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1-11 10:31:48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优秀8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优秀8篇)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能从位置、方向和快慢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力:能通过实验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用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设计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合作探究小车运动情况;愿意把本组让小车跑得快的方法告诉其他组。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描述一个物体运动的快与慢。

  教学难点:在比较实验中学习如何控制实验变量。

  教具准备:秒表、玩具小车、资料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动物的运动”单元,初步认识动物运动的快慢。

  二、感受快慢

  1、把学生带到操场进行分组,每4至6人为一组,在规定的一段距离内,进行比赛,看谁跑得最快?

  2、回到课堂交流、讨论:你们小组谁跑得最快,为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在同等距离下,谁最先到达终点谁跑得最快。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知道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得快与慢的。

  三、比较列车的快慢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列车运行时刻表”,明确表中所列的车次、始发地点、到达各站的时间等信息。

  2、计算每列火车的运行速度,最后根据快慢给列车排序。

  3、互相交流,说明自己排列的结果及理由。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感受物体运动的快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运动的速度是快还是慢,关键是看比较的对象。锻炼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帮助学生认识“T”字头的列车一般为特快列车,以增强学生外出时的生活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检查课前准备情况

  检查学生自带的玩具小车的运动情况。

  说明自己的小车是怎样动起来的。

  二、研究小车的运动快慢

  1、引导学生如何定量地判断小车运动的快慢。(参照教材所给出的方法,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

  2、学生分组活动

  按照自己选择的方法,分组进行实验,测量各种数据。

  交流实验结果,分析测量数据,比较哪组的小车运动的最快,并说明理由。(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说明理由,即相同时间内小车经过的距离最长,或在相同距离下所用的时间最短。)

  3、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假设

  (在进行对比实验时,引导学生每次只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不变,才能准确观测这一条件对小车运动快慢的影响。

  根据研究结果,改造自己的小车,让它跑得更快一些。

  评:探究的材料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材料的层次性还有利于对学生有层次的提出和解决问题,学生在运用直接生活经验时发现探究障碍,感到感性认识的不足,并急于寻找解决的途径,从而变被动的思考为主动的探究,学习热情极大的调动,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收集资料,加深理解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搜集资料,并记录在卡片上。可利用教材中第2页的资料卡片进行记录。拓宽学生对物体运动快慢的知识面。

  课后小记:

  一种想参加到学生的研究团体中的商量的口吻,使学生对研究更有信心、有激情,学生肯定会因为教师的加入感到做此件事的意义重大而倍加认真仔细

  八 快与慢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两种方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

  2、能用简单工具测量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3、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所需要的时间的关系。

  4、能通过实验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5、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用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设计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能够主动地通过多次测量,如实记录所获得的`相关数据。

  2、 能够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合作探究小车运动的情况;愿意把本组让小车跑的更快的方法告诉给其他组。

  科学知识目标:

  能从位置、方向和快慢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其它目标:

  能举例说出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与慢的现象,并尝试利用所学的快与慢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有关物体运动的问题。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比较列车的快慢

  1 引入课题。播放相关课件,帮助学生意识到不同动物运动的方式和快慢不同。在同距离的条件下,跑完全程,谁用的时间短,谁的速度越快。

  2 让学生感受运动速度的快慢。在操场上分组进行比赛,让学生知道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3 认识列车时刻表。

  4 比较列车的快慢。每列火车运行的时间用到达的时间减去出发的时间,根据快慢给列车排序。

  第二课时

  玩小车

  1 讨论怎样使小车动起来。记录自己的方法。

  2 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从课文中给出的方法中选取一种方法。

  3 学生分组活动。引导学生小组之间进行比较,找出哪个小组的小车跑的最快,并说出理由。

  4 猜想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在做这一类对比实验时,每次只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才能准确观测这一条件对小车运动快慢的影响。这是进行科学的对比实验的重要条件。

  5 利用影响小车速度的诸多因素,改造自己的小车,是小车跑的更快。

  第三单元 力与运动

  本单元是学生认识了位置和运动的基础上设计的,也是本册围绕“运动”这一统一概念而设计的核心单元,并为今后进一步研究简单机械奠定基础。本单元从认识什么是力开始,到研究各种各样的力,进而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即怎样让物体有静止到运动在到静止。本单元的目的是帮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认识力与运动的关系,激发学生探究力与运动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良好学习习惯及独立搜集资料、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本单元包括“推和拉”、“常见的力”、“怎样让小球动起来”、“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4课,其中“推和拉”是为“常见的力”所做的铺垫,重点是指导学生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

