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教案

时间:2023-04-22 09:54:37 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最后一课教案4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最后一课教案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最后一课教案4篇

最后一课教案 篇1

  文通中学基础教案 No16.

  第3 教时课题

  《最后一课》

  课型:新授

  年级:初二

  学科:语文

  主备人:庞连平

  备课时间:9、13

  目的要求

  1、了解写作背景;

  2、掌握小说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3、初步理解文章中表现出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体会文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2、理解行动、心理描写的作用;

  3、初步理解一些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

  阅读法,体会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课文,简介作者:

  都德,法国19世纪著名小说家,第一部自传体小说是《小东西》。

  《最后一课》代表了他小说创作的新境界。

  二、检查预习:

  1、注音:

  挟 ( ) 祈祷( ) 惨( )白哽( )

  2、解释词语 :

  征发 思量 诧异 惨白

  三、引导学生作了解性的阅读。

  1、范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

  2、讨论小说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3、理清小说的脉络,划分课文的结构

  四、进行理解性阅读 ,分析课文第一部分。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讨论课文第一部分内容。

  教学步骤

  ①第一节的心理活动,刻画了小弗郎士的贪玩和不爱学习,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平时的严厉; 这些景象,比分词有趣多了-------集中表现小弗郎士的幼稚。

  ②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有哪两处?有什么作用?

  (两处: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正反映出小弗郎士无忧无虑、天真幼稚的心理状态。普鲁士兵正在操练,点出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③小弗郎士是不是非常贪玩呢?

  明确:不是,可我还能管得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这是小弗郎士思想性格的基点,也是他能够觉悟的基础。

  ④第四节写布告牌有什么作用?

  明确: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为写最后一课做准备。

  ⑤讨论分析两年来坏消息、挤的作用。

  明确:两年来: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坏消息指小弗郎士能感受到的普鲁士侵略带来的灾难;挤表现了人们对布告的关心,暗示了事件的重大。

  3、小结第一部分内容。

  通过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刻画了小弗郎士的贪玩、幼稚、不爱学习、不懂事,可还能管得住自己,点明了最后一课的时代背景,暗示今天的气氛不同寻常。

  4、讨论第一部分这样安排结构的作用。

  明确:和后来小弗郎士思想性格的彻底转变形成强烈的对比,可以看到小弗郎士由幼稚变得成熟、懂事的发展过程。

  五、继续进行理解性阅读,分析课文第二部分第一层

  1、划分第二部分层次。

  第一层(从平常日子到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写上课前教室里异乎寻常的情景。

  第二层(从我看见这些情形到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写韩麦尔先生宣布上最后一课后,小弗郎士的悔恨和镇上人对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纪念。

  第三层(从我正想这些的时候到我真永远忘不了),写最后一课的动人情景。

  2、速读第一层。

  3、讨论:为什么写平时上课的'情景?

  明确:总------平时上课喧闹的一贯性;

  也------吵闹的声音很大。

  ------- 为写今天上课与往日的截然不同做对比,表明

  教学步骤

  今天的不同寻常。

  4、随文指点讨论偏、都的作用。

  明确:偏:表明事实跟所希望的相反,形成了对照。

  都:和平时形成了对比。

  5、体会韩麦尔先生的踱来踱去。(表明他内心活动剧烈,难以平静。)

  6、体会最使我吃惊中最的作用。

  明确:把这堂课的不寻常推到了极点。

  7、归纳这一层。

  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烘托最后一课的庄严、悲愤的气氛,表现了最后一课引起的学生、老师以及镇上人们的强烈震动和对这最后一课的无比珍惜。

  六、布置作业 :

  1、阅读课文。

  2、整理笔记。

  3、作业 纸。

  板书设计

  最后一课

  上 去得很晚 一个字也说不上来 幼稚、贪玩、

  学 想别上学 天气、画眉、普鲁士兵 不爱学习、

  路 还能管得住自己 跑 上气不接下气 不懂事、

  上 普鲁士兵正在操练-------交代时代背景 还能管住自己

  布告牌-------制造悬念

  上 学生纪律

  课 老师态度、穿戴 对照铺垫

  前 听课对象

  教后记

  文通中学基础教案 No.17

  第4教时

  课题

  《最后一课》

  课型

  新授

  年级

  初二

  学科

  语文

  主备人

  庞连平

  备课时间

  9、13

  目的要求

  1、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一些重点语句的含义;

