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3-12-30 09:02:48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大全9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教案【大全9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通过操作,引导幼儿感知摩擦起电后,能产生静电的现象。

  2. 激发幼儿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泡沫板、碎纸屑、塑料尺、气球、丝绸、手帕、手套、衣服、头发等。

  活动过程

  1.“变魔术”活动导入课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用“神奇”的泡沫板吸起碎纸屑。

  2..幼儿自由操作,引导幼儿想一想、试一试怎么做才能让泡沫板把纸屑吸起来。

  3.教师示范泡沫板吸起纸屑。教师用泡沫板在衣服上擦呀擦呀,边做边说,纸屑起来吧!

  总结:

  两个物体在一起摩擦会产生静电,叫做“摩擦起电”。泡沫板在衣服上来回摩擦产生了一种电,叫静电,所以能把小纸屑吸上来。

  4.幼儿再次操作,体验操作成功的快乐。

  分别请操作成功和不成功的幼儿操作示范。

  总结:摩擦时时间要长一点,速度要快,就容易产生静电,吸起碎纸屑。

  5.幼儿分组操作,尝试泡沫板、塑料尺和气球可以和哪些别的东西摩擦产生静电。

  发现:泡沫板、塑料尺和气球跟丝绸、手帕、手套、衣服、头发摩擦都可以产生静电,将纸屑吸起来。

  6.发现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脱衣服时听到了滋啦滋啦的声音。梳头发时,头发被梳子吸起来。

  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里提供毛皮、丝绒、铁梳、木梳等各种不同材质的物品,供幼儿继续探索。

大班教案 篇2

  一、活动背景

  生活中,很多人喜欢照哈哈镜,原因就是镜中人物的变形夸张,让人不由自主地嬉笑不已,幼儿对此更是喜爱有加。该活动所呈现的过程与结果就像幼儿自己在“照哈哈镜”一样。活动过程中“小人”的造型因为画在折纸的不同重叠部位而变形夸张,充满童趣。活动抓住大班幼儿喜欢画画的这一特点,逐步激发其探究兴趣,为他们的探索、创造条件,让幼儿自始自终感受探究的趣味。

  二、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在折过的纸上表现人物造型的不同变化。

  2.感受作品的幽默,体验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小框红色、绿色各6个;黄、红两种折好的长方形纸,每人1张,没有折过的绿色纸每人一张;记号笔每人一支;作品展板一块。

  2.经验准备:幼儿有照哈哈镜的经验。

  (三)活动过程:

  1.观察理解,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造型。

  (1)幼儿表述自己擅长画什么。

  师:你最擅长画什么?

  幼:小兔子(哦,你最擅长的是动物)、汽车(交通工具是你最拿手的)、大树(哦,你植物画得不错,是吧)、妈妈(哦,你妈妈听了肯定很开心)……

  (2)幼儿理解并绘画“顶天立地的小人”。

  师:今天汪老师也想请大家来画一幅画,请大家来画一个“顶天立地的小人”。什么叫“顶天立地?”

  师:就是头顶天,脚踩地,所以要画得高,画得大,撑满整张纸

  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现“顶天立地的小人”。

  (3)幼儿画纸上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

  幼儿操作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教师巡回指导,提醒要“头顶天,脚踩地”。

  (评析:此环节虽然让幼儿绘画的是简单的单线小人,但挑战的是大班幼儿的观察习惯与观察技能,认真观察并善于倾听的幼儿能准确表现自己看到的图片。强调画“顶天立地”的小人,是下一环节在折纸上画“小人”做准备,为探究其趣味性埋下伏笔。)

  2.观察讨论,发现“小人”造型的变化与折纸的关系。

  (1)幼儿第二次在折纸上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

  师:这张黄色的纸和刚才的那张有什么不一样?

  幼:被折过了。

  师:请小朋友在这张折过的,有折线的纸上同样画一个“顶天立地”的小人。

  提醒:不受折线的影响画小人。

  (2)幼儿观察打开折纸后“小人”的变化。

  师:小人怎么啦?哪里断开了?