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找朋友”是小班的科学活动,托班是小班活动的初学阶段,本次活动使用托班幼儿,教学活动已经结束, 因此,本活动着重加深巩固宝贝们的综合认识。活动难点幼儿根据颜色和相应的图形进行正确配对。解决方法:在活动中先引导幼儿进行单一的.图形配对:如先根据颜色进行圆形配对。

  活动目标:

  1、巩固幼儿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和红色、黄色、 蓝色的认识。

  2、按照颜色和形状进行相应的匹配。

  3、了解简单的安全常识:不能一个人单独出去玩,会有危险。

  活动准备:

  1、红、黄、蓝三色形状: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2、布置一个桌面“游乐场”。

  活动过程:

  导入:

  师: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很多客人,大家一起来看一看,都是谁来了?

  出示图形卡片:三色大图形。

  引导幼儿说出卡片的颜色和形状。

  师:今天来我们教室里的是图形妈妈,他们最爱图形宝

  宝了,可是今天图形宝宝们都

  跑出去玩忘了回家,妈妈们急的都哭了,图形妈妈请我们来帮助他们找到图形宝宝们。

  过程:

  1、示范:

  师引导幼儿发现图形妈妈有不同的颜色。

  :这是红色的圆形妈妈,她的宝宝应该是?

  类推,并加以示范。

  :红色的圆形宝宝藏在小熊的后面呢,红色的圆形宝宝

  我把你送回家。

  2、分类操作:

  引导幼儿对不同颜色的圆形进行配对

  :现在我们帮助那个图形妈妈找宝宝呢?

  :找到图形宝宝后对图形宝宝说什么呢?

  :原来图形宝宝们都躲在游乐场里玩呢,我们一起来把他们送回家。

  3、综合操作:

  师:图形妈妈还是没有笑,为什么?我来问问图形妈妈。

  了解还有图形宝宝没有回家,进行综合综合操作:不同

  的颜色形状配对。

  延伸:师:今天图形宝宝们跑去玩,没有告诉妈妈,结果妈

  妈急的怎么样了?多亏了宝宝们帮助他们找到了图形宝宝,不然就危险了。为什么呢?因为外面有不认识的坏人,会把宝宝们领走,宝贝们可不要像图形宝宝 一样不乖,出去玩的时候一定要让爸爸妈妈领着出去,不认识的人能不能跟他们走呀?在幼儿园里,出去玩的时候要跟着谁呢?对了,现在跟着老师一起出去玩游戏吧。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空气流动可以形成风,风力有大有小,风具有方向性。

  2、探索形成风的各种办法,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探究的兴趣。

  3、了解风的利弊,产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情感。

  活动准备:

  ppt课件、乒乓球、吹风机、鸡毛、小旗、各种能产生风的材料(纸板、扇子、矿泉水瓶、洗面奶瓶、蜡笔盒、毛巾等) 、气球 、风车。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受风的特点

  1、教师出示乒乓球,激发兴趣,怎么让乒乓球动起来。

  2、幼儿观看乒乓球飞舞的状态,寻找风,发现风的特性——看不见、抓不住,但能感受得到。

  小结:对,风看不见也抓不住,但我们却可以感受得到,而且我们还能和风玩很多好玩的游戏呢!

  二、游戏初探——产生风的原因

  1、吹鸡毛的.游戏

  幼儿观察教师用嘴吹鸡毛状态

  小结:对,因为我们用嘴巴吹时,加快了空气的流动,请出了风,风让鸡毛飞起来了。

  2、玩小旗的游戏

  教师出示小旗,老师提要求,身体不能碰到小旗,用身体动作让小旗动起来。个别幼儿尝试。

  小结:用吹、跑、扇等等动作,加快空气的流动,就能把风请出来,让风吹动小旗动起来。

  3、用多种材料自由探索

  幼儿自由探索各种材料如何产生风,老师观察指导。分享探索结果。

  小结:原来通过挤、压、拍、晃、转、跑、吹等等动作,都能加快空气的流动,把风请出来。

  三、深入探究——了解风的特性

  1、吹风车比赛,认识风有大小

  教师讲解吹风车比赛规则,请个别幼儿上前比赛。

  谁的风车转的最快?为什么他的风车能转的最快?

