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18 09:49:08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常用[7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科学教案常用[7篇]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观察多种植物的根和茎,了解它们的作用。

  2.能完成植物根和茎的实验,并做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重点:知道植物根和茎的作用是什么。

  教学难点:怎样用实验去证明植物根和茎的作用。

  教学准备:

  师备:多种多样带根的植物、一株新采集的特别是根部分完好的小植物、一个能够装进所采集的植物的根的试管、水、少量食用油、一个滴管。

  生备:一段新采集的植物的枝条(上有叶),一把小刀,少量已染色的水,两个纸杯。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你们知道植物制造食物需要的水和养分怎样进入植物体内、怎样到达植物身体的各部分呢?”

  二、探究内容:

  1. 引导学生做出解释。

  根从土壤里吸收水和养分,茎把水和养分输送到植物身体的各部分。

  2. 了解常见的植物都有根和茎。

  3. 想办法用实验证明根具有吸收水和养分的作用,茎有向叶输送水的作用。

  (1)引导学生提出种种方法。

  (2)选择和教材上的实验相近的方法,进行具体研究。

  选择什么样的植物做实验?

  用什么容器装水容易看到实验现象?

  怎样知道容器内的水是不是减少了?

  怎样防止容器内的.水蒸发?

  (3)设计实验证明根部吸收的水和养分通过茎输送到叶上时,可提问:

  有什么简便方法能够帮助我们看到植物的茎确实具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平时我们看到植物缺水叶子会变蔫,根据这一点我们能想出什么方法证明植物的茎有输送水的作用?

  教材上用什么方法证明?给实验用的水染色起什么作用?

  4. 说说植物的根和茎除了吸收水和养分、输送水和养分以外,还有什么作用?(还有支撑植物,使它们能更充分地接受阳光照射。)

  三、全课总结。

  四、课外拓展:

  1、利用课外时间注意观察。

  2、收集和阅读各种植物的资料,带少儿植物图册一类的书。

科学教案 篇2

  一、生活中的电阻器

  1.电阻器:

  2.符号:

  3.作用:

  4.应用:

  【思考】改变导体电阻有哪些方法?你认为最方便的方法是什么?

  二、滑动变阻器

  1.原理:

  2.构造:瓷筒、接线柱、金属杆、滑片(滑动触头)、线圈(用电阻率较大的合金线制成)

  3.结构示意图和符号:

  4.使用:①通常与用电器串联在电路中使用,电路中电流不得超过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②接线时接线柱应“一上一下”连接。

  ③闭合开关前,滑片应移到阻值最大处。

  【活动】

  1.滑动变阻器有四个接线柱,在电路中应如何连接才能改变电流大小呢?

  2.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和电路图进行实验探究,并归纳改进实验电路图。填入方框内。

  3.进行实验。

  4.总结。

  三、其他变阻器

  1.电阻箱

  2.插入式变阻器

  3.旋钮型变阻器

  [随堂检测]

  1. 下列用电器中不需要用到变阻器的是( )

  A.普通家用白炽灯 B.电视机上的音量调节旋钮

  C.调光书写台灯 D.调温电熨斗

  2.下图中,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端滑动时,电阻变大的是( ).

  3.如图所示电路,在、n两点间接—滑动变阻器来控制电灯的`亮度,电路图的上方为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要求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时电灯逐渐变亮,则变阻

  器连人电路的方式应采用( )

  A. 接a,n接b

  B.接d,n接b

  C.接b,n接a

  D.接c,n接d

  4.给出以下元件:电源,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小灯泡,开关及导线,请按下述要求画出电路图,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通过灯泡的电流,且滑片右移灯变暗,并且一合上开关就能测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

科学教案 篇3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句子体会“也”字的用法。

  3.体会课文通过几个事例来写人的方法。

  4.了解英国化学家开文迪许专心从事科学研究,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科学的事迹,懂得“科学怪人”其实并不怪。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科学怪人)。文中的科学怪人是指谁呀?(开文迪许)

  2、那么科学怪人开文迪许到底怪不怪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快速自由朗读课文,看能否找到答案。

  3、指名回答:你认为开文迪许怪吗?