  2、继续深刻体会文章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理解课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语句的含义;

  2、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几种描写方法及作用。

  教学方法

  朗读法:通过朗读体会语句的思想感情

  分析法:分析一些语句的含义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检查复习:简析几个句子的含义。

  1、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2、这些景象,比分词有趣多了;可我还能管得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3、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二、师生共同活动,分析课文第二部分第二层(1116)

  1、指名朗读第二层,注意体会人物的感情。

  2、随文指点讨论又柔和又严肃、我的孩子们包含的感情,理解韩麦尔先生话的意思。

  明确:柔和、我的孩子们······、我的-----包含对祖国、对同胞、对学生的无限深情;

  严肃------包含对亡国的悲痛。

  最后一堂法语课-------是抗议普鲁士统治者奴役法国人民的爱国举动。

  3、讨论文章是怎样运用心理描写表现小弗郎士思想感情的巨大变化的。(让学生畅所欲言)

  明确:万分难过:(1)对敌人的恨;(2)对失去学习祖国语言机会的痛苦;(3)对过去不好好学习的懊悔。

  教学步骤坏家伙:指占领阿尔萨斯和洛林的普鲁士军队。写出了小弗郎士对侵略者的恨。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这段心理独白独立成段,并且加上!,有什么作用?--------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的话在小弗郎士的感情上引起强烈的共鸣,在悲剧命运的打击下,小弗郎士的爱国情、亡国恨一起被引发出来。

  4、理解最使我吃惊的,后面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一句中所体现出来的法国人的爱国情感:镇上那些人用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方式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表现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因为被剥夺了学习法语的权利,也就意味着失去了祖国。这一举动,是阿尔萨斯和洛林人民真挚的爱国热情。

  5、归纳分析第二层

  明确:正面揭示了最后一课的严肃意义,点明了主题。普鲁士禁教法语,这是对法国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它促使小弗郎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猛醒,激发了他学习法语的热情。

  三、师生共同活动,分析课文第二部分第三层(1723)。

  1、指名朗读这一层,注意体会思想感情。

最后一课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

  1.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意思的写法。

  2.利用课文中的情节,不失时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设想:

  1.安排三课时。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韩麦尔先生的服饰、语言、神情、动作,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感情,小弗郎士变化中表现的爱国感情是本文教学的重点。第一人称写法的作用,也是本文教学的重点。文章中重要语句含义的分析和文章中的处处照应则是本文的难点,应加启发与点拨。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历史背景,作者情况,小说的结构。

  教学步骤 :

  1.教师简介作品的历史背景和作者。

  这篇小说写于1873年,普法战争于1870年爆发,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的土地。普鲁士政府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背景。

  从普鲁士军队占领法兰西国土的那一刻起,法兰西人民就奋起反抗。法国作家都德也参加了这场战争,并以沦陷后的阿尔萨斯的学校被迫停教法语改教德语为题材,通过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描述,表现了法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对侵略者的仇恨。

  都德(1840~1897),法国著名小说家。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以后,都德应征入伍,后来曾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围》(收在现行的高中课本中)、《最后一课》等。《最后一课》是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

  2.请同学提出本课中的生字、生词。注字音,释词义。

  锯踱挟皱督叟摊旷懊隶钥匙哽赚

  应该掌握的词:

  宛转:这里指鸟声抑扬动听。

  踱来踱去:慢步行走。

  诧异:觉得十分奇怪。

  哽住:声气阻塞。

  3.教师范读或让学生朗读课文。

  4.引导学生理清本文脉络,把握本文结构。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本文可分几部分?

