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23 08:20:34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汇总【8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汇总【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

  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培养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作的能力。

  2、反复朗读并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3、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1、熟背本诗,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2、比兴手法的运用,及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教学课时:2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放录音)让学生听歌曲《在水一方》。

  提问:谁知道歌词的出处? [明确]《诗经》中的《蒹葭》,

  教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诗经》中的其他作品。

  二、 简介《诗经》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社会生活。

  原本只称《诗》,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共160篇,大都是民间的歌谣,最富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

  “雅”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与 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义。

  三、 引入《氓》

  在春秋时期,随着私有财产的形成和父系社会的确立,爱情的不自由和男女的不平等逐渐产生,《氓》就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婚姻给女性造成的巨大创伤。

  四、 指导诵读

  放录音:第一遍,提醒学生注意 字音和节奏(二二节拍)

  指名两位学生朗读,并让其说明这样读的理由。

  集体朗读(要求读出诗歌的语气 语调,把握主人公起伏的情感)

  五、 词汇掌握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于—吁 无—毋 说—脱等等

  2.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的词语(至于 以为 泣涕 子 贿 宴)

  3.找出文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

  其黄而陨:黄,名词活用作动词,变黄。

  士贰其行:贰,数量词作动词,有二心。

  二三其德:二三,数量词作动词,经常改变。

  4、匪:fēi 愆:qiān 将:qiāng 载:zài 于:xū 说:tuō

  徂:cú 汤:shāng 裳:cháng 靡:mǐ 隰:xí 角:jiǎo

  六、小组讨论 理清思路(用两个字概括诗歌大意)

  明确:恋爱 婚变 决绝(板书)

  七、自主 合作 探究

  《氓》是一首叙事诗。叙事诗有故事情节,在叙事中有抒情,议论。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采用回忆追述和对比手法,请一位同学说说故事情节。

  1. 学习“恋爱”部分(一二章)

  ⑴学生集体朗读此部分后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

  明确:相见 定情 送别 约期 (布置作业:将这一部分改写成现代文,加入合理想象)

  ⑵品味“相约送别”场景中的语言,概括两人性情。

  明确:氓:急噪 任性

  姑娘:温柔 体贴 痴情 迁就男子 这也预示两人今后的悲剧婚姻生活。

  [3] 从“子无良媒”到“秋以为期”,女子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讨论) 明确:女子先言“子无良媒”,是出于对“礼”的一种遵从,古礼认为女子嫁人,须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不然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后又言“秋以为期”,说明女子冲破了“礼”

  的束缚,勇敢地与“氓”私订终身。

  [4]朗读第二章,请学生展开想象,女子思念男子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让同学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当时女子的心理细 微变化。(“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提问:从这两章中我们能不能对当时的社会风俗习惯有所了解?

  明确:

  A、当时的商业活动是物物交换—“抱布贸丝”

  B 、占卜文化—“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C、婚姻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2. 学习“婚变”部分(三 四五章)

  n 朗读第三章,提问:

  ① 本章讲述了什么内容?(明确:劝诫女子不要痴情。)

  ② 既然是劝诫女子不要痴情,为何又要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是否多余?以及第四章中“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也同样提到了桑叶,有何特殊含义?

  明确:

  不多余。使用的是比兴手法。以桑叶新鲜润泽的自然情状喻女子年轻貌美之情状,也指两人恋爱时情意浓密;以桑叶枯黄掉落的自然情状比喻女子年老珠黄之情状,也指氓变心感情枯竭。同时由桑树引发对自己年长色衰,惨遭遗弃的叙述,这是“兴”。整体看有以桑叶由鲜嫩而枯黄来比喻爱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比兴手法可以激发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⑴ 请一学生朗读,提问:开头几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举例说明。

  [明确]比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⑵文中的比兴有何特点?

