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天都峰》教案

时间:2023-03-07 16:49:29 教案 我要投稿

《爬天都峰》教案(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爬天都峰》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爬天都峰》教案(15篇)

《爬天都峰》教案1

  教学目的:

  1.教育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吸取力量,培养他们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2.练习运用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理解词语,读懂每句话,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生字新词,练习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登天都峰前后的思想变化。

  2.读懂课文结尾的一句话。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结尾的那句话的意思。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

  2.写好思考题的幻灯片或小黑板。

  教学方法:

  谈话法 讨论法

  课型:精讲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生字新词,练习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通通课文,对词、句进行理解。

  2.读懂人物的对话在课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结尾的那句话的意思。

  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

  2.写好思考题的幻灯片或小黑板。

  教学方法:

  谈话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

  今天,同学们与老师一起学习一篇课文《爬天都峰》,看看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我们从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一)老师向同学们简单介绍天都峰。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约有1.5公里长,坡度在70度以上,最险处近乎于90度。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

  (二)看插图让学生了解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背。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两脊旁是万丈深渊。

  二、学习新课

  (一)借助汉语拼音读书,特别是要读准本课生字的.音,边读边画出本课的生字。

  (二)指名读书,订正读音。

  (三)认读本课的生字词,读准字音。

  出示字词卡片认读:

  暑假 铁链 似乎 犹豫 奋力 攀着 手脚并用

  终于 辫子 鼓舞 决心 居然

  (四)再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犹豫:拿不定主意。

  奋力:充分鼓起劲来,本课指努力向上攀登。

  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以后出现的情况。本课是指“我”、爸爸和老爷爷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峰顶。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本文是指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能爬上又高又陡的天都峰,真出乎意料,令人敬佩。

  汲取:吸取。

  5.再读书,读后知道全文共有几自然段,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巩固练习

  1.读书。

  2.读词语。

  3.预习生字的字形。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继续学习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登天都峰前后的思想变化。

  2.读懂课文结尾的一句话。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结尾的那句话的意思。

  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

  2.写好思考题的幻灯片或小黑板。

  教学方法:

  谈话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爬天都峰》,通过学习字、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还要知道记叙的顺序。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书。

  2.说说读后你知道了什么?(知道了爬天都峰的时间:是暑假;知道了谁爬天都峰:“我”和爸爸;还知道了干什么去:爬天都峰。)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训练学生把话说完整。)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齐读第2自然段。

  2.说说第2自然段一共写了几句话。(3句)

  3.再指名分句读,读后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4.提问:“我”来到天都峰下,看到天都峰,心情如何?学生找出重点句,读出来。老师再引导学生找出重词“发颤”。依据这个词再追问为什么发颤?(学生找到描写天都峰高与陡的句子,从这些句子中,引导学生找出重点词体会。)

  5.体会两个语气词的作用。(“啊”“哩”两个语气词,表达了“我”的惊叹,烘托了天都峰的高。)

  6.回答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写天都峰的高和陡?(作者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难,暗示爬天都峰要有勇气与力量。

  7.指导朗读,读出天都峰的高和陡。

  8.让学生说说第2自然段主要的意思。(天都峰又高又陡。)

  (三)学习第3~9自然段。

  1.带着问题默读第3~9自然段。在爬天都峰时,“我”与谁相遇?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爬上天都峰后“我”说了些什么,老爷爷说了些什么?

  2.解决“在爬天都峰时‘我’与谁相遇”的问题。(在爬天都峰时,“我”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遇。)这位老爷爷的年纪怎么样?从哪儿知道的?(老爷爷的年纪是大的,头发“白发苍苍”,“年纪比我爷爷的年纪还大。)

  学法指导:

  重点指导学生解决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①指名读6、7自然段。②读句子找出重点词语加以体会。(课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③处理课后思考练习2,读一读,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1)我(奋力)向峰顶爬去。(括号里“奋力”一词更能表现出小作者鼓起劲,不怕困难,努力向上攀登,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加具体,鲜明。)(2)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表示“我”爸爸和老爷爷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顶。)

  4.看黑板的板书说说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5.解决爬上天都峰后“我”说了些什么?老爷爷说了些什么的问题。①指名读8、9自然段。②画“我”和老爷爷说的话。③读“我”和老爷爷说的话。④体会对话的内容。(对话的内容是相互道谢。)⑤他们为什么要相互道谢。

  6.处理“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①找,②读,③体会“也”的作用。(表面似乎双方都有点怀疑,其实是对对方表示羡慕、敬佩,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7.小结,爬上天都峰后“我”和老爷爷说的话是第二次对话,这两人的对话中都有“勇气”一词。这个“勇气”已经包含在第一次对话中。如果没有“勇气”,这一老一少怎敢爬天都峰呢?

  8.处理课后思考练习2的第三句话,“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居然”一词,意思是出乎意料。其实也可以说是在意料之中,因为老爷爷有敢于攀登的精神,是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

  (四)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找出爸爸说的话。

  2.理解词语:汲取、吸取。

  3.爸爸说这句话再告诉我们什么: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进步。

  三、总结

  (一)指名读课题回答通过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不知道什么?补充完整后回答: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遇,我俩相互鼓励终于爬上了天都峰。

  (二)学习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三)看板书总结课文记叙的顺序。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奋力

  爬天都峰 一会儿......一会儿 勇气

  手脚并用 从别身上汲取力量

  爬呀爬 终于爬上了顶峰

《爬天都峰》教案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掌握多音字“都”、“假”在语句中的正确读音;理解“犹豫、奋力、终于、居然、汲取”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会用“终于”写一段话。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人文教育目标:

  让学生懂得只要有勇气、奋发努力,旧能不怕困难;知道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舞自己,是一种可贵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我”与老爷爷的两次对话,与“……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策略:运讨论法和感情朗读理解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小黑板。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天都峰,导入新课。

  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危险的三大奇峰之一。天都峰有“非鸟难落脚,猿猴愁攀登”之说,课文中的一位小妹妹和白发苍苍的老爷爷登上去了,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学了课文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学习爬天都峰这一课。

  教师介绍有关天都峰资料,让学生从中感受天都峰的高与险,为后面理解课文作好铺垫。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用小黑板出示生字新词,让学生认读。

  2、认读多音字“假、都”。

  3、提名分节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读后想一想课文的叙述顺序,画出文中表示这个顺序的词句;教师投影出示:

  来到天都峰(1)

  ↓

  在、、、、、、脚下(2-5)

