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22 08:20:04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常用8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常用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

  第一课时

  一、复习有关部首字,引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部首字,今天我们这节课就用到了这些部首字。下面我们来学习《识字学词学句(二)》

  1、出示“穴、足、皿、衣、月”等字卡认读。

  2、揭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些由这些部首组成的生字。

  二、自学生字

  自己一组一组地自读字、词、句。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读音。比一比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本课生字。

  “窝”是由部首字“穴”和一个简单的字“呙”组成,注意“穴”的形变。

  “踩”是由部首字“足”和一个学过的字“采”组成,注意做部首时“足”变为“”。

  三、检查自学情况,识记字形

  1、读生字卡片。

  2、挑选自己喜欢的词句读给大家听一听,全班评议谁读得好,并说出为什么。

  3、分组读字、词、句,组内互相评议。

  四、该句子,了解词句的意思

  1、学习第一组内容:

  (1)学生自由读字、词、句,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2)提出不懂的词语,小组讨论。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理解词句。

  (3)指导学生用适当的语气读句子。如“我家门前的大树上有一个鸟窝。”要读出惊奇、欣喜的.语气;“早晨,打开窗帘,阳光立刻射进房间里。”“立刻”要重读,语速要读得稍快些。

  (4)出示课件,识记字形:

  窝:上边是部首字“穴”,下边是一个简单的“呙(guō)字;

  帘:上边是部首字“穴”,下边是“巾”。

  要注意“穴”做部首时的形变。

  2、学习第二组至第五组内容:

  (1)总结学习第一组的方法:自由读,说一说读懂了什么;提出不懂的地方,小组讨论解决;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识记字形。

  (2)学习上述方法,自学第二、三、四、五组内容。

  (3)检查自学情况。

  第二课时

  一、复习

  l、指名读字、词、句,评议。

  出示本课的生字。

  2、认读生字卡片。

  3、说一说本课生字的部首是什么。

  4、用生字口头组词。

  5、形近字组词

  格(格子)彩(精彩)盆(盆景)踏(踏步)

  胳(胳膊)踩(踩坏)盘(盘子)踢(踢球)

  二、指导书写生字

  1、复习部首字“穴”、“足”等的写法。

  2、逐一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以下几个生字:

  “踩”:注意“足”的形状变化,右半边“采”不要写成“”。

  “袜”:右半边是“末”字,不要写成“未”。

  “膊”:右上部笔顺是:。

  “盘”:上部占格三分之二,注意“舟”的笔顺。

  3、按课后范字描红、临写。

  三、完成课后练习

  做课后第3题时,先让学生说一说部首字做部首时的变化,再照样子组成新字读一读。

  四、扩展练习

  1、让学生说一说还有哪些字做部首时样子变了,说给小组同学听一听,也可以写一写。

  2、用生字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练习用字组词。用词语卡片做“连句子”的游戏,练习用词组句。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实践创新

  将词语补充完整

  ()的鸟窝踩坏()

  ()的盆景连忙()

  ()的胳膊喜欢()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赁借“滴水穿石”这一现象,初步感觉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初知道理。

  2、在读中体会语言文字,懂得“滴水穿石”的启示,并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在读中体会语言文字,懂得“滴水穿石”的启示,并提高表达能力。

  教法学法:

  情感教学法,阅读法、以读促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给大家一个机会,当着大家的面推荐一下自己,谈一谈自己的理想。谁来?(板书:理想)

  学生:我的理想是成为科学家,为人类的文明进步留下浓重的一笔。

  学生:我的理想是成为医生,为所有的人根除疾病的痛苦。

  学生:我的理想是成为作家,用我的笔去描绘世间最美好的事物。

  老师:同学们的理想真伟大,今天,老师就送给大家一把能打开理想之门的钥匙。它在哪儿呢?就在一个山洞里。(出示图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2.用掌握的汉字特点自学生字,记忆字形,理解词义。

  3.老师板书生字、新词,详细讲解。

  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滴水穿石: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一定能成功。

