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24 13:15:03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5篇(优选)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教案5篇(优选)

科学教案 篇1

  一、学习目标

  1、针对吹泡泡能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吹出有大有好的泡泡。

  2、能够从提出的问题中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3、知道科学是什么。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4、培养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想知道,爱提问。

  二、教学准备

  1、洗涤剂、洗衣粉、肥皂、甘油、水等配制吹泡泡的溶液。

  2、各种粗细不同的.吸管。

  3、铁丝或铝丝。

  三、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1、讨论“什么是科学?”只有科学家那里才有科学吗?吹泡泡游戏里也有科学吗?

  2、教师演示:吹泡泡。

  谈话:关于吹泡泡,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教师将学生提出问题及时记录下来,并进行整理,合并同类项。)? 大家提出的问题哪一个适合我们这一节课研究呢?

  怎样才能吹出有大有好的泡泡?

  学生尝试配制吹泡泡溶液,选择吸管吹泡泡。

  3、比一比,谁的泡泡大,为什么?

  4、拓展:吹泡泡、玩泡泡的新花样。

  5、思考:说一说吹泡泡都经历了哪些过程?

  总结:吹泡泡经历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吹泡泡里有科学。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

  三、讨论:我们身边哪里还有科学?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通过生动的教学,教育小学生要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勤于动手动脑解决问题,乐于发现周围的自然科学现象,探究大自然的奥秘。

  教学内容:

  全堂课主要通过介绍三个自然科学知识,和学生进行科学讨论与交流,了解三个自然科学的原理,灵活的运用于生活,首先介绍台风的形成与影响,结合实际生活再了解生活中台风的危害和如何防御。第二个是关于猫能否分辨颜色的讨论,知道日常生活中的猫分辨颜色情况。最后一个是关于气压的科学知识,通过将满杯水盖上纸倒置,观察水是否会溢出,了解日常的物理知识。整节课通过连接的三个小的科学常识完成。

  教学过程:

  第一位同学关于台风知识的介绍:

  一般说来,一个台风的发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1、首先要有足够广阔的热带洋面,这个洋面不仅要求海水表面温度要高于26.5℃,而且在60米深的'一层海水里,水温都要超过这个数值。其中广阔的洋面是形成台风时的必要自然环境,因为台风内部空气分子间的摩擦,每天平均要消耗能量只有广阔的热带海洋释放出的潜热才可能供应。另外,热带气旋周围旋转的强风,会引起中心附近的海水翻腾,在气压降得很低的台风中心甚至可以造成海洋表面向上涌起,继而又向四周散开,于是海水从台风中心向四周围翻腾。台风里这种海水翻腾现象能影响到60米的深度。在海水温度低于26.5℃的海洋面上,因热能不够,台风很难维持。为了确保在这种翻腾作用过程中,海面温度始终在26.5℃以上,这个暖水层必须有60米左右的厚度。

  2、在台风形成之前,预先要有一个弱的热带涡旋存在。我们知道,任何一部机器的运转,都要消耗能量,这就要有能量来源。台风的能量是来自热带海洋上的水汽。在一个事先已经存在的热带涡旋里,涡旋内的气压比四周低,周围的空气挟带大量的水汽流向涡旋中心,并在涡旋区内产生向上运动;湿空气上升,水汽凝结,释放出巨大的凝结潜热,才能促使台风这部大机器运转。

  3、要有足够大的地球自转偏向力,因赤道的地转偏向力为零,而向两极逐渐增大,故台风发生地点大约离开赤道5个纬度以上。由于地球的自转,便产生了一个使空气流向改变的力,称为“地球自转偏向力”。在旋转的地球上,地球自转的作用使周围空气很难直接流进低气压,而是沿着低气压的中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北半球)。

  4、在弱低压上方,高低空之间的风向风速差别要小。在这种情况下,上下空气柱一致行动,高层空气中热量容易积聚,从而增暖。气旋一旦生成,在摩擦层以上的环境气流将沿等压线流动,高层增暖作用也就能进一步完成。在20°N以北地区,气候条件发生了变化,主要是高层风很大,不利于增暖,台风不易出现。

