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3-11-06 08:22:11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小班教案7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小班教案7篇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做客的一些简单礼节。

  2、能运用礼貌用语进行交际。

  3、体验礼貌交往的快乐。

  ◆活动准备

  ◎"晴晴"和"天天"人物手偶各1个。

  ◎《有礼貌的小客人》操作单(见幼儿操作包)。

  ◆活动过程

  ☆观看出示手偶表演《有礼貌的小客人》(见资源包)。

  教师:晴晴家来了客人,我们看看这个小客人是怎么表现的?

  小客人都说了哪些话?

  ☆体验

  1、引导幼儿讨论到别人家做客应该怎么表现。

  教师:如果你到别人家去做客,你会怎么说?应该怎么做呢?

  2、练习做一个有礼貌的小客人。

  教师:小朋友两人一组,一人扮"客人",一人扮"主人",来表演怎样做一个有礼貌的小客人。

  小结:到别人家做客时,要先轻轻地敲门,经过主人允许再进去,要主动热情地向主人问好,主人请坐下,并热情地请客人吃水果、喝水、玩玩具时,要对主人说谢谢,不能随便乱翻主人家的东西,更不能不经过允许带走主人家的东西,离开时,主动和主人说再见,并邀请主人到自己家做客。

  ☆操作引导幼儿完成《有礼貌的小客人》操作单,进一步巩固做礼貌客人的方法。

  教师:小朋友看一看,说一说,在你能做到的事情下面粘上小笑脸。

  ◆活动建议

  本活动是围绕如何做一个有礼貌的小客人而展开的,让幼儿了解到别人家做客的一些简单的礼节。

  活动前,教师要练习好手偶表演,也可邀请大班幼儿进行情境表演。引导幼儿说说天天在晴晴家做客的表现,重点指导幼儿学习客人的语言,懂得作为客人应有的礼仪。活动中的体验环节,幼儿可以自由结对,教师也可根据表演的情节为幼儿准备一些相应的道具,如:水杯、水果模型、玩具等,保证幼儿顺利的表演,进一步体验礼貌交往的快乐。

  活动后,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到其他班级做客,提醒幼儿使用礼貌用语与人交往。此活动可以延伸到家庭活动,让家长带领幼儿到亲戚家做客,体验礼貌交往的.快乐。

  ◆资源包情境表演有礼貌的小客人天天到晴晴家去做客,天天轻轻敲门,经过允许再进门。

  天天:晴晴你好!

  晴晴:天天你好!

  晴晴:天天你请坐。

  天天:谢谢。(天天坐下)晴晴:天天请吃水果。

  天天:谢谢。

  晴晴:天天请喝水。

  天天:谢谢。

  晴晴:天天,我们一起玩玩具吧。

  天天:好啊。

  (两人一起玩玩具,不争不抢,玩完后,两人一起将玩具收拾好。)天天:晴晴,我该回家了,再见。

  晴晴:天天再见,欢迎下次再来。

  天天:欢迎到我家去做客。

  教学反思:

  从执教的情况来看,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组织语言还有待加强,如何让孩子对你的提问或是小结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压扁的方法,通过制作大饼体会压扁的方法,在团圆的基础上用手心压扁。

  2对泥工有兴趣及有表现简单物体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橡皮泥、泥工板、雪花积木。

  2大饼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大饼,请小朋友说说大饼是什么样的.。

  2.引导小朋友做大饼送给小朋友吃。

  老师:“小朋友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谁来说说大饼是什么样的(圆圆的,扁扁的,上面还有花纹)我们来做一盘大饼给我们自己吃吧!”

  3.老师示范大饼的制作方法。

  老师:“我们先把橡皮泥放在手心里团圆,嘴念:团圆团圆,团成一个元宵。再放手心压扁。嘴念:压扁压扁,压成一块大饼。最后把大饼放在泥工板上,将雪花片积木放在大饼的中间,用手轻轻一按,再把雪花片拿下来大饼就做好了。

  4.幼儿练习制作大饼,教师巡回指导。

  请小朋友一定要一步一步来,先团圆再压扁最后压花纹。

  5.小朋友将做好的大饼放在一个大盘子里。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大胆猜想画面中的动物角色。

  2.能运用短句“谁藏在哪里了?”连贯完整地讲述捉迷藏的图片。

  3.能大胆地讲述,体验讲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课件、自制讲述操作卡每人一份(动物角色不变,变换不同场景)。

  2.幼儿经验准备:有玩捉迷藏、猜拳游戏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提问唤起幼儿捉迷藏的经验,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你们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吗?怎么玩的?

