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02 08:56:47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集锦【9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集锦【9篇】

语文教案 篇1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孩子非常喜欢小动物,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兴趣盎然。在学前教育中大多数孩子们接触过这首儿歌,这些有利因素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教师思考: 儿歌抓住各种小动物尾巴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充分调动孩子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同时儿歌形式活泼,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中教师应该以朗读训练为切入口,拓展学习资源,让学生了解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认识“比、尾、巴”等12个生字,会写“云、公、车”3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信息资源:

  1、猴子、兔子、公鸡等各种动物图片及相关动物尾巴图。

  2、学生收集查找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文字、图片、玩具或模型等资料,注意留心它们尾巴的特点。

  3、认读生字的相关课件。(生字卡片也可以) 重点难点:练习朗读和认字是教学重点;读好书中问句是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根据教学实际自行安排)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以“动物王国要举行比赛”为题谈话导入,教师相机板书课题。

  2、引导学生认识“比、尾、巴”三个生字,注意“尾巴”的轻音读法。 (从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出发,先让学生试读、领读,然后教师再重点指导轻声的读法。) 3、释题: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边读边圈划出生字。要求:读正确。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同座互相练读,会读的读给小伙伴听,不会读的互相帮助,然后请4个小伙伴合作读,尝试互相评价,注意把课文读通顺。

  3、指名汇报读,请学生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学生知道什么说什么,了解多少说多少,教师不设定统一的感知目标。)

  三、随文识字,感情朗读。

  1、认读理解带动物名称的生字。

  (1)逐一出示生字“猴”、“松鼠”、“公”、“鸭”,看拼音读准字音。

  (2)不带拼音,学生自由练读,然后开火车读。

  (3)把生字卡片贴在对应的动物图上,指名领读。

  (4)找出带有这些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2、认读理解“短”、“扁”、“最”。

  (1)出示生字“短”、“扁”、“最”,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2)重点指导问句的读法: 谁的尾巴短?兔子尾巴短。(教师重点范读指导好问句末尾词语的升调.学生做游戏,两个小朋友,我问你读,你问我读,看谁的语气读的最像。)

  (3)其他几句问句学生可结合生活实际,体验、尝试读。 在问句的指导中,教师帮助学生比较各种动物尾巴,顺势理解“最”的意思。

  (4)联系生活实际,拓展运用词语。日常生活中什么东西长?什么东西短?“扁”用在什么地方?和“弯”相反的词是什么?

  3、利用字族“巴”认识“把”,教师重点指导长句“松鼠的'尾巴好象一把伞”的停顿和断句。学生感悟体验着模仿读。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师生、生生引读、对读。

  2、同座拍手读。

  3、加上动作表演读。

  4、男女生比赛读

  5、小组内评读、推荐读

  6、开展“比尾巴”表演赛(背诵) (多给学生展示、评价的机会,如“你喜欢背哪部分?”“你哪里比他读的还好?比试着读读。”“谁还想读,站起来一起读。”“对于他的朗读,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五、挖掘课外资源,拓展运用。

  1、贴画,说尾巴。结合书后“读读画画”让学生贴(指名贴)、画(全班学生在书上画)。然后教师再鼓励学生说说它们尾巴的特点。

  2、开展“动物尾巴介绍会”。让学生以小解说员的形式介绍自己收集的有关动物尾巴的资料,表达形式不限,能用上今天学习的词语更好。 (充分展示学生课外的学习资源,如图片、玩具、模型等。)

  3、有能力的学生还可模仿书上的句子也编几句小儿歌。

  六、指导书写“云、公、车”。

  1、学生仔细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引导学生发现写好这三个字的关键,教师范写。

  3、学生描红,练写,看谁写的正确美观,写几个不限,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4、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及时展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

  七、课外建议:

  1、回家把这首儿歌背给爸爸妈妈听。

  2、请爸爸妈妈帮忙继续查找有关动物尾巴的资料,文字和图片资料整理好放在成长档案袋中,课余时间和小伙伴交流。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再、象、像”等六个生字,人教版:一年级语文课文 称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喜欢曹冲这位爱动脑筋,想办法的小朋友,感受曹冲的聪慧。

  4、能用“一边 一边”说话。

  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和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3 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

  教学重点:认字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板书课题,读课题,学习生字“称、象”

  2、读课题后质疑,师梳疑:谁称象?这是头怎样的象?为什么要称象?怎么称象的?结果如何?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标一标自然段、圈出生字,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抽读,齐读。鼓励学生用自己熟悉和巧妙的方法记住生字。

  3、小组交流,介绍自己记住生字的诀窍。

  注意“称、秤、和沉”的区别。 艘是平舌音。株、址是翘舌音。

  4、识字的巩固。认读生字卡片。

  三、自渎感悟。

  1、生自由读课文,看还有不认识的字吗?

