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6-11 11:11:05 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语文教案模板汇编8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语文教案模板汇编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宽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3.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4.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蟋蟀实物收集蟋蟀的有关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宽敞。

  2、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拿出一个方阵的塑料蟋蟀)认识这小东西吗?叫什么?

  蟋蟀。对,这是它的大名,小名叫什么?(蛐蛐)

  师:“蟋蟀”两个字怎么写,老师忘了,谁来写一写?(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写,其余学生书空)

  师:小家伙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好斗、唱歌、建住宅)

  板书:蟋蟀的住宅

  二、初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样子。

  1、蟋蟀的住宅有多少平方米,有几层楼?小东西的住宅是什么样的?读课文,用“—”画出有关句子。

  2、讨论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蟋蟀的住宅。(在课题的右边画出蟋蟀的住宅,直观、形象)

  三、变换角色,再读课文。

  1、师:小家伙的住宅不就是个小洞,有啥了不起的?

  你们认识王老师的住宅吗?(不认识)

  师:(惊讶、不认识)王老师住的楼房100多平米,二层楼,比它好多了。

  3、我想了解一下各评委的水平。

  分段读课文(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读),每人找一位小老师帮助纠正读音。

  四、再读课文,找出生词,讨论。

  1、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生词,写在黑板上。隐蔽、弃去、慎重、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耐烦、宽敞。

  2、讨论词义。联系课文,学生理解哪个词义就请他讲哪个词,老师重点指导学习“随遇而安”。

  (1)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

  (2)课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来的?谁不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

  五、总结布置作业:

  听写划记的生字新词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

  一、 背诵课外选反义结构成语。

  二、 阅读练习。

  三、 想象作文。

  教学重点:

  写出童年的趣味。

  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 回忆四字成语,背诵。

  1、 教师点字,全班成语。

  2、 定时背诵,时间三分钟,看谁背的成语最多,同桌相互检查。

  3、 统计,评选最优秀的成语背诵者。

  二、 欣赏、背诵《四字成语》。

  1、 听教师背诵,学生开始自由想象。

  2、 学生齐读。

  3、 教师讲述与成语相关的故事。

  4、 学生自由讨论。练习背诵默写。

  5、 检查。

  第二课时

  一、 师生以童真为话题讨论童年趣事。

  1、 你能回忆童年趣事?

  2、 怎样才能从童年中寻找趣味?

  3、 在游戏、锻炼中寻找乐趣。

  二、 阅读短文《大雪之后》。

  1、 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划出全文中心句。

  2、 哪几段讲了原因?原因是什么?阅读第一、二自然段。

  1) 我家的孩子与别家的孩子有什么不同?

  2) 说说为别家孩子不能玩雪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3) 为什么我要让孩子不怕冷,去雪地玩雪?

  3、 学生自由讨论小孩子的乐趣。

  第三课时(辩论)

  组织这次辩论活动,大体可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明确要求,确定辩题。

  1.为了使这次辩论活动有充分的准备,切合学生实际,教师应在进行辩论活动的前两三天,安排学生阅读“积累·运用六”口语交际提示,使学生明确这次辩论活动的任务和要求。

  在“提示”提出的两个辩题(“有了电脑,还要花功夫练习写字吗?”“小学生要不要多看电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广泛收集有争议的问题。为了开启学生的思路,教师可举例示范,如,你喜欢不喜欢严厉的老师?大家轮流当班长好不好?