  相机板书:

  怪

  不怪

  看来同学们都很有主见,课文确实写到了开文迪许的怪与不怪。

  那么开文迪许的怪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呢?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我们来听一下录音,请同学们拿出铅笔画出有关的句子。

  2、指名回答:开文迪许的怪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相机板书:衣着不考究

  布置很特别

  珍爱图书

  珍惜时间

  第一方面相机出示卡片:考究——讲究,引导板书

  3、课文写了开文迪许四怪,第一是开文迪许(衣着不讲究),第二是开文迪许家里的(布置很特别),第三怪是开文迪许十分(珍爱图书),第四怪是开文迪许非常(珍惜时间)。

  4、四怪中,你认为哪一怪最怪了?请你把这一节认真读一读。

  5、指名回答:你认为哪一怪最怪了?我们就来看***说的这一怪:开文迪许十分……

  生:我认为“开文迪许十分珍爱图书”这一怪最怪了。

  师:好的,请大家看幻灯:出示第四小节。

  “珍爱”是什么意思?读好这个词。“十分珍爱”呢?读好这一句,看一下,这一节都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那么这一句就是这一节的(中心句),再读。

  开文迪许是怎么珍爱图书的,下面部分具体地写了出来。请每一个同学轻声读读圈圈画画,看哪几个词语最能体现开文迪许珍爱图书这一特点了。

  师:指名说、读,谁再来读,齐读。从这里你可以看出开文迪许是怎样一个人?

  师:出示句子对比,请同学们读一读,你觉得去掉“也”字后听起来怎样?

  师:看来这“也”字的作用还真大。开文迪许这样的珍爱图书,使人感到奇怪,其实呀,这正是作为一个科学家必须具备的可贵品质,让我们再来齐读一遍体会一下,千万要注意“也”字不能漏掉。

  6、你还认为开文迪许的哪一怪也怪极了?

  生:我认为“开文迪许家里的布置也很特别”这一怪怪极了。

  师:出示幻灯:第三小节

  看一下,这一节的中心句是(开文迪许家里的布置也很特别),特别在什么地方?(客厅、卧室、家当)

  师:你能把这一节读好吗?试试看。谁能比他读得更好?

  师:开文迪许家里的布置确实很特别,我们普通人家的客厅里一般放有(沙发、电视机……)而开文迪许家里的客厅被他(改作了实验室),楼上卧室的床边更是不得了,(堆满了仪器)开文迪许的主要家当(就是图书和仪器)。

  这一怪确实怪极了,请第一、二组的同学读一下。

  出示比较句子:开文迪许家里的布置很特别。

  开文迪许家里的布置也很特别。

  A.第三、四组同学来读一读。

  B.哪句话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C.这句话多了一个“也”字,联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这里要用上“也”字?

  (开文迪许家里的布置太与众不同了,开文迪许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家里很有钱,他穿着不讲究已经很奇怪了,现在家里布置的这样就更怪了。)(引到第二小节:你知道开文迪许的衣着怎么不考究的吗?)

  D.用上“也”字,更能体现开文迪许的(怪)了,齐读这一句,再引读下去,读完整个小节。

  7.我们刚才学习了课文的三、四两小节,看一下这两节在构段方式上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A.先总后分,围绕中心句展开分述。

  B.中心句分别是(……)看看课文中有没有这种构方式的小节了?是哪一节?

  8.学习第五节

  A.是珍惜时间这一节,自由读,看看是怎么写的`。

  B.先提出中心句(……)然后围绕中心句具体写开文迪许是怎样珍惜时间的

  C.男女生分读,你认为男(女)同学读的怎么样?关键词有没有读出来?

  D.从这里可以看出开文迪许怎样?齐读,读出开文迪许的特点。

  9.我们回过头看讲“开文迪许衣着不讲究”这一怪。

  A.看这一节的构段方式和刚才讲的几节一样吗?有没有中心句呢?

  B.请你给它加一句中心句,行不行?