  小结:用的力气大,空气流动得快,风就大。用的力气小,空气流动得慢,风就小。

  2、风来了游戏,认识风有方向

  教师播放PPT,风除了有大小以外还有方向。

  游戏:风来了。

  小结:风除了有大有小,还是有方向的,有时吹向上面、有时吹向下面……(引导幼儿说出),各个方向。

  3、集体讨论,认识风的利弊

  通过讨论认识风为生活带来的好处和伤害。

  四、结束延伸

  激发孩子保护环境的意识,想一些好办法减少风的危害。最后放飞气球,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活动。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在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

  2.了解火箭的基本原理。

  3.了解多级火箭的发射过程。

  4.通过实验探究和制作,了解火箭发射的原理。

  5.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了解人类对太空的探索。

  6.体会航天事业对人类所产生的影响。

  7.意识到太空探索是一项光荣而危险的任务。

  8.能让学生乐于与他人合作与交流。

  教学准备

  1. 发射火箭的录像或图片

  气球、喷气车,可旋转的大塑料瓶、水 、打气筒 。

  第一课时

  一、情景创设。

  1.播放视频——20xx年10月12日9点整神舟六号飞船成功发射的精彩瞬间。

  2.学生描述发射瞬间火箭运动状态。

  3.观看一些火箭图像。使学生知道飞向太空是人类千年的梦想,要进入太空就必须有足够的速度,目前采用的推进工具是火箭。

  二、教师提出问题。

  火箭能升空,大家认为它的力量从哪里来?

  三、学生进行假设,教师对大家的假设做整理。

  四、验证假设。

  1.师:小结大家的假设,我们看到的火箭在飞行时,总是一部份向前运动,另一部份向反方向运动,在我们生活中有这种类似的运动现象吗?

  2.师:我们能借助这些现象,做实验来证明我们的假设吗?

  3.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师生对提出方法作适当评价。

  4.教师演示自动喷水器。它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吗?制作自动喷水器需要哪些材料?

  我们做实验时要注意观察那些现象?

  5. 学生讨论并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要认真观察实验并提出问题:

  如:向筒内倒水后有什么现象?水从喷口向哪个方向喷出?筒朝哪个方向转动?

  五、制作、实验,搜集证据并作记录。

  六、 交流观察现象,并作解释。

  学生描述,并上台画示意图,也可以.画箭头并说明意思。

  七、对反冲现象进行小结。

  1.如果从物体内喷出的'不是水而是气,物体会不会运动?运动方向又怎样呢?还可以做哪些实验?

  2.演示实验:反冲小船

  3. 教师小结: 当水、空气从一种物体中向某个方向快速喷出时,这种物体会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起来,这种现象叫做反冲。

  4.师生解释、交流:火箭飞离大气层,它的飞行与反冲作用有关。

  八、拓展应用。

  除了火箭,生活中你还知道那些反冲现象?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揭示任务。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反冲现象,今天我们来做模拟火箭。

  二、制作火箭,了解火箭升空的道理。

  1.观察“火箭”的结构,明确模拟火箭的制作材料。

  (1)小组观察并讨论,并作记录:

  “火箭”有哪些部分组成?制作“火箭”需要哪些材料?“火箭”起飞的动力从哪里来?

  2.分小组制定做火箭的方案

  教师要求:

  (1)记录时力求文字简练,提倡图文并茂。

  (2)提倡记录预测结果。

  (3)思考:需要装多少水?水的多少影响火箭的飞行吗?需要打多足的气?空气的多少影响火箭的飞行吗?

  3.小组交流方案,并相互质疑。教师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先要明确学生的意图,针对核心问题进行质疑。对不能达成共识的方面可做记录。

  4.小组按设计方案做火箭。

  5.分小组放飞火箭

  教师要求:

  (1)装水,打入气体,增大封闭气体的压强,在水火箭尾部加接一根轻绳,便于实验安全和回收方便。

  (2)请仔细观察“水火箭”起飞后的现象,作好实验现象和结果的记录。

  (3)按照设计方法反复做几次,如果需要可以修改设计方法。

  (4)实验结束后整理好器材,做好交流准备。

  6.小组交流放飞火箭中的现象,提出更好的改进方法。

  7.解释火箭飞行的道理。

  火箭飞离大气层,必须自带氧化剂,火箭的飞行主要靠向后喷出燃气的反冲作用。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定某一物品是由何种材料构成的。2、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提出对物品分类的标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把本组找到的材料告诉其他组。能举例说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科学知识目标:能举例说出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能区分常见的自然材料与人造材料。能举例说明自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

  教学预备:铝制饭盒、铜钥匙、塑料袋、报纸、手电筒等等一些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进

  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的,你知道哪些材料?

