设计包包的图案。

  3、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活动准备

  搜集各种各样的包包以及资料展板背景图小熊玩具一个彩笔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观察范例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搜集来的包包,发现他们的不同(颜色、样式、图案等)。让幼儿自由谈话,说一说喜欢的包包,为什么?

  (二)推想设计包包的方法

  1、出示背景图一幅,并在图上边说儿歌变化出老师设想的包包。然后让幼儿自己推想包包的模样,还可以仿照老师的儿歌仿编一首儿歌,也可以模仿老师的儿歌都可以。如:(一条线,二条线,连在方方的框上面,教案《大班诗画教案:漂亮的包包》。扣子作装饰,花纹真好看,漂亮的包包就出现。)

  2、引导幼儿按自己的推想试着画一画。引导:老师的在这很孤单,需要多种包包朋友来陪他,那有谁来帮他呢?要求:边讲儿歌边画画;宝宝不要相同;花纹要多样。把自己的设想在背景上边讲儿歌边画画。

  3、作品展示今天包包可高兴了,认识了这么多好朋友,我们也一起来认识一下吧。(幼儿一一介绍自己的作品)

  (三)难点讨论

  1、包包很漂亮,可是柄放在不一样的地方就会有不一样的功能吗?

  2、教师鼓励幼儿尝试有新意的设计方法,并帮助他们去完善。

  3、教师小结柄放在各处会有不同的功能,花纹的不同会显示出包包的特别。那么今天小朋友们可要试一试设计不同的包包。

  (四)幼儿设计包包

  1、引导(出示小熊玩具)今天,小熊来我们班做客,可是他发现了刚才那幅画上的包包很漂亮,于是很想要得到,可那时老师的呀,小熊想了想说,还是让小朋友们来帮我一下吧。我想要漂亮的、特别的包包,你们可要帮我设计出来呀。

  2、幼儿设计提供展示板,供幼儿展示作品。教师关注幼儿不同的操作设想,及时发现他们的创意。并鼓励他们尝试多种大胆的想法。制作出不同功能,不同样式,不同图案的.包包。

  3、展示(把作品放置展板上)小熊今天可高兴了,他在这里看到了这些包包真高兴,喜欢的不得了。他说自己收到的包包有各种各样的,有提包,挎包,背包,书包,钱包等太好了。谢谢小朋友们,我要把这些包包分享。再见!

  (五)欣赏交流

  1、与幼儿一起观察搜集到的个年代的包包,并了解几种包的设计与制作方法。

  2、师幼集中欣赏交流你最喜欢那种包包,为什么?你刚才设计了哪一款的什么包包?介绍一下。(关注幼儿欣赏角度,借助幼儿的介绍,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从花纹,功能,样式等方面进行评价)。

  五、活动延伸幼儿回家后用自己的设想为自己的妈妈设计一款特别的包包。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多善于观察事物,自己会发现很多我们一起学习的东西。

  活动反思整节课幼儿的兴趣很高,这些都是在课前幼儿做好了观察的准备。我想不管是在哪节课新授时,只要做好课前准备,抓住孩子的兴趣点,把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东西积累起来,那样会把课上的很成功。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初步感受诗歌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能用恬静、舒缓的语气朗诵并仿编诗歌,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产生热爱生活、喜欢幻想的美好情趣。

  活动准备:

  1、“梦”的背景图,诗歌的各类图片。

  2、音乐《梦幻曲》。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感受梦的意境。

  1、教师出示背景图。并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在这张图上都看到了什么?”

  2、教师总结:“是呀,夜晚这么美,小女孩抱着小熊猫在床上美美的睡着了。那我们也来听着音乐一起来甜甜的睡一觉吧。”

  3、教师播放《梦幻曲》:“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闭上眼睛,哇,夜晚来临了,大地变得黑暗了,小蝴蝶、小鸟、小花都睡觉了,我们也上床睡觉了,你在睡着的时候会不会做一个美妙的梦呢?你梦见了什么?”(改为引导幼儿静听音乐,回忆曾经的梦。)

  4、教师:“你们有没有做梦啊?梦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呢?和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吧。”

  5教师:“哇,你们的梦真有趣呀!其实,小女孩刚才也偷偷的告诉我,她做了一个有趣的梦,她还把这个美梦编成了一首好听的诗歌。(教师出示题目,引导幼儿认识。)你们想知道这个小女孩梦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教师配乐朗诵诗歌,分析了解诗歌内容。

  1、教师配乐诗朗诵。

  2、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在小女孩的梦里你们都听到了什么?”

  3、教师:“在梦里,我都变成了谁?又发什么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三、教师再次朗诵诗歌,并逐个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诵读。

  1、教师:“在梦里,我变成小花以后,遇到了谁?(太阳)太阳为我披上了什么?

  变成白云以后,我遇到了谁?(风)风教会了我什么?

  变成轻烟以后,我遇到了谁?(雨)雨做了什么?”

  2、教师:“在梦里的我开心么?你们怎么知道的?”