  三心二意:又想这样又想那样,犹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专一。

  微不足道:事物细小而轻微,不足挂齿。

  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

  炉火纯青:炼丹炼至炉火呈现纯洁的青色时方可成丹。比喻知识和技艺达到博大精深的地步。

  坚持不懈:一直坚持不懈怠。

  半途而废:半路上停下来。比喻工作没做完就停止了。

  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孜孜,勤勉,不懈怠。

  翻山越岭:翻过重重山岭,形容野外生活或旅途的艰辛。也比喻克服了种种困难。

  锲而不舍:不停地镂刻。比喻坚持不懈。

  三、细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交流自己读后的初步感受,谈谈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文章通过讲述安徽广德太极洞里的.滴水穿石的奇观以及李时珍、齐白石、爱迪生三人成功的事例,告诉我们要想实现美好的理想,就应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2.分成几个小组讨论段落划分并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介绍安徽广德太极洞里滴水穿石的奇观。

  第二段(第2至第4自然段):用正、反例子说明一个道理:如果我们,能像水滴一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成功。反之,则一无所成。

  第三段(第5自然段):总结课文,告诫我们要牢记滴水穿石的启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本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滴水穿石的奇观,通过具体事例启示我们如果想要实现理想,就要像水滴一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2.作者着重描写了哪几项内容?

  (①滴水穿石的奇观。②李时珍、爱迪生和齐白石的成功事例验证了水滴精神的巨大作用。)

  二、精读课文,细心体会

  1.学习第1自然段,了解滴水穿石的奇观。

  (1)指名渎第一段,说说什么是滴水穿石的奇观。

  (在安徽广德太极洞里,有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出示图片。

  (2)对“滴水穿石”这一奇观,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呢?它是怎么形成的或水滴为什么能把石头滴穿?

  (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石块,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3)同学们齐声朗读这一自然段。

  2.精读课文第2自然段,认真体会作者对滴水穿石奇观的分析。

  (1)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它怎么能把石头滴穿呢?从文字中理解滴水穿石的原因,说说“持之以恒”的意思。

  (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2)结合第1自然段文字理解“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的具体意思,感受水滴的“专一”和“持之以恒”,并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3)感知启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水滴凭着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竟然能够穿石,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吗?

  (“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这句话很自然地起到了过渡作用,把我们的目光引向下一段。)

  (4)指导朗读:要让人感受到水滴的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

  3.精读第3自然段,从具体生动的例子中体会水滴精神。

  (1)李时珍是怎样运用水滴精神的?他获得了什么成就?

  (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药草,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体会“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与水滴精神的联系。)

  (2)爱迪生是怎样运用水滴精神的?他获得了什么成绩?

  (他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幼年就自谋生计,当小贩、报务员等。但他迷恋电学实验研究,毕生孜孜不倦,拥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着重体会“毕生孜孜不倦”这句话。)

  (3)齐白石是怎样运用水滴精神的?有哪些具体描述?他获得了什么成绩?

  (“在他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他的画室里,挂着他用以自勉的条幅:‘不教一日闲过。"“‘就是到了晚年,也仍然坚持每天作画三幅。”正是因为白石老人坚持不懈地创作,他的技艺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4)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都成就了他们的事业,他们的成功经验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哇!你能帮他们来总结一下吗?

  (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

  (5)仔细体会“迷恋”“孜孜不倦”“不教一日闲过”“坚持不懈”的意思。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是什么精神,“滴穿顽石”是什么意思。X|k |B| 1 . c|O |m

  (6)作者看到太极洞内滴水穿石的情景,于是联想到了这三位名人。其实,从古到今,具有这种精神的人还有很多。大家仿照课文介绍一位名人的事例,不超过l 00字,用上学过的词语更好。举事例,搜集名人名言也可以。

  (7)带领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4.细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课文为什么要写上这一自然段。(这一自然段说雨水的力量比水滴大得多,但是因为缺乏专一的目标和持之以恒的精神。这是从反面来说明道理,增强了课文的说服力。)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铭记”。

  三、总结课文

  我们读完这篇课文,领悟了滴水穿石的启示,懂得了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一定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那么,作者有哪些说明道理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呢?

