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30 09:52:27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10篇(热)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教案10篇(热)

科学教案 篇1

  一、授课班级:大班

  二、内容分析:

  《把它缩一缩》是《幼儿创新智慧游戏》大班下学期的活动内容。这一创新活动是通过对原有物品进行缩一缩,缩出新的用途,激发幼儿留心观察生活的的事物,尝试对物品进行创新缩一缩的兴趣。在这个活动中,让幼儿了解缩一缩是给生活带来了方便,感知了事物之间的变化关系。大班的幼儿是第一次接触物品的缩小,这方面的经验比较匮乏,因此感性知识的积累与生活经验的丰富是不可或缺的。围绕缩一缩开展一系列的创新思维活动中,幼儿会发现缩小后的发明都是我们生活中见到的东西,只是通过缩小、压缩、折叠后给生活带来了好处。因此还会让幼儿自己动脑筋去对物品进行简单的缩一缩,从而培养幼儿从小对物品进行观察探究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

  三、幼儿分析:

  大班的幼儿已经有意识的关注自己身边的事物,而且对事物产生了兴趣、能善于观察,还能动脑探究问题,有了自己的想法。活动中物品的缩一缩后带来的变化会给幼儿带来新的体验,多种新奇材料的投放,让幼儿能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发现身边的事物缩小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与无限的精彩,使幼儿能勇于创新、发散思维,感受创造性想象的乐趣。

  四、设计思路:

  缩一缩的发明在我们生活中是经常见到的,但是要想引起幼儿的共鸣,还需要从幼儿熟悉的事物开始。这节活动课的开始是从幼儿了解的汽车缩小成玩具汽车,知道缩一缩是发明的创新方法。还有很多物品是在缩小后发明出来的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思维想象活动。根据大班的年龄发展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活动中主要以幼儿的思维为主,对物品进行尝试缩小。在各个不同环节穿插启发联想法、操作感知法、游戏法等教学方法,让幼儿在兴趣盎然、轻松的气氛中开展创新思维活动。

  以下是具体的设计思路与设计意图:

  1、导入:比较大汽车与玩具小汽车的.不同。让幼儿知道大汽车缩小变成玩具汽车,初步感知“缩一缩”的方法。

  2、说说生活中缩一缩后的物品发明。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发展思维活动。

  3、了解缩一缩的发明,知道缩出的物品给生活带来的新用途。

  4、玩一玩缩一缩后的发明。激发幼儿发散思维,拓展对缩一缩的认识,丰富生活经验。

  5、幼儿尝试用缩一缩的方法对身边的事物进行创新发明,激发幼儿创新的兴趣与在生活中的创新意识。

  6、我也来缩一缩的游戏,了解身体也能缩一缩。

  7、简单了解动物、植物的缩一缩。

  五、活动目标:

  1、感知“缩一缩”是发明创新的方法,体验创造性想象的乐趣。

  2、激发和培养幼儿关注生活的意识,了解“缩一缩”创新的方法给生活带来的新用途。

  3、初步学会运用“缩一缩”的方法进行创新。

  活动重难点:引导幼儿运用缩一缩的方法进行发明创新。

  六、活动准备:

  1、课件;2、小汽车若干辆;3、各种用缩小方法发明的物品(小床、小房子等)

  七、活动过程:

  一、观察玩具小汽车,比较大、小汽车的不同。让幼儿知道大汽车缩小变小汽车,初步感知“缩一缩”的方法。

  师:小朋友们看!老师这里有好几辆汽车,看看这些汽车和我们爸爸妈妈开的汽车一样吗?(教师提出:那我们一起开着这些车一起去游玩吧!幼儿回答不行,教师提出为什么不行呢?幼儿回答出各种理由:是玩具、太小了等,)教师:对了,这些汽车是设计师叔叔把爸爸妈妈开的汽车缩小了发明出来的。

  二、说说生活中缩一缩后的物品发明。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发展思维活动。

  师:把能开的大汽车缩成了能玩的小汽车,小朋友就能有自己的汽车,太棒了!能缩小不光是汽车,生活中还有许多物品是在缩小后发明出来的,你能想到有什么吗?

  三、了解缩一缩的发明,知道缩出的物品给生活带来的新用途。

  师:小朋友想了很多用缩小的方法发明的物品,老师这里有几件物品想请小朋友们来帮忙缩一缩,我们一起看看有什么?