  ↓

  爬上、、、、、、(6—7)

  ↓

  爬上、、、、、、之后(8—10)

  2、小组讨论,一部分一部分的学习课文,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全班讨论,老师再补充解答。

  (不懂的词语或问题,可以在书上做上记号)

  四、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让学生说说知道了什么。

  2、再读第二自然段,注意文中“?”、“!”。

  3、提名读,齐读。

  4、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天都峰的高和陡。)

  5、小结:望着高耸入云的天都峰,看着登山的石级是那么笔陡,小妹妹惊叹之后,已经感觉到登山的艰难,需要有勇气才能登上去。

  (天都峰的高与险,要让孩子们在充分的读中体会:互相欣赏读,教师范读,指名读等等。读中感悟。)

  五、布置作业

  1、自己学习生字。

  2、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提名朗读课文。

  2、听写生字。

  二、学习新课。

  1、“我”和爷爷是怎样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大家讨论。

  2、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3、引导学生体会两次对话的意思。

  (1)第一次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结果怎样?(学生联系前后文,知到是在面对高而陡的天都峰,缺乏自信和勇气时,“也”分别表示了一老一小的惊讶、怀疑和敬佩,有了勇气,这个力量鼓舞着自己奋力攀登,爬上了天都峰。)

  (2)他们相互汲取的力量是什么?(读第二次对话,知道这个力量就是“勇气”。)

  4、读六、七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4、说说读了这两段课文,自己有什么想法?(让学生从具体生动的叙述中感悟汉语言的形象逼真,作者用词的确切。)

  5、齐读末段中爸爸的语言,自己再读读,看还有什么问题?

  (要让孩子们充分理解爸爸的话,需要他们反回来继续读课文,在读中理解“互相汲取力量”的真正含义,并变成自己的语言与同学们交流。)

  三、完成练习第二、三题。

  四、布置作业

  用“终于”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3、爬天都峰

  来到天都峰(1)

  ↓

  在、、、、、、脚下(2-5)

  ↓

  爬上、、、、、、(6—7)

  ↓

  爬上、、、、、、之后(8—10)

  教后反思

  本文表达上的一个明显特点是通过人物的对话反映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对话语言朴实但内涵丰富。学习这篇课文意在让学生从具体事例中懂得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学会运用多读多想、边读边想的方法,读懂课文内容。在教学中,我明显感觉孩子们对课文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就给孩子充分读的时间,引导孩子们在读中理解了课文,并且整节课轻松但效率极高。

《爬天都峰》教案3

  教学要求:

  1.会认“级、链”等5个生字,会写“哩、级”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能正确读写“假日、抬头、云彩”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和情绪。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相互鼓舞、坚定信心,从而战胜困难的。

  4.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弄清课文是如何将“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重点: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难点:

  1.弄清课文是如何将“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2.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懂得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的道理。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教学生字时,对于难读的字要多做强调。在书写方面,要注意指导学生写字时的间架结构,描红时提示学生多加注意。

  2.阅读教学

  在本课设计中,“读”贯穿了教学活动的始终,并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设计自读、默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等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在读中理解,以培养学生语感。

  3.情感态度

  课文没有直接、明显地写出老爷爷爬天都峰的思想变化及攀登天都峰的具体过程,但可以让学生在想象的空间里去塑造老爷爷奋力登山的生动形象,从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

  (1)认读生字、词语,在文中圈画出生字词,不懂的地方作标注。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级、链”等5个生字,会写“哩、级”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有没有同学去过黄山?有这么一句话叫“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从这句话中我们就能感受到黄山美丽的景色。老师这里有一些黄山的图片,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出示)

  2.黄山风景很美,俗话说“无限风光在险峰”,可见想要领略这美丽风光也不是一番易事。这不,这里有一个小伙伴就要去爬黄山天都峰。(课件出示课本插图)

  3.她能爬上去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设计意图:

  学生受地理、交通、年龄等方面的制约,对一些风景名胜区缺少生活实践和亲身体验,展示天都峰优美风光的图片,可让学生通过视觉感知大自然风景的优美,拓宽学生的视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圈出本课的生字词,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语的含义。

  2.课件出示本课“我会认”中的.生字,注意“相”是多音字,它的两个读音分别是:(课件出示)

  xiānɡ:相关、互相、相对

  xiànɡ:相声、相片、照相

  3.出示本课“我会写”中的生字,教师指导记忆、书写。(课件出示)

  哩、级、链、颤、攀、猴、鲫、念、辫、呵

  (1)学生观察生字,找到适合自己记忆的方法。

  (2)教师指导学生区分形近字“辫”“辩”“辨”和“瓣”。

  (3)指导书写。

  ①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②教师着重指导“攀”字,这个字的笔画较多,书写时注意字的布局。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5.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预设:本文主要讲了“我”和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最终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故事。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预设: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因为课文先写了爬天都峰之前,接着写了爬上天都峰的过程,最后写了爬上天都峰之后。

  设计意图: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教师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为更好地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三、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和情绪。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相互鼓舞、坚定信心,从而战胜困难的。

  教学过程:

  一、深入议读,领悟课文

  1.默读课文,圈点思考。

  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可以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2.指名交流,指导朗读。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害怕、畏惧的心理?(指名学生回答,出示相关语句)

  课件出示:

  ①我爬得上去吗?②真叫人发颤!

  (2)教师指导学生读好这个问句和感叹句,以及“啊”“哩”等语气词,在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设计意图: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双方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无拘无束、自由奔放地进入学习中来。本部分的教学设计就是遵循以上理念,通过学生自由的说和教师的有机指导,帮助学生拓展思路,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3.自由读文,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预设:作者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他们是怎样爬的?他们爬上去了吗?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呢?

  4.读读议议,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

  课件出示: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

  ①讨论句意: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经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其中有“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的含义,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都是对对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②指导朗读:讨论句意后,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并指名做朗读练习。

  预设:应该用不可置信、敬慕的语气来读。

  ③(课件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我”是受老爷爷的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课件出示:

  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

  (2)“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

  ①自由读第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并加以体会。

  课件出示: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②这些加点的词语说明了什么?

