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教案

时间:2023-07-29 08:28:05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社会教案4篇(精选)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社会教案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社会教案4篇(精选)

大班社会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到自己做决定去春游的活动中,获得自己做出决定的成功感。

  2.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并进行简单记录,用完整地语言说出选择和决定的理由。

  3.通过去春游的活动,锻炼选择决定的能力,懂得作出决定需要考虑诸多方面的问题。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过简单记录的经验。

  2.材料准备:图片、记录纸、笔等。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幼儿讨论春游的地点。

  指导语:春天来了,小草绿了,花儿也开啦,小树叶长新芽!公园里啊真漂亮。园长妈妈想带小朋友们去公园春游。三个公园都是很漂亮,选哪一个好呢?她请我们班的小朋友来帮帮忙!

  (1)出示公园图片,幼儿选择自己的想去的公园。

  (2)请幼儿讲述想去的理由。

  (3)教师用简图记录幼儿的理由,帮助幼儿分析,综合全面选择春游的地点。

  2.幼儿分组讨论,选择去公园的路线 。

  (1)出示图片,两条到公园的路线:一条小路,一条大路。

  (2)请幼儿分组讨论,并且记录自己小组的理由。

  (3)请代表讲述选择走大路或小路的理由。

  3.集体讨论,选择去公园的交通工具。

  (1)讲述去公园的方式:公交车、出租车、步行。

  指导语:交通工具如果选择不合适,路上会耽误很多时间,请小朋友认真考虑。

  (2)请幼儿阐述做出决定的理由。

  4.师幼共同总结:考虑问题要多方面和它们之间的联系。

  (1)指导语:看来,作决定时不仅要考虑很多事情,还要考虑它们之间的联系。今天小朋友作决定时考虑得就很周到,并且自己作了三个决定,真能干。

  (2)教师结合幼儿的意见,作出最终决定,并说出根据。

  5.集体将最后的决定告知园长妈妈,结束活动。

  活动提示

  1.本次教学活动是社会、科学的整合活动,让幼儿做出春游决定的同时,用投票、记录等方式来进行操作,在活动前应先让幼儿掌握用简图记录的方法。

  2.活动重点是让幼儿学会做出春游地点、路线及交通工具的决定;难点是引导学会多方位考虑问题。环节二、三是有内在联系的`,选择小路还是大路与选择交通工具是有相关联的,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两方面综合考虑。

  3.日常活动中,选值日生、决定班级区创设等等,都可以让幼儿多方位考虑问题,共同作出决定。

  活动反思

  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逻辑性、严谨性,如果教学时只注重认知过程,忽略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积极情感的调动,久而久之,学生会觉得数学学习苦而无味。小学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易兴奋,教师在教学中若能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能达到以“情”促“知”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在教学中做了尝试。

  一、开发重组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材内容及其呈现方式与学生情绪有密切关系,生动有趣的内容和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热爱数学。我想选一个学生亲身经历、深有感触的情境。正巧学校刚刚组织过春游活动,于是我决定以这次春游作为题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春游吧!”一语打开了学生情感的闸门。学生立刻兴奋起来,你一言,我一语,争相发言。整个教学过程我结合教材上的3道练习题分别安排了“人民币的整理”、“食物的准备”、“照片的分类”三个活动环节,以贯穿“我们去春游”的全过程,注意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充分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统计经验,引导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学生非常投入,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丰富内容的呈现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根据内容的特点,将抽象的、静态的数学知识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可使学生在课堂上生动活泼地发展。例如,课的开始我设计了“欣赏统计的美”,把学生带到特有的情境中,学生看到五颜六色的花,仿佛置身于百花园中,从而在欣赏美的同时,体会统计的多样性。又如教学中让学生模拟春游的情境,边唱郊游歌,边欣赏孩子们春游时的照片,听到优美的音乐,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脸,学生感到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另一种“游戏与娱乐”,甚至觉得是一种“玩耍”,进一步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

