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1-03 09:32:46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科学教案6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科学教案6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品茶的过程中初步了解茶叶的功效。

  2.通过观赏茶艺初步掌握茶具的名称,用途和摆放。

  3.享受自主设计茶具摆放带来的乐趣。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初步了解其特性。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基本茶具、茶具摆放图片、泡茶视频

  2.经验准备:幼儿对茶具有一定的了解,有过喝茶的体验

  活动过程

  (一)通过品茶与谈话,引起幼儿对茶叶的功效了解

  1.教师给幼儿喝茶,幼儿尝试说出茶叶的功效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杯茶,请小朋友品尝一下自己桌上的茶,喝完请轻轻把杯子放到原来的位置上,并告诉老师你喝到的茶是什么味道的。

  2.教师提问幼儿从中喝到的味道,以及尝试让幼儿自主说出茶叶的功效。

  3:教师对于幼儿给出的答案给出补充和总结

  师:小朋友说的非常好,我们喝茶可以提神、助消化、提高免疫力、长高。还可以让我们的女生变的越来越漂亮,男生越来越帅气。

  (二)通过观看视频,认识茶具并且了解它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1:教师第一次播放视频,幼儿初步感知茶具的作用

  ⑴师:茶对我们身体有这么多的好处,那小朋友知道要泡出一杯这么香的茶,需要用什么来泡吗?

  ⑵师:小朋友们都知道是茶具了,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段视频,看看茶艺老师用哪些茶具泡茶的?它们都叫什么名字?它们用来做什么的?

  ⑶边播放视频,教师边解说

  2.教师第二次播放视频,幼儿能够说出茶具的名称和作用

  ⑴师:视频中的茶艺老师表演的非常的优美,小朋友们想再看一遍吗?在看视频的时候要听清茶具的名字?想一想它们用来做什么的?

  ⑵幼儿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说出看到的茶具的名称和用途。

  3.教师通过提问、示范和讲解,引导幼儿认识茶具的名称、用途及个别茶具的使用姿势,

  每介绍一个茶具就要相对应的介绍出这个茶具所相对应的使用姿势。(包括:随手泡、茶盒、紫砂壶、公道杯、茶杯、茶托、茶巾、茶道六君子、茶席和茶盘)

  (三)自主操作,学会摆放茶具

  1.自主设计茶具的摆放,体验其中的乐趣。

  (1)教师出示全部的茶具,幼儿挑选出摆放在茶盘里的茶具

  师:茶具家族里有许多的茶具宝宝,哪些是可以放在茶盘里面的,哪些是放在茶盘外面的?(出示PPT,让幼儿边说出茶具的名称边分类)

  (2)教师提出任务,幼儿自己尝试给茶具摆位置

  师:小朋友,我们已经和茶具宝宝交朋友了。小朋友在班级有自己的位置,那茶具宝宝在茶盘上也有自己的位置,让我们一起给茶具宝宝在茶盘上找一个合适的位置吧!看看怎样摆放又美观又方便我们泡茶?它们很脆弱要轻拿轻放哦。

  (3)幼儿自主摆放茶具,教师进行指导。

  2.示范正确的摆放,进行统一指导

  (1)幼儿分享各自的摆放结果

  师:你的茶盘里摆放了哪些茶具宝宝?它们是怎么摆放的?为什么要这样(引导个别幼儿展示给大家看)

  (2)展示正确摆放的图片,提出要求:a:公道杯、紫砂壶的嘴都不能对着客人,b:紫砂壶不能被挡住;c:公道杯和紫砂杯是好朋友,它们要面对面靠得近一些;d:茶具不能摆放太分散

  师:根据要求小朋友再调整一下吧

  延伸活动

  请小朋友回家摆放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看,瞧一瞧爸爸妈妈是怎么用茶具宝宝来泡的。

  活动反思

  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幼儿能够清楚的知道茶壶的`作用是接水已经倒水,但他们对茶壶的各个组成部分并不清楚。在这节美术活动课中,以茶壶为题,让幼儿更直观的了解茶壶,知道他的组成以及作用。

  因为班级里有平时倒水的茶壶,我们就直接先观察班级的茶壶,根据之前积累的经验,幼儿能够直接说出茶壶的各个组成部分是由壶嘴、壶盖、壶身、手柄组成的。以至于这节课上的很轻松,大家掌握也很好。

  在示范点拨时,因为有实物,便直接拿实物写生,幼儿作画时也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作画。在结束环节,幼儿欣赏同伴的作品,共同分析茶壶的外貌特征,装饰的图案是否完整,运用的色彩是否干净、漂亮。在创作方面可以转动纸张,换不同角度去想象。