  预设: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

  ③阅读第7自然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山的辛苦以及上山后的喜悦,明白“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克服困难一起爬上峰顶的不易及喜悦。

  ④指导朗读:要读出对爬天都峰的不容易的感慨以及爬上天都峰后欣喜、高兴的情绪。

  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

  (3)阅读“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课件出示:

  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预设:因为“我”和老爷爷都从对方身上获得了勇气,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设计意图:

  “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没有多样性的启迪就不可能有创新思维。“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明确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之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读、评等形式的对话,让学生在思考、行动、探究、争论的过程中,提高交流、沟通的能力。

  二、分角色朗读,体会情感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教师范读“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范读时可辅以动作、姿势,增强感染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练习朗读,练习过程中,可以同桌两人为一组,模仿老师的动作边表演边朗读,加深理解,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积极营造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以此调动学生的生活感知,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产生交流的欲望,享受交流的快乐。

  三、总结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课件出示:

  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预设:“汲取”是吸取的意思,“我”和老爷爷都看到对方爬天都峰的勇气和决心,不甘落后,所以才能爬上天都峰。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收获。

  预设:我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明白了,一个人只要有了决心,有了勇气,坚持做一件事情,就会获得成功。

  设计意图:

  在朗读中理解“互相汲取力量”的真正含义,并联合生活实际加深理解。

  四、拓展活动

  想象一下“我们”下山时的情景:我们沿着山路往回走,一路上遇到了许多游人。有的人望着险峻的天都峰退缩了,有的人在曲折的山路上犹豫不前,有的人看到曲折的道路不知该如何前进……想一想,把你在学习了《爬天都峰》后的感受分享给大家。

  预设:学完这篇课文后,我佩服文中的这一老一小,天都峰的险与高,让一个年轻人都望而生畏,更别说小孩与老人了。这一老一小善于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从而爬上天都峰,这是令人佩服的。我在以后与同学的相处中,也要与同学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设计意图:

  语文学习不能仅局限于教材之内,而应凌驾于教材之上,跨越课本局限领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本环节的练说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还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五、课堂总结

  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相处时,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要善于从别人身上获取力量,增添勇气,从而到达成功的峰顶。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抓关键词句,感知课文内容。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着重抓关键词句,来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如要让学生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陡”这两个特点,我通过对“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及“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等句子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天都峰的“高”和“陡”,以及要爬天都峰的艰难和不易。

  二、朗读重点语句,体会情感。

  朗读也是理解课文的必要步骤,在教学过程中,为让学生读懂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我先找学生分角色来读课文,在这过程中引导学生反复地朗读“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揣摩“我”和老爷爷各自内心的复杂心情,体会他们是怎样相互汲取力量的,然后引导学生去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陡,从而明白他们爬山过程的艰难。以此达到让学生理解文章内涵的目的。

《爬天都峰》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过程与方法:利用课件学习生字,并巩固。 3、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

  板书: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 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 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 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三、 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四、 品读感悟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3、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 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 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

  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 学生读书圈划。 b.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 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 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5、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a. 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b. 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 c. 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五 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爬天都峰》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掌握多音字“都”“假”在语句中的正确读音;理解“奋力、终于、居然、汲取”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会用“终于”写一段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讨论、品味重点词句,体会其中的含义。

  3.情感与价值

  使学生懂得只要有勇气、奋发努力,就能战胜困难;知道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舞自己,是一种可贵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爸爸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查找有关天都峰的资料。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欣赏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勇攀高峰,一定觉得大有收获。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3.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4.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5.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6.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7.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边读边想,简要回答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假日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爬上天都峰。)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写的10个字,并分别组词。

  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如:峰—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子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

  3.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五、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学生朗读课文。

  2.师引导: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字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3.(出示天都峰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海中的“画”。

  学生熟练阅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议读,领悟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爬天都峰的时间、地点、人物。)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天都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画出有关语句,轻声读一读。

  2.说说课文中是怎么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的。

  (1)高:“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

  “我爬得上去吗?”这一句是不是怀疑自己能否登上天都峰?(更进一步地表现了天都峰的“高”。)

  (2)陡:“笔陡”“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教师用一根线绳作为“石级边上的铁链”,使学生体会什么叫“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

  什么叫“发颤”?真的害怕吗?(烘托了天都峰的“陡”。)

  3.指导读出天都峰“高”和“陡”的特点。

  4.学生练读,评读。

  5.小结。作者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难,暗示了登上这么高、这么陡的山峰,是需要勇气和力量的。

  (三)学习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1.自读这部分内容,画出老爷爷和“我”的对话。

  2.出示句子:“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思考: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字是什么意思?他们是互相怀疑吗?表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

  3.学生分组讨论。

  4.全班交流、小结。(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小朋友这么小的年纪,老爷爷这么大的'年纪,怎么也来爬呢?表面上似乎双方都有怀疑,实际上是互相羡慕、敬佩,表现出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5.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四)学习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1.提问:“我”怎么爬天都峰的?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

  2.出示句子,填空,再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

  我( )向峰顶爬去。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 )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用上“奋力”突出了爬山过程的艰难,要充分鼓起劲来不怕困难、向上攀登。“终于”是经过“奋力”的结果。使我们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3.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五)学习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1.登上天都峰以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1)老爷爷为什么说是“你的勇气鼓舞我”?“居然”在这里说明什么?

  (2)“我”为什么说“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

  (3)他们的对话中都有一个什么词?这“勇气”体现在哪里?

  (勇气。体现在他们都敢爬天都峰。如果没有勇气,这一老一小怎么敢爬天都峰呢?)

  2.你从他们的话中体会出什么?

  (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六)学习课文第十自然段。

  1.爸爸为什么说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因为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但是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励,互相学习)

  2.想想他们是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3.你从爸爸的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的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

  三、拓展学习

  想一想,假如你在爬天都峰,请把你在“爬天都峰”中的感受介绍给大家。

  四、总结

  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面对挫折时,会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足勇气,战胜困难。同学们,你们有勇气和信心吗?

  五、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话部分可分角色朗读。

  2.跟自己的家人说一说,从这篇文章中,你学到了什么。

《爬天都峰》教案6

  教学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4.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爬天都峰的过程以及爬上天都峰后的思想变化。

  2.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搜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揭题导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看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导语激情,揭示课题。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勇攀高峰,一定觉得大有收获。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介绍、展示有关天都峰资料,让学生从中感受天都峰的高与险,为后面理解课文作好铺垫。】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3.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4.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5.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6.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7.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边读边想,简要回答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写的11个字,并分别组词。

  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峰──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

  辫──辩、辨:三个字的左右两边都是辛,关键要看中间。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辫和发丝有关,中间是条丝。

  2、 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五、作业超市

  1、 抄写生字词。

  2、 感情朗读课文。

  3、 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在理解、讨论的基础上懂得: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1.生朗读课文。

  2.师引导: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3.(出示天都峰画面)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议读,领悟课文

  1.默读课文,圈点思考。

  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2.指名交流,指导朗读。

  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3.自由读文。

  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

  4.生根据课文内容质疑。

  师筛选出问题:作者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他们是怎样爬的?他们爬上去了吗?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呢?

