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井游记教案

时间:2023-03-03 13:48:25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满井游记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满井游记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满井游记教案

满井游记教案1

  【教学目的】

  了解这篇游记描写的北方初春景物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体会白描手法和比喻的运用。

  学习并归纳文言虚词“之”的用法。

  【教学重点】

  疏通文意,积累语汇。

  【教学难点】

  生字的识记;作者写景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题目

  满井,明清时期北京东北郊外的一个游览地。袁宏道于万历二十年中进士,但不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万历二十六年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让他进京,他只好收敛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受予顺天府教授。第二年升为国子监助教,本文就写于这年的春天。

  二、作者

  袁宏道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人。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都有文学成就,被称为“公安三袁”。

  三、生字

  燕(yān) 廿(niàn) 砾(lì) 鹄(hú) 娟(juān) 鬣(liè) 茗(míng) 蹇(jiǎn) 呷(xiā) 浃(jiā) 曝(pù)

  通假字:堕,通“隳”

《满井游记》教案教学设计<spanhttps://p.9136.com/01/l/allimg/<p>  <strong>四、读课文,疏通课文,列出疑难句,师生合作解决</strong></p><p>  东风时作:作,起。</p><p>  土膏微润:膏,肥沃。</p><p>  娟然如拭:娟然,美好的样子。</p><p>  泉而茗者:茗,茶。这里名词用作动词,品茶。</p><p>  未知之:不知道这情况。</p><p>  而此地适与余近:适,正好。</p><p>  恶能无纪?恶能,怎能。纪,纪事。</p><p>  <strong>五、赏析研讨</strong></p><p>  1、开头怎样描写北国早春的特点?这样写的作用?</p><p>  “余寒尤厉”、“局促一室”,没有春天的气息。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把渴望出游的心情暗示给读者,也为下文描写的满井春色起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p><p>  2、怎样描写满井春景?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p><p>  先写长堤高柳,大地回春,空旷辽远,一派生机。接着写河面冰雪融化,“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再写春山之态“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又写“柳条将舒未舒,麦田浅鬣寸许”,突出早春的特点。游人有“品茶者”,“饮酒者”,“骑驴者”,虽不盛,已是热闹非凡。更有晒太阳的鸟、吸水的.鱼,悠然自得。最后作者总结:“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p><p>  运用白描手法,不渲染、不雕琢语句、简洁明快地直接写出北方春寒料峭的特点。</p><p>  运用新奇生动的比喻描写春景。</p><p>  在描写中表达作者的欢快,恬适的心情。景中有情,情中有景。</p><p>  <strong>六、作业</strong></p><p>  练习二,提示:以物比人,例:出游的作者,如脱笼之鹄;以物比物,例:河水波光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麦田浅鬣;以人比物,例:山峦如倩女。</p><p>  练习三“之”的用法:</p><p>  1、表示限定关系:一室之内、郊田之外,可译为“以”。现代汉语中还用,如“四海之内”、课堂之外”</p><p>  2、表示修饰关系:“脱笼之鹄”、“曝沙之鸟”。可译为“的”,这种用法现在的书面语中也常用,尤其保留在成语中,“一丘之貉”、“惊弓之鸟”、</p><p>  3、用在主谓短语中的结构助词,可不译。例:“倩女之靧面”。</p><h2>满井游记教案2</h2>
