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28 10:16:57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5篇[集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科学教案5篇[集合]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知识背景:本活动运用的知识是有关与饱和溶液和改变液体密度等有关知识。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增加溶剂密度的方法:添加溶质。本活动的科学原理在于将糖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使该溶液的密度增大,沉入水底。

  1、 方法背景 本次活动采用了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

  试一试: 这是本活动开始的部分。为了让幼儿对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采用了先观察的方法。请幼儿观察教师手中的两种液体--一杯普通的水,一杯红色的水,请幼儿想一想:"把红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里会有什么现象?"教师在到红水的时候应在杯子后面放一张白纸以便幼儿观察。在幼儿看到水分成两层后,请幼儿用自己面前的两种水试一试看看能不能分成两层。让幼儿在浓厚的兴趣下自己亲手实验,引起幼儿实验和探索的欲望。

  说一说: 本环节大大激发了幼儿的语言表达欲望。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亲手的实验和教师倒的水进行比较,教师应该尽可能的让幼儿把自己想说的事说出来,并提出一些让幼儿既感兴趣又能回答的问题以加强他们的自信心。"小朋友倒的水和老师到的水一样吗?那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教师可以在幼儿急切的期盼下说出答案"把许多白糖放到红色的水里,使劲的搅,一直到化不开为止。"让幼儿明白,红色的`水能沉到水底是因为里面有许多的糖,水就变重了,重的东西自然就沉到了水底。

  做一做: 本环节是采取了幼儿自己动手实验的方法。在幼儿实验时知道什么样的液体可以沉到水底,用什么方法制作这样的液体。让幼儿和第一杯水比较,知道两杯水的不同。

  一、本次活动完成的《纲要》和国家《科学》课程的目标有:

  1、通过幼儿的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事物的探究能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鼓励幼儿运用恰当的方法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二、示范性方案:科学活动《奇妙的水》

  (一) 活动目标:

  1、 通过不同的水的变化,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的兴趣并萌发初步的探索欲望。

  2、 在幼儿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乐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所看到的现象并愿意和同伴交流。

  (二) 活动准备: 两杯红色的水,一杯透明的水,白糖。小勺(此材料幼儿人手一份)

  (三) 活动过程:

  1、 看一看,想一想 谈话导题:"小朋友看看,老师手里有什么?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老师把手里的红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里,会有什么现象呢?" (教师把事先调好的红色的饱和的糖水倒在透明的水里,请幼儿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为了让幼儿观察方便,在透明杯子的后面衬上一张白纸。幼儿可以看见红色的水沉到了透明的水底,成了两层,非常好看。)

  2、试一试: 导语:"小朋友,那么你们想做这样好看的水吗?现在请你们用桌上的水来试一试,看看你们能不能做出这样奇妙的水来。"(教师给幼儿分别提供一杯透明的水和一杯红色的水,请幼儿倒一倒,看看能不能倒出两层的水来。)

  3、 说一说: 导语:小朋友,你们好看的水做出来了吗?和老师做的水一样吗? (教师请幼儿大胆说出自己实验的方法和结果) 导语:"小朋友知道为什么你们的水不能象老师的一样好看吗?请小朋友看一看老师的红水和小朋友的红色的水有什么不一样的。"请幼儿仔细观察:小朋友的水很稀。老师的水很浓,象是蜂蜜一样,粘粘的。告诉幼儿:"因为老师在水里加了好多好多的糖,这么多的糖在水里化了,水就变重了。而重的东西是要沉底的,所以红色的水会在下面,透明的水就变成了两层。"

  4、做一做: 请小朋友用自己桌上的东西(一杯红色的水和白糖,一杯透明的水)制作奇妙的水。教师指导幼儿将白糖用小勺盛到透明的杯子里,要强调白糖一定要放多,一直到糖在水里不能化了为止。将放有白糖的红色的水慢慢倒在透明的水里,请幼儿仔细观察,奇妙的水做出来了吗?

  (五) 活动评价: 科学活动《奇妙的水》很适合大班的孩子,大班的孩子好奇心强,也很想自己有机会动手制做出他们自己喜欢的东西。本活动难度不大,但很容易看出结果,使孩子们通过成功的结果加强他们的自信心。通过本活动使幼儿在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也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我园大多数孩子都生活在农村,而且有许多孩子的房前、屋后都有一片竹林,孩子们虽然都喜欢在竹林下做游戏,但是对竹子的认识仍然停留在感性认识之上,并没形成系统、全面的认识,而且近期我班有部分幼儿到附近古镇游玩的时候,买回了一些用竹子制作的玩具,并且带到班上来和小朋友一起玩,还相互讨论我们家的竹子可以做椅子,我们家的竹子可以做篮子,我们家的竹子可以做筷子等等,兴趣非常浓厚。我想,何不让孩子们在已有的兴趣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了解一些竹子的外形特征、种类及用途,激发孩子们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兴趣,因此,我设计了大班科学活动——《多变的竹子》。

