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21 09:56:22 教案 我要投稿

(优)大班科学教案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优)大班科学教案7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教具准备:

  1、一张大记录表(如下),每个小朋友有一张一模一样的小得记录表。女(一张小女孩的图画)男(一张小男孩的图画)一个瓶子的图画(小洞在上方) 一个瓶子的图画(小洞在中部)一个瓶子的图画(小洞在下方)

  2、每个小朋友拥有一个有三个小洞(小洞位于上中下,与记录表相同)的塑料瓶。

  3、老师有两个用于示范的大塑料瓶,同样有三个位置不同的小洞。

  4、三个装有水的水盆。

  教学过程:

  1、教师引发话题,聊喷泉的相关问题,引出科学活动的内容

  师:小朋友有没有见过喷泉啊

  幼:有,(各种和喷泉有关的体验)

  师:那小朋友们有没有观察过喷泉的水是怎么喷的吗

  幼:有,是这样的(做喷泉动作)

  师:那我们今天就要来观察一下,水喷的时候谁近谁远

  2、教师出示大塑料瓶,向小朋友讲解瓶子的相关事项,交代活动的'内容如小洞的位置,将要观察的是什么,需要做记录的是什么。

  3、教师出示记录表,解释记录表相关内容,并请小朋友们想一种自己用于记录的方式

  师:小朋友们想一想,我们要怎么记录我们所观察到的东西呢,怎样表示水是喷的远的或是近的呢。

  幼:用线的长短(画线)、山的大小(画小山)、爱心的大小(画爱心)

  师:小朋友的方法都很好,那么请自己确定一种记录的方法,等一下,每一个小朋友都要把自己得到的结果写在这张记录表上。

  4、请小朋友们猜测哪个小洞的水喷的是最远的

  5、请小朋友们去尝试

  师:那再小朋友们去试验之前,老师要强调几点。首先,现在的天气已经有点凉了,那小朋友们玩水的时候,请先把袖子挽起来,小心不要把衣服弄湿,要不然可能会感冒生病。得到自己的结论后就到前面来把结果记录在自己的记录表上。

  6、请小朋友展示自己的记录表。(请了2个)

  先讲小朋友得出的结论,再讲他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解释他的方法。

  7、老师演示实验内容,得出结论:小洞的位置在瓶子的越下面,瓶子里的水喷的越远。并用画线的长短的方式记录在大的记录表上。请小朋友们思考为什么。

  8、请小朋友再次试验。

  9、教师稍微解释这个科学原理。教师展示瓶子横着就没有水会流出来,引发小朋友的深入思考,请小朋友们回家后,感兴趣的可以可以继续这个试验,将瓶子的摆放方式换一下,会不会有不同的结果。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活动准备:

  课件、电子白板、幼儿电脑,音响

  活动过程:

  1、观看课件激发幼儿了解宝宝是如何出生的愿望。(教师在学生机上事先放好课件,幼儿可以自由点击观看)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宝宝的照片,你们想看吗?(使用电子白板的文件夹功能,拖出许多的宝宝照片)师:那你们知道这么多可爱的宝宝是从哪里来的吗?

  通过观看视频,初步了解精子和卵子。(故事用录制好的进行播放,讲到精子卵子重点部分的时候用聚光灯、放大功能提醒幼儿注意。)2、师: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段录像,看过录像后你们就大概就会了解自己是怎么出生的了!

  (1)、幼儿观看录像

  (2)、教师提问:爸爸妈妈身体中的哪两个细胞结合才变出小宝宝的?

  (3)、精子和卵子结合后产生了什么变化,慢慢的变成小宝宝的?

  3、通过自己点击相应图片和解说,进一步了解精卵结合以及之后的变化。

  小朋友对于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已经变化有了一点点的了解了,为了让你们了解的更加清楚,老师准备了一些图片,你们可会更加清楚的了解精子卵子变化的过程了!