  2.辩论会进行前,先让学生推荐各自准备好的辩论题,教师也可以推荐,大家共同商量确定辩论题目。选择辩题要充分考虑:问题与学生的学习或生活密切相关,确实存在两种不同的看法和做法,将其辩论清楚,有助于提高思想认识和统一行为规范。

  3.请推选一名学生当辩论会的主持人。

  第二步,自选观点,分组准备。

  1.辩题选定后,针对辩题提出完全不同的两种观点。例如,“赞成小学生多看电视”和“反对小学生多看电视”。肯定意见为“正方”观点,否定意见为“反方”观点。

  2.根据每个学生赞同“正方”观点还是“反方”观点,将学生分为两组。每组推选出四名主辩人,排出发言顺序:第一主辩人,第二主辩人,第三主辩人,第四主辩人。

  3.各组学生在一起讨论,围绕本组选定的基本观点,从各个方面寻找理由。如,理论观点方面的.论据——国家各级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名言、警句;事实论据——成功者的经验、做法,公认的事实。每个主辩人要认真做记录,以便集中全组同学意见,作为证明观点的材料。

  论据收集整理工作进行得是否充分,直接影响辩论会的效果。因此,这一环节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双方都做好准备。教师要注意了解情况,酌情加以指导。以“小学生要不要多看电视”这一辩题为例,“正方”学生从看电视的好处方面去思考,可能提出这样一些理由:(1)电视是新的知识媒体,通过“科技博览”“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节目可以学到各方面的知识,看得越多知识越丰富;(2)看“新闻联播”可以了解国家大事,了解国际形势,了解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3)看“东方之子”节目,可以了解许多名人的杰出业绩及其成功之路,受到激励,树立远大理想;(4)看“文艺节目”可以增强文化素养,提高艺术欣赏水平……“反方”学生从多看电视的坏处方面思考,很可能提出下列反对多看电视的理由:(1)小学生多看电视,占去大量时间,影响完成作业 ,使学习成绩下降;(2)多看电视对眼睛有害,视力下降必然影响学习和生活;(3)电视中播放的许多节目中有凶杀、暴力场面,有一些坏人作案的情节,小学生爱模仿,容易学坏;(4)电视中许多节目的成人镜头容易使学生早恋……

  第三步,展开辩论,畅所欲言。

  1.主持人宣布辩论会开始;公布辩论的题目和正、反方的基本观点;介绍正、反方的主辩人及发言次序;通过辩论会有关规则。

  2.先由正、反方第一主辩人陈述本方基本观点和论据,接着,各方主辩人为维护本方观点按一定顺序发言,或补充本方的支持理由,或找出对方发言的漏洞和错误进行反驳,或指出对方认识的片面,用本方观点予以纠正……当主辩人应对无力、反应迟缓时,本方组员可以插话支援,尽量使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做到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经过几轮辩论,双方的陈述都比较充分了,第四主辩人可以归纳小结本方的理由,重申所持观点的正确。

  3.为使辩论会气氛活跃,主持人可以在辩论的过程中相机插话,或评价,或激励,或引导,把辩论不断推向高潮。

  第四步,评议总结,提高认识。

  1.双方辩论结束,主持人应该对整个辩论过程作出总结,吸收双方合理意见,陈述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并请老师点评。

  2.教师在主持人总结的基础上,做更全面的评价指导。第一,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分析所辩论的问题和双方的理由,指出正确的认识方法和结论。如果教师一时不能做出正确的结论,应建议学生怎样继续研究探讨,推荐阅读资料或调查、采访对象。第二,对辩论过程中各组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指出哪些学生态度最积极,哪些学生提出的论据最有说服力,哪些学生应对最迅速,哪些学生语言最严密、表达最清楚,哪些学生最能发现对方的问题、反驳最有力。第三,指出本次辩论过程存在的问题,告诉学生一些组织辩论会的方法和进行辩论的常识。

  3.评选“最佳辩论手”。

  第四课时

  一、布置观察,积累素材

  学完《童年的发现》后,给学生较充裕的时间,用心去观察周围的人、事、物,看看自己有什么新的发现;用心去回忆自己脑海中积累的材料,想想自己曾有过什么样的发现。

  二、激发兴趣,拓展思路

  1.谈话导入 ,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如,可以这样说:著名的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牛顿因为发现苹果落地的秘密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因为发现了壶盖跳动的原因而发明了蒸汽机……有多少发现,就给人带来多少惊喜。可见,发现是一个特别了不起的本领,谁掌握了这个本领,谁就有可能成为有本事的人!正值童年的你们,一定也有自己独特的、有趣的发现,想把你的发现告诉我们吗?