<p>  <strong>【教学目标】</strong></p><p>  1、自学寻找资料,了解袁宏道的文学主张在文章中的运用和体现。</p><p>  2、通过学做小老师编写教案、组织课堂,积累文言词汇,学会描写景物的方法。</p><p>  3、 体味袁宏道在文中体现的赏春、乐春的美好情感。</p><p>  4、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探究的精神。</p><p>  <strong>【教学步骤】</strong></p><p>  <strong>一、课前活动</strong></p><p>  1、根据以下论题搜集资料</p><p>  1)袁宏道的生平</p><p>  2)袁宏道的主要文学创作及代表作品</p><p>  3)袁宏道、公安派及袁枚的“性灵说”</p><p>  4)《满井游记》的`字词解析及文章赏析。</p><p>  2、根据搜集材料的多少和理解程度选择两个论题写成200字的小论文。</p><p>  3、教师评改论文,指出优劣。</p><p>  4、学生修改小论文。</p><p>  <strong>二、课堂活动</strong></p><p>  (一)新课导入</p><p>  我们的课堂是丰富的,多元的,互动的。前面我们已经学了很多文言文,采用的方法都是我教,大家学。今天我们就来互换角色,请你也做一回小老师。</p><p>  (二)教案编写</p><p>  1、教案示例:</p><p>  1)教师分发类似文言小游记《小石潭记》教案一则(详案)</p><p>  2)教师说明编写教案的重要性:教案写得好能体现出你准确地、深刻地认识了教材,也能体现你具备文字流畅、逻辑清晰的语言功底,还能体现你的思维创新的能力。</p><p>  3)教师说明教案编写的内容、步骤</p><p>  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设想、(选做)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教学后记(选做)</p><p>  步骤:A、反复研读教材</p><p>  B、准确设置目标</p><p>  C、寻找切口导入</p><p>  D、合理安排内容</p><p>  E、写清师生活动</p><p>  F、配套布置作业</p><p>  4)教师简析《小石潭记》的教案</p><p>  2、课堂编写:</p><p>  1)四人小组交换、丰富材料</p><p>  2)仔细分析示范教案的内容、结构、顺序</p><p>  3)协作编写《满井游记》教案(一课时)</p><p>  4)疑难向教师提问</p><h2>满井游记教案3</h2>
<p>  <strong>教学目标</strong></p><p>  1.掌握课文中的一些生字词。</p><p>  2.体会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掌握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p><p>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p><p>  <strong>教学重点</strong></p><p>  1.体会本文写景的特色。</p><p>  2.对比、反衬的手法及运用。</p><p>  <strong>教学设想:</strong>以读代讲,读中感悟,指导学生熟读课文</p><p>  <strong>教学过程</strong></p><p>  <strong>一、导入</strong></p><p>  本文是一篇文字清新的记游小品。满井是明、清两朝北京近郊的一个风景区。文章用极精简的文字记游绘景、抒情谕理。历历如画的景物描写,透出京郊早春的芬芳气息,勃勃生机。作者借景抒感,给读者以人生哲理的感悟。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袁宏道的足迹,去欣赏一下这美丽的早春景色吧!(板书课题、作者)</p><p>  1.学生介绍作者(学生介绍不齐的,其他同学来补充,学生如再补充不完整的教师补充,并且积累)</p><p>  2.袁宏道(1568~1610),明朝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明公安(今湖北人),万历年进士,官至吏部中郎,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作品真率自然、清新活泼,内容则多写闲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间疾苦,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判。有《袁中郎集》。</p><p>  3.游记,散文的一种。以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反映某地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俗习惯和社会状况等,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属山水游记,又因其短小,称山水小品。</p><p>  4.写作背景</p><p>  万历二十七年(1599),袁宏道再次做官,任顺天府教授,终日又得和拜谒酬答打交道了,这使他颇为苦闷,更使他苦闷的是有政见却得不到申诉。好在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就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满井游记》就作于此时。</p><p>  <strong>一读:</strong></p><p>  通读全文,解决字音字义问题。</p><p>  1.学生读课文,同桌为一个小组,(有不认识的字和词语,学生用笔在文章中标记出来,听朗读录音的时候更正)</p><p>  注意下列字的读音:廿鹄鬣茗蹇髻鬟曝呷恶堕</p><p>  学生听朗读录音,用笔在文章中圈、点、勾、画。</p><p>  熟读课文</p><p>  1.将生字带入文中,自由大声朗读一遍,熟悉生字。</p><p>  2.同桌互读互听,可以将文章分开,一人读一半,互相挑错误(可以从生字和断句方面等。)</p><p>  <strong>二读:</strong></p><p>  1.指名读(可以选择一男生和一女生赛读,剩余男女声侧耳倾听,注意长句的断句。)老师强调长句的断句:(1)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2)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p><p>  2.齐读熟悉。</p><p>  <strong>三读:</strong></p><p>  朗读课文,注意不读错音;读好句子的节奏、重音,读出作者喜悦的感情。