  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

  全文按情节发展,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至6自然段,写的是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第二部分,7至23自然段,写的是小弗郎士上了难忘的最后一节法语课。第三部分24至29自然段,写韩麦尔先生悲壮地宣告“最后一课”结束。

  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阅读体会课文1至24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描写;教室中异常情景的描写;韩麦尔的语言、行动、神态的描写,小弗郎士心理反应和思想感情变化的描写。

  教学步骤 :

  1.让学生朗读第一部分,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提问:“我”为什么想别去上学了,有几个原因?

  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

  共有两个原因。一是迟到会受到韩麦尔先生的批评。一是怕老师检查功课,自己完成得很不好。“况且”,是连词,进一步说明情况。这两个原因,促使小弗郎士想逃学。

  提问:小弗郎士在上学的路上看到了什么呢?

  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

  看到的是:天气温暖而晴朗,画眉鸟在宛转地歌唱,锯木厂后边的草地上普鲁士士兵在操练,还有镇公所边的广告牌前围满了人。这里揭示的是小弗郎士目睹自然景象和社会现象。自然景象是那么的优美恬静,对一个顽皮的孩子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对社会现象,小弗郎士有的是感到有趣但是不理解(普鲁士士兵的操练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有的是理解但又令人沮丧(广告牌──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有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这就含蓄地点出了《最后一课》的社会背景,也是小弗郎士思想感情变化的社会环境。

  提问:小弗郎士多么想在晴朗的蓝天下,宛转的画眉鸟的叫声中,开心地玩儿,可是他说,“我还能管住自己”。课文中哪些地方表明了他能管住自己?

  交流,回答。

  教师小结:首先,急忙向学校跑去,不再看普鲁士士兵的操练,还有,看见许多人在看布告,他也没有停步;再有,听到华希特跟他开玩笑,还是继续跑,跑得“上气不接下气”。

  以上就是课文的第一部分。描述了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第1自然段,以独白式的心理描写,生动地刻画了小弗郎士是一个稚气、贪玩、不爱学习的学生。──他闪过逃学的念头。第3自然段,写他在路上看到的景物,但他没有为之所动,“急忙向学校跑去”。这又突出了他性格的另一面:小弗郎士的意志力,他终于战胜了逃学的念头。这些也是小弗郎思想感情变化的基本条件。第4至6自然段,写小弗郎士经过镇公所时的心理活动。这里展示的是他性格的`另一侧面,即对敌人的恨──一切环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

  这一部分中有两处是为下文埋下了伏笔,一是小弗郎士心里想,“又出什么事了?”一是小弗郎士意识到华希特的话是开玩笑。这都在文章后面得到了呼应,使得文章浑然成为整体。

  这部分在直接描写小弗郎士的同时,间接地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的严厉,为下文做了铺垫。

  2.引导学生分析第二部分。

  (1)请同学读第7至10自然段,引导同学进行分析。

  提问:跑到学校后,小弗郎士发现有哪些情况不同往常?

  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其一,过去开始上课的时侯,总是“一阵喧闹”的教室,现在“一切偏安安静静的”,“总”,强调的是一贯性,习以为常了,“偏”显出安静得异乎寻常。其二,平时严厉的老师,今天却“很温和”。其三,老师穿上了遇到重大事件才穿的漂亮的礼服。其四,后排还坐着好些镇上的人,特别是郝叟老头还翻开了一本初级读本。这就是小弗郎士跑到学校后,发现的种种不平常的现象,渲染出一种严肃、悲愤的气氛。通过小弗郎士对教室情景的感受,渲染了“最后一课”的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这是第一部分的第一层。

  (2)请同学读第11至16自然段,引导同学进行分析。

  提问:韩麦尔先生的讲话,连用了两个“最后”,它们的含义各是什么?表达了韩麦尔什么样的心情?

  交流,回答。

  教师小结:第一个“最后”的含义是,韩麦尔先生的教学生涯,由于普鲁士军队的入侵,将要被迫结束;表达了无比沉痛和愤慨的心情。第二个“最后”的含义是,小弗郎士这些法兰西的儿童,由于普鲁士军队的入侵,将不能再学习自己祖国的语言,今天的最后一节法语课,将是多么重要,多么宝贵!它深沉,含蓄地表达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祖国的语言无比珍视,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无限依恋的感情。这种爱与恨交织着的复杂、深沉、浓烈的感情,通过两个“最后”,准确地表达了出来。

  提问:小弗郎士听到了这样的话,思想上有哪些变化?

