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29 08:50:52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6篇【热门】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6篇【热门】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诗词曲五首》中的一首元曲,张养浩的这首小令是元曲中的一首名曲,流传很广,脍炙人口。张养浩是元朝官吏,曾做过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他任职期间,体恤百姓疾苦,赈济灾民,整顿吏治,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山坡羊.潼关怀古》就是他任陕西行台中丞时,路过历朝兵家必争之地的“潼关”,颇有感触,从而创作了一首流传千古的散曲,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书写了祖国河山的壮丽景象,字里行间,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调,结尾二句,更是如同点睛之笔,富含哲理,让人回味无穷,至今读来,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说学情学法

  由于初中学生诗词知识积累少,涉猎面窄;学生颂读能力不是很好,在分析理解、语言表达上较为有限,大多停留在只能解释诗词内容的浅显层面,不能较深入地理解诗词之美,诗人之情,以及诗词所承载的中华精神文化的内涵。因此,作为学习活动的促进者教师更要注重学法的指导。

  针对学生这种实际情况,配合语文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多次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人精辟的用词;帮助学生走进诗人所处的特定时空,触摸诗人的心灵,感受诗人的人道主义情怀,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这首元曲的积极性。

  说教法

  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纵观世变,吊古伤今,恨时局之险恶,哀民生之多艰,气势雄浑,感情强烈、深沉。学习此诗,重在诵读。但诵读不能停留在同一层面,每一次诵读都要有新的体验和领悟。于是我采取听读、朗读、品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学生自我发现法和教师启发诱导相结合的方法,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启发学学生品味诗歌语言,感悟诗歌内涵。同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更多让学生参与讨论、探究、诵读实践,激发学生的`思维,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推敲品味诗歌的语言,初步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2.反复吟咏诵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3.培养学生人道主义情怀。

  重点难点

  1、通过多读多背,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语感和悟性。

  2、通过抓住诗歌关键字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由《三国演义》主题曲,给同学们营造一种历史沧桑之感,设计话题引出叹世、怀古是散曲流行的题材,《山坡羊潼关怀古》是怀古的名篇。

  电脑课件出示“古潼关地形图”,要求学生介绍潼关的地理位置以及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设题目的:缩短学生与潼关的空间距离)

  明确:潼关内有华山,外有黄河,西有长安,东有洛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课前热身

  1.自由读课文(使学生排除朗读疑难,为理解文意作铺垫。)

  2.正音峦(luán) 踌(chóu) 蹰(chú)阙(què)兴(xīng)

  3.齐读(要求读准字音。)

  4、听录音范读课文。(通过示范朗读创设情境,使学生明确朗读时的节奏、重音、语气、语调等。)

  合作探究

  初步感知课文,理解文意,逐步养成自主学习文言的习惯。(具体操作:学生先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句子,教师点拨总结后,课件出示译文:

  华山的山峰像赶集一样汇集一方,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澎湃,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地势险峻.抬头望西都长安,心头感慨万千.我从秦汉故都旁经过,看到成千上万间宫殿都化为了泥土,不禁感伤无限.王朝兴起,百姓受苦,王朝败亡,百姓还受苦)

  这篇初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毛竹的有关知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趣味揭题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大熊猫最爱吃什么?

  (竹子)

  竹子长大了叫竹子,可它小时候不叫竹子,你知道它叫什么吗?

  (竹笋)

  竹笋又叫笋芽儿,你知道它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笋芽儿》一课。

  2、板书课题:

  提醒学生笋芽儿的读法,学生练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出示生字卡片:

  认读生字,识记字形。

  3、读生字:

  同桌互听,互相帮助识记生字。

  4、小组讨论:

  交流识字方法,全班交流。

  5、出示课文中出现的`生词:

  小组认读,全班扩词练习。

  6、再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流利。

  7、最后小组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三、朗读感悟

  1、师范读:

  想一想笋芽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2、春天这么美,小笋芽儿在大家的关心、爱护下长成了大竹子,它可真幸福,让我们大家做一株小笋芽儿吧!让小笋芽儿带着对春天的赞美、带着幸福的感觉来分角色朗读课文。

  以小组为单位,分成:

  笋芽儿、春雨、妈妈、旁白几个角色来读。

  读后小组同学互换角色再读,读后互评。

  四、再读感悟,启迪思维

  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

  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

  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关心和爱护呢?

