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的教案

时间:2023-02-02 16:47:46 教案 我要投稿

《品德与生活》的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品德与生活》的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品德与生活》的教案

《品德与生活》的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道家庭的含义和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

  2、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对家人产生敬爱之情。

  3、为自己的家人感到骄傲。

  教学重点和难点:正确介绍自己家人的情况。

  课前准备:

  1、观察并了解自己家人的职业、兴趣、爱好、生活习惯。

  2、准备一张家庭生活照。

  3、教师准备一张自己童年的家庭生活照

  教学设计:

  表格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明确家庭的含义

  了解老师的家人情况,学习表述方式

  互相介绍自己的家人,彼此分享家庭的幸福愉快

  让全班同学了解我的家人

  总结,进行尊重普通劳动者的教育 介绍自己家里人

  看老师童年时的家庭生活照,了解老师的家人情况

  小组介绍自己家人情况

  请同学到前边介绍,其他同学看照片听

  和老师共同总结本课的收获 1、结合发言情况进行指导、总结

  2、结合照片进行介绍

  3、老师巡视指导

  4、老师指导并对说的好的同学给与表扬

  5、进行爱家人教育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谈话引入:我们都有自己的家,谁能告诉大家你的家里都有谁?请哪位同学介绍,就把事先收上来的照片放在投影上,全班都能看到。(如果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把临时居住在自己家的亲戚也算作自己的家人,教师要及时给与指导,从而明确家庭的含义。)

  二、学习新课

  (一)教师投影出示自己童年时的家庭生活照。

  1、介绍:“这是老师和你们一样大时,和我的家人一起照的照片,大家猜一猜,哪个是老师?”“猜一猜其他几个人是谁?”

  2、老师介绍:你们想了解照片上这些人的情况吗?那老师来为你们介绍一下。教师指着照片介绍“爸爸妈妈都是农民。他们特别会种庄稼……工作之余,爸爸喜欢坐在树荫下和别人下棋,妈妈却喜欢看电视剧,有时还会跟着电视一起哭、一起笑……姐姐上小学四年级,她学习非常好,姐姐喜欢读课外书……妈妈怀里抱着的小朋友是我的小妹妹,那时她刚刚会走路……

  3、老师一边介绍一边把画好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爸爸妈妈种田,爸爸在树下和别人下棋,妈妈在看电视,姐姐在读书,妹妹在玩耍等)

  4、小结:刚才老师都向大家介绍了哪些内容?

  板书:工作爱好习惯

  (学生对老师的童年生活都是非常感兴趣的,通过猜一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既了解了老师的童年生活,熟悉了老师的家人,在不知不觉中也学会了介绍家人的方法。)

  (二)介绍自己的家人

  1、谈话:你们愿不愿意把你的家人介绍给同学们?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家人的情况介绍给同学们,可以把自己知道的情况告诉大家,小组的同学如果想了解什么,也可以请她给介绍一下。

  2、小组介绍(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们就像听故事一样,了解到小伙伴的家人情况;同时在语言表述上,互相指导,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有不同的提高。)

  3、小组选举一位介绍最好的同学到前边来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家人的情况。老师对介绍的好的同学及时进行表扬。(对于一年级同学来说,能走上讲台给全班同学介绍就已经是很出色的了,如果再能语言流畅的进行介绍,这更是高水平的展现。教师适时的进行表扬和鼓励,学生获得的将是成功的喜悦。)

  三、总结:通过今天对家人的介绍,你有什么想法?

  教学反思:

  这一课的题目为我的一家人。一个题目就能引起大家的思考。介绍我的家人对于小朋友来是很高兴的一件事。孩子们都想让别人更多的了解自己,都愿意把自己知道的情况展示给大家。所以,课堂教学气氛很活跃。但对一年级同学来说有条理的讲述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老师的讲述起着非常关键的引导作用。另外,老师对学生语言表述的指导也很重要。上好这节课,不仅能达到品德与生活方面的训练,也能对学生进行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家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懂得不同的亲人有不同的称呼方式。

  2、讲述家庭生活中的亲情故事,进一步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教学重点:知道家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讲述亲情故事,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1、每人准备一张和家人一起活动的照片。如全家旅游、过生日、爷爷教自己种花;火种别一个印象深刻的故事。

  2、有条件的可以把家庭生活录像带来。

  3、水彩笔

  老师准备:

  1、画图纸若干。

  2、老师准备一个家庭生活录音故事

  教学设计:

  表格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学习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2、了解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称呼

  3、讲家庭故事 1、小组间互相说说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儿歌练习、补充内容后,小组抢答练习

  2、请老家在外地的同学说说地方称呼。

  3、请同学讲家庭故事。看同学带来的录像带,把自己带来的照片贴在书上,小组间讲讲照片或画片后面的故事。 1、教师出示家庭成员表对同学的回答进行指导

  2、和大家一起学习,并进行小结

  3、听同学讲故事,看录像,对讲的好的同学及时进行表扬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上节课我们向大家介绍了我们的家人,谁还愿意告诉大家,你的家里还有哪些亲人?(请一个三代人同住的同学来介绍)

  2、问:你们家有这么多人,你能说出家人之间的关系吗?(自己家人的情况是学生最熟悉的,从介绍自己家人的情况入手引入新课,引导学生迅速的进入到新的学习内容,而且减少理解的难度。)

  3、揭示课题:我的.一家人

  二、学习新课

  1、老师展示有长辈头像的家庭成员表。看表,自己小声说说家人之间如何称呼,怎样称呼最有礼貌?小组间互相说一说。

  2、出示儿歌,大家回答。“爷爷是爸爸的爸爸,奶奶是爸爸的妈妈,姥姥是妈妈的妈妈,姥爷是妈妈的爸爸,姑姑是爸爸的姐妹……“进行抢答练习后,发散学生的思维,补充练习“叔叔是爸爸的什么?舅舅是妈妈的什么?……

  3、把学生提到的内容,合在一起,小组间进行抢答练习。通过小组间你问我答的游戏方式,熟悉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4、老师知道我们班许多同学老家都在外省市,谁能用老家话说一说你们是怎样称呼家里的亲人的?