  幼1:手断开了。

  幼2:身体断开了。

  ……

  (3)幼儿思考并尝试连接断开处的方法。

  师:有没有办法把断开的地方连起来?怎么连?

  幼儿上台尝试连线。

  师:在折痕断开的地方上下(左右)连起来,断开的'地方都要连起来。

  (4)幼儿第三次在折纸上绘画。

  师:你想让小人的哪里变形?

  幼:头变形、脚变形……

  师:想想应该怎么画呢?

  师:把要变形的部位画在折线上,把断开的地方用线连起来。

  师:画一张与众不同的。

  (评析:此环节幼儿尝试在折线上画“小人”、连线,通过观察同伴作品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变”与“不变”的原因,发现“变”的不同,寻找变化的关键“秘密”。继而通过第三次绘画,让幼儿体验变化的乐趣,从无意转向了有意想象与创造。而这里的多媒体课件运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3.幼儿展示、欣赏作品。

  (1)幼儿观察、讨论最有创意的作品

  师:你觉得哪张作品最有创意,变形以后像什么?

  (2)欣赏课件各种动植物、水果、交通工具的变形效果。

  (评析:此环节幼儿相互讨论有创意的作品将活动推向高潮。欣赏课件部分又一次激起了幼儿绘画的兴趣。)

  三、活动反思

  哈哈镜中人物的夸张形象常常让人嬉笑不已。孩子们对此更是喜爱有加。活动过程中“小人”的造型由于画在了折纸的不同重叠部位而变形夸张,非常类似于照哈哈镜的效果,充满童趣,孩子们对此非常感兴趣。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1.在折过的纸上表现人物造型的不同变化。2.感受作品的幽默,体验活动的乐趣。活动一开始,请孩子绘画观察到的“小人”形象,这一环节虽然是让孩子绘画简单的单线小人,但实际是在挑战大班孩子的观察习惯与能力,能认真观察并善于倾听的孩子就能准确地表现自己的所见,而不是自己的所想。由于是借班上课,对孩子不太了解,没有把这部分环节删除,如果班内幼儿有较好地探究、观察的习惯,讨论下来觉得这部分环节是可以删除的,删除以后孩子发现的内容可能会更加丰富一些。另外,在折过的纸上画“小人”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活动过程中发现个别孩子们拿到纸后会有意识地避开折线来画,因此活动中还需要老师强调什么是“顶天立地”,撑满整张纸,这样孩子出错的几率就会变小。

大班教案 篇3

  教材分析:《小水塘》这个故事短小精悍,角色语言重复性多,适合小班幼儿学习。故事围绕小蚂蚁散步时遇到的一个小水塘展开,通过小蚂蚁这一角色的重复性语句“别动,这是我的小水塘”,刻画出了小蚂蚁生动的形象特点。最后故事略显幽默的结尾,让阅读的人豁然开朗,小蚂蚁喜欢并想独自占有的小水塘居然是小马驹踩下的脚窝窝。我在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中考虑到小班幼儿喜欢模仿、游戏的特点,加入角色的情境性表演,让幼儿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活动目标:

  1、创设情景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感知、体验故事的趣味性。

  2、引导幼儿理解小脚印变成小水塘的原因。

  活动重点、难点

  1、活动重点:让幼儿学说角色语言,理解故事内容,体验故事的趣味性。

  2、活动难点:引导幼儿理解小脚印变成小水塘的原因。

  活动准备:故事背景图、小蚂蚁、蜗牛、小马驹图片、头饰各一份。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什么时候路上会出现小水塘?

  2、为什么雨后的.路上会有小水塘出现呢?

  3、如果你遇到了小水塘,会怎么做呢?

  二、完整欣赏故事,学说角色对话,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1、夜里下了一场雨,草地上也出现了一个小水塘,你们猜猜看,哪个动物朋友会遇到这个小水塘?它会怎么想呢?

  2、结合图片,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提问:①小蚂蚁什么时候遇到了小水塘?可以看出这是一只怎么样的小蚂蚁?

  ②小蚂蚁遇到了这个小水塘,觉得怎么样?

  ③蜗牛和金甲虫是怎么过来的?小蚂蚁是怎么说的?