  幼儿自由点击相应的`图片进行了解。

  4、教师对刚才幼儿所了解的知识进行提问。(使用白板的记忆功能与一些动作功能)

  5、结束游戏:排一排。(使用电子白板中的拖拉、缩放功能)小宝宝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以后,慢慢的在长大,慢慢的会坐,会走,会说话,以后还要上学,还会变成妈妈呢!老师准备了好多的图片呢,谁能把这些照片排一排,年龄从小到大排。

  (幼儿操作)人真的是非常神奇,能从两个小小的细胞变成一个人,其实人体还有许多的秘密呢,下次我们再来探索吧!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道海底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2、初步认识海洋与人类的关系,激发幼儿对神秘海底世界的探究欲望。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环境与材料】

  1、教师与幼儿一起收集介绍"海底宝藏"的.图片。

  2、《科学》下P.24~25。

  【教学过程】

  一、海底的风景

  1、请幼儿根据收集的海底宝藏信息,讲一讲:你眼中的海底世界是怎样的?

  2、幼儿讨论:海底有什么?可以根据自己带来的图书上的内容进行介绍。

  3、教师和幼儿一起分类总结大家的讨论结果,带领幼儿惊醒概括"海洋资源"。

  二、海底的宝藏

  1、教师带幼儿初步认识海底的一些资料。

  2、幼儿交流感受。

  3、看画册《海底探宝》,丰富幼儿对海底世界的认识。

  三、海洋的声音

  1、"你觉得现在海洋的环境好吗?"请幼儿说出一些了解到的海洋污染的情况。

  2、"为什么会这样呢?"组织幼儿展开讨论。

  3、"怎样保护海洋?"教师鼓励幼儿说出多种保护海洋的办法,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材料准备:两个塑料水瓶,一支圆规;一把锥子,一些水;一根小号缝衣针。

  实验操作:

  1.用缝衣针在塑料瓶盖上扎大概二十几个小孔,将塑料瓶灌满水,盖紧瓶盖,人背对太阳,握住瓶子,轻轻地挤压使水喷出来,就能看见彩虹了。

  2.用锥子在另一个瓶盖上扎孔,重复上面的试验,这次从瓶盖上喷出的小雨中就看不到彩虹了。

  指导要点:幼儿在用缝衣针扎孔时要指导幼儿注意使用缝衣针的方法,使用缝衣针时要注意不弄到手上

  水笛

  材料准备:一根长吸管,一把剪刀;一只玻璃牛奶瓶;一瓶水。

  实验操作:

  1、用一直空的玻璃牛奶瓶,向瓶中放入大半瓶水;

  2、用剪刀在长吸管大约三分之一处剪个口子,使它几乎断开,但还要连着一点;

  3、使吸管在切开处弯曲,将吸管较长的一段插入水中,切口处于水面上,使劲向吸管吹气就会听见声音,调整吸管在水中的位置,声音又会发生变化。

  附:科学小知识

  当我们向吸管中吹气的时候就会产生一股喷出的'气流。这股横向的气流通过较长段吸管口部的时候,引起吸管中气柱的振动,于是产生了一个微弱但稳定的声音。当较长段吸管在水中下降时,振动的空气柱缩短了,从而产生了一个较高调的声音,吸管上升,空气柱加长,便产生了一个低调的声音。

  小百科:彩虹,又称天弓(客家话)、天虹、绛等,简称虹,是气象中的一种光学现象,当太阳光照射到半空中的水滴,光线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谱,由外圈至内圈呈红、橙、黄、绿、蓝、靛、紫 戴 八种颜色。事实上彩虹有无数种颜色,比如,在红色和橙色之间还有许多种细微差别的颜色,但为了简便起见,所以只用七种颜色作为区别。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感知大气压力的存在。

  2、学习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方法。

  3、感受探索科学奥秘的乐趣。

  4、了解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6、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吸管、气球、乒乓球、小碗、打气筒、大水盆、饮料瓶、酸奶盒、吹风机、空气炮、纸制小猪小伞、小礼花。

  2、录像带、磁带。

  【活动与指导】

  活动一:到“淘气堡”去作客。

  律动入场。(在淘气堡里有许多好玩、淘气、有趣的事情发生,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将气球松开气口,观察气球漏气时在空中的状态。设问:气球是如何变大的,又为什么会在空中跳舞,我们一起到淘气堡里揭开这个秘密吧。

  活动二:悬在空中的乒乓球(小魔术)