  在作画时,我主要观察黄**小朋友,因为在这几次作画中明显能够感受到他不敢画,有时候明明是会画却不敢画有时还会哭,在跟他家长沟通过后,今天作画时,他已经能够下笔,并且主动告诉我他画了一个小巧的茶壶,但在借形想象时,他又不敢画而且默默的擦眼泪,从他妈妈那里了解到是由于爸爸外出开店,他很想念爸爸以至于自己不自信,不敢画。于是我便轻轻走到他身边跟他说,没关系,自己画出来的都是最棒的。他听了我的鼓励,便动手画了几笔,又说自己不会画了,我问他你把茶壶变了什么,他回答说不知道。在点评时,我还是以表扬鼓励的形式表扬了他的作品。让他知道自己画的都是最棒的。

科学教案 篇2

  1. 了解人类面临的一些环境问题:缺水、气候变暖、物种灭绝、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等。

  2. 了解我国面临的缺水和土地荒漠化问题,尝试解释原因。

  3. 了解人们开展的环境保护工作及取得的初步成果。

  4. 加深对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增强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准备】

  荒漠化的'土地照片或录像,臭氧层的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一、了解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

  1.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可现在人类生存正面临着环境的严重挑战。除垃圾之外,我们还面临着许多严重的环境问题,你们知道有哪些吗?

  2. 各小组讨论,把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都写下来。

  3. 各小组汇报,把不太了解的问题提出来。教师梳理各小组提到的环境问题。

  4. 教师归纳学生的汇报,并作鼓励性评价。

  补充讲解学生尚未提及或未清楚表达的环境问题。

  5. 简单介绍我国所面临的缺水、土地荒漠化问题,尝试解释原因。

  二、人们为保护环境做了哪些工作

  1. 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后,各国人民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和改善环境,取得了初步成效,我国也不例外。

  介绍影响力和成效比较大的环境保护行动。(结合学生实际,选择治黄、治淮,三北防护林带,退耕还林还草,城市污水垃圾处理等学生能够理解的例子)

  2. 说说你们所知道的环境保护行动。

  学生自由发言:环境保护行动及其成效。

科学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了解大自然里有什么,知道大自然里有许多秘密值得探索。

  2.科学探究

  能静心听声音,判断和想象大自然中的事物。尝试搜集自然风光图片,尝试向同伴介绍大自然风光。

  3.科学态度

  感受自然的美丽、神秘,让学生热爱自然,激发探究欲;学习达尔文科学考察过程中主要方法和不畏艰辛、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准备

  分组准备:提前搜集自己喜爱的自然风光照片,向大家介绍这是什么地方?最让你印象深刻的是什么?

  教师准备:蝉鸣、蛙鸣、杜鹃鸣叫、蟋蟀鸣叫、雷鸣等音视频资料。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大自然,是科学家们研究的对象。什么是大自然?大自然里都有些什么?这节课,让我们来初步了解。

  (二)新课学习

  1.提取对大自然的已有认知并予以丰富

  (1)老师播放来自大自然的声音(选取带有各种自然之声的声音资料,学生听音判断和想象)。

  (2)学生认真听,把听到的声音与对应的物体(现象)画下来。

  (3)交流。学生将头脑中一幅幅大自然的画面,用图画和言语表述出来。

  (4)出示大自然的声音对应的`事物(现象)图片,与之前的交流结果进行印证或纠正。

  (5)学生介绍自己见过的自然风景,丰富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6)小结。大自然里有山有水、有动植物,有各种自然现象(例如雷电)。

  大自然中蕴藏着很多奥秘,需要我们运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大自然中的事物和现象,揭示出其中的道理。

  2.了解达尔文考察大自然的科技史实

  (1)阅读。学生看图、看拼音自读短文,然后互相讲讲达尔文的故事。

  (2)交流自己的收获和感想。

  (3)总结。我们要像科学家达尔文一样,爱自然,多观察、勤整理、记录、善坚持。

  (三)下课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有的动物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有的直接产下小动物;卵生和胎生是动物产生新生命的主要方法。

  2、很多动物的繁殖与绿色开花植物的繁殖有共同点,都要受精。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情景再现,了解更多动物的繁殖活动并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新生命的可贵,了解生命世界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胎生动物的繁殖方式。

  【教学难点】卵生和胎生的比较总结。

  【教学准备】

  演示:动物的繁殖活动视频资料,课件

  分组:记录纸,纯牛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回顾:卵的`构造。卵生动物。

  板书课题:动物的繁殖活动

  二、探究过程

  1、卵生动物的繁殖活动

  (1)自读教材P37,思考:植物繁殖与动物繁殖有什么共同点?