  5、老师小结:不同地区,又不同的称呼方式,或同一个称呼,发音却不相同,所以不要大惊小怪,更不要嘲笑那些使用与自己习惯称呼不同的同学。

  6、在我们每个人的家里,都会发生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让人难忘的故事。谁愿意给大家讲讲你家的故事?请同学到前边讲自己家的故事。

  7、老师播放班上某位同学带来的家庭生活录像带,全班同学欣赏。

  8、放《可爱的家庭》歌曲,把自己准备的和家人一起活动的照片贴在书上。

  9、在小组间讲讲自家的故事,同时放轻音乐

  三、小结:进行爱家庭教育。

  教学反思:

  本课以亲亲一家人为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熟悉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增进家人的亲切感;通过讲家人的故事,拉进了孩子与家人之间的距离,使孩子进一步感受到家庭的温馨。本课在教学形式上也采用了多样教学。小组讨论、小组抢答、地方称呼、看家庭录像、讲家庭故事等,既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又能使其充分感受家庭中浓浓的亲情。

  探究活动

  介绍自己的家人

  探究目的:

  进一步认识了解自己的家人,训练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探究内容及形式;

  1、观察了解自己家人的职业、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

  2、同桌互相介绍自己家人的情况。

  3、在活动课上介绍自己的家人。

  4、重点请外省的学生用老家的话介绍自己的家人,老师注意解释

《品德与生活》的教案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目标)

  1.喜欢动脑筋,想方设法丰富自己的活动和游戏。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并认识到自己的能力。

  3、喜欢集体生活,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在合作与参与中体验快乐。

  学情分析:

  游戏是大家玩的,要学会与大家共同分享。并通过游戏来不断完善游戏规则,交流游戏经验,共享游戏快乐。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式:活动化教学

  教学重点:喜欢动脑筋,想方设法丰富自己的活动和游戏。

  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并认识到自己的能力。

  教学关键:喜欢集体生活,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在合作与参与中体验快乐。

  教学程序:(写清课前准备、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介绍游戏

  大家都喜欢做游戏吗?做过哪些游戏呢?那么这节课,请同学们和我共同做一个游戏,这个游戏是我自己编的,叫做头顶气球游戏,你们愿意一起玩吗?

  2.宣布规则

  3.游戏开始

  4.小记者采访。

  5、同学们经常在一起做游戏吗?你愿意和谁一起玩呢?能告诉大家为什么吗?

  二、各小组设计和编排游戏

  三、汇报自己编排的游戏

  1.介绍自编游戏

  2.做游戏

  3.修改游戏

  四、

  谈一谈你刚才和伙伴们玩游戏时的`心情。

  先试玩游戏,再根据情况进行修改。

  家庭作业:

  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自编的游戏。

  板书设计:

  好玩游戏自己编

《品德与生活》的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为学生付出了辛勤的汗水。

  2、进而体会到老师的爱,知道从小就要尊敬老师。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

  2、活动中体会到老师的爱。

  教学过程:

  一、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活动一:认识老师

  1、观察“说说我的老师”中的两幅图。图中介绍了哪些老师,这些老师怎么样。

  2、讨论:说说看,给我们上课的是哪些老师?我喜欢……

  3、观察:“老师,您真好”中的三幅图,说说图上的老师好在哪里。

  4、讨论:你有这样的老师吗?说说看。

  活动二:采访老师

  1、谁采访了教过你的老师?起来说一说他们吧!

  生汇报、师补充孩子说到老师的资料如学历、平时的工作表现,展示老师取得的一些成绩、证书,让孩子们进一步加深对这些老师的'了解。

  2、除了教过你的,你还认识、采访了哪些老师?生汇报,师补充一些老师的简单资料如照片等。

  3、他们没教过你,你是怎样认识这些老师的?

  4、你还想认识哪些老师?你想通过什么途径认识他?(让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介绍自己的老师给自己认识,到学校的园丁谱查看老师的信息,去办公室采访老师等)。

  二、合作学习、体验生活

  1、交流:“老师的一天”师:每当星期一来临的时候,老师就开始了一周忙碌的生活,你知道老师每天都在做什么吗?(让学生边看课本40页插图,边回忆老师的一天。)

  2、出示自己一天的工作情况记录。(每天几节课,改多少作业,处理多少事等。)

  3、讨论:你觉得老师的工作怎样,为什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4、交流讨论结果。

  5、教师介绍其他老师、校长、教导主任等所承担的工作,让学生明白每个人的工作尽管不同,但都很辛苦的道理。

  活动三:观察老师

  1、观察画面,说说老师为什么有白发了?学生明白老师的工作很辛苦,每天工作的时间很长,工作的内容很多。

  2、讨论:说说自己的班主任每天是怎么工作的。你认为还有哪些老师的工作也很辛苦,为什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即可谈教自己课的老师,还可谈其它的老师,甚至校长、教导主任等。

  活动四:学会爱老师

  1、开展“我为老师争光彩”的活动。先讨论:我们要怎样做,老师才会笑得更开心呢?我们的老师这么爱我们,我们该怎么做呢?(不惹老师生气、好好学习、上课认真听讲、唱首歌、画幅画……),并做一做送给老师的小礼物。

  2、观察“和老师下棋”“玩,我是小老师”两幅图画。说说你想和大朋友一起干什么?