  2、教师示范朗读。

  3、自渎感悟:课文里介绍称象有几种方法?哪种办法好呢?在小组里书说你对这些办法的看法。

  4、实验演示,突破难点。

  教师可用多媒体或模型演示“大象”如何上船,是船身压低位置,再演示装“石块。,使船身压瑟与大象等高,从而称出石块重量而知道大象的过程。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通过演示,再读课文,感悟文字。

  5、老师小结,启发创新。

  曹冲称象的办法比其他两种办法都好,这种办法,即不需要造称象的大秤,也不必把大象宰了,他很有创造性。曹冲的办法实际利用了水的浮力原理。想一想:你还有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

  6、读后表达。读第四自然段,说一说曹冲称象的四个步骤。

  四、指导识字。

  要求一看,二描,三写。

  注意指导关键笔画。“点、照”二字指导四点底。

  “象、像”二字指导象字:下面的弯钩写正,起笔和收笔都在竖中线上。

  “再”字要把下横写长,注意第四笔是“x”,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一年级语文课文 称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六、课外实践: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

  3、喜欢曹冲这位爱动脑筋,想办法的.小朋友,感受曹冲的聪慧。

  4、能用“一边 ……一边……”说话。

  教学重难点:朗读感悟

  教学过程:

  一、我会认

  生字检测巩固。同桌互相检测。

  二、我会说。

  小组联系用“一边-----一边------”说话。在指名说。

  三、我会读

  同桌互相读课文,互相评议。

  四、我会讲。

  讲一讲自己课外收集的动脑筋故事,评最佳故事员。

  五、我会讲。

  选择你愿意写的一个字写一写,说说为什么选这几个字,评一评谁写得好,谁写字进步大。

  六、我会填。

  在 ·再

  我( )家里看电视。

  放学了,我们和老师说“()见“。

  田方()跑步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

  我回家先看书,()写字。

  《称象》教学后记

  在学习课文时,学生在讨论中被7岁曹冲巧妙地想出称象方法深深感染,大家不仅仅认识到了曹冲的聪慧,更可贵的是激起了自己更为丰富的创造力。

  一位学生在曹冲称象方法的基础上,又做了一种设想:曹冲的父亲曹操手下有很多官员,如果曹操下令让他的官员充当石头,省去搬运石头的人力和物力,不是更好吗?又一位学生马上站起来说:“用人也不是很容易的事,万一船上装满了人可还到不了划线的位置怎么办?与其这样,不如弄来一群羊,也可以是一群牛,让它们充当大象,因为一只羊或一头牛的重量会比几块石头或几名官员重量的总和要重。”热烈的掌声在教室里回荡,赞赏的目光一次次地投向发言的学生,这是何等的激动!这是多么大的推动力!在这节关于称象方法的新设想中,我发给两位学生各一份证书:新设想奖。当我看到学生双手捧着证书那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激动时,我的内心受到震撼,与此同时我真诚地为他们喝彩。

  我想,尽管学生的创新求异有时是不成熟的,或是可笑的,我们每一位教育者也要多给予学生掌声与喝彩,少责难与批评,使学生成为勇于尝试,敢于探索,在失败和挫折面前不气馁,并且有积极健康心理的开拓型人才。

语文教案 篇3

  一、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走近《列子》《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其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子心胸豁达,贫富不移,荣辱不惊。因家中贫穷,常常吃不饱肚子,以致面黄肌瘦。有人劝郑国执政子阳资助列子,以搏个好士之名,于是子阳就派人送他十车粮食,他再三致谢,却不肯收受实物。妻子埋怨说:我听说有道的人,妻子孩子都能快乐地生活,现在我却常常挨饿。宰相送粮食给你你却不接受,我真是命苦啊。列子笑着对妻子说:子阳并不真的了解我,听了别人的话才送粮给我。以后也可能听别人的话怪罪我,所以我不能接受。一年后郑国发生变乱,子阳被杀,其党众多被株连致死,御寇得以安然无恙。(庄子有关资料学生交流)