</p><p>  1.译读:</p><p>  每冒风驰行:驰行,坐车出行。</p><p>  未百步辄返:辄,总是,就。</p><p>  2.第2自然段。廿二日天稍和:和,暖和。</p><p>  土膏微润:土膏,肥沃的土地。膏,肥沃。润;滋润,润湿。</p><p>  于时冰皮始解:于时,在这时。冰皮,河床上结冰的'表面。泼色乍明:波色:水波的颜色。乍;初:始。鳞浪层层:鳞浪,像鱼鳞似的浪纹。</p><p>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晶晶然,亮晶晶的。然,形容词词尾。新开,刚打开</p><p>  娟然如拭:娟然,美好的样子。</p><p>  如倩女之hui面而髻鬟之始掠也:hui面,洗脸。掠,梳掠。</p><p>  柔梢披风:披风,在风中散开。披,分开,散开。</p><p>  浅鬣寸许:浅嫩的麦苗高一寸左右。鬣,兽颈上的鬃毛,这里形容麦苗。</p><p>  泉而茗:用泉水煮茶喝。泉,用泉煮。茗,泡茶喝。泉、茗名词活用为动词。</p><p>  而歌者:端起酒杯唱歌的。,酒杯,名词用为动词,端起酒杯。</p><p>  红装而蹇者:蹇,本文跛足的,引申为驴,用作动词,骑驴。</p><p>  凡曝沙之鸟:瀑,晒太阳。曝沙,在沙滩上晒太阳。</p><p>  呷浪之鳞:呷,吸而饮。鳞,借代鱼。</p><p>  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毛羽鳞鬣,鸟的羽毛,鱼鳞鱼鳍。</p><p>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未始,未尝。</p><p>  2.自读自译方式:对着课文大声说译文,借助注释并调动原来的文言知识积累。</p><p>  3.静悟:老师读译文,学生看课文。边听边领会。</p><p>  4.齐读巩固</p><p>  5.点画重点注释(老师自己决定)</p><p>  四读:(赏读)</p><p>  要求: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然后学生作总结、归纳,学生自己理解掌握比喻的用法和作用。</p><p>  <strong>阅读思考:</strong></p><p>  1.北京一带早春气候有什么特征?</p><p>  2.写城中余寒景象表达作者什么心情?第l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p><p>  3.第2自然段描写初春景物,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分析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怎么描写的?</p><p>  4.第3自然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p><p>  5.本文在记叙描写中用了很多比喻句。有的是以物比人,有的是以人比物,有的以物比物。</p><p>  <strong>试举例说明:</strong></p><p>  1若脱笼之鹄:以人比物(把人比作物)。</p><p>  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物比物。</p><p>  3如倩女之酿而髻鬟之始掠也:以物比人(把物比作人)。</p><p>  4麦田浅鬣寸许:以物比物。</p><p>  <strong>赏析、探究:</strong></p><p>  用欣赏的眼光读课文,说出自己的发现或提出一个有发现意义的问题。</p><p>  本文写的是初春之景,'初'字在文中有哪些体现?</p><p>  目的:体会作者那颗善感的心。</p><p>  (2)你能试着发现本文在写景状物上有哪些特点吗?试试看谁最具备发现的眼光!最具备科学家的头脑!</p><p>  目的:积累学习写景方法。</p><p>  理清线索,强化记忆,争取背诵第二自然段。</p><p>  主题探寻:</p><p>  这篇游记描绘了北京近郊满井一带美丽的早春景色,曲折地表现了作者厌弃都市官场生活而寄情山川草木的情怀。</p><h2>满井游记教案4</h2>
<p>  <strong>教学目标</strong></p><p>  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结构,学习课文在布局谋篇上的精妙之处。</p><p>  2、研读课文,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流露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p><p>  3、体会课文中运用白描、比喻和拟人手法写景的妙处,引导学生把握形象生动的写景技巧。</p><p>  4、学习描写春景,练习写作。</p><p>  <strong>教学重点</strong></p><p>  1、感受文中描绘的优美的春天景色,再现课文图景。</p><p>  2、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p><p>  3、学习生动形象的写景方法。</p><p>  <strong>教学难点</strong></p><p>  1、体会作者文中所流露的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式的人生哲理。</p><p>  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描绘景物的方法。</p><p>  <strong>教学准备</strong></p><p>  CAI课件</p><p>  <strong>教学过程</strong></p><p>  一、准备阶段</p><p>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绘写春天的诗词曲赋,观察春天的景物变化。