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26 09:49:00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科学教案6篇【必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的科学教案6篇【必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了解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各种连接方法,萌发探索兴趣。

  2、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并能完成地表达。

  活动准备:

  1、回型针、夹子、费旧报纸、不同种类的小纸盒、塑料饮料瓶、碟片及碟片盒、橡皮筋、音乐磁带(找朋友)。

  2、辅助材料:绳子、胶水、双面胶、单面胶、剪刀、订书机。

  活动过程:

  1、游戏:“找朋友”引入活动。

  “我们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听到音乐响时,马上找到你的朋友并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连接起来,表示你们是好朋友。音乐停时,你的动作也马上停止。”

  (2)教师与幼儿一起玩游戏。(提醒幼儿用不同的方法连接)

  (3)教师引导幼儿说说和好朋友是怎样连接的。

  “你是和好朋友怎样连接的?”(如没有小朋友说,教师可提示说:“我和好朋友是怎样连接的?”)教师请连接方法不同的小朋友说。

  2、尝试连接

  (1) 介绍操作材料

  “今天我带了很多的朋友,他们都是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东西,你们认识他们吗?”教师出示操作材料。“谁说说他们的'名字?”教师请个别幼儿说。

  (2) 请幼儿说说材料是怎样连接的

  教师从拿出其中一个材料并提问:“纸盒怎样把他们连接起来?”请个别幼儿回答:“可以把纸盒用双面胶连接起来。”教师把材料一一拿出提问幼儿(回型针、夹子、费旧报纸等等)怎样连接起来。

  (3)幼儿分组操作,教师指导。

  3、交流分享

  “在连接时,你选用的是哪些东西?用什么方法把它们连接起来的?”教师和幼儿一起围绕这两点交流。

  “小朋友们想出了很多的连接方法,你能把连接物变成一样有用的东西吗?”

  4、发挥创造

  (1) 幼儿再次探索,使其成为另一样东西。

  (2) 教师观察指导,并引导、帮助幼儿。

  5、表达

  (1)展示作品,分享成功的快乐。

  “我们大家看看这是什么?”以提问吸引幼儿的注意。教师请一幼儿上来介绍自己的作品。

  a 每一小组(从选择的材料来分)选一个幼儿介绍。

  b 作品比较完整有意思的幼儿介绍。(教师在上个环节已和幼儿交流过做的是什么?)

  (2)幼儿自由互相的介绍自己的作品后,整理材料结束活动。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尝试用双侧同重平衡杆的方法帮助铅笔站立,掌握简单的平衡原理。

  2.乐意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1.秃头铅笔、铅丝、记录纸人手一份。

  2 .辅助用具;夹子、木珠、橡皮泥、螺帽、雪花片、木头积木等。

  3 .西游记人物图片(数量为幼儿人数的'两倍)。

  4. 西游记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铅笔,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T: 铅笔放在手指上不用手扶会怎样?

  今天偏要和铅笔做个游戏,让它立在手指上不用手扶也不掉下来,你有什么好办法么?

  (二)幼儿第一次尝试

  T:桌上有许多工具,用它们来试一试,看看能不能让铅笔立在手指上不掉下来。

  1. 幼儿尝试

  2. 教师出示范例

  T:看,我的铅笔会跳舞,它跳得多开心呀。你知道我是怎么做到的吗?好,你也来试一试吧。

  (三) 幼儿第二次尝试

  1.探索学习平衡杆的制作

  引导:它为什么站不稳?朝哪边倒?为什么/

  帮助:铅丝需绕紧,两侧铅丝要一样长,悬挂物一样重。

  2.进一步尝试新工具并记录

  T:记下你成功的方法,比比谁用的工具种类多,谁成功的次数多。

  3. 交流记录结果

  问:为什么你的铅笔能站稳?(“平衡”的概念)

  (四) 运用已有经验制作铅笔娃娃

  1 .出示西游记人物图片,提出制作玩具

  T:你们的铅笔都会跳舞了,我们帮它们打扮打扮,让它们变成有趣的玩具。

  2 .听音乐庆祝。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玩玩找找中发现能使自己身体动起来的关节,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

  2.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的讲述自己的发现。

  重点难点

  在自主探索中发现身体的运动技能。

  活动准备

  1、小木偶、木偶图、圆点粘纸

  2、音乐《健康歌》、《小木偶的舞蹈》

  3、幼儿有玩过木偶人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交流讨论——让幼儿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我们每个人,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有一个神奇的身体,因为它会动,你知道自己的身体哪些地方会动吗?(手、脚、头、腰等)

  小结:正是因为这些地方会动,所以我们的身体才很灵活,真神奇。

  二、探索发现——发现小木偶能动起来的秘密

  (一)自主探索小木偶会动的部位

  1、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小木偶(出示小木偶),请你帮忙找找小木偶的身上哪些地方会动?