  5.读读议议,释疑。

  (1)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

  A、讨论句意: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经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对双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B、指导朗读:讨论句意后,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并指名做朗读练习。

  C、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鼓励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2)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

  A、读句子找出重点词语加以体会。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学生读书圈划。

  B、课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

  C、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以及上山后的喜悦,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

  D、指导朗读。

  (3)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

  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在讨论中应让学生注意到两个人的话中都有勇气一词。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三、分角色朗读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教师范读这段对话。范读时可辅以动作、姿势,增强感染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练习过程中,可以同桌两人为一组,模仿老师的动作边表演边朗读,加深理解,体会思想感情。

  【在分析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分角色朗读课文,更能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总结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收获。

  【在朗读中理解互相汲取力量的真正含义,并在谈生活感受中加深理解。】

  五、提示综合性学习

  最近你们把自己的课余生活记下来了吗?记了哪一些,和同学交流交流,要把这项活动坚持下去,还要注意及时地整理自己记录的材料。

  六、作业超市

  1、 抄写课文第2自然段。

  2、 继续完成综合性学习。

《爬天都峰》教案7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12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相互鼓舞、坚定信心,战胜困难。

  3、抄写课文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黄山的文字、图片资料。

  2、想办法学会课后生字,会读,会组词会记。

  3、会读课文,会思考课文后问题。

  【教学过程】

  步骤过程教学预设设计意图一、介绍黄山 请说说你了解的黄山美景。 创设平台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课外所得。二、检查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生字。

  2、考一考字形:

  鱼+即 口+可 爪+巴 尸+古

  大+田 口+自

  3、猜一猜:

  大手抓住双木树杈(攀)

  一点一回头,一日一日一页树(颤)

  4、比较组词

  陡──徒 莲──链 峰──锋 辫──瓣

  钓──钩 耍──要 装──妆 冒──昌

  拢──扰

  6、注意区别多音字:似

  形式多样对字词进行检测。三、检查初读 初读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1、课文大意:课文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板书:爬天都峰

  2、课文叙述顺序:

  爬天都峰前──爬天都峰──爬天都峰之后

  了解大意

  理清顺序

  四、理解最后一句话 “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说说:“你们”指的是谁?一“老”一“小”各指谁?“汲取”什么意思?从别人身上,从谁的身上?学着爸爸笑着说说这句话。

  引发思考:

  1、天都峰是怎么样的?他们一老一小为什么要爬上去?

  2、他们一老一小怎么样从对方的身上汲取力量的?

  先领悟结果,再回头再探原因。五、学习第一段至最后一段 1、探究为什么爬?

  ⑴ 假日游览黄山。

  ⑵ 无限风光在险峰,为了能看到大自然更奇妙的'美景,领略无限风光。

  2、探究天都峰的“高”“陡”。

  ⑴ 高: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⑵ 陡:笔陡的石级,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

  读一读想一想天都峰的“险”。

  3、探究“我”与老爷爷的心理。(分角色朗读体会描写的句子)

  4、 想像老爷爷怎么样攀登的,用“一会儿……一会儿……”“使劲”“竭尽全力”“像……似的……”说话。

  5、想像一老一小怎么样用语言互相鼓励。 读出险峻、峭拔,难以攀登,难以上青天的感觉。

  为什么互相询问?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

  理解“居然”,爬天都峰对老人和小朋友是难以掌握的事情,但是他们做到了。

  六、引导思考 对话朗读。说说爬天都峰对在这一老一小是很难的事。他们为什么能做到呢?讨论后明白:一是他们个人努力奋斗;二是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学习。(读一读他们相互道谢的话) 让学生明白他们能做到的原因和互相道谢的原因。七、总结收获 1、对话描写精彩;从对话中可以看出“我”不自信到受到鼓舞再到战胜困难,登上天都峰的心理变化过程。

  2、描写天都峰险峻写得好。写出了天都峰的高,高得如上青天。陡得直上直下。“挂”字用得妙,形象地把天都峰的陡体现出来了。为下文爬天都峰准备,突出作者表达的思想:在困难面前,善于与人合作,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学习学好对话,让学生明白描写的作用。

  【板书设计】

  爬天都峰

  我 老爷爷

  爬?发颤! 下不了决心

  “您也来爬?” “你也来爬?”

  “我看您……才” “要不是你,我还”

  谢谢您 谢谢你

  汲取

  终于 居然

  力量

《爬天都峰》教案8

  教学目的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相互鼓舞、战胜困难。

  4、抄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天都峰的“险” 以及“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到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启发式教学及媒体资源播放。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媒体资源(动画、PPT、视频)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年级时,我们曾学过一篇课文叫《黄山奇石》,从课文和我们收集的一些资料,我们领略到了黄山的美丽。然而,有一位小朋友说想要领略到黄山的美丽并不是那么容易,他去了一趟黄山,可累啦。今天,我们来学习《爬天都峰》,和这位小朋友一起去爬黄山,看看是不是这样。

  二、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教师播放有关黄山天都峰的视频,让学生获得对天都峰的感性认识。

  师:大家看了录像,天都峰是黄山中最险峻雄奇的山峰。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爬天都峰的故事。

  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3)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

  4、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

  (1)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

  有的可以和形近字比较,如,“辫”与“辩、辨”的区别。“苍”的下面不要写成“仑”,“仰”的右半部的左边不要多写一横或一撇。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3)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它同学在黑板上批改。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要求认读的.生字及重要生字的书写。

  1、集体拼读

  2、出示生字卡抽查学生的拼读

  3、听写重要的生字词

  二、范读或朗读课文

  1、播放媒体资源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文中提到哪些人一起爬天都峰,请划出来。

  2、学生朗读,边读边领悟课文中所描绘的天都峰的“险”,以及“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

  三、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师:这两段说了一件事情,是什么事情?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我和爸爸爬天都峰

  2、师:天都峰是怎样一座山?高不高?好不好爬?请把有关句子划下来。

  3、师:天都峰又高又陡,很不好爬。作者是怎么写的?学生朗读第二自然。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天都峰:高——云彩上面

  陡——石级 笔陡

  铁链 似乎是从天下挂下来

  4、师:小朋友看到天都峰那么高那么陡,他害不害怕?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我:我爬得上去吗?

