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27 13:02:22 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必备)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美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难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读题

  1、看老师写“泉”,怎么记住它?(或说字形或扩词)读题:泉水

  2、填一填:( )的泉水 请把课题读好

  过渡:想去看看泉水吗?一个要求:请带上你们的眼睛和耳朵。(课件播放山涧泉水)

  3.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听听读读《泉水》,板书课题:听听读读《泉水》。(齐读课题。)在上个学期我们已经学习过了两篇听听读读课文,谁来说说听听读读这一类型的课文有什么要求?

  (听:仔细听,听清读音,听懂内容,边听边思考。)

  (读: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

  先个别说,然后请一个同学概括说。

  二、听全文,感知课文内容。

  1.同学们刚才都说得很好,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闭上眼睛,我们来静静地听老师把全文朗读一遍。仔细听,泉水是从哪里来的?最后要流到哪里去?(师配乐范读。)

  2.交流问题,板书:石缝大海

  三、分节听录音,理解朗读。

  (一)1——2小节。

  1.泉水是怎样从石缝里出来的?他出来时心情是怎样的?打开书,听第一、二节录音,划出有关语句。

  2.交流(冲,表现了泉水快乐、激动的心情。)

  3.指导朗读,个别读个别句子,分组读,齐读。

  (二)第3——7小节。

  1.带着问题听课文录音:泉水流过哪些地方?一路上遇到了谁?

  2.边交流边板书:

  水池山里的姐姐

  平地杜鹃花

  山坡果树

  山谷百灵鸟

  3.泉水和这些朋友分别说了什么呢?再听3——7小节,自己可以跟着轻声地读一读。

  4.自由读泉水的话,然后交流。

  5.你最喜欢那句泉水说的话?为什么?

  6.从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泉水是一种怎样的水?(板书:多、清、甜、美。)

  7.以各种形式朗读泉水所说的话。

  8.想一想:泉水为什么要说这些话?(把自己无私地奉献给别人。)

  (三)第8——10小节。

  1.听教师范读,思考:泉水最后流到了哪里,遇到了谁?

  2.交流,板书:好多飞流的泉水。

  3.自由读,集体读。

  4.听录音想象:泉水流到大海以后会遇到些谁?会说些什么?

  5.个别上台交流表演。

  6.齐读后思考:泉水到大海以后,又把自己献给了谁呢?(板书:献给美好的生活。)

  四、反复朗读,加深理解。

  1.本文的语句优美,小朋友一定很喜欢其中的`一些句子,喜欢吗?下面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朗读或摘抄或背诵你喜欢的句子并且说说为什么喜欢好吗?

  2.准备、交流。

  3.有感情地配乐朗读全文。(喜欢那一小节就站起来读。)

  五、总结。

  1.泉水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它的味道特别甘甜,你们想不想品尝一下?(想。)

  2.品尝后简单交流一下感受。

  3.泉水把自己无私地奉献给美好生活的精神特别令老师感动,因此老师为泉水写了一首歌,想听老师唱吗?

  4.歌曲:师唱完第一段后,学生齐唱。

  5.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人就像泉水一样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

  课后小结

  1读完了课文,你喜欢泉水吗?为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像泉水学习呢,说说你打算为身边的人做些什么。

  2朗读你最喜欢的段落,试着背下来

  3把你喜欢的段落读或背给你得好朋友听。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童话所表现的主题:真、善、美。

  2.了解童话常用的表现手法:想象、拟人、夸张、象征等

  3.能领会童话所营造的亦虚亦实,似幻犹真的境界,从中领悟生活的真谛。

  一、导语:

  (伴随投影一)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上一节很轻松的课,大家在幼儿园、小学一定读过不少童话,能不能说说都看过什么童话?并简要说说童话给你的启迪。(学生回答)

  其实,七上这册语文书的第六单元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瑰丽的童话世界,我们就借《七颗钻石》,一起走进童话的世界吧。

  二、走进文本--《七颗钻石》(见苏教版七上P194页)

  学生默读完课文后

  打出投影二:读完童话,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本文需要解决的问题:

  1.分析文中的水罐:

  文中的水罐很神奇,到文中找找看,它神奇在哪里?

  自己装满水--摔下来水一点也没洒掉--由木的变成银的--由银的变成金的--从里面跳出七颗钻石--从里面涌出一股水流

  (不求太细,只要能找出木-银-金-钻石即可)

  2.理解童话的主题:

  是什么使水罐如此神奇?是魔法吗?同学们到文中找找看,哪些地方告诉了你?