  2、请每一个小朋友找一个小木偶。教师放一段音乐,当音乐响起的时候,让幼儿随意动一动,扭一扭小木偶的身体。如果发现小木偶的身上有会动的地方,就在这个部位粘上一张粘纸。当音乐结束的时候,结束游戏,将小木偶放回桌上。

  (二)找到小木偶会动的部位

  1、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是否有幼儿将粘纸贴在木偶的关节上,若没有,则需要引导个别幼儿关注小木偶的'关节。)

  2、找到了吗?小木偶的哪里会动?(交流贴在手臂上和肩关节上的贴纸,引发幼儿思考并关注究竟是什么地方在动。)

  3、小结:手会动是因为这里的腕关节在动,胳膊会动是因为肘关节和肩关节会动。正因为有了这些关节,我们的身体才会动,才可以变得很灵活。

  三、寻找关节——知道关节带动着身体运动

  (一)互相探索会动的身体

  1、我们的身体藏着许多会动的关节,接下来,两个好朋友一起,跟着音乐互相找一找身体上有那些会动的关节。

  2、当音乐响起的时候,请跟着音乐随意的动一动自己的身体,如果你发现好朋友的身上有会动的关节,就在这个关节上轻轻地拍一拍,表示你找到了会动的关节。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幼儿是否找到了会动的关节,如果没有找到,需要进行引导。)

  (二)了解会动的关节

  1、有没有找到会动的关节?(出示木偶图)

  2、你说得对,这里藏着一个关节,这个关节叫做xx关节。(教师根据幼儿说到的关节,将圆点标记贴在木偶图相应的关节上,如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腕关节、踝关节、指关节、颈椎、腰椎等。)

  3、小结:今天,我们发现身上有很多会动的关节,其实会动的关节还有很多,我们可以在以后的生活、运动中慢慢找。

  四、游戏——帮助幼儿梳理能动的关节

  1、认识了这么多的关节,接下来要请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动一动,跳一跳,让自己的关节运动起来。

  2、运动儿歌:

  动动我们的小颈椎,下、上、右、左。向右转一圈,向左转一圈。动动我们的肘关节,转转我们的肩关节。

  动动我们的肘关节,转转我们的肩关节。

  小手插在髋关节,扭一扭。转转我们的髋关节,换个方向转一转。小手放在膝关节,转一转。

  小手回到髋关节,抬抬我们的膝关节,踢踢我们的膝关节。

  最后动动腕关节,别忘了,还有踝关节。换个踝关节动一动,我们的身体真灵活!

  活动总结

  幼儿对活动的内容很感兴趣,对身体能动的秘密有较强的求知欲。虽然活动已经结束,但是幼儿的兴趣不减。课间,他们会围在一起,几位小朋友又是摸又是看又是讨论不休。看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满足幼儿的求知欲,发挥延伸活动的价值。教师可以将人体骨骼图张贴在主题墙上,既可以布置主题墙,还可以引导幼儿课间时继续观察、探索、讨论以及记录。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知狗的外形特征。

  2、初步了解狗有很多种品种,能为人们做不同的事。

  活动准备:

  教育挂图《领域活动·科学·调皮的小狗》 《领域活动·科学·哈巴狗》 《领域活动·科学·狼狗》 《领域活动·科学·斑点狗》 《领域活动·科学·沙皮狗》 幼儿活动操作材料《科学·小狗拼图》 ;活动前请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带幼儿观察各种不同的狗。

  活动过程:

  1、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挂图上小狗的形态。

  (1)引导幼儿说说:小狗的头上有什么?身上有什么?有几条腿?小狗的叫声是什么样的.?

  (2)幼儿说的时候,教师指着挂图,验证幼儿的发现。

  (3)小结:大家看到的小狗全身都是毛。这条调皮小狗的头上有眼睛、鼻子、嘴巴和耳朵。小狗的鼻子可厉害了,比我们人的鼻子灵敏多了。小狗的耳朵也很厉害,很小的声音,我们听不到,小狗能听到。但小狗的眼睛比我们差多了,而且是分不清颜色。小狗有头、颈、躯体、尾巴和四肢这几个部分。小狗跑得快,会"汪汪汪"地叫。

  2、出示挂图《哈巴狗》 《狼狗》 《斑点狗》 《沙皮狗》,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大家看看这四只狗,它们和刚才那只调皮的小狗有什么不同?