  2.让学生自由说一说都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说到日常生活中的发现。如,发现妈妈爱美了,爸爸勤快了;发现马路边的路灯按时亮起来,公园里的动物多起来了;发现种子怎样发芽,向日葵如何转动了;发现电视里的环保广告多了,发现人们都在学英语了;发现战争太可怕了,美国太霸道了。还可能说到学习生活中的发现。如,发现语文书变了,课文比以前有趣了;发现老师讲课方式变了,学校活动多了;发现应用题有五种解法,记生字也有窍门;发现新老师像朋友一样,同桌也不讨厌了。教师根据学生说的,适当总结评价:你们几位说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发现,你说的是学习中的发现,真是有心人!通过这样来肯定学生的发现,开启学生的思路。

  3.引导学生读习作提示,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自己的发现清楚地告诉别人。要求把发现了什么以及发现的过程写清楚。题目可以用“我发现……”,也可以自拟。

  三、自主习作,因材施教

  学生构思后自主习作时,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指导。对全班的习作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选择典型的习作(如,过程写不清楚的,语言表达存在问题的),相机评价,具体指导。

  四、朗读习作,评议修改

  选典型习作三至五篇,读一个评一个,师生共同评议。从是否把发现的过程写清楚了、语言是否流畅、用词是否准确等方面进行评议。结合评议,引导学生对所评习作口头修改或补充。然后,各自修改习作,进行誊抄。修改时先自己修改,再请小伙伴帮助修改。

  五、佳作欣赏,激励评价

  此环节安排在批阅习作之后。首先,选出选材、结构、语言等方面各具特色的习作,请小作者读给大家欣赏,师生简要地进行品析;然后请这次习作有较大进步的学生读他们的作品,教师点评鼓励。最后,教师总结,不仅表扬学生作文的成绩,更要表扬学生的发现和创造。

  【本单元复习四课时:听写生字词、四字词,讲解同步训练,设计自主练习,默写古诗三首。】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继续复习巩固良好的阅读习惯。

  4. 懂得一个孩子纯真的童心。初步了解泰戈尔其人。

  教学重点难点:

  1. 继续复习巩固良好的阅读习惯。

  2. 懂得一个孩子纯真的童心。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出示泰戈尔。指名读,齐读。

  2. 介绍:泰戈尔是印度著名诗人。他的诗想象奇特,意境优美,趣味盎然。

  3. 示题,指导学生朗读注释1。

  二、 整体了解

  1. 教师范读。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2. 出示填空:

  “我”希望变成___________,悄悄的'看着妈妈_____、______、_______地情景。

  三、 学习课文:

  1. 你喜欢这个孩子吗?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 自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

  3. 交流:

  4. 指导各种形式地朗读有关小节。

  5.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四、 指导写话

  1. 你有没有过什么奇思妙想呢?你想过变成其他什么人什么东西吗?你想要干些什么呢?

  2. 尝试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3. 评议。修改。

语文教案 篇4

  基本实践观点:

  1、教学实践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3、在句中理解字词用法。

  4、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见解。

  教学内容:

  课题:《寓言四则》课型:自读

  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方式:研读、点拨

  教学目标:

  1、理解四则寓言的寓意并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2、能运用成语。

  3、文言文阅读能力训练。

  4、文言字词及文学常识积累。

  5、独立创新地解读文言寓言的能力训练。

  教学重点:

  1、理解四则寓言的寓意并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2、能运用成语。

  3、文言文阅读能力训练。

  4、文言字词积累。

  教学难点:

  1、能运用成语。

  2、文言字词积累。

  教学过程:

  一、 课题展示:(幻灯展示)

  二、 导入:

  在我国古代文学殿堂中,有一支瑰丽的奇葩——寓言。我们对寓言并不陌生,在初一我们已经学习了《伊索寓言二则》、《黔之驴》、《愚公移山》、《扁鹊见蔡桓公》等寓言,今天我们将学习四则先秦寓言。作为成熟最早的文学形式,他们具有什么样的文学魅力呢?