  三、经历富有层次的统计活动,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重视通过富有层次的统计活动,逐步加深学生对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方法的认识和理解。第一,让学生体会数据来源的多种方式。一是直接为学生提供数据。如“人民币的整理”,这样便于学生把主要精力花在如何分类整理数据这一学习重点上。二是通过调查收集数据。如“食物的准备”,让学生小组合作,调查学生喜欢的食物,整理后填写统计表。第二,分类的要求逐步提高。如“人民币的整理”一起找出了明确的分类标准和具体的分类项目,让学生按不同的项目整理数据。“食物的准备”给出了两种分类的标准,但具体的分类项目没有全部列出,需要学生根据问题自己补充完整,再整理数据。“照片的分类”中,分类标准的具体项目都没有全部列出,都留给学生自己补充。这样的安排,既有助于学生逐步掌握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的方法,又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百科:春游,古称踏青,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族民俗文体活动,古时一般在上巳节,清明节。“三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杜甫描绘的就是唐代人们春游的盛况。

大班社会教案 篇2

  活动设计背景

  我园是一所农村园所,农村有多处可见小溪、小河,还有著名的汶河,就在我园的附近。幼儿喜欢在水中嬉戏、游玩,每天有多次接触到水。比如:洗手、刷牙等。但是,我发现幼儿对水的认识是肤浅的,并不知道它的变化与性质,没有节约用水及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此活动,并制定了以下目标。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水的有关性质及水的用途。

  2、萌发幼儿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3、发展幼儿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水的有关性质及水的用途。

  教学难点:发展幼儿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实验用的小瓶、杯子、颜料、可乐、醋、透明的塑料细软管。

  被污染水的挂图。

  活动过程

  1、引题:

  (1)师:你口渴的时候,首先想到了什么?

  (2)你手脏的时候怎么办?

  (3)你见过什么地方有水?

  2、实验、示范:

  (1)小瓶里放入颜料,让幼儿观察。

  (2)杯子里分别放入醋、水、可乐让幼儿闻一闻,品尝一下。

  (3)盆子里的水倒入杯子里。

  3、幼儿分组实验,得出结论:

  (1)水是流动的(2)水是没有颜色的(3)水是透明的(4)水是无味的4、师:你们知道水有哪些用途?

  幼儿讨论总结(1)日常生活中用水(2)生产建设中的用水(3)动植物的用水。

  4、(1)师:水分淡水、咸水两部分,而淡水的用途非常大,地球上的淡水正在减少,应知道并告诉你周围的人节约用水。

  教师总结:

  水被污染成了脏水,脏水可浇花、浇树、浇稼,而污染了的水没有处理,里面有细菌和有毒的物质就成了废水,全世界每年有很多人因喝了污染的水而生病甚至死亡,水里的水生物也会受到伤害,所以我们要爱护水资源,不乱扔垃圾。

  活动延伸

  游戏:玩水《流水走迷宫》

  幼儿了解水的流动与水的形状会随着物体的变化而变化。

  教学反思

  1、注重活动内容的'生活性,与水打交道是每天必不可少的事情,如果不刻意引导,幼儿对“水”的这一活动认识是很肤浅的,通过老师的挖掘,生活中小事就成了幼儿园的课题,让幼儿在认识的基础上更全面的认识了解,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及热爱家乡的情感。

  2、注重活动形式的操作性,包括讲述动手、观察、总结,始终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充分的“动”起来,老师只作引导者,提出一些问题,做一些简单的评价,使幼儿在活动中感知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大班社会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邮局及工作人员的工作特点。

  2、学习有重点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倾听同伴的介绍。

  活动准备:

  1、拍摄邮局的照片并制作成多媒体

  2、制作的邮筒一个

  活动预设过程:

  1、回忆交流,提问问题:

  ——“上次我们在大马路上看到了邮筒,也知道了邮筒里的信都要拿到邮局去,然后由邮递员去送信的,对吗?那小朋友们去过邮局吗?你们到邮局去干什么呢?”

