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案

时间:2023-02-26 14:18:02 教案 我要投稿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案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案1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学会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具、学具准备

  教 学过程

  备 注

  一、问题情境引入

  师:五(2)班小天使出鹰假日小队有甲乙两个小组,他们约定甲组每6天到社区参加一次劳动,乙组每9人到社区参加一次劳动,今天他们第一次同时在社区劳动,经过多少天他们还会再次相遇?

  (问题情境的材料可视学生实际情况作调整)

  二、新课展开

  1、建立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1)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可能有难度)四人小组可以讨论,合作完成。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指导,反馈。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解法:

  生甲:我们画了一条表示天数的数轴然后分别找出甲组、乙组第一次同时去后过几天再去,标上不同的记号,于是发现经过18天后,他们再次相遇。

  可由学生边讲边画出示图,也可由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图略)

  教师在充分肯定和表扬后提出,18天后他们还会再次相遇吗?

  生甲:还会相遇,不过画图找太麻烦了。

  生乙:我们有更好的办法,只要分别算出第一次同时劳动后,甲组经过几天劳动,乙组经过几天劳动,就可以找出经过多少天他们再次相遇了。

  教师板书学生思路:

  甲组经过:6天、12天、18天、28天、30天、36天......

  乙组经过:9天、18天、27天、36天、45天......

  所以经过18天、36天......他们再次相遇。......

  (2)师:(指板书)请同学们观察一下,甲组经过的天数、乙组经过的天数实际上是什么数?

  生:甲组、乙组经过的天数分别是6的倍数和9的倍数。(教书调整板书)

  6的倍数:6、12、18、24、30、36......

  9的倍数:9、18、27、36、45......

  教学过程

  备 注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公约数,最大公约数。那么请同学们猜猜看,这里的18、36可以称什么数?

  生讨论得出:18、36既是6的倍数,又是9的倍数,是6和9的公约数,即是6和9的公约数,18和9的公倍数中最小的,可以称为最小公倍数。

  (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的就是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

  师:那么什么叫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学生讨论后得出;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师:有没有最大公约数,为什么?

  生:没有最大公倍数。因为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所以永远找不到最大公倍数,6和9的公约数还有54、72、90......无穷无尽。

  2、用列举法求两个数的公约数、最小公约数。

  (1)师:刚才我们找了6和9的公约数、最小公约数,你能再找一找6和4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吗?

  做课本第57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试算后,反馈。

  生:先找出6的倍数,再找出4的倍数,然后再找出6和4的最小公倍数。

  教师随学生记叙板书;

  6的倍数有:6、12、18、24......

  4的倍数有:4、8、12、16、20、24......

  6和4的公约数有:12、24......

  6和4的最小公约数是12。

  (2)师生共同方法。

  (3)练习:完成课本练一练第2、3、4、5题。

  三、课堂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除什么是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等关概念外,还应注意学习方法,情感等方面的。)

  四、作业《作业本》

  从倍数着手,层层深入,得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中运用集合图,不但形象直观,而且渗透了集合。

  课后反思:

  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要,让课堂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乐园是我们每位教师应努力的方向。还有对学生的,包罗万象,既有对学习方法的,又有对学习情感的,也有对自己的鞭策鼓励。这样的,教师只需适当点拨、启发,便能让学生在被他人肯定的同时得到极大的满足感,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自信心,从而把主动探究学习作为自己学习生活中的第一乐趣。这节课我在设计上注重这两点,来设计和展开教学。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难点:

使学生学会并理解求两个特殊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实录:

  一、引入: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生:春天。

  师:对,春天来了,草绿了,花开了,蜜蜂们开始忙碌起来了,其实在蜜蜂的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大家看,(课件出示)蜜蜂们每天白天都忙碌的采花粉酿花蜜,但是,由于这个蜜蜂王国的日益壮大,蜜蜂们越来越多,每次大家同时采完蜜回来往往非常拥挤,这可怎么办呢?于是蜂王就想了一个办法。

  点评:教师努力营造让学生爱学、乐学的课堂教学环境,密切联系有趣的生活实例,通过课件演示,创设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同时使本课的数学知识赋予一定的价值

  二、新授

  1.(1)师:蜂王把它们分成了2组,1组每30分钟回来一次,1组每40分钟回来一次。它想这样可就解决问题了。同学们,你们说蜂王是否解决了这个问题?

  生①:解决了。

  生②:没有解决,过一段时间,它们会一起回来的。

  师:有的同学认为这个办法可以,有的认为不行。请你们自己证明一下,在证明时,你可以利用手中的学具,也可以用你喜欢的其他方法。

  (2)学生讨论

  (3)学生汇报

  师:哪个小组来展示你们的研究成果?

  生①:用纸条证明,(学生在展台演示)每隔30分钟回来一次的,第四次回来要120分钟,每隔40分钟回来一次的,第三次回来也要120分钟,当120分钟时它们会同时回来,发生碰撞,所以不行。

  师:这种方法形象直观,非常好,还有不同和方法吗?

  生②:用数轴证明。(学生在展台演示)

  师:大家认为这种方法怎么样?

  生:简洁清楚。

  师:有的小组用的是摆纸条的方法,有的小组用的是数轴表示的方法,都十分形象,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③:找倍数的方法证明。30的倍数有:30 60 90 120;40的倍数有:40 80 120 ,我发现它们有共同的倍数120,所以第120分钟它们会相撞。

  板书:30的倍数:30 60 90 120

  40的倍数:40 80 120

  (4)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采用了不同方法,但都是先找出30和40的倍数,从而发现它们有公有的倍数120,看来是真的不行。

  [点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张扬学生的个性。教师在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空间的同时,鼓励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体现了找法的多样性,并注意找法的优化,使学生在体验中不断优化方法。]

  2.师:咱们换一个数试试。一组60分钟回来一次,一组90分钟回来一次。请同学们再来证明一下。

  学生验证。

  学生汇报。

  生:60的倍数有:60 120 180;90的倍数有:90 180。所以在180分钟时它们会相遇。

  师:恩,还是不行,我们发现60和90也有公倍数。

  3.师:那是不是任意两个数都有公倍数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生:任意两个数都有公倍数,例如17和18的公倍数就是它们两个数的乘积。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汇报我们可以看出:任意两个数都有公有的倍数,也就是公倍数。什么是公倍数?