  出示课件(暖瓶、自行车、电脑、沙发、床)

  师:请小朋友帮暖瓶来缩一缩会缩小成什么呢?(请四、五个幼儿回答)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是保温瓶)暖瓶缩小成保温瓶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那些好处呢?(请三、四个幼儿回答,教师在说保温瓶在外出时携带方便)

  依次出示自行车、电脑、沙发、床请小朋友帮忙缩小并说出用途。

  小结:自行车缩小成儿童自行车小朋友骑更方便;多组沙发缩小成单人沙发后、大床缩小成折叠床占的地方少;暖瓶缩小成保温瓶后外出携带方便;缩一缩是把一件物品压缩、缩小、折叠使他有新的用途。

  四、玩一玩缩一缩后的发明。激发幼儿发散思维,拓展对缩一缩的认识,丰富生活经验。

  师:老师这还有许多缩小后的物品,请你们玩一玩,告诉大家这些物品是有什么缩小来的?

  (1)幼儿自由探索发现被缩小的物品。

  (2)现在小朋友们来告诉大家你找到的是什么物品呢?他是由什么物品缩小来的呢?

  (3)那这些缩小后的物品给我们带来了哪些用途呢?

  师:缩小后的物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带了乐趣。

  五、运用“缩一缩”的方法进行创新发明。

  师:在我们的这间教室的墙上桌子上的物品也能来缩一缩,你想来试一试吗?那你想缩小哪一件物品呢?你会把他缩成什么样子呢?缩小后会有什么好处呢?(请五、六个幼儿来说一下。)

  六、游戏:我也来缩一缩

  师:小朋友的缩小发明很好,那我们的身体能缩一缩吗?,会缩成什么样子呢?(缩腿、缩胳膊)我们缩成现在这个样子可以干什么呢?可以去到什么样的地方去呢?(桌子底下)

  七、活动延伸:动物、植物的缩一缩

  师:我们小朋友缩小后到哪里去了?(桌子底下)我们缩小后可以到矮矮的地方去,小朋友的身体都能缩一缩,那动物能不能缩呢?有什么动物能缩呢?(乌龟、刺猬),乌龟、刺猬缩一缩有什么用呢(保护自己)那植物能缩吗?老师知道有一中植物能缩叫含羞草,一碰叶子就会缩起来。我们一起到大自然中找找还有什么能缩一缩吧。

  八、活动反思:

  优点:

  整个活动的环节设计紧扣活动目标,层层递进,运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做铺垫开展活动,通过启发感知、游戏、讲述与操作让幼儿参与整个过程。活动中投放具有趣味性的材料,让幼儿思考、体验。了解缩一缩是发明创新方法,感知缩一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好处,激发幼儿大胆去创新的愿望。活动中动静结合,注意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引导幼儿主动去探索、发现,让幼儿思维活跃,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品质。

  不足:

  缩一缩是新的发明创新的方法,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对生活的观察活动很重要。需要在课前多做一些观察活动准备,让幼儿的生活经验更丰富些,便于幼儿更好地发散思维,进行创新。在物品缩小讲述中多让幼儿说自己的想法,教师不要先说出答案,幼儿的创新答案往往出乎意料。

科学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自主探索了解伞的名称、特征与作用。

  2、能仔细观察并用完整的语言大胆描述伞的明显特征。

  3、在师幼互动游戏中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并能迅速作出反映。

  二、活动准备:

  1、事先布置好“伞店”的场景。

  2、常见的伞:长柄伞、折叠伞等;特殊的伞:露天大伞、工艺伞、牙签伞等。

  3、几种伞的图片、“售货员”挂牌。

  三、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伞店”售货员的身分,组织幼儿参观“伞店”,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自由观察常见的伞,了解伞的构造、特征与作用。

  1、教师引导幼儿选取“伞店”里的一顶伞,开始重点观察。引导幼儿从颜色、形状、材料等方面观察。

  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3、根据幼儿的'观察反馈师幼共同提炼:伞可以分为伞面、伞架和伞骨。伞有自动伞、手动伞、有直杆伞、有折叠伞……这些伞可以挡雨和遮阳。

  (三)观察几种特殊的伞,拓展对伞的认识。

  1、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讲述。

  教师:除了刚才我们观察的伞以外,你还见过其他的伞吗?“伞店”里还有许多特殊的伞,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2、幼儿自由观察特殊的伞,教师鼓励幼儿与同伴轻声交流自己的发现。