  [明确] 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又桑叶鲜嫩,不要贪吃桑葚。这与后面六句劝说“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形成对照,诗意是相连的。

  n 朗读4、5两章,提问:

  ① 女子婚后生活如何?(明确:女子嫁给男子后辛勤劳作,任劳任怨,尽妻子的职责,而男子却“至于暴矣” “二三其德” “士贰其行”,且女子家人“咥其笑矣”。)

  ② 兄弟为何嘲笑她?(学生讨论)

  总结:(情景想象,女子回家后会对兄弟说什么话?)

  a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私定终身,违背当时礼节。

  b兄弟认为女子不懂得顺从丈夫。

  ③ 推测当时社会女子的地位和命运?(由于社会政治历史原因,女子将一生所有的幸福 寄托在爱人身上,这本身就是一个悲剧。联系现实,不要丧失自我个体的独立性。)

  ④ 面对男子的背弃,女子是否是忍声吞气,苦苦哀求男子回心转意?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本文的字、词、句的意义及用法。

  2、学习本文严谨的议论结构。

  3、学习本文布局谋篇的特点。

  4、本文是史论,是借古讽今之作,理解文中阐发的“盛”“衰”;“得”“失”;“成”“败”;“损”“益”;“兴”“亡”的道理。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理解文章的思路,学习本文的论证法:例证法,正反对比论证法。

  德育目标:

  1、明白“忧劳兴国,逸豫之身”的道理。

  2、理解“谦受益,满招损”“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句的深刻含义的启示。

  教学重点:

  1、文中关键字、词、句。

  2、文章议论思路。

  3、如何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内容与题目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引申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举出所学过的欧阳修的.文章。(《醉翁亭记》)。

  2、与《醉翁亭记》对比导出《伶官传序》(如果说《醉翁亭记》通过写醉翁亭的秀丽风光,通过勾勒太守与民同乐的画面来抒发作者的政治理想的话,那《伶官传序》则是通过写后唐庄宗接受和执行其父亲遗命等一串故事,通过总结宠幸伶人这一教训,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我们就来学习欧阳修的《伶官传序》。)

  3、由学生介绍欧阳修。

  4、关于序。

  5、背景介绍。

  二、学习新课。

  1、朗读课文:学生朗读,教师正音。

  2、共同研讨:共同翻译全文,解释个别词,字义,说明特殊用法,疏通文意。

  3、再次齐读课文,教师指导:

  ①读出重音,体现这种强调的意义来。(岂非人事哉,“得失”“人事”等)

  ②读出节奏,体现出文气的急切舒缓来。(“方其”领起下面分句一气贯通,有声势,不可一世的气概。)

  ③读出对比,体现出文章的抑扬变化来。

  ④读出玉器,体现出作者的感情倾向来。

  三、研讨本文严谨的思维线索。

  1、思考,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并用现代汉语表述。(虽由天命,岂非人事哉?——盛衰成败,由于人事。)

  2、为了证明中心论点,作者采用了什么论据?怎样过度到分析中去的?(论据:庄宗得天下,失天下的史实。过度:庄宗之所以……可以知之矣)

  3、简述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实。

  4、作者从论证角度看,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正反对比论证)

  5、作者从庄宗得天下的史实中得到了怎样的结论?(“皆自于人”,“忧劳兴国,逸豫之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6、用现代汉语将作者的这些结论说说。(“谦受益,满招损”,“防微杜渐”“以史为鉴”“力戒骄奢”“励精图治”“居安思危”)

  7、小结:本文在论证结构上有一条严谨的思维线索,它按照“提出论点——例证分析——得出结论”的方式进行议论,中心突出,结构严谨。

  8、处于北宋时期的欧阳修,为何要写《伶官传》呢?并冠以短序?

  9、师结:以古喻今,告戒当时的统治者,要汲取历史的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于表面的繁荣。

  四、课堂延伸:

  1、思考:你学了这篇课文后,从庄宗这一史实和作者这篇文章中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小事不小,玩物丧志,事在人为,以古为镜)

  2、总结:古人说得好:以铜味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要谨记:忧劳兴国,逸豫之身的道理,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再重复古人的悲剧!

  3、课后作业:

  ①掌握课文中特殊的文言句式。

  ②掌握关键字、词。

  ③背诵此文。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读写“赛跑、疼爱、排除、忧伤、持续、安慰、欺骗、实话、度过、日月如梭、虽然、路线、狂奔、暑假、形容、受益无穷、用途、将来、假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一、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之间互读课文,共同正音。

  3、检查识字情况,指名读词语。

  赛跑、疼爱、排除、忧伤、持续、安慰、欺骗、日月如梭、

  虽然、路线、狂奔、暑假、受益无穷、用途、将来、假若

  4、给下列加粗的字注上拼音。

  ( )( )( )( ) ( ) ( )