  小结:原来,捉迷藏就是有人要藏起来,有人要去找。

  二、仔细观察小动物猜拳的画面,整体感知动物角色和明确游戏分工

  (一)仔细观察画面,整体感知动物角色,并大胆判断猜拳的输赢

  1.整体感知动物角色。

  提问:有哪些小动物在玩捉迷藏呢?一共有几个小动物?

  2.判断猜拳输赢,明确游戏分工。

  提问:你看出来是谁输了吗?为什么?是不是这样呢?那我们来仔细地看看他们出的什么?是谁输了呢?

  (二)模仿动物猜拳游戏,体验故事情境中的乐趣

  引导语:那我们也来玩一玩猜拳的游戏,刚才小狐狸出的什么?那我当小狐狸,我出布,看看其他的动物出的什么?那你们来当其他动物,你们出…… (剪刀)准备好了吗?石头剪刀布。是谁输了?小狐狸输了,它就去干什么?(找)其他小动物就去(藏起来)。你们看它现在的表情怎么样?(不高兴)看来它不太喜欢当找的.人。怎么办呢?小狐狸,你别担心,我们大家会一起帮助你找!对吗?现在小动物要去藏起来了,让我们和小狐狸一起闭上眼睛,倒数54321!小伙伴们全都藏好了,它们都藏在哪里了呢?我们帮助小狐狸找一找!

  三、通过观察动物的局部特征,大胆猜想谁藏起来了,并学习短句“谁藏在哪里了?”

  (一)观察小兔藏起来的画面,猜想谁藏起来了,学说短句“谁藏在哪里了?”

  1.观察动物局部特征,猜测谁藏起来了?

  提问:谁藏起来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提供讲述支架,在情景中学习短句“谁藏在哪里了?”

  引导语:是吗?我们一起到石头后面去瞧一瞧。是谁藏在这里了?刚才小兔藏在哪里了?那我们赶紧悄悄地告诉小狐狸谁藏在哪里了?

  3.使用追问法,引导幼儿学会从局部到整体的认知方法来判断动物角色 提问:你们帮助小狐狸找到小兔,它非常开心。那为什么小兔这么容易就被找到了?

  小结:对,小兔子有长长的耳朵。

  (二)观察大象藏起来的画面,猜想谁藏在这里了,并完整讲述“谁藏在哪里了?”

  1.观察动物的局部特征,猜测谁藏在这里了?

  提问:我们又接着来找。谁藏在这里了?是吗?你怎么看出来的?

  2.再次提供讲述支架,引导幼儿自己完整讲述短句“谁藏在哪里了?” 引导语:对不对呢?我们走进去瞧一瞧。是谁藏在这里了?刚才它藏在哪里?小朋友们,我们赶紧大声地告诉小狐狸,谁藏在哪里了?(幼儿自己尝试完整表达短句)哈哈,小狐狸找到大象好高兴,大象被找到了,它表情是什么样子的?(不高兴)

  小结:谁让你把耳朵鼻子都露出来了,聪明的小朋友一眼就能看出来它是谁了。

  (三)观察小松鼠藏起来的画面,猜想和讲述“谁藏在哪里了”

  1.观察动物的局部特征,大胆猜测谁藏在哪里了?

  提问:我们继续来找,你还发现谁藏在哪里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是不是呢?

  2. 同伴间相互讲述短句“谁藏在哪里了?”

  引导语:到底是谁藏在这里?我们赶紧到树后面去看一看。快告诉你旁边的小伙伴谁藏在哪里?

  (四)观察小鹿藏起来的画面,能大胆猜测和讲述“谁藏在哪里了”

  1.回忆动物角色,找出还未被找到的动物。

  提问:哇!我们已经帮助小狐狸找到哪些小动物啊?(小兔、大象、松鼠)小狐狸都夸你们很会仔细观察。可是还有一个动物没找到,到底是谁呢?(小鹿)是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原来,我们可以从前面的画面里找到答案。

  2.仔细观察整个画面,大胆猜测小鹿藏在哪里了?

  引导语:可是,小鹿藏得可好了,小狐狸找了半天都没找到,就连小动物们也来帮小狐狸四处找。我们也一起帮助找吧。我们得仔细观察画面才能找到小鹿哦。

  提问:你们发现它藏在哪里了?你怎么看出来的?是吗?

  3.大胆地向老师连贯讲述“谁藏在哪里了?”

  引导语: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到树后面去瞧瞧,是谁?谁藏在哪里了?我们总算找到小鹿了,小狐狸可感谢你们了。让我们也把这个好消息大声地告诉老师——谁藏在哪里了?