  真叫人发颤

  四、学习第三、四、五、六、七自然段

  1、师:这五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我和爸爸、老爷爷一起爬山

  2、师:前面说了,天都峰又高又陡,作者看了有点害怕了。怎么办?爬上去还是不爬算了?这时,作者遇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什么人?(提示:一位老爷爷)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老爷爷对我说了什么?

  (提示: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5、作者怎么回答?

  (提示: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6、老爷爷怎么回答?

  (提示:对,咱们一起爬吧!)

  7、最后,他们有没有爬上峰顶?这里作者用了一个词“终于”,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提示:他们一起爬上了峰顶。“终于”的意思是:最后、最终,表明下文出现的是最后的结果。这个词说明作者觉得爬天都峰很不容易,同时也说明了作者爬上峰顶后的高兴心情。

  五、学习第八、九、十自然段

  1、师:这三个自然段说的是我和爸爸、老爷爷爬上峰顶后的对话。

  2、学生分角色朗读。

  3、爬上峰顶后,老爷爷对作者说了什么?

  (提示: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了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4、作者怎么回答?

  (提示: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5、师:老爷爷为什么要谢谢作者?作者为什么也要谢谢老爷爷?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老爷爷与小朋友互相感谢:给了自己向上爬的勇气

  6、师:“居然”是什么意思?

  (提示:“居然”的意思是出乎意料、想不到。)

  师:老爷爷说:“居然爬上来了”,他为什么这样说?

  (提示:因为天都峰又高又陡,而老爷爷年纪又很大。)

  7、师:为什么最后老爷爷还是爬上了峰顶?请用你自己的话说说。

  (提示:看到小朋友也爬天都峰,他觉得有了信心。)

  8、师:作者也感谢老爷爷,说看到老爷爷也要爬天都峰,才有能力向上爬。这里作者用了一个“才”字。“才”的意思是什么?请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说说。

  (提示:“才”的意思是:由于有了一定的条件而能怎么样。比如:放学才能回家。

  9、师:作者为什么说见到老爷爷爬天都峰,她才有勇气向上爬?请用你自己的话说说。

  (提示:因为天都峰又高又陡,作者都打颤了,怀疑自己爬不上 去。但是,看到老爷爷年纪比自己的爷爷年级还大,爬天都峰,他都不怕,自己当然也不怕。)

  10、听到我和老爷爷的对话,爸爸怎么说?

  (提示: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11、师:“汲取”是什么意思?

  (提示:“汲取”的意思是吸取。)

  12、师:爸爸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提示:作者和老爷爷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从而克服了害怕的心理,获得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最终战胜了困难,爬上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

  六、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爬天都峰》,现在再播放一遍《爬天都峰》,请同学们想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爬天都峰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作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时间顺序:

  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

  作者:

  见到山高路陡不自信→见到老爷爷后有了勇气→终于爬上了峰顶

  师:要爬上天都峰对老爷爷和小朋友来说,都不容易。但是,他们最后战胜困难爬上了峰顶。请谈谈你的体会。

  (提示:一个人要战胜困难,一方面要靠个人的努力奋斗,另一方面,要善于学习,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

《爬天都峰》教案9

  教学目标:

  1.讲读全文,教育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奋发向上的勇气和力量,培养他们从小不怕困难的品格。

  2.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交流资料。

  同学们去过天都峰吗?谁能介绍一下有关天都峰的资料?(去过天都峰的同学可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没去过的同学可介绍一下自己从网上或其它地方所查找到的资料。)

  如:天都峰:是黄“七十二峰”中的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约有1.5公里长,坡度在70度之上,最险处近乎于90度。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地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1934年才修凿了石凳,增设了铁索。解放后又修凿了1000多级石阶。

  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脊。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二、围绕课题,质疑

  1.谁爬天都峰?

  2.怎样爬天都峰?

  3.在爬天都峰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三、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1.了解大意: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主要写谁爬天都峰?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本文主要写了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主要写"我"和老爷爷。)

  2.理清思路:小组讨论,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天都峰之前的情景?(1-5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是写爬天都峰之中的事?(6-7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天都峰之后的对话(8-10自然段)

  3.抓住山峰险势,通过朗读,理解“我”的心理。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顶峰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告诉我们峰顶很高,是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天都峰高耸入云”“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写出了石级壁陡实指天都峰之险。“挂”是直上直下的意思,作者用“我爬得上去吗?”写出了自己在险峻山势面前担心,怕爬不上去,用“发颤”写出了当时害怕的心理。

  在朗读时一是读出山势的险峻、陡峭;二是读出来作者心理的紧张与担心。

  4.抓住“奋力而攀”,通过朗读体会登峰之艰难。

  ①“我奋力向峰顶爬去。”“奋力”读时要加强语气,读出充分鼓起劲来,尽所有的力量爬。

  ②“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两个“一会儿”读出作者爬山时不怕累,巧用爬山方法,历尽艰辛克服各种困难。

  ③“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爬呀爬”,爬山是何等的不容易。“终于”是奋力的结果,还能表现出“我们”经过巨大努力之后爬上了天都峰的快慰心情。

  把带点词的语气读出来,从而体会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5.抓住“互相道谢”,通过讨论,明白登山成功之理。

  同桌交流,谈谈自己对“我”及爷爷说的话的理解。

  ①"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这句话肯定了“我”爬山的勇气对老爷爷行为的影响。“居然”是说老爷爷能爬上天都峰是出乎意料,根本没有想到的。

  ②“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我”由望峰生畏到坚定信心直至爬山成功,勇气来源于老爷爷的行为鼓舞。

  通过交流,由此得出他们都是在对方的鼓舞下,爬上顶峰的。

  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爸爸的话。

  (1)自己动手画出爸爸说的话,认真读一读,“汲取”是什么意思?(吸取)

  (2)爸爸说的话“真有意思”你怎么理解?