  C.怎样写?同桌讨论一下。

  D.指名说,齐说。

  10.小结:

  A.开文迪许(指板书说),诸如此类关于开文迪许的怪事就这些吗?不(多的说也说不完),所以开文迪许常常被人们称为“科学怪人”。

  B.让我们齐读1——6小节,再次体会一下开文迪许的怪。

  三、学习第二部分

  1、那么开文迪许怎么会这么怪的呢?你知道吗?看下文。

  2、透过他表面上的怪,你有没有发现什么?(其实并不怪)

  3、对,现在我们应该明白了,开文迪许表面上是怪的,而实质上并不怪。因为他把——

  板书: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科学

  4.齐读体会。

  四、总结

  1、课文围绕课题写了开文迪许的“四怪”,每一“怪”都与科学紧密相连,通过典型的事例成功地突出了开文迪许专心从事科学研究,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科学的精神。学习课文不是要我们学习他的怪,而是要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2、读全文,体会作者写人的方法。

  五、作业

  课后搜集一个科学家专心研究的小故事。

科学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六课时《在星空中(一)》,从本课开始,学生将展开对星座的认识。涉及星座的教学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星座,第二部分建一个“星座”模型,第三部分认识夏季主要星座,第四部分开个观察交流会,第五部分制作活动星图。本课时主要是开展前两部分的教学。

  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对星座已有一定的认识,有的同学还能说出一大串星座的名称来。但对星座的含义,星座的特征,可能知道的很少。如何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星座的概念,是本课学习的重要教学目标。本课采用的是建立模型的方法,引导学生建立一个北斗七星的模型,让学生客观真实的去认识和了解星座,建立正确的有关星座的概念,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其实这七颗星,离地球有远有近,远的离地球有近150光年,近的距地球也有50光年。活动中,让学生在一个纸板上挂七个橡皮泥球,投影出北斗七星的图形,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建立起星座的正确概念——远近不同的恒星在视觉上形成的一个构图。

  星座也有实用之处,它们相当于夜空的平面坐标。教科书中让学生根据北斗七星寻找北极星以确定方向。由于北极星位于地球自转轴北端所指的中心,所以看上去北斗七星和其他星座都在绕北极星转动——“斗转星移”。这些现象,如果指导学生作夜晚观察活动,都是可以观察到的,这对培养学生的天文兴趣具有很好的作用。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如果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图形不同。

  ●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

  2.过程与方法

  ●制作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

  ●尝试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星座,并用图画做好相关的记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建立模型的重要性。

  ●培养对天文方面的兴趣,认识到较长时间内持续地观察星座是必要的。

  ●培养团结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正确的星座概念,知道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橡皮泥、小木棒、白色纸板、记录纸、光源

  教师准备:、镭射笔

  【教学过程】

  (一)了解学生对星空的已有认识

  1.关于天空中的星星,你知道些什么?

  2.看到这些星星,你又会想到些什么呢?

  3.揭示课题:在星空中

  (二)认识北极星和北斗七星

  1.从大屏幕上找找北极星,说说你是怎样寻找的。

  2.指导:借助北斗七星寻找北极星。

  3.观察了解北斗七星的特点。

  (三)建一个“北斗七星”的模型

  1.演示并介绍北斗七星模型的制作方法。

  2.学生制作模型,利用光源,让光从四个不同的角度照射模型,并将橡皮泥球的影子在纸上记录下来。

  3.展示学生的绘图,进行交流讨论。

  4.通过制作模型、画图和交流讨论,你从中领悟到了什么?

  (四)、认识星座

  1.认识大熊星座:北斗七星属于一个非常有名的星座——大熊星座,它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

  2.认识并欣赏其他一些星座。

  3.根据这节课的研究,你对星座有哪些新的.认识。

  (五)课外延伸

  和同学或父母一起在北部的天空找一找大熊星座和北极星,并把它们记录下来。

  三、试教体会

  《在星空中(一)》这一课是教科版六下科学宇宙单元的第六课时的内容,本课学习的重要目标是通过建立北斗七星的模型,让学生客观真实地去认识和了解星座,建立正确的有关星座的概念。通过试教,我对本课的教学有一些自己的体会和想法。

  1.对教材的编排的思考

  《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探究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探究活动一般应由简单到复杂。在本课的教科书中首先安排了了解星座这一内容,介绍了星座的由来,还出示全天春夏星图;第二部分是建一个“星座”模型;第三部分认识星座,根据大熊星座中的北斗七星寻找北极星;最后组织学生夜间观星。在试教过程中,我曾根据教科书的安排来组织教学,但经过几次试教,发现这样的安排并不是非常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刚开始学生可能感到星座非常有趣,但这份兴趣并没有很好的得到保持。于是我对教科书的环节作了一些改动,从学生熟悉的北极星入手,通过寻找北极星引导出认识北斗七星,通过建立北斗七星的模型树立正确的星座观,最后再到认识星座。这样由点及面的安排,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有利于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对建立一个“星座”模型的思考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建立模型,树立正确的星座的概念,教科书设计让学生按要求去作纸模,打孔挂线吊小球。然而在试教过程中我发现,这个环节需要非常多的时间,这样就会减少学生对模型的观察与思考的时间。另外学生抬着悬挂的小球由于不停的晃动,需要学生不断地去控制小球,对学生活动的有效性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鉴于这两点思考,我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简化了制作的过程,并将悬挂的模型改成了竖立的模型,这样更有利于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对模型进行观察与思考。