  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了解寓言及基特点;

  2、读懂原文,会概括寓意,正确认识客观事物

  3、探究古文二则共同的.道理。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一)展示预习成果

  1、作者简介

  5.庄子(约前369~前286),名,时期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的代表人物。《郢人》选自。

  列子,名,相传郑国人,思想家和语言文学家。《伯牙善鼓琴》选自。

  2、做“导学案”“基础达标”1——4题

  (做完后,学生展示,先答答案,然后说原因,要规范完整)

  (二)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听课文朗读录音,学生朗读课文。

  (三)借助注释和词典翻译课文。

  (四)合作探究

  1.“郢人斫垩”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2.你从庄子讲的这个故事中看到了庄子对亡友怀着怎样一份特殊的感情?

  3.伯牙如何“善”鼓琴,钟子期又如何“善”听?

  4.这两篇古文所共同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三、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1.生活中志趣相投的人很难遇到,没有志趣相投的人,自己的才能也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了。

  2.庄子想象奇特,拿匠人石和郢人的寓言比喻自己和惠子的特殊关系,表达对朋友怀恋和惋惜之情。

  3.伯牙把自己的情怀寄托于琴音,琴技炉火纯青,而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无论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道出伯牙的心意。

  4.知音难得,知己难求。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做导学案自主检测题

  2、读伯牙绝弦的有关文字,思考问题: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节选)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这是伯牙在子期墓碑前的一首短歌)

  1.善鼓琴的伯牙,名满天下的伯牙,居然从此绝弦,如果你就是伯牙,你见着这绝弦,再对子期说什么?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2.后人根据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为了纪念这知音之情,谱成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今天“高山流水”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什么?

  五、课堂小结,单元回归。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央、瓦”等13个生字,会写“央、交”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的变化。

  3、培养热爱祖国首都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感受北京的美丽,从而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内容:

  课本第—页0

  教学准备:

  生字卡、课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中国地图,认识北京位置。

  2、说说你知道的北京。

  3、播放北京多媒体课件,说一说:北京是( )的'城市。

  二、初读识字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拼读生字词语。

  2、检查自学情况,认读生字词语,读通顺课文。

  三、创设情境读课文

  1、四人小组“游览”,一人介绍一个景点,轮流担任“导游”。要求:按照课文内容解说,游览后,游客可以向导游提问。

  2、小组推荐一人全班解说,互相评议,评出三个最佳“导游”。

  3、教师相机出示天安门广场图片,立交桥、街道以及颐和园、北海、八达岭长城、十三陵、故宫、天坛等图片,帮助学生感悟“风景优美、名胜古迹”,读出喜爱、赞美之情。

  四、练习书写

  1、教师再黑板上范写,说说需要注意的地方。

  2、学生数空,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1、卡片认读生字。

  2、开火车认读词语:绿树成阴、鲜花盛开、风景优美、来来往往、高楼大厦、名胜古迹。

  二、图文对照,学习课文

  1、词语卡片和北京风光照片,对应连线。

  2、找出课文中相应的句子,对照图片,读一读,感知北京的美丽。

  3、说感受,通过看图,读课文,北京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

  三、指导朗读

  1、老师范读或放录音,学生体会赞美与喜爱的情感。

  2、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3、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四、歌曲欣赏或试唱《我爱北京天安门》

  五、补充练习:

  1、填一填:

  绿树( ) 鲜( )盛( )

  来来( ) ( )流( )息

  ( )胜古( ) 风景( )

  2、写一写

  北京有许多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

  北京有( )。

  我的家乡有( )。

  ( )有( )。

  3、搜集北京新变化的资料,进行交流。

  六、板书设计

  天安门

  uarr;柏油马路

  高楼大厦larr;()的北京rarr;立交桥

  darr;

  公园名胜古迹

  课后反思: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而充分的信息与人际交流,能促使师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间接地作用于学生的认知成长。其中,同伴交往是课堂中人际交流的一种主要形式,能形成多种方向的信息流,这样,不仅解决问题的速度快,而且传送的信息多。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由教师权威控制的单向信息交流所造成学生机械记忆的局面。从而充分发展了学生自主创新性的学习品质。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一、 通过学习本文,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 在阅读中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情。