  请同学们齐读第12自然段,要把“万分难过”、激愤的心情读出来。

  请同学们默读第13、14自然段。

  交流,回答。

  教师小结:

  当韩麦尔先生宣布:“今天是你们最后一节法语课”时,小弗郎士听了如晴天霹雳,震动极大。这“最后一课”本身就是抗议侵略者奴役法国人民的爱国举动。在这严肃、庄重、悲愤的气氛中,小弗郎士埋藏在心底的爱国情、亡国恨一齐迸发出来。“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之所以独立成段,是为了突出韩麦尔先生的话在小弗郎士感情上的强烈共鸣与巨大反响。老师的话,使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其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是惋惜--→后悔--→热爱--→依恋。他首先感到万分难过,无限惋惜“再也不能学法语了”;为过去“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去溜冰”而悔恨;对祖国语言、祖国历史的强烈的爱,“语法啦、历史啦……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对老师──韩麦尔先生的深深依恋,“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这都是因爱国主义激情而起的变化。

  请一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第15、16两自然段。

  提问:为什么说:韩麦尔先生是个可怜的人?

  交流,回答。

  教师小结:韩麦尔先生身为法兰西人,但却不能教法语,他辛勤工作了四十年,由于普鲁士的入侵,被无辜地赶下讲台,不能再教祖国的语言。这实在是十分令人痛心的事,韩麦尔先生身着庄重的礼服来告别讲台,既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也强烈地刺激与调动了小弗郎士的爱国主义激情。小弗郎士对韩麦尔表示了深切的敬、爱,岂只是对老师的敬爱,里面更包含了共同遭遇互相同情等复杂的感情。是以爱国主义感情为基础的。这是第二部分的第二层。

  (3)引导学生分析第三层。

  ①请同学们默读第17自然段。

  教师讲解:当轮到小弗郎士背书时,他愿意付出任何代价来声音宏亮、口齿清楚地背下来,可当时,开头几个字他就“弄糊涂了”,他“心里很难受,头也不敢抬起来”。这时他想的不再是害怕老师的“训斥”,而是有了一种负疚感,一种羞耻感。

  ②请一名同学读第18、19两自然段,引导同学进行分析。

  提问:怎样理解韩麦尔说的“总要把学习推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

  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明天总是有的,“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拖到明日的结果是连自己祖国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而且由于普鲁士军队的入侵,将失去了学习自己祖国的语言的权利与自由。这当然是最大不幸,这里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十分沉痛的心情。

  提问:第18自然段中有两处使用了单引号,其中一处还在单引号中用了省略号,体会一下引号里的内容和标点符号的作用。

  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第一处的单引号里的内容是模拟像小弗郎士这样的阿尔萨斯人的想法、说法和做法。第二处的单引号里的内容是模拟普鲁士入侵者的口吻,用来说明、强调上述想法、做法所产生的后果,是遭到入侵者的侮辱,他们还能说出许多类似的话来,韩麦尔先生不愿想下去了,更不愿意说下去了,所以用了省略号,那沉痛的心情,都凝聚在这省略号中。

  提问:课文第19自然段又有一处用了省略号,它的作用是什么?

  交流、讨论。

  教师小结:韩麦尔先生责备自己过去也没有尽到责任,说到这里感到十分的内疚与痛心,特别是已经无法补救这些过失的时侯,他就更感到痛苦,一时说不下去了,所以用了省略号。这省略号中包涵了韩麦尔先生的深刻的自责,也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责任感。

  提问:小弗郎士不能背出书来,韩麦尔先生的态度与语言表现了什么感情?