  2、出示图片,梳理对邮局的认识

  师生共同讨论自己对邮局的认识:

  ——“邮局的标志性颜色是什么?”(颜色)

  “邮局的标志是怎么样的呀?”

  “邮局有哪些功能呢?”(可以寄信、寄包裹、存钱、取钱、打电话、订报纸杂志、带收煤气、电话、自来水费等。)

  “看一下照片,邮局里都有些什么呢?”(有邮箱、有称、有电脑、有桌子等)

  “图片上的这个人在干什么?”(寄包裹)

  “为什么这里有个称啊?称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这里的人们在干吗?”(储蓄业务)

  3、了解邮局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

  “这张照片上工作人员在干什么?”(办理包裹业务)

  “这张照片上的叔叔在干什么?”(办理快递业务)

  “那这个阿姨又在做什么呢?”(办理储蓄业务)

  原来啊,邮局的叔叔阿姨们都有各自的工作岗位,做的事情都是不。一样的。

大班社会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建筑工人的辛苦,学会尊重他们的劳动。

  2、了解房子建造的流程及建造房子的工具。

  3、模拟建筑工人的游戏,体验角色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电子大书《忙碌的建筑工地》、建筑工地的视频、建筑工具的图片、建筑工人的图片等。

  活动过程

  一、认识建房子用的工具。

  ——出示盖房子用到的工具图片,请幼儿猜猜它们是干什么用的。

  二、观察热闹的建筑工地。

  ——一栋楼房需要很多人一起来建造,我们来看看,建筑工人是怎样建造房子的?(播放建筑工地视频)

  出示工地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上的情景。

  ——请幼儿们说说建筑工人都在做什么?

  ——教师介绍不同建筑工人的工作:建筑师设计大楼的平面图;油漆工给墙壁和天花板刷上油漆;电工规划电线的走向、安装插座和开关;管道工负责楼房里水管的安装和维修;木匠制作房屋的门窗、地板等。每个工人都有自己的`工作,他们分工合作,付出许多辛勤的汗水才能建造出一幢楼房,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让我们感谢他们。

  三、游戏:我们是忙碌的建筑工人。

  1、我们把活动室想象成一个建筑工地,一起来扮演建筑工人。

  2、你们想扮演谁?幼儿们说说自己感兴趣的工作。

  3、幼儿们想象自己是工地上的一名建筑工人,用模拟动作表现工人的工作。

  4、教师扮演工程师,一一询问幼儿在做什么事情。

  四、活动小结,请大家说说建筑工人的工作,启发幼儿理解工人的辛苦,学会尊重工人的劳动。

  活动应变

  游戏部分可以启发幼儿在周围寻找道具进行扮演游戏,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活动延伸

  请幼儿利用积木,大家分工合作盖一座房子。

  区角活动

  科学区:收集建筑工具实物和玩具供幼儿观察。还可以制作建筑工人工作图书,图书上留有插槽,让幼儿为其插上相应的工具。

  美工区:用废旧材料制作建房子的工具作为角色游戏的道具。

  环境创设

  互动墙:张贴忙碌的建筑工地图片,再让幼儿为不同工作的建筑工人插上相应的工具图片。

  家园同步

  在日常生活中路过建筑工地,家长可以跟幼儿谈谈建筑工人的工作,启发幼儿理解工人的辛苦,尊重他们的劳动。同时,提醒幼儿路过建筑工地要注意安全。

  相关链接

  欣赏图书《忙忙碌碌镇的故事》

  附录:建筑工具

  瓦工常用的操作工具:瓦刀、拉拉车、砂浆机、马凳、钢卷尺等

  木工常用工具:手锯、钉锤、电锯、电刨等

  钢筋工常用工具:绑扎勾、弯曲机、对焊机、电焊机、切断机等

【大班社会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社会优秀教案11-04

大班社会感恩教案04-02

大班社会树教案04-01

大班社会教案01-13

大班社会教案12-06

大班社会春游教案04-27

大班社会教案【经典】07-25

大班社会教案《勇气》09-29

大班社会垃圾分类教案02-22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