  【活动目标】

  1、认识并观察竹子的外形特征,了解竹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2、发展幼儿细致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学会与同伴分工合作。

  3、培养幼儿热爱乡土文化、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并观察竹子的外形特征,了解竹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难点:发展幼儿细致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分工合作制作出竹制品。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让幼儿初步了解各种竹子,丰富其关于各种竹制品的有关知识。

  2、部分竹制品的`成品,如:竹伞、竹笛、竹筒、竹杯、快板、白纸等。

  3、自制部分不同种类的竹子图片。

  4、各种竹片、竹条、竹圈、竹筒以及线、剪刀、胶棒、透明胶、彩色纸等各种相关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幼儿用竹子制作竹玩具

  1、教师提供材料让幼儿进行操作探索,相互合作。

  师:“宝贝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一个非常好玩的地方,你们想去吗?”?

  师:“那就跟我走吧!”教师带领幼儿走过竹林来到操作现场。“瞧,这里有这么多的材料,你们想不想玩一玩?”

  师:“那现在就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去选你们需要的材料,开动你们的小脑筋做你们喜欢的玩具吧,每种材料端一筐,你们可以自己做,也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做。”教师进行巡回观察指导。

  2、作品展示

  师:“我看见好多宝贝都做好了,那把你们做好的玩具都拿过来,让我们大家看看。”幼儿将自己制作的作品拿在手上。

  师:“跟你的好朋友说一说你们都做了什么玩具呢?”幼儿进行相互交流,教师请个别幼儿进行简单介绍。

  二、观察认识竹子

  1、调动幼儿多种感官,感知竹子和竹笋的外形特征。

  师:“宝贝们,告诉老师你们手中的玩具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那你们认识竹子吗?竹子到底在哪儿呢?”幼儿回答,并寻找自己周围的竹子。

  师:“那现在就把你们手中的玩具放在桌子上,和老师一起去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竹子吧,然后把你们看到的,摸到的,想到的告诉老师。”幼儿自由结伴,对竹子进行自主探索。

  2、教师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讲述。

  师:“把你们看到的,摸到的竹子的样子告诉我们吧。”幼儿相互交流。

  师:“竹子长的什么样子呢?” “竹子的身上有什么呢?” “竹子在很小的时候我们叫它什么呢?” “它长得像什么样子呢?”

  师:“笋壳就象竹笋的衣服,因为竹笋宝宝很怕冷,所以在外面穿了很厚很厚的衣服,慢慢的等竹笋宝宝长大了,它就脱去厚厚的外套长成竹子了。”

  三、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认识竹子的种类。

  1、幼儿讲述

  师:“其实竹子有很多种类,那你们知道我们身边的这种竹子叫什么吗?” “现在老师来告诉你们,它叫慈竹。那除了慈竹你们还知道哪些竹子呢?把你们知道的竹子告诉身边的好伙伴。”教师倾听后请个别幼儿讲述。

  2、教师出示图片。

  师:“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漂亮的竹子图片,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它吧。”

  四、认识竹子的用途,并出示幼儿平时收集的部分竹制品 。

  1、了解竹子的用途

  师:“原来在我们身边还有这么多种竹子,你们知道吗,我们中国被叫做世界竹子之乡,还被叫做竹子王国呢!那你们知道竹子在我们生活中都有什么用处吗?动动你们的小脑筋,把你想到的竹子的用处身边的好伙伴听听。”教师倾听后请部分幼儿讲述。

  师:“宝贝们,你们找一找在你们旁边还有什么是用竹子做的。”引导幼儿说出装材料的簸箕、篮子和用来坐的席子是用竹子做的。

  2、教师出示幼儿收集的竹制品

  师:“小朋友都告诉了老师竹子有这么多用处,你们可真棒,老师这还有许多小朋友在洛带古镇玩时带回来的用竹子做的玩具,你们看这是什么?” 出示部分竹制品的成品。

  师:“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样东西,这是什么呢?” “那你们知道纸是用什么做的吗?” “其实纸也是用竹子加工制作成的。”

  五、师生互动,共同玩耍幼儿用竹子制作的玩具。

  师:“刚才你们用竹子制作了这么多玩具,现在就拿上你们自己制作的玩具和小伙伴一起玩吧!”幼儿愉快地自由结伴玩耍,自然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竹子对于孩子们来说一点也不陌生,但是真正了解竹子的宝贝不多,因此我根据孩子的兴趣设计了这次活动,让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去了解身边常见的事物。由于本次活动是在幼儿园旁边的竹林中进行的,很贴近农村幼儿的生活,孩子们兴趣非常浓厚,整个活动很轻松、愉悦。环节设计也很清晰,重难点明确,整个活动设计是以幼儿为主体,充分体现了师幼互动、生生互动。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一、活动名称:

  “窗户上的哈气与冰花”——大班科学活动

  二、活动目标:

  乐于关注周围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大胆探究哈气与冰的秘密,初步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三、活动提示:

  l 关注幼儿对于冬季活动室玻璃上哈气的发现,适时提问:“哈气从哪来?”大,考吧.幼,师,网并引导幼儿晚上和早晨观察自己家卧室、浴室、厨房的.玻璃,“你有什么发现?”

