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31 10:58:35 教案 我要投稿

【热】大班科学教案7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热】大班科学教案7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体验科技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2、能根据自己制定的标准将传递信息的方式分类。

  教学准备:

  1、教师与幼儿一起收集到的各种传递信息方式的图片。

  2、教学挂图《信息从哪儿来》。

  3、《科学》下p.14~15。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奇奇就要过生日了,他想邀请乐乐来家里做客,请小朋友帮他想一想,都有哪些方法可以让奇奇得到这个消息呢?

  二、开展讨论。

  1、说一说,幼儿分别介绍自己的方法。

  2、想一想,观看教学挂图《信息从哪儿来》,还有哪些方式可以传递信息。

  3、看一看,请幼儿一起看同伴收集来的`传递信息的方式的图片。

  4、分一分,教师与幼儿一起制定分类的标准。

  三、信息传递方式多。

  1、教师引导幼儿观看画册《信息从哪儿来》,了解信息的多种传递方式。

  2、请幼儿从中找出最快递的传递方式是哪一种,说出为什么。

  3、鼓励幼儿大胆设计出传递信息的新方式。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塑料袋是不会腐烂和分解的白色垃圾。

  2、教育幼儿用纸袋或布袋装东西。

  活动准备

  1、Ppt课件:白色污染

  2、塑料袋人手一个

  3、根据活动内容培育的两盆花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知道塑料袋会污染土壤。

  1、讨论

  这两盆花我们一样照料,为什么其中一盆死了?

  2、出示两盆花观察比较

  教师倒出死花花盆中的泥土让幼儿观察

  (幼儿观察后,发表看法)

  小结:浇的'水被塑料袋拦住了,渗不到盆外去,泥土经常湿漉漉的,使花的根都烂掉了。而且,塑料袋对泥土还造成了污染,破坏了泥土的营养,花儿吸收不到好的营养,就死了。

  二、课件演示:白色污染

  幼儿观看课件,引导幼儿发现塑料袋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讨论:塑料袋会对环境造成什么样的污染?

  小结:乱丢的塑料袋堵塞了水沟,河流,形成了水灾;动物吃了塑料袋死了;土壤被塑料袋污染了,植物也死了。

  三、儿参与小实验,进一步了解塑料袋是不会自行分解的。

  1、教师提出实验问题,引起幼儿的兴趣。

  我们把塑料袋和纸一起放进水里转,会怎样呢?

  2、幼儿讨论,根据幼儿自身的经验猜测结果。

  3、幼儿观察实验,发现纸很快变成碎削,塑料袋还是没有变化。

  四、师生共同总结,塑料袋不容易分解。

  1、怎样防止塑料袋污染环境?

  在生活中,我们要少用塑料袋,用完的塑料袋不能乱丢,放到垃圾箱中。

  2、多用布袋或纸袋。

  五、我是环保小卫士

  让幼儿自由讨论,怎样做才是环保小卫士。

  大班科学优质课:动物的防身绝招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科学活动:认识白豆、眉豆

  时间:30min

  一、 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认识白豆和眉豆的特征。

  2.知道白豆和眉豆都是种子,体验自己种豆豆的乐趣,引导幼儿观察豆豆的生长情况。

  二、活动准备:

  1.白豆、眉豆各四十颗。

  2.两袋泥土,塑料小铲子四个。

  3.塑料型的牛奶瓶四十个。

  三、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1.谈话导入法

  师:(手上拿着一只只剩四分之一的洗手液问小朋友),小朋友,请看一看我手上的洗手液。

  幼:用了很多了(只剩一些)。

  师:洗手液之前是满满的,只用了一个星期就剩一点点了,请小朋友告诉我,你们洗手时,用多少洗手液的?

  幼1:我剂一点点。

  幼2:我一按就按到底的。

  幼3:我用一小块。

  师:现在老师告诉小朋友,吸收也不要用太多,太多了反而洗不干净,小朋友剂洗手液时,只要剂一颗白豆大小就行了。

  幼:白豆是什么?(白豆有多大啊?)