  (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相互鼓励,相互学习。)

  (3)爸爸为什么说这句话?(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

  四、总结全文

  在日常生活中,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要善于从别人身上获取力量,增添勇气,把事情办好。

《爬天都峰》教案10

  学习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登天都峰后的思想变化。

  2.读懂课文结尾的一句话。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揭题导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看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导语激情,揭示课题。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勇攀高峰,一定觉得大有收获。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边读边想,简要回答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写的11个字,并分别组词。

  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峰──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

  辫──辩、辨:三个字的左右两边都是“辛”,关键要看中间。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辫”和发丝有关,中间是条“丝”。

  3.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生朗读课文。

  2.师引导: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3.(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读议,体会我们互相鼓励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文。

  3.生根据课文内容质疑

  师筛选出问题:“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他们是怎样爬的,他们爬上去了吗?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呢?

  4.读读议议,释疑。

  a..“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经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对双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弄懂句意后,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并指名做朗读练习。读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读句子找出重点词语加以体会。

  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学生读书圈划。

  课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

  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c.“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在讨论中应让学生注意到两个人的话中都有“勇气”一词。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三、总结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收获。

  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爬天都峰》教案1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让学生体会到,一老一小之所以能爬上天都峰是因为他们个人的努力以及彼此之间的鼓励,从而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3.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通过分析人物之间的对话,让学生了解这一老一小能爬上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是因为他们个人的努力,以及都能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由此深入地理解他们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2.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难点

  学会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具准备

  投影片、图片。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文题目,启发谈话

  黄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游览区,那里景色秀丽,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大景观著称于世。自古就有“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天都峰是黄山的奇峰之一,海拔1810米。(课件出示2)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小作者的脚步一起来爬上这著名的天都峰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课件出示3)

  《爬天都峰》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假日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爬上天都峰顶的事。

  2.学生交流查找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如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三、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

  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或小组内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把字音读准确。教师可有重点地进行指导。

  2.认读词语(课件出示4)

  石级、铁链、攀登、照相、小辫子、笑呵呵

  3.读准下面的多音字。(课件出示5)

  假(jià)日

  似(sì)乎

  白发(fà)苍苍

  照相(xiàng)

  应(yīng)该

  4.以小组为单位,轮流读生字、新词。

  5.推选读得好的同学担任领读员。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把要求会写的生字用幻灯片展示,让学生口头组词。(课件出示6)

  陡、级、链、颤、攀、猴、鲫、辫、呵

  2.识记字形。(课件出示7)

  辫—辩、辨:左右均相同,关键是分析中间。

  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

  “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有眼睛和眉毛。

  “辫”和发丝有关,所以中间是“纟”。

  3.书写提示。

  教师示范写“辫”,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紧凑,然后学生试写。

  4.学生自己观察生字,进行试写。

  五、词语理解(课件出示8)

  石级:石头台阶。

  抬头望:仰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发颤:颤动,发抖。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抄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在相互鼓舞下战胜困难的过程。

  2.学会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和心情。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新词

  1.听写。

  2.认读词语。(课件出示10)

  tiě liàn pān dēng biàn zi chàn dòng

  铁链、攀登、辫子、颤动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紧扣课文题目,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字,而不用“登”字呢?(课件出示11)

  学生讨论后,使同学们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地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课件展示天都峰又高又陡的景观,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课件出示12)边读边想“在云彩上面”“笔陡”“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等词句所表达的意思。

  3.朗读体会两个语气词(啊、哩)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形体演示理解词语。

  教师引领学生朗读“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读后,让学生用动作演示出天都峰的高,再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天都峰的高和陡。

  4.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

  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及令人生畏的气势。

  5.读了第二自然段,同学们有什么感受?积累优美的词语。

  我好像看到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

  三、深入学习,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的情形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课件出示13)

  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可以看出“我”害怕、畏惧的心理。

  2.指名交流。

  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

  边读边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3.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八至第十自然段。

  指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4.“我”是看到了什么才下定决心要爬上峰顶的呢?

  自由读课文第三到第七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出示第四自然段的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

  (2)“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经过讨论,让学生们体会到: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你(您)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向对方表示敬意,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课件出示14)弄懂句意后,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并指名朗读。

  (3)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5.“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第六、七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圈画描写爬山的词语。

  (2)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奋力”是“拼尽全身的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3)引读第七自然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山的辛苦及上山后的喜悦。

  (4)让学生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第六、七自然段。

  四、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舞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能爬上峰顶呢?

  带着问题一边读,一边想。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1)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2)他看见了“我”,心里又怎么想呢?

  (3)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交流。

  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互相鼓舞,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的鼓舞才爬上峰顶的'。

  指导朗读。

  五、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3.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的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这样,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克服。

  六、课外延伸,培养能力

  请你把这一周所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

  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字,而不用“登”字呢?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爬天都峰》第二自然段中的句子准确、形象、巧妙地将天都峰的险峻峭拔描写了出来,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好材料。教这两句话时,要让学生在充分朗读、感悟的基础上,及时地进行积累。

  2.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假设他们是文中的主人公,当时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人物的心理,体会爬天都峰的不易,感受主人公勇于攀登的精神。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想象力,又使学生深入地理解了课文。

  3.课文中一老一少的对话是重点,采用默读、引读、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他们复杂的心情。适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爬天都峰》教案12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1个字.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及对于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作用。

  2.有感情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了解天都峰的险峻,体会“我”和老爷爷是怎样相互汲取力量战胜困难的。

  3、学习××××××××××。

  教学重点

  读中感悟“我”与老爷爷是如何相互激励着爬上天都峰的,在读中学会多读多想的方法。

  教学难点

  读懂文中爸爸说的话。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有关黄山的资料、图片等。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提纲

  1.收集黄山(天都峰)的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天都峰。

  2.自由读课文,找出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并记下不懂的地方。

  第一课时

  一、展示资料,导入新课。

  1.学生交流有关黄山(或天都峰)的资料。

  通过收集到的`资料,谈谈对黄山(或天都峰)的初步印象。用一个词或一句话都可以。

  2.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组内合作,自主识字。

  (1)同桌互相认读生字。

  (2)集体开火车认读。

  (3)交流识字方法。

  3.了解学生感知课文内容情况,质疑问难。

  (1)读了课文,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精读自悟,多读多想。

  (一)自主学习第二自然段。(由学生印象最深的部分入手)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读后的感受。

  2.根据自己的读书感受,用简笔画画出你心目中的天都峰。

  3.评价学生画作,让学生做到评价有理有据。

  重点抓住“在云彩上面哩”等词句进行评价、指导。

  4.根据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读后评价、交流。

  5.图文对照,进一步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陡。

  6.齐读本段。

  (二)合作学习三——五自然段。

  1.出示课文三——五自然段。

  2.自由读,边读边想:两个“也来爬天都峰”,让你读出了小姑娘和老爷爷怎样的想法?

