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3-10-29 12:44:00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通用6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教案(通用6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绘本欣赏,激发幼儿阅读画面的兴趣,让幼儿产生阅读期待。

  2、能够用心体会,运用多种感官来感受大自然中丰富的色彩,并尝试用优美词语来描述五彩世界。

  3、初步感受到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明白友谊的可贵。

  活动准备:绘本《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人手一册、PPT课件。

  教学重点: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品读娜娜对色彩描述的语句。

  教学难点:能充分展开想象,尝试用优美的语言把自己感受到的.色彩描述出来。

  活动过程:

  一、走入“绘本”:

  1、 吸引幼儿兴趣,出示小白鼠娜娜的图片,今天小老鼠娜娜来来找好朋友了。她会找谁做她的好朋友呢?你们来猜一猜?(幼儿猜测)

  2、(扉页)简介:娜娜是一只很特别的小白鼠。仔细观察:这是小白鼠娜娜的房间,你发现了什么?(到处是大象的图片)猜想,为什么小老鼠的房间里到处是大象的照片呢?

  大象愿意和小老鼠做朋友吗?PPT第4页,为什么?可是,有一只大象愿意和娜娜做朋友,(封面),封面上有什么?引导幼儿看大象的眼睛,自己尝试闭上眼睛理解盲象是什么意思?

  3、师幼共读P1-P7

  二、品味绘本幼儿自主阅读P8-P17娜娜和末末是好朋友,可是,末末是一只盲象,什么都看不见。娜娜决心给末末描述五颜六色的世界!红色、黄色、蓝色、绿色……娜娜会用什么样的语言来描述缤纷的色彩呢?

  1、猜猜娜娜会为末末介绍什么颜色呢?

  2、出示画面,初步感受色彩的丰富。

  理解:末末是一只盲象,它是怎么感受到红色呢?(引导从味觉、嗅觉去体会)

  3、拓展:如果你是娜娜,你会怎样介绍红色呢?(结合看画面:草莓、柿子、苹果等画面)

  (1)末末喜欢黄色的原因是什么?他看不到黄色,为什么会喜欢黄色呢?(是啊,他感觉到了黄色的温暖,也尝到了黄色的甜蜜)

  (2)末末喜欢蓝色的原因是什么?

  (3)末末是怎么体会到黄色和蓝色的呢?

  1、你知道,黄色和蓝色混合是什么颜色吗?

  看图:画面上画了什么?

  2、猜想:这是末末闻到了什么?感受到的什么颜色?

  3、拓展:如果你是娜娜,你会怎样介绍绿色呢?(结合看画面:森林画面)

  1、看图:画面上画了什么?这又是什么颜色?娜娜是怎样为末末介绍白色和黑色的?

  末末是一只盲象,它感受最多的是什么颜色?(黑色)请你闭上眼睛,你觉得黑色是什么感觉,就像——?

  (音乐响起)幼儿说感受。

  三、提升情感:

  1、过渡导入:聪明而可爱的娜娜为末末讲述了那么多色彩,娜娜问了末末一个问题:

  “好了,末末,现在说说吧,你最喜欢什么颜色?”

  2、猜想:末末会怎么回答?说说你的理由。

  3、读对话:

  “我最喜欢白色!”末末毫不犹豫地说。

  “为什么?”娜娜感到很好奇。

  4、再次猜想原因:

  “因为我有一个好朋友,她让我的生命变得丰富多彩,而好是一只小白鼠,所以我最喜欢白色。”

  5、书里还有许多秘密,下次我们再来找一找。

  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幼儿的反应较积极,较感兴趣,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2、在讲述故事时,尽量与幼儿平视,让幼儿感受到被理解、尊重、接纳,给幼儿适度的自由空间;

  3、幼儿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师的互动,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自主发展,

  4、培养幼儿尝试与不同的朋友相处的能力,体验关爱朋友的愉悦之情你,学会关心伙伴,团结同伴;

  5、愿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颜色的感受和想象。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来源

  民间体育游戏因其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娱乐性、实用性,深受幼儿喜欢。如今,随着现代化、高科技玩具的出现,民间游戏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讲逐渐陌生。其实民间游戏是现代玩具所无法比拟的,它能开拓幼儿视野,发散幼儿的思维,对幼儿责任、合作意识的培养有极大的作用。抬花轿是我国传统的.民间体育游戏,也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体育活动。抬花轿可以发展幼儿的身体平衡能力,提高动作协调性,增强团结协作和竞争的意识。根据我园的课题,我们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能力,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开展了抬花轿的体育游戏活动。

  活动目标

  1、能够动作灵活协调地合作抬轿子,练习快走、平衡等技能。

  2、体验民间体育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自制小花轿若干、小动物若干、奖牌若干、障碍物

  活动流程

  一、音乐《八只小狗抬花轿》引起兴趣。

  教师:小朋友,你们听这是什么音乐,我们跟音乐活动一下身体。

  二、复习游戏三人抬轿。

  1、教师:刚才我们听了音乐,活动了一下身体,那你们还记得上一次玩的三人抬轿游戏吗?这个游戏是怎么玩的,谁来说说?