  二、活动一:下面的物品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1、分阶段引导学生认真看书,木头是制成椅子的.材料,椅子是由木头制成的。

  2、按金属、塑料、纸、布

  3、还有哪些物品是由以上材料制成的?

  4、课本第二页图中的物品分别是由几种材料制成的?

  三、活动二:熟悉人造材料与自然材料

  1、观察画面

  告诉学生:直接从大自然获取的材料是自然材料。

  2、引导学生明白像玻璃这种由自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叫人造材料。

  3、你还知道其他人造材料吗?

  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

  四、活动三:找一赵冬教室里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学生赵冬并比一比,哪个小组找到的最多,把小组找到的材料写在书上

  五、拓展:调查自己家中的用品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体会材料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板书设计:

  1、身边的材料

  熟悉材料

  材料的分类:自然材料

  人造材料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植物的的生长环境,对植物的生长感兴趣。

  2.乐意自主地进行探索活动。

  活动准备

  植物宝宝图片、视频、操作包、记号笔、蜡笔等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引起兴趣

  师:瞧,植物宝宝来看小朋友了。小朋友们好! 奇怪,植物宝宝怎么看上去不开心了呢?原来植物宝宝有事请小朋友帮忙,他们想要回家,可是不知道家住哪里了?

  2.介绍游戏,提示操作要求

  师:谁愿意来帮帮植物宝宝找家呢?

  介绍玩法:玩的时候请想一想植物宝宝的家是住在地下,还是地上,或是长在树上?请你在这幅图上找到相应的位置,贴上各种植物宝宝。

  3.经验交流

  a.你帮哪些植物宝宝找到了家,它的家在哪里?

  b.揭示答案(观看视频)

  c.检验结果:看看你给植物宝宝找的家正确吗?

  4.小结:其实,有的植物宝宝住在地上,如:青菜、菠菜等,有的'植物宝宝住在地下,如:土豆、萝卜等,有的住在树上,如:苹果、桔子等,可是,还有些植物宝宝住的家很奇怪,回去找找吧!

  5.延伸活动

  参观无土栽培、现代农业园区等 。

  活动生成及建议

  1.在活动期间,可以组织亲子活动:采摘桔子、挖山芋、参观科技农业园区等,还可以让幼儿照顾自然角、种植园地,感知植物的生活环境。

  2.与艺术相结合,画画植物宝宝,制作植物的标本。

  3.与数相结合,在区角活动中进行按规律排序。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高矮,学习用正确的方法比高矮。

  2、初步掌握高矮的相对关系。

  3、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感受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环境准备:入场处悬挂的小铃铛。

  2、幼儿准备:画有高矮不同的三棵树的练习纸。

  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感知高矮,学习比较高矮的方法。

  2、活动难点:理解高矮的相对关系。

  3、指导要点:引导幼儿用观察、对比的方法比较高矮,初步了解比较高矮是需要参照物的。

  活动过程

  1、体验高矮。

  (1)带幼儿入场。(幼儿依次从入场悬挂的小铃铛下走过)

  (2)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人走过的时候小铃铛响了,有的人走过的时候小铃铛没有响呢?”

  (3)教师总结:小朋友有的高,就碰到了小铃铛。有的矮,就没有碰到小铃铛。

  2、比高矮——比高矮的正确方法。

  (1)教师和幼儿比高矮。

  教师站在地上立正,比一比,谁高谁爱?

  学说:老师比小朋友高,小朋友比老师矮。

  (2)幼儿与幼儿比高矮。

  两个幼儿站在不同的高度比高矮(再对调位置进行比较)。

  引导讨论,两个人比高矮应该怎么比才是正确的?