  (领悟本课举例说理以及从正、反两方面说理的方法。)

 板书设计:

  李时珍

  滴水穿石的启示 爱迪生 持之以恒,终于成功

  齐白石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进一步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句及其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领会课文的主题及表现主题的方法。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1)生字:堡震聋授

  (2)词语:风调雨顺和睦惊慌喜气洋洋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1)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2)讲述课文叙述的故事。

  二、研读课文出示自制课件

  1.阅读课文第1~6自然段,思考:

  (1)卡卡王国的城堡上的三尊大炮,现状如何?为什么呢?

  (2)三尊大炮是干什么用的?有怎样的威力?

  (3)孩子们对大炮有何反应呢?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全班交流,重点明确。

  (1)抓住"沉默"一词,理解拟人修辞于法的运用。"风调雨顺""和睦""没有发生过战争"。(2)教师的介绍"进行战争""灾难""巨响""震得耳朵都聋了"。

  (3)"脑海里赶不走大炮的影子。"

  是多:14.阅读课文第7自然段至结尾,思考:

  (1)卡卡国王召来波波干什么?为什么不直接把国王的`意图写出来?(2)卡卡国王下了一道什么命令?居民们有什么反应?他们想些什么?(3)新年到了,卡卡国王发布了新年讲话,内容是什么?(4)新年钟声敲响后,发生了什么事情?当时的情景是怎样的?你能想象当时孩子们欢呼的情景吗?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吧!

  (5)紧接着,又有什么事情发生?

  (6)这个夜晚,这三尊大炮留给人们什么印象?

  5.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6.全班交流,重点明确:

  (1)面授自己的意图,给人们惊喜。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作铺垫。

  (2)"把城堡上的三尊大炮,掉头面向城堡的广场。""大家感到惊奇。""要发动战争?""会向老百姓开炮吗?"

  (3)"我们的狂欢活动就要开始了。"

  ’吗?I,(的"轰隆隆",三尊大炮撒放了糖果、降落伞、鲜花。

  "广场上灯火通明,孩子们尽情地欢呼着。"

  (5)"传送一个好消息。"孩子们参加幸运大抽奖,幸运的孩子拿到了奖品。

  (6)"难忘"。

  7.学生自读第7自然段至结尾,思考:

  (1)课文为什么要写第1-6自然段,可以删掉吗?

  (2)"难忘的狂欢之夜,难忘的大炮"可改为"难忘的狂欢之夜和大炮"吗?

  8.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9.全班交流,重点明确:(1)不可以删掉,为下文服务。与文章的第7自然段至结尾即"狂欢活动"形成对照。更鲜明地突出了大炮在和平时代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2)不可以改。两个"难忘"强调突出人们狂欢之夜的感受。

  三、拓展延伸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画出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反复朗读,体会其含义。

  3.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就"战争"与"和平"这一主题讲点什么呢?(引导明确: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珍情和平)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又有新的收获吧,请归纳一下,好吗?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想象活动”在诗歌鉴赏中的作用。

  2、能够运用本文的理论进行诗歌鉴赏

  [教学重点]

  学习赏鉴诗歌

  [教学难点]

  学习赏鉴诗歌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扩展练习法

  [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阅读课文

  思考:

  1、诗歌鉴赏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请你用文中五个字来概括一下。

  2、完成练习一和练习三。

  三、研究课文

  1、整体感知

  思考:本文阐述的问题是什么?

  明确:对诗歌的鉴赏,是一种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象活动,通过想象可以把握诗人的艺术构思,再现诗人创造的诗歌形象。

  思考:本文的思路怎样?

  明确:(略)

  思考:请你用五个字来概括一下想象活动。

  明确:泡,找,进,猜,补。

  2、完成练习一

  3、完成练习三

  四、扩展迁移

  阅读下面的诗歌,运用课文的.有关理论来回答问题: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1)第1句写了“桥”和“烟”,“桥”本是静止的,“烟”本是浮动的,但是用一“飞”字,便化动为静,请解释原因。

  (2)第2句中的“洞”即《桃花源记》中的桃源之洞,请解释“渔船”“桃花”“烟”这三者之间的联系。

  (3)桃花源本是虚构的,诗人也知道从渔人那里也得不到回答,所以他的“问”既表现了一种情态,也表现了一种心情。请回答是什么情态,是什么心情。

  五、布置作业

语文教案 篇5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咏鹅》,体会到古诗的韵律美。

  2.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古诗《咏鹅》。

  2.会读四个小节的《小兔子乖乖》,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准备

  1.多媒体,生字卡片,纸板头饰。(教师)