</p><p>  二、导入新课</p><p>  1、谈话:(从本单元的课文学习说起)同学们,我国南方物华天宝,</p><p>  人杰地灵。前面我们在柳宗元的陪同下游览了湖南永州的小石潭;与范仲淹相伴,登临岳阳西北的岳阳楼;在欧阳修的指引下观赏了安徽滁州的醉翁亭。今天,我们将挥师北上,看看北京东直门的满井一带又有什么好看的景致,走,我们一起踏青去,走进春的世界,花的海洋。</p><p>  2、播放视频录像资料,学生欣赏春景,创设情境。</p><p>  在众多的绘春描春作品中,清代文学家袁宏道的《满井游记》是不能不读的。</p><p>  3、出示课题:满井游记(板书)</p><p>  三、深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p><p>  1、师:上一节课,我们初读课文,初感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到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满井早春图,同时也知道了作者是一位无意于政治进取的小官,他最大的爱好就是游览观光,寄情山水。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又将随作者细腻而又富有诗情画的笔调,去领略大自然赋予我们的那份圆润丰满的自在自得。现在请同学齐读课文,在大脑中再现美丽的春景画面。并思考文中描绘了哪些景?</p><p>  2、学生齐读课文。</p><p>  3、学生读后教师出示图片,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描绘此画面的`相关句子。(教师播放图片)</p><p>  4、师:课文主要描绘了哪些景物。(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分)水山柳麦人鸟鱼(点)</p><p>  5、学生自说个人所喜欢的句段,说明喜欢的理由,并展开想象口头描绘画面。</p><p>  6、师:作者这样写是抓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的,这属于对点的描写,(板书:分)除了分写,作者还进行了总体的描绘,即是对面的描写。文中哪一句是对景物的总写?(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扳书:总:满井全景)(面)</p><p>  7、体会课文第一段的妙处。</p><p>  师:课文在写出游之前,却从不能出游写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p><p>  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文中先写不能也游的苦恼,表现在城中余寒犹历的气候上,这样写的目的在于为下文写出游喜悦的心情作了一个很好的铺陈,形成了较好的对比,这实是一种欲扬先抑的写法。(板书:城中余寒欲扬先抑)</p><p>  四、品读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p><p>  1、师: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王国维语: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作者要在文中表达什么感情?在文中何处可以足见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点明主旨的文句?</p><p>  2、学生交流讨论,师生明确并引导体会,出示幻灯片。板书:点明主旨郊田有春意,只是未出游)。</p><p>  明确:这反映了作者对城市、官场的厌弃和投身于大自然怀抱的欣喜之情,暗含着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的人生哲理。(联系作者的意趣和生平来理解。)</p><p>  3、出示语段: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理解其内涵。</p><p>  师:同学们,作者在文未点明寄情于山水的意趣,用以收束了全文,那么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呢?</p><p>  4、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指名学生发言。</p><p>  明确;作者重在抒写性灵。</p><p>  此句表明自己和庸人的区别。不能以游堕事,是以那些热衷于仕途功名的官僚而言的。至于作者本人,本无意于政治上进取,何况他现在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教官,当然可以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惟此官也,有不虚此行的满足心情,既是自嘲,也是自傲。他在官场感到孤独,大自然给他以慰藉,山水鸟鱼都成了他的知已。这可是一种物人交融,人和物的相映成趣的美好境界。</p><p>  五、赏读课文,体会作者写景的妙处。</p><p>  1、体会文中白描手法。</p><p>  (1)出示有关白描手法的句子,让学生回顾白描手法。并引出白描手法这一写法在文中的运用。</p><p>  (2)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白描手法的句子,引导学生加以品味。</p><p>  明确:这种写法能使所写景物鲜明如画,笔法简练。</p><p>  2、体会比喻和拟人修辞在文中的运用</p><p>  (1)问:文中那些地方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请在文中找出来。