  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韩麦尔先生是一贯以严格与严厉著称的老师。现在,当小弗郎士背不出书来时,他没有严厉的批评,而是真挚、沉痛地总结了以往的教训:

  首先,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这是对小弗郎士的教育,也是对阿尔萨斯人直率的批评。

  还有,你们的爹妈对你们的学习不够关心。──这是对家长的善意的指责。这两点都体现了韩麦尔先生的民族责任感,也体现了他从事教育事业的一种使命感。

  最后,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这是对自己的严格的自省与解剖。

  这三点是韩麦尔对祖国的深情,对事业的忠诚,对民族、对后代负责的集中表现。韩麦尔先生的“赤子之心”表现在他的这种态度与语言中。这都深深拨动了小弗郎士和镇上来听课的人心灵上的爱国感情之弦。

  ③请一名同学读第20自然段,引导同学进行分析。

  提问:怎样理解“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这是韩麦尔先生针对侵略者禁教法语而说出的话,包含着热爱祖国语言、热爱祖国的深沉感情。

  提问:怎样理解“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这里运用了比喻修辞方法。监狱,人失去了自由,任人宰割,敌人占领的阿尔萨斯正是这样,如同监狱。打开监狱大门,指赶走入侵者,让阳光重新照耀在法兰西的大地上。祖国的语言,是联系人们思想的纽带,共同语言,维系了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它能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地激发人们的爱国激情,团结起来,赶走入侵者。所以说语言是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语重心长,含义深刻。

  提问:小弗郎士觉得“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为什么?

  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韩麦尔先生真挚、深沉、语重心长的话,深深地打动了小弗郎士,使他把对祖国的热爱,化为珍惜最后一节法语课的行动,专心,积极,因此他认为“挺容易”,“全都懂”。

  ④请同学们默读第21自然段。

  提示思考:这一节中有“字帖”“金甲虫”“鸽子”等描写,体会一下这些描写的表现力量。

  教师讲解:韩麦尔先生有意地把字帖上全部写上了法兰西、阿尔萨斯,意思是阿尔萨斯永远属于法兰西,绝不属于普鲁士;这些字帖成了飘扬在孩子们心上的国旗。因此习字时也就格外地专心,教室里安静极了,只是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很容易使人“分神”的金甲虫来“光顾”,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多么专心致志!还有小弗郎士对“鸽子”叫声、产生的联想,是表现了一个儿童对入侵者的仇恨与讽刺。

  ⑤请一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第22自然段。

  教师讲解:这一段主要写了韩麦尔先生的神态和小弗郎士的内心独白。

  韩麦尔先生的神态,是那么的依依不舍──好像要把小教室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这神态本身就是一种深深的、浓浓的情。

  小弗郎士的内心独白,表现了他对韩麦尔先生这种心境的理解与同情。四十年来,这里有他的家园、校园,这里有他从事的而且津津乐道的事业,这里有他熟悉的被他装扮的环境。现在,他必须和它们分别,只因为普鲁士的入侵!他要永远离开这地方了!他是被迫的,是忍痛离开的。他的处境小弗郎士充分理解,使人感受到小弗郎士经过了这“最后一课”由贪玩不懂事,变得懂事了。

  ⑥让学生默读第23自然段。

  提问:第23自然段写出了什么内容?

  交流,讨论。

  教师小结:这一段写了韩麦尔先生站好最后一班岗,上完了应上的法语课和历史课。还写了郝叟老头念法语的情景。特别是写了听到郝叟老头的既发抖又古怪的声音时,小弗郎士感到又想笑又难过。他想笑的是“声音的古怪”,但是只是“想”而没有笑出来;他感到难过的是郝叟“声音都发抖了”。正是这“发抖”和“难过”,是孩子和老人们在爱国这一基点上的共鸣。也可以看出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成长。

  这就是课文第二部分的第三层,写韩麦尔老师与学生们在爱国主义精神的鼓舞下,在最后一课中认真教学的感人情景。这一部分写出了阿尔萨斯被普鲁士占领后的最后一节法语课。深刻地展示了形式上的法语课实际上已成为一节生动的、深沉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而且是一节极成功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它促进了小弗郎士这些法兰西明天希望的变化成长,让他们的心头都飘扬着法兰西的国旗;它还促进了郝叟老头──阿尔萨斯人的觉醒。

  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第二、三、四题。

  2.阅读、体会课文后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最后一课结束情景的描写;小说的写作特点。

  教学步骤 :

  1.检查、订正、讲评上节课的作业 。

  2.引入新课。

  提示思考:课文的第二部分写出了最后一堂法语课的全过程,同学们体会一下哪些语句表现了老师和学生都是非常珍惜这最后一节法语课的?

