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分橘子》教案

时间:2023-03-03 10:49:27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三年级《分橘子》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三年级《分橘子》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三年级《分橘子》教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分橘子》教案1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且十位计算有余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十位有余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西游记里的三个师兄弟遇到麻烦了,让我们来帮帮他们吧。

  二、探索新知

  1、利用分橘子这个情境,启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2、学生根据问题独立列出算式。

  3、重点解决有48个橘子,平均分给3个师兄弟,每人分多少个? □ ○ □ = □ ( )

  4、学生独立计算483。

  5、小组交流。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6、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发言,展示不同的算法。

  (1) 10个 10个 10个 18个(10个 8个)

  每个人可以分1篮还剩18个(1篮8个),一人可再分6个,共16个。

  (2) 30 3 = 10 18 3 = 6 10 + 6 = 16

  (3)竖式计算(再次对比加减乘竖式)

  ①竖式的书写格式不同

  ②计算顺序不同(从高位开始)

  ③数位对齐

  7、讨论:为什么除法要从高位算起?

  三、拓展应用

  1、先估算再计算。

  382

  524

  723

  2、用竖式计算。

  81 3

  90 6

  98 7

  84 6

  96 4

  56 4

小学数学三年级《分橘子》教案2

  设计说明

  本节课继续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不过学习的内容稍显复杂,被除数的首位不是除数的整数倍。因此在理解除法竖式的算理时,实际操作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考虑到以上因素,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具有如下特色:

  1、先分后算,以分物的过程来指导计算的过程。

  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根据题意用小棒代替橘子分一分,将分小棒的过程与竖式计算的步骤联系起来,使每一步计算都有据可依,学生理解起来比较轻松。

  2、重视学生的表达,让学生通过表达加深对除法竖式的理解。

  在教学中,不论是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后还是在列出除法竖式之后,都引导学生说一说,说分物的过程,说算式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说除法竖式的计算顺序。在说的过程中既能促进学生思考,又能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你们还记得计算方法吗?

  请学生用语言叙述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

  2、用竖式计算48÷2。

  (1)指一名学生到前面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立计算。

  (2)指名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进一步巩固学生对除法竖式的理解,为本节课的学习扫除障碍。

  3、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板书课题)

  探究新知

  1、熟悉情境图。

  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请学生说一说图中的故事。

  引导学生说出:悟空、八戒、沙僧面前有48个橘子(4篮零8个),他们3人要平均分。

  2、操作分物,直观计算。

  (1)引导列式。

  师:他们3人每人能分到几个橘子?你能列出算式吗?

  学生根据题意可列出算式:48÷3。

  (2)分一分。

  师:现在我们用手中的学具实际分一分,看看能否得出这道题的结果。(出示课堂活动卡)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分一分,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算理,为后面进行除法竖式的计算打好基础。

  (3)交流操作过程和结果。

  师:你们是怎样分的?先分哪部分,再分哪部分,4捆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1捆,还剩下1捆怎么办?

  预设

  生:先分成捆的,每人1捆。剩下的1捆与另外8根合起来是18根,平均分成3份,每人又可以分到6根,这样每人共分到16根。

  师:刚才分物的`过程用算式怎样表示呢?

  引导学生说出算式:30÷3=10,18÷3=6,10+6=16。

  3、用竖式表示分的过程和结果。

  (1)尝试笔算。

  师:请你们结合刚才分物和口算的过程,尝试用除法竖式算一算。这道题与48÷2的竖式计算有什么不同?如果被除数的首位不是除数的整数倍,那么在计算过程中应该怎样处理?

  学生立计算。

  (2)集体交流,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

  教师根据学生的口述板书除法竖式及除法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如下所示:

  (3)结合计算过程总结算法。

  师:在用除法竖式进行计算时,要从哪一位算起?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回顾计算过程,使学生明确要从被除数的高位算起,相同数位要对齐,每一步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

小学数学三年级《分橘子》教案3

  【教学内容】时间的计算

  教科书第4页例1,第5页例2。

  【设计说明】

  1、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利用猜谜语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

  2、重视直观教学,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通过数格、拨钟面等实践活动把抽象的知识更加直观化,让学生了解计算经过的时间是生活中会经常遇到的问题,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单位的转换及经过时间的计算。

  2、培养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让同学们充分利用时间。

  【重点难点】

  1、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2、求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时钟模型、课件。

  一、引入新课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跑不停。

  出示谜底:时钟

  2、教师拿出钟面并提问。

  (1)“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2)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1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1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1圈的时间是多少?

  (3)1时=( )分? 1分=( )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如:9时15分 、7时3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计算经过的时间”。(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1、教师课件展示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画,说说图意,找出数学信息和问题。

  2、老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呢?

  3、同桌互相交流。

  4、小组汇报:

  (1)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2)两个时间在同一个小时内,所以45-30=15,是15分钟。

  5、做一做:出示超市情境图,营业时间 早9:00开门,晚8:00关门,现在是早上8:40,还要等多久才开门呢?

  学生立完成后,展示汇报

  6、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方法。

  老师总结方法,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计算经过的时间的方法:(1)看钟面,数格后计算;

  (2)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的时间。

  三、巩固练习

  1、达标测评: 星期六小红9:10做作业,到9:40完成。算一算他写作业用了多长时间?

  巩固深化:

  (1)50分比1时少( )分,1时比45分多( )分。

  (2)一节课是( )分,课间休息( )分,再加上( )分,就是1时。

  2、 算一算,填一填。

  3. 想一想,说一说。

  一列火车本应 915到达,现在要晚点25分钟,什么时候才能到达?

  生立完成,集体纠正。

  四、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学习寄语。

  五、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1.看钟面,数格后计算。

  2.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