  ④小马驹是怎么过来的?小蚂蚁是怎么说的?

  ⑤小马驹是怎么说的?

  三、完整欣赏散故事,理解小水塘变成小脚印的原因。

  ①故事里没有说清楚,我想请小朋友猜猜看小蚂蚁为什么会很喜欢这个小水塘?

  ②小马驹和小蚂蚁绕过一个草垛,它们看到了什么呀?

  ③小马驹的脚窝窝怎么会变成小水塘的呢?(解释一下小水塘的由来)

  四、情境性表演,满足幼儿模仿欲望,让幼儿学说角色语言。

  1、请个别幼儿扮演故事里的动物角色,进行表演。重点指导幼儿学说角色语言,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2、最后小蚂蚁发现自己喜欢的小水塘是小马驹踩下的脚窝窝,它的心里会怎么想呢?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幼儿思考的能力。同时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通过猜测和故事的完整欣赏,让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学说故事角色的对话,发展幼儿语言的模仿和表达能力。

  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主要让幼儿理解小水塘的形成原因。

  重点指导幼儿学说角色语言,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大班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能认读16个生字,并能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会意境美,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妙。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最喜欢什么小动物?老师发现同学们很有爱心,老师原来也养过一条小鱼,虽然我很喜欢它,但是我 知道大自然才是它真正的家。于是我把他放回了池塘里,(认读 池塘)可是我心理总是想着它,同学们,你们想和我一起去看看那条小鱼吗?

  看课件,听读课文。问:小鱼睡的可真香呀!它会梦见什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追寻它的梦吧!(齐读课题)但是首先要和生字交上朋友,因为他们可以为我们带路呢。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谁来说说平时我们是怎么学习生字的?

  2、自由读第一遍,认读生字,越多越好。第二遍自己读圈出字宝宝。第三遍,只读生字,不认识的字用上面的方法解决。

  3、你刚才交上 的生字朋友读给同桌听听,读的正确就表扬他,不会就教教他。检查互帮情况。

  4、小老师教读。拼读,自由拼读,由少到多的抽读。(注重难字的 指导)

  5、学习多音字曲,认读词语:歌曲、曲调、曲子。弯曲、曲折

  6、师:老师看见孩子们读生字读的很认真,都读正确了,我想听你们读课文行吗?要求把生字读准,标点处要有停顿。

  三、学习课文

  1、我放的那条小鱼在水里生活的怎样呢?孩子们仔细观察。是呀,从早到晚和水玩,和水草玩。……它实在是累了。看第一句,齐读。

  2、这句话是说谁呀?它怎么样了了?

  3、感情读,分行读。玩了一天水的它在哪里睡?师:池塘妈妈拥着小鱼儿甜甜入睡,来,让我们把它的幸福读出来!

  4、读全句。师:玩了一天的它甜甜的入睡了,让我们连起来读读。(加上动作)

  5、出示第二句。师读,问:你听懂了什么?它是谁?星星真的落下来了吗?那水面上的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数星星,一颗一颗的星星就像一颗颗的珍珠,满池的星星满池的珍珠。小鱼盖的被子多么美丽呀!让我们来读这句。

  6、呀!我看见了一床神奇的被子。再读,我看见了一床美丽的被子。多么奇妙的想象呀。妈咪爱&婴_幼儿园_教案_频道

  7、看画面,这就是它盖的珍珠被,多美呀!满天的星星,满池的珍珠,让我们用朗读把它体现出来。

  8、引入:瞧,风儿姐姐来了,听见她的声音了吗?这是她在为小鱼唱催眠曲呢!读这句。

  9、波浪哥哥也来了,它在干什么?来让我们一起轻轻的摇。

  10、鱼儿一定幸福极了,来,我们一起去体会一下。读这句。

  11、师:有风儿姐姐为它唱歌,波浪哥哥为它推摇篮,小鱼儿睡的是多么香呀!来,我们连起来美美的读一读。

  12、小鱼睡的香,梦也做的甜。出示第四句。问:从哪些动作知道小鱼的.确做了个甜甜的梦?它究竟梦见了什么呀?让它觉得这样甜 。(学生自由想象)

  13、小鱼因为这么多人的照顾,在池塘里生活的很幸福,我就放心了。让我们都行动起来,都来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祝所有的小动物都和我们一起快乐、幸福的生活,每天都有甜甜的美梦!