  生: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就是他们的公倍数。

  师:公倍数有多少个?

  生:有无数个,找到两个数的一个公倍数,用它去乘2、乘3……所得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

  师:我们发现任意两个数都有公倍数,而且每组公倍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那么三个数之间是否也有公倍数?四个数呢?五个数呢?

  生①:举例:2、4和5的公倍数是20。

  生②:无论几个数,只要相乘,它们的乘积一定是它们的公倍数。

  师:那你能找出最大的或最小的公倍数吗?

  生:没有最大的,只有最小的。

  师:为什么?

  生:因为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没有最大公倍数。

  点评:通过引导学生对具体问题作进一步研究,帮助学生加深对公倍数、最小公数意义的理解,使表象更加清晰。由此让学生亲身经历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化的过程。

  4.找最小公倍数

  4和8 5和10 6和15 6和9 4和5

  让学生找出每组数的公倍数。

  师:4和8你们怎么找得这么快?能给大家说一说你的方法吗?

  生:大数要是小数的倍数,大数就是它们的公倍数。

  师:你们还能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之后汇报。

  生①:如果大数是小数的倍数,那么它们的乘积也是它们的公倍数。

  生②:5和10的最小公倍数是10,并不是它们的乘积。

  生③:4和5两个数是互质数。互质数的最小公倍数师它们的乘积。

  点评:教师直接把找特殊情况下两个数最小公倍数这一问题抛给学生,通过学生练习、让学生不断发现不断改进。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想法,教师却从不给出结论性的评价,而是始终鼓励他们大胆猜测验证,互相补充说明,学生真正投入探究学习的氛围中,体验着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三、总结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与练习,我们学会了用列举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并且发现了一些特殊数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设计思路:

  “最大公倍数”是一节概念课,学起来比较枯燥。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最大公因数以后进行教学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虽然属于不同的概念,但它们的学习方法相似。本课设计强调了学习方法的借鉴,让学生借鉴学习最大公因数的方法研究最小公倍数的意义,一开课,我就通过情景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在解决蜜蜂回巢的问题中初步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学会求最小公倍数的`基本方法。在找公倍数的过程中,呈现出找法的多样性,引导学生分析出各种方法的优劣,促进了学生思维的个性化发展;然后变换情景中的问题作为进一步学习的材料,引导学生通过多个实例发现其中的规律,加深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的理解;最后,通过寻找最小公倍数的练习探索求特殊关系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加深了学生的理解与应用。同时,使学生初步感知从特殊到一般的规律,培养同学之间的协作精神。

  评析:本节课虽是概念教学,但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昂,学得生动有趣。

  1. 结合学生实际创设问题情景。“最小公倍数”这一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看似无多大联系,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教材内容作适当补充调整,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有趣的信息,从而构建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数学课堂。先以故事的形式提出问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公倍数”的实物模型,让学生借助具体实例,初步感知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特点,体会求最小公倍数的基本思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走进数学,抽象出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等数学概念。这样的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强烈兴趣,而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体会到学习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与生活的特点。

  2.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本节课,教师充分体现了这一新课程理念。如,在获取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特征这个环节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定的情景,然后放手让学生合作解决,教师在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空间的同时,鼓励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体现了找法的多样性,并注意找法的优化,使学生在体验中不断优化方法,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在初步获得所学知识后,教师又巧妙地引发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使学生产生了深刻的体验,从中进一步感悟并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同时通过自主探究发现互质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的乘积;倍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其中较大数。(作者: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教研室 董惠平 山东省济南市胜利大街小学 唐忠亮 吴颖昕 王婷)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案3

  教学目标

  1、会利用列举法和短除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理解分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3、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体验数学的自身规律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运用和列举法和短除法确定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小组探究法、知识迁移法

  教学准备复习题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什么叫公因数?

  2、什么叫最大公因数?

  3、写出下列各组的最大公因数

  3和7 4和6 9和18 12和30

  引出新课

  二、师生共研

  1、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认识。

  以4和6这组数为例,就在50以内数表中找一找。你发现了什么?

  (1)4的倍数:4、8、12、13、20、24、28、32、36、40、44、48。

  (2)6的倍数:6、12、18、24、30、36、42、48。

  (3)两个都有的:12、24、36、48。

  引出课题: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怎样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介绍短除法

  (1)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探讨,看看如何用短除法来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再交流。

  (2)反馈时围饶着以下几个方面交流:

  短除式中除数是2的什么数?

  为什么在得出商2和3时不再往下除?

  4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怎么计算的?

  (3)师生共同探究与交流。

  (4)试一试:你能找出12和16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吗?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找一找,再用另一种验证。

  重点反馈短除法。

  3、探究特殊关系的两数怎样确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

  思考后交流自己的发现

  三、全课总结

  1、这节课我们交的新朋友是什么?你现在对它知道多少?

  2、怎样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先定关系

  (2)确定用什么方法找

  3、有什么问题或发现?

  四、布置作业:

  2、3、4、5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案4

  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会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地、合理地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学会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教 学过程

  备 注

  一、复习准备

  1、回答下列每组书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6和712和3656和14

  4和915和457和13

  提问:互质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各有是什么特点?倍数关系呢?

  2、已知10=2×515=3×5,那么10和15的最小公倍数是()

  谁能说一说最小公倍数的质因数有何特点?

  3、求12和18,30和45的最小公倍数。

  (1)全体笔练,两个做在投影片上。

  (2)反馈(投影片)失声共同。

  (3)提问引入:你会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吗?(揭示课题)

  二、教学新知

  1、教学例3:求12、16和18的最小公倍数。

  (1)学生尝试练习(两人板演,有困难可以看书)

  (2)师生共同讨论(并纠正)板演:

  A、为什么当商是6,8和9时,还要用两个数的公约数2继续除?

  (因为每个数独有的质因数也是最小公倍数的质因数)

  B、除到什么时候可以不必再除?