  (2)交流。

  植物的花蕊分为雄蕊和雌蕊,雄蕊的花粉传到雌蕊的柱头,并与子房里的胚珠结合,使胚珠受精,便形成了果实和种子。

  动物和植物一样,动物也分为雄性和雌性,当雄性动物的精x子与雌性动物的卵相结合,使卵受精,新的生命便开始孕育了。

  (3)动物的哪些活动是在为繁殖做准备呢?

  筑巢,发情,洄游,交尾,产卵,孵化等。

  (4)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靠产卵繁殖的?

  鸟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节肢类、软体类各举一种。

  2、胎生动物的繁殖活动

  (1) 胎生与胎生动物。

  自读教材P38,思考:什么叫胎生动物?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胎生动物?

  像猫、狗、兔等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胎生。

  用胎生繁殖的动物叫胎生动物。

  (2)哺乳。

  胎生动物一般都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小动物。

  回忆动物哺乳的情景。观看动物哺乳的视频。

  观察纯牛奶。说说哺乳对新生命成长的优势。

  (3)交流。

  (4)小结:人也是胎生的。

  3、总结动物产生新生命的几种方式。

  (1) 列表(小组活动)。动物名称,繁殖方式。

  (2) 汇报交流。

  (3) 介绍其它繁殖方式:动物的卵胎生。

  (4)了解克隆技术。阅读P39—40资料库。

  三、小结

  动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有卵生和胎生两种。

  卵生动物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胎生动物直接产下小动物。

  四、质疑与讨论

  (1)教师质疑: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哪一种后代的成活率高?为什么?

  (2)学生质疑。

  (3)讨论。

  五、板书设计

  ﹙产卵孵化﹚卵生动物 胎生动物﹙直接产下小动物﹚

  哺乳

  植物繁殖--﹙受精﹚--动物繁殖

  克隆技术

  教学后记:

科学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二、教学重点:

  认识水的性质及特点。

  三、教学难点

  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四、教学准备

  给每组准备:7个黑色塑料袋或其他不透明的袋子、4个透明塑料袋(应是可封口的密封袋,用来装四种液体)1块石头、1块木头、1片树叶、水、白醋、牛奶、空气;袋外贴上1到7号标签。

  给每个学生准备:网状图记录纸1张。

  给全班准备的材料:有关水的课件资料。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背景】:

  《浮力》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沉和浮》单元的第5课。学生通过前面四课的学习,探究了构成物体的材料、重量、体积大小对沉浮的影响,感受到在水中的物体有浮力存在。从本课开始,学生着重研究浮力问题,分析物体沉浮的秘密。第5、6两课将引导学生从浮力和重力的的关系,解释物体沉浮的原因。本课主要是学习用实验探究浮在水面的物体、上浮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大小的测量方法;分析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下一课探究下沉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及原因,旨在经过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就越大。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弹簧秤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方法的改进有利于研究的顺利进行。

  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感受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并会测量。

  【教学难点】

  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准备(每小组)】:

  小水槽(借用物体沉浮套件中的水槽,并在其外壁贴上容积刻度)、水、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3块、弹簧秤、细线、滑轮(可借用简单机械实验盒中的滑轮)、小竹棒(长度略短于水槽的宽度)、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感受浮力:请同学们用手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注意体验手的感觉。

  2、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像泡沫塑料块这样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水的浮力。(揭示课题)

  二、研究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的浮力

  1、出示用线系着的泡沫塑料块:同学们已经学过用弹簧秤测物体的重力,请测一测泡沫塑料块的重量,并把数据记录下来。

  2、此时的泡沫塑料块一共受到几个力的作用?你能把它画下来吗?

  (学生试画泡沫塑料块的受力图,拉力=重力)

  3、猜一猜:让泡沫塑料块静止在水面时,它的重量会相同吗?

  4、测量泡沫塑料块静止在水中的重力。质疑:是重力等于零吗?

  5、解释: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上时,重力并没有消失,而是与浮力相互作用,抵消了,此时,浮力=重力。(贴图示板画)

  三、测量上浮物体在水里受到的浮力

  1、再次用手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注意体验手的不同感觉。

  2.为什么把泡沫塑料块按入水里突然松开手它就会快速上浮?(浮力远远大于重力)

  3、当我们用手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有变化吗?既然浮力远远大于重力,那么,它受到的浮力等于什么?能用弹簧秤测出来吗?

  4、看课本第13页的示意图,小组讨论:“浮力=重力+压力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精选)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09-08

科学教案【精选】07-26

[精选]科学教案08-06

科学教案(经典)08-06

科学教案[经典]08-03

[经典]科学教案08-02

【经典】科学教案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