  三、 了解“兰姆式”随笔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一、抓住文中关键语句,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悟。

  二、培养学生鉴赏“兰姆式”随笔的特点的能力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曾经有人认为,读兰姆的散文,“定能启迪心智,涵养性灵,活跃思想,丰富感情,振奋精神,增加对生活的热爱和信心”。今天,让我们一起领略兰姆的散文《古瓷器》吧。

  二、 字词积累,注意下列多音字的读音:

  抹:抹桌子(mā)

  抹墙(mò)

  抹上一笔深蓝的色彩(mǒ)

  翘翘尾巴(qiào)

  翘首(qiáo)

  模:模样(mú)

  模仿(mó)劲疾风劲草(jìng)

  鼓足干劲(jìn)

  削削减(xuē)

  削面(xiāo)校校勘(jiào)

  校刊(xiào)

  三、 文体知识介绍。

  随笔,是散文的一支,是一种随手笔录、不拘一格的文章。中国从宋代起,凡杂记见闻也用此名。“五四”以来,随笔十分流行,形式多样,短小活泼。解放后,随笔是我国报刊常用的一种文学体裁,和杂文很近似。国际随笔、市场随笔、思想随笔、语文随笔皆属此类。优秀的随笔以借事抒情,夹叙夹议,意味隽永为其特色。

  四、 通读全文,整体把握。

  引导学生梳理文章内容,理清结构。

  思考:文中哪些段落写到“古瓷器”?这样安排有什么特点?文章的思路如何?

  明确:文中第1-7段以及最后一段写到“古瓷器”,文中首尾部分都写了“古瓷器”,这样安排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根据文章内容安排的特点,我们很快了解了文章思路:古瓷器--回忆--古瓷器。

  五、 品读有关回忆部分的语段。

  思考:

  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有关描写从前生活的例子。

  2、姐姐如何看待过去与现在的生活?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

  明确:

  1、文中分别举了买书、买画、旅行、看戏、年终算账等例子。

  2、在姐姐的眼里,从前的生活充满了乐趣,她留恋从前的生活。现在的生活似乎缺少了某种东西,显得寡淡。

  六、课外作业。

  找出文中的哲理性的句子并加以感悟。

  第二课时

  一、 阅读与理解。

  1、集体朗读最后一段。

  2、思考:这一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

  明确:这一段分析总结了勃莉吉特的话,表达了一种对生活的感悟。文中提到青春已不在,即使再多的钱也无法买回,因此还是回到现实中来欣赏古瓷器吧。这一结尾升华了主题,同时与开头部分照应。

  二、 拓展与应用。

  小组讨论。

  在文中找出姐弟俩具体而真切的生活体验的句子,选择最能引起你共鸣的一两句与本小组的其他同学交流。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作小结。注意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

  结合“相关链接”中罗素的《我为何而生》一文进行比较阅读,了解“兰姆式”随笔的特点。

  明确:兰姆的随笔语言流畅而不冗繁,多采用名言轶闻,句式灵活。在表现手法上,抒情、议论、叙事、描写、想象、引经据典、比喻……各种笔法错综杂用。他对现实充满了一种悲凉的观照,他以含泪的微笑视待那种种辛酸,以幽婉明切的嘲讽视待那形形种种的不平,展示独特的幽默风格。

  三、 课外阅读赵锐的《走向疯人院》,进一步了解兰姆。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复习带有前后鼻音的音节。

  2.在游戏中学习组词。

  3,学习读出感叹句的不同语气。

  4.描写4个左窄右宽的字。

  【教学重点】

  复习部首,通过各种游戏的形式寻找并掌握部首的组字规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这堂课,实验小学一年级的六个班级的小朋友要出发去参加一场“识字游戏”。让我们跟着他们去看一看吧!(出示课题:识字游戏1)

  2.齐读课题。

  二、游戏一:到达目的地,指挥停车

  1.出示8辆汽车图,车上贴有“民、挺、禁、灯、明、很、朋、真”。

  听,小朋友们在车上唱起了歌曲,你们会唱吗?(播放学生喜欢的一首歌曲)

  2.嘀嘀,汽车到站了。瞧,今天的停车场是4个拼音宝宝。(出示:“in、inɡ、en、enɡ”)

  (1)指名领读。

  (2)请你们做小交通员,将汽车停在合适的停车场内。

  三、下车后找好朋友手拉手,排队出发

  1.出示10位孩子图,身上分别写有部首和汉字。

  2.教师示范:我找到了、找到了,“三点水”的好朋友是“西”,合起来成为“洒”。

  3.指名上来摆动教具。(要求边摆边说)

  4.哎呀,这儿还有几组小朋友也遇到了困难。你们愿意来帮帮他们吗?