  2.汉字卡片。(学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学了一则谜语,你们会背吗?指名背,全班齐背。

  2.出示谜语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动物。

  3.指名猜谜底出示“鹅”的图片。

  4.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大家幼儿园就会读的古诗《咏鹅》,板书题目。

  5.教师示范读,学生注意倾听。

  6.教师教读,教一句,学生读一句。

  7.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自在地读,并用铅笔圈出自己读不准的.生字。

  8.老师教读生字,小组内开展认字比赛,看谁读得又准又快。

  9.生字卡片抽读生字:

  曲 项 浮 掌 拨 清 波

  10.学生分组进行朗读比赛:哪个组读得最通顺。

  二、听录音,理解古诗字义,背古诗。

  1.师放《咏鹅》录音,再次让学生感受这首古诗的音韵美。

  2.出示白鹅戏水画面,让学生观察:

  (1)鹅毛、鹅掌河水的颜色;

  (2)鹅脖子的形状;

  (3)鹅戏水时脚掌是怎样动作的等。

  3.老师点拨,生初步了解以上问题即可。

  4.看了这幅图,你认为最美的是什么?

  5.跟我读(再次跟老师一起读古诗)读出画面的美感。

  6.小组内试背古诗。

  7.全班背诵,再一次感受白鹅戏水的美感。

  三、师总结,配乐全班齐读。

  和大人一起读《小兔子乖乖》。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

  3、感受卡罗尔善良美好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课前准备】

  1、课件及生字卡片。

  2、学生收集小猫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知道许多动物都是人类的好伙伴,你最喜欢跟什么小动物一起玩耍呢?(生自由畅谈,并出示课件,可爱的小狗、小猫等图片)

  2、有一位叫卡罗尔的外国小姑娘很想有一只自己的小猫,最终她是怎样得到的呢,让我们一起从《卡罗尔和她的小猫》这篇课文中寻找答案。(板书课题,指名读题)

  设计意图:通过一组活泼可爱、生动逼真的动物图片,吸引学生去阅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标出自然段。

  2、教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并根据情况及时正音:

  ⑴ 你们觉得哪些字音最难读,谁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读一读?(老师抽出生字卡片,指名读,并集体认读)

  ⑵ 读准了字音,我们开小火车读一读词语(课件出示本课词语)。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为阅读课文扫清文字的障碍。

  三、默读课文,了解内容

  1、今天,老师和大家用一种新的读书方法来读这篇课文,默读(师板书) ,什么叫默读?(指名说)小结:不出声,不指读,用眼看,用心悟。边读边想。

  2、学生默读课文(第一次),边读边想: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指名全班交流)

  3、学生默读课文(第二次):

  ⑴ 哪些地方让你觉得有趣,为什么?边读边用―――画下来。

  ⑵ 把自己画下来的句子、段落默默地多读几遍,你一定会觉得其乐无穷。

  ⑶ 指名全班交流:

  老师要注意适时评价,并请学生把自己喜欢句子和自然段读一读。看谁说得有趣,那谁能读得比她更有趣呢?(鼓励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读出有趣,享受阅读的快乐。根据学生说的情况,出示课文插图和段落。)

  3、默读课文最后三段(第三次),想一想伯洛为什么没有离开?你从哪儿知道的?卡罗尔用心地照顾它,和它一起游戏,一起玩耍。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

  4、领悟文章内涵:

  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植物,植物就会给我们创造绿色的生命;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动物,动物就会与我们和谐相处;如果我们真诚地关爱他人,别人就会真情地关爱我们。(播放课件)

  5、小结默读的方法:

  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种新的读书方法选好学习了这篇课文,这种方法很好。你在读的时候,可以静静地思考问题。现在老师向大家推荐一本书,就用默读的方法在课外读一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它的作者就是这位法国小姑娘蒂皮,今年12岁,她从小就生活在非洲的`丛林里,小蒂皮把大象视为哥哥,和狒狒相伴,与鸵鸟共舞,连危险的豹子她也尝试着去和它接近。她会跟动物说话,用眼睛跟动物交流。希望同学们用默读的方法去感受蒂皮和她的野生动物世界,希望同学们也像小蒂皮一样热爱野生动物,以真诚的爱心关爱大自然,善待野生动物,去营造一个美好的充满欢乐友爱的未来世界。

  设计意图:本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学习默读课文,在默读体会小猫的得失在卡罗尔的内心引起的情感变化。在指导默读时采用分层默读的方法进行训练:初次默读,整体感知全文,速度不必过快;二次默读,画出你觉得有趣的句子或段落,体会其中的趣味;三次默读,感悟、欣赏。

  四、实践活动

  1、我们感受到了卡罗尔和小猫之间真挚的情谊。刚才有同学谈到了广告的作用真大。在生活当中你见过哪些广告呢?(学生自由地谈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各种广告。)

  2、试着写广告词。

  3、课外阅读作品:《我家的小猫》、《内尔罗和爱犬》、《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设计意图:了解生活中的广告:通过课外阅读,进行默读能力的训练,同时感受阅读的快乐与趣味。

  (这是一节区级研讨课教学设计,教学效果很好。请老师们指正。)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知:认识本课生字12个,积累词语10个,认真描写5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心思、络绎不绝、审视、笑容可掬”等词语的意思。

  2、能力:正确、流畅地朗读全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尝试读出语气。联系课文的前后内容,合理想象医生给女病人处理伤口的经过。

  3、情感:通过学习课文,理解医生惜时如金、节约时间多为病人看病的高尚医德。

  教学重、难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想象医生给女病人处理伤口的经过。

  2、通过学习课文,理解医生惜时如金,节约时间多为病人看病的高尚医德。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新课

  1、揭题,学生质疑。

  2、问题

  (1)医生有什么心思?

  (2)为什么医生会有这样的心思?

  二、整体阅读,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学一学,并把带有生字的词语划出来。

  2、自由读课文,自主识字。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多媒体课件,认读生字。 “德”字右半部“心”上有一横。(十四个人一条心) 指导“叙”和“仅”的书写,注意右半部分的位置和大小。

  (2)出示多媒体课件,认读词语。 “德国”、“络绎不绝”、“甚至”、“浪费”、“情况”、“描述”、“一言不发”、“审视”“笑容可掬”、“叙述”

  (3)联系上下文理解“络绎不绝、描述”

  4、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医生的心思是什么。

  三、深入课文、理解课文

  1、默读第一节。

  (1)格里辛格是个怎样的医生? 高明——高超 完成填空:因为格里辛格是个 的医生,所以 。

  (2)结合课文第一节的内容,用“因为 ,所以 。”练习说话。

  (3)在文中用“——”划出有关医生的心思的语句。交流:威廉·格里辛格医生的心思是什么?

  ①出示句子:他极不愿意浪费他人的宝贵时间,看病时只想知道那些最重要的情况。

  ②指名读、齐读

  ③重点抓住“极”“只”“最重要”这几个词的理解。进行朗读指导

  ④想象说话:在医生眼里“最重要的情况”是什么?

  (4)出示句子:可是有许多病人不能体会医生的心思,他们总是反反复复地描述自己的病情。 指导朗读:理解“反反复复”(反反复复就是——一遍又一遍、不停地、)指导读好“总是” “反反复复”

  2、学习课文2―14小节。

  (1)自由读2―14小节。思考:这里有几次对话?

  (2)能区分这里面谁说的话吗?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读通、读熟。

  (3)质疑: “读完最后一节,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这令人高兴的事是什么?为什么看病不用付费呢?医生为什么还要谢谢 病人

  (4)学习医生和女病人的对话

  ①出示有提示语的对话朗读。

  ②去掉提示语再读。

  ③想象一下,医生和病人说话时的神情。

  ④同桌合作表演,想象:威廉·格里辛格医生给女病人处理伤口的经过。

  ⑤再读课文2-14小节。思考:这是怎样的医生?这是怎么样的病人?