  3.对情境创设的思考

  在备课伊始,我寻找了大量的关于星空的视频与软件,想让学生在动态的过程中进行学习研究,然而试教时我们却发现,第一,这些视频与软件由于容量较大,在使用的过程中并不是很方便。第二,这些视频与软件的使用确实能给学生带来“轰动的效果”,然而学生并没有将这份兴趣带到接下来的学习中,对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正确的星座概念的建立,也没有起推动性的作用。因此我决定忍痛割爱,回归到真实、扎实、有效的课堂。

  一次次的试教下来,我每次都在思考,一堂课短短的40分钟,我们能给学生留下些什么,若力求全面就必然浮于表面,要深入探究就必须有所舍弃,在两者之间我们不断地进行着取舍,怎样的抉择才是最适合学生的,我们仍在探索与徘徊中。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探究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科学资料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信息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了解传递和信息方法的发展过程,初步认识现代通信网。知道保存信息方法的变革,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3、情感态度:培养学习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科学的探究方法激发学生对现代技术发展为人类生活带来的便捷提出希望,并为此努力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

  人类信息的传递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冲“鸿雁传书”“狼烟滚滚”到现在的信息数字化,可以说人类的信息传递方式有了质的飞跃。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网络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真正实现了沟通的零距离。本课正是在此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网络的学习了解人类在信息传递方式上的飞速发展。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认识信息保存方法的变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相关录象资料、挂图、几条新闻录象、磁带、磁盘、光盘、竹简、木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们这个世界里经常有很多事情发生。就像美国对伊拉克动武这件事情,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知道信息是怎样传递和保存的吗?我们一起来研究板书课题

  二、教授新课:

  1、介绍信息的传递方法

  (1)我们先来解决一个问题:什么是“信息”?你认为什么是“信息”?

  (新闻、消息、知识等)

  (2)信息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了能看的远、听的远,人们很早就渴望“千里眼、顺风耳”,于是,人们想出了很多办法来传递信息。

  (3)阅读第一段

  2、讨论保存信息的方法和变革给生活带来的影响

  (1)随着信息的`传递向更快、更远、更准的方向发展,人们保存信息的方法也发生了重大变革。从古到今,聪明的人类想出了什么方法呢?你能不能按照时间的顺序排列出?

  (2)究竟你列出的顺序对吗?我们一起来揭示答案。

  (3)你知道它们是怎样保存信息的吗?

  (4)讨论:这些方法的改变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5)保存信息方法的进步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比较:阅读表格,说说哪些方面有了发展

  3、模拟发报:

  (1)在现代高科技通信前,电报在信息的快速传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早期的电报是通过文字与电码的转换来进行通信的。

  (2)进行模拟发报的游戏

  由学生提供一段话,全班完成

  4、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现代通信网

  (1)现代通信已不局限于电报、电话,现在的社会是信息的时代,随着计算机、人造卫星、电缆、光缆、微波传送等设施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四通八达、快捷、准确的现代通信网。

  (2)讨论现代通信网有哪些优越性?

  借助现代通信网可以实现通信的方法多样、操作方便、传递迅速

  5、引导学生预测未来的通信方式

  (1)现代通信网以及功能与家庭生活密切联系,你有没有使用过电话、电子邮件、收发过传真?你是用哪些方法,把你的信息传递给对方的?

  (2)未来的通信方式会有哪些变化呢?

  三、巩固总结:

  1、如果要你将小学的作文用比较安全、节省空间的方法长期保存起来,你会怎样做?

