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3-12-03 11:34:06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大全【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教案大全【6篇】

中班教案 篇1

  小鸡过溪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各种形式表现2/4歌曲的节奏,并即兴创作进行游戏,体验创作和表演的乐趣,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2、培养幼儿关心同伴、乐于思考的良好品质,和同伴共同感受欢快、愉悦的气氛,体会和同伴相玩的乐趣。

  【教学准备】

  形象的游戏图谱若干,平衡木两条,小鸡小鸭头饰一批。

  【教学重点】

  在学习基本节奏型的`基础上会变换节奏进行游戏。懂得运用肢体表现节奏进行游戏。

  【教学过程】

  1、孩子们听着《小鸡过溪》的音乐跟老师一起做简单的律动进入活动室,初步感受音乐的节奏。

  提示语: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到森林里做游戏去。

  2、欣赏情景表演《小鸡过溪》,初步了解游戏的玩法,引起孩子参与游戏的兴趣。

  3、集体熟悉歌曲的旋律,学唱歌曲,玩节奏训练小游戏。讲解形象的图谱帮助孩子记忆。(小鸡部分:先练习手部动作,再玩上楼梯的游戏;小鸭部分:拍手基本练习,变换节奏练习)

  4、出示节奏图,教师介绍节奏一遍。幼儿分组(小鸡、小鸭各一组)进行节奏练习,教师从旁指导,启发幼儿即兴创作进行游戏。

  5、幼儿创编节奏(或动作)表演,体验创作和表演的乐趣。

  6、幼儿整体创编表演和分角色表演若干遍,教师讲评。

  7、根据孩子的兴趣和时间的安排,可让幼儿掉换角色进行练习和创作游戏。

  8、边唱歌曲离开活动室。

  提示语:"时间不早了,小鸭、小鸡我们回家去吃饭吧"!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愉悦。

  2、乐意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做到认真倾听讲述。

  3、学习讲述故事,丰富词汇“高兴”。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带幼儿观察蚂蚁。

  2、相关课件、音乐、图片。

  3、贴纸若干。

  活动重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讲述故事,体验成功的快乐。

  难点:理解故事内容,拓展想象空间。

  活动过程:

  (一)歌曲《小蚂蚁》,教师与幼儿一起入活动室,激发幼儿兴趣

  (二)设疑激趣

  教师:有只小蚂蚁想告诉我们一件有趣的事,是什么事呢?

  (三)看图讲述

  1、介绍作品名称。

  2、逐幅讲述第一遍故事,提问:故事的名字?小蚂蚁在草地上散步看到了谁?指导幼儿学习蜻蜓飞。

  3、讲述第二遍故事,提问:小蜻蜓(蒲公英姐姐)做的'对吗,为什么?你喜欢谁,为什么?丰富幼儿词汇:高兴。

  (四)迁移经验

  1、“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助小蚂蚁飞上天?鼓励幼儿想象。

  2、在钢琴曲《童年》声中,师幼互动。

  (五)情感教育

  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鼓励幼儿学好本领,飞到天空去遨游。在歌曲《我要飞》中结束活动。

  (六)延伸活动

  把快乐分享给大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其他小伙伴听。

  附故事内容:

  蚂蚁飞上天

  一只小蚂蚁在草地上散步。他看到小蜻蜓扇动着翅膀在空中飞来飞去,可神气了!小蚂蚁说:“小蜻蜓,你能带我飞上天吗?”小蜻蜓看了看小蚂蚁,没有说话。小蚂蚁仰着头,心里想:要是我也有翅膀,那该多好!

  蒲公英看见了,对小蚂蚁说:“别着急,抓住我,我带你上天。”一阵风吹来,小蚂蚁牢牢地抓住蒲公英。慢慢地,小蚂蚁飞上了天。白云在它的四周飘荡,小鸟唧唧喳喳的叫着,好像在说:“欢迎你,小蚂蚁。”小蚂蚁高兴极了,他欢呼着:“我真高兴,我终于飞上天了!蒲公英姐姐,谢谢你帮助了我!”

  活动反思:

  当幼儿讲述时思维枯竭,快要没辙的时候,我能及时予以点拨,并适时、适度地提出问题。我感觉提问的技巧是展开幼儿想象力,引导幼儿观察,充分表达的关键,于是我注意抓住关键点去提问,为幼儿思维的进一步扩展搭建“支架”。思维的浪花被激起,语言表达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总之从活动效果看,本次活动幼儿注意力集中,语言讲述较流畅,层次分明而又衔接自然,创造性相象、创造性思维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欣赏儿歌,理解风娃娃和冬爷爷的有趣互动,感受冬日的美好。

  尝试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诵儿歌。

  大胆想象冬爷爷胡子的用途。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冬爷爷的胡子》儿歌音频及伴奏;“冬爷爷的胡子”图片。

  材料准备:三角铁。

  活动过程

  组织谈话,引导幼儿说说老爷爷的长胡子。

  ——你有见过老爷爷的胡子吗?