  2、个别幼儿讲述游戏的玩法。

  3、集体游戏。

  三、学习两人抬轿。

  (一)两个幼儿一组进行游戏。

  1、教师:小朋友玩得开心吗?刚才我们用手来做轿子。瞧,这是老师做的轿子,这轿子是怎样玩的?我们请两个小朋友示范一下。

  2、教师边讲解边请幼儿示范:一个在前,一个在后,两个人方向是一致的,两手握住竹竿,一起向前走。

  3、现在请你跟好朋友找一个空地方练习一下,注意不碰到别的小朋友。

  4、全体幼儿练习。

  5、教师小结刚才活动的情况。

  (二)分组游戏

  1、以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师:小动物也来到了我们班,它们都想坐轿子。我们每一组请一个小动物。

  2、教师讲解游戏方法。

  游戏方法:两组、两组合作,要走得又快又稳,不能将小动物摔下来。传轿子时,两对幼儿必须一一对应,在对方接住轿子后才能放手。

  3、请四个小朋友示范一下。

  师:前面的小朋友出发了,后面的小朋友准备,其他小朋友站在后面。

  4、小组练习。

  教师小结:总结情况。小动物很满意,它们还想再来一次,你们愿意吗?这次我们要经过小树林、走过小桥。

  (三)比赛抬轿子。

  师:刚才小动物都说自己的轿子很稳很快,到底是哪一组最稳最快呢?那我们来比一比。

  四、颁发奖牌,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幼儿的体质。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可见,游戏在幼儿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中班幼儿开始慢慢尝试与同伴交往、合作,我们便提供这次机会,鼓励幼儿相互合作游戏。整个活动中,遵循了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由复习三人抬轿到两人抬自制花轿再到两人抬着动物走,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让孩子们充分尝试,让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成功。活动中,我们为幼儿创设情景,调动幼儿合作抬花轿的积极性使孩子在学中玩,玩中乐,体验游戏的快乐。充分发挥了幼儿作为活动主体的作用。

大班教案 篇3

  日常生活中,我发现孩子们很爱玩水,对水很感兴趣,但家长却因怕脏怕湿不能放开孩子的手脚,让孩子真正的去玩水。我抓住幼儿的这一兴趣点,结合电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动一动,玩一玩,试一试来感知水的特性,使其在探索中获得知识。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幼儿关心周围环境的积极情感。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3.了解水及液体的特性。知道油,牛奶,颜料等都属于液体。

  活动准备:

  1.水,塑料袋,各种形状的瓶子若干。

  2.餐洗剂,颜料,胶水。

  3.电脑。

  活动过程:

  活动一:水的作用

  “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朋友——水。”教师出示水,并请幼儿说出水有什么用途,(渴了要喝水,洗手要用水,做饭要用水……)引出课题。

  活动二:了解水的特性: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能流动。

  1.请幼儿自己用瓶子,塑料袋等物装水,玩水,观察水的颜色,闻闻水的`味道。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水,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

  2.请幼儿用塑料来玩水,用手捧水。引导幼儿发现水是可以流动的。

  活动三:知道水是液体的一种。液体是无固定形状,可以流动的物质。

  1.“水就像小朋友一样,也有自己兄弟姐妹,比如:餐洗剂,颜料,油等等。他们同属于一个家族——‘液体’。”出示餐洗剂,颜料,油等。引出“液体”这个词。

  2.请幼儿观察水,餐洗剂,油,颜料有什么相同之处。引导幼儿总结液体的特性:无固定形状,可以流动。

  3.请幼儿上机,从电脑里了解液体家族里还有那些成员(牛奶,油,胶水,……)。

  4.小结:液体是无固定形状,能流动的物质。液体家族还有许多成员,如:油,油漆,牛奶,胶水,颜料……

  延伸活动:

  请幼儿区分室内哪些物体是液体,哪些物体不是液体,为什么?