  三、 幻灯打出课文标题。

  四、 回忆寓言的相关知识。

  寓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人生哲理,在形象的故事中隐含一种规劝或讽刺的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文学体裁。

  六、 检查预习:(幻灯打出)

  1、给下列字词注音:

  祠(cí)卮(zhī)椟(dú) 缀(zhuì)滥(làn)竽(yú)

  廪(lǐn)湣(mín)遽(jù)髀(bì)跛(bǒ)薰(xūn)

  2、解释加点字词:

  引酒且饮之。(拿来)终亡其酒。(失掉)

  (1)(2)

  丁壮者引弦而战。(拉)马无故亡而入胡(走失)

  缀以珠玉。(用)吾能为之足。(给,替)

  (3)(4)为木兰之柜。(做)

  此独以跛之故。(因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给,替)

  此何遽不为福乎?(是)

  3、 翻译下列句子:

  (1)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译:蛇本来就没有脚,(先生)你怎么能给它画上脚呢?

  (2)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译:(结果)郑国人买了他(楚人)的(装珠宝的)盒子而把珠宝还给了他(楚人)。

  (3)廪食以数百人。

  译:用官仓的粮食来供养几百人。

  (4)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译:这怎么就不能成为祸事呢?

  (5)人皆吊之。

  译:人们都来慰问他(塞翁)。

  七、 自由阅读、质疑、释疑。

  八、 寓意讨论:(先由学生讨论,再用幻灯展示)

  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不适当。

  买椟还珠——讽刺只注重外表,不看实质,只重形式,不重内涵的人。

  滥竽充数——比喻无真才实学混在行家里充数,或用不好的东西混在好东西里充数。

  塞翁失马——事情的好坏可以转化,要辨证地看待事物。

  九、 成语造句:(先用幻灯展示例句,再由学生自由造句)

  十、 小结:(幻灯打出)

  1、 在课外自由阅读了课文,编成了课本剧并进行了表演,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2、 回忆了寓言的相关知识。

  3、 分析了部分字词,结合句子重点讲了“为”和“以”的.用法。

  4、 解析了部分疑点。

  5、 对寓意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6、 学习了成语并进行了造句练习。

  (其中,“为”“以”的用法,成语的运用和寓言的相关知识及寓意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十一、作业布置:(幻灯打出)

  1、 熟读课文,

  2、 任选一则寓言改写为白话文(可充分发挥想象)。

语文教案 篇5

  一、考点分析

  《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中学生应该能够掌握3500个左右常用字。在中考考试中,查考汉字,主要是为了准确区分常见的同音字,能够辨析简单的形似字,能够理解常见多音多义字在不同词语中的读音和意义,同时要要求同学们书写汉字笔画清楚,字形正确、规范。

  从近几年的中考来看,汉字考查一般放在语音考查的后面,或者与语音题结合在一起,试题分值往往二到四分。有的采用选择的形式,有的采用让同学们根据拼音书写汉字的形式。考查的内容都是在教材中出现,常用常见又易错的词语。此外,同学们还应该了解汉字构造,掌握常见字的笔顺、笔画、辨析形声字的声旁和形旁,熟练使用汉语工具书,学会部首和音序检字法。

  对于汉字的考查,不局限于选择题或者填空题,在阅读题中,也常常考查同学们对于汉字的理解。

  二、备考指南

  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应该以教材为基础,逐课进行汉字的积累。把每一课中出现的重点字词都罗列出来。对于多音多义字,应该能够根据具体的语境,辨析汉字的准确读音和意义。对于形似字,要注意运用比较的方法,辨析他们的区别。

