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7-25 12:08:13 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大班科学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热门)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操作、尝试与探索,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与快乐。

  2、引导幼儿能根据混合物的特点,利用恰当的工具进行分离活动,找出最好的分离方法。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及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体会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待分离的物品:花生;芝麻和黄豆;玻璃球和塑料球;大头针和牙签。

  2、分离工具:塑料筐、碗、盘子、水盆、水桶、筛子、筷子、勺子、漏勺、纸板、磁铁、镊子等。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动脑,寻找花生去皮的方法。

  (1)出示花生,引导幼儿想出各种花生去皮的方法。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请来了许多花生米宝宝,是什么颜色的呀?(红颜色)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动脑筋,来给花生米宝宝变魔术,把红色的花生米宝宝变成白颜色。怎么变呢?你说。你来试试看!有跟他不一样的办法吗?你说,你有什么好办法?

  (2)交流经验。(请幼儿先说自己的方法,然后上来演示;教师给予肯定,表扬)

  师:“小朋友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这么好的办法,真棒!我们一起来拍拍手!”

  2、初步尝试探索分离两种物体的方法。

  (1)师:(出示混合物)芝麻和黄豆混在一起,玻璃球跟塑料球混在一起,回形针又跟牙签混起来了。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动脑筋,想办法把它们分开来。我们一起去试一试,玩一玩,好吗?

  (2)幼儿自选分离活动,尝试将两样物品分开。(教师有目的地观察幼儿的活动)

  (3)交流自己的探索与发现:你分的是什么?你是怎么分的?你呢?

  (4)引出:(用工具)你是怎样分的?

  3、再次操作、探索,找出最快最好的分离方法。

  (1)师:刚才好多小朋友都没有成功,都没有分完,不要紧,老师在旁边

  为你们准备了好多的`工具,你们可以让这些工具来帮助你们,再去试一试,把篮子里的两样东西分开。不过,你要仔细观察一下,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用什么样的工具分最合适、最快,好吗?然后,我们再来比一比,谁的办法最快最好。

  (2)幼儿再次尝试,借助工具分离物品。

  (3)交流发现,总结出分离的最好办法。(若有争议,可请几名幼儿上来演示,如:用筛子分离物品)

  师:“请你来给我们讲一讲,你分的是什么?你是用什么工具分的?怎样分的呢?

  还有谁分的也是这个?你用了什么工具?(勺子、筷子、小碗、水里等)

  ①玻璃球和塑料球:你为什么要把玻璃球和塑料球放到水里呢?(引导幼儿将出

  水的特性:玻璃球沉到水底,塑料球浮在水面上,)如:有的小朋友是用筷子夹的,有的小朋友是用勺子舀的,××的办法是把两种球放到了水里来分的,大家觉得哪个办法更好更快呢?为什么?

  ②大头针和牙签:大头针和牙签是谁分得呀?你用了什么工具?是怎样分的?(放入水中、筷子、镊子、勺子、磁铁等)你怎么会想到用磁铁来分呢?(磁铁可以吸住铁的东西,大头针是用铁做的)有的小朋友是用筷子夹的,有的小朋友是用勺子舀的……××小朋友是用磁铁把大头针吸出来的,你们想一想,这几种办法哪个办法最快最好啊?用磁铁把大头针吸出来,一下子就把大头针和牙签分开了,这个办法真好。

  ③黄豆和芝麻:还有芝麻和黄豆,是谁分的呢?你用了什么工具?是怎样分的?(筷子夹、勺子舀、筛子筛、漏勺漏、镊子夹、轻轻摇滚下去等)你为什么要用筛子筛呢?(筛子上有小孔,小的芝麻漏下去了,大的黄豆比孔大,漏不下去)用漏勺漏、轻轻摇动让黄豆滚下来、用筛子筛这些办法都很好,到底哪个办法最快最好呢?这样吧,我们让他们来个比赛,好吗?看看到底是哪个办法最快最好。(几位幼儿进行演示、比赛)看清楚了吗?谁先分完?他用了什么工具?现在我们知道了,用什么来分黄豆和芝麻最快最好?对,用合适的筛子来分黄豆和芝麻这个办法最快最好。

  4、观察录像,了解生活中分离物品的方法。

  (1)师:“今天,我们小朋友真能干,想了好多办法把两样混在一起的物品又快又好地分离了出来。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碰到一些需要分离的东西,而聪明的大人们又想出了许多分离的方法。你见过吗?请你来说一说。

  (2)我们一起来看录象,看看聪明的大人是怎样来分离物品的。

  (3)幼儿观看录象。(建筑工地的分离黄沙;农民伯伯用筛子筛出干净的稻谷;洗衣机里的漏网;水池中的漏斗、扬屑等。)

  5、教师总结: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有趣的分离现象都是我们平时经常可以看到的。如果你平时能仔细观察,多动脑筋,那么,你还会发现更多更有趣的分离现象呢!发现以后来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好吗?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进入大班后,运动能力不断增强,动作更趋灵活,但对身体关节的作用及保护方法了解很少,特别是冬天的活动中容易造成运动中关节拉伤、摔伤和碰伤。由此,通过有趣的关节游戏,关节表演等内容,使幼儿知道关节对人体活动的作用,学会在运动中保护关节的方法。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身体中的常用关节。