  3.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

  4.师生合作检查学生分角色朗读情况。

  5.指导学生朗读,在读中感悟“我”和老爷爷是怎样相互鼓励,坚定爬上天都峰的决心的。

  (三)师生合作学习六、七自然段。

  1.出示六、七自然段,齐读。

  2.抓重点词语理解感受。

  “终于”,他们都爬到了山顶。从“终于”一词中,你能想到他们在爬山中经历了怎样的艰辛吗?指导读“……一会儿……一会儿……”

  老爷爷在爬山过程中又会怎么做?课文中没写,你能写出来吗?(学生简单练笔,可以写一两句话,也可以多写几句)

  3.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这两段话。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并抄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八——十自然段。

  1.出示课文八——十自然段。自由读。

  2.理解感悟。

  “汲取”是什么意思?爸爸为什么说我们一老一小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呢?

  3.分角色读这三段话。

  三、分角色朗读全文,深入感悟课文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1.小组内自主练习。

  2.小组展示读,评价交流。

  四、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自由认读,观察字形。

  2.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辫、勇

  3.教师范写指导,学生练习书写。

  4.展评学生书写情况。

  五、布置作业,拓展深化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根据收集到的黄山资料,合作出一期板报。

  板书设计

  3 爬天都峰

  终于

  奋力

  我 汲取 老爷爷

  犹豫

《爬天都峰》教案13

  设计说明

  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我”在假日里爬天都峰,“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克服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事。围绕单元学习要素,教学设计中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如何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引领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课文脉络,同时,通过揣摩语言文字,品析写作方法,体会作者通过对话、动作、心理描写,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教学设计中,注重朗读,注重读写结合,即时提供语言实践,提高语文素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天都峰风景图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搜集战胜困难的名言。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天都峰的图片,教师进行介绍。(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10米,登山石阶大约有1.5千米长。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背。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请学生说一说,欣赏了天都峰的景色,了解了天都峰的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3.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4.鼓励学生质疑。

  预设:谁爬天都峰?爬天都峰时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困难的?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直观感受,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好了铺垫。鼓励学生质疑,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初读感知,自学字词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一边读一边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级”在“石级”一词中读jí,不读jī;“辫”读biàn,不读bàn;多音字“相”在本课读xiànɡ,另一个读音是xiānɡ,扩词:相加、相互。

  2.课件出示词语,检测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

  石级 铁链 攀登 一张相 辫子 笑呵呵

  3.重点指导书写“链”“颤”“辫”。(教师相机强调:“颤”在本课读chàn,“鲫”读jì。)

  (1)请学生观察,这几个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哪些地方。

  (2)教师示范,讲解书写要点。

  链:注意最后写“辶”,“辶”写在竖中线上,整个字写得紧凑一些。

  颤:左右均宽,注意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辫:注意两个“辛”不同的写法,“纟”落在竖中线上,写得瘦长些。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4.形近字区分练习。

  图片辨析“辫”“辩”“辨”时,引导学生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或通过字理识字进行区分。必要时进行造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区分。

  级( )极( ))链( )琏( ))猴( )侯( ))辫( )辩( )辨( )

  设计意图:继续夯实识字、写字基础。发挥学生自主识字的主动性,通过检测练习、形近字区分,巩固对生字的掌握。练习书写生字,把字写美观。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指名读文,依据学生朗读情况纠正字音,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全班交流,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3.小结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图片 学生只要概括出事件的顺序,能说出这三个主要情节即可。允许学生通过不同方式来梳理写作顺序。

  4.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可以通过绘制示意图来表示,也可以用归纳小标题来展现事件的顺序。(课文的叙述顺序可以概括为:爬天都峰之前——爬天都峰中——爬上天都峰峰顶之后。还可以概括为:面对天都峰天险——树立信心、鼓起勇气——勇于攀登,战胜天险。)

  5.小结:作者条理清晰,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叙述,从而能够把一件事写清楚。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设计意图:此环节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对课文内容的感知,一个是对写作顺序的梳理。教学中,注意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抓住事件要素归纳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同时,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明确要按一定的顺序把事件写清楚。

  四、布置作业,巩固生字

  1.把课文多读几遍,把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多写几遍。

  2.搜集有关克服困难的名言,摘录在积累本上。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熟读课文,自主练习巩固生字。通过摘抄名言,丰富积累。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交代目标

  1.听写词语,集体订正。

  石级 铁链 攀登 一张相 辫子 笑呵呵

  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3.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细致了解“我”的爬山过程,同时学习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设计意图:复习词语,巩固对生字词的掌握。紧扣单元要素,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细品文字,探究方法

  导读:文中“我”爬山的过程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课文是怎么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呢?请你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我”爬山的语句,体会作者的写作奥秘。

  (一)写清心理感受。

  1.开始时,“我”对爬天都峰是怎样的态度?从哪些描写中能够体会到?

  2.课件出示重点语句。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3.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我”的心理感受。(引导学生抓住“在云彩上面哩”“笔陡”来体会天都峰又高又陡的特点。)

  4.“挂”字的运用有什么好处?(一个“挂”字,准确、形象、巧妙地将“陡”体现了出来。)

  5.这样又高又陡的天都峰让“我”有怎样的感受?(这样险峻峭拔的天都峰,不要说攀登了,看了都会使人心里发颤,令“我”望而生畏;此时的“我”是缺乏自信的,产生了畏惧退缩的心理。)

  6.请你边读边想象,把课文中的描写变成自己头脑中的画面。再通过朗读,读出天都峰的.险峻峭拔,难以攀登。

  7.小结:在写一件事情时,可以写出自己的心理感受,写出自己遇到的困难,这样也能把事情写清楚。

  (二)写清人物对话。

  1.为了把事情写清楚,课文还展示了“我”和老爷爷之间的对话,快速浏览课文,用直线画出我们之间的对话,体会人物对话时的心情。

  2.品味第一次对话,课件出示: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

  (1)联系上下文,两个人为什么会互相询问?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2)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他们是互相怀疑吗?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小朋友这么小的年纪,老爷爷这么大的年纪怎么也来爬呢?表面上似乎双方都有怀疑,实际上是互相羡慕、敬佩,表现出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读出敬佩、羡慕的语气。

  3.品味第二次对话,课件出示:

  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1)你能体会到他们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情吗?(兴奋、互相敬佩、互相感激……)

  (2)再读一读他们之间的对话,你又有哪些体会?(引导学生注意到两个人的话中都有“勇气”一词,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3)分角色朗读。

  图片分角色朗读过程中,可以同桌两人为一组,边表演边朗读,加深理解,体会思想感情。

  4.小结:写清人物对话,可以更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推动情节发展。这是一个秘诀哟!