  赛跑 疼爱 忧伤 持续 安慰 欺骗

  ( ) ( ) ( ) ( ) ( )

  暑假 受益无穷 用途 将来 假若

  二、合作探究

  1、自主识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2)学生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鼓励有创意的识字方法。

  2、认真观察今天要写的生字,说说我们在写这些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讨论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讲了“我”因 ,后来, ,看到 ,明白了 ,在和时间 ,体会到 。

  三、课堂小结

  通过读课文,我懂得了 的道理。

  四、课堂检测

  1、拼一拼,写一写。

  jiāng lái yōu shāng rì yuè rú suō suī rán

  ( ) ( ) ( ) ( )

  kuáng bēn shǔ jià shu yì wú qióng zī wèi

  ( ) ( ) ( )( )

  2、比一比,组词语。

  著( )赛( )蔚( )迷( )

  暑( )寒( )慰( )谜( )

  3、照样子,填一填。

  金→(钅)→(铁) 衣→( )→( ) 耳→( )→( )

  穴→( )→( ) 竹→( )→( ) 足→( )→( )

  五、课后反思

  《和时间赛跑》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重点)

  3、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珍惜时间的意义,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难点)

  一、自主学习

  1、听写词语。

  2、找出课文中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并抄下来。

  3、爸爸看到“我”为失去外祖母哀痛的样子,和我说了什么话?

  二、合作探究

  1、爸爸的话是围绕着哪句话来写的?文中举了哪些事例?

  2、为了珍惜时间我决定和时间赛跑,文中写了“我”和时间赛跑的哪几件事?找出有关句子,认真读一读。

  3、作者和时间赛跑后感受怎样 ?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并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

  5、文中的中心句是什么,画下来。

  三、课堂小结

  看看现在的时间是北京时间9时30分,40分钟虽然短暂,我们收获这么多,就是在和时间赛跑!希望大家一直和时间比赛,永远做时间的主人,你就可以成功!

  四、拓展延伸

  “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用具体事例来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可以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说明,也可以用其他人的事例来说明。

  五、课堂检测

  1、填关联词语。

  1、( )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 )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

  2、他们知道( )欺骗我说外祖母睡着了,( )对我说实话: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

  2、填一填,读一读。

  少壮不努力,( )。

  花有重日开,( )。

  一日之际在于晨,( )。

  黑发不知勤学早,( )。

  六、课后反思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与我们一家建立的深厚情感。

  2、学习作者如何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与我们一家建立的深厚情感。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如何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教学准备:

  课前阅读描写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的资料,有条件的可观察家中的小动物。

  教学过程:

  一、从题入手,了解大意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提问: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预设:我家有只松鼠;松鼠是自己跑来的;松鼠活泼可爱……)

  3、预习后你一定有了更多收获,现在分组交流,组长记录要点,各组选一名同学汇报预习情况。要求:不重复前面同学的发言,可以提出疑问。(汇报过程中,扫除字词障碍,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脉络。)

  二、根据提示,拟订提纲

  1、读自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指导学生拟订自学提纲。(原则:尽量考虑听说读写多方面的训练。)

  三、指导阅读,体会情感

  1、快速浏览课文,根据提纲自学课文。

  2、分组交流学习情况。

  3、集体交流: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可按课文叙述的顺序汇报,也可先汇报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可先交流事件再谈感受,也可夹叙夹议。

  (预设:松鼠千方百计储存冬粮,把糖、面包皮什么的叼到大柜顶上;松鼠把我们采来的鲜蘑菇晾上了;天冷了,松鼠用我们的手套头巾垫窝……从中体会到松鼠的'可爱以及家人对松鼠的喜爱……)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朗读。

  四、朗读深化,学习表达方法

  1、快速阅读,找出你认为最能表达我们一家与松鼠感情的部分,有感情朗读,想象作者怎样把这种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2、交流作者表达方法。

  3、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及自己观察的情况,进行口语交际训练:XX与XX的故事(可以是我与小动物也可以是别人与动物之间发生的真情故事)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单韵母ɑ,能认清形,读准音。

  2.体会书写汉语拼音的乐趣,会在四线格内正确抄写单韵母ɑ。

  教学重点:

  学会读单韵母ɑ。

  学前准备:

  1.制作拼音卡片。(师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用时:5分钟)

  1.课件出示:hàn yǔ

  pīn yīn。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知道学习拼音有哪些好处吗?