  3、说说狗。

  (1)引导幼儿说说还见过哪些狗,有什么特征。

  (2)引导幼儿说说狗能帮助人们做什么。

  (3)小结:小狗因为鼻子和耳朵很厉害,而且跑得很快,所以能为人们看家,能帮助警察叔叔抓坏人,还能帮助人们追捕猎物······

  4、拼小狗。

  引导幼儿完成操作材料《小狗拼图》

  5、组织幼儿评价小结,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请家长帮助幼儿收集各种狗的图片或讲的趣事。

科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各种调料在我们生活中时常会用到,特别是做菜的时候,调料是必备用品。孩子在用餐时间实际上都在接触不同的调料,在园用餐期间也会发现孩子们说:好香、好甜、怎么有点咸等等。大班幼儿已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他们对常见的调料的认识已有一定的经验,但是对于为什么要用调料,用调料的目的是什么,没有深入的了解。让幼儿通过用嗅觉、味觉、视觉等感官功能进行辨别各种调料。认识几种常见调料的名称和其味道的特点的基础上,尝试自己调配调料知道简单的使用方法,体验调配调料的乐趣。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几种常见调料的名称和其味道的特点。

  2、让幼儿用视觉、嗅觉、味觉等感官对事物进行辨别。

  3、让幼儿体验自己动手,调配调料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白糖、盐、酱油、醋、香油、辣油分类放好,贴上序号标签和相应汉字,勺子若干。

  2、单一味道的(甜、咸、酸、香、辣、无味)海带若干碗,海带每人一碗,每人一把勺子,厨师帽一顶。

  活动过程:

  一、第一关考验,品尝单一味道的凉菜,体验各种味道。

  教师:瞧,这是什么?这是一顶厨师帽。谁戴的呀?(厨师)那你们想做一名小厨师吗?

  教师:可是要想成为一名厨师,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你们必须要眼睛亮,鼻子尖,嘴巴灵,这样才有资格做一名小厨师。

  教师:今天我们小朋友要通过三关考验,其中表现最棒的一位就能戴上这顶厨师帽,成为一名小厨师!

  教师:第一关考验开始了,看,这边有几碗海带,我请小朋友每人拿好一把勺子,选择一个碗,每人只能尝一口,仔细尝一尝你尝到了什么味道?(甜、咸、酸、香、辣、无味)谁和他尝的味道是一样的?(尝好了的小朋友把勺子放在旁边空的盘子里。)教师:你猜猜,这里面为什么是甜(咸、酸、香、辣)的?什么东西会使它变成这种味道呢?

  老师可以最后问尝没有味道的那一位,你尝的是什么味道?好吃吗?你喜欢什么味道的?或者老师自己尝一下没味道的海带。

  教师:老师这边还有一碗厨师调好的海带,谁来尝一尝(可以请2-3位尝),你们尝出来什么味道了吗?好吃吗?厨师在里面放了什么呀?

  二、第二关考验,幼儿观察探究各种调料的名称和特点出示1-6号装好调料的杯子,引出各种调料。

  教师:看!厨师在里面放了这些东西,这些东西一起加在菜里可以使食物变的`更加美味。

  教师:刚才第一关考验时,我们小朋友的小嘴巴都很灵,都尝出了这些菜的味道,可是这第二关考验可就要难一些了,这次要我们小朋友动脑筋想这些杯子里都是什么东西?”

  教师:“谁来说说1号杯子里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同意的请举手,不同意的,可以来闻一闻,尝一尝。”

  幼儿陆续说出2-6号杯子中的调料,老师撕掉号码,露出里面的文字:白糖、盐、酱油、醋、香油、辣油教师小结:“这六个杯子里的东西分别是白糖、盐、酱油、醋、香油、辣油。嗯,第二关考验我们也通过啦!小朋友们本领真大,眼睛很亮,鼻子很尖,嘴巴也特别灵,把这些杯子里的东西都说出来了。这些杯子里的东西都叫调料,把它们加在菜里可以让菜的味道更好吃。除了这些调料,你们还知道哪些其他的调料吗?(如妈妈厨房里)三、第三关考验,幼儿利用调料制作简单的拌海带。

  教师:接下来是最后一关啦!你们要更加努力才行!老师这边给你们准备了海带和调料,要请你们自己来拌一拌。

  教师:在拌海带时先放一点点盐,尝一尝,如果有点淡,可以再放一点点,太咸了可以加点糖。接下来,你喜欢什么味道的,就放一点点那种味道的调料,再尝一尝。如果你喜欢辣的,那就放一点点辣油,如果不喜欢,那就不要放,不然等会你又不喜欢吃了。放调料时拿调料碗里的勺子,哪只碗里拿的放回哪只碗里,拌海带用自己碗里的勺子。能不能拿调料碗里的勺子来拌海带?(不行)看看哪个小朋友最厉害,拌出来的海带最好吃,就可以戴上这顶厨师帽,变成一个真正的小厨师!