  C、最后这个最小公倍数怎么求?为什么?

  (3):因为最小公倍数既含有几个数公有的质因数,又含有每个数独有的质因数,所以一直要除到每两个数都互质(简称“两两互质”)为止,并把除数和商全部连乘起来。

  (4)练习:求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16、8和1215、30和408、9和12

  A、学生练习。

  B、投影反馈。

  C、先同桌讨论,然后在回答: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与求三个数的最

  教学过程

  备 注

  公约数有什么不同?

  明确:求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只要除到三个数的商只有公约数1为止,而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必须除到“两两互质”为止;求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只要把除数乘起来,而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必须把除数和商都连乘起来。

  (5)练习:求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4、12和169、18和2712、15和18

  (学生练习后反馈,并互相检查)

  2、探求规律

  出示:(1)15、30和60(2)3、4和7

  8、10和402、5和9

  9、7和631、和15

  (1)学生练习:求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2)反馈练习结果(生报教师板书)

  [15、30、60]=60[3、4、7]=84

  [8、10、40]=40[2、5、9]=90

  [9、7、63]=63[1、8、15]=20

  (3)第(1)组中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有什么特点?每组中的三个数又有什么关系?第(2)组呢?

  谁能用自己的话把你的发现说一说?

  (4)讨论后:

  若三个数中较大数上另外两个数的倍数,则较大数既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若三个数两两互质,则它们的乘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注意加“。”内容的强调)

  (5)练习:课本P62练一练2(先略做思考,再口答,并说出为什么。)

  (6)综合练习课本P62练一练3(当堂反馈,矫正错误)

  三、课堂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怎样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并还知道了什么?

  3、在练习时要注意分析清楚每组数中各数之间的关系,再解答。

  四、作业《作业本》

  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本小节教学的难点,教学过程中要特别强调短除法式子中最后的结果(商)必须要两两互质。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案5

  教材分析:

  该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约数和倍数的意义、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约数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又是学生学习通分所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因而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本册教材的核心内容。本课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借鉴前面的学习方法学习后面的内容是本课设计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特色,这样设计不仅使教学变得轻松,而且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这些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掌握,对于今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动手欲较强,学生认识数的概念时更愿意自主参与,自己发现。再者,学生个人的解题能力有限,而小组合作则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通过交流获得数学信息。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用列举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

  教学难点:

  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标准》中的要求,也为了更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我将本节课设计成寓教于乐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融入一环环的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

  教学过程:

  一、任务导学

  师:课前我们来做个报数游戏,看谁的反应最快。请两大组的同学参加。

  师:请报到3的倍数的同学起立,报到4的倍数的同学起立。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起立两次?(因为他们报到的号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是吗?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师板书:12、24)

  师:像这些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我们就把这些数叫做3和4的公倍数。(板书:公倍数)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公倍数。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案6

  教学内容: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地,合理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是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2、写出12、30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二、教学新课

  1、提出课题:“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把12、30和它们的最小公倍数60,分别分解质因数。

  212230260

  26315230

  3515

  5

  12=2×2×3

  30=2××3×5

  60=2×2×3×5

  观察上面各数分解质因数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

  (最小公倍数60的质因数里,包含了12和30公有的质因数2、3,还有12独有的质因数2,30独有的质因数5。)

  3、利用上面的情况,用简便方法求12和30的最小公倍数。

  21230………用公约数2除

  3615……….用公约数3除

  25……..只有公约数1,不必再除

  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得到:

  12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2×3×2×5=60,也可以这样表示:

  [12。,30]=2×3×2×5=60

  4、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先用这两个数的()连续去除,一直除到所得的商只有公约数1,然后把所有的()和()连乘起来。

  5、尝试练习

  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12和16,33和22,16和20,36和54,30和45,10和15

  三、教学求倍数关系,互质关系的最小公倍数。

  在下面各组数中找出倍数关系,互质关系

  12和36,9和5,36和12,4和9,25和75,20和3,51和17,8和11

  1、倍数关系

  2、互质关系

  3、想一想

  (1)如果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关系,那么()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四、巩固练习

  书本第56页1至4题。

  五、归纳

  六、布置作业

  反思:让学生了解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为什么要把两个数的公约数还要各自独有的约数。这是本节课的重点。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案7

  教学要求 在知道两数特殊关系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求两个数的。

  教学重点 掌握求两个数的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求出特殊情况下两个数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口算练习:将练习十五的第五题做在书上,做完后集体修订正。

  2.回答问题: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是?

  3.求24和32的。

  4.说说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12和36 4和5

  二、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会求两个数的,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求特殊情况下两个数的。(板书课题:求特殊情况下两个数的)

  三、探索研究

  1.教学例3

  (1)先让学生用上节课学的方法分别求出这两组数的。

  (2)观察结果:通过这两组数的,你发现了什么?

  (3)归纳方法:先让学生讲,再指导学生看教材第73页的结论。

  (4)尝试练习。

  做教材第74页下面的做一做,先让学生判断每组中两个数的关系,再解答出来集体订正。

  四、课堂实践

  1、做练习十五的第6题,先让学生写,再让学生说,最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五的第7题,先让学生观察每组中两个数的关系,再让学生正确、熟练地说出它们的,并订正。

  3、做练习十五的第9题。先让学生独立判断,对的打,错的.打,再点几名学生讲打或的理由。

  五、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方法。

  六、课堂作业

  做练习十五的第8题。

  课题三:求三个数的

  教学要求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求三个数的。

  教学重点 求三个数的与求两个数的的区别。

  教学难点 会求三个数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求下面各组数的。(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时,点几名学生说怎样求两个数的)

  5和8 7和28 12和16

  二、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会求两个数的,怎样求三个数的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课题:求三个数的)

  三、探索研究

  1.教学例4。

  (1)请同学们把8、12、和30分解质因数,并指出公有质因数是哪些?(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

  8=222

  12=223

  30=2 35

  (2)分组讨论。

  ①8、12、30的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

  ②如果先取这三个数公有质因数1个2,再取每两个数公有质因数1个2和1个3,最后取各自独有的质因数2和5 ,(22235)这些质因数是否包含了8、12和30所有的质因数?

