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公开课教案

时间:2023-06-16 10:25:02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乘法分配律》公开课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乘法分配律》公开课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乘法分配律》公开课教案

《乘法分配律》公开课教案1

  教材分析 :

  乘法安排律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把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展一些简便计算的根底上进展学习的。乘法安排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根据分析题意、列式解答、叙述思路、观看比拟、总结规律等层次进展的。然而乘法安排律又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安排律,更要让学生经受探究规律的过程,进而培育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力量。同时,学好乘法安排律是学生以后进展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力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动身,把数学学问和实际生活机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学问。

  学情分析:

  学生根底较差、有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所以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留意做到面对全体学生,尽量关注每个学生的进展。在前面教学中发觉学生对于用字母表示规律的把握是比拟坚固的,而对于一些有规律的数字也只是进展简洁的”竖式计算,没有发觉有些数字相乘之后积的特点,没有发觉简算的意义。因此,要让学生在计算中体会出简算的'必要和便利,让学生亲身经受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展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力量方面得到进步和进展。

  教学目标:

  学问与力量:

  1、在探究的过程中,发觉乘法安排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会用乘法安排律进展一些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乘法安排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究规律的过程。

  2、经受共同探究的过程,培育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沟通的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这些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他们的身边到处有数学。

  2、增加学生之间的了解、同时体会到小伙伴合作的重要。

  3、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产生对数学的奇怪和求知欲,着重培育良好的学习习惯。

《乘法分配律》公开课教案2

  一、教学内容:乘法分配律教材第36页的例3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能自主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探索乘法的分配律。

  四、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小黑板、口算题、例题、练习题等。

  六、教学策略:本节课的学习我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学习,把问题教 学法,合作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结合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使学 生自主、勇敢地体验尝试和实践活动来进行综合学习。

  七、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率。谁来说一说,掌握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率有什么作用?( 简便)

  接下来我们做几道口算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其他同学快速判断。(生口算。)

  (二)、探究发现

  1.猜想。

  师:同学们算得很快,看看下道题你们能不能很快算出来。(出示:(10+4)×25。)

  这道题算得怎么不如刚才的快啊?(它和前面的题目不一样)

  好,我们来看一下它与前面的题目有什么不同?

  这道题含有不同运算符号了,有能口算出来的吗?说说你的想法。

  为什么这样算哪?

  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知道什么是乘法分配律吗?

  你自学能力很强,但对乘法分配律的内涵还不了解,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乘法分配律好吗?(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

  2.验证。

  师:同学们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如果可以这样计算的话,那可简便多了。到底能不能这样计算,我们来验证一下。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分别算出这两个算式的结果,看看是否相同。(生活动计算。)

  师: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两个算式的结果相同。)说明这两个算式关系是什么?(相等。)

  小结:通过验证,这道题确实可以这样算,那是不是所有的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的算式都可以这样计算呢?通过这一个例子能下结论吗?(不能。)那怎么办?(再举几个例子。)好,下面请每个同学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看看是不是所有的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都可以这样计算?

  (学生计算,并汇报。)

  ……

  师:由于时间关系,老师就写到这里,通过举例我们可以发现,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都可以这样计算。有没有举出例子不能这样计算的?(没有。)一个例子不能说明问题,我们全班同学举了这么多例子,还有没写的用省略号表示。我们都得到了同样的结论。下面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的几组等式,看看你们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乘法分配律》公开课教案3

  教学目标:

  略

  学问与技能:

  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觉并理解乘法安排律,初步了解乘法安排律的应用。

  2、使学生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安排律。

  3、能用乘法安排律进展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结合详细的问题情境经受探究乘法安排律的过程,理解并把握乘法安排律。

  2、学生在发觉规律的过程中,进展比拟、分析、抽象、概括的力量,增加用符号表达数学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数学学问之间的内在联系,培育学生发觉、探究的意识。

  2、让学生感受数学规律确实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发觉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胜利感,增加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重点:

  理解乘法安排律的意义,并归纳出定律,会运用乘法安排律。

  难点:

  抓住等号左右两边算式的特征和联系,理解乘法安排律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提醒课题。

  师:昨天,同学们通过微视频自学了什么内容?(乘法安排律)

  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深入的学习乘法安排律。

  二、沟通自主学习任务单

  师:通过观看《乘法安排律》的微视频,你知道了什么?

  (乘法安排律的意义,如何理解乘法安排律)

  (一)小组沟通:任务一

  1、任务一:乘法安排律的意义

  从“举例”、“意义”和“用字母表示”这3点绽开沟通。

  2、学生汇报:

  师:谁有不同的举例?像这样的例子可以举多少个?(很多个)

  通过举例,你有什么发觉?

  (提醒乘法安排律的意义: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安排律)

  用字母表示:(a+b)×c=a×c+b×c

  a×(b+c)=a×b+a×c

  师:“分别相乘”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结合字母表示说一说。

  (二)小组沟通:任务二

  1、任务二:理解乘法安排律

  从“画图”、“乘法的意义”这2点绽开沟通。

  2、学生汇报:(画图理解)

  师:谁有不同的画法?(课件演示)

  认真看图和等式,谁看懂了?说给大家听。

  1、求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4×2+6×2=(4+6)×2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师:看来,我们在三年级学习的长方形的周长公式中就孕伏了今日学习的乘法安排律。

  2、组合图形大长方形的面积:

  4×2+6×2=(4+6)×2

  师: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中也有乘法安排律,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理解乘法安排律,很好。

  3、结合乘法安排律来理解多位数乘法的笔算。

  25实际上是把12分成25×12×12()+()进展计算=25×(+)

  师:同学们能联系旧学问学习新学问,真棒!只要你做一个有心人,你就会发觉其实数学中有些新、旧学问是有联系的。

  4、乘法的意义理解乘法安排律。

【《乘法分配律》公开课教案】相关文章:

乘法分配律教案09-04

乘法分配律教案15篇03-30

《乘法分配律》数学教案01-02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07-10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06-10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03-26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02-07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精选15篇03-26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15篇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