  四、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连贯讲述捉迷藏的图片,体验讲述的乐趣

  (一)运用短句“谁藏在哪里了?”连贯讲述四幅图

  1. 整体出示四幅图,教师引导幼儿运用短句“谁藏在哪里?”连贯讲述图片。

  引导语:现在4个小动物都被我们大家找到啦。他们都藏在哪里了?让我们连起来讲给老师听一听。(小兔藏在石头后面,大象藏在了草丛里面,小松鼠藏在大树后面,小鹿藏在大树后面)

  2. 幼儿自己运用短句“谁藏在哪里了”大胆连贯地讲述四幅图。

  引导语:你们能自己从第一幅到第四幅连起来说一说谁藏在哪里了?小狐狸要仔细地听一听哪些小朋友会自己把4幅图连起来讲。

  3.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教师请几个幼儿一起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四幅图。

  (二)幼儿观察、操作讲述卡片,迁移讲述方法,体验讲述的乐趣

  1.幼儿尝试运用短句“谁藏在哪里了”连贯讲述新情景。

  引导语:森林里这群小动物们觉得捉迷藏可好玩了,它们还想再玩一次,这一次他们又会藏在哪里呢?你瞧!它们都藏好了(出示讲述卡)。现在,请你来当小狐狸,去把他们一个一个找出来,边找边说,谁藏在哪里?

  2.教师个别询问,重点关注幼儿是否连贯讲述四幅图:谁藏在哪里了。

  3.请幼儿大胆地向老师完整讲述捉迷藏的图片。

小班教案 篇4

  小班这个上学期的时候,孩子往往对认识数字很敏感,但对点数,特别是取物。没有办法实现取的实物与数字对应,根据这样的情况,设计了这节课。

  活动目标

  1、能认识1-5的数字,并且正确点数。

  2、能大胆取物,并能自我纠正错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点数

  难点:自我纠正

  活动准备

  1-5数字卡片每人一套 ,1-5实物卡片每人一套,实物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活动开始:

  引起兴趣:数字手指游戏:小猴当秋千“五只小猴当秋千,笑话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啊呜啊呜啊呜,(吃掉一只)还有几只小猴在当秋千。“还有4只小猴在当秋千”----------重复,一直到还有1只。

  活动过程:

  1、老师带领幼儿复习1-5的数字。

  操作:每人一套数字卡片,请幼儿找出老师喊出的数字卡。反复几次4和5多几次。看谁举得快。

  2、教师带领孩子进行1-5的点数复习,卡片

  操作:每人一套数字实物卡片,请幼儿能把找出数字对应的实物,放在数字卡片的下面。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幼儿点数实物来纠正错误,请幼儿自行点数纠正。

  3、游戏:

  请幼儿在老师出示的数字后,听到开始的'声音。在教室里找相应数量的实物玩具。不限样数,只限数量。点数好了,请回自己的座位展示,并且和旁边的幼儿互相验证。反复几次。

  活动结束:

  复习数字手指游戏:小猴当秋千。

  活动延伸:

  户外活动时,请幼儿跟随教师来做摇色子跳步数的比赛游戏,请其他不比赛的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数。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观察画面,喜欢爸爸做的手影。

  2、初步理解手影表演中小鸡种麦子、做面包的故事内容。

  3、用小手学学小动物的手影动作,体验手影游戏的快乐,使幼儿懂得分享。

  【活动准备】

  1。PPT《爸爸的手影故事》

  2。能做手影戏

  3。经验准备:对各种动物的外形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兴趣导入,做做手指律动

  1。瞧,这是什么?(手)

  2。来,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动起来。

  (在音乐的.伴奏下带领幼儿玩"五个手指爬呀爬"的律动。)

  3。认认说说自己的手师:我们的小手有什么本领呀?(吃饭、穿衣服)小结:每个人都有一双手,手有各种各样的本领。

  二、倾听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观看课件,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师:爸爸也有一双能干的手,咦,爸爸的手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故事的名字叫《爸爸的手影戏》

  2.边讲边问:

  (1)小鸡找谁一起种麦子呢?猜猜是哪个小动物?

  小鸡找谁一起浇水呢?猜猜是哪个动物朋友呢?是谁呀?(猫)小鸡找谁一起收麦子呢?哎———是哪个小动物呢?是谁呀?(狗)小鸡找谁一起磨面粉呢?会是哪个小动物?是谁呀?你猜小兔子会同意吗?它会怎么说?

  小鸡找谁一起做面包呢?是谁呀?(狐狸)它们做的面包可真香呀,你们闻到香味了吗?使劲闻一下,香喷喷的,面包的香味飘满了整个农场,把所有的小动物都吸引来了。

  (2)还记得小鸡第一个遇到哪个动物朋友是谁吗?会嘎嘎叫的(鸭子),小鸡第二个遇到的是谁呢?(小猫)接着又遇到谁了?(狗)之后又遇到了谁?(兔子)学兔子跳跳,最后遇到的是——?(狐狸)小鸡一共遇到了几个动物朋友?(5个)

  3.师:小鸡想:我到底应不应该和动物朋友们一起分享面包呢?看看故事里的小鸡是怎样做的?小动物们在吃什么呢?它们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4.师:宝贝们,你们有好吃的东西,会怎么办呢?