  2、情感目标:知道关节对人体活动有重要作用,懂得孝顺父母,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3、技能目标:学会简单的保护关节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认识身体中的常用关节,学会简单的保护关节的方法活动准备纸筒若干,机器人两个,幼儿游戏中玩耍需要的光碟,人体模型。

  活动过程

  基本环节:

  音乐:小毛驴

  进场基本环节:

  一、(助教扮的机器人在门外敲门)很重的敲门声,小朋友们上位,机器人进来。

  (1)向小朋友们道歉;与小朋友们一起表演节目;

  (2)引出机器人和我们的不同,

  (3)请工程师把机器人改造得更灵活。

  二、利用人体模型讲解关节

  (1)教师讲解,让小朋友找自己身上的关节

  (2)请小朋友找老师身上的关节,找到的小朋友在关节处粘一个标记。

  三、探讨关节的作用。有了这些关节人体才能怎样?没有这些关节人体又会怎样?引导幼儿结合生活体验关节的重要作用。

  (1)请小朋友一手按住下巴一手捂住额头,知道关节的`动与不动。

  (2)请一个教师上来表演,闭合下巴关节,引出此关节可以说话吃东西。

  (3)请几个小朋友上来戴上纸筒吃苹果,知道肘关节可以弯曲。

  (4)请机器人和小朋友比赛运球引出关节可以让我们更灵活。

  通过以上表演总结我们人体如果没有关节就不会说话,不会吃饭,行动起来就很不灵活方便,所以说关节对我们是很重要的,我们要保护好关节。

  5、保护我们的关节。关节对我们这么有用,我们要保护好它们,不要让关节拉伤或者扭伤了,不要推撞小伙伴,老师把小朋友玩耍的情况录下来,看看谁没有保护好他们的关节,并且请他们以后改正。

  6、改进了的机器人进场。启发幼儿观察现在机器人和刚才机器人的不同点,机器人邀请小朋友(自选纸筒套在身体的关节处)一起跳舞。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常见的动物不同的睡眠姿势。

  2、进一步萌发幼儿对动物睡眠姿势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动物怎样睡觉

  2、课件—动画片:有一只大象

  3、课件—音乐:我们爱唱歌

  动画片

  动画片

  幼儿园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观看动画片:《有一只大象》,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在动画片里看到了谁,知道大象有什么本领吗?

  (幼儿讨论)

  二、展开

  1、讲述动物睡觉姿势

  (1)大象有许多本领,你们知道大象累了是怎样睡觉的?

  (大象是站着睡觉的)

  (2)还有哪些动物是站着睡觉的?

  (鼓励幼儿结合已有经验大胆发言)

  2、了解动物是怎样睡觉的

  课件演示

  (1)这里有一群美丽的仙鹤,你能看出谁在睡觉吗?

  你从哪里看出它在睡觉呢?

  (仙鹤是单脚站着睡觉)

  (2)这几匹马,有的站着,有的卧着,你知道哪匹马在睡觉吗?

  (马是四脚站着睡觉的)

  (3)猫头鹰是怎样睡觉的?

  (猫头鹰是睁只眼闭着眼睡觉的)

  (4)蝙蝠怎样睡觉呢?

  (蝙蝠倒挂在树上睡觉)

  (5)蛇怎样睡觉呢?

  (蛇盘着身体睡觉)

  小结:它们和我们人类睡眠姿势不一样。

  3、丰富知识

  (1)除了我们刚才认识的动物有奇怪的睡觉姿势,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有不一样的.睡觉姿势吗?

  (幼儿讨论、讲解)

  (2)课件演示:蚕,鱼

  它们是谁?

  知道它们是怎样睡觉的吗?

  (知识引导:蚕宝宝抬着头睡觉,鱼儿停在水中睡觉)

  三、结束

  音乐:我们爱唱歌

  现在,我们一起和小动物唱歌、游戏好不好。唱歌时,你可以学一学各种小动物的动作,看谁表演的最美。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带孩子们外出活动时随处可见形态各异、五彩缤纷的鲜花,他们对色彩很感兴趣,同时对大自然中美丽的花朵也是情有独钟。自春晚过后,刘谦表演的魔术便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热点话题,孩子们也经常讨论着神奇的魔术表演,有的甚至跃跃欲试尝试着表演简单的魔术。为了将以上两点有机结合,根据大班幼儿各项能力的发展水平,我设计了本活动。活动主要涉及科学领域,在活动中使幼儿初步了解水的吸附力的作用,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动手制作乒乓球小花,并通过各种方法尝试让小花转起来,通过探索对水的吸附力有直接的`认识,并在整个活动中体验旋转带来的快乐,产生对科学操作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究操作,体验旋转带来的快乐,产生对科学操作活动的兴趣。

