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14 10:02:51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优选7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科学教案优选7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空气的存在,掌握空气的特征及作用。

  2、让幼儿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情况及其危害性。

  3、培养幼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准备】

  1、器材:杯子、手帕、大玻璃缸、蜡烛、尼龙袋子、气球、打火机、水。

  2、课件-空气污染

  【趣味练习】

  空气污染的原因

  【趣味练习】

  如果没有空气

  【活动过程】

  一、感知空气的存在及其特性

  1、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和你们玩个变魔术的游戏。(教师示范)。

  2、将手帕团塞入玻璃杯杯底。杯子里有什么?杯里除了手帕还有别的东西吗?

  猜一猜:如果把杯子放入水中,杯子里的'手帕会怎么样?

  3、实验

  我们来试一试,杯子里到底有没有其它东西。将玻璃杯倒扣压入水中,再把杯子提出水面,取出手帕。

  手帕湿了吗?为什么?

  杯里除了手帕外还有其他东西,是它把水顶住不让水流进杯子,所以手帕才不会湿。

  4、你们能看见杯子里的东西吗?这东西手摸得到吗?用鼻子闻得出吗?

  那么,杯里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呢?请小朋友仔细看老师示范。将杯口斜着浸入水中。

  你们看到了什么?是什么东西从杯子里跑出来吹出泡泡的?(学习词:空气)。

  5、请小朋友拿起尼龙袋,张开袋口。看看袋里有什么?

  请幼儿迅速将袋口拧紧,用手慢慢向袋底挤。为什么挤不动了?尼龙袋里有什么?(空气)。

  6、你们刚才在哪里捉到了空气?你们看得见空气吗?能摸得到空气吗?

  闻一下空气是什么气味的?

  小结:我们的周围充满着空气。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气体,

  因此,小朋友通常认为我们周围没有东西。

  二、认识空气的作用

  1、将点燃的蜡烛用杯子完全罩住,点燃的蜡烛为什么会熄灭了?

  2、请小朋友用手捂住口鼻,说说有什么感觉?

  3、除了我们人需要空气外,还有谁也需要空气?

  小结:除了人类离不开空气外,动物、植物也离不开空气,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需要空气。

  三、了解空气遭受污染的情况及其危害性

  1、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可是现在空气质量发生了变化,下面请小朋友们认真看录像,

  想想这些事情对空气有没有影响?

  2、观看课件图片

  (1)满天飞扬的尘土,对空气的污染;

  (2)汽车排出的废气对空气的污染;

  (3)烧香、放鞭炮时的缭绕烟雾;

  (4)工厂烟囱排放的黑烟;

  (5)焚烧垃圾时产生的浓烟;

  (6)正在公共场所吸烟的人。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通过幼儿对图形的认识,知道图形之间的变化。如何让幼儿利用几何图形来拼出自己喜欢的造型呢?科学教育活动《图形的变化》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的延伸,旨在通过选择不同的几何图形,来提高幼儿的拼图技能,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目标:

  1.通过让对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图形进行变化操作,引导幼儿发现图形之间互相变化,转换,可以变出不同的数量的各种图形。

  2.培养幼儿利用各种图形组合成各种物体的情趣。

  活动准备:

  1.教具: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圆形拼成一幅机器人画。

  2.学具:每人一套各种图形的纸,放在学具袋里。

  活动过程:

  一、引题部分。

  今天,我带来了一位朋友,你们猜猜看是谁呢?(教师出示图片)他是谁啊?

  二、观察、思考。

  1.请小朋友看一下,这机器人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由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组成)

  2.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呢?(圆形4个,正方形4个,长方形1个,梯形2个,三角形1个)

  三、动手折纸,看图形变化。

  1.现在,我要把机器人身上的图形拿出来,这些图形还有其他神奇的变化。

  2.教师示范图形正方形,折纸变成三角形和长方形。

  四、动手动脑,感知图形变换。

  我这里有许多的小图形,他们还有魔力呢,只要你用手折一折,它还会变成其他形状呢。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1.请幼儿动手变一变(折纸)

  2.请幼儿说说变化的结果:正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长方形;圆形——变成了半圆形、扇形;长方形——变成了三角形、正方形。

  五、结束部分。

  五彩图形妙趣横生,小朋友,这些小图形好玩吗?那我们再把它们制作成一个机器人吧,数一数你的机器人由哪些图形组成,每个图形各有多少个。

  大班科学——《图形的变换》

  教学反思:

  科学教育活动《图形的变化》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一步步的将活动展开进行。通过选用不同的几何图形来拼造型,极大的'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整个活动最大的亮点就是在幼儿选择几何图形拼造型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处在了支持者的基础上,以幼儿为中心,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地位,同时在活动中允许幼儿存在个别差异,允许能力强的幼儿为能力弱的幼儿提供帮助,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从整个活动过程来看,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但也有足之处,幼儿在制作机器人的时候,不知利用手上的几何图形,可通过折纸、撕纸拼出机器人。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运用生活经验,想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习使用水温表,测量水的温度变化。

  3、乐于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能与同伴合作完成实验。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黑板、粉笔、扇子、空碗、冰块等数量能满足幼儿分组活动的需要。

  2.水温表、热水杯、抹布每两人一份,幼儿用书中的记录单、笔。

  3.活动前已学会使用水温表看读数,并会记录两位数的数字。

  教学过程:

  (一)引导幼儿设想让热水变冷的各种方法,从中选出可行的方法。

  1.教师:聪聪刚才在室外锻炼出了一身汗,他跑回来准备喝点水,可是从茶水桶里接出来的热水太烫了,你有办法让热水快点变凉吗?

  2.教师:你的办法是什么?

  3.教师:看看黑板上的记录,现在一共有多少种方法了?这些方法是哪些小朋友想出来的?聪聪要为他们鼓掌,感谢这些小朋友能积极想办法,并把想到办法说给大家听。

  4.教师:在这么多方法中,哪些是我们现在还没有条件尝试的办法呢?

  5.教师:现在可行的办法还剩下几种?

  (二)师幼儿讨论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操作分工。

  1.教师:怎样才能知道用了这些办法后,热水是不是真的变凉了?可以用什么来测水温的变化?(用水温表)

  2.教师:怎样就证明水变凉了?

  3.教师出示记录表:记录表上有几个空格?想一想,第一次测量的水温记录在哪里?试过选择的方法后再测的水温记录在哪里?

  4.教师:现在你可以去找一个好朋友商量一下了,你们准备选择这里的哪一种办法来试验,先把你们的方法画下来。另外你们还要商量一下,做试验时谁负责测水温,谁负责做记录。

  (三)幼儿结伴试验使热水变冷的方法。

  教师为每一组幼儿倒一杯热水,幼儿按事先的分工一人测水温,一人做记录。教师控制两次测量的时间间隔,让幼儿分别测量并记录实验前后的水温。教师巡回幼儿的的实验,指导有困难的幼儿使用水温表及做相应的记录,提醒幼儿用过水温表后要用抹布擦干,小心地放回盒中,避免找碎。

  (四)幼儿汇报实验过程、结果,并证实所先方法的'可行性。

  1.教师:谁来说说你和同伴是怎么合作进行实验的?

  2.教师:你们使用的是哪一种方法?最先测量的水温是多少度?后面几次测得的水温分别是多少度?你们认为这种方法能让热水变凉吗?你们是根据什么知道的?

  3.教师:还有其他小朋友也用了他们这种方法吗?你们是怎么做的?你们做的结果和他一样吗?你们认为这种方法可行吗?

  4.教师:哪些小朋友还用了其他方法?(分别请使用不同方法的幼儿做实验汇报,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比较和总结)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发现物体的弹性(能变形、还能恢复原状),了解弹性在生活中的运用。

  2、学习用铁丝在筷子上缠绕铁丝的技能。

  3、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在他探索中的发现和感受。

  二、活动准备:

  材料1:皮筋、松紧带、小气球、海绵、尼龙袜、弹簧(每组一份)

  材料2:橡皮泥、铅丝(细铁丝)、硬纸板做的小丑头、小动物头等、圆筷子(或粗细适当的圆柱体缠绕铁丝用)

  三、活动过程:

  1、呈现材料1,引起幼儿兴趣 请幼儿玩玩桌上的东西,感知发现弹性。说说你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提问一些幼儿,让幼儿表述自己的发现和感知)如:拉皮筋会变长,松手又变成原来的.样子;捏捏气球,会扁下去,松手又鼓起来等。

  教师在幼儿发现的基础上:有的东西在力的作用下,形状会发生变化,不用力时又恢复原样,叫物体的弹性。

  2、幼儿再次进行操作(请幼儿换着玩一玩,对每个东西都拉一拉、捏一捏、压一压)

  3、弹性的利用,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

  你平常见过什么利用弹性的物品?有什么用?(根据幼儿的回答,或补充或丰富。如:沙发、席梦思床垫用海绵和弹簧,坐躺着舒服,夹克袖口、弹跳床、自行车轮胎、弹簧称、拉力器、弹性玩具等,弹性的东西真有用。)

  4、幼儿制作弹簧小玩具

  (1)出示自制的弹簧小玩具,玩一玩,引起幼儿兴趣。

  (2)教师示范怎样缠绕铁丝,辅导时也要重点辅导幼儿将铁丝紧紧地缠绕在圆筷子上做成弹簧。

  (3)幼儿玩一玩自制的弹簧小玩具。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够指出脸上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的正确位置。

  2.知道自己笑的样子很可爱,大家都喜欢。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活动准备:

  若干镜子或一面大镜子。

  活动内容:

  1.教师利用布娃娃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小朋友想知道她是谁嘛?小朋友请看,原来是布娃娃呀!小朋友跟她打个招呼吧!