  l 幼儿自由讨论自己的发现及问题:“为什么会有哈气?冰花从哪来?”

  l 幼儿共同搜集有关信息并相互交流,初步了解哈气及冰花产生的原因。

  四、观察要点:

  幼儿探究周围生活中各种现象的兴趣与发现。

  五、延伸活动:

  l 和幼儿一起进行“冻冰花”的游戏或在科学区投放加热可观察水蒸气的材料,在操作、尝试中进一步感知水的三态变化。

  l 欣赏故事“小水滴旅行记”,进一步理解水的三态变化。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为了探讨如何开好运动会,经过了前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愉快地投入到策划和筹备工作中,他们活动目的性不断增强能力在逐渐提高。通过小组合作解决了出现的一个个问题,工作进行到此时,孩子遇到了一个新问题:实际情况中运动员的人数较多。如何设计比赛场次?这时,我们为孩子架起一个思考的平台,让孩子在实际操作中获取相关经验。

  期望幼儿表现的行为:

  1、愉快地投入到活动中,在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能总结失败的'教训。

  2、通过与同伴共同协商、记录等方法,学会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比赛场次,提高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活动准备:

  1、制定表格:“我选择”、“项目一览表”、“比赛场次”。

  2、笔、秒表、大小号数牌1-36、所需得比赛器材。

  活动过程:

  一、 共同回顾开展运动会已准备的工作。

  二、邀请邻班小朋友当运动员,为运动员贴上号数牌,请运动员选择参加的运动项目。

  三、商量比赛场次。

  1、看场景录像,“这是哪一个比赛项目的场地?”“有什么材料?”

  2、提出问题:每组有6位运动员,根据你们的比赛场地,进行多少次比赛才能让每一位运动员都参加完比赛?

  四、小裁判带着自己得运动员到实地进行比赛,并记录比赛结果。

  1、小组共同商量设计,记录在“项目一览表”上。

  2、进行比赛。

  五、回顾比赛情况。

  1、 小组回顾比赛过程中出现得情况。

  2、集体分析。

  问题一:你们组都比赛完了吗?分了多少次?(小组长汇报,教师记录在“比赛场次”表上)

  问题二:为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问题出现?

  问题三、你们组有多少运动员?都是6个人,为什么比赛场次不一样?

  六、共同归纳:在人数相同的情况下,跑道和器材越多,比赛场次越少;跑道和器材越少,比赛场次越多。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发现油浮在水面上的现象,引发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

  2.学会操作、记录,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一次性塑料杯、(人手一个)、每组一份洗洁精、糖。

  2.蜡笔、抹布、教师示范用的醋、水、油。

  3.勺子、筷子等。

  活动过程:

  一、教师实验,引出课题

  1.教师两手分别拿着水和醋,师:醋宝宝想和水宝宝做朋友,它们能成为好朋友吗?

  2.教师实验,将醋倒入水中。请幼儿得出结论。

  二、幼儿实验

  1.今天老师带来了油和水,油宝宝和水宝宝也想做好朋友,它们能成为好朋友吗?(相互间讨论)

  2.我们来做个实验吧!

  (1)两个好朋友分工合作,一个小朋友实验,一个小朋友记录。每个桌子上都有水和油,你们把油倒入水中,仔细地观察一下,你会有什么发现,然后把你们看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幼儿操作实验)

  (2)简单介绍记录表:我们第一次实验,要记录在第一行里。这里是记录你把什么东西放入水中了,用你自己的方法进行记录。这里是记录你看到的结果。(提醒:可以用不同颜色的蜡笔区别不同的.东西)

  (3)谁来介绍一下,你有什么发现?(油在水的上面)

  (4)那你有什么好办法,使油宝宝和水宝宝成为好朋友呢?(相互讨论)

  (5)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还是两人合作,把你们想到的办法和看到的结果记录在纸上。(幼儿操作活动)

  (6)谁来介绍一下你们的好办法,你有什么发现?(油在水的上面)

  总结:原来不论杯子怎样的摇晃,还是用勺子、筷子帮忙,最后结果都是分成两层,油在上面,水在下面。

  三、再次实验

  1.油宝宝没有和水宝宝做成朋友,它很伤心。那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什么东西能让浮在上面的油宝宝和水宝宝成为好朋友呢?老师这里有洗洁精、糖,不知道它们能否帮我们的忙。让幼儿猜测后实验。

  2.两个好朋友商量好,选择其中的一种放入杯中,搅拌一下,看看,这时候的油宝宝和水宝宝能不能成为好朋友。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

  3.教师总结:用洗洁精可以使油宝宝和水宝宝成为了好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洗盆子时放洗洁精可以使油和水混在一起、便于清洗。今天我们发现了油会浮在水面上的现象,回家以后问问爸爸妈 妈这是为什么?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9-23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10-17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23

大班科学教案03-14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22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6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02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06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27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