  台风的危害

  台风给广大的地区带来了充足的雨水,成为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关系密切的降雨系统。但是,台风也总是带来各种破坏,它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台风的破坏力主要由强风、暴雨和风暴潮三个因素引起。

  1、强风

  台风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库,其风速都在17米/秒以上,甚至在60米/秒以上。据测,当风力达到12级时,垂直于风向平面上每平方米风压可达230公斤。

  2、暴雨

  台风是非常强的降雨系统。一次台风登陆,降雨中心一天之中可降下100-300毫米的大暴雨,甚至可达500-800毫米。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是最具危险性的灾害。台风暴雨

  强度大,洪水出现频率高,波及范围广,来势凶猛,破坏性极大。

  3、风暴潮

  所谓风暴潮,就是当台风移向陆地时,由于台风的强风和低气压的作用,使海水向海岸方向强力堆积,潮位猛涨,水浪排山倒海般向海岸压去。强台风的风暴潮能使沿海水位上升5-6米。风暴潮与天文大潮高潮位相遇,产生高频率的潮位,导致潮水漫溢,海堤溃决,冲毁房屋和各类建筑设施,淹没城镇和农田,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风暴潮还会造成海岸侵蚀,海水倒灌造成土地盐渍化等灾害。

  提示一 千万别下海游泳

  台风来时海滩助潮涌,大浪极其凶猛,在海滩游泳是十分危险的,所以千万不要去下海。

  提示二 请尽可能远离建筑工地

  居民经过建筑工地时最好稍微保持点距离,因为有的工地围墙经过雨水渗透,可能会松动;还有一些围栏,也可能倒塌;一些散落在高楼上没有及时收集的材料,譬如钢管、榔头等,说不定会被风吹下;而有塔吊的地方,更要注意安全,因为如果风大,塔吊臂有可能会折断。还有些地方正在进行建筑立面整治,人们在经过脚手架时,最好绕行,不要往下面走。

  提示三 一定要出行建议乘坐火车

  在航空、铁路、公路三种交通方式中,公路交通一般受台风影响最大。如果一定要出行,建议不要自己开车,可以选择坐火车。

  提示四 为了自己和他人安全请检查家中门窗阳台

  台风来临前应将阳台、窗外的花盆等物品移入室内,切勿随意外出,家长关照自己孩子,居民用户应把门窗捆紧栓牢,特别应对铝合金门窗采取防护,确保安全。市民出行时请注意远离迎风门窗,不要在大树下躲雨或停留。

  第二个同学关于猫分辨颜色的科学问题。

  首先先问一些问题,猫能分辨颜色吗?有谁知道?有谁家养猫?喜欢猫吗?

  其次进行教学,先公布答案,即猫不能分辨颜色,猫眼里的世界都是灰色的,不止是猫,所有的夜间哺乳动物都是这样的。那么猫白天干什么呢?它和猫头鹰一样睡觉咯,它做着它灰色的梦,梦里都是灰色的老鼠。所以才能在夜间抓到老鼠。还有,能分辨颜色的动物只有人,猿,猩猩,其他的只能分辨几种颜色,甚至什么都不能分辨,小朋友们明白了吗。

  第三个同学关于压力问题。

  首先进行提问,用什么办法可以使满杯水倒置而不会溢出?当然没有盖子,水也是液态的。 其次让同学们自己思考,再结合实验让同学们体会。

  课程结束,进行总结。

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对于颜色非常敏感,颜色的变化使他们感到兴奋、新奇,由此产生浓厚的探索欲望,于是我们根据幼儿的需要开展了“颜色对对碰”区域活动,让幼儿在玩玩做做中认识颜色,在快乐的活动中感受色彩带来的美,使幼儿乐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的表现色彩、美化生活。

  活动目标:

  1.继续探索颜色混合产生的变化使幼儿体验到颜色配色带来的乐趣。

  2.乐于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

  3、通过对颜色配色的探索,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初步感知两种颜色配色后发生的变化,积极关注周围生活中有色彩的物品。

  活动准备:

  每个幼儿一瓶用矿泉水瓶子装的清水,瓶盖内已事先挤有红色(黄色、蓝色)颜色少许。红、黄、蓝标签若干,装有少许红色(黄色、蓝色)颜料的瓶盖若干,抹布。

  活动重难点:

  1、重点:感知颜色配色后发生的变化。

  2、难点:通过对颜色配色的探索,感知两种颜色配色后发生的变化。

  活动过程:

  一、导入:

  ㈠清水变成有颜色的水,引起幼儿对颜色的兴趣小精灵

  1.教师示范:用来摇晃一瓶清水,使之变成有颜色的水。边晃边念:“摇摇摇,变变变,清水变出颜色来。”

  2.每位幼儿拿一瓶清水,通过摇晃变出一瓶有颜色的水,并将相对应的颜色标签贴在瓶身上。

  3.请幼儿说说自己变出了什么颜色的水。

  4.教师询问变出彩色水的原因。教师拧开一个瓶盖,让幼儿看到留在瓶盖内的颜料痕迹,再想一想清水变成颜色水的`原因。

  5.请幼儿轻轻拧开瓶盖,验证瓶盖内有颜料的事实。

  6.请幼儿再轻轻拧上瓶盖,用力摇晃,重复刚才的变化过程。

  ㈡变成新的颜色水,继续探索颜色混合产生的变化

  1.幼儿自选一种跟自己瓶内的颜色水不同的颜色标签,贴在瓶身上。

  2.想一想,如果瓶子里的颜色水与颜色标签所表示的颜料放在一起会有什么变化?

  3.幼儿根据自己所选标签,选择装有对应颜料的瓶盖,以此替换原来的瓶盖。教师提醒幼儿一定要拧紧瓶盖,一边用力摇晃一边观察颜色的变化。

  4.幼儿和身边的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相互比较各自变出的新颜色有什么不同。

  ㈢它们是这样变出来的

  幼儿将自己变出的新颜色水放到展台上,介绍自己瓶子里的新颜色是怎么变出来的。

  二、展开:

  1、教师揭开谜底。

  将黄色与蓝色混在一起就会变成绿色。告诉幼儿变色的小秘密:老师手里是一瓶清水,把该拧下来涂成黄色,晃一下就变成了黄色。再用我准备好的瓶盖上涂上蓝色,然后在摇晃瓶子,水就变成绿色了。

  2、幼儿动手操作,探索颜色的变化。

  (1)师:小朋友想不想也来玩玩变色的小魔术啊?教师为每组准备了红、黄、蓝三种颜料。(水粉、油画棒)请大家随便选两种颜色混在一起调匀或涂匀,看看会有什么结果。(蓝和红混在一起变成什么颜色?黄和蓝两种颜色混在一起变成什么颜色。

  (2)教师讲解操作时注意事项。

  师:好,现在请小朋友也来做一下这个实验,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每人只能哪两种颜色不能把颜料洒在衣服或桌子上,注意保持卫生,做一个不乱涂乱画的好孩子。

  3、幼儿说说颜色的变化。

  (1)个别幼儿展示。请幼儿说说红宝宝和黄宝宝合在一起变成了什么宝宝?生活中什么东西是橘色的?答:橘子等。紫宝宝是哪两个宝宝合在一起变成的?答:红宝宝与蓝宝宝。生活中紫色的物品有哪些?