  5.看完故事,回答问题师: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师:爸爸的手有趣吗?他会变出什么?

  三、结合手指游戏,再次倾听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师:爸爸两手一握,墙上出现了什么?

  ——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鸡?

  ——小鸡要种麦子,它请谁帮忙?小鸭愿意吗?

  ——勤劳的小鸡撒下种子后找到小猫说什么?小猫怎么回答的?

  ——小鸡找小狗做什么?小狗同意了吗?

  ——小鸡找兔子一起磨面,小兔要做什么?

  ——谁来帮助小鸡一起做面包?它们做的面包好吃吗?

  ——小动物们闻到香味都赶来了,小鸡会和它们分享吗?

  四、玩玩手指游戏,体会游戏的快乐。

  师:手指真有趣,我们也来和爸爸学一学吧!

  师:手指还能变出什么有趣的造型呢?等会我们到太阳底下再去试一试!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的:

  1.通过各种活动让幼儿知道阴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2.让幼儿通过品尝月饼,制作水果拼盘,月饼拼盘等活动体验节日的快乐。

  3.通过活动,促进亲子交流,增进幼儿与家长之间的感情。体验节日的快乐。

  4.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5.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

  活动准备:

  ⒈水果、月饼家长提供。

  ⒉呼啦圈、气球若干个。

  ⒊一次性水果盘

  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

  1、介绍中秋节的

  第二环节:亲子其乐融融

  1、亲子游戏: 蜈蚣散步

  先讲一个故事:森林里举行运动会,蜈蚣报名参加了赛跑。一大早蜈蚣妈妈就把小蜈蚣从床上拉了起来,叫他吃好早饭后赶到比赛现场。说完妈妈便到屋后菜园种菜去了。好半天,忽然听见小兔在喊:"蜈蚣,蜈蚣,比赛快开始啦!你怎么还不去呀?"蜈蚣妈妈想着:"这孩子跑到哪去了?"推开门一看,可把她吓了一跳。原来小蜈蚣在忙着穿鞋呢。他的脚太多太多,穿了好半天都还没穿完。

  目的:锻炼孩子的耐力和腿部力量。准备:给孩子看蜈蚣的图片,让孩子知道蜈蚣走路的方式。

  1、由孩子做排头,家长将手搭在孩子肩上,蹲下。

  2、随着一、二、一、二……的口令,孩子和家长向前行走,脚步要协调,不能乱。

  提示:可以多叫几个家庭成员一起参加。

  再念一首儿歌:一百只脚的小蜈蚣,穿起鞋来不轻松,不轻松,快用功,赶紧上路急匆匆

  3、亲子制作水果拼盘和月饼拼盘

  按六个家庭为一组,利用自己带来的水果和月饼合作制作水果拼盘和月饼拼盘。并且和幼儿一起品尝。

  第四环节:放孔明灯,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中秋佳节是我们中国一个传统的重大节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是孩子们观赏月亮,品尝月饼,学习分享的大好时机。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感知自己小脚的特点,产生初步的探索兴趣。

  2、知道小脚会随着人体的长大而长大,激发幼儿对自己成长的`渴望与热爱。

  活动准备:

  地毯、事先脱掉袜子。

  活动过程:

  1、听音乐活动小脚。

  2、和小脚做游戏。

  1)脚上有什么?

  数一数:一只脚上有几个脚趾?(幼儿数)哪个脚趾最大?

  师小结:小脚小脚真可爱,1、2、3、4、5,五只脚趾头。

  2)挠挠小脚:

  挠挠自己的小脚,挠挠同伴、老师的脚,有什么感觉?

  师小结:小脚小脚真好玩,挠挠小脚哈哈哈,痒死喽——

  3)比比脚大小;

  和老师、同伴比比。你的脚为什么比老师的小?

  教师以神秘的口吻告诉幼儿;老师的脚出生时很小,但吃了好多饭和好多菜、水果啊,人长大了,脚也长大了。

  猜猜你长大了,脚会有多大?

  师小结:小脚小脚真有趣,你长大我长大,大家都长大。

  3、说说小脚的本领。

  听音乐展现小脚的本领。(单脚跳、双脚跳等)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10

小班的教案11-17

小班教案(经典)09-19

小班教案【经典】10-19

小班的教案04-26

小班教案(精选)07-24

小班教案(经典)07-24

小班教案[经典]07-27

小班教案(精选)07-30

(经典)小班教案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