  14、想不想当一次幸福的小鱼儿?让我们从头一起把全诗美美地读读吧。

  15、刚才老师发现有些能干的孩子已经会背诵了,看老师已经把每行中重点和表示动作的词写出来了。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背诵课文呢!

  16、会背诵的孩子站起来背,不会的自己看着书认真读。(加上动作导背,放音乐)

  四、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1、师:今天孩子们很能干,学习了一个很美的故事,还与许多生字交上了朋友,并且帮老师完成了心愿。我真的很高兴,现在生字朋友要回家了,我们和它们打个招呼吧。(课件)

  2、后两个生字还舍不得走,想和我们再玩玩,你们愿意吗?出示:星、做。

  五、指导书写生字。(星、做)

  六、板书设计

  小鱼的梦

  玩 睡

  落 盖

  唱 推

  摆 咂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巩固对手足口病的病症认知。

  2、知道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3、心理上知道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巩固对手足口病的病症认知。

  活动难点:

  知道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活动准备:

  预防手足口的专题视频、医护人员外套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藏着一些可以在人群中传播的病菌,一旦潜伏在我们身体上,我们也会成为疾病的传播者,而且身体会很不舒服。请说说你知道的传染病有哪些?

  二、基本环节

  1、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手足口病,你听说过这种病吗?说说你知道的病症。

  2、看视频:预防手足口

  3、回顾(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将视频里看到、听到的预防手足口的方法记录下来,大家讨论,推选美术技能强的.一名同伴做记录)——因为看过听过可能会忘记,但是自己记录一遍会有很深的印象。

  4、请各小组做记录的幼儿带上记录好的大纸卡贴在黑板上,并指着记录的内容一一陈述,师幼倾听。

  5、小结:看记录卡总结幼儿熟悉的几种方法,教师适当补充。

  三、结束部分

  老师准备了红色和绿色的小卡放在图书区,小朋友们每天来幼儿园后根据自己的身体健康情况哪一张卡在晨检谈话中告诉大家:红色的卡表示身体有病或者需要多喝水等,绿色的卡表示很健康。没有发热或者不是转染病的小朋友可以上幼儿园,带上医生开的药,保育老师会照顾你喝药。健康的身体需要学会自己关心。

  活动反思:

  幼儿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预防手足口的方法,比较形象,效果好。看动画视频的效果比教师口头介绍有直观教育作用。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强。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阴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又叫团圆节,并简单了解中秋节的来历。

  2、情感目标:体验节日的快乐与同伴交流、合作和分享的快乐,感受中国的文化习俗。

  3、技能目标:能自信的在同伴面前大胆的讲述和表现。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体验节日的快乐氛围。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对中秋节的来历的理解和引导幼儿大胆的讲述和表现自己

  活动准备

  有关月亮变化图、过中秋节热闹快乐场景的短片以及每个家庭准备带来一块月饼

  活动过程

  1、 猜谜:“小时两只角,长大没有角,到了二十多,有生两只角。”请你猜猜这是什么?

  2、 出示月亮变化图:先让孩子们仔细观察,然后结合观察讲讲月亮的变化。(小组合作)

  3、 教师介绍中秋节的来历:古时人们将一年分四个季节,八月正好是秋季中的一个月,叫“仲月”,八月十五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叫中秋节,这天晚上月亮最圆最亮,人们团圆欢聚在一起吃果实赏月,所以这天也叫“团圆节”。