  将一只乒乓球放在打开的吹风机上,它就会悬浮在空中。请幼儿说说这是怎么回事。

  教师揭密:因为乒乓球被气流顶起来以后,下面连续不断的气流使球掉不下来。外侧的'气流又会包住球,使它不被吹走。

  关注点:幼儿是否对实验感兴趣,是否好奇。

  活动三:运乒乓球游戏

  每人一个吸管、一个小碗,以接力的形式把乒乓球从一个碗里运到另一个碗里,看哪组想的办法多,运的快。

  关注点:幼儿是否能开心游戏,努力创新,与同伴合作。

  活动四:探索游戏“淘气堡”的秘密。

  幼儿自由选择,参与四个科学小实验。

  1、小伞飞起来。将小伞放在瓶口,双手用力拍瓶两侧,小伞就会飞起来。

  2、自制小喷泉:将两个扎有多个小孔的酸奶盒浸在水中,用力挤压叠放在一起的酸奶瓶,压力会使水流从小孔中喷射出来。

  3、赶小猪:把纸制小猪放在桌上,将瓶口对准小猪,两手用力挤压瓶子,气流会使小猪动起来。

  4、充气气球跳跳舞。用打气筒给气球打气,然后松开气口,感知充气过程中大气压力的存在。

  关注点:幼儿是否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并能主动探索,动脑筋想办法。

  小结:我们今天做的这些小实验、小游戏、小魔术都是大气压力的作用。它时时刻刻存在我们的身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看不见的好帮手。

  活动五:观看录像片《幼儿园里故事多》

  录像内容(小朋友玩的空气炮、水枪、车胎打气、测量血压、吸饮料、喷雾器)

  说说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是大气压力帮助下做的事情。喷洒农药、投放吸盘、灌墨水、打针、压力暧瓶、喷香水等、抽水机、大庆的采油井。

  关注点:是否能理解和体会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活动六:喷礼花,感受成功的喜悦。小朋友们一起跳舞离开淘气堡。

  小百科:大气是指包围地球的气体,也泛指包围其他星球的气体。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乐意参与探索风的游戏。

  2、让幼儿初步了解风是怎样形成的,并认识风的一些用途和危害。

  3、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风的形成,认识风的一些用途和危害。

  活动准备

  1、纸箱、塑料袋、气球、扇子、书本、硬纸片、吸管、羽毛等。

  2、风类玩具。

  3、有关风的用途及危害图片

  活动过程

  1、初步认识风是由空气流动形成的。

  (1)运用魔术箱和塑料袋证明空气的存在,并且就在我们的周围。

  (2)出示2个充满气的气球,把其中1个松开口后吹到一幼儿的头发上,请幼儿说说观察到了什么,引出“风”。通过对比,引导幼儿说出:流动的空气形成了风,不动的空气不是风。

  (3)教师小结:空气流动形成风。

  2、尝试制造人造风。

  (1)出示风车,告诉幼儿它们都想和风做游戏,但是教室没有风,怎么办?

  (2)幼儿自由选择制造风的材料,尝试用各种材料制造风。

  (3)教师小结人造风的方法,并鼓励幼儿想出更多的方法。

  3、幼儿观看图片,了解风在生活中的一些用途和危害,引导幼儿辨证地看待事物。

  4、游戏:羽毛飞起来了。让幼儿运用人造风的一些方法制造风,人鸡毛飘得又高又远。

  教学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我设计的这节科学探究活动,一开始就利用魔术箱变魔术这一孩子感兴趣的现象深深吸引住了孩子的眼球,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幼儿“无心”的好奇转化成了“有意”的求知动力,促使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欲望。

  活动中,教师首先紧紧围绕活动目标,设计了具有观察性、开放性和层次性的`提问,如在活动的对于环节中,把塑料袋变鼓,使幼儿感知到我们的周围有空气,把充满气的气球松口吹到幼儿的头发上,让幼儿通过观察,对比,知道了流动的空气形成了风,不动的空气不是风。活动就这样把幼儿引入到科学的氛围之中诱发了幼儿的积极思维。其次,《纲要》中强调:“教师应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活动中,幼儿通过 “做中学”活动的重要环节,选择材料制造人造风,让风车转起来,在动手、交流与表达中获取知识,并在此过程中习得学习的方法。最后,生成新的问题:怎样让羽毛飞起来?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 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幼儿始终是主体,他们通过观察、动手、探究,梳理出新的知识经验使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当然,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对旋转现象感兴趣,能积极主动探索使物体旋转的方法并记录探索结果。