  ③8、12和30的是多少?

  (3)归纳:8、12和30的,必须包含这三个数全部公有的质因数(1个2)和每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1个2和1个3)以及各自独有的(2和5),这些质因数积(22235=120)就是8、12和30的。

  (4)求三个数的的方法。

  求三个数的与求两个数的的方法大同小异。(板书短除式)

  8 12 30

  ①先用什么数作除数去除?

  ②再用什么数作除数去除?(重点指导:另一个数要移下来)

  ③一直除到什么时候为止?

  ④最后怎样做就可以求出三个数的?

  (5)比较求三个数的与求两个数的有什么不同?(先可让学生说,然后老师归纳)

  相同点:都是用短除的形式分解质因数,都是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

  不同点:求两个数的时,除到两个商是互质数这止;而求三个数的时,要先用三个数公有的质因数去除,再用两个数的公有的质因数去除,一直除到三个商中每两个数都是互质数(两两互质)为止。

  四、课堂实践

  1.做教材第75页的做一做。

  2.做练习十五的第12题,先让学生看,再指出它的错误,使学生明确:错在三个数公有的质因数还没有找完。在用6除时把8移下来,就等于在里多取了一个质因数2。

  3.做练习十五的第13题,学生口答。

  五、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方法。

  六、课堂作业

  1.做练习十五的第10、11、14题。

  2.有兴趣、有余力的学生可做练习十五的第21*~23*题。

  课题四:最大公约数和的比较

  教学要求 通过比较,使学生进一步分清求最大公约数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能正确地求出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

  教学重点 比较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的不同点。

  教学用具 在投影片上画好教材第80页的表格(留空备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做练习十六的第1题,先让学生将能被2整除的数用△圈起来;能被3整除的数用○圈起来;能被5整除的数用□圈起来,做在书上,集体订正。

  2.很快说下面每组数的。

  5和7 9和45 9和12 2、3和11 8、10和40 3、4和6

  二、探索研究

  1.教学例5。

  (1)出示例5(点2名学生在黑板上做,其余的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8 42 28 42

  7 14 6 7 14 6

  2 3 2 3

  28和42的最大公约数是: 42和28的是:

  27=14 2723=84

  (2)揭示课题:我们现在来比较一下,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课题:最大公约数和的比较)

  (3)出示留空的表格。

  先让同桌的学生互相说说,再点几名学生谈自己的看法,最后归纳填表。

  (4)看表上的不同点回答。

  为什么它们在计算时不相同?

  使学生明确:①因为两个数最大公约数只包含这两个数全部公有质因数,所以只把这两个数全部公有质因数连乘起来,也就是把所有的除数乘起来,就得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②而两个数的不仅包含这两个数全部公有的质因数,还包含它们各自独有的质因数,所以要把这两个数全部公有的质因数以及各自独有的质因数连乘起来,也就是把所有的除数和商乘起来,就得到它们的。

  (5)尝试练习。

  做教材第80页的做一做,然后点几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三、课堂实践

  做练习十六的第2题。

  四、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的异同点。

  五、课堂作业 。做练习十六的3、4、5、6*题。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案8

  教学内容:书P.22~23页,例1、例2、练一练,练习四第1~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会用举例的方法求10以内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3.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活动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会求10以内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难点:看懂并会填写用集合图表示的两个数的倍数和公倍数,理解在不同情境下倍数、公倍数的有限与无限。

  教具准备:

  1、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

  2、边长6厘米和8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认识公倍数。

  游戏激趣

  师:今天是什么日子?(圣诞节)

  对啊,圣诞老爷爷来给我们送礼物了,瞧!(出示图)

  我们每一位同学对应的都有一个学号,学号是3的倍数的同学,你们的礼物在圣诞帽里;学号是5的倍数的同学,你们的礼物在圣诞袜里。(请请学生站一站,选一两个说一说)(出示图,分别在两幅图的下面写上学号。)

  观察一下,谁是今天最幸运的,为什么?(15、30号)为什么?

  (图片:把15、30移至中间,闪烁。)

  师:像这样3、5、15这样的数有怎样的关系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问题。

  二、教学例1

  1、操作活动。

  出示边长6厘米、8厘米的两个正方形。

  如果用一些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在这两个正方形上,你觉得可以正好铺满哪个正方形?

  2、学生分组活动,在小组里铺一铺,说一说。

  3、汇报交流。

  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用这样的长方形纸片能正好铺满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

  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边长与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关系来回答:

  (1)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铺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每条边各铺了几次?怎样用算式表示?(出示图)

  (2)铺边长8里面的正方形呢?每条边都能正好铺完吗?

  (8÷3=2……2,8÷2=4)(出示图)

  (3)讨论:还能有边长是多少厘米的正方形也能用这样的长方形来铺满?(板书:12厘米、18厘米、24厘米……)

  说说你的理由。

  明确:12、18、24……除以2和3都没有余数。

  演示:铺满边长是12厘米的.正方形(师:横里铺几个?铺了几行?)

  (4)6、12、18、24……这些数与2有什么关系?与3呢?(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4、只要正方形的边长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这样的长方形纸片就能正好把它铺满。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它们是2和3的公倍数。(板书)

  (板书课题:公倍数)

  5、2和3的公倍有多少个呢?为什么?

  (用省略号来表示)

  6、8是2和3公倍数吗?为什么?(尽管8是2的倍数,但8不是3的倍数,所以8不是2和3的公倍数)

  :同学们,要解决例1这样的题目就要学会找两个数的公倍数。那么怎样去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呢?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

  6和9的公倍数有哪些?(其中最小的公倍数是几?)(后面出示)

  (1)你准备怎么去找,同桌交流方法

  师:会了吗?请你们在草稿本上写一写。

  师生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展示)为什么它们是6和9的公倍数?

  (2)有没有不一样的方法?(讨论)

  (师提示:先找9的倍数,想一想6和9的倍数公倍数是不是都在9的倍数里?能不能从中找出6的倍数来?)