  四、教师引导幼儿跟随老师朗诵诗歌,幼儿体验诗歌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1、教师:“我们又听了一遍诗歌《梦》,你们的`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

  2、教师:“你最喜欢诗歌里哪些优美的词语和句子?我们也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现出来呢?(引导幼儿用优美的动作来表现梦的温柔)”

  3、引导幼儿加上动作把诗歌念一遍。

  五、教师引导幼儿创编诗歌。

  1、教师:“小朋友们,小女孩的梦美不美?你们喜欢么?那现在老师想请你们把自己的梦也变成好听的句子,编进这首好听的诗歌里。”

  2、教师:“仔细想想在你自己的梦里,你们都变成了什么?又遇到了谁?(引导幼儿独立仿编)”

  3、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简要的绘画。

  六、师幼有感情的朗诵仿编诗歌。

  教师:“小朋友们,你的梦真美啊,让我们一起用温柔、甜美的声音把我们自己梦大声说一说。

  七、活动总结。

  教师:“希望我们小朋友们每天晚上都有一个美美的梦哦!”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探究吸盘钩的力量与所吸附的物体表面光滑度之间的关系。

  2、学会用数据记录自己的探究发现。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吸盘钩、沙袋、记录表、笔。

  环境要求:有较大面积的瓷砖墙、玻璃窗、木制门。

  操作要求

  1、观察记录表左侧栏目里所提示的`实验对象:瓷砖墙、玻璃窗、木制门。

  2、将吸盘钩先吸附在瓷砖墙上,并逐一往上加沙袋。每挂上一个沙袋就在记录表中间一栏画个沙袋,直至吸盘钩因超过承受极限而掉落。

  3、统计吸盘钩沙袋的数量,并在记录表右侧栏目中记录相应的数字。

  4、按同一方法,继续将吸盘钩分别吸附在玻璃窗、木制门上,并进行统计。

  5、比较吸盘钩吸附在瓷砖墙、玻璃窗、木制门上所承受的沙袋数量,发现结果:吸盘钩吸附在光滑物体上承受力最强。

  指导建议

  1、引导幼儿选择其他的实验对象进行扩展实验,如黑板、桌子、钢琴等。

  2、幼儿两人一组,合作探究。

  3、对操作、记录能力弱的幼儿给予适时的帮助。

  4、可大小不同的吸盘进行比较性探究。

大班教案 篇9

  设计依据

  《纲要》中指出:5至6岁的幼儿知识经验相对丰富。他们获取知识、动手的欲望比较强烈。因此,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支持、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各种美术方式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知所想。才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促进身心发展。我们班幼儿有画线描画的经验,但不能很好的去设计,因此,我根据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从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尝试设计线描画为目的,从而设计了此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尝试用各种线条装饰盘子。

  2、鼓励幼儿大胆装饰,提高幼儿表现美的能力。

  3、鼓励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幼儿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4、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重难点

  (一)重点:用不同线装饰盘子。

  (二)难点:引导幼儿设计不同的图案。

  活动准备

  (一)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喜欢画画、会使用线条装饰。

  (二)物质资料准备:纸盘子若干、水彩笔、范例画。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语言导入:以提问的方式进入主题。

  老师:小朋友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两个盘子,你们看,我的两个盘子有什么不同呀?哪个更漂亮呢?

  2、引导幼儿说出:一个画画了、一个是空的。画画的最漂亮。

  3、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老师:我这还有好多空盘子呢?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帮老师一起来装饰盘子呀?

  (二)基本部分

  1、让幼儿先欣赏一些优秀的线描作品,感受线的不同变化。

  教师提问:大家看看从这些线描画中,你们发现线都有什么不同。

  观察线条的形状,有直线、曲线、波浪线。

  2、教师示范线描画中常用的'线条运用。

  (1)小朋友在绘画是注意线条的组合,粗与细、直线与曲线的使用。

  (2)线与线之间的空细,可以用一些简单的几何形来丰富,如圆形、三角形等。

  3、发给幼儿纸盘,教师辅导,幼儿操作。

  鼓励幼儿大胆画线描画,老师适时指导个别幼儿。

  (三)结束本分展示幼儿作品,体会画画的乐趣。

  老师请几位幼儿到前边展示,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画的是什么,用到了哪些线条。老师:咱们小朋友们画的都很好,把你们的作品放到美工区来展示,让大家都来欣赏,好不好?

  活动反思

  美丽的盘子《美丽的盘子》是一节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课。这一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既强调创意的形式,又注意活动的目的。因此,在对盘子的种类、历史、特点等的了解上,我提供了大量的图片,冲击学生的视觉。美术本身就是一门视觉艺术,从图片的欣赏中明确盘子不仅是餐具还是美化我们生活环境的装饰品。在传统文化中得到熏陶,意识到美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这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做盘子,装饰盘子,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的导入部分我设计了一个“摸盘子”“闻盘子”的环节,通过让学生自身体验自然过渡到让学生了解盘子的作用,盘子的制作材料方面,接下来又通过一系列图片的展示让学生认识不同形状的盘子,拓宽学生视野。在第三部分我示范了如何将平面盘子变成立体盘子,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制作不同形状的立体盘子。接下来我又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古代盘子,各种艺术、手绘盘,引导学生欣赏盘子上的花纹、图案,接着通过示范让学生了解图案装饰中对称与均衡式的设计规律。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浓,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同桌两人合作画盘子的过程中,为了合作而合作,没有做到真正的全员参与,导致一小部分学生在同桌绘画时无所事事。

  第二,没有很好地研读教本,了解一年级学生自身的美术素养积累,过分注重图案设计的程式化,学生既没有真正了解图案装饰的对称与均衡式,还束缚了孩子的创作想象能力,导致孩子们绘画时间不够,作品效果大打折扣。

  在教学中,我们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琢磨教学语言,注重教学仪态,却往往忽视了学生本身的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出现教师讲得苦口婆心,学生却茫然的情况,在备课时,我们不仅要备自己,更要备学生,这是我在这届公开课中得到的收获!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教案04-01

[精选]大班教案10-08

大班教案(精选)10-08

(精选)大班教案07-28

大班教案(经典)09-06

【精选】大班教案09-13

(经典)大班教案08-31

(经典)大班教案09-04

【经典】大班教案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