  明确:是爱心。文中体现爱心之处的描写有六处。

  (注意1:文中最后一段对七颗钻石形成大熊星座的描写其实体现的是作者的爱心:希望爱能普照人间。这一点学生不容易读出来,老师要作点引导)

  (注意2:这里也可引导学生思考七颗钻石与童话主题爱心的'联系:爱心就像钻石一样闪亮、透亮,钻石是珍贵的,富于爱心也是人类最珍贵的一种品质。)

  可见,作者写作这篇童话是要歌颂爱心的巨大力量(让学生回答)

  3.理解童话的表现手法:

  先直接打出投影三:知识库:创作童话常用的手法有:想象、拟人、夸张、象征等。(介绍童话创作的常用手法)

  问:《七颗钻石》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如梦如幻的神奇的水罐世界,这种手法叫什么?

  明确:(丰富的)想象。

  点击投影三,打出:想象让童话如此瑰丽、神奇!

  三、拓展延伸

  (一)拓展材料一:童话《丢了什么》

  1.老师朗读

  2.读完后,提问:小牛丢了什么?

  明确:丢了纯真。

  3.作者借这则童话想告诉我们什么?

  明确:作者想告诉我们:要保持纯真,童心可贵。

  4.这则童话借小动物来讲故事,这种写法在童话中俯拾皆是,它叫什么?

  明确:拟人。

  点击投影三,打出:拟人让童话如此生动、有趣。

  (二)拓展材料二:童话《活了一百万次的猫》

  1.学生默读

  2.读完后,你觉得这只活了一百万次的猫,哪一次活得最有意义?为什么?

  明确:最后一次。因为那次他得到了爱,也懂得要去爱别人。(得不到别人的爱和不懂得爱别人都是可悲的)

  3.其实,从题目就可看出这则童话采用了哪些手法?

  明确:夸张(活了一百万次)、象征拟人(以猫喻人)

  点击投影三,打出:夸张、象征让童话亦真亦幻!

  四、打出投影四,师朗读:

  记得一位哲人曾说过:我们人类的成长离不开童话。童话并不只是为了儿童,它同样适合成人。愿同学们能在童话的世界中幸福地成长。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培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2、学习从媒体及身边的生活中获得信息,并能够比较清楚地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

  培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

  学习从媒体及身边的生活中获得信息,并能够比较清楚地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

  图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学《世界真奇妙》。

  二、看

  认真观察两幅图,说一说他们都在干什么?

  三、读

  读一读讨论的内容。

  四、说

  你知道哪些新奇事,给大家讲讲,你是怎么知道的?

  五、写

  选择自己身边发生的'一件有趣的事,写一写。

  要求:

  1、时间,即在什么时候。

  2、地点,即在什么地方。

  3、你发现的是什么事物。

  4、有条理地叙述出来。

  六、评读一读评价内容

  1.根据评价内容自己对照文本思考。

  2.落笔书写。

  七、作业

  总结本学期你所学到的知道情况。

  板书设计:世界真奇妙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明确日记在选择材料和格式方面的要求。

  2.能写出一篇符合要求的日记。

  3.培养写日记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选择合适的材料写日记,格式正确。

  2.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1.日记本。

  2.课件。

  教学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猜猜它是谁呢?(日记本)

  2.你们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

  3.(学生传看、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

  4.好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写日记。(板书题目:我来写日记)

  二、阅读例文,感知写法

  1.怎样写日记呢?让我们先来回顾第16课《护士长日记》。

  2.通过《护士长日记》这篇课文,你了解到了什么?

  3.师小结写日记的格式、内容及选材要求。

  (1)日记的格式:第一行正中要写清年、月、日、星期几和天气情况,第二开头空两格写正文。

  (2)日记的内容:不仅可以写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还可以写做过的事。

  (3)写日记并不是把每天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记下来,而是应该选择印象最深的、有意义的,能使自己感动的内容。

  三、分组讨论,明确写法

  1.学生阅读“习作提示”,思考: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2.四人小组讨论,明确写好日记的方法。

  3.检查学生讨论情况,生谈体会,师相机指导。

  (1)日记内容不限。

  (2)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注意格式正确。

  四、组织欣赏,引导选材

  1.明确本次习作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出示课件)

  主要内容:写一篇日记。

  要求:(1)选择生活中一件使自己动情的.事。

  (2)注意表达真情实感。

  (3)注意日记格式。

  2.展示教师的几篇教学日记,课件出示其中的两三篇日记,看看分别写了哪些事。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的日记吗?