  2.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3.尝试用剪刀剪硬质物品,学习用废旧乒乓球制作旋转的小花。

  活动准备

  1.废旧乒乓球若干,剪刀、泥工板每人一套,清水、小筐每桌一份。

  2.录音机,轻音乐及欢快音乐磁带。

  3.“闯关”幻灯片。

  4.魔袋一个,不同材质的小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魔术“变小花”,导入活动

  1.老师扮魔术师,从魔袋里依次变出不同材质的小花,导入活动内容。

  2.鼓励幼儿通过闯关成为神奇的魔术师,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引导幼儿制作旋转的小花并探究旋转的奥秘

  1.引导幼儿闯第一关“观察关”。播放幻灯片1,老师变出乒乓球小花,请幼儿在观察外形的基础上说一说其制作方法。

  (1)这朵小花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谁能说一说是怎样做成的?

  (2)师生小结乒乓球小花的制作方法,强调剪刀剪硬物的技巧:用半个乒乓球做花朵,用剪刀剪出你喜欢的花瓣形状,剪刀用力要适当,注意花瓣要剪均匀,一朵漂亮的小花就做好了。

  2.引导幼儿闯第二关“动手关”。播放幻灯片2,用剪刀、乒乓球制作小花,教师巡回指导。

  3.引导幼儿闯第三关“探索关”。播放幻灯片3,利用学具让小花旋转起来。

  (1)幼儿自由探索:请你试一试,如何让你的小花转起来。

  (2)提供泥工板、清水,引导幼儿将小花底部蘸少量清水放在泥工板上不停旋转。

  (3)小结幼儿操作,肯定幼儿的探究。

  4.引导幼儿闯第四关“揭秘关”。播放幻灯片4,初步了解水的吸附力的作用。

  (1)引导幼儿讨论:小花为什么一直转,不容易掉下来。

  (2)师生小结:必须有水,小花才不容易掉下来,水的吸附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板子的倾斜度决定小花旋转的速度。

  5.游戏“看谁转得快”,让幼儿亲自尝试如何让小花转得更快。

  现在请小魔术师运用你的魔法让小花转得更快,在规定时间内比比看,谁的小花转得又快又稳,不会掉下来。

  三、小结幼儿操作情况,引导幼儿感受旋转的快乐

  1.幼儿用肢体动作扮演小花,随欢快的音乐旋转。

  2.鼓励幼儿寻找生活中更多旋转的物品,萌发探究的兴趣。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准备

  餐巾纸若干,卷纸若干,箩筐若干,油桶若干(有重有轻)

  活动目标

  积极合作,体验团结起来力量大的快乐。

  大胆尝试,学习制作有力量的纸绳。

  通过实验,萌发探索纸绳承受力的兴趣。

  活动过程

  1. 出示餐巾纸师: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

  师:这是我们生活中的餐巾纸,人们喜欢用软软的餐巾纸擦脸、擦汗、擦手···师:你们玩过餐巾纸吗?

  师:那今天再跟老师一起玩一次。

  2. 鼓励幼儿做纸绳,尝试提水桶。

  师:首先谁能把餐巾纸做成一个纸绳?

  师:它有力量吗?能拎起东西吗?

  师:有人说可以,有人说不可以,到底怎样,我们来试试吧!

  师:听清楚要求,小朋友在"1"号筐里拿一张餐巾纸,把它做成纸绳,然后来到这里拎起水桶,要这样拎,做好了就可以上来试一试了!

  3、谈论纸绳的秘密师:请拎起水桶的小朋友站这边,暂时没有拎起水桶的'小朋友站另一边。

  师:我给你们同样地餐巾纸做成的纸绳,为什么你们可以拎起来,你们暂时拎不起来呢?

  师:我们一起讨论下。

  师:那到底是为什么呢?你们像不像知道其中的秘密?

  (两边各拿一个纸绳)师:你们发现了它们有什么不同?告诉你们哦这里藏着一个秘密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啊?仔细看好啊!

  (教师示范做一个有力量的纸绳,延纸绳的不同边来做纸绳)师:现在你会做一个有力量的纸绳了没有?

  师:知道了这个秘密,我们再来试一试。

  师:纸绳一定要拧紧,越紧就力量越大。

  4. 尝试拎水桶师:现在纸绳可神气啦!它想拎更重的水桶,谁来试试?

  师:想不想挑战更重的水桶?

  师:如果要提起更重的水桶你有什么办法?

  师:现在难度增加要提起两个水桶,我们可以用几根绳子来帮忙?谁想来试试的?

  师:团结起来的纸绳力量大!

  5. 经验拓展师:你们想不想做一根有力量又长的纸绳?

  师:我们两个小朋友合作完成一个又紧又长得纸绳,然后用你的这个纸绳去拎起更重的东西去吧!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1-09

大班科学教案03-14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23

声音大班科学教案02-15

大班科学教案《鸡蛋》03-29

大班科学教案(实用)07-22

大班科学教案[优秀]07-22

大班科学教案[实用]07-22

大班科学教案[荐]07-21

(通用)大班科学教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