大班教案 篇4

  主题说明: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灯节”。民间正月十五闹元宵已有悠久的历史,它伴随人们迎来春天,是把节日习俗体现得最为彻底和典型的传统节日。在主题活动中,通过调查、参观、学习和表演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幼儿不仅能对元宵节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更可以通过自身的参与和表现,进一步获得对节日气氛的体验,获取多方面的经验:①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是团圆的日子。②元宵节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③元宵节有吃元宵、玩花灯、猜灯谜、划旱船等丰富的风俗习惯。④“元宵”象征着“团圆”,它有不同的种类和味道。⑤元宵节有各种各样的.花灯,给人们带来了喜气和欢乐。⑥自己动手做元宵、做花灯可以感受更多的快乐。

  主题目标:

  1、尝试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元宵节的相关经验,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

  2、大胆地创造与想象,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理解。

  3、积极参与“闹元宵”的筹备和庆祝工作,在和老师、同伴一起过节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团圆的意义。

  4、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5、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主题活动:

  活动一:甜甜的元宵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有品尝元宵的习俗。

  2.通过做、煮、品尝元宵,享受制作食物的乐趣。

  3.能用简短的语言讲述元宵的味道以及自己品尝元宵时的心情。

  活动准备:

  面粉、点心盘、围裙、电饭煲、糖、小碗、小勺等。

  活动过程:

  1.激发做元宵的兴趣和愿望。

  师:①今天是什么节?元宵节有一种特别的食品,是什么?②元宵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己做元宵?

  2.观察制作材料,了解做元宵的方法。

  (1)观察并知道做元宵需要的材料。

  (2)了解做元宵的方法和要求。

  师:①我们怎样才能做出圆圆的元宵?②老师煮元宵时,小朋友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3.做元宵、煮元宵。

  (1)提醒幼儿穿好围裙并洗手。

  (2)幼儿尝试用搓、团圆、在盘中滚一滚等方法做元宵。(提醒幼儿注意不把面粉团弄碎,不要将面粉撒在盘外。)(3)教师煮元宵。

  4.加糖品尝元宵,说说元宵的味道和自己的心情。

  幼儿在活动中能够积极参加,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制作元宵,然后品尝元宵,感受到浓浓的团圆之情。

  活动二:赏花灯、猜灯谜

  执教: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赏花灯、猜灯谜是元宵节的风俗习惯之一,感受过节的愉悦心情。

  2、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花灯,并讲述一个谜语。

  3、发展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活动背景:

  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孩子们纷纷跟着大人前去公园参观灯会。

  活动准备:

  1、物质--每人准备一盏花灯,上面贴有一则谜语。小奖品若干。

  2、知识--有过过节的生活体验。

  活动进程:

  一、导入

  师:开门见山引入主题:正月十五闹花灯,赏灯猜谜就是我们元宵节的风俗习惯之一。

  二、展开

  1、赏灯活动。

  (1)幼儿相互欣赏各自的花灯,教师引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花灯的形状、颜色、名称及特别之处等等。

  (2)请几名介绍有特色的幼儿给大家介绍自己的花灯。

  2、猜谜活动。

  (1)教师将幼儿分成两组,A组持有花灯和奖品,并给B组幼儿念谜语,B组来猜灯谜,猜中了即得到奖品。教师讲清玩法后,幼儿自愿展开游戏。(根据时间进行交换)

  (2)集体讲述自己猜谜的情况:谁猜中了我的灯谜?我自己猜中了几个灯谜?

  (3)集体将难猜的灯谜找出来,大家一起猜,或带回家请爸爸妈妈帮助猜。

  三、结束

  将A组和B组得到的奖品比一比,看哪队胜利了?

  师:鼓励幼儿将自己猜到的谜语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来猜一猜。

  活动反思:

  目的在于培 养学生热爱我国的传统文化、重视亲情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能正确把握基本的流程和环节,做到以图为凭,激情激趣。在导入的 设计上也是下足功夫。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

  2.根据蜜蜂发出的各种声音,模仿和创编蜜蜂做工的动作。

  3.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蜜蜂做工的顺序,根据小蜜蜂发出的各种声音掌握相应的`节拍。

  难点:学习辨听分奏和合奏的声音。

  活动准备

  1.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

  2.播放无人声伴奏音乐,熟悉乐曲旋律。

  活动过程

  1.播放无人声音乐引起幼儿兴趣。听听谁来了?

  2.不播放音乐,老师念歌词幼儿听。

  (1)蜜蜂忙着干什么?

  (2)请再听一次小蜜蜂做工的顺序记下来。

  3.结合音乐,教师再次念歌词。

  (1)蜜蜂先是忙什么?再做什么?然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2)蜜蜂做工时会发出声音?