  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

  韩麦尔先生:穿上“漂亮的礼服”,“从来没有这样耐心地讲解过”,“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一下子塞进学生的脑子里去”,这都表现了老师在最后一次的教学活动中,想把自己掌握的所有知识传授出来,是老师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

  小弗郎士:“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金甲虫飞进来,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

  3.进行新课。

  请一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第24自然段至文末。

  教师提示:钟声和号声,是时间的标志,宣告了最后一课的结束。

  提问:“忽然”一词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说明大家感觉这一节课过得非常快,不知不觉中又到了散学的时间了。

  提问,听到了钟声、号声为什么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

  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钟声显示着最后一课的结束,号声,暗示着德语要替代法语,这都宣告了阿尔萨斯人民将和自己民族的语言,自己的祖国告别,这两点对韩麦尔是沉重的打击。“脸色惨白”是他内心痛苦已极的表现。

最后一课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领会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爱国主义感情。

  2、分析故事的主要情节,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3、品味人物的表现手法与语言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

  1、品味人物的表现手法与语言的深刻内涵。

  2、分析小说中细节描写及其作用。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作者及小说的时代背景等有关资料,以备课堂交流。

  教师:准备好朗读全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主要人物的形象极其意义。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中国申奥成功、足球圆梦、加入世贸那一刻到来的时候,所有的华夏儿女无不热泪盈眶,欢呼雀跃。为什么?因为我们流淌着一样的民族热血,拥有着一样的民族感情,热爱拥有着同一个名字的祖国。爱国主义包含着荣誉感、自豪感、捍卫民族尊严与领土完整等情感。可你们是否知道,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也是爱国的表现,特别是在主权遭侵犯、国土遭践踏的时候,这种感觉才最强烈。让我们来看看小弗郎士的体会吧。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

  板书课题。

  二、感知内容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看,可根据时间、地点的变化,记住故事的情节,并在脑海中出现人物的形象。

  2、学生收集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请他们结合材料认识来说说小说为什么取名为最后一课。

  (此为题解,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可互相补充)

  请一位学生复述故事情节(不许看书,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都可以)。其他同学在注意听的过程中看是否有遗漏的地方,然后加以补充或更正。然后教师可提示可按照时间、地点的变化来划分故事情节。

  (老师板书: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之中──宣布下课)

  三、感悟形象

  1、自由朗读,要求朗读过程中在脑海里勾勒人物的形象。

  (视像出现很有益于对人物的分析)

  2、学生谈谈脑海中再现的人物形象,包括外部形象的想象。

  (由学生自由发言,提示从人物在情景中的各种表现去了解人物形象。可互相补充)

  ⑴ 韩麦尔先生:

  大概四五十岁,平时穿着随便,上最后一节法语课时,他穿上漂亮的`绿色礼服,系上打着皱边领结,戴着绣边的小黑丝帽。这位老师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常常让学生丢下功课去帮他浇花,他去钓鱼的时候,干脆就放学生一天假。但是他有很强的爱国主义情感,也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在最后一课的时候他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都教给学生,而且很讲究教学方法,他带着深沉的爱国情感,用最形象、最有说服力的语言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成为学生最难忘的一课。

  ⑵ 小弗郎士:

  不是个很用功的孩子,他平时贪玩、幼稚,不大懂事,上课也不能专心听讲,可是最后的法语课上他却特别认真、专心,而且对老师的教导领悟得很好,说明他很聪明,在幼小的心灵中也有难得的爱国情感。他在小说中是一个变化、成长中的儿童形象。

  ⑶ 人物形象的意义:

  表现了法国人民通过热爱祖国的语言来表达爱国的强烈思想感情。

  四、布置作业

  再读课文,用笔勾画并记住你印象最深或让你深受感动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感受语言的深刻含义,人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设计

  一、研读赏析

  让学生自由交流印象最深的情节或细节,包括语言,通过朗读来欣赏。(这个过程,预期让学生找出最后一课中最能体现人物思想感情的语句,引导分析出人物描写的方法。假如学生没有能达到预期目标,可设计以下问题和语言品味。)

  1、问题研究:

  ⑴ 小弗郎士上课途中见到、听到、想到什么?文中为什么不直接从上课写起?