  3、做游戏,说悄悄话。把你的想法说出来。同桌互相说,一人扮演老师,一人扮演同学,“学生”把自己的想法悄悄告诉“老师”。

  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课下仔细观察老师一天的工作,记录下老师为我们做的工作。

《品德与生活》的教案4

  教学目标:

  1、体会仪表整洁在与人交往中的重要性。

  2、能保持手、脸、牙、头发等身体各部位的整洁。

  3、懂得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做事认真,不敷衍。

  教学重点:教会学生清洁手、脸、牙、头发等身体各部位的方式方法。

  教学难点:教会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并在活动后及时整理自己,保持整洁。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

  (1)课前通知愿意为大家示范的孩子自带洗漱用具,教师也可以略准备。

  (2)学生课前采访自己的爸爸、妈妈怎样保持清洁?

  2、教学器材:

  (1)磁带——《洗手歌》、《洗澡歌》、《清洁环境歌》、《刷牙歌》。

  (2)光盘——VCD《花仙子》

  (3)图片、奖品、挂图(刷牙示意图)

  3、教学课件:

  (1)牙防锦囊游戏——爱牙乐园

  (2)你想把“整洁儿童”花送给谁?

  (3)怎样才能做个整洁的孩子。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1、播放VCD《花仙子》,请学生看一看,比一比,VCD里的儿童整洁吗?自己整洁吗?仔细观察头发、牙齿、脸、衣服、鞋等是否干净整齐。学生看到VCD里整洁儿童的形象,健康、活泼、积极向上。再相互讨论评价一下自己今天看起来整洁吗?从哪儿看出整洁还是不整洁的?从而看出整洁要看头发、牙齿、脸、衣服、鞋等是否整齐、干净。有穿衣镜的学校,可让学生都去照一下自己的形象,更为实际,学生也更有兴趣。

  2、怎样保持整洁的外表呢?说一说、做一做,学生边汇报边演示,教师边演示课件,再播放刷牙歌、洗手歌、洗澡歌!课件内容即教材45页所示图画,要做个整洁的孩子,就要每天做到刷牙、洗脸、洗手、洗脚、衣着整洁。经常做到理发、洗澡、换衣服、洗头等。

  (1)学生一边随着《刷牙歌》的`歌词要求作出刷牙的动作、技巧要领,一边欣赏动听的音乐。全体学生参与此活动。

  (2)学生一边听《洗手歌》的歌词要求作出洗手的动作、技巧要领,一边欣赏动听的音乐。体验洗手的快乐。全体学生参与此活动。请3名学生到前面带领其他学生做。

  (3)播放《洗澡歌》,学生边做动作边唱歌!课堂是活跃动态的。同时学生学会洗澡的动作技巧。

  3、游戏:爱牙乐园,寻找健康的牙齿。播放课件。学生使用鼠标点击“爱牙乐园”里的健康牙齿,及使牙齿健康的牙刷、牙膏、牙线、牙医等图案,图案做“放大镜”处理,点击该处即放大,再点击即复原。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保护牙齿需刷牙的道理。

  4、提问:游戏或运动后把自己的手弄脏了怎么办呢?及时洗手,不让细菌在手上过长时间的停留。随时随地保持清洁才能保持身体健康,也才能处处受欢迎。

  5、活动:出示课件:“你想把整洁儿童花送给谁?”学生用鼠标点击课件(教材46-47页图片)中整洁的儿童,小红花即飞过去,挂在他(她)们的胸前。而点击不整洁的儿童,小红花飞过去又飞回来,不能挂在他(她)们的胸前。意在告诉学生只有整洁的儿童才会受到大家的喜爱。

  6、教学生卫生三部曲(播放磁带《梦境大审判》——小胖)让学生听故事,提问:“卫生三部曲是什么?”劝诫学生不要像故事中的小胖一样。要学习整洁的孩子,做到“常常洗手、天天洗澡、处处打扫、洗手洗澡要用有除菌效果的香皂!”即“卫生三部曲”。

  7、夸夸班里的整洁儿童!发奖章!音乐:“拉勾勾”。教师与学生交朋友。总结:爱整洁的人是受欢迎的人!

《品德与生活》的教案5

  教学目标:

  1、喜欢和小伙伴交往,能体验到交往的快乐。知道朋友多,快乐多。

  2、尝试处理在与伙伴交往中遇到的问题,初步体会与伙伴交往要互相尊重、友爱、公平,有了问题要协商解决。

  教学重点:

  尝试处理在与伙伴交往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难点:

  有了问题要协商解决。

  课前准备:

  教师:授课教师和朋友在一起的照片。

  学生:小伙伴的资料或照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提问:放学后,节假日里你都和谁一起活动?(指名说一说)

  2、谈话:在课外和你一起活动的小朋友我们把他们叫做小伙伴。今天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来聊一聊我们自己和小伙伴的故事吧。

  板书:我和小伙伴

  二、说说小伙伴,体会和小伙伴交往的快乐

  1、教师投影出示像片讲自己和朋友间的小故事。

  教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们和小伙伴之间的故事吧。

  2、指名学生来讲。(投影出示学生所带照片和书中典型图片)

  3、提问:如果没有伙伴将会什么感觉?心情会怎样?

  4、:和小伙伴在一起很快乐。朋友多快乐多。

  三、活动:该怎么办?

  1、请一小组同学到讲台上选一样教师提前准备好的一些小东西。(有学生喜欢的和不喜欢的)出现了几名同学同时选择一件东西。

  2、提问这一小组同学:大家说说该怎么办?

  3、提问全体学生:说一说、那种方法合理?那种大家满意?