  四、游戏——词语接龙

  1.指名几位学生接读“微”的词语接龙

  2.出示四个词语,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落座,并开始词语接龙的游戏。教师巡视。

  五、领奖——分辨“双胞胎”。

  1.老师宣布:一(5)班获得词语接龙比赛第一名!上台领奖的'是一对三胞胎。瞧,他们长得多像啊!、(出示3个女孩头像,手拿3个句子)

  2.轻声朗读句子,你发现这3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点?

  3.都是感叹号,可是读起来有点不一样。你能区别吗?找两位同学一起读句子,读出不同的语气。

  4.学生朗读,学生评价,教师适当引导。

  六、写字比赛

  1.出示:洒、信、清、你(这4个字有什么共同点?都是左右结构、都是左窄右宽的字)

  2.书写左窄右宽的字要注意什么?

  3.老师学生共同参与,书写4个汉字。(教师巡视,注意强调书写姿势)

语文教案 篇7

  【设计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疏通文本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经验,对文本进行了个性化解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第 单元的 篇课文。本单元主要体现 注视,重在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 之美。“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 这个例子既承担了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了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因此是个很好的蓝本。

  2.文本简析:

  因此,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要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学习 的手法,更要让学生仔细品味语言,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所以教师要采取鼓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热情。并且,初一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因此要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以上几点主要是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习惯和能力上去认识归纳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难点】

  1.针对单元重点和教材内容,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2.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心理层次,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难点是:

  【教学方法】

  1.教法:

  2.学法: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课时安排】

  一课时(45分钟)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3分钟)

  (一)课前预习

  1.掌握本文字词,熟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对有疑惑的地方做好记号。

  2.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认识并熟悉作者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设计意图:在课前让学生通过预习打破与文本的陌生感,这也是我学法指导之一,所谓“预则立不预则废”。刘显国老师说过:“开讲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步。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因此我采用情境教学法导入,让学生欣赏图片然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畅所欲言从而奠定感情基调,还未真正进入文本就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情境导入

  二、窥一斑而知全豹(12分钟)

  整体感知全文,筛选关键信息,思考以下问题。

  设计意图: 本环节重在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并且通过思考问题理清全文线索,感知行文脉络,从而解决教学重点。问题的设定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并且,我将对话式的教学模式运用其中,鼓励学生即兴创造,打造动态生成的课堂。

  三、奇文探究共赏析(22分钟)

  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内容,并且采用“小组擂台积分榜”进行评价。

  (一)研读入境品语言

  展示例句,让学生运用联想法,替换法,咀嚼品味作者细腻而准确的写作手法。

  (二)赏读入心悟情思

  让学生“读其所喜,品其所爱”,重视诵读能力,并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这也是我的教法和学法指导。学生边读边评边议,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导学生用怎样的感情、语调来朗读,并作好评价的引导。

  (三)涵咏入理勇质疑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置是为了更好的.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建构主义学习观也强调学生的“协作性”,他们认为各人在理解上的差异,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并且为了更好的展开小组合作学习,针对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小组擂台积分榜”进行评价。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协作精神。

  这个环节安排在这里是为了给学生讨论交流提供一个缓冲的空间,让学生质疑,这个疑问可以是预习课文时留下的,也可以是在讨论交流中产生的。产生的疑问可由学生互相解答,然后再由教师进行补充。

  四、万水千山总是情(8分钟)

  (一)拓展迁移

  欣赏一段视频,走出语文的范本,走向课改中倡导的“大语文”境界。

  (二)课堂总结

  打破按部就班的教师总结,改由学生总结。这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而且这种生成性的信息反馈更加准确有效,可以使得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策略进行调整和完善。

  (三)作业布置

  设计意图:注重学生知识迁移,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这一时期还是学生注意力的反弹期,反弹期是巩固知识的最好时段,让学生总结,能使得课堂所学知识在大脑中留下清晰印象。作业布置能够强化学生的反思能力,加深学生对课业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真正使课前、课堂和课后成为一个有效的整体。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清晰展示全文整体结构,突出重难点,彰显文章主题。运用色彩的变化,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

  【教学反思】

  (略)

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学习a e 3个单韵母,能够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认识4个声调符号,能正确读出a e的四声。

  认识和学习使用汉语拼音四线格,学习书写3个字母,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

  二、重点难点:

  1、a e的正确发音和书写。

  2、a e的四声读法。

  三、教学方法

  游戏法、情景法等。

  四、课前准备

  a e的四声卡片,画有四线格和描红笔顺的小黑板。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前置性自学提纲

  1、预习课文,观察课本图画你看到什么?