  3、请幼儿讲述观察到的结果。

  4、师幼共同小结:这些伞有的很大如露天大伞、有的很小如牙签伞、有的很漂亮如工艺伞。它们的作用也是不同的,有遮阳用的、有舞蹈时用的、有作为装饰用的。

  (四)在游戏中巩固幼儿对伞的不同作用的认识。

  1、出示伞的图片,交代游戏要求。

  教师:有几位客人也想买伞,我们来听一听他们的要求,然后一起挑选最合适的伞。

  2、根据客人的描述选择相应的伞。

  客人1:“我要出去旅游,生怕下雨所以要带顶伞出门。请小朋友帮我挑选一顶适合旅游用的伞。”

  客人2:“我要开一个茶楼,需要一些伞撑在门口给客人遮阳用。请帮我选一顶合适的伞。”

  客人3:“我要参加一个舞蹈节目,请帮我选一顶适合舞蹈时用的伞。”

  (五)玩“买伞”游戏,鼓励幼儿完整清楚地描述伞的明显特征。

  1、教师以“售货员”的身份提出游戏的要求:“伞店开张了,欢迎各位顾客前来购买。我们店的规定很特别,买伞不要钱,只要把话说清楚就能买到。说清楚什么呢?要说清楚你买的伞的特点,如颜色、柄是怎样的、伞面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让售货员根据你的描述找出你要的伞。

  2、幼儿自由选择售货员和顾客角色,共同讨论游戏语言,玩买伞游戏。

  四:活动延伸:

  1、美术活动:美丽的伞面。

  2、设置“多彩的伞”游戏区,供幼儿自主游戏。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过程与方法: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教学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准备】

  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观察树木的方法

  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观察任务;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

  2.分任务:我们所要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

  3.交流:我们可以用哪些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

  4.比较:我们能比书上的观察记录记得更好吗?(先用简单的词语记录下来,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观察笔记。)

  二、观察记录一棵树

  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树冠形状、树的高度等)

  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

  生:这棵树真大!看看我捡到的树叶和果实。这是树的果实。这是我的树皮拓片。

  (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3.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吧。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

  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

  3.比较我们的观察记录,思考、交流:

  我们观察了哪些树?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总结: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同时把精彩的发现张贴于科学学习栏目内。(对总结的内容须得从学生实际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学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就总结到什么程度,书上总结内容仅作样本供参考。)

  树的不同之处: 树冠有大小 树干有粗细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 结的果实不一样 叶片不一样 ……

  板书设计: 树的相同之处:

  它们都长在泥土里

  都需要阳光、水

  都有树干、树皮

  都有树叶、果实

科学教案 篇4

  (1)用显示器检验小水钟的计时准确性。教师放映显示器,师生共同检验小水钟的计时准确性。提问:小水钟为什么不准确?分析、整理实验数据找出原因,继续改进。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基础上通过合作、讨论、研究,更深一步地了解水钟的计时原理。

  (2)关心身边的水龙头的滴漏现象。这是一个拓展活动。让学生把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关心身边水龙头的滴漏现象,估测流失的水量,提醒大家节约用水。通过调查学生应该会发现,看起来缓缓滴漏的水实际上流失得非常快,促使他们反思:“自己平时是否注意关紧水龙头?”这个活动可以将学生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激励学生用学习的知识服务于社会。

  (3)知识链接:刻漏和漏壶。引导学生认识古代的.计时仪器——刻漏和漏壶时,最好选用电脑进行教学。这样不但能用最短的时间说明刻漏和漏壶的原理,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歌颂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了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的爱国主义教育。

科学教案 篇5

  (一)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的观察与动手探索,发现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是:一是上重下轻,二是底面大圆滑。

  2、简单了解物体重心,物体底面面积的大小与稳定性之间的简单科学道理。

  3、萌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索欲望。

  (二)活动准备:

  不倒翁数个;木板、锥体等物体若干。

  (三) 活动过程:

  1、 谜语导入:一个老爷爷,别看年纪大,走路左右摆,就是不倒下。

  2、 出示不倒翁,引起幼儿参与的兴趣。

  (1)、教师让不倒翁动起来,并提出问题,不倒翁为什么怎么推它也不倒下?