  过渡:刚才大家出的主意都很多,而且都有自己的道理。最后解决的比较满意。现在还有一名同学也遇到类似问题,大家帮他想办法,看怎么解决那个问题。

  投影出示分玩具事件。学生讨论。指名说一说。

  板书:大让小轮流玩猜拳一起玩

  4、投影出示分蛋糕事件。

  分组讨论:该怎么办?

  指名到讲台前表演一下。

  5、:许多同学想到将大的让给别人。提到最多的词也是谦让。最后不管是吃大的还是吃小的,大家都很高兴。这就是谦让的结果。互相谦让,想到别人,是在大家共同分享,所以大家都快乐。

  四、意见不统一怎么办?

  1、讨论:你们小组听谁的?(投影出示插图)

  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么解决的?

  2、:在许多人意见不统一的'时候,大家要商量解决。

  板书:商量解决

  五、犯了错误怎么办?

  1、想一想:不认错有什么不好?那个小朋友说的好?(投影出示插图。)

  指名到前边表演一下。

  板书:勇于认错

  2、:和小伙伴在一起很快乐。如果在相处中遇到问题,一定要解决好。不论是什么方法,一定要有道理。不论什么问题,不仅要想到自己还要想到别人。这样,大家才能相处愉快。

  探究活动目的:

  通过诚实的测验考查学生的诚实品质,引导学生认识欺骗行为是有害的,也是必定会暴露的。

  探究步骤:

  1、教师在活动前举行一次简单的小测验(可以是教学活动中安排的听写测验或其它测验)。教师阅卷评分但不在卷面上做任何记录,阅卷情况另行记录。

  2、活动开始,教师将试卷发还学生,公布正确答案,要求学生对照标准答案自行打分(教师可暂时离开现场)。

  3、学生自行打分后的卷子交给教师。教师核对原阅卷记录,检查学生是否有私自修改试卷的现象。

  4、教师,说明本次测验的真正目的是考查同学们的诚实情况,随即将考查的结果予以公布,表扬诚实的同学,阐明作假的危害,教育学生懂得一切弄虚作假的行为最终总是会暴露的。

  提示:

  1、本次活动的主题及内容事先不要泄漏。

  2、如果全班同学无一更改,对班集体给予高度,此次活动仍是有意义的。

  3、对更改试卷的学生不点名批评,也不个别谈话,促使其在活动中自己形成正确的认识。

  (活动)开辩论会

  一、出示题目

  1、班里举行智力比赛,许多同学得了奖,小东没有得奖。回到家,爸爸问他得奖了没有,他应该怎么说?

  2、小刚和小朋友一起在街心公园做游戏,他不小心碰倒了一棵新栽的小树苗,居委会李奶奶问起这件事,并说碰倒小树是要罚款的,小刚应该怎样说?

  二、小组中交流讨论。

  三、以小组为单位表演。

  四、全班交流:

  为什么要说实话?

  五、:

  说谎话害人害己,我们从小就要说实话,做诚实的孩子。

《品德与生活》的教案6

  小学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一、学生现状分析

  二年级这些学生活泼好动,上进心和求知欲都很强。这就要求利用《品德与生活》课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做人,树立班集体荣誉心,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每个人去学习。

  二、教材特征

  1.生活性。

  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

  第二,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如观察小动物、家政劳动、自理个人生活等;二是模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可以供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

  第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这些活动主要包括游戏、讨论、交流、动手实践、调查研究等形式。活动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师从儿童生活实际捕捉主题,也提倡儿童自己从生活实际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

  第四,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

  第一,整体视野的开放,过去只关注本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现在是面对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这是全新观念,凡是儿童生活的事都与课程有关;

  第二,课程内容的开放,解决了教材的滞后性,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儿童的实际问题纳入课程内容,加强了针对性;

  第三,授课的空间是开放的;

  第四,授课的时间弹性延展,以学的需要和实效为出发点。

  3.活动性。

  第一,课程形态以主体参与性活动为呈现方式,强调做中学。强调儿童直接参与,强调全员参与;

  第二,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

  第三,儿童本身实地参与活动,老师指导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主题活动。

  三、课程基本理念:

  1、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

  2、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3、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4、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

  四、课程总目标与分类目标

  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1、 情感与态度:

  (1)教育学生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诚实、求上进。

  2、 行为与习惯:

  (1)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2)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

  (3)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2) 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4、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五、单元各主题重点难点

  本册共4个主题单元分别是《爱在我身边》、《保护自己》、《我是中国人》、《我长大了》。

  第一单元《爱在我身边》共 3 课,定位在“与大师交朋友”,试图让大师成为儿童成长历程中亲切的朋友。通过寻访大师的童年,了解大师成才的故事,找找身旁的大师等一系列围绕大师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把在人们心目中被神化的大师形象,变成有血有肉的、可以探究、可以学习的与儿童零距离的学习目标,

  引导儿童把好奇、好问、好动脑的自然天性向有理想、有目标的积极探究、有创意地生活方面发展,并最终将关注点放在儿童现阶段的成长和发展中来。 第二单元《保护自己》是对一年级下学期《我在班级中》教学主题的延伸,通过美化教室,组织参加学校的运动会,评选班级的小明星,制作班级的黑板报等各种日常班级活动,感受班集体的可爱,进一步培养儿童的集体意识,让儿童“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爱护班级荣誉,关心和爱护同伴”。

  第三单元教学主题是生命和环境教育,引导儿童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调查、探究、评判、游戏、诵读欣赏、讨论、实践操作等各种学习方式,在与自然的充分互动中感受自然的美好与神奇、生命的美妙与神圣,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生活在自然中的乐趣;从而使“爱护动植物、保护自然环境、使我们生活的家园更加美好”内化为儿童自我的行为准则。