  (1)善于观察。

  (2)养成勤写日记的好习惯。

  (3)多观察、善思考、勤动笔,文章当然越写越好啦!

  4.从这几篇日记中,你学到了什么?

  5.学生选择材料,同桌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

  6.教师抽查学生选材情况,并作点拨。

  (1)写什么事?

  (2)按什么顺序写?

  (3)表达怎样的心情?

  7.小组汇报交流。

  8.学生互评。

  第二课时

  一、回忆写法,组织练写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了解了日记的格式、内容及选材要求。

  这节课我们就根据上节课自己的选材内容,把它们写下来。

  2.学生试写,老师巡视指导。

  3.朗读交流。

  4.师生评议。

  5.完善习作。

  通过刚才的评议,同学们一定还想把自己的日记读一读,改一改吧!就让我们现在行动吧!可以同组的同学之间互相修改,也可以自己独立修改,相信你能把它写得更好!

  二、眷写习作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学习重点:

  1.学习自己读懂课文内容,培养自读课文的能力。

  2.感受到劳动的快乐。

  课时: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无论是在草地上玩耍,还是去野外爬山,我们的心中都充满了快乐。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出示课题。

  二、出示自学提纲。

  三、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要先读自学提示用序号标出本课学习的两个任务。

  2、我要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用联系上下文、查字典、找近义词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划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同学。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槐乡(huái ɡuí) 花苞(bāo pāo) 耷拉(dā tā)

  3、出示自学提纲:(1) 划出哪些不懂的地方。

  (2) 槐乡的孩子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3) 积累一些好词。

  (4) 了解课文内容。

  自主、合作、探究:

  1、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在文中划出来与同学交流。

  槐乡的孩子是_________________我从以下几点体会到:

  四、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同学讨论讨论,师生交流:

  (1)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刀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米。

  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子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

  从这些语句中,我体会到槐乡的.孩子们

  (2)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

  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

  从这些语句中,我体会到槐乡的孩子们

  三、诵读全文,加强积累

  1、我要再读一遍课文,读出槐乡的美,槐乡孩子劳动时的快乐。

  2、我要把喜欢的句子抄写到我的摘抄本上。

  五、当堂训练。

  1、想一想,填一填

  ( )的清香 ( )的孩子 ( )歌声

  轻松的( ) 火热的( ) 甜蜜的( )

  2、说说自己在课余时间所从事过的劳动,比如参加公益劳动,在家里帮助家长做家务。先想一想准备说哪方面的内容,想好以后,再说说自己劳动的经过和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槐乡的孩子

  男孩 爬 钩 耐劳

  女孩 捡 塞 快乐

  【教学总结】

  《槐乡的孩子》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吃苦耐劳的品质。意图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懂得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

  这篇课文是自读课文,我把教学重点定位在让学生感受课文,品读课文。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自读了一遍课文,让他们找出并且概括出槐乡和槐乡孩子的特点。这课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品读课文,我先让学生们自读感受,然后我让孩子们谈谈对槐乡的孩子的印象。学生叽叽喳喳就说开了:很勤劳──槐乡的孩子可不怕热,他们背着水葫芦,带着干粮,没等云雀开口歌唱黎明,就已经爬上小山上了。天没亮,他们就去摘槐米了;很自立、自强──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只要是晴天,孩子们又将投入到火热的劳动;很勇敢 ──男孩敢爬那么高的树。这个环节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能够很好地调动起来。在这一环节的阅读过程中,我还让学生美美读读第二自然段,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找出写得美的句子,从作者的用词准确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最后我再拓展的环节问学生:“生活中,你从事过什么劳动,劳动中给你带来了什么收获和快乐?”学生的回答也非常精彩。

  教学中一定要把学生放在首位,教学,提问等都要从学生出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自主地学习,积极思考问题,努力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绝招》教案03-31

《语文园地》教案02-21

语文教案07-20

语文乐园教案06-08

语文教案(经典)08-10

语文教案(精选)07-30

(经典)语文教案07-26

(精选)语文教案08-06

语文教案【精选】07-25

[经典]语文教案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