  (2)、幼儿分组,带着问题去操作、探索和发现不倒翁的不倒的原因。

  (3)、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个参与者,引导者。

  3、 进入集体活动环节,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1)、不倒翁的外型特征:它的底部是什么样子?它的顶部是什么样子?它的上端和下端在操作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2)、不倒翁为什么不倒?

  (3)、教师小结:不倒翁不倒的原因一是它的身体上重下轻,底部有一块较重的铁块;二是底面面积较大并且圆滑,向一边倾斜时,重力的作用使它摇摆起来。

  4、 探索重心、物体底面面积的大小与稳定性之间的简单道理。

  (1)、幼儿分组操作木板,锥体,让操作物体站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引领。

  (2)、过程中,教师和幼儿共同用不同的方法让物体站立,寻找发现物体稳定性与物体的什么特征有关系。锥体为什么锥部在下的时,它站立不起来?

  (3)、操作不倒翁,让它左右大摇大摆,发现重心与重力作用之间的简单的.关系。

  5、 教师小结。

  (1)、通过木板的站立的不同方式,发现底面面积越大,物体越稳定。

  (2)、通过操作不倒翁,当不倒翁倒向左边时,重心和重力作用线在接触点的右边,反之相同;不倒翁倾斜的程度越大,重力产生的作用就越大,摆动就越大。

  6、 幼儿边玩不倒翁边念儿歌边动作结束。

  7、 附儿歌:不倒翁,真好玩,样子长的也很独特;

  头儿小来,脚儿大,头儿轻来,脚儿重;

  左推它不倒,右摇它不倒;

  倾斜的越大,摆动的越大;

  往左倒,重心和重力作用线(接触点)在右边;

  往右倒,重心和重力作用线(接触点)在左边;

  摇摇摇,摆摆摆,不倒翁是我的好玩伴。

  (一)艺术活动:制作不倒翁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制作不倒翁,巩固 和运用在科学课中学到的科学知识。

  (2)、通过制作不倒翁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

  (3)、激发幼儿在艺术中享受科学带来的乐趣。

  (一) 活动准备:

  1、 蛋壳、酸奶瓶、玉米粒,大米,小米,豆子等等。

  2、 彩笔,剪刀,胶水,及时贴等等辅助材料。

  3、 范例几个

  (三)活动过程:

  1、 出示范例,边玩边说科学课结束时的儿歌导入课题,引起幼儿参与的兴趣。

  2、 观察范例,请幼儿说说自己观察到的不倒翁的制作过程。

  (1)、请幼儿摇一摇不倒翁,发现不倒翁的肚子里首先要有东西,使其有重量。

  (2)、发现一下,在不倒翁肚子里的东西如果很少不倒翁能否不倒?

  (3)、不倒翁制作应该先进行那一步,然后呢?为什么?

  (4)、讲讲自己打算制作的不倒翁的样子是怎么样的?

  3、 分组制作不倒翁,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小组进行制作。幼儿制作过程中,教师进行及时、适时的指导,对能力差的幼儿进行示范,及时发现有创意的幼儿进行表扬。

  4、 进行讲评活动。先让幼儿与小伙伴之间互相说说自己的不倒翁的名字,是怎么制作的,不倒翁倒的程度的大小等等。教师进行个别讲评,尤其那些能力差的幼儿,注意发现他的作品的优点,以激发其自信心。

  5、 与不到翁一起跳舞结束课程。(健康歌的曲子进行伴奏,儿歌是:左摇摇,右摇摇,头儿小小,脚儿圆圆,头轻脚重一起来做运动,左推不倒,右推不倒,左右摇晃真呀么真可爱!

  教育随笔:

  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的丰富知识,教育契机隐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各个环节,每个细节。

  元旦日日临近了,每个班都沉浸在元旦节目的排演中,大班双语剧的排演中 ,需要个西瓜的道具,用什么做呢?思来想去决定用气球吹上一定量的气,然后外加装饰,可是气球吹起来后,发现气球太轻了,自己就动了,怎么办呢?孩子们说:“里面加点东西,让它重点不就行了吗?是呀,于是我放掉了里面的气体,把在奇妙的植物主题中幼儿带来的种子和孩子们一颗一颗地放气球里去,然后把口扎紧放到了桌子上,这时,李鑫杰小朋友喊道:”老师,老师!气球不跑了,还左右摇晃起来!和我家的那个玩具不倒翁一样!可不是吗!气球象不倒翁一样左右摇晃起来,并且不倒下了。我心里暗喜,孩子们又发现科学的奥秘了。我马上问:“为什么气球不跑了?刘力源说:”它肚子里有种子,沉了!我又问:“为什么气球不倒了呢?孩子有点答不上来了,一个个自言自语地说:“为什么呢?为什么呢?”过了一小回,杜琳林嘟囔着有点不自信的说:“气球的的底是圆的,还有它下面有种子沉了压的气球不倒下。”我表扬了刚才发言的孩子,同时对孩子们说:“我也很想知道它为什不倒?刚才小朋友说和不倒翁一样,明天把自己有不倒翁玩具带来咱们一起发现不倒翁为什么不倒,好不好?”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好!