  学生在草稿本上写一写,交流(展示)

  :可以先找9的倍数,再在9的倍数里找6的倍数。

  (3)学生说另一种方法:先找6的倍数……

  学生在草稿本上写一写,交流(展示)

  2、6和9的公倍数中最小是几呢?(显示于例题上)

  因此我们就说18就是6和9的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最小公倍数)

  3、我们有这样的3种方法找两个数的公倍数,请你一下这3中方法。

  4、那么(指着板书)2和3的最小公倍数是多少?

  5、我们可以用集合图来表示6的倍数、9的倍数,6和9的公倍数。

  (出示集合图,一半一半地、边问边出示)

  (课件显示将两个集合圈向中间靠拢,形成交叉状。)

  师:中间部分应该填什么?(课件显示将两个集合圈中的相同的倍数移动到交叉部分,并在下面标出“6和9的公倍数”)

  师:左边圆圈里的数表示?右边圆圈里的数表示?两个圆圈相交的部分又表示什么?(课件闪烁圆圈)

  6、完成练一练。

  先在2的倍数上画“△”,在5的倍数上画“○”,然后完成填空。

  汇报交流。(展示)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问:这里的省略号哪些同学点了?哪些同学没点?

  师:像这样没有明确范围的我们可以加上省略号。

  问:2和5的公倍数有什么特点?(是10的倍数,个位上是0的自然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四第1题。

  (1)独立完成。

  (2)汇报校对。(先填6和8的公倍数)

  这里需要写省略号吗?为什么?

  2、完成练习四第2题。

  (1)出示空白表,师生交流怎样看、怎样填?

  (2)学生完成填表。

  (拓展)

  师:这里都是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如果让你求4、5、6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多少呢?想一想。

  补充表格,学生观察。

  师:两个数有公倍数,三个数也有公倍数,四个、五个、……同样也有公倍数。

  四、课堂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说说看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游戏:(出示)圣诞帽、圣诞袜

  4的倍数6的倍数

  师:现在学号是几的同学最幸运?

  怎样设计让尽量多的人幸运?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案9

  教学目标:

  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理解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算理,掌握用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算理。

  教法:新授、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学法:练习、自学、小组合作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定向导学(3分钟)

  (一)复习

  1、什么是最大公因数?

  2、最大公因数与两个数的质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3、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二)出示目标

  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理解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算理,掌握用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二、自主学习(6分钟)

  自学内容:68-69页内容

  自学方法:先独立看书,思考问题,再小组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先从4号、3号开始回答,组长负责组织,提问,副组长负责记录,以及和老师的交流。)

  自学思考:

  1、什么是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并背诵。

  2、如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两个数的公倍数和他们的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4、两个数有没有最大的公倍数?为什么?

  三、合作交流(15分钟)

  1.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1)学生先独立思考。

  (2)再合作讨论自己是如何做的。

  (3)全班交流。

  2.小结:6,12,18,… 是 3 和 2 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6 是最小的公倍数,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3.举例说明:求 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

  (1)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学生的方法有:①列举法:先找倍数,再找公倍数,最后找出最小公倍数。

  例如:6 的倍数:6,12,18,24,30,36,42,48,…

  8 的倍数:8,16,24,32,40,48,…

  6 和 8 公倍数:24,48,…

  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24

  ②大数翻倍法:8,16,24,…

  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24

  ③分解质因数法:

  8=2×2×2 6=2×3

  8 和 6 的`最小公倍数包括 8 和 6 的公有质因数和各自独有的质因数。

  ④画图法。

  4.用喜欢的方法求 12 和 15 的最小公倍数。

  学生汇报。

  5.用分解质因数法求 18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

  四、质疑探究(4分)

  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看看有什么发现?

  4 和 5 13 和 7 48 和 16 17 和 85

  小结:若两数互质,两数直接相乘求最小公倍数;若两数含有倍数的关系,大数是两数的最小公倍数。

  五、小结检测(6分钟)

  (一)小结: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

  (二)检测:

  1.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15,9] [18,24] [18,27] [14,21]

  [32,40] [25,45] [26,39] [54,63]

  2.下面的说法对吗? 说一说你的理由。

  (1)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比这两个数都大。

  (2)两个数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

  六、堂清(6分钟)

  找出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你发现了什么?

  3和6 2和8 5和6 4和9 3和 9 5和10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案10

  一、教材简析

  《最小公倍数》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88-90页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倍数、因数以及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一内容的学习为今后的通分学习打下基础,具有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性。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我认为这节课要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

  2.理解算理并学会计算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通过对最小公倍数算理的探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能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难点:理解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算理,能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三、设计理念

  数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的问题到数学问题,从具体到抽象概念,从特殊关系到一般规则,逐步通过自己的发现去学习数学。进行集合思想和极限思想的渗透,感受数学化的简洁美。而探究性学习又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获得能力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在得到抽象化的数学知识之后,及时应用到新的现实问题中去,从而渗透数学归纳思想,达到方法的多样化,个性化。学生构建数学概念的过程不能简单“告知”,通过引导,让学生亲自操作和体验,在解决问题中初步感知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特点,明晰求最小公倍数的基本1.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思路,在富有生命活力的再创造过程中,主动建立概念,完成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感知概念

  出示关于阿凡提的故事,巴依老爷说:“从八月一日起,我要连续出去收账3天才休息一天,我的账房先生要连续收账5天才可以休息一天,你们就在我们两人同时休息的时候来吧。我肯定给钱。”阿凡提动了动脑筋,便带长工们离开了。那么在这一个月里,阿凡提可以选哪些日子去呢?你会帮他们把这些日子找出来吗?”同桌讨论,学生合作在日历卡上找出巴依老爷和账房先生的共同休息日。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完成板书:

  巴依老爷的休息日 4、8、12、16、20、24、28 ??

  账房先生的休息日 6、12、18、24、30 ??

  他们共同休息日 12、24??