  4.听有歌词的音乐。

  蜜蜂采花粉,做蜜糖,运输忙,造花房时发出什么声音?(当幼儿回答正确后,模仿蜜蜂发出的各种声音)

  5.播放音乐,模仿或创编蜜蜂做工的动作。

  6.合作游戏。

  (1)请多位幼儿与老师合作多种搬运的动作。

  (2)结伴合作游戏,会用眼睛注视同伴,用动作配合同伴。

  7.学习看指挥,拍手练习,能及时根据指挥做出分奏和合奏反应。

  活动延伸

  1.在音乐区提供歌曲录音磁带,让幼儿自由播放,反复欣赏。

  2.在语言区提供蜜蜂的图片和相关图书,让幼儿自由观察、欣赏及阅读。

  3.结合科学活动,引导幼儿观察及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

  活动反思:

  《小蜜蜂》这首歌曲非常简单,因此整个活动的过程中孩子轻松愉快地学习这首歌曲。 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是孩子音乐学习行为的动力,兴趣是产生情感的基础,因此我将激发孩子的兴趣作为主线。对于激发孩子兴趣,采用了歌唱、游戏表演、等各种方法。 激发孩子的兴趣。用角色表演,让学生通过表演去熟悉音乐,感知音乐,并通过肢体语言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和对音乐的理解。在角色表演过程中,孩子们可随着音乐举手投足,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流露真情,在动中感受体验、表现美。活动自始至终都兴趣盎然。

  小百科:蜜蜂在昆虫分类学上属于膜翅目、细腰亚目、针尾部、蜜蜂总科、蜜蜂科昆虫的统称,是膜翅目重要的类群。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借助故事情境,体会野田做哥哥的情绪变化。

  2。遇到困难时,同伴间能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3。通过游戏体验,感受同伴互助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课件,爬梯4张,独木桥2根。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发兴趣

  你们是哪个班的孩子?你们已经是幼儿园里最大的哥哥姐姐了。那你告诉我,做哥哥姐姐有哪些本领?

  二、游戏体验,感受互助带来的快乐

  (一)片段1

  1.我这里也有一个哥哥,他的名字叫野田,你觉得他开心吗?

  2.野田做哥哥了,为什么不开心呢?

  小结:野田觉得有了弟弟妹妹,那是一件麻烦的事,所以不开心。

  (二)片段2

  1.主要问题:

  (1)你们觉得弟弟妹妹们能够爬到树顶吗?为什么?

  (2)看看小猫们遇到了什么危险?会怎么喊?

  (3)野田哥哥又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野田想:我做哥哥了,我要帮助他们。于是,他伸出了手,嘿哟!嘿哟!拉了一只又一只。谁是有力气的哥哥?来帮帮他!

  2.游戏:“爬树”

  规则:4个人一组,商量一下,找一个力气最大的`做哥哥,其他人做弟弟妹妹。比一比哪个哥哥能够又快又安全地把弟弟妹妹们都拉上来。

  3.交流游戏感受。

  选哥哥时发生争议,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有人不敢爬,你们是怎么帮助的?

  (三)片段3

  1.主要问题:

  (1)听,什么声音?谁来了?

  (2)野田会让弟弟妹妹再发生危险吗?

  (3)野田哥哥先过了桥,弟弟妹妹们呢?

  怎么帮助就能过去了?

  2.游戏:“过独木桥”

  规则:8个人一组,商量一下,找一个最勇敢的做哥哥,其他人做弟弟妹妹。然后相互帮助,又快又安全地过独木桥。

  3.交流游戏感受。

  你们都通过了独木桥,开心吗?我们互相抱一抱,庆祝一下!

  说说刚才你们是怎么互相帮助的?

  (四)片段4

  野田让弟弟妹妹们抓住它的尾巴,大家相互帮助,走过了独木桥。

  瞧,现在的野田笑得多甜呀,还记得野田刚做哥哥时的表情吗?他的心情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

  三、活动延伸,情感升华

  1。你们生活中一定也有许多相互帮助的事情,谁来说说看!

  2。老师也捕捉到了一些镜头,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3。总结:生活中能够相互帮助、相互关爱,这是一件多么幸福、快乐的事情!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大班教案03-26

精品大班健康教案健康的大班教案11-17

大班教案04-01

大班的教案04-12

[精选]大班教案10-08

大班教案(精选)10-08

【经典】大班教案09-30

(精选)大班教案09-29

[经典]大班教案08-05

大班教案(经典)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