  1、小组内谈谈。

  2、集体交流。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会写的17个字,会认的字17个。

  2、培养学生自学生字的兴趣,积累识字方法。

  重难点

  选择好方法,记住难记的'字,理解“陡峭朦胧”等词语的意思,并会运用。

  乐学善思

  办法小组竞赛

  教学流程

  一、自主学习

  1、自由读文,把生字圈画出来,读一读。

  2、给生字组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小组内学习。

  1、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2、交流、理解、运用词语。

  3、组内有同学不会的字词,请组内成员教会。

  三、小组竞赛。

  1、分小组,每小组出一名同学,说一个字的记住方法,再每组派出第二名同学“开火车”式接,每组100分,接不上的扣一分。

  2、开火车式读字词、

  3、选字组词,每错一名同学扣一分。

  4、汇报多音字(加分)。

  5、教师选词语,说一句话(加分)积分高的小组为胜。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6组同义词。

  2、积累8个与坚韧顽强有关的成语。

  3、积累格言并感悟。

  4、学习一则成语故事,激发学生学成语的兴趣。

  5、引导学生收集和积累富有激情给人力量的话语。

  6、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培养自信的品格。

  7、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细致描写、抓住重点、突出特征的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在读中自主探索、发现、体会字、词、句的特点。

  2、在朗读与讨论中理解格言的含义。

  3、学会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识字、学词、读句的兴趣。

  2、培养与激发阅读格言的兴趣。

  3、有乐于表达自己感受的`勇气。

  教学重点:字、词、句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细致描写、抓住重点、突出特征的写作能力。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完成“我来试试”

  教学步骤:

  一、读一读。

  1、自由读词语,边读边想你发现了什么?

  2、指名词语。

  3、交流我的发现。

  4、教师总结:它们的意思相近。

  5、比较:谁能辨认出这些双胞胎?

  6、游戏:找朋友。

  二、读一读。

  1、自由读词语,思考:这些词语在意思上有何共同点?

  2、指名读词语,齐读词语,说说“你的发现”。

  3、边读边回想:你曾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词语?

  4、全班交流后齐读。

  三、写一写,背一背。

  1、自由读句子。

  2、全班齐读句子。

  3、小组交流体会。

  4、背诵格言。

  5、写一写。注意抄写时标点的打法,如“逗号”。

  第二课时

  一、读一读。

  1、学生自由读成语故事,想想:读了短文,你知道了些什么?

  2、学生小组交流。全班评议交流: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成语?

  二、探究与发现。

  1、读一读桑兰的话,体会语言的力量,鼓励学生用心去读,读出气势来。

  2、你能从书中在找出类似这样的句子吗?读给大家听一听。

  3、谈听后感。

  三、口语交际。

  1、读一读对话,想一想:你喜欢谁?为什么?

  2、小组交流:你觉得自己勇敢吗?你认为我们班上谁最勇敢?

  3 全班交流后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回忆:

  我校开展的秋季运动会上,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项目?哪个运动员给你留下难忘的回忆?(观看有关录像)

  二、指名交流后,出示本次习作的主题——我们的运动会

  三、该如何写,才能把这些有趣的项目、这些了不起的运动员记录下来呢?