  就这样一堂科学课形成了,在孩子们探索到不倒翁不倒的科学道理后,又产生了动手制作不倒翁的想法,于是一堂科学和艺术整合的课程形成了。

  在艺术课制作不倒翁的过程中,幼儿兴趣盎然,积极参与,这时,邹宇轩小朋友大声喊:“老师老师!不好了,不倒翁倒了!我连忙过去,原来鸡蛋装上种子等东西后,并不象想象中的那样摇晃起来,反而是往那推向那倒,我一看马上明白了,原来放入的种子由于没有固定,鸡蛋歪向哪,其内的种子一起就过去了,所以起不来,我故意装做没有办法的样子,着急的说:“那怎么办呀?”孩子们附和着:“对呀!怎么办呢?孩子们哑然了了一会,潘泰说:“让种子不跑不就行了吗?”这一提孩子开了锅一样的七嘴八舌的说开了:“用东西压住!”不行,不行!口小东西进不去!”老师!老师!有了,用双面胶带呀!”老师老师!用胶水粘!”我没有给予他们答案,我说:“孩子们,有这么多的好办法自己去试试吧!”在尝试操作中,孩子们即既要考虑别把蛋壳弄破了,考虑酸奶瓶口的大小,又要想办法把其内的种子固定,孩子热火朝天的做着,操作的结果最后出来,简单有效的方法是把种子装进蛋壳(或者)后,然后倒上适量的胶水,让胶水把种子固定在底部。制作现场一片狼籍,有破碎的蛋壳,有废弃的胶带,有各色的剪纸……

  制作过程中,孩子们在学习中操作,在操作中又学到了和巩固了知识。

科学教案 篇6

  【设计思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来说,想认识各种各样的蔬菜并不难。因为在超市中随时都可以买到一年四季的新鲜蔬菜。但是,如果你问孩子“蔬菜是从哪里来的?”恐怕孩子们很难给你正确答案,就更不用说认识蔬菜植株,了解它们的生长方式了。针对孩子们这一经验的不足,我设计了《蔬菜从哪里来》这一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1、知道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生长方式。

  2、按照蔬菜的食用部分,对蔬菜进行简单非分类。

  3、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记录能力。

  【活动准备】

  蔬菜图片若干、疏菜整株与部分的课件、蔬菜分类统计表每组一张。

  【活动过程】

  一、蔬菜从哪里来?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吃的蔬菜是从哪里来的?”

  ——幼儿讨论:(从超市买来的,从菜市场买来的,从很远的地方运来的,从地里种出来的)

  分析与反思:从这一环节幼儿的表现来看,幼儿对于“蔬菜从哪里来”这个问题,只是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有一些模糊的认识,即便是能说出“从地里长出来的'”也只是从大人那里听说,很少有人亲眼见过蔬菜的生长,这为下一环节的开展增加了难度,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的探知兴趣。

  二、蔬菜是怎样长出来的?

  ——教师出示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蔬菜如:西红柿、白菜、土豆、藕请小朋友辨别一下是哪种蔬菜, 并找出我们吃的部分。

  ——教师出示蔬菜的整体余局部的课件,帮助幼儿理解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生长方式。(有的长在土里;有的长在水里;有的吃地上的茎叶;有的吃底下的茎)

  分析与反思:看到整棵蔬菜的图片,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原来西红柿是长在树上的”“土豆原来长在土里,土豆树还开白色的花呢”“原来荷花的根就是藕呀”随着孩子们的阵阵惊叹声,他们的好奇心被充分的激发出来,学习兴趣也被充分的调动起来,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图片呈现”的方式总感觉遥远不真实,如果活动当时能带孩子参过一下菜园,相信孩子们的印象会更深刻,理解也会更透彻。