  (交代故事的背景)

  ⑵ 这最后一课上课前与往日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最后一课有什么特殊意义?

  (场景描写起烘托课堂气氛、暗示最后一课不平常的作用。注意细节描写的作用)

  ⑶ 听到老师说今天是最后一堂法语课了小弗郎士明白了什么?他的思想感情有哪些变化?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

  (心理、细节描写)

  ⑷ 为什么小弗郎士这一节课特别用心听?而且都能听明白?

  ⑸ 小弗郎士以怎样的心情观察老师,联想到了什么?

  (联想的细节很有意义)

  ⑹ 为什么小弗郎士永远忘不了这最后一课?

  ⑺ 从小弗郎士所见所闻所感中,韩麦尔先生与往日有哪些不同?为什么?

  (提示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细节等等来分析)

  2、讨论探究,交流归纳:

  ⑴ 小弗郎士的形象主要通过心理、行动、细节描写来表现。韩麦尔先生的形象主要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细节描写来刻画。

  ⑵ 人物的几种方法:

  把人物放在一个大环境里写,表现出特定环境下人物特有的感情。

  把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结合起来,使所见所闻所感融为一体。

  把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结合起来。

  把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结合起来。注意细节描写(极细微的动作,表情、衣饰,等等叫细节)。本文如小黑丝帽,郝叟的书和大眼镜,操练的军号声,金龟子。

  (用来烘托气氛,刻画人物性格,提示主题)

  注意场景描写。

  3、语言品味:

  请同学们谈谈文章中留给你印象最深的语言是哪些,并说说为什么。假如学生没有谈及,教师可提供一些。如:

  ⑴ 又出了什么事啦?的又可否删去?

  ⑵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有什么深刻含义?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⑶ 我的朋友们,我──我──补出老师未说出的话。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关于语言的内涵,只要是学生提出来的问题,均可放手学生充分的交流后进行总结)

  二、朗读全文

  全班有感情的朗读一遍文章,加深感悟。

  三、布置作业

  搜集爱国故事和以爱国为主题的名人名言,看看谁找得最多。

最后一课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一)掌握小说的要素,了解小说的情节结构;

  (二)理解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在小说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三)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七 最后一课 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二、教学重点:

  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中出现多种描写方式对情节发展的作用。

  四、教学设想

  (一)教学方法:指导阅读

  (二)学习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三)课型、课时:教读两课时

  (四)教具:投影仪

  (五)布置预习:指导阅读

  ①熟读课文,语句要连贯、自然;

  ②朗读时,头脑中要有鲜明的人物形象;

  ③朗读句子时,要注意词语重读和句子停顿。

  活动内容及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介绍历史背景(本篇小说以普法战争法国惨败,割地赔款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为激起学生的共鸣,可由中国历史上清末时期外国列强侵华战争,并鉴定不平等条约导入。)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示学生头脑中出现形象,要求学生记住故事情节;

  2、请一位同学上台以小弗朗士的身份复述故事情节(要求把人物内心独白也表现出来,可加入适当想象),其他同学在听的过程中看他是否有遗漏的地方,然后加以补充或更正(特别是补充人物内心独白部分)。

  三、研读课文内容:

  (一)就课文内容而言,结合同学的复述,你认为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从课文中找到依托)

  1、明确:

  韩麦尔先生:平时穿着随便,对自己要求不严格,但在这最后一堂课他穿戴庄重。有很强的爱国主义情感,也有较高的教学水平。

  小弗朗士:不是个很用功的孩子,平时贪玩幼稚,不大懂事,上课也不能专心听讲。可是最后的法语课他却上得特别认真、专心,而且对老师的教导领悟得很好,说明他很聪明,在幼小的心灵中也有难得的爱国情感,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七 最后一课 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2、即兴表演:一人扮演小弗朗士,一人扮演韩麦尔先生,一人扮演郝叟老头儿。每个角色分别做一种最富代表性的动作,说几句最能表达内心感情的话,其他同学进行评议。