  向范文学:《微笑着面对一切》《一次著名的冲刺》:抓住自己感受最深处写具体,不可面面俱到。

  四、学生动笔写作。

  教师个别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童第周为自己,为中国人争气的事迹,病从中受到启发。

  2。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阅读课文,能提出问题并通过论文交流解决。

  教学重点、难点:

  1。 了解童第周是在什么情况下,怎样“争气”的。

  2。 体会课文中三次提到的“一定要争气”的含义。

  教学准备:

  投影句子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新词。

  一、导入新课

  1。 谈话:前天,我们学习了《做风车的故事》,认识了一位科学家牛顿,知道了他是怎么样养成刻苦钻研的习惯的。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科学家—童第周。看看他又是怎么发愤学习的。

  2。 简介童第周:浙江鄞县人,实验胚胎学家是我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开创者。曾任国内外许多著名大学的.教授研究员。他对生物学领域做出了许多贡献。

  3。 质疑: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关于课文有什么想要知道的或不懂的?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了解课文大意。

  1。 自由读课文,想每段话讲什么。

  2。 分组读课文,正音,然后指名说说每段话讲什么。

  3。 再读读课文,然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可以把课文分为几部分。

  4。 默读课文,思考:“一定要争气”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三、学习生字

  1。 字音:

  “础、差、试、授、震”这几字都是翘舌音。

  “差”本课中的读音是“cha”,“厕”正确读音“ce”,不要读成“ci”。

  2。字形。“试”不要多加一撇。

  3。词语。

  基础:事物的根本或起点。

  偏僻:距离中心地区远的。

  发愤:自己感到不满足,努力地做。

  资助:在经济上给予帮助。

  熟练:做某种工作时间久了,精通而有经验。

  耐心:不急噪,不厌烦。

  尝试:试一试。

  刻苦钻研:不怕难,肯吃苦。

  研究:仔细、深入地探究。

  震动:惊恐或情绪过分激动。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理解内容,体会童第周,勤奋学习,敢于实践的精神,讨论交流自己的感想。

  一、学习第一段

  1。 自由读。

  2。 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些什么?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 自由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想想这两段话主要讲什么?

  2。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不少问题,下面我们就围绕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请同学们边默读课文边思考:(1)童第周为什么要争气?(2)童第周是怎样争气的?(3)童第周争气的结果是什么?

  3。 指名汇报。(板书)

  4。 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划出那些你觉得能让你感受到童第周发愤学习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把它多读几遍,把自己的想法和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5。 谁想知大家交流自己的看法的?(提示:注意先把句子读出来,然后说:“从这句话,我体会到了……”。)

  6。 过渡:童第周是这样地努力发愤学习,他的努力有什么结果?(板书)

  7。 总结学法。

  三、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1。 布置自学任务。

  2。 检查自学情况。

  3。 课文种有一处讲到“一定要争气” 的是在哪里提到?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四、总结

  1。 过渡:童第周读中学时,学习成绩差于是他发愤学习终于把成绩赶上来,在他留学时,被外国人瞧不起,于是他刻苦钻研,终于把实验做成功,还震动了欧洲的生物学界,他靠的是什么,他是怎么想的?用直线画出写他想法的句子,多读几遍,看你能从中读懂什么?

  2。 指名发表意见。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

  培养爱国情感、认识朋友间的友情。

  2、知识目标

  ①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②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③品味语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④通过对诗歌意境的艺术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3、美育目标

  体会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情感美。

  4、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诵读能力,欣赏能力、想像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重点)

  2、理解作者的精巧构思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难点)

  学法引导:

  1、背诵全文。

  2、抓住难点、要点疏通文意,启发自行领悟。

  3、反复诵读,教师点拨,师生共同分析、欣赏。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对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学生质疑,师生共同回答。

  2、训练朗读能力。

  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①诵读法②质疑法③讨论法④背诵法

  2、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3、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

  4、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2′)

  有人说,朋友是冬日里温暖的火炉;是疲惫是可以依靠的肩膀;是一口可以给你甘甜的深井……有了朋友,我们心灵的天空更高远;有了朋友,我们人生路上的步伐更坚定;有了朋友,我们生命中的某些时刻显得更刻骨铭心。不是吗?我们与朋友分别的那一瞬至今历历在目。今天我们就来和身在西北边塞的岑参一道送送他的朋友,重温那难忘的一幕。

  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3′)

  请同学们翻开课文,老师为大家朗读课文。注意:听清字音与句读,最好提笔作上记号。(师配乐朗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三、自由朗读,理解文意(8′)