  (一)纠正、防止错别字的方法

  1.分辨形旁,注意字音。如贝多和财物有关,亻多和 人有关,饣多和饮食有关;纟多和丝、棉、麻有关,氵多和水有关;衤多 和衣服有关;月多和身体有关。

  2.看清声旁,分辨同音字,如沧不要写成沦,经常不要写成经长。

  3.分辨形似字意义,如菅和管;分辨同音字意义,如抱负与报复。

  4.记住少数带多数。辶和廴,从廴的字只有三个:廷、建、延,其余均从辶。

  5.不随意简化

  (二)笔画和笔顺

  在书写汉字时,从落笔到抬笔,就是一笔或叫一画,这些点或画就叫笔画。

  汉字基本笔画有八种,即:点、横、竖、撇、捺、勾、折、提。每一种笔画有一种或几种变形写法。

  写字时笔画的先后顺序,叫笔顺。常见的笔顺规则有以下八种:

  先左后右,如认、助、则、仁等;

  先上后下,如王、旦、恩、梦等;

  先横后竖,如十、干、主、井等;

  先撇后捺,如人、文、令、义等;

  从外到内,如同、月、闻、风等;

  先进后关,如园、田、因、国等;

  先中间,后两边,如小、水、办、少等;

  先里头,后旁包,如断、画、函等。

  学习掌握汉字笔画和笔顺规则,有助于我们正确查检字典、词典,指导书写,还能使写出的字体工整美观,提高书写速度。

  (三)形声字

  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表示字的意义,另一部分表示字的读音。表示字义的部分叫形旁,表示字音的部分叫声旁。

  形旁和声旁结合方式主要有六种。

  左形右声:偏 铜 冻 征 硝 城

  右形左声:攻 劲 削 瓢 故 雌

  上形下声:管 霜 爸 芳 崖 界

  下形上声:慈 斧 贡 忿 凳 膏

  外形内声:固 病 阀 园 裹 衷

  内形外声:闻 问 闷 辩

  (四)形似字、同音字、多音多义字

  有些字形体相近,不细心分辨就容易写错、用错。例如,未来的未和末梢的末,区别仅仅在起笔两横的长短,意思却完全不同。

  正确书写和运用形似字,主要靠认真。把字形认准,字义弄懂,一笔一画认真书写。还要在积累词汇的同时,分辨形似字。

  有些字读音相同,这类字叫同音字,例如,唤换涣焕都读huàn,壁和璧都读bì。还有些字读音相近,如浊(zhuó)和烛(zhú)。分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要从字义入手,并且记住经常和什么字组成词使用。

  不止一个读音,不止一个意义的字叫多音多义字。分辨这类字也要从字义入手,记住读这个音时表示什么意思,读另一个音又表示什么意思。例如:薄,用在薄板中读báo,表示厚度;用在薄弱中读bó,表示单薄、弱;用在薄荷中读bò,是一种植物的名称。

  (五)

  1.音序检字法

  如果知道某个字的读音,想查这个字的意义,就可以使用音序检字法。

  例如查津字的意义。知道津读jīn,按这个音节的声母j去查汉语拼音音节索引,知道属于jīn的音节的字在哪一页,然后再找到这一页,就查到津字了。

  2.部首检字法

  如果不知道某一个字的读音,就可以使用部首检字法。例如查津字,首先确定要查的这个字属于氵部,然后从部首目录中找到氵部在检字表中的.哪一页,再从检字表查出津字在字典的哪一页。注意:在检字表中查津字的笔画,只查除去部首部分的笔画,即只查聿的笔画--6笔。

  3.常用符号的意义

  一个字因意义不同而有几个音的,就在各个注音前用(一)(二)(三)等标明。一个字不止一个意义的,就用①②③等表示有几个意义。

  注解中的引、喻、转、连等符号,引表示由原意引申出来的意义,喻表示由比喻形成的意义,转表示由原义转化而成的意义,连表示本字可以和一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字并列起来构成大致同义的词。