  幼:你好。

  师:小朋友真有礼貌,你们看一看她长得漂亮吗?

  幼:漂亮。

  师:因为这个布娃娃很喜欢笑,所以它长得这莫漂亮,小朋友笑一个我看你们长得漂亮吗?还真漂亮,以后我们小朋友要经常笑。

  你们来观察一下布娃娃的脸上都长着什么呀!

  幼:眼睛、鼻子、嘴巴、耳朵。

  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

  2.请幼儿照镜子并提问

  师:现在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好多的镜子,请你们仔细观察你们的脸上都长着什么,小朋友站在镜子面前看看自己的笑脸“我们的脸上都长着什么?”“扮个小鬼脸看看……”

  幼:长着眼睛、鼻子、嘴巴、耳朵。

  师:小朋友咱们对着镜子笑一笑,笑起来这漂亮。

  3.教师带宝宝做五官游戏

  师:小朋友请看老师变出什么来了毛毛虫,你们伸出小指头也来变一个吧!当老师说:“毛毛虫爬呀爬爬到你的什么时,小朋友马上指导相应的位置,教师以此让小朋友指到眼睛、鼻子、嘴巴、耳朵,老师先由慢到快。

  “看XX指得又快又准确。”“其他宝宝要加油奥!”游戏反复进行。

  4.引着宝宝笑一笑

  教师和宝宝对着镜子笑一笑让宝宝知道笑起来很可爱,大家很喜欢。

  师:“XXX小朋友笑得真可爱!”过来笑一笑让小朋友看一看,跟老师一起拍个照吧!小朋友你们想和老师一起拍照吗?

  幼:想。

  师:“来,咱们大家拍个照,笑一笑!”。

  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这次公开课我选择了一节认识五官的课—红红的脸蛋儿,因为我认为托班孩子平时生活中对于五官较熟悉,他们较容易接受和理解,还有让他们指鼻子、眼睛、嘴巴、耳朵对于托班这个年龄来说也较感兴趣。

  这节课总的来说还算不错,已达成教学目标,孩子和老师之间的互动较好,课堂气氛不错。部分孩子回答问题时较积极,课前我精心搜集了若干小镜子,便于幼儿在课堂上利用照镜子来认识五官:眼睛、鼻子、嘴巴、耳朵。

  第一个教学目标是:利用布娃娃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并能够指出自己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的正确位置,我利用幼儿喜欢的“毛毛虫”(用食指弯起来)当毛毛虫,爬到眼睛上鼻子上……激发幼儿快速指出五官位置。

  第二个教学目标是:知道笑起来的`样子很可爱,大家都喜欢,我围绕跟幼儿拍照笑一笑很可爱,很漂亮来完成的。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笑得很可爱,很开心把在场的老师逗乐坏了,看到孩子们的纯真笑容真让人感到快乐。

  这节课也存在着不足:

  1.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调还是有点高,以后我要注意这一点。

  2.孩子在座位时,有点松散这样老师会照顾不周的。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初步感知“水蒸发”以及“水蒸气液化”等一些科学现象。

  过程与方法

  发现自然界的小规律,尝试用实验探索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和分析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体验生活中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水变成水蒸气,再从水蒸气变为水的原理。

  教学难点:

  掌握蒸发和液化。

  教学准备:

  1.课件

  2.电热水壶

  3.镜子若干

  4.卡片

  教学过程:

  一、讨论话题,引出活动内容

  1.师:小朋友,你们看,裴老师手里抓着的是什么呀?(冰),你们再观察一下,冰有怎样的变化了呢?(水滴)

  2.师:哦,冰变成了小水滴了呀,你们在哪儿见过小水滴了呢?(幼儿讲述)

  师:那你们知道小水滴有什么用呢?(幼儿讲述)

  3.教师小结:小水滴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我们离不开水。裴老师还要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小水滴还会变哦。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杯子、镜子,你们用镜子的`这一面盖在杯子上面,玩一玩,看一看镜子上面有什么呢?