  板书:( )的.医生 ( )的女病人 联系上下文理解“审视”“笑容可掬”

  (5)完成填空,学习最后一个小节。 师:医生的心思是( ),女病人简洁的叙述正好( ),所以( )。

  (6)教师小结:罗嗦的病人缠着医生反反复复地述说病情,浪费了医生很多的时间,而对这位说话简洁的女病人的治疗只用了几分钟,这正符合医生的心思。女病人节省了时间,时间就是金钱。 板书: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珍惜时间为更多病人看病。 指名读,感受医生高尚的医德。

  四、总结课文,展开想象

  1、师生共同读课文。

  2、展开想象:假如你是威廉医生,你还会说什么?

  五、复习巩固

  1、读词语。

  2、选字填空 简洁 简练 简短 为了能给更多的认看病,格里辛格养成了利索、( )的习惯。 “玻璃碎片儿。”女病人( )地回答。 您( )的叙述是我今天能有时间多看几个病人。

  3.交流有关“珍惜时间”的诗句或名言。

语文教案 篇8

  一、思维体操,巧揭课题

  1、龙住的地方龙潭虎住的地方虎穴(龙潭虎穴)

  马、猪羊、牛、鸡的呢。狡兔呢?(狡兔三窟)

  2、你知道这是哪种昆虫/它住的地方又叫什么?(蟋蟀洞穴)

  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这篇课文叫《蟋蟀的住宅》板书,教学新词住宅音义:人住的房子。齐读

  3、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问,想了解的吗?(引导学生就好奇的、感兴趣的地方发问,能使其读书时有目标、方向,也是自学能力的体现)

  二、阶梯检验,整体感知

  1、学生带问题自读课文,师巡视。

  2、反馈效果

  ①读音穴

  巢穴

  洞穴

  朝着阳光

  ②出示第5自然段(要求读准、读顺)

  ③检查第2自然段

  先读词,后读文

  (注意隐蔽所)

  3、默读第2段,想想这段在写什么?

  什么是慎重?谁很慎重?它怎么做的?

  谁又不慎重呢?他们怎样做?文中用一个词就形容了他们不慎重、随意的态度,你知道是哪个词吗?(随意而安)

  指生用自己的话说说随意而安。同时渗透对比这一方法。

  4、课文除写蟋蟀慎重选址外,还写了哪些内容?赶快在文中找找。师归纳板书特点、修建,分别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

  三、研读特点,品位语言。

  1、重点默读第五七自然段,想想蟋蟀的住宅有哪些特点。有些特点,课文直接告诉了我们;有的特点,要联系上下文。

  学生划找,师巡视,指生回答

  提醒: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概括和理解。

  例如:

  隐蔽青草丛中隐蔽着一条倾斜的隧道。

  干燥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不深不宽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

  弯曲顺着地势弯弯曲曲。

  平台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

  2、画出蟋蟀住宅的剖面图(或简单的示意图),再指着图介绍住宅的特点。

  3、用自己的话把蟋蟀住宅的特点完整地说一说(蟋蟀的住宅具有这样一些特点:形状像隧道,是倾斜的、弯曲的,九寸深一指宽;它修在向阳的地方,干燥;有出口,出口处有平台;内部墙壁光滑,地面平整,简朴、清洁、卫生)。

  4、看,蟋蟀对藏身的洞穴是这样讲究,简直能和我们人类造房子相提并论了,怪不得,作者法布尔要称它为蟋蟀的住宅了。

  题目在修辞手法上是用了什么的方法?(拟人)这样把蟋蟀当做人看待的,文中还有不少地方,请赶快找出来,美美地读一读。

  5、学生品读拟人句,感受法布尔这样写的用意。

  6小结:是的。法布尔对蟋蟀充满了敬意,不仅在介绍选址、特点时有提到,在修建时,更把它的住宅称为伟大的工程。这部分,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下课。

  板书

  洞穴选址慎重不随意而安

  蟋蟀的住宅?特点:向阳隐蔽排水优良

  修建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精选)07-30

(精选)语文教案08-17

(精选)语文教案08-06

[经典]语文教案08-03

语文教案07-20

(经典)语文教案07-26

语文教案【精选】07-25

语文教案(经典)08-10

语文《绝招》教案03-31

《语文园地》教案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