  (三)写清动作。

  1.过渡:为了更细致地展示爬山过程,课文展示了“我”爬山的动作。找出这样的动词来体会体会。

  2.课件出示重点句: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3.哪些词语带给你深刻的感受?结合关键词语谈谈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揣摩“奋力”“一会儿……一会儿……”“爬”等词语,体会他们登山的艰难和奋力攀登、勇往直前的精神。)

  4.这是“我”的爬山过程,你能想象老爷爷是怎样攀登的吗?

  5.这句话中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省略号,这个省略号表示什么?你能想象“我”还有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吗?“我”是怎样爬山的呢?

  图片学生在想象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动词,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

  6.小结:动作展示,使爬山画面仿佛就在眼前,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加入动作描写,事件写得更加清楚。

  (四)写清感受。

  1.课文中爸爸的话点明了爬山的意义所在。请同学们齐读——

  “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2.请你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对这句话的理解。(爬上天都峰对老人和小朋友来说,都是很难的事情,但是他们做到了。原因有两个:一是他们个人的奋斗和努力;二是他们都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学习。)

  3.小结:课文用爸爸的话点明了这篇课文给人的启示,这正是爬天都峰之后最深的感受的体现。在写事件时,可以点明自己爬山的感受,使读者也深受启发。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在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同时,写清了人物的动作、对话、心理活动及这件事带给自己的启发。体会多角度进行描写,把事件过程写清楚。在朗读、品析词句中探究作者的写作方法,从而受到启发。

  三、读写结合,想象练笔

  1.在爬天都峰的过程中,“我”和老爷爷是怎么互相鼓励的呢?想象他们在爬山过程中的对话,并写下来。

  2.学生进行小练笔,教师巡视。

  3.指名读一读自己所写的对话,引导学生关注标点符号,关注对话中包含的鼓励及战胜困难的决心。

  设计意图:结合课文内容,提供语用实践的机会。在想象对话的练习中体会“我”和老爷爷的互相鼓励,进一步感受人物战胜困难的决心。

  四、拓展延伸,升华感悟

  1.面对困难,有的人畏惧退缩,有的人适可而止,有的人犹豫不决,有的人勇往直前。面对困难,你打算怎么做呢?

  2.指名交流。

  3.出示名言,读一读,积累名言。

  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无法可想的事是没有的。——爱迪生

  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罗曼·罗兰

  每人心中都应有两盏灯光,一盏是希望的灯光,一盏是勇气的灯光。有了这两盏灯光,我们就不怕海上的黑暗和风涛的险恶了。——罗兰

  4.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战胜困难的名言。

  5.小结: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希望同学们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互相鼓励,增强信心。

  设计意图:积累有关战胜困难的名言,丰富积累,从而对于课文含义有更深的理解。

《爬天都峰》教案14

  一、课堂导入:

  1、同学们,二年级时我们曾经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你们还记得黄山有什么吗?黄山不仅有奇异的巨石,还有险峻的山峰呢,而黄山最高最陡的山峰就是天都峰。

  2、板书天都峰

  3、PPT展示图片。孩子们快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天都峰的.图片,看完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

  4、天都峰简介。

  5、孩子们,你们想不想跟着老师一起去攀登这又高又险的天都峰啊?但是你们的经过挑战才能乘上去天都峰小火车呢,你们有信心吗?

  二、字词教学:

  三、理解课文

  1、用朗读将字宝宝、词宝宝送回课文中吧,将字音读准,将句子读通。

  2、同学们,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时间、人物、地点、干什么。

  3、第二自然段。

  (1)天都峰有什么样的特点?

  (2)用横线将课文中第二自然段描写天都峰特点的句子画出来。

  (3)用三角形标出描写天都峰特点的关键字词。

  (4)有感情朗读。读出天都峰的险峻。

  (5)面对险峻陡峭的天都峰,我心里肯定特别,这时我在想什么呢?

  4、自由朗读3—5自然段。

  (1)正在这时候谁来啦?

  (2)老爷爷说了什么?

  (3)为什么老爷爷要用一个“也”字呢?

  (4)为什么我也要用也呢?

  (5)分角色朗读,读出疑惑之情。

  5、齐读6—7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两个自然段写什么?

  (1)我和爷爷爬天都峰。

  (2)我是怎么爬的,用横线画出来。

  (3)在横线中用三角形标出关键词。

  6、

  (1)我和爷爷为什么要互相感谢?

  (2)我在爬的过程中在想什么?老爷爷在想什么?

  (3)你从爸爸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爬天都峰》教案15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⑴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天都峰的高与陡,读懂爸爸的话语。

  ⑵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⑶ 进一步学习上网浏览、查询、筛选信息资料;能应用 word、powerpoint 制作读书卡片或者演示文稿。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 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读懂课文。

  ⑵ 鼓励学生运用结合语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工具书等方法理解新词。

  ⑶ 通过上网、合作学习等活动方式方法,在读中体验和感受。

  3、情感态度目标:

  ⑴ 通过广泛的阅读,引导学生明白只有互相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共同进步的道理。

  ⑵ 上网浏览资料,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⑶ 在学习中培养自主探究精神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引导读懂课文中的有关语句;读懂天都峰的高与陡以及课文中我与老爷爷有两次对话和最后爸爸说话的话。

  【教学难点】

  1、字音:并似等。

  2、字形:颤勇攀等字。

  3、黄山天都峰是学生所不熟悉的,要黄山天都峰是学生所不熟悉的,要理解它的高与陡,进而理解课文的内容是个难点。所以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引导学生了解与相关的知识。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发人深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进行反复阅读与拓展阅读引导理解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进而理解课文的内容是个难点。所以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引导学生了解与相关的知识。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发人深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进行反复阅读与拓展阅读引导理解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导读课文,引导实践

  1、自读课文,体会感受。

  2、小组研读,交流感受。

  3、集体交流,指导点拨: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网络信息理解重点语句。

【《爬天都峰》教案】相关文章:

《爬天都峰》教案01-24

《爬天都峰》教案优秀03-26

《爬天都峰》教案 15篇02-02

《爬天都峰》教案15篇03-07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11-11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02-09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02-08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15篇04-19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15篇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