  (六)正确识记汉字的字形,应注意以下几点:

  (1)掌握汉字的字形要靠日积月累,平时读书看报,看电视都要做有心人,遇到不认识的或拿不准的字,一定不要随便放过,要勤,积累多了,出错也就少了。

  (2)要将汉字的字形与它的音和义结合起来识记,这样比死记硬背掌握要轻松得多,记得也要牢固。

  第一,要了解汉字的基本特点。音形义统一是汉字的基本特点。要从三者的对应关系入手,根据现代汉字的字音和字义,正确识别它的字形。

  第二, 要了解现代汉字的结构特点,现代汉字据85%以上是形声字,一般来说,声旁表音,形旁表意,因此可以通过形旁加以辨别。

  第三, 要了解错别字产生的原因:①音同或音近造成错误。②形近造成错误。③音近形近造成误读。④不明成语典故造成错误。

  第四, 要掌握识别错别字的方法,了解了错别字产生的原因,就可以通过读音,字形及其意义去识别了。

  近几年中考的语音、汉字题,更多地着眼于实际运用,更加贴近生活。如在具体语境中给汉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改正错别字。材料多取材于报刊、杂志,在实践中考查学生语音、汉字的语言知识。

  三、附录《容易写错的字》(详见《成功中考》第10-12页)

  四、中考模拟练习(参见《成功中考》第8-10页)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识记生字,会读课文。

  (一)、谈话导课:

  1、卡片出示“话”字:同学们认识这个字吗?你能用这个字组词吗?能够用数量词跟它组词吗?

  2、我们听别人说话时,听一句好呢?还是听半句好?

  3、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认识一个听话只喜欢听半句的小朋友,大家有兴趣吗?

  板书:只听半句,学习生字“听”。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指导写:无、半、及、句。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拼读课文,边读边标出小节。

  2、同桌按小节互读互听,互相提示并帮助纠正读错的字音。

  (目的:用读书的方法检查学生对小节的.概念是否理解正确,培养学生互相听读、互相纠错的能力。)

  3、反馈:

  (1)帮助同桌纠正了哪个字的读音,能够带领大家读一遍吗?

  (2)能够在课文中找出有这个字的句子并带大家读一遍吗?

  (3)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应该怎样写呢?

  (4)检查全部生字的认读情况:

  A、读生字卡片,读一个拿一个。

  B、小游戏:生字宝宝很淘气,趁同学们不注意又逃回了课文里,同学们在课文里捉住他们,有信心吗?

  C、展示检查学生勾画生字情况。

  D、再读生字卡片,读一个收一个。

  (目的:用汇报的方式反馈学生自读时的识字效果,充分唤起学生的生活积累,主动地识字,把识字过程真正落到实处。)

  (三)、细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有一定语气(会读)。

  1、自由练读课文,一小节一小节地读,读好一节再读下一节。

  2、四人小组合作练读课文:1选择自己喜欢的、或者是最有把握读好的小节读,互相提示、纠正,要读准确、流利。

  3、面向全班检查练读情况:指名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小节,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情况有意指导学生读好课文。(按课文的先后顺序逐一完成)。

  4、朗读全文。

  (四)、小结。

语文教案 篇7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秋天的快乐》

  教学目标:

  1、 能有条理地说说自己在金秋时节做的觉得最快乐、印象最深的、最感兴趣的事。

  2、 能把自己的快乐心情表达清楚,最好能使听的人受到感染。

  设计理念:

  1、 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2、 全员参与,逐步提高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评价。

  教学重点:

  能把自己的快乐心情表达清楚。

  教学准备:

  1、教师搜集秋天里学校、班级开展各项活动的剪影。

  2、 音乐律动《摘果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1、 语言引述: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欣赏了五彩缤纷的秋色,聆听了美妙的秋天的声音,还体验到了秋阳中放飞风筝的乐趣。在这美丽的秋天里,我们学校还开展了许许多多的活动,还记得有哪些吗?