  三、蔬菜分类。

  ——出示多种整株蔬菜,请幼儿根据我们吃的部分进行分类。大体分为(叶菜类、瓜果类、根茎类)

  ——幼儿分组讨论确定记录的方法,完成常见蔬菜分类统计表。

  【分析与反思】

  在幼儿分组完成蔬菜种类统计表这个环节,我给孩子们留下了充分发挥自主性的空间,每组幼儿可以共同讨论并确定本组的记录方法(有的绘画、有的用符号代表)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并且培养了他们相互合作的能力。

科学教案 篇7

  【教材概述】

  《传热比赛——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七课的内容。让学生知道不同材料在相同的热源中,导热速度是不同的。学习区分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进而认识到生活中人们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导热性能的材料。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不同的材料有着不一样的导热性能。

  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2、过程与方法

  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实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意识实验方法的选择对实验数据准确性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讲授教学法、演示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在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到较冷的一端。老师这里有3个材料,看一下有什么特点?(材料不一样,长短、大小一样)

  猜一猜把它们放到热水中,谁能把热先传到顶端?

  下面我们就来一场传热比赛,不过先想想怎么样才能让比赛公平、公正呢?

  二、实验验证

  为了更好的比赛,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个实验盒。同样大小的木头、塑料和钢条(一一出示)。还有温度传感器、MGA数据显示仪、热传导套装实验仪器、热水等。

  1、介绍实验步骤

  (1)把同样大小的木头、塑料和钢条放入同一个容器中并固定。

  (2)把传感器和MGA连接好,将传感器插入容器中相应测量物的孔中,启动MGA。

  (3)往容器注入适量热水。

  (4)观察MGA中3个不同材料的物体2分钟内温度的变化。

  2、推导结论

  不同的材料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钢的传热速度最快。科学上我们把像钢那样传热速度快的物体是热的良导体;像木头、塑料那样传热速度慢的物体是热的不良导体。

  三、生活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是根据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的应用例子呢?

  四、巩固练习

  根据材料的导热性能分类:

  金 木材 棉花 银 铜 皮革 铁 铝 铅 塑料 油 水银 水 陶瓷

  热的良导体:金 银 铜 铁 铝 铅 水银

  热的不良导体:木材 棉花 皮革 塑料 油 水 陶瓷

  五、课后延伸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钢的传热速度最快,哪谁最快凉呢?运用刚才所学的实验方法,自己做实验试试看,并根据你得出的实验数据推导实验结果。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初步知道稻谷和稻草的用途,懂得爱护水稻,爱惜粮食。

  2、幼儿喜欢玩草垫子,能想出各种玩草垫子的方法。

  活动准备:

  人手一块草垫子、稻草一束、米一瓶、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很多东西到了秋天都成熟了,请幼儿说说什么东西到了秋天都成熟了?出示图片: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种秋天的农作物,它是谁呢?下面邀请小朋友一起来猜一猜。

  2、出示水稻图片

  提问:

  (1)你们看这是……?(在我们这里,水稻小时候是长在水里的,所以它才叫水稻)

  (2)你们看稻穗上一颗一颗成串的是什么?(稻谷)

  (3)稻谷外面包着一层黄色的壳,剥掉外面的壳以后,里面是什么呢?(米)

  (4)米有什么用呢?(可以做成饭、粥、磨成米粉)

  (5)让幼儿知道水稻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我们每天吃的饭、粥都是用米做的,小朋友要爱惜粮食。

  教师小结:水稻浑身都是宝,除了它的果实有那么多的`作用以外,剩下的稻草也有很多的用处。

  师:出示稻草实物,小朋友知道稻草可以干什么吗?(搓草绳、盖草绳、做稻草人、做草垫子……)(逐一出示实物)

  3、玩草垫

  (1)师出示草垫,看,这就是用稻草做成的草垫子,它有很多用处。小朋友还可以用它来做游戏呢。小朋友们可以开动小脑筋想一想、玩一玩。看谁玩的方法多。

  (2)教师和幼儿一起玩草垫,一边玩一边念儿歌草垫子,变变变,变不成小河跳过去。草垫子,真有趣,变成格子,跳一跳。草垫子,真好玩,顶在头上,慢慢走。

  (3)幼儿自由游戏。教师巡视指导。

  延伸活动:

  活动后教师可在区域活动中引导幼儿用稻草编制草垫,草绳等。

  活动反思:

  本次体育活动我始终围绕"认识水稻,了解生长环境用途及草垫子玩法的,设计的环节层层递进。同时,幼儿在玩草垫活动中也体现了尊重幼儿个别差异,在集体练习环节我用草垫子搭设了两条难易不同的路线,这样幼儿可以根据自己能力来选择路线。

  从整体教学效果来看,绝大部分幼儿掌握了玩草垫及双脚立定跳远的基本技能,能够跳过三个草垫子并且双脚稳稳着地。在整个过程中培养了幼儿勇于挑战的品质,一部分幼儿能够尝试双脚立定跳四个草垫子

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能发现有的物体沉在水底,有的物体浮在水面。

  2、愿意在操作中进行探索 。

  【活动准备】

  1、盛满水的盆。

  2、各种实验材料(塑料小鸭子、塑料袋、毛巾、空塑料瓶、树叶、小石子、乒乓球、橡皮泥、钥匙、糖纸等)。

  【活动过程】

  1、教师操作,请幼儿观察物体的沉浮现象;有的物体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沉到了水底。

  (1)把塑料小鸭子放入水中,观察小鸭子在水中会怎样(在水面还是在水底)。

  (2)把石子,橡皮泥放入水中,观察它们又会怎样。

  2、引导幼儿认识操作材料,并提出疑问。请幼儿说说我们都准备了哪些材料?猜猜这些材料哪个能沉哪个能浮?

  3、请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材料,去发现沉浮的'现象。

  (1)将准备的材料一一放入水中,看看哪些物体浮在水面上,哪些物体沉在水底。

  (2)互相交流在操作中发现的秘密,并提出疑问,它们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 ,又为什么沉在水底。

  【活动延伸】

  寻找生活中那些东西可以浮在水面上,那些东西可以沉在水底。

  【活动反思】

  孩子们在操作过程中,对此实验非常感兴趣。部分幼儿在操作是不够大胆,小石子为什么会沉到水底?小树叶又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对沉浮现象还不太了解。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要继续探索沉浮的秘密。

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设计:阳光

  设计理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科学活动就是要让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贴近生活的东西才是最吸引幼儿的,玩沙就是幼儿快乐的活动之一。在玩的过程中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发挥,在玩沙时幼儿能主动的去探索、去发现、去感知、去操作,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了沙的特性与用途,营造了玩中学、学中乐的氛围。最后幼儿可以自己制作小沙锤,享受成功带来的快乐。

  活动目标:

  1、通过玩沙活动感知沙的'特性与用途。通过自主操作活动,激发探索欲望,尝试带来的成功。

  2、尝试用沙子制作沙锤,在做做玩玩中了解沙有干湿、粗细的区别。

  3、简单了解沙尘暴的成因,树立环保意识。

  4、通过玩沙活动激发幼儿的愉快情绪。 活动准备: 动画片《沙土》、沙坑、玩沙工具、矿泉水瓶

  活动过程:

  1、观看动画片《沙土》

  (1)沙画

  (2)盖房

  (3)小制作——沙锤

  (4)沙尘暴

  2、提出问题:

  (1)说一说你见过到沙土(细沙、粗纱、彩沙)。

  (2)沙土有什么用?引导幼儿说出“沙子可以用来铺路、造房子、造桥、作画......

  (3)小结:近年来,沙尘暴波及的范围之广,危害之大,越来越引起人们对它的关注。沙尘暴主要是由于人们乱砍滥伐树木,无计划开荒,造成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严重所致。只有加强环保意识,退耕还草,种植大量的树木花草,建更多的防护林,才能减少沙尘暴。

  3、出示沙锤

  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干湿沙和粗细沙的不同,所付出的声音也不同。

  4、自主探索活动:玩沙

  (1)要求:“玩沙的时候不要扬沙子,不揉眼睛,要讲究卫生。”

  (2)小脚踩一踩,小手抓一抓。

  (3)说一说:在玩沙过程中引导幼儿发现、感知。(沙是细细的、是一粒一粒的、是松散的、抓不成东西......)

  4、小结

  5、小制作——沙锤

  (1)幼儿动手制作,体验成功的快乐。

  2)打击乐:我快乐

  6、自然结束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精选)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09-08

科学教案【精选】07-26

[精选]科学教案08-06

科学教案(经典)08-06

科学教案[经典]08-03

[经典]科学教案08-02

【经典】科学教案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