  1、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文下注解疏通文章大意,并记下弄不明白的地方,待会全班讨论解决。(教师巡视,随时解答一些学生的疑难问题。最后全班交流。)(全班交流的方法是:一个学生提出不懂的`词语或句子,教师鼓励其他学生给这位同学解说明白;同学们都不明白的地方,教师讲解。)

  2、下面,同桌或前后桌两人组成一个小组,一人读课文,一人说译文。读完一遍后交叉进行。

  四、品析课文,训练想像(10′)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将写景与送别的过渡句用“____”标示出来。(在“愁云惨淡万里凝”)

  2、下面,请大家任选角度,将前面咏雪的句子和后面的送别联系起来。比如说:雪是冷的,可朋友的心是热的。(雪是洁白的,朋友的情是纯真的;雪美丽得令人温暖,朋友情真挚动人;雪中生活是寒冷的,朋友的归途令人担忧;雪中生活是艰苦的,它令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盼望归去;纷纷大雪,是不是上天为朋友归京而献上的贺礼?奇丽的边塞风景,是不是为离情别意抹上豪迈?)

  3、听读,揣摩:在送别的酒宴上,在挥手的那一刻,“我”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明确;对朋友归京,“我”感到高兴。因为对戎边战士来说,能和家人团聚可喜可贺的一件事。“胡琴琵琶无羌笛”,在急管繁弦中,在杯来盏去中,仿佛可以听见诗人由衷的祝贺:“来为你归京干杯!”然而朋友情深,轮台距离长安路途遥远,这一分手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尽管是军中大丈夫,依依别情仍然袭上心头;千里冰封,沙海纵横,朋友这一路可会顺利?今日我送君,何时人送我?“雪上空留马行处”,那一行马蹄印啊,将我的牵挂和惆怅一直延伸到长安。

  五、自由赏析,体验文美(12′)

  作者在整首诗中,既有细节的勾勒,也有浪漫奇妙的想像。既再现了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又融入了作者真挚的感情。可谓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俗话说“好文章不厌百回读”。尤其是好的句子、词语一定要品一品。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词语拿出来读一读,评点一下。好,大家先准备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

  【课堂设想】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明确:“忽如”两句写雪后美景,飞雪奇大,一夜之间,雪压枝头,。“忽”字显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传出诗人赏雪时惊喜的心声。以春花喻冬雪,贴切动人。雪压枝头,犹如雪白的梨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压枝欲低。一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的眼里,幻化成一片明丽的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春意盎然。人称“妙手回春”,正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②“风掣红旗冻不翻“写出了边塞怎样的情景?”

  明确: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看到一个奇异的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不动——它已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反常的细节再一次传神的写出了天气奇寒。而那白雪背景上鲜红的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一星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洁白,更寒冷。可见一切都显示这里是冰天雪地的边塞。

  ③“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明确:这两句运用了夸张与对偶修辞手法,气势磅礴地勾勒出瑰奇壮丽的边塞雪景,又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如此恶劣的天气长途不跋涉必将是无比艰辛的。“愁”字隐约对离别分手作了暗示。

  ④“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明确: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与朋友之间的难舍难分的依依别情,为友人归程艰难而担忧的关切之情,有友人归京通往家乡的马蹄印迹而引起的思乡之情。

  小结:诗歌以恢弘的气势、寓情于景的手法,既描写了唐代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又抒发了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六、朗读指导,背诵课文(10′)

  1、齐读课文。我们该怎样读出作者所表达的这种感情呢?好,请大家先酝酿一下感情,然后一起来读。

  2、学生评价。(边评边读)

  3、分组朗读。刚才我们读了,又议了,知道该如何带感情地读,现在我们一起来朗诵课文,请男同学读写景部分,女同学读送别部分。

  4、背诵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达到了熟读成诵吗?好,请一位同学带着感情背诵课文。(齐背课文)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绝招》教案03-31

语文教案(经典)08-10

语文教案【精选】07-25

语文教案【经典】09-26

(经典)语文教案09-24

【精选】语文教案09-18

(精选)语文教案08-17

语文教案(精选)07-30

(经典)语文教案07-26

[经典]语文教案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