  ——老爷爷的胡子是什么样的?是长长的还是短短的?

  ——冬爷爷也有一把很特别的胡子,你们猜猜他的胡子是什么样的?

  播放儿歌音频及图片《冬爷爷的胡子》,引导幼儿理解“冬爷爷胡子”的特点以及作用,并感受风娃娃和冬爷爷的有趣互动。

  1.播放儿歌音频及图片第一段,引导幼儿理解冬爷爷胡子是冰柱,并感受其特点。

  ——冬爷爷的胡子是什么样的?(长长的、亮晶晶、硬梆梆的)

  ——找找冬爷爷的胡子挂在哪里呢?(树枝、屋檐、山崖)

  ——冬爷爷的胡子到底是什么呢?(冰柱)

  ——你觉得还能挂在哪里呢?(山洞、小桥)

  2.播放儿歌音频及图片第二段,感受风娃娃和冬爷爷的有趣互动。

  ——风娃娃和冬爷爷玩什么?(风娃娃吹啊吹,冬爷爷的胡子荡呀荡)

  ——冬爷爷的'胡子发出什么声音呢?(叮当叮当)

  ——风娃娃吹得太厉害了,吹掉了一根胡子,它把胡子当成了什么?送给了谁呢?(拐杖,送给爷爷)

  3.再次播放儿歌音频及图片第二段,鼓励幼儿结合动作、声音表现风娃娃和冬爷爷的互动。

  播放儿歌音频《冬爷爷的胡子》第二段,投放材料“三角铁”,师幼共同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幼儿对风娃娃和冬爷爷互动的理解。

  1.教师说明表演内容。

  1)教师扮演风娃娃,吹气。

  2)幼儿扮演冬爷爷的胡子,教师吹气后,小朋友左右晃一晃,然后用手敲击三角铁,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

  2.播放儿歌音频,发放材料,师幼共同表演。

  播放儿歌音频及伴奏、图片《冬爷爷的胡子》,带领幼儿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诵儿歌,并鼓励幼儿想象冬爷爷胡子的作用。

  1.播放儿歌音频及图片,鼓励幼儿跟读儿歌。

  2.播放儿歌伴奏及图片,带领幼儿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诵儿歌。

  ——冬爷爷的胡子真神奇,如果你也有一根冬爷爷的胡子,会送给谁做什么呢?(送给弟弟当宝剑)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

  在语言区,投放儿歌图片“冬爷爷的胡子”,鼓励幼儿围绕“假如我也有一根冬爷爷的胡子”创编自己的儿歌,并有感情地朗诵。

  附【儿歌】

  冬爷爷的胡子

  冬爷爷,胡子长,

  亮晶晶,硬梆梆。

  挂在哪?

  树枝、屋檐,山崖旁……

  风娃娃,很喜欢,

  吹呀吹,荡呀荡,

  吹得胡子响叮当!

  叮当响,响叮当,

  掉下一根粗又长。

  送给爷爷做拐杖。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使用筷子,体验活动的乐趣。

  2、培养幼儿小手的灵活性和各手指配合的协调性。

  3、培养幼儿小肌肉活动能力。

  活动准备:幼儿人手一双筷子、盘子21个碗21个、豆子多个、糖多个

  活动过程:

  一、律动:手指操

  二、教师出示筷子引入,并介绍它的来源和用途,激发幼儿操作筷子的欲望。

  提问:

  1、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

  2、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3、谁还见过用别的材料制作的筷子?

  4、那用它来做什么呀?

  5、你们都会用筷子吗?

  6、那咱们班谁会正确使用筷子而且夹东西又快呢?

  三、学习活动。

  1、师:小朋友下面一起来做一个《夹豆子比赛》。教师发给幼儿每人一双筷子、一个盘子、里面十10粒豆子、一个空碗,让幼儿进行比赛。看谁夹豆子最快。

  四、教师讲解正确使用筷子的动作要领。

  (一)实践活动后进行小组讨论:

  1、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能迅速地用筷子夹东西,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夹得很慢?因为他们不会正确的使用筷子对不对?怎样才能会正确的使用筷子呢?