  师:现在老师给小朋友认识一下白豆,看一看白都有多大,他长得怎样的。

  基本部分:(老师给每位小朋友发一个用纸折成的小兜,把一颗白豆和一颗眉豆,放进小兜里,教育幼儿双手放好,不能拿小豆豆)

  师:小朋友,你们要照顾好这两颗豆豆,不要把他们弄不见了,等一下会有更好玩的。

  师:现在老师发给小朋友两颗豆豆,请问哪位小朋友知道哪一颗是白豆。(白豆放左边,眉豆放右边)

  幼1:(用手拿着一颗豆)这一颗。

  幼2:是这一颗。

  师:请小朋友用手拿起你左边的那颗豆豆放在左手的手心里,它就是白豆了。你们能说一说他的样子吗?

  幼:圆圆的,白白的,小小的。

  师:很好,白豆是圆圆的,他好像一滴水珠一样大小。小朋友们知道白都可以做什么?

  幼:煲汤、煲粥、煮菜。

  师:小朋友很聪明,其实我们喝的豆浆就是从白豆里榨出来的。

  师:现在我们认识了白豆,知道他长得胖胖的,白白的,可以榨豆浆。你们想想再认识另一颗小豆豆啊?

  幼:想。(是不是旁边的那一颗啊?)

  师:请小朋友把白豆放进小兜里。

  师:小朋友,你们有看到一颗皮肤也是白白的,还有一条弯弯的眉毛的豆豆吗?

  幼:看到了。

  师:那是白豆的`好朋友,他的名字叫眉豆,眉毛的眉。小朋友看一看,白豆和眉豆有什么不同?

  幼1:眉豆有一条眉毛。

  幼2:眉豆比白豆白。

  幼3:眉豆比较长。

  师:小朋友很聪明,眉豆和白豆是不同的,眉豆有一条弯弯的眉毛,他的皮肤是牛奶的颜色,身体比较长。

  师:小朋友还记得白都可以干什么吗?

  幼:煲汤、榨豆浆。

  师:那么,你们只都没都可以做什么吗?

  幼:煲汤、榨豆浆。

  师:小朋友要注意了,眉豆可以用来煮八宝粥,但不可以榨豆浆,他榨豆浆就不好喝了。

  幼:我喝八宝粥的时候就见到眉豆了。

  四、结束部分:

  (牛奶瓶上写着幼儿的学号,老师引导幼儿把白豆和眉豆种在自己的牛奶瓶里)

  师:小朋友,白豆和眉豆都能吃,因为她们是种子,如果我们把她们中在泥土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啊?

  幼:会发芽。

  师:对了,现在是春天,把豆豆种在泥土会发芽,接着会长高,最后就会长出很多很多的豆豆,我们一起把它种在牛奶瓶里好吗?

  幼:好。

  师:小朋友,你们可以把你喜欢的豆豆种在泥土里,也可以两颗豆豆都种在牛奶瓶里,但要注意,你要把白豆、眉豆的标签插上去。

  五、活动延伸:

  指导幼儿观察豆豆的生长情况,每一天观察一次,并画出豆豆一个星期的变化。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大胆操作,感知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空隙的现象。

  2、喜欢探索,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经验。

  活动准备

  大石头、小石子、沙子每组幼儿一份;带盖的大瓶子四个;幼儿记录表(附后);PPT图片(附后)等

  活动重难点

  在实验中发现物体之间存在的空隙,不同的空隙可以用不同的物体填满。

  活动过程

  一、观察比较,感知材料。(目的:调动幼儿观察、比较积极性,感知操作材料不同特性)

  “今天,我们要做个有趣的实验,看看我们桌上的实验材料是什么。(石头、石子、沙子)比较一下这三样材料,有什么主要的不同之处。”(大小、轻重、形状不同)