  2.带领学生边拍手边读儿歌:汉语拼音用处大,学习生字需要它,帮助说好普通话,我们决心学好它。

  二、情境揭题。(用时:5分钟)

  1.课件出示图片,过渡:瞧,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图上画了谁?它们在干什么呢?

  2.引导学生读儿歌。其实,我们今天要学的拼音呀,就藏在这幅图和这首儿歌里呢!

  3.板书课题。

  三、学习“ɑ” 的读音 。(用时:15分钟)

  1.出示阿姨的图片,说:这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第一个韵母“ɑ”,只要把“阿姨”的“阿”读得长一些,响一些就可以了。哪个聪明的小朋友来试着读一读?

  2.出示字母“ɑ”的.卡片,引导学生跟读。

  3.指名读,相机点评。

  4.组织学生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

  5.组织学生读儿歌:ɑɑɑ,阿姨的阿;嘴巴张大,ɑɑɑ。

  6.出示“ɑ”的四声,引导学生自由读。

  7.组织汇报展示读。

  四、学习“ɑ”的字形。(用时:15分钟)

  1.出示插图,引导学生再仔细看看图,找一找小女孩身体的哪一部分像 ɑ 的形状。

  2.引导学生念儿歌。

  3.教师范写。并强调书写要点:ɑ要一笔写成,先写半个圆,就是小姑娘的头和脸,连上去再写一笔竖弯,像条辫子,最后向右边稍弯一点儿,不要太长。

  4.过渡:四线格是由四条线组成的,分上格,中格,下格。我们的ɑ就住在中格里。好,我们比一比,看谁写得好。

  5.教师巡视,纠正。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字形教学时,我让学生找出图与字母的相同点,而后,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字形,说说什么东西的形状像字母的形体,再编顺口溜帮助记忆字音、巩固字形。字母教学过程以“观察—想象—巩固”的层次性来体现。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寻找新发现,主动的意识和进取的精神得到了培养。

语文教案 篇6

  [训练目的]

  1、记事写人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八年级上第二单元写作教案——(网友来稿)。

  2、明确详略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训练题目]

  1、以“在双休日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做到有详有略。

  2、以“我喜欢夏季”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做到详略得当。

  3、课外练笔:随时将自己对生活、对学习、对周围的人或事的感受写下来,可以三言两语,也可以独立成篇。

  [训练指导]

  第1题规定了取材的范围,记叙发生在双休日的事。写作的对象是自己,还是他人,所写的内容是学校生活、家庭生活,还是社会生活,题目中未作限定,其实均可。当然,多数学生首先考虑的可能是自己在双休日里的生活。不管记叙何人、何事,文章应确立一个明确的`中心意思。中心意思一经确定,根据表现中心意思的需要去选择材料,有详有略地记叙。写作本题,切忌平庸。不要流水账般记叙双休日的生活内容。如何写出新意,要好好构思。

  第2题,要求学生写夏季,写出对夏季的喜爱之情。夏季里可写的人、事、景、物很多,题中的一段文学描述,对学生如何取材,写些什么内容已作了启示。如何写好本题,要注意三点:

  ①“喜欢”是贯串全文的中心,无论写夏季的何种景物,都要写出自己的感受,表现对夏季的喜爱之情;

  ②是从一个角度来写,还是从几个角度来写,都可以;

  ③写景、写物、写生活情景等等,一定要写出夏季的季节特征。

  第3题,引导学生用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敢于表达真切感受,有自己独特的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设计思路]

  1、使学生学会定向搜寻、查找、整理并陈述资料信息;

  2、通过活动的全过程,陶冶情操,激发爱国感情,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八年级上第二单元写作教案——(网友来稿)》。

  [内容阐释]

  全文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理性阐述分析。这一段主要讲了三层内容。

  第一层(1—2句),引列宁语录,解释什么是爱国主义情感,阐明这种情感的价值、地位。

  第二层(3—5句),以本单元课文中内容为例,进一步论证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其中,第3句为总领句,第4句概括述例,第5句是作者的感叹、评价。

  第三层(6),总结句。表明在这一问题上广大同学应当采取的做法,号召大家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从而提示了本项“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