  (二)正确使用筷子的动作要领:右手五指自然弯曲,大拇指尾部、食指和中指夹住一根筷子,大拇指底部和无名指夹住另外一

  根筷子,小拇指自然弯曲。夹东西时,食指和中指向内弯曲,使第一根筷子靠紧第二根筷子。(发给幼儿一人一双筷子里操作用)

  五、进行巩固游戏,培养幼儿使用筷子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幼儿小肌肉活动能力,落实了目标中的第二第三要求。

  1、游戏《传糖比赛》幼儿接力的形式进行比赛。

  2、游戏《看谁是胜利者》幼儿夹糖和豆子进行比赛。幼儿分组在规定的时间里看谁把糖和豆子夹得多。

  3、每组评出夹得最多的幼儿,鼓励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平时多练习使用筷子。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看看、动动、玩玩中了解一星期的排列顺序,并能正确应用昨天、今天和明天。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教具、课件。

  2、幼儿操作材料:星期娃娃头饰。

  【活动过程】

  一、认识一周日及排列的顺序。

  1、多媒体画面

  (1)认识一周日

  师:星期妈妈有几个宝宝,他们都叫什么名字?

  (幼儿讲述)

  (2)星期宝宝“星期宝宝们来了,我们一起来数数一共有几个星期宝宝?”

  小结:这七个星期宝宝就组成了一个星期,也叫一周。

  2、学习正确排列一周日

  师:星期宝宝可调皮了,他们老是排错队。小朋友,你们谁会帮他们排队呢?谁排第一个?

  (幼儿讨论)

  3、多媒体画面-多媒体演示一周日的.排列

  (1)传说故事教师导语:故事讲完了,你们知道哪一天应该排在第一天了吗?

  接下来怎么排呢?星期一排在第几天?(幼儿讲述)

  小结:一星期有七天,第一天是星期日,第二天是星期一,第三天是星期

  二、一星期怎么排

  1、游戏“开火车”

  幼儿带上“星期”头饰。

  玩法:请星期日宝宝当火车头,然后去邀请其他的星期宝宝,最后按照一周日的顺序排好成一列“火车”。

  2、你是星期几?

  (星期六)

  “星期六后面是星期几?”

  (星期日)

  小结:星期是循环的。

  三、认识今天、昨天和明天。

  1、多媒体画面

  (1)师:谁来告诉大家,今天是星期几?(幼儿讲述)

  (2)再请小朋友想一想,昨天是星期几?明天是星期几?

  (3)小结:今天在中间,今天的前面一天是昨天,今天的后面一天是明天。

  2、游戏“找朋友”

  玩法:先选出代表“今天”的星期宝宝,请他来找出自己的两个好朋友——昨天和明天。

  四、小结幼儿活动。

中班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中班的幼儿喜爱摆弄各种各样的图形,喜欢涂画。我们可以让孩子在摆弄涂画中,认识各种不同的颜色,大小的图形,使幼儿产生兴趣,并让幼儿通过摆弄,粘贴各种图形再进行添画,进一步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培养想象力,观察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对拼贴画的兴趣。

  活动目标:

  1.能将三角形组合拼贴成各种图形,并添画成各种物体。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巩固复习三角形的特征。和使用浆糊的方法。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大小,形状,颜色不同的三角形每组若干;浆糊每组一盘;棉签每组若干支;水彩笔,图画纸人手一份。教师作品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一个拟人大三角形,引导幼儿想象三角型的特点,像什么。幼儿边说,教师边用三角形在黑板上演示出来。并进行添画。让幼儿感受图形的变化。引起幼儿对拼贴画的兴趣。

  2.欣赏教师用三角形拼贴的作品。说一说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引导幼儿发现可以使用不同大小,不同颜色。多片三角形进行拼贴。并通过添画是画面更生动。

  3.介绍材料。重点在三角形的'颜色大小。

  4.请小朋友们进行活动,重点讲解示范抹奖糊,贴三角形的方法(让幼儿先想一想要拼贴什么。再进行操作。)

  5.教师巡回指导,重点指导幼儿可将两个以上的三角形进行组合添画。

  6.展示幼儿作品。可请个别幼儿上来介绍自己的作品。教师适当的提出建议。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中班教案08-16

中班教案【精选】07-27

中班教案07-20

中班教案(精选)07-20

中班教案(经典)07-20

中班教案(经典)07-25

(精选)中班教案07-25

中班教案02-27

中班的教案03-30

(精选)中班教案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