  二、操作实验,交流共享。(目的:在实验、交流中引导幼儿主动发现物体间存在的空隙)

  1、交代实验要求

  “今天的实验三人一组合作进行,用三分钟时间,试着把这三种材料全部都装进大瓶子里。想想怎么放才能比较容易将这些材料全都装进瓶子里。在实验时要记录放材料的顺序,什么先放就记在1号空格,看看实验结果能否把这些材料全部装进瓶子里”(出示记录表并介绍)。

  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记录能力,尤其在探索活动中及时记录操作过程及结果,可以帮助幼儿更清晰、全面交流经验。

  2、幼儿第一次实验,集体交流实验结果。

  ●关键提问:试试看按照什么顺序装这三种材料会把更多的材料装进瓶子里?

  ●补充提问:同样多的材料,为什么有的小组装得多,外面剩的少,有的小组还有许多材料没有装进瓶子里?

  ●交流、对比操作方法后:外面留许多材料的小组是瓶子中还有许多空隙,而按照石头→石子→沙子的先后顺序装,容易将更多的材料装进瓶子里。

  3、第二次实验,集体交流实验结果。

  ●幼儿借助的有洞洞的篮子快速将三组材料分离开。(增强幼儿动手及相互间的合作能力。)

  根据第一次的实验情况,已经成功的组多一些的沙子让他们想办法装进瓶子中以增加一定的挑战性,未成功的组借鉴经验再次实验,激发每一组幼儿参与探索、操作的积极性,让每一组幼儿在活动中都能有新收获,增强信心)

  ●关键提问:这一次在装三组材料时又会发现什么秘密呢?

  通过第二次实验探索、交流印证:按照石头→石子→沙子的先后顺序比较容易将三组材料都装进瓶子中。从而发现:石头间的大空隙可以用石子填,石子间的小空隙可以用沙子填,瓶子摇一摇还可以装更多的沙子。

  ●提升:原来,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物品,可以减少空隙,装更多的东西。

  4、教师激趣实验:选择幼儿认为最满的一瓶,问是否还可以装东西。然后倒水渗透进去,使幼儿发现空隙其实还没有填满,只是我们看不见而已,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究物体空隙秘密的兴趣。

  三、观察图片,迁移生活经验。(目的:学习经验与生活经验的联系)

  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展开,我了幼儿比较熟悉的生活场景照片,在情境中引发他们进一步思考合理安排、利用空间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从而使幼儿获得更多能为生活服务的有益经验,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过渡语:今天我们在实验中发现了瓶子里的空隙,并通过合理的摆放方式填充了这些空隙,充分利用了瓶子里的空间,让瓶子尽可能的多装一些材料。其实,生活中就有许多合理利用好空间的例子,一看。

  PPT一:椅子收藏(可以一张挨着一张摆放;或者从下往上叠起来放)

  PPT二:真空袋收纳家中靠垫

  :看来合理安排、利用空间真的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房子不倒的秘密,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3、初步了解地震中自救的小常识,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活动准备

  1、让幼儿初步了解一些搭房子的技巧,以及房子的一些简单结构,并可让幼儿收集一些房子的构造图。

  2、塑料杯、,塑料板,纸皮、纸筒、易拉罐、水管、水管接口、泡沫板做的实验演示台,水管、水管接口、细铁丝、小木棍。

  3、双面胶、透明胶、小剪刀、塑料绳子、细铁丝、小型电风扇。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活动。

  1、提问;小朋友因为地震很多房子都倒了,你们想帮助灾区的小朋友吗?

  你们想盖一间怎样的房子呢?。

  2、幼儿根据老师所提供的材料自由地搭建不倒的房子。

  二、感知材料,提升认知。

  1、幼儿在实验测试区域利用操作材料自由地探索,并在活动中初步

  2、了解房子不倒的各种要素,了解要让房子不倒必需要用框架进行支撑与固定。

  (1)发现新问题:让幼儿在活动中发现把框架固定在实验台中会有更好的固定效果。

  (2)提问:怎样才能把我们做好的框架固定在实验台上,不移位呢?