  2.知道一切物体在外力作用下都可以转起来,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3.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4.大胆说出自己对旋转的理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

  探索使物体旋转的方法并记录探索结果。

  活动难点:

  能让所有的材料都转起来,知道一切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都能转起来。

  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

  材料一:各种线形、长条形物品:毛线、布条、树枝等。

  材料二:各种平面的物品:纸片、毛巾等。

  材料三:各种立体物品:积木,珠子、盒子、瓶子等。

  2.记录纸每位幼儿一张,记录笔、大风车一个、小风车每位幼儿一个。

  3.操作区域和集体活动区域分开。

  活动过程:

  一、感知发现

  1.导入

  教师和小朋友每人手里拿一个风车,和小朋友边唱边走进活动室:“大风车吱呀吱溜溜地转,这里的风景呀真好看,天好看地好看,还有一群快乐的小伙伴!” “小朋友们,你们好!今天的风车转转转节目就要开始了,风车你们玩过吗?今天老师请小朋友玩风车。(幼儿玩风车)

  2.探讨:“你是怎么让风车转起来的?”

  教师:我们不用这些方法的时候,风车会转吗?

  教师:对啦,是我们用嘴巴吹,用手拨打,或者利用风吹,风车才会转起来。

  教师:你还见到过哪些东西是可以转动的呢?

  教师:你们知道这些东西是怎么转起来的吗?

  3.教师小结:小朋友观察真仔细,风车是靠风吹转起来的;而旋转木马和摩天轮是用电的,叔叔按的开关就是电的开关;自行车的轮子是骑车的人用脚蹬才会转,原来啊,这些东西转起来都要外界给它力才能转起来。

  二、尝试探索。

  师:老师这里还有很多材料想请你们去找找看,有哪些东西是可以转的?老师这里有记录纸,你们看。(教师讲解记录纸的用法:记录纸都是用图案符号表示的,不是用文字表示,各种物品用图形表示; “猜”是一个娃娃头像一个问号表示;“尝试”是用小手表示)

  1.幼儿先猜测每种物品是否能转动,在“猜”的一栏中记录。

  2.幼儿动手实验,看到底能不能转动,并在尝试一栏中进行记录。

  3.幼儿介绍自己的发现,问:你在玩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样让它转动的?

  4.教师小结:立体的物品容易转动起来,线状和平面的物品不容易转动。

  三、再次探索

  师:刚才我们让立体的东西转动起来了,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我们想办法,能不能让那些刚才没有转动的东西转动起来呢?你觉得什么办法能让那些物品转起来呢?把你的想法画在第三栏里。

  1.幼儿再次尝试,(可以利用一些工具材料进行辅助),并把自己的探索结果记录下来,

  2.集中交流、演示自己的发现:说说你的办法。

  师:请小朋友来讲一讲,你是怎么让你的那些物品转起来的,有的小朋友还没有找到方法,我们教教他们吧!(教师根据刚才的指导与观察,请几个幼儿讲述并演示自己的方法。)

  四、实践归纳

  1.请小朋友去尝试刚才没有尝试的物品,你可以试试刚才大家介绍的办法,也可以想想其它办法。

  2.教师重点引导幼儿进一步尝试使物体旋转的多种办法。

  3.交流归纳。

  五、拓展体验

  1.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会旋转?

  2.试试你的身体会旋转吗?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让幼儿在猜测——探索——再猜测——再探索的过程中完成了对物体旋转现象的一个初步的了解,他们在自己的`努力下知道了:任何物体只要有外力的作用,都可以旋转起来的科学道理。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对周围的科学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探索活动产生了积极的态度,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孩子在讲述自己的动手操作过程,就是对刚才活动中自己的探索、操作而产生的零散的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的认知和正确概念,孩子对这样的认知的掌握比教师的讲解和灌输的效果要强很多,是孩子把刚才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固有的认知的一个过程;同时也可以让自己的个人经验转化成大家共有的集体经验,使得活动重点多次突出,难点再次被突破。活动目标得到了很好的实现,孩子也是在愉悦的情绪中进行了主动探索的活动过程,认知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与发展。

  小百科: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3-14

大班科学教案01-09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27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9-13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22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20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30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07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23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