  学生涌跃发言,教师一一板书,并将剪影一一张贴。(如:放风筝、秋游、野炊……)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交际的欲望。】

  2、 明确话题:秋天里,你们快乐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述说一番秋天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好吗?(板书课题:秋天的快乐)

  二、拓展思路,展开话题。

  1、 秋天里,除了在学校,你在其他地方还做过哪些快乐的事?

  教师引导,并补充,适时张贴一些图片。

  板书:摘果子、挖泥鳅、捉鱼、采集树叶、捕蝴蝶、赏菊花、抓蟋蟀……

  2、 教师示范说。

  要求学生认真倾听,然后评价老师说的怎么样,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或有哪些需要补充提问等。

  3、 学生评价老师的说话。

  教师相机板书:

  说:(1)声音宏亮;

  (2)事情完整通顺;

  (3)有感情,说出了自己的快乐;

  (4)生动有趣,运用了好词好句。

  4、 教师评价学生。

  听:(1)认真倾听;

  (2)能及时补充、提问。

  【学生参与评价,促进他们更认真倾听别人发言,进一步端正听说态度,明确学习要求,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三、合作交流,生生互动

  1、 老师说完了,现在轮到你们了,按老师刚才提出的“说、听”的要求,也来说说在秋天里感到最快乐的事。

  2、 分组交流。(播放《摘果子》的旋律)

  (1)按不同的兴趣,自由组合成小组,轮流讲述。

  (2)按评价要求评出代表参加课堂展示。

  3、 全班交流,讲评结合。

  现在,将你的快乐与全班同学分享一下吧!

  4、 师生评选“最佳口才奖”和“最佳倾听奖”。

  【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扩大口语交际的“面”和“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口语交流实践,提高训练效果。】

  5、 学习小结,指导实践。

  小结学生交际的情况(以肯定为主),同时也指出一些可能存在的不足,以指导学生生活实践。

  四、 总结谈话,延伸扩展

  秋天是甜蜜的,我们每个同学都从她美丽与成熟中品尝到一份丰收和喜悦,并在脑海中留下了一幅幅美好快乐的图画。请同学们课后把自己心中的秋天画下来吧!

  第二、三课时 习作教学

  教学目标:

  1、 能按一定的顺序,把画面的内容写清楚。

  2、 灵活运用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

  3、 再次感受秋天的美好。

  设计理念:

  1、 重视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

  2、 鼓励学生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表达。

  3、 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秋天的特点,把画面描述完整、清楚。

  教学方法:

  引导、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ppt课件:将本单元课文中及口语交际中的几幅插图制成幻灯片,配上轻音乐循环播放。

  教学过程:

  一、 画秋天

  1、 创设情境导入:小朋友,秋天里不仅有美丽的风景,还有可爱的小动物,我们在秋天里尽情地玩耍,享受游戏的快乐。这么美好的秋天,想不想将她留住?老师教你们一个好办法,快快拿起你手中的画笔,留住你心中美好的秋天吧!

  2、 播放课件,让学生边听边画。

  教师巡视,指导并发现有创意的图画。

  【优美的画面和柔和的音乐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拓展习作思路。】

  二、 说秋天

  1、 小朋友们画得真美,你能把你心中的秋天说给大家听听吗?

  小组交流,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2、 集体交流。

  (1)谁愿意到讲台上来展示下自己的.风采?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爱护他们的热情、冲动和愿望。】

  教师给予肯定、鼓励。

  如:“苹果把树枝都压弯了,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这位同学真聪明,能灵活运用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板书: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

  “红红的柿子像一个个红灯笼。”比喻句用得真好。(板书:比喻)

  “小青蛙大声说:‘我不累,我要在冬天到来之前把洞挖好。’”想象真丰富。(板书:拟人)

  (2)点将。(将巡视中物色好的几幅画的作者请上讲台)

  特色一:景物层次分明

  指导按照一定的顺序说。(板书:景物按一定的顺序)

  特色二:有小动物的活动。

  指导可以写秋天里小动物。(板书:动物)

  特色三:有人物活动。

  指导可以写秋天里的人物活动。(板书:人物)

  (3)教师小结

  【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机指导学生,使学生明确目标,拓展思路。】

  三、写秋天。

  1、 习作导入:这么美的画,还应配上优美的解说词才行。把你们刚才所说的,再综合老师提出的要求把这美好的秋天写下来吧!