  最早的休息日12

  【设计意图】以故事的形式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这个生动有趣的实际问题,获得对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概念内部结构特征的直接体验,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初步感知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特点,体会求最小公倍数的基本思路。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特点。

  (二)加深理解 总结方法

  1.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教学

  从“巴依老爷的休息日” 、“账房先生的休息日”、“他们共同休息日”、“最早的休息日”引出“4的倍数”、“6的倍数”、“4和6的公倍数”、 “4和6的最小公倍数”)。教师完成板书

  巴依老爷的休息日(4的倍数) 4、8、12、16、20、24、28 账房先生的休息日(6的倍数) 6、12、18、24、30 ?? 他们共同休息日(4和6的公倍数) 12、24

  最早的休息日 (4和6的最小公倍数) 12

  【设计意图】怎样能让学生深刻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学生构建数学概念的过程,决不能是简单“告知”的过程,以概念为本的学习需要经历一些经验性的活动过程。通过学生亲自操作和体验,在一种富有生命活力的再创造过程中,主动建立概念。完成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2.用集合圈表示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首先让学生用数学上的集合圈的形式表示4的倍数和6的倍数。(课件出示集合圈)。然后利用课件使集合圈重叠一部分。给学生问题:如果这两个集合圈这样放在一起,相交的这一部分表示什么呢?(课件出示集合圈的动态过程)

  【设计意图】根据弗赖登塔尔“数学是一项人类活动”的观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开始,从生活中的问题到数学问题,从具体到抽象概念,从特殊关系到一般规则,逐步通过学生自己的发现去学习数学。进行集合思想和极限思想的渗透,感受数学化的简洁美。

  (三)巩固运用

  再求新法(本环节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算理和方法引探是教学难点)

  出示同学排队的题目:六(1)班同学在组织跳绳活动。班长说:“我们可以分成6人一组,也可以分成8人一组,都正好分完。这些学生至少有几人?” 问题出示后,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很快用列举法求出6和8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我预设让学生寻找更简便的大数翻倍法,以及进一步探索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最小公倍数,先把6和8分解质因数,观察质因数之间的关系,发现2是它们公有的质因数,而3和4是它们各自独有的质因数,从而突破难点。使学生理解用分解质因数求最小公倍数就是全部公有质因数和各自质因数的'乘积。而短除法实际就是分解质因数的简便算法,并且引导学生发现,短除号左边的数就是它们的公有质因数,下面的数就是相对应数各自独有的质因数。在学生交流各自的方法后。我们可以把这些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上面表示6的倍数,下面表示8的倍数。所圈重合的点是6和8的公倍数。(教材中出现了数轴上表示倍数的方法,考虑到学生想不到这种方法,我参与活动中,最后展示这种图形结合的方法。)

  【设计意图】用富有生活问题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探究学习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情境,通过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获得能力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渗透数学归纳思想,体现方法的多样化,个性化。

  (四)解决问题 深化理解

  在列举法的基础上,发现特殊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规律。由一道生活问题结束本课。(课件出示一道生活情境题)

  【设计意图】数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当是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学生得到抽象化的数学知识之后,应及时把它们应用到新的现实问题中去。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案11

  教学内容:

  最小公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目标:

  1、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学习任务:

  任务一 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任务二 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师:同学们,看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最小公倍数)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倍数)

  2、师:(出示课件)谁会求这俩个数的倍数?有了这个知识做铺垫,相信我们这节课一定会学的.很轻松。

  3、(出示目标)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请同学们默读一遍,并牢牢的记住它。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

  一、任务呈现

  师:过几天,我们五年级的同学将外出旅游,高兴吗?小兰也想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游玩,可从7月1日起,小兰的妈妈每4天休息一天,爸爸每6天休息一天,他们打算等爸妈全部休息时,全家一块儿去。那么在这一个月里,他们可选那些日子去呢?你会帮他们把这些日子找出来吗?

  要求:先独立思考,不会的小组商量。

  提示:每4天休息一天就是工作3天休息一天,每6天休息一天就是工作5天休息一天

  二、自主学习

  教师巡视学习情况

  三、展示交流

  1、师:他们可选那几日外出?(12、24)

  你是怎样选出来的?根据回答板书;

  妈妈的休息日:4 8 12 16 20 24 28 ---- 4的倍数

  爸爸的休息日:6 12 18 24 30 -----6的倍数。

  共同的休息日:12 24 -----4和6的公倍数

  最近的一天:12------4和6的最小公倍数

  还可以用集合图来表示,

  2、仔细观察两组数据有什么特征?

  3、再次强调 4 的公倍数就是妈妈的休息日

  6 的公倍数就是爸爸的休息日

  4 和6的公倍数就是爸爸和妈妈的共同休息日

  4、最近是哪一天? 12

  12也是这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叫做最小公倍数。

  5、集合图还可以这样表示 出示课件

  问:和前面的图有什么不同?中间的部分表示什么?(重合的、公共的)

  你会填吗?把刚才的数据填在这个表里,中间填?两旁呢?

  这样我们可以一眼看出4 和6的公倍数是12、24.

  6、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

  7、89页做一做

  二、那如何求最小公倍数呢?

  任务二

  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一、任务呈现

  1、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

  2、想一想

  1.你还能想出几种求法?

  2.公倍数有多少个?你能找出最大的公倍数吗?

  3.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自主学习

  三、展示交流

  1、把不同求法板书

  2、交流以上三个问题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求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要求5分钟)

  2和7 4和8

  3和5 6和15

  2、结果反馈

  一次正确5分,自己改正4分,帮助改正3分,

  3、反思总结 谈谈收获和不足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案12

  教学要求:

  学会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掌握求最大公因数和求最小公倍数的区别

  教学重点:

  学会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掌握求最大公因数和求最小公倍数的区别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写出3组互质数

  (2) 找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6和9 25和10

  二、学习用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

  3 6 9 5 25 10

  2 3 5 2

  还能再除下去吗?

  6 和9的最小公倍数是:3×2×3=18

  25和10的最小公倍数是:5×5×2=50

  练习:求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12和30 36和54 7的14

  24和36 14和56

  三、比较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的区别

  分别求30和45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比较: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什么相同点?不同点?