  2、发挥想象力,课本上的三个韵母分别像什么?

  3、做a e的卡片。

  4、用毛线头动手摆一摆a e的形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个拼音王国。出示图片,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汉语拼音王国"游玩,你们想去吗?让我们乘上小火车出发吧!

  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拼音王国的大门口,看,门口有三个好朋友在欢迎我们呢!(出示)板书课题。

  二、小组合作学习三个单韵母的音

  1、学习a e的音

  (1)老师或者学生范读

  你们看,(出示)在这里遇到谁?(阿姨)。“阿姨”的“阿”我们在读的时候把音再拖长一些,就是好朋友“a”的发音,谁会读?指读,评价。

  字母发音口型很重要。师发音,生注意观察老师的口型。 说一说。(嘴巴张大不动,声音响长)齐说几遍。

  小老师领读——小组合作读——小组内检查读——开火车读。

  评价

  e的学习方法同上

  (2)的音

  过渡:我们来到村子西边(),又听到什么?公鸡是怎么叫的?大公鸡喔喔啼,谁能试着读一读?指读,评价(口型,音)。小老师领读——小组合作读——小组内检查读——开火车读。

  评价

  (3)学习e音

  过渡:我们在这个小山村里,还看到什么动物在水中游?()是啊,它是小白鹅,正张着嘴“eee”地叫,好象在夸你们学得真认真呢。我们把小白鹅的“鹅”音读平拖长就是好朋友e的读音。

  小老师领读——小组合作读——小组内检查读——开火车读。

  评价

  三、小组合作学习三个单韵母的形

  小组合作观察课本上的三个韵母分别像什么?在小组内说一说。尝试编儿歌记住它们。

  (1)图中的什么像a?(阿姨的头)你能编个儿歌记住a吗?

  (2)图中的什么像?你能编个儿歌记住吗?(公鸡高声叫,嘴巴圆圆 )

  (3)图中的哪儿像e?你能编个儿歌记住e吗?(一只小白鹅,嘴吧扁扁eee)

  4、小结:

  a、、e这3个字母发音时,嘴巴不动,声音响而长,所以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单韵母。(学生齐说“单韵母”)

  四、练习巩固

  过渡:同学们表现真不错,热情的`三个好朋友还给我们带来一些礼物——苹果。但想得到它还要闯过三关。(出示)

  (1)猜谜语:圆脸小姑娘,小辫右边扎。 一个圈,圆又圆。

  ②看老师口形(不发音),学生猜老师要发哪个音?

  ③小组合作学习:哪个字母不见。(小组长藏去一个字母:猜猜我藏的是什么?其他学生齐念不见的字母,生齐说:是***吗?若对,由小组长出示不见的字母,生齐说:“***,找到。”)

  摘果子游戏:

  过渡:同学们真不简单,一下子就闯过三关,现在我们来分享礼物。

  生摘果子,要读出背面的字母。

  五、认识四线格,学习书写

  过渡:拼音宝宝出来玩一天都累,它们想回家,它们的家在哪儿呢?出示四线三格,认识上、中、下格。

  指导观察书写的顺序。教师在小黑板四线格上依次用粉笔范写,一边写,一边交代笔形笔顺,让学生看清楚,再指导他们在书上第7页下部四线格里练习用黑笔描红各两遍。注意学生的写姿。

  六、全课总结。

  小朋友,在这节课上,我们认识拼音世界中的3个朋友,并和他们交上朋友,我们一起来把它们叫出来。(学生齐说,屏幕跳出各个字母)。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要去拼音世界认识更多的新朋友呢。回家把今天认识的三个好朋友告诉你的爸爸妈妈。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5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4. 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按照空间变换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按地点转换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记叙的方法。

  教学准备

  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二、 指导自学。

  这座海滨小城将会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完成以下几项任务:

  1.自学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2. 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概括说明这是一座怎样的海滨小城。

  三、 汇报自学情况。

  1. 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2.找出概括说明这是一座怎样的海滨小城的一句话,并指导朗读。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座海滨小城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四、 小组合作学习。

  1.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海滨小城的?