  三、动手操作,掌握技术。

  1、激发幼儿带着问题继续实验。鼓励幼儿大胆地利用各种方法构建房子的墙体,并与框架连接起来。

  提问:小朋友,有什么办法把墙体和框架连接起来呢?

  2、学习在操作中作出简单的记录。(附记录表)

  四、展示与检查,体验成功。

  师幼合作利用风扇和一起拍打泡沫实验台检验构建的`不倒的房子是否成功,

  分享成功的快乐并和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功的经验。

  五、拓展活动。

  观看《自救小常识》的课件,初步了解地震自救的小知识。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目标:

  1、在操作过程中充分感受电线与毛线的不同。

  2、在活动中能大胆想象拼出各种有趣的线条造型,并尝试用记录的方法记录已用线条的数量。

  3、体验有趣的线条造型、分享自己和同伴成功的快乐。

  准备:

  1、长短不一的电线、毛线若干。

  2、记录表、笔。

  过程:

  一、猜一猜,激发活动兴趣。

  今天,蔡老师带来了一只神奇的口袋,里面装了什么呢?请小朋友上来摸摸看(一幼儿上来摸)你说说里面上什么?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二、出示电线与毛线介绍其特性与用处。

  1、对了,神奇的`口袋中装了电线和毛线,电线摸上去有点硬、光滑的,毛线摸上去有点软、毛毛的。

  2、什么地方需要用电线呢?

  3、毛线可以做成什么呢?

  三、介绍操作材料及记录方法。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长短不同的电线和毛线,我们用这些电线和毛线拼出各种有趣的线条造型,并记录在记录表上。

  2、(拿记录表演示)小朋友身上贴了数字,一会找和自己的数字相对应的记录表和操作板来操作,我们要动手拼出三种不同的造型,并将它们记录在相应的位置里,同时也要数清楚长线用了几根短线用了几根也用数字来记录在相应的格子里。每种拼好、记录好以后要等老师拍好照后再选择另外一种材料。

  四、幼儿动手选择材料操作并记录。

  五、通过大屏幕展示幼儿作品,并请幼儿介绍自己的线条造型,同时验证所用线条的数量。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能控制声音的变化,用优美的声音形象的表现"原声"和"回声",发展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2、了解山谷回音的现象,明白简单的道理。

  活动准备:

  1、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磁带。

  2、回音录像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看回声录像。

  2、讨论回声现象,让幼儿明白简单的道理,能用声音形象的表现"原声"和"回声"。

  (1)教师引导幼儿了解回音产生的条件。

  师:刚才看到、听到了什么?教师再次放录像验证幼儿的.说法。

  小结:人在对着障碍物,大约17米的距离时大喊,可以听到回声。

  (2)了解"原声"和"回声"的区别,请幼儿进行模仿。

  (3)幼儿尝试模仿"原声"和"回声"。

  教师强调原声和回声是一样的,但原声声音要高、强,回声声音要小、弱。如:唱的"啊",回声也是"啊",不能变。

  3、欣赏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1)听到了什么?请幼儿说一说。

  (2)再次欣赏歌曲。

  4、幼儿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1)幼儿跟教师一起唱歌。

  (2)教师与幼儿分组唱,教师唱原声部分,幼儿唱回声部分。教师强调幼儿唱回声时,声音要弱、要小。

  (3)教师与幼儿交换演唱部分,幼儿唱原声,教师唱回声。

  (4)幼儿完整演唱歌曲。

  5、幼儿演唱歌曲。请幼儿分两组进行表演。一组唱原声,一组唱回声。

  教师提醒幼儿注意演唱技巧。

  6、活动延伸:

  带幼儿到空旷的地方,远距离对着墙大喊,进行尝试。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1-09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23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9-13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27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6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30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06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02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07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