  第四单元《我是中国人》则是从儿童的视角看自己生活的社区、家乡,从社区的设施、社区人,家乡的食物、美景,家乡的变化出发,帮助儿童了解家乡,懂得邻里相处的道理,激发儿童热爱家乡的情感,并初步培养和发展儿童热爱生活、参与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六、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这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略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转变教师角色。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该导不导,该点不点,不符合课程改革要求,也会影响教育效果。

  3.加强教学活动的指导。

  本课程的活动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以课程标准第三部

  分“内容标准”中的某一内容或几个内容的融合为主题,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习兴趣等为设计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活动设计,帮助儿童展开活动。活动设计和活动指导应具有计划性和灵活性。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4.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比较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课前准备活动或课后延伸活动来配合。

  5.注意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

  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品德与生活》的教案7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你们每天来学校上学,你对学校的哪个地方最熟悉

  (有的说操场,有的说教室,有的说门口)

  1.引导同学们说说我们的教室里有什么?有什么用处?

  2.讲故事《桌椅的对话》,进行爱护课桌椅的教育。

  3.认识班牌,体会班级牌的作用。

  4.找一找,除了这的班级所在的教室外,还有哪些教室也是我们学习的地方?这些教室里有什么?

  课间活动

  二、指导看书第10、11页

  书中的小朋友也在参观自己的校园,我们一起看看他们的学校有哪些场所?(引导学生看图说说)

  三、遇到下列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

  1.粉笔哪里领?

  2.作业本送到哪里去?

  3.受伤了怎么办?

  4.到哪里可以借球?

  以上4个问题留在下节课解决。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带着上节课提出的问题参观学校

  老师带着同学们,边讲解边参观整个学校。参观完毕,回答以上4个问题。

  二、配对游戏

  1.教师根据学生人数准备空白小纸条事先制成“校园里所有的场所”及“各种场所可能从事的活动纸条。

  2.教师发下空白小纸条,请学生写下名字后收回。

  3.有教师依序分别抽取三种纸条并念出抽到的“某小朋友”在校园里的“某某场所”做“某种活动”。

  4.若配对的.结果不正确,则请该同学说出正确的活动与场所。

  5.若该同学无法回答,则请其他同学回答。

  6.教师:学校里有各种师生活动及学习的场所,要正确地认识和利用,才能发挥它们的功能和效能。

  三、课后:

  通过探察活动,使同学们了解了自己的学校,产生了对自己学校的热爱之情。

《品德与生活》的教案8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活动和途径了解我国的海陆疆域,充分感受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

  2、会看中国地图,知道图例、比例尺的含义,尝试根据比例尺,计算出实际距离。

  3、通过地图和生活实例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知道省级行政单位在祖国版图上的大体位置。

  4、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准备:

  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生:课前通过多种途径调查了解祖国有多大。

  教学过程:

  一、音乐欣赏,导入学习

  听儿童歌曲《祖国有多大》。

  问:祖国有多大?

  看祖国的地图,它像什么?这节课,我们来感受一下,祖国到底有多大。

  二、计算比较,感受祖国疆域的辽阔

  活动一:“徒步旅行”,感受祖国边界线的漫长。

  1、做“徒步旅行”的游戏,出发前,先来看看要走的“路线”。(学会看图例,认识国界和海岸线。)

  2、开始旅行吧!从哪里出发?(了解家乡浙江在我国的哪边,复习地图方位。)

  3、在“徒步旅行”的过程中,初步感知祖国的行政区划,并结合地图,了解祖国的四至点(祖国的最南边、最西边、最北边、最东边分别在哪)。

  4、计算:沿祖国大陆的边界走完一圈,至少要花多少时间?

  通过这样的`计算,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

  活动二、调查比较,体会面积之广

  1、结合浙江地图,比较本地与浙江的面积。

  2、结合中国地图,比较浙江与中国的面积。

  3、结合世界地图,比较中国与其他国家的面积。

  比较之后,你有什么发现?想说点什么?

  三、了解行政区划,进一步感受祖国的辽阔。

  1、读读书中的小资料,了解行政区划。

  2、结合地图,了解首都、省级行政中心、一般城市等图例。

  四、模拟旅游,充分感受祖国幅员辽阔。

  1、说说自己小组准备去哪旅游。

  2、小组交流旅游前了解的情况。

  3、汇报交流:

  (1)路程。(尝试根据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通过路途遥远感受祖国的辽阔。)

  (2)温差。(通过南北温差感受祖国的辽阔。)

  (3)时差。(通过东西时差感受祖国的辽阔。)

  五、总结升华

《品德与生活》的教案9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懂得诚实守信是一个人的美德

  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一演体会随便打饶别人是不好的行为。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诚实和为别人喝彩是美德。

  学习过程:

  一、谈话引入:当别人休息时你应该怎样做?

  二、板书课题

  三、学习新课

  1.演一演,议一议。

  (1)别人休息时,你走进楼道``````

  (2)公共场所看电视时``````

  (3)遇到残疾人时``````

  (4)当别人和你一起出游时``````

  (5)填写采访记录单,交流汇报。

  2.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如果遇到下列情况你会怎么做呢?

  (1)裁判没看见,我抄个近道?你会抄个近道吗?

  (2)有个缝儿,你会偷着看吗?

  (3)多找了一元钱```````你会把多找的钱拿走吗?

  (4)这是谁弄的?你会向老师说不知道吗?

  说说你的真实想法。

  小节:诚实守信是美德。

  3.找一找,讲一讲。“做诚实的孩子”

  4.演一演,在生活中我们能这样做吗?

  (1)打碎玻璃之后```

  (2)出租车司机在车上捡到手机送还失主```

  四、练一练

  1.哪些事是不应该做的'?

  2.发现同学的优点你会怎么做?