</p><p>  (2)学生交流讨论找出句子,引导学生加以赏析。</p><p>  3、播放散文《春》的视频录像。学生观看欣赏,感爱春天。</p><p>  3、小结本课。</p><p>  此文属于一篇绘写春景的优美散文,在语言表达上运用了白描、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在章法上采用了欲扬先抑,结构上先总后分,点面结合,内容上物我交融,人和物相映成趣。值得我们细细玩味。</p><p>  六、拓展延伸</p><p>  1、学生小组展示有关写春的诗句,教师展示补充,引导学生积累。</p><p>  2、学生练笔写春,进行交流讨论。(出示幻灯片要求)</p><p>  七、作业</p><p>  绘画春景。</p><p>  情景要求:假设你此次与袁宏道结伴同行,一同来到满井,你将看到些什么?你又会写下些什么呢?请你以绘画形式把画下来。</p><p>  板书设计</p><p>  满井游记</p><p>  城中余寒</p><p>  (欲扬先抑)</p><p>  总:满井全景(面)</p><p>  满井春色</p><p>  分:水山柳麦人鸟鱼(点)</p><p>  (白描、比喻、拟人)</p><p>  点明主旨:郊外有春意,只有未出游</p><p>  抒写性灵</p><p>  表明寄情山水的意趣(自傲、自嘲)</p><h2>满井游记教案5</h2>
<p>  <strong>【教学目标】</strong></p><p>  1、知识目标:</p><p>  ⑴ 积累文言词语,增强文言语感。</p><p>  ⑵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而微秒的思想感情。</p><p>  ⑶ 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p><p>  2、能力目标:</p><p>  ⑴ 重视诵读,在朗读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p><p>  ⑵ 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风格。</p><p>  ⑶ 体会本文白描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以及比喻句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把握形象生动的写景技巧。</p><p>  3、德育目标:</p><p>  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春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p><p>  <strong>【教学重点】</strong></p><p>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p><p>  <strong>【教学难点】</strong></p><p>  1、品读课文,体会本文写景的技巧,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p><p>  2、理解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的丰富意蕴。</p><p>  <strong>【教具准备】</strong></p><p>  多媒体课件。</p><p>  <strong>【教学时间】</strong></p><p>  1课时。</p><p>  <strong>【教学过程】</strong></p><p>  <strong>一、导语</strong></p><p>  同学们,我们刚刚送走了美丽的春天。你们还记得春天有什么美丽的景色吗?(学生自由回答)今天,我们将虽明朝文学家袁宏道到北京东直门的满井一带看看又有什么好看的景致,走,我们踏青去。</p><p>  <strong>二、作者及背景简介</strong></p><p>  (多媒体显示)</p><p>  1、袁宏道(1568~1610),明朝文学家。字中朗,号石公,明公安(今湖北)人,万历年进士,官至吏部中郎,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作品真率自然、清新活泼,内容则多写闲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间疾苦,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判。有《袁中郎集》。</p><p>  2、游记,散文的.一种。以轻松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反映某地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俗习惯和社会状况等,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属山水游记,又因其短小,称山水小品。</p><p>  3、写作背景:</p><p>  万历二十七年(1599),袁宏道再次做官,任顺天府教授,终日又得和拜谒酬答打交道了,这使他颇为苦恼,更使他苦闷的是有政见却得不到申诉。好在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就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满井游记》就作于此时。</p><p>  <strong>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strong></p><p>  1、听课文录音,注意字音、重音、节奏。</p><p>  2、学生自由朗读:</p><p>  教师顺势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督促学生积累词语。