  老师可以示范一下拌海带的要求。

  幼儿利用调料拌海带,老师巡回指导。

  结束:拌好的小朋友可以给后面的老师尝一尝你的海带,看看谁的更美味?(给表现好的幼儿戴厨师帽)你们的海带味道都很不错,等会我们再给其他的小朋友尝一尝好吗?

  课后反思:

  这个活动来源于生活中的调料,和孩子们的生活比较贴切。在材料选择方面,试上的时候材料很多,这样就不能有效地进行比较,所以今天用了单一的海带。活动流程比较清晰,分三关来考验幼儿:第一关,品尝单一味道的凉菜,体验各种味道;第二关,幼儿观察探究各种调料的名称和特点;第三关,幼儿利用调料制作简单的拌海带。环节比较紧凑,就是我在活动中缺乏活力,让气氛显得有点尴尬。孩子们也畏畏缩缩,使得活动也比较平淡,都是我说的比较多。可以引导幼儿多仔细观察,多说一些。

  我在语言组织上还要简练些,语气也要有重点,孩子们就能抓住重点来回答了。第一关时,可以让幼儿都来品尝一下厨师拌的海带,让幼儿多说说里面的味道。在第二关让幼儿认识调料时,可以让幼儿对调料再仔细比较一下,这样幼儿在自己操作时能更好的进行。第三关幼儿在拌好海带后,可以给同伴也尝一尝,这样他们的情绪会更高涨。

  老师对于幼儿的回答要给与点评,加些鼓励的话,幼儿能够更好地进行活动。作为老师要给孩子更很多的空间,来培养他们的自主性。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为了生存而采取的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

  2、感受”保护色”的神奇,萌发探究动物保护色的愿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在家长的帮助下搜集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并记录在调查表格中、

  2、教学挂图4幅。枯叶蝶、北极熊、竹节虫、蚱蜢、蜥蜴、青蛙、黄鼠狼、斑马、刺猬、乌贼、乌龟、壁虎、长颈鹿等动物图片以及背景图一张、

  3、“关于保护色在不同领域的发明”ppt课件。

  活动过程:

  1、出示调查表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动物自我保护”的交流、

  师:孩子们前几天,我们发过一张调查表,请小朋友和家长一起搜集有关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现在请你们自己说一说调查结果、(幼儿自由发言)

  师:原来小朋友知道这么多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你们真棒,现在老师要考一考你们?请你们做好准备、

  2、请幼儿听故事<>,初步了解保护色

  (1)出示枯叶蝶、蜥蜴、青蛙等图片请幼儿猜一猜它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幼儿自由发言)

  (2)教师讲故事并进行提问,初步了解保护色

  (3)教师小结:枯叶蝶、青蛙等都躲在与自己身体颜色很像的地方,所以老鹰不容易发现它们。

  3、请幼儿观察枯叶蝶、北极熊、竹节虫、蚱蜢等动物图片,感受保护色的神奇。

  (1)请幼儿观察教学挂图,用最快的速度找出藏在图画里的动物。(幼儿自由发言,老师及时地引导和鼓励)

  (2)请幼儿说一说哪些动物用保护色来保护自己?(幼儿发言)

  (3)教师小结:在大自然中,有些动物为了保护自己更好的生存,它们身体的颜色与斑纹,与它们生活的环境十分相似,用来隐蔽自己不被敌人发现,这就是动物的保护色。

  4、观看教师教学资源?隐身妙招?,拓展幼儿经验。

  (1)请幼儿观看教师教学资源,了解壁虎、长颈鹿、斑马、刺猬、乌龟、黄鼠狼、乌贼等更多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

  (2)教师小结: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有很多,有些动物靠放臭气老保护自己,有的靠自身的刺保护自己,还有的靠多在硬壳里来保护自己,动物们有自己保护自己的方法。

  5、分组进行游戏:“捉迷藏”幼儿每人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动物图片,根据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贴到合适的背景图中,然后师幼进行讨论、交流结果。(游戏分组进行)

  6、联系生活,拓展幼儿经验。

  (1)幼儿讨论:生活中人们也很聪明,根据动物的保护色想到了保护人类自身,小朋友想一想人类会怎样利用呢?

  (2)请小朋友看“关于保护色在不同领域的发明”的ppt课件,拓展幼儿经验。

  四、活动延伸:

  1、在图书区投放有关动物自我保护内容的图书,拓展幼儿经验。

  2、在科学区请小朋友为动物的保护方法进行简单的分类,并作记录。

  活动反思:

  有个别孩子参与不是很积极,原因可能孩子对动物的保护色,了解不多,使他们在活动中兴趣不高。但教师要注意到这些孩子,主动发问,积极互动,效果会好些。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经典)08-13

科学教案(精选)08-16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精选]09-19

【精选】科学教案09-06

(精选)科学教案09-07

科学教案【经典】09-08

科学教案(精选)10-07

(精选)科学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