  师幼小结:在我们周围,到处是各种各样漂亮的颜色,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我们的世界非常美好。

  4、幼儿动手操作,探索颜色的变化。

  1)师:“小朋友想不想也来玩玩变色的游戏?”老师为每组准备了红、黄、蓝三种颜色,请大家选两种颜色混在一起调均,看看会有什么结果?(蓝和红两种颜色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呢?黄和蓝两种颜色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

  2)教师讲解操作时注意事项

  师:好,现在,请小朋友也来做一下试验,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

  (1)不能把颜料涂在衣服或者桌子上,注意保持卫生。

  (2)要在纸上做好记录。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操作,并注意引导幼儿记录操作结果。

  小结:个别幼儿展示。 幼儿说一种,教师就出示一张调色卡。

  红+黄=橘黄

  黄+蓝=绿

  红+蓝=紫

  师: 颜料能变颜色,老师这里的蜡笔也能变颜色。请你也来试一试。(一边说一边示范) 老师提出要求后小朋友操作。把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看一看变出了什么颜色。

  小结:幼儿说说颜色的变化

  引导说出:红和黄手拉手,变出橘色画橘子;

  黄和蓝手拉手,变出绿色画叶子;

  蓝和红手拉手,变成紫色画茄子。

  师幼共同朗诵儿歌

  活动结束:

  1、收拾并整理。

  2、鼓励小朋友下次来玩颜色。

  宝宝们,为我们的世界做出一点贡献吧。老师这有一棵树宝宝,但没有漂亮的颜色,我们一起来装扮一下它吧。把橘色的当树宝宝的果实,绿色的当树干,紫色当花心。树宝宝终于有漂亮的衣服和大大的果实了说:“谢谢小朋友。”“不用谢”自然结束。

  延伸活动:

  红和黄手拉手变出橘色画橘子。橘色(绿色、紫色)还能画出什么东西来?请小朋友把你们刚才变出的颜色画一画吧。

  活动反思:

  颜色,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喜欢的,本次活动是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了解到两种颜色混在一起变成另一种颜色,也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颜色变化的快乐,活动开始,我是用魔术师的形式导入课堂,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活动中,让幼儿自己当小魔术师,从而体验魔术师带来的快乐,之后以爱护树宝宝,引导幼儿做一个乐意帮助人的好孩子,整节活动达到了活动的目标,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发展了创造与想象的能力。导入的形式符合幼儿心理特点,就能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一节科学活动课,要让幼儿观察,然后有机会说,能说,大胆说,幼儿在先,教师在后。在我的教学活动中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讲解这环节要非常清晰,详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不足:

  1.材料投放要充足。活动过程中,由于用蜡笔和用颜料玩色时间不同,玩色用的塑料小杯很快就用完了,幸好阿姨进来帮忙,才使活动得以正常进行。

  2.整节活动对幼儿的提问较少,针对性较欠,在科学的中小结部分比较重要,在教学活动中也漏掉了这一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学习与探索创新,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实践经验,给幼儿恰到其分的指导,并以幼儿的心态,兴趣和目光参与教学,融入孩子。

  温馨提示: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进行科学认识和探究的兴趣和欲望。进一步深入研究幼儿,了解幼儿的兴趣点和内部需要,了解幼儿的经验、能力水平、学习方式、个性特征,才能使幼儿园的科学教育真正适合于幼儿,才能真正实现我们教育的目标。

科学教案 篇4

  一、生活中的电阻器

  1.电阻器:

  2.符号:

  3.作用:

  4.应用:

  【思考】改变导体电阻有哪些方法?你认为最方便的方法是什么?

  二、滑动变阻器

  1.原理:

  2.构造:瓷筒、接线柱、金属杆、滑片(滑动触头)、线圈(用电阻率较大的合金线制成)

  3.结构示意图和符号:

  4.使用:①通常与用电器串联在电路中使用,电路中电流不得超过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②接线时接线柱应“一上一下”连接。

  ③闭合开关前,滑片应移到阻值最大处。

  【活动】

  1.滑动变阻器有四个接线柱,在电路中应如何连接才能改变电流大小呢?