  (提前在杯子里倒上热水,把镜子盖在杯子上面)

  【设计意图】将幼儿难以理解的科学实验转化成幼儿喜欢的游戏活动,增强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实验游戏,观察现象

  1.小朋友玩游戏。教师走到小朋友中间指导,引导幼儿观察镜子上面有什么变化。

  2.师:小朋友,你看到你的镜子上面有什么呢?

  3.教师小结:小水滴蒸发变成了水蒸气,那个白色的烟呀,就是水蒸气。水蒸气越积越多,遇到冷的镜子就变成小水滴。

  三、视频欣赏,探索知识

  1.师:小水滴很高兴认识大家,它有句悄悄话想和小朋友们说。

  (播放录音,小水滴“小朋友,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旅行吗?)

  师:小朋友,你们愿意吗?

  (播放《小水滴旅行记》的视频,以帮助幼儿更好的认识小水滴变化的过程。)

  【设计意图】根据视频内容,让幼儿进一步探索水变化的秘密。

  2.师:小水滴都带着小朋友们去过什么地方了?

  3.带着小朋友们分析,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图片(小水滴→水蒸气→云→雨)。

  4.教师小结:画箭头,小水滴蒸发成了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变成雨落下来,又变成了小水滴,就这么循环着,就是这么旅行的。

  四、念儿歌,巩固知识

  1.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我们之前学过的一首关于小水滴的儿歌吗?让大家一起站起来念一念,可以加上可爱的小动作哦。

  小水滴旅行记(自编)

  小水滴,滴滴响,我们快乐去旅行。

  遇见太阳,点点头,飘到蓝蓝的云朵里,

  遇见风儿,弯弯腰,飞向清澈的小溪里。

  小水滴,真神奇,

  会蒸发,会结冰,还会变成小雨滴,

  我们保护小水滴,做个环保的小朋友。

  【设计意图】把整节课的内容融化在儿歌里,让科学知识也插上美妙的声音。

  2.小朋友,我们排好队,一起到我们美丽的校园里找一找小水滴吧。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蝴蝶的基本特征,知道蝴蝶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属于昆虫。

  2、通过看录像,使幼儿了解蝴蝶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

  3、培养幼儿对昆虫探索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的愿望。

  活动准备:

  1、蝴蝶一生的过程图ppt课件 2、蝴蝶一生的动画音乐 3、蝴蝶标本若干 4、蝴蝶一生的图片及头饰

  活动过程:

  一、兴趣导入。

  教师:1、小朋友,老师今天给你们出一道智力题,看谁能答出:有一条毛毛虫要过一条河,河水很宽,又没有桥,怎么办呢?后来毛毛虫自己顺利的过了河,谁知道它是怎么过去的啊?(变成蝴蝶飞过去的)

  二、引导幼儿看标本,了解蝴蝶的基本特征。

  教师:小朋友,你平时看见过蝴蝶吗?你都看见过什么样子的蝴蝶啊?(幼儿自由讲述)

  老师今天没你们带来了一些蝴蝶的标本,咱们可紧仔细的近距离的'观察蝴蝶的样子。(幼儿看时教师注意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要点:身体、翅膀、腿、触角的样子)。

  教师:小朋友们,蝴蝶长什么样啊?(幼儿边说,教师边在黑板上画,最后画出完整的蝴蝶)

  教师小结:像蝴蝶这样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身上有2对翅膀,三对足,具有这样特征的都是昆虫。

  三、了解蝴蝶一生的变化

  1、播放ppt课件观看蝴蝶一生的变化

  2、教师提问,并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片:蝴蝶妈妈刚生出的宝宝是什么样的啊?(圆圆的、白白的卵)慢慢的,卵会变成什么啊(毛毛虫)毛毛虫经过4次蜕皮后会变成什么啊(蛹)蛹最后会变成什么(成虫即蝴蝶)

  3、幼儿表演蝴蝶一生的变化

  请出一名幼儿,戴上蝴蝶变化的头饰,教师和幼儿边讲述边表演蝴蝶一生的变化过程。

  4、播放蝴蝶一生的动画歌曲,幼儿一起随着音乐进行表演。

  教师小结: 蝴蝶破茧而出要经历痛苦的挣扎,是非常勇敢坚强的一种小动物,我们小朋友也要像蝴蝶学习,做一个坚强勇敢的人。

  四、美术活动《画蝴蝶 》

  幼儿自由画出自己喜欢的蝴蝶,画好后放到美术区展览。

  五、结束活动:孩子们一起到户外去找蝴蝶。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06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6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23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02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30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07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22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27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20

大班科学教案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