  2、 开始习作。

  学生根据要求,结合自己的画开始进行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评秋天。

  1、 同桌交流。

  一人读,一人听,让同桌细心听,自己在读的时候也能觉察到写得不好的地方,并互相提出意见。

  2、 修改。

  3、 全班展示、评价。

  【重视习作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习作能力。】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简况;

  2.理解标题的含义:中国艺术传统具有强劲的生命力,是由于不断的反传统使之永远新生;

  3.体会课文以议论为主兼以适当的叙述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吴冠中是我国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师,几十年来,他一直探索着将中西绘画艺术结合在一起。吴冠中1919年生于江苏宜兴,起初他学工科,因一次机缘参观了当时由画家林风眠主持的杭州艺专,便立即被五彩缤纷的艺术美迷住了,下决心改行从艺,奉献终生。他志在将中西艺术结合在一起,将中国绘画艺术推向世界。他的精神正可用他的一本书名来概括,那就是"要艺术不要命"。

  吴冠中最早画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最近几年他的画风有所变化,在一批反映黄土高原的作品中多用粗线,自成一种意境。最近,他获得"法国文化艺术最高勋位"的荣誉。

  二、题目解说

  本文选自《文艺研究》1999年第3期。这是著名油画家、国画家吴冠中先生为《世界现代艺术图典》一书所做的序。题目"永远新生"是本文中心论点的中心词。作者就怎样才能使艺术永远新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即只有不断地反传统才能使艺术永远新生。

  三、问题探究

  1.阅读课文,简要说一说,在作者看来艺术怎样才能做到"永远新生"?

  【明确】 此题旨在要求同学们通读全文后,能够把握中心论点。做到了"反传统,反反传统,反反反传统"和"引入异种",就能使艺术"永远新生"。

  2.细读下列文字,并回答问题。

  保管传统的孝子和盲目崇外的浪子都不是创造者,也许回头浪子倒居于优势,既跨越了孤陋寡闻,又立足于土生土长。

  (1)这段文字用形象的语言讲了一个怎样的观点?

  (2)你能举出实例来支持这个观点吗?

  【明确】

  (1)这段形象的文字讲了这样一个观点:那些扎根于中国传统艺术,并学习、引入外国艺术精华的人有可能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创新者。

  (2)例:著名的画家徐悲鸿、本文作者吴冠中都是扎根于中国绘画传统、又精于西洋艺术的大艺术家,他们的绘画都经历了一个不断反传统的、引入新异种的过程,所以他们都有所创新。

  3.结构分析

  (1)划分本文层次,并概括大意。

  本文共4个自然段,以"艺术生命力"为线索,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论述世界上众多的'艺术珍品都 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与筛选。

  第二部分(2):论述艺术传统具有强劲的生命力,是由于不断反传统使这之永远新生;异种的引入是艺术创新的关键所在。

  第三部分(3):表达对《世界现代艺术图典》出版的肯定和支持。

  第三部分(4):论述能够使中国传统艺术永远新生、不断创新的人是那些既继承了中国艺术传统又积极学习、引进西方艺术精华的人。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乐园教案06-08

语文《绝招》教案03-31

《语文园地》教案02-21

《语文园地八》语文教案03-08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4-03

小学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二》04-17

《语文园地一》教案07-19

《语文园地六》教案07-27

《语文园地三》教案11-26

小学语文穷人教案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