  2. 课文哪些地方可以体现这座海滨小城的美丽和整洁?

  五、 展示学习成果。

  引导学生汇报:

  1. 作者通过描写天、天上的海鸥和云朵,海、海面上的船只等景物我色彩,以及这些景物在早晨时的色彩变化来表现大海的美。

  2. 沙滩的美主要通过描写贝壳的多,出海捕鱼队归来时的情景来表现的。

  3. 小城庭院的美主要写栽了很多树。

  4. 小城的公园美主要写榕树茂盛,给人们提供了休息的好去处。

  5. 小城的街道不但美,而且很干净。街道是用细沙铺成的,它干净到连一片落叶都没有。

  六、总结。

  如此美丽又整洁的海滨小城究竟在哪里呢?

  感情朗读课文。

  七、复习巩固生字。

  八、布置作业。

  抓住景物特点记叙的方法,观察自己家乡的一处景物,再说给同学听。

  13 五彩池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15个生字,学会其中12个。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四自然段。

  3. 理清课文记叙的顺序,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五彩池的特点成因,从而感受叁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投影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读题,引导学生质疑。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 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自然段之间的停顿。

  2. 检查读书情况。

  3. 出示本课的'生字,让学生当小老师,提醒同学们注意字形。

  四、 理清课文的记叙顺序。

  1. 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2. 讨论课文记叙的顺序:让学生用先接着最后的句式来说。

  五、 学习第一自然段。

  1. 五彩池究竟在什么地方?自读第一自然段,找答案。

  2. 找出作者概括五彩池特点的一个词。

  3. 朗读第一自然段。

  六、 学习第二自然段。

  1. 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1) 放投影片,教师以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加以解说。

  (2) 交流观看后的感受。

  2. 学习第二自然段。

  (1)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画出重点词句,思考:这一自然段分别介绍了五彩池哪几方面的特点?

  讨论交流,这一自然段介绍了五彩池的数量、颜色、大小、深浅、形状。

  (2) 朗读体会句子的意思。

  ① 这段第一句话介绍了五彩池什么特点?

  ② 指导朗读理解第二句比喻句,展开想像,体会五彩池的晶莹耀眼的美。

  ③ 通过导读、用手比划、简笔画,引导学生理解五彩池的大小、深浅、形状等不同特点。

  (3) 讨论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让学生闭上眼睛想像水池还像什么。

  (4) 朗读第二自然段,感受五彩池的神奇。

  (5) 背诵第二自然段。

  七、课堂练习。

  1. 抄写生字。

  2. 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3题的(1)、(2)。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引入新课。

  二、 学习第三自然段。

  1. 更让作者感到惊奇的是什么?指名读。

  2. 指导朗读,抓住三个却字,让学生理解池水的颜色发生的神奇变化,体会作者见到这神奇变化时的惊叹。

  3. 小结:

  4. 齐读第三自然段。

  三、 学习第四自然段。

  1. 池水为什么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呢?

  2. 让学生自读课文,对这一自然段进行质疑。

  3. 引导学生讨论,探究池水颜色变化的原因。

  (1) 学生分小组读书、讨论。

  (2) 推选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同学给予补充或纠正,教师做适当的点拨。

  (3) 小结讨论的结果。

  4. 熟读成诵。

  5. 说说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可以用书上的句子说,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

  四、 学习第五自然段。

  读出恍然大悟和赞美的语气。

  五、 总结全文,再次调动学生激情。

  看到这神奇的景象,每个人都会情不自禁地赞叹:

  1. 学生自由发言,抒发情感。

  2. 作者也情不自禁地赞叹:原来五彩池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3、学生齐读。

  六、 布置作业。

  1. 读课文第二、四自然段。

  2. 向父母介绍五彩池,并说说颜色变化的原因。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园地》教案02-21

[经典]语文教案08-03

语文教案【精选】07-25

语文教案(精选)07-30

(经典)语文教案07-26

语文指导教案11-08

语文教案(精选)10-16

语文教案【经典】09-26

语文《绝招》教案03-31

语文乐园教案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