  4、 鼓励小朋友大胆走上讲台讲讲他们已经知道的有关中秋节的美丽的故事和传说,然后老师再做补充。

  5、 请小朋友讲讲在家是怎样过中秋节的,然后让幼儿看过中秋节热闹快乐场景的短片,体会中秋节的快乐和中国的文化习俗。

  6、 小朋友爱吃月饼,请小朋友介绍带过来的月饼,并和大家一起品尝,一起分享。教师做小结。

  7、 活动延伸:请小朋友用橡皮泥做自己最喜欢的月饼或用彩笔画出自己最爱的`月饼

  教学反思

  1、在课堂中会脱离备课的预设问题,出现一些新问题,觉得孩子们的想象力很丰富,在课堂中老师一定要正确的引导新生问题,不用压制孩子们的想象力。

  2、对孩子们的心里发展特点和年龄特点还没有完全了解,孩子们对月亮变化图理解的不够透彻。老师应该合理引导再简化成卡通版的更好。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多了解孩子,多了解他们的年龄和心理变化特点,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恰当的设计合理的问题,正确的引导孩子,让他们快乐健康发展。

大班教案 篇7

  这个星期我们进行了主题《大树和小花》,而“我的小花园”是这个主题下的一个艺术活动,这是一首节奏轻快、有趣、优美的歌曲。花园里的情景通过歌曲的形式唱出来,对于幼儿来说非常有兴趣。这首歌曲在教学中,要求幼儿用欢快的情绪来演唱,那么教师用自身的情绪来调动幼儿的情绪这一点非常重要。歌曲中休止符处要唱出跳跃的感觉,是幼儿学唱这首歌曲的难点,需要教师利用适当的方法来引导幼儿唱好这首歌曲。

  在教学活动中,我利用歌词图谱法,孩子们很容易地理解了歌词并记住了歌词。这首歌曲歌词浅显易懂,却描绘出美丽的'自然风光。再通过图片的介绍,让幼儿去发现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充分体现歌曲中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在活动中,我还用游戏的方式串连活动,活动中预设了花儿开了、花儿在哪里几个小游戏。孩子们跟着音乐的旋律表现了一朵朵美丽的花儿开放的情景,也充分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

  纵观整个活动过程,我发现孩子们做了游戏忘了唱歌,把幼儿的情绪再调动一些,让幼儿在游戏化的活动中更能表现自己。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亲人及周围人们的工作。

  2、交流参观感受,体验合作学习的愉快情绪。

  3、萌发热爱、尊敬父母及劳动人民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讨论;我们可通过什么方法了解大人们的`工作。

  2、师幼共同设计采访记录表。

  3、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讨论:五一节是谁的节日?我们应该怎么做?

  2、小朋友的爸爸妈妈、舅舅、叔叔、阿姨们都是做什么职业?他们平常上班都做什么呢?

  3、幼儿根据的自己的记录表说说自己亲人的职业。

  4、出示挂图,说说这些职业都是做什么?他们辛苦吗?五一节到了,你要对他们说什么呢?

  5、请幼儿说说你长大要做什么职业。

大班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生活在农村中的孩子,周围有许多丰富的自然资源。利用这些唾手可得的资源,引导幼儿动手操作,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自己动手变废为宝。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涂色纸圈、毛线、小石子、高粱杆、饮料瓶、烟盒、安全剪刀、白乳胶、透明胶带、双面贴、水彩笔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孩子们,今天活动室里有变化吗?这些漂亮的装饰都是用纸管下脚料-纸圈做成的。你们也来做一做吧。

  二、我来试一试

  1、出示纸圈瞧,这些漂亮的纸圈

  2、幼儿动手老师:你想做什么呢?快来试一试吧。

  (1)小伙伴之间可以互相合作。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制作。

  三、比比谁做的'好幼儿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比一比谁做的好.

  四、拍照留念幼儿手拿自己的作品拍照留念.

  活动延伸幼儿玩滚球游戏活动反思:

  农村的幼儿没有大城市幼儿那些花花绿绿的玩具,他们拥有的是大自然的赐予。山山水水、花鸟鱼种,这些朴实无华的事物,孕育了幼儿纯洁美好的心灵。这次活动,我让幼儿利用熟悉的纸圈,进行创作。并且为每个幼儿提供了平等参与自由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感受自由表达和创作的乐趣!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教案(经典)08-10

大班教案【经典】07-25

大班教案(经典)09-06

【经典】大班教案09-30

(精选)大班教案09-29

(经典)大班教案08-31

(经典)大班教案09-04

【精选】大班教案09-13

大班教案[精选]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