  五、小结:诚实和为别人喝彩是美德。

《品德与生活》的教案10

  教学目标:

  在儿童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地图册等资料,对祖国的辽阔国土和多民族大家庭有初步的认识,从中发展对祖国的亲切感和自豪感。

  重难点:

  对祖国的辽阔国土和多民族大家庭有初步的认识,从中发展对祖国的亲切感和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小朋友们,你知道火车的速度吗?你知道飞机的`速度吗?你知道祖国的东西、南北有多少距离吗?请自学P8

  2、83页,同桌之间可以交流。

  二、讨论:

  (1)完成上面的任务(2)我国的国土有多大?

  (3)我们国家最长的河是什么?最大的湖是什么?最高的山峰是什么?

  三、师:我们大多数小朋友是汉族,你知道我国除了汉族以外,还有什么民族吗?一共有多少个民族,一共有多少人口?

  学生先自学P84-86交流

  四、歌曲欣赏:《爱我中华》

  五、小结

  师:我们国家是一个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只有我们大家团结了,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加繁荣富强。

  课后小结:通过资料的搜集,讨论和交流,产生以伟大祖国为荣的思想感情,同时立志长大后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

  教学反思:

  让学生了解祖国的概况,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培养学生对祖国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是《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目标之一。“我们共同的家”这一教学活动的设置正是在儿童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对祖国辽阔国土有个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爱国的自豪感和亲切感。教完之后,我深刻反思,有以下心得体会: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南针,课堂组织应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在本节课中我设定的教学目标是让孩子了解中国幅员辽阔这一特点。为完成此目标我主要设计了三个环节:

  (一)认知地图,感知学习。在这一环节我让孩子找到我国东西南北的极端点,再告知相关数据,让他们自己动手计算距离,最后得出结论,从南至北假设步行需110天,让学生感受祖国之大。

  (二)创设情境,角色扮演,通过想象表演感受南北温差之大,从而明确中国幅员辽阔

  (三)、歌曲激发,以《大中国》这首歌激发学生情感,强化认识。如果按照步骤稳步落实,学生可以有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二、贴近生活,激发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激发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让学生全面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因此要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来吸引他们融入课堂。课前我让孩子准备全家福课堂向大家做介绍,并通过亲自计算和角色扮演等活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

  诚然,本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

  一、课堂组织能力有待提高,课堂较为混乱。虽然课前做了认真准备,但是对于课堂依然预设不足,在应对课堂突发情况显得捉襟见肘,另外,在组织学生活动时指令不够明确,计划不够周密,导致出现混乱的现象。

  二、活动设计要更加合理有效

  在第一个环节让孩子计算不行时间时忽略了孩子实际的计算能力导致有不少学生没能算出来,另外这个活动没能激发学生兴趣,不少学生表现很平淡。还有在学生表演环节,由于准备不足,学生无从下手,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总之,这节课给我带来一定的经验教训,我将在今后品社学科教学中不断探索。

《品德与生活》的教案11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分析

  本班学生都活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学校生活充满激情,对各科文化课学习非常投入。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为四个单元,有如下几个特点:

  1、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

  2、突出养成教育的要求。

  3、突出“活动性”和“做中学”。

  4、突出图画、图片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特殊作用。

  5、体现一定的开放性。

  三、教学具体目标

  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一)情感态度方面

  1、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然、诚实、求上进。

  (二)行为与习惯方面

  1、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2、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3、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4、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三)知识与技能方面

  1、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2、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

  3、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四)过程与方法方面

  1、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索活动。

  四、教学措施

  1、充分体现教学的生活性,遵循儿童生活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和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体现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理念。

  2、遵循教材开发性的特点,重视本课程面向儿童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教材扩展到家庭、社

  区及其他生活空间的方法,使其教学寓于生活。

  3、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对儿童进行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价值观打下基础。

  4、积极鼓励儿童直接参与主题活动,游戏和其它实践活动,使儿童通过活动、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5、珍视儿童的生活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与学生和平相处,以诚相待,使学生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

  五、进度安排

  1 预备周

  2 让我想想 2课时

  3 相信自己 3课时

  4 学习、生活有计划2课时

  5 手拉手 2课时

  6 爷爷奶奶,你们好3课时

  7 帮帮残疾人2课时

  8 我发现 3课时

  9 我也做研究1课时

  10我们的科学小组 2课时

  11可爱的祖国3课时

  12国旗国旗真美丽 2课时 13敬礼,人民英雄 2课时 14我在长大 3课时 15努力才会有收获 2课时 16

  17——18丰收会 3复习 课时

《品德与生活》的教案12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访问身边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尊重他们的人格,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重点:

  感受他们的劳动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尊重他们的人格,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喝的水是什么地方来的?我们吃的粮食是什么地方来的?我们穿的衣服又是什么地方来的吗?

  学生讨论,体验没有工人、农民等劳动人民的劳动,我们的生活就会遇到问题。

  学生再讨论,有多少人在为我们默默地做着工作。完成天空:

  假如自来水厂的工人都停止了劳动,假如所有的警察都不上班,假如假如

  欣赏:《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人》

  二、辩论“农民工进城,虽然给城市带来了方便,但也给常识带来了麻烦。”

  小喇叭P49

  三、师:既然有这么都人在为我们服务,那么我们又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学生先根据图P50,51上的情景说一说,再开展讨论。

  四、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活动,我们知道,社会上有许多人都在为我们服务,我们在接受服务的同时也要为他们着想,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他们。记住列宁的一句话“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课后小结:通过故事和讨论,学生体会到社会上的劳动着都是在为我们服务,为人民服务。作为一个社会人,应该做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回顾与反思:

  从教学目标看,我自认为本节课的教学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标。因为课前同学们大部分能利用课余时间观察和访问身边的劳动者。这既是学生学习新课的课前准备,又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思想现状备课,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从学生方面看,应该说课堂上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是高涨的,是主动参与的。不足之处是,由于学生生活阅历浅、知识结构不合理,对事件的分析、判断能力差,虽然大部分同学能感受到劳动者的劳动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体会自已的成长离不开他们,尊重并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但针对“理发师给我理发不是为了别人方便,而是为了自己赚钱”展开辩论时,同学只停留在判断是非的水平,还不能往纵深的测度去判定,因此这个问题在课堂上没有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点是本节课的缺陷。

  从老师方面看,备这一节课,光教案修改就不下五次,不是更换零件似的改,而是“大换血”,改得面目全非,脑海里不断的设想上课时这样上,学生可能会怎样,那样上学生可能会怎样,哪样上才最简单,最舒服。教学思路确定以后,又反复地在细节上下功夫,一直到隔夜的五点二十才算“大功告成”。最后,在课堂上,我脑海里只留下活动目标,而抛弃了活动教案以让自己能全心全意地倾听学生声音,时刻观注学生的动态,以便随时调整教学,强化教学的针对性,促使教学具有实效性。

《品德与生活》的教案13

  学习目标:

  1、学会发现并能自己设想外出活动时可能遇到的麻烦。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处理外出活动中常见的困难,并对处理方法作出。

  3、学习制定外出计划,能有效预防外出时可能出现的麻烦。

  教学重点:发现并会处理外出时可能遇到的麻烦。

  课前准备:了解雏鹰假日小队活动计划表若干、“外出小锦囊”表若干(这两项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精灵树、彩色纸片、下大雨的声音素材、“麻烦大会诊”的盒子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外出麻烦大会诊

  1、T:(拿出一个事先准备好的“麻烦大会诊”的盒子)小朋友们,每一个人都会碰到大大

  小小的麻烦,就像书上的这位小朋友,你们知道她遇到了什么麻烦吗?(指名说)是啊,天天外出参加假日小队活动,可是一不小心把脚扭伤了,多麻烦呀。那么,你们在外出时遇到过什么麻烦吗?快写在你们的彩色纸片上,让大家一起来想想办法解决吧!

  学生在彩色纸片上写下自己外出时遇到的麻烦,教师巡视。写完后,将纸片投进“麻烦大会诊”的盒子中。(也有学生可能在自己的外出经历中发现不了麻烦或者没有外出经历,可以引导他们想一想父母外出时遇到过哪些麻烦,或者没有外出机会是不是父母担心外出会遇到一些麻烦呢。)

  2、T: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小朋友们外出时都遇到了哪些麻烦事儿。(教师随机将盒子中的“麻烦”发给每个组)

  3、指名让学生说说自己手中拿到的“麻烦”。(初步鼓励学生敢说、愿说)如果出现一样的麻烦,可以给它们归类。

  二、“小精灵”就是我自己

  1、T:外出活动时我们可能会遇到这么多的麻烦,真让人不愉快。让我们将“麻烦大会诊”中的麻烦交到助人为乐又聪明伶俐的“小精灵”手中吧,让它们我们,为遭遇麻烦的小朋友想想办法。“小精灵”到底是谁呢?想知道吗?请手拿麻烦的“小精灵”举起你手中的“麻烦”!(全班举起手中的“麻烦”)其实啊,助人为乐又聪明伶俐的“小精灵”就是我们自己!让我们一起来面对难题,想想办法吧。

  2、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手中的“麻烦”的解决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让学生说:先说“麻烦”,再说解决“麻烦”的方法。(教师板书)请其他小朋友仔细听,评一评他的办法好不好。如果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可以补充。(如果前面已将“麻烦”归类,这里也可以给方法归类,将解决同一“麻烦”的方法归为一类,再评出最好的办法。)

  教师随机给说得好的学生贴上“小精灵”标志。

  4、T:“小精灵”想的办法真不错。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外出时虽然会碰上这样那样的麻烦,但只要我们保持冷静,动动小脑筋,就能把它们解决了。这里老师要送给小朋友们一首儿歌,它告诉大家如何解决外出时遇到的麻烦。赶快一起来读一读吧!

  儿歌:外出时,遇麻烦。

  东西忘,天气变。

  人未到,乘错车。

  小朋友,别着急。

  小精灵,来帮忙。

  要冷静,动脑筋,

  麻烦事,跑光光。

  第二课时

  一、课本剧表演

  1、T:上一节课,小朋友们解决了很多外出时碰到的麻烦,那都是在麻烦出现以后再想出办法解决的。现在我们来看一个课本剧表演,课本剧中的主人公也遇到了麻烦,可是麻烦出现以后一下子也想不出办法解决。怎么回事呢?

  2、表演课本剧。(事先已准备好的,故事附后)

  3、T:哎呀,他们的麻烦还真不少呢!小朋友们,你们想一想,他们在遇到麻烦时,心情是怎样的?(指名说)现在我们来采访采访故事里的主人公,听他们说一说当时的心情。(教师作采访状)

  4、T:听了他们的话,小精灵们赶快替他们想想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些麻烦吗?(学生自由说)

  如有学生说到应事先听一听天气预报,教师随即引出“最好的办法就是在麻烦出现之前就将它解决了”。

  二、制定“雏鹰假日小队”活动计划

  1、T:这个双休日啊,胖胖熊和他的.同学们也要组织“雏鹰假日小队”活动了,他请小朋友们帮忙制定一个活动计划,上面要写明活动时间、地点、路线、参加活动的人员、活动的目的和活动的。活动里要考虑到外出可能遇到的麻烦,并事先作好防备工作。小组内要明确分工,人人都要出谋划策。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制定活动计划,教师针对性地指导、检查学生的活动计划。