  2、今天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

  18、信息与网络

  数据通信

  保存:竹简木简帛书

  磁带磁盘光盘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了电脑与网络的功能,能够意识到网络在信息传递的优势,也能看到它的弊端。认识科学技术在人类的信息传递中所起到的作用。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种子的外形、颜色、结构及如何变成芽。

  2.培养学生观察与记录的能力。

  3.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重 点:种子如何变成芽。

  难 点:让学生了解种子变成芽的过程。

  教 具:蚕豆、毛豆、玉米、稻谷、麦的种子、放大镜、镊子; 事先教师播种花苗。

  方 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谈话:如果老师问一粒种子种进土里会发生什么变化,大家怎样回答?会发芽、会长高、会开花、会结果 …… 很好。但这只是一般的回答,我们认识植物的一生,最后要用事实、数据来说明植物的一生。所以要实际种植一株植物,坚持观察、记录,最后通过分析研究观察记 录,用事实数据科学、准确地说明这株植物的'一生。

  二、观察种子

  1. 观察与描述凤仙花种子的外形特征。

  2. 观察与描述其他种子的外形特征。

  3. 为什么外形不同的种子都会发芽,并形成新的植物?

  4. 教师或学生演示解剖方法。

  5. 学生观察凤仙花、黄豆、小麦、玉米等四种种子(或其他种子)的内部结构。

  6. 讨论和交流四种种子在结构上的共同点,说说凤仙花种子和哪些种子相似。

  三、播种活动

  1. 讨论和交流“如何播种”:播在哪里、怎样播种、种多深、怎样浇水。

  2.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进行结构化的板书: 播种地点 播种方法 播种深度 种子方向 浇水方式 …… 花盆中 戳个洞 1厘米 芽朝上 每天1勺水 沙中 撒在表面 表面 任何方向 保持湿润

  3. 自主选择一种方法进行播种,并做好标记。

  4. 教师提供教材中的播种方法,并让学生按方法进行播种,做好标记。

  5. 教师要求:对两种不同播种方法的种子发芽情况进行课外观察。 (以小组为单位在花盆里播种,在盆上做上本组的标记,放在学校由各组同学轮流管理,每个学生带种子回家根据自己的选择情况地栽或盆栽)。

  6. 预测种子在一周内的变化。

  7. 在科学文件夹上记录播种的日期。

科学教案 篇7

  过程与方法:

  ●能够理解不同的物品可以产生不同的能量。●能够区分不同的物品可以产生的能量。

  科学知识:

  ●知道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性能源。●知道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性能源的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意识到能源的重要性。●能保护不可再生性能源,开发新能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P47的图片。

  师问:

  请指出图片中的物品名称。

  学生回答图片中和物品名称。

  问:

  这些物品都利用了哪些能量?

  请学生回答。要求说得明白具体,并一一对应,不能随便说。

  师小结:

  生活中,有许多物品都利用了能量,而我们把能产生能量的物品称为能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能源一课。

  二、新课

  1、了解能源的

  师问:

  在生活中,我们使用的能源大多是哪里来的?

  学生可以尽情地说,师要有规律地板书在黑板上。

  师问:

  同学们说了这么的物品,你们找找看,它们之间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并给它们分分类?

  学生讨论并汇报。

  师小结:

  我们生活或生产中使用的能量大部分来自煤炭、石油、太阳能、风能等这些能源。但它们有着很大的区别,像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它们是不可再生的,因此被称为不可再生性能源,像太阳能、风能、水能等能源可以再生的`,被称为可再生能源。

  师问:

  对于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何理解?

  学生表达自己对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何理解的理解。

  2、了解能源的重要性

  请学生阅读P48的资料,并思考你有什么启发?

  学生阅读资料。

  请学生说说对阅读资料后的想法。

  师小结:

  人们在生活生产中都离不开能量,而其中矿物燃料所占比重相当大,而这些能源都是要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能形成,这些能源只要用一点就会少一点,这些能源的消耗非常大,有的能源已面临到枯竭的危险。所以,我们在使用能源时要注意保护这些能源,并且多开发一些新能源或使用可再生能源。

  3、制作可再生性能源的模型

  各小组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书中的一种再生能源的模型。

  各小组自行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动手操作自己的作品。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科学教案09-07

科学教案【经典】09-08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精选】07-26

科学教案(精选)08-16

【精选】科学教案09-06

【经典】科学教案07-25

(经典)科学教案07-25

[精选]科学教案08-06

科学教案(经典)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