</p><p>  (多媒体显示)</p><p>  请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p><p>  燕地 廿二月 花朝节 靧面 曝沙 呷浪 浃 罍而歌者 浅鬣 倩女 蹇者 髻鬟 堕事 飞沙走砾 恶能</p><p>  (答案:yān niàn zhāo huì pù xiā jiā léi liè qiàn jiǎn jì huán huī lì wū)</p><p>  3、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纠正错音。</p><p>  4、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章。</p><p>  ⑴ 学生自行翻译课文,画出疑难词句。</p><p>  ⑵ 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指导。</p><p>  ⑶ 教师出示试题,学生分成两组比赛抢答:</p><p>  (多媒体显示)</p><p>  ① 解释加粗的实词:</p><p>  冻风时作 (起)</p><p>  土膏微润 (肥沃)</p><p>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在这时、水波的颜色、初)</p><p>  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 (新打开、指镜匣)</p><p>  娟然如拭 (的样子)</p><p>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泉、茗、罍、蹇都是名词用作动词,用泉水煮、喝茶、端着杯、骑着驴之意。)</p><p>  作则飞沙走砾 (使沙飞、使砾走)</p><p>  ② 判断下列各组加粗的词语意思有什么不同:</p><p>  A、冻风时作(经常)</p><p>  B、于时冰皮始解(这时)</p><p>  A、然徒步则汗出浃背(但是)</p><p>  B、娟然如拭(的样子)</p><p>  A、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始、初)</p><p>  B、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突然)</p><p>  A、冰皮始解(开始)</p><p>  B、髻鬟之始掠(刚)</p><p>  A、欲出不得(能够)</p><p>  B、悠然自得(得意)</p><p>  A、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表承接)</p><p>  B、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局者未之知也(表转折,却)</p><p>  C、泉而茗者,罍而歌者(表修饰)</p><p>  A、一室之内(表示限度关系,可译为以)</p><p>  B、脱笼之鹄(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的)</p><p>  C、倩女之靧面(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可不译)</p><p>  ③ 翻译下列句子:</p><p>  游人虽未胜,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p><p>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局者未之知也</p><p>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p><p>  5、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文意:</p><p>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p><p>  第一段写城中余寒景象,写了欲游不能的苦。</p><p>  第二段写郊游的所见所感。</p><p>  第三段交待出游缘由及作记时间,结束全文。</p><p>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如下:</p><p>  ──城中余寒</p><p>  ──总:满井全景</p><p>  ──满井春色 ──分:水-山-柳-麦-人-鸟-鱼</p><p>  ──点明主旨:郊田有春意,只是未出游</p><p>  ──结束全文 表明寄情山水的意趣</p><p>  <strong>四、品读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strong></p><p>  1、探究文章优美的意境:</p><p>  ⑴ 学生齐读课文,想象文中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体会文章的意境。</p><p>  ⑵ 选三位同学发言,其余同学补充、评价。</p><p>  ⑶ 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教师稍加点拨。</p><p>  明确:一幅满井春光图,显示了早春的蓬勃生机,物我交融,情致盎然,既表达了一种轻松喜悦的心情,又流露了对自然重新焕发生机的欣赏和赞美之情。</p><p>  2、深入研读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p><p>  学生讨论并自由发言。</p><p>  明确:本文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p><p style=满井游记教学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