  (二)师生互动,理出故事情节。

  小说有三要素:情节、环境、人物。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情节是故事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本文中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的人物形象正是在小说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完善起来的。

  1、故事的开端:上学路上

  这一层要表现小弗朗士的贪玩、幼稚及对先生的惧怕。也要表现出他内心的矛盾。

  2、故事的发展:上课之前

  小弗朗士一到先生的小院子里就感到了异样。

  ①教室格外安静。他走进教室时心非常慌,怕受到责备和惩罚。

  ②韩麦尔先生说话很温和,让他快坐好。心稍微平静了,注意观察什么地方不同往常。

  ③韩麦尔先生的穿戴是那么庄重。教室里有一种不正常的严肃的气氛,使小弗朗士有些吃惊了。

  3、故事进一步发展:上课之中

  写动人的最后一堂课,以及小弗朗士的悔恨和镇上的人对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纪念。

  4、故事的高潮、结局:宣布下课

  对这部分的讲解应以朗读为重。

  四、课堂练习:

  当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之后,韩麦尔先生异常激动。“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韩麦尔先生这种欲言又止的激动状态,包含了他的多少爱与恨!那么他到底还想要表达什么?

  请你为韩麦尔先生补上这因悲愤而难以表述的潜台词。

  第二课时

  一、课堂讨论:

  1、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你觉得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可以是一段话,一句话,一个词,一个动作,一个表情……)

  (提倡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见解)

  2、下面几句话是从课文中摘出来的,语意蕴含深刻,感情表达丰富。说说有什么表达作用。

  ①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明确:“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这句话的含义是:掌握祖国的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普鲁士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

  ②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上似的。

  明确:这几句通过小弗朗士的眼睛,描绘了韩麦尔先生的神态,生动地表现了小弗朗士对韩麦尔先生在告别家园时那种依依不舍的心境的理解和同情,使人感到小弗朗士已经由贪玩、不懂事变得成熟懂事了。

  ③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换的戒尺,可怜的人!

  明确:“可怜的人!”这句感叹不是一般的同情老师,理解老师,可怜老师,而是一种爱国主义思想火花的迸发。

  3、课文结尾极为精彩,仔细揣摩这些描写的精妙之处。

  ①写粉笔字本不是吃力的事情,韩麦尔为什么“使出全身的力量”?

  明确:这一动作里倾注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感情。

  ②为什么韩麦尔竟至于:“呆在那儿,头*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用这样的动作结尾,好在哪儿?

  明确:这是因为韩麦尔先生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用这样的动作描写作结尾,表达的感情更为深沉,更能震撼读者的心灵。此时无声胜有声,留给了读者反复回味的余地。

  二、课文的结尾很有特色,但给人的感觉似乎没有结束,请你发挥想像,以“下课以后”为题,续写课文。

  要求:1、时间不应拉得过大,写到放学路上或至家即可;

  2、通过人物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人物;

  3、字数在300字左右。

  (写完后自由讨论,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两三篇优秀习作交流,讨论心得)

  三、课堂延伸:

  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你对我们的祖国,祖国的汉字有了什么新的体会?(交流、 讨论、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四、课堂小结:

  文学作品中描写爱国主义题材的作品很多,而小说家都德却别出心裁将这一重大 社会历史题材缩在一所小学最后一堂法语课的场景里, 谱写了一曲悲壮昂扬的爱国主义颂歌, 创 造了短篇小说艺术的典范,为世界人民广泛传诵。

  五、作业:

  请同学们以“战争与和平”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最后一课教案】相关文章:

《最后一课》教案09-02

最后一课教案01-10

《最后一课》的教案03-03

最后一课教案三篇03-02

最后一课教案3篇03-14

寒假前最后一课教案12-23

精选最后一课教案三篇08-18

最后一课教案汇编8篇04-13

【推荐】最后一课教案三篇04-12

最后一课教案合集6篇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