  2.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和电路图进行实验探究,并归纳改进实验电路图。填入方框内。

  3.进行实验。

  4.总结。

  三、其他变阻器

  1.电阻箱

  2.插入式变阻器

  3.旋钮型变阻器

  [随堂检测]

  1. 下列用电器中不需要用到变阻器的是( )

  A.普通家用白炽灯 B.电视机上的音量调节旋钮

  C.调光书写台灯 D.调温电熨斗

  2.下图中,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端滑动时,电阻变大的是( ).

  3.如图所示电路,在、n两点间接—滑动变阻器来控制电灯的亮度,电路图的上方为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要求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时电灯逐渐变亮,则变阻

  器连人电路的方式应采用( )

  A. 接a,n接b

  B.接d,n接b

  C.接b,n接a

  D.接c,n接d

  4.给出以下元件:电源,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小灯泡,开关及导线,请按下述要求画出电路图,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通过灯泡的电流,且滑片右移灯变暗,并且一合上开关就能测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有兴趣地观察比较数种常见车辆,发现它们明显的不同。

  2.了解特殊车辆各有不同的本领,体会它们都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活动准备:

  1、幼儿对消防车、洒水车、救护车等特殊车辆有初步的认识。

  2、制作多媒体课件。

  3、收集各种特殊车辆的玩具。

  活动过程:

  一、辨听车的声音,引出特殊车辆

  1、听听是什么声音?(喇叭声)

  今天开来了许多不同的汽车,你们想认识吗?

  2、那我们就做一个听声音猜汽车的游戏。猜对了,汽车会开来的;猜错了就没有汽车,想玩吗?听仔细了……

  3、听声音猜汽车。幼儿猜对了,出示车辆。

  消防车:

  1、它有什么特殊本领?

  2、消防车在灭火的时候,水是从哪里来的?(消防车上面有一根管子,把马路上的消防栓门打开以后,水就会流动起来,就可以灭火了。)

  3、为什么消防车上有梯子,它有什么用处?(因为楼房太高,人爬上去很危险,用很长的梯子就可以灭火了)

  4、为什么消防车的身上涂上红色?(因为红色是很鲜艳的,人家很远就能看见消防车身上的颜色,别的车子就知道是消防车开过来了,赶快让开,让它开过去救火)

  救护车:

  1、救护车有什么本领?

  2、为什么救护车上的灯会闪,还发出嘀嘟嘀嘟的声音?(因为救护车里的.病人病得很严重,所有发出嘀嘟嘀嘟的声音让人家让开,这样救护车开得快让病人早点去医院看好病)

  3、你们知道救护车里面有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用?(因为救护车基本上救的都是生重病的人,所以车上要放一个床,让生病的人可以躺下来)

  洒水车:

  1、为什么马路上需要洒水车?什么时候你们会看到洒水车?(因为天热的时候,马路上的温度很高,洒水可以让马路降温,保护马路)

  2、为什么洒水车可以洒水?水藏在哪里?怎样撒水?(因为洒水车有两根像排气管一样的小孔,这里面可以洒水,洒水车的水就藏在车上的桶里)

  3、洒水车为什么会有音乐?(如果洒水车没有音乐,人家就不知道了,水喷出来就会洒到人的身上,衣服都湿了,有音乐,别人就不会洒到水了)

  三、特殊车辆大换班

  1、着火了——迅速赶到的是洒水车。

  讨论:洒水车也有水,为什么不能救火?

  2、受伤了——迅速赶到的是消防车

  讨论:消防车为什么不能救人?

  3、天气太热,地面温度升高,谁能来降温?

  四、寻找会唱歌的朋友

  1、出示三种车, :我们都是特殊的车辆,都有自己特殊的本领,都会“唱歌”,可是我们还想多交一些朋友,你们还知道哪些会唱歌的车?你们还见过哪些特殊的车呢?

  2、幼儿介绍,演示。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7-20

(精选)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精选】07-26

[精选]科学教案08-06

科学教案(经典)08-06

科学教案(精选)08-16

科学教案[经典]08-03

科学教案(经典)08-13

[经典]科学教案08-02

科学教案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