  小结:相同点:用短除法,除到互质数为止

  不同点:最大公因数是把所有的除数相乘;最小公倍数是把除数和商相乘。

  四、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两种特殊情况

  两个数成倍数关系

  15和30 12和36 8和4

  求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说说你的发现?

  五、观察

  两个数是什么关系?

  最小公倍数与这两个数的什么关系?最大公 因数与这两数有什么关系?

  1.两个数互质

  拿出复习中同学们写出的互质数

  小组合作讨论研究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与最大公因数有什么特点呢?

  2.练习

  直接说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与最大公因数

  3和7 8和9 11和4

  4和28 4 和25 33和11

  7和63 48和12 42和56

  3.作业:求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与最大

  公因数

  15和20 7和5 12和16

  5和35 28和14 34和51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案1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理解、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育人目标):在师生共同探讨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小组长汇报“前置小研究”完成情况怎样求3和2的最小公倍数?

  第一步:3的倍数有:()

  2的倍数有:()

  第二步:3和2的公倍数有:()

  第三步:3和2的最小公倍数是:()

  (二)、小组交流、探讨“前置小研究”

  1、要求小组内互相解决出现的错误,并能说说自己的方法;

  2、要求学生说说:

  (1)什么是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怎样的?

  (三)引课: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

  出示书例1题一种墙砖长3 dm,宽2 dm。如果用这种墙砖铺一个正方形(用的墙砖都是整块),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最小是多少分米?

  1.请仔细看看小明家装修的要求,你获得了哪些有价值的信息?

  ①要用这种长是3dm,宽是2dm的墙砖铺一个正方形。

  ②使用的墙砖必须都是整块的,不能切割开用半块的。

  ③问题是铺好的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最小是多少分米?

  2.我们先来研究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你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3.学具:长是3dm,宽是2dm的长方形纸片

  动手来实践。

  (1).要求:

  ①用长方形纸片代替墙砖拼一个正方形。

  ②和你的同桌进行交流,说说你摆出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

  (2).探究结果交流。

  ①我第一行摆了2个长方形,摆了这样的`3行,拼成了一个边长是

  6dm的正方形。

  ②我第一行摆了4个长方形,摆了这样的6行,拼成了一个边长是

  12dm的正方形。

  你还能拼成不一样的大正方形吗?

  学生进行讨论:

  (3).如果我们有足够多的小长方形的话,还可以拼出边长是其他数的正方形吗?

  (4).用这样的小长方形可以拼出边长是18dm,24dm,30dm……的正方形吗?小组内讨论一下。

  (5).我们长2dm、宽3dm的长方形可以拼出多少个边长不一样的大正方形呢?说说理由。

  (6).用这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边长是8dm的正方形吗?说说理由。

  ①不能,因为8是2的倍数,不是3的倍数,拼不成边长是8的正方形。

  ②实际动手操作。

  (7).在拼成的所有正方形里边长最小是几分米?你怎么知道的?

  (8).总结提升:通过解决这个问题你有哪些收获?

  ①求3和2的最小公倍数,还可以用用集合圈的方法表示

  ②全班交流并板书。

  3的倍数

  2的倍数

  可以铺出边长是6 dm,12 dm,18 dm,···的正方形,最小的正方形边长是6 dm。

  6,12,18,···是3和2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6是最小的公倍数,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4、考考你:用新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完成P89做一做

  5、教学例2:怎样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

  (1)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学生交流方法有(交流时课件演示)

  ①列举法:先找倍数,再找公倍数,最后找出最小公倍数。

  例如:6的倍数:6,12,18,24,30,36,42,48,

  8的倍数:8,16,24,32,40,48,

  6和8公倍数:24,48,

  6和8的最小公倍数:24

  ②用图表示也很清楚。

  ③6的倍数中有哪些是8的倍数呢?

  你还有其他方法吗?和同学讨论一下。

  教师介绍:

  ①大数翻倍法:8,16,24,

  6和8的最小公倍数:24

  ②分解质因数法:8=2×2×2

  6=2×3

  8和6的最小公倍数= 2×2×2×3 = 24

  8和6的最小公倍数包括8和6的公有质因数和各自独有的质因数的乘积。

  6、通过观察,想一想:

  ①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怎样的?

  ②两个数的公倍数和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5、考考你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吗?

  完成书P90做一做: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看看有什么发现?

  3和6 2和8 5和6 4和9

  7、交流你的发现:若两数互质,两数直接相乘求最小公倍数;若两数含有倍数的关系,较大数是两数的最小公倍数。

  8、我能很快说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8和9()24和8()30和5()4和12()36和4()48和6()17和13()14和15()23和24()

  (四)加强应用,巩固练习

  1.有一堆糖,4颗4颗地数,6颗6颗地数,都能刚好数完。这堆糖至少

  有多少颗?

  2.如果这些学生的总人数在40人以内,可能是多少人?

  3.李阿姨给月季和君子兰同时浇水,至少多少天以后要再给这两种花同时浇水?

  知识应用:练习

  布置作业:

  作业:第72页练习十七,第10题、第11题。

  (五)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最小公倍数

  公倍数:两个数公有的倍数

  最小公倍数:两个数公有的倍数中最小的那个数

  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1、一般情况:

  先写出一个数的倍数,再写出另一个数的倍数,从两个数的公倍数中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特殊情况:

  ①当两数成倍数关系时,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的数;

  ②当两个数是互质数时,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积。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案14

  教学内容 :

  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及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课本 P88~90 例 1、例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理解、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育人目标):在师生共同探讨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1、写出下面各数的倍数

  3的倍数有:()

  2的倍数有:()

  2、学生汇报填写结果,教师板书记录

  3、说一说,你对倍数有什么理解?

  学生回答

  二、创设情境

  出示阿凡提的故事

  1、教师:请大家想一想,阿凡提是哪天去巴依老爷家的?他用的是什么办法找到这个日期的?我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最小公倍数(板书)

  2、出示日期,让学生找出巴依老爷休息的日期和标出账房先生休息的日期

  3、展示问题(让学生回答)

  (1)老渔夫休息的日子有哪几天?4,8,12,16,20,24,28 它们都是()的倍数

  (2)小渔夫休息的日子有哪几天?6,12,18,24,30

  它们都是( )的倍数

  (3)老渔夫和小渔夫同时休息的'日子有哪几天?12,24

  它们是( )和()共同的倍数

  (4)我最早应在几号去拜访他们?12

  4、总结问题后,导出课题:最小公倍数

  5、出示问题:(通过上面的问题以及以前学过的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我们可以知道)

  (1)什么叫公倍数?