  小结:比高矮的正确方法,是在同一水平线上比。

  3、初步理解简单的高矮的相对关系。

  (1)请一高一矮两个小朋友比较,再让高的小朋友跟老师比较或让矮的跟更矮的小朋友比较。让幼儿理解比较高矮是需要参照物的。

  (2)请三个幼儿排队(从高到矮),并说出谁高谁矮,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3)请幼儿为高矮不同的三棵树涂三种不同的颜色。

  (4)游戏:找个朋友比一比。

  幼儿边拍手边念儿歌:“找、找、找,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立正,比一比,我是高来还是矮。”游戏反复进行2-3次。

  要求幼儿每次找的对象不一样,游戏后请幼儿说说比的结果。要求用语言正确表达:“我和xx一样高”“我比xx高,xx比我矮”。

  4、延伸活动:

  到操场上去找任何一种物体与自己比高矮。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如:我和大树比,树高我矮;我和栏杆比,我高栏杆矮。提醒幼儿要站在同一水平面上做比较。

  活动反思

  我觉得这节科学活动课很有趣,跟我们的生活比较靠近,所以幼儿也很容易理解,这节活动课我比较关注幼儿的操作,所以在设计幼儿操作环节是用了层层递进。如第一组:两两比较,分出高矮。第二组:在一组物体中找出最高和最矮的物体。第三组:按高矮排序。第四组:目测物体高矮。这样操作的目的性比较明确,层次清晰,由易到难的`让幼儿能根据自身情况多层次的选择操作。最后,我通过游戏《找朋友比高矮》让幼儿理解物体高矮是需要参照物的。

  虽然我的设计很好,幼儿也很积极的参与,但是还是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如:在幼儿两两比较高矮时应该要为幼儿提供一些大型积木、椅子等,让幼儿有机会站在不同水平面比较,能自己寻找出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同时将高矮的相对性引出,使层次与层次之间过渡自然,还有在时间把握上我没有调配好,导致最后的找好朋友环节有点匆忙的就结束了,而且场面有点乱,原因是自己在游戏之前并没有给幼儿正确的指令,只是含糊的说了一下,幼儿游戏起来才那么的乱,所以今后我要多加细心,规范语言,给幼儿最明确的指令,让他们明白,也把每一节课都上了很好!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泡泡的特性,了解不同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的'。

  2、让孩子正确使用吹泡泡的方式。

  3、在探究活动过程中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师收集的各种形状的吹泡泡工具,一次性杯子若干。

  2、视频课件

  活动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出示课件。(出示“吹泡泡”工具,并提问)

  师:昨天,老师出去玩的时候发现了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就把他照下来了,小朋友想看看吗?

  师:这些小朋友在做什么呢?

  师:他们吹出的泡泡都是怎么样的呢?你们想不想吹泡泡?

  二、在“玩”中体验泡泡的特性。

  让幼儿利用教师准备的吹泡泡工具(主要是圆形工具)边玩边探索。

  师:小朋友看看老师手里的这个是什么呢?(出示吸管)

  师:那吸管可以用来做什么呢?(喝水、吹泡泡……)

  师:小朋友有没有发现这些吸管有什么不一样?

  师:那现在我们就用这些不同形状的吸管来吹泡泡看,会发现一些什么秘密?

  (教师启发、引导、扶持幼儿,将幼儿的探索推向深入,激起幼儿探究的欲望。)

  三、带领幼儿讨论

  师:刚才吹泡泡好玩吗?

  师:那玩的时候发现什么秘密了没有?

  小结:泡泡是圆形的,对着太阳是五颜六色的、有大有小、掉在地上有时是半圆的、吹泡泡的工具是圆形的等等)

  师:吹泡泡的时候,你们发现的共同特点?

  小结:吹泡泡的工具是圆形的,吹出的泡泡是圆形的.。但是,用不同形状的工具吹得泡泡也是圆形的。

  师:咦,刚才我们吹出的泡泡怎么现在都不见了?

  小结:原来泡泡容易破呀!小结:今天玩得开心吗?吹泡泡的时候我们发现了那么多的秘密,回去的时候记得告诉我们其他小朋友哦。

  四、结束。

  还想玩吗?看看我们还能不能发现其他的秘密。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07-20

[精选]科学教案08-06

科学教案(经典)08-06

科学教案(经典)08-13

(精选)科学教案09-07

科学教案【经典】09-08

【精选】科学教案09-06

科学教案(精选)08-16

科学教案(精选)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