  第二部分,主要说明“访问”的具体操作问题。

  “访问前准备”主要讲了访问的计划安排、访问的对象、访问活动所要了解的内容等三方面的问题。

  “活动问题”是按照一般参观访问活动所设计的程序:听介绍——看实验——问情况——察心境。

  “访问小结”也从三个方面设计。设计层次是由内到外,由浅入深:写感受——作交流——对外报道。

  [教学参考提纲]

  组织学生进行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不应当把它搞成一个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教程,而应该体现出比较充分的语文味和人情味。

  首先,给时间让同学认真阅读第一部分“导语”部分。在理解的基础上,可以做一点扩散思维,请同学交流自己所了解的古今中外的爱国者形象,并谈谈这些形象给自己带来的影响。

  其次,要求同学按照第二部分设计的程序逐项开展工作。其中,有些地方值得注意。比如,在准备工作中,可以先将本活动的主题或者说终结性评价的中心工作先告诉学生,增强本项活动的目的性;比如,明确要求具体活动的组织、联系工作,一律由班级同学的代表自己去做,老师不作任何干预;再比如,关于小结工作,特别是其中的专题汇报会的“中心”即“……在我心中”,还可以作一些分解,要求同学作一点分工,这样也许可以使小结工作更有层次,更有内容。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能用不同的形式介绍家乡的特产,把话说完整,并尽量用生动的语言打动别人。

  2、正确使用普通话,态度自然大方,乐于与人交谈。养成在交谈中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学习恰当评价别人的话。

  3、与人交流要注意使用礼貌用语,语气和蔼,态度诚恳。

  教学重点:

  用不同的方式介绍家乡的特产

  教学难点:

  把家乡的特产说具体

  教学准备: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东莞其中一种特产去搜集信息,进行整理,并鼓励他们把特产带到课堂上让大家进行品尝。对于学生自由组合的小组和要介绍的特产,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以一个游客的打扮进入教室,说:今天见到这么多活泼可爱的同学们,心里真高兴,向大家问声好。

  【用问好的方式向大家问好,让学生真的把我当成了客人,十分乐意的向我介绍。这样一个语境的创设,消除了师生间的距离,营造了主人、客人直接交流的氛围,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成为水到渠成般的自然,突出口语交际课的特点。】

  几天前,我来到东莞这个美丽的地方,游览了虎门炮台,黄旗山等地,东莞真不愧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可唯一感到遗憾的是我就要回家乡了,本想把东莞好吃的东西带回去给爸爸、妈妈尝一尝,可找来找去,什么也没找到。东莞是不是没有好吃的东西呀?

  【激起学生反对,让学生想说乐说】

  二、出示课题

  师:东莞真的有这么多好吃的东西?那就请你们来给我介绍一下(指屏幕齐读课题:家乡的特产)(师板书)

  三、介绍特产

  1、说特产:每人一句话介绍家乡的特产

  师:你们说了这么多的东西,那么它是什么样?怎么吃?什么味道?我还是不知道呢?(生端出特产请我品尝)看起来都挺好吃的,那我先尝谁的呢?这样吧,同学们不是在下面分组收集了许多有关这些特产的资料吗?那咱们就以小组的形式把收集到的资料整理一下,看哪个小组能说得让我垂涎欲滴,那我就先尝哪个小组的。

  2、展示资料夸家乡

  ①分组交流,整理收集的图片或文字资料(这是学生第一次的创造)

  ②分组相互介绍(一人发言后,其他同学可自由补充)

  教师在学生介绍的过程中,随机指导学生能从各个方面把好吃的东西说具体,如:名称、样子、颜色、味道等,其他小组同学可以给予恰当的评价,说说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学生自由汇报时会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介绍没有顺序,缺乏条理等。我以客人的身份引导学生进行恰当评价,找出问题,并板书出来,以提醒其他小组借鉴。这样做是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充分体现新课标的精神。学生成了评价和被评价的两个主体,他们直接对话,坦诚交流,比起教师的评价来,更容易接受。从而使学生的介绍也通过评价逐渐达到完善,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悄然中进行了语言训练,又一次突出了口语课的特点。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更融洽。】

  ③待几个小组介绍后,再播放投影资料,引导学生改用其他形式再次向大家介绍(这是学生第二次创造)

  【观看资料,使学生产生极大兴趣,再次激活学生思维,积极投身于再创造之中。】

  2、尝特产

  听了你们的介绍,我觉得每一样都非常好吃,都想尝一尝了,行吗?(教师尝后,谈出自己的看法)