  (2)什么叫做最小公倍数?

  6、学生:回答

  教师: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三、讲授新课

  1、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最小公倍数,那么我们就一起来试一试

  (1)、找出6和9的最小公倍数

  6的倍数:6 ,12 ,18,24 30,36……

  9的倍数:9,18,27,36……

  6和9的公倍数:18,36……

  6和9的最小公倍数:18

  教师:同学们会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了吗?

  学生:会

  (2)求3和2的最小公倍数

  全班交流并板书。

  还可以这样表示

  3的倍数 2的倍数

  2

  (3)怎样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

  四、通过这几题的学习,观察一下: 观察一下,两个数的公倍数和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

  教师:我发现:两个数的公倍数都是它们最小公倍数的倍数

  五、归纳总结:

  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1)先分别找出两个数的倍数

  (2)再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

  (3)其中最小的一个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六:随堂练习:

  1、求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2和8 3和8 6和156和9

  4和106和8 4和108和10

  2、下面的说法对吗?说一说你的理由。

  (1)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比这两个数都大。

  (2)两个数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

  3、练习:六盘水火车站是12路和13路公交车的起点站。12路每3分钟发车一次,13路公交车每5分钟发车一次。这两路公交车同时发车以后,至少再过多久又同时发车?

  七、渗透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六十二条 行人通过路口或者横过道路,应当走人行横道或者过街设施;通过有交通信号灯的人行横道,应当按照交通

  信号灯指示通行;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人行横道的路口,或者在没有过街设施的路段横过道路,应当在确认安全后通过。 ? 第五十一条 机动车行驶时,驾驶人、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使用安全带,摩托车驾驶人及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戴安全头盔。

  ?第六十六条 乘车人不得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不得向车外抛洒物品,不得有影响驾驶人安全驾驶的行为。

  问题结束:你们现在知道阿凡提是哪一天去巴依老爷家的了吗?

  八:布置作业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案15

  教学目标:

  1、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会用列举法,分解质因数,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会求是互质数或有倍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4、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大胆质疑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昨天我们班在舞台旁30米长的花带上每隔2米种一株桂花,树种的太密了,下午要重种,改成每隔3米种一株。现在大家出出主意,下午怎样种才能又快又好的完成任务呢?我一边说一边把课前准备好的图片分给各小组,让各小组讨论交流后交由小组长汇报本组的方案。各组讨论后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1、全部拔起,重新测量后再种

  2、头尾不动,把中间的全部拔起,重新测量后再种

  3、除头、尾不动外,还有6米、12米、18米、24米共六株不用拔,只需拔10株,在每两株中间种一株,这样重种5株就可以啦。

  师:刚才有4组采用了第三种方案该种的,这种方案确实比前两种方案要好,现在请你们说说是怎么发现这些株数不用重种的?

  生:通过测量的方法发现的。还发现了6、12不仅是2的倍数同时也是3的倍数,所以觉得是2和3的公倍数就都不用动。

  师:你们怎么想到“公倍数”这么个好听的名字的?

  生:我们前面学习的几个公有的`因数叫公因数,最大的叫最大公因数。那现在两个公有倍数就叫公倍数,30是最大的就叫最大公倍数。

  师:大家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议论纷纷)这个不是最大的,还有更大的。。。。

  师:确实如此,大家真能干!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出示课题: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公倍数

  (几个数共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

  这一个是最小的,我们又称它为什么

  补充课题:最小公倍数谁能再来说一说什么叫最小公倍数

  (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二、探究:

  看了这个课题,你想在这节课中了解些什么请学生写在纸上,并贴到黑板上.

  (为什么不求最大公倍数求最小公倍数有哪些方法 哪些情况下可以很快说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几 等)

  四人一组合作解决1~2个问题,举例说明,组长笔录.可以翻书请教,在P.69~71.

  成果汇报:

  (1)公倍数有多少个 (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有最大公倍数.)

  (2)求最小公倍数的几种方法:

  ①枚举法:

  根据学生举例填写集合圈并说出各部分所表示的内容:

  ②分解质因数:如:12与30的最小公倍数

  12= 2 × 2 × 3

  30= 2 × 3 × 5

  60= 2 × 3 × 2 × 5

  12独有的质因数 30独有的质因数

  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全部公有质因数与各自独有之因数的乘积.

  [12,30]=2×3×2×5=60

  从这两个分解质因数的式子里你能看出12于30的最大公约数是几

  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12= 6 × 2

  30= 6 × 5

  6 × 2 × 5 = 60)

  最大公因数 各自独有的质因数

  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各自独有质因数的乘积.

  ③短除法:如:36和45的最小公倍数

  3 36 45 用公因数去除

  3 12 15

  4 5 除到商是互质数为止

  [36,45]=3×3×4×5=180

  讨论:与求最大公因数比较有什么异同之处

  (相同处:都用公因数去除, 除到商是互质数为止.

  不同处:求最大公因数只要把公有的质因数相乘,求最小公倍数还要乘以各自独有的质因数.)

  短除法与分解质因数有什么联系

  任选一种方法,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第一组必做,其它可任选,看谁做的又快又多又正确):

  16和20 65和130 4和15 18和24

  得出两个特殊情况:当两个数是互质数时,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的乘积;

  当两个数有倍数关系时,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

  4、总结:今天你们根据自己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学习,对于今天所学的内容还有什么疑问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案】相关文章:

《最小公倍数》教案03-03

精选《最小公倍数》教案3篇04-11

《最小公倍数》教案(精选10篇)11-03

五年级数学《最小公倍数》说课稿08-21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10

教案幼儿中班教案02-15

小班美术教案星空教案06-08

大班健康教案食物的旅行教案06-08

科学教案神奇的纸杯_中班教案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