  3、夸特产

  师:原来东莞有这么特产呀!如果每个组都能说出几句响亮的广告词,让大家一听就能记住,一听就想去吃,那东莞这些好吃的东西一定会冲出东莞,走向全国,甚至会誉满全球!怎么样,想试试吗?开始吧。

  ①学生练说广告词(这是学生的第三次创造)

  ②在小组内交流,补充

  【充分调动学生运用语言的潜能,还学生一个创造语言、运用语言的空间。在教学中三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一直处于亢奋状态,想说乐说,欲罢不能。】

  4、动笔写作夸家乡

  (1)把自己介绍的内容和听到、看到的有关内容加以综合,组成一段夸家乡的话写下来,也可给自己的画或照片配上一段文字,还可以用连环画的.形式表达。

  【灵活多样的写作形式,学生创设了广阔的个性发展空间,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2)把写好的话读一读,和你的伙伴交流分享。

  【学会欣赏,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拓展活动

  师:来而不往非礼也,你们给我介绍了这么多好吃的东西,我也想把我家乡好吃的东西介绍给你们好吗?(看影片,听介绍)

  【我以游客的身份介绍我家乡的特产,让学生对我的家乡也有一定的了解,并为课下作业的布置做了很好的铺垫】

  五、结束语

  师:我提议,同学们在课余时间用各种方法去收集家乡的特产,更全面的去了解家乡。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这节课这样设计,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极大的丰富了信息量,并把课内外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带着信息进课堂,又带着信息出课堂。】

语文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小松鼠找花生的故事,根据故事的发展过程可将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二自然段)写小松鼠听说花生很好吃很高兴,想着秋天就可以吃到花生了。

  第二部分(第三自然段)写小松鼠每天都去看花生。

  第三部分(第四、五自然段)写小松鼠没能看见花生,他很疑惑。

  一般叙事文章都会将“过程”作为重点,但本篇课文却将过程略写而详细叙述了“找”前和“找”后的情况,这样更容易引起读者对这件事的思考。

  “谁把花生摘走了呢?”这也是小松鼠留给读者的问题。这个结尾告诉孩子们遇到问题我们要动脑筋,多看多想多问,才会解决问题,并也会使自己越来越聪明。

  教学理念

  1、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课文,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学生的阅读实践代替了教师的分析。

  2、通过生动形象的童话形式讲授知识,开发智力。激发学生遇事要仔细观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3、把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能自主的学习。

  教学目标

  1. 认识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征,产生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对课文词句的理解体会小松鼠心情的变化。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松鼠及鼹鼠的头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同学们猜出是什么了吗?

  学生:花生

  师:同学们,动物乐园里可爱的小松鼠听说花生很好吃可是它不知到哪里去找花生,你们愿意帮助它吗?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和小松鼠一起去找花生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创设情境,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教师范读课文。

  3、学生再读课文。想:小松鼠为什么要找花生?它找到了吗?并标出自然段。

  (三)朗读感悟

  1、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小松鼠去哪找花生呢?

  你是从哪儿读懂的?你能给大家读一读吗?

  师:你们能把看到的美景通过读表现出来吗?

  2、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出示小松鼠和鼹鼠的对话的插图)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先自由练读,再指名读)

  体会小松鼠对花生这种果实的喜爱和盼望。

  3、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重点强调“每天”一词。

  (2)“结”是多音字,你们知道它另外一个读音吗?你还知道哪些多音字?齐读本段。

  4、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师:小松鼠每天都去地里看花生结了没有,它找到花生了吗?

  带着问题,自由读第四、五自然段。

  师:小松鼠找到花生了吗?你能读给大家听吗?假如你是小松鼠,你的心情会怎么样?

  (出示插图2)

  师:花生真的被别人摘走了吗?你们能帮小松鼠找到花生吗?(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再齐读课文。

  (四)课本剧表演(学生戴头饰)

  (五)拓展延伸

  谁还知到在我们吃的事物中还有那些是长在泥土里的?

  (六)小结: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有那些收获?

  (七)作业:续编故事《花生找到了》。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语文教案08-03

语文教案07-20

(经典)语文教案07-26

(精选)语文教案08-17

语文教案(精选)07-30

语文教案(经典)08-10

(精选)语文教案08-06

《语文园地》教案02-21

语文《绝招》教案03-31

语文乐园教案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