  3、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制定好的活动计划,四人小组派代表作解说。

  三、制作“外出小锦囊”

  1、T:遇到麻烦后,沉着应对很重要,在事发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预防麻烦也很重要。你们针对“雏鹰假日小队”活动中最有可能遇到的麻烦,想一想预防的办法。

  2、学生四人小组讨论。

  (事先向同学确认时间和地点,以防有人迟到或找错地方;事先查看天气预报,以防天气变化;事先设计好几条交通线路,记住各站的名称,以防公交车乘错战或坐过头等。)

  3、学生自由发言,应对麻烦的策略,归纳出外出小锦囊。

  4、学生将“外出小锦囊”帖在“精灵树”上,全班分享。

  课本剧故事:

  丁丁和小伙伴们约好星期六去爬山,顺便收集一些叶子做标本。星期六早上,天气晴朗,阳光很灿烂,丁丁高高兴兴地背着包和小伙伴来到山脚,开始爬山了。哪知早上还好好的天气到了中午却已是乌云密布,眼看一场大雨就要来了,可是丁丁他们才爬到半山腰,真是上也不是下也不是。一会儿黄豆大的雨铺天盖地地洒下来,眨眼间丁丁他们都被淋得湿透了,他们谁也没有带伞,只能找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树暂时躲一躲。雨势稍微小了一点,他们就急着往山下赶,结果丁丁一不小心滑了一跤,衣服裤子上都是泥水,丁丁又冷又急,伤心地呜呜哭起来。

《品德与生活》的教案14

  一、教学目标:

  1、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2、通过讲述日常家庭生活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激发爱家的情感。

  3、通过学习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温暖,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三、教学难点:

  了解家庭的过去,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

  四、课程准备:

  1、教学课件

  2、家庭日常生活照片和一些老照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曲《可爱的家》,让大家猜猜这是什么曲子,会唱的一起唱。

  2、听教师朗诵一首诗歌:《我爱我家》

  3、同学们,你们都有自己的家,你们是家庭的一份子,在家庭的关心照顾下健康成长,你们爱自己的家吗?现在请我们的同学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家。

  (二)认识自己的家庭

  1、让两名同学出示照片(家人合照或家居照),向大家介绍自己家的家庭成员和家居环境。

  2、谈话,让学生明白到家人各有特点,每个家庭也各有特点,不同地区,人们的家居和生活习惯也各有不同。

  (三)你什么时候最想家

  1、看图说说这些人在干什么,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他们为什么想家。

  2、说说你什么时候最想家,为什么?

  (四)有家感觉真好

  1、看照片评价照片中的小孩有一个什么样的家。

  2、教师给学生介绍自己也有一个温馨的家,以及家庭的基本情况,谈谈自己对家庭爱的一些体会和具体事例。让学生感受到孩子是在家人的关爱下成长的'。

  (五)我爱我家

  1、请学生用彩笔在教材上画自己家居的外观或内景,或者把家居的特点和自己在居室里的一些活动。

  2、展示个别同学的作品,并让他说说怎样美化自己的家居。比如,自制一张剪贴画,贴在墙上;将零乱地房间收拾干净、整齐。

  3、同学们各抒己见:我们应该用什么行动去爱我们的家?

  (六)讲讲我家历的小故事

  1、教师先讲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或自己父母小时候的故事。

  2、让学生将自己的调查情况在小组或班级中汇报,也可以将找到的照片和实物向大家做介绍。

  3、交流一下调查后的感想。谈一谈,自己从中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4、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七)也谈我的烦恼。

  1、教师:家庭是温暖的,是我们快乐成长的摇篮,是我们避风的港湾,但是在现实的家庭生活中,不少同学也会遇到过大大小小的“家庭中的烦恼”,现在,请我们的同学说说心里话。

  2、让学生自己谈谈与父母发生的矛盾,通常是怎么解决的。大家互相交流解决矛盾的经验。

  3、教师设置三种选择,学生先选其一,并说明自己选择的理由:爸爸妈妈爱我,我也爱他们;爸爸妈妈有时对我不好,我还是爱他们;爸爸妈妈不喜欢我,我也不喜欢他们。

  4、选读一位学生的习作,宣读。

  (八)小结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用行动来爱我们的家和我们的家人吧,愿我们的家庭生活更加温馨、更加美满!

《品德与生活》的教案15

  教材分析

  (一)本课内容结构分析

  本次活动共设置了4个具体活动:教材首先向学生介绍什么是公物,它们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哪些方便。4幅照片从教室到公园,从公用电话亭到树林,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生动地再现了生活中人们使用公物的场景。之后,小精灵引导学生说一说还知道哪些公物。

  “说一说”引导学生体会公物被损坏后给生活带来的影响,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自觉爱护公物的情感。

  “议一议”通过对一系列常见的行为进行辨析,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行为指导。

  “调查”和“说一说”是一项课外实践活动。

  1.调查身边的公用设施是否完好无损,并记录下来。

  2.交流调查的结果,并提出保护公用设施的建议。

  “做一做”是让学生在前面调查和交流公用使用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爱护公物的行动计划,并要求学生坚持经常。通过这样持续的、长期的活动,帮助学生把内在的良好品质转化为外在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公共财物是国家和集体的财产,是供大家使用的,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方便,但是在孩子们中间,不爱惜公物或破坏公物的现象十分普遍,尤其是低年级 的学生,对于爱护公共财物的问题更缺乏清楚的认识。因此,让学生体验感悟爱护公物,并帮助学生将良好的道德认识内化为生活中自觉的行为习惯是非常必要和重 要的。

  教学建议

  1.课前,教师要搜集大量的公用物品的图片、音像资料等感性材料,以便充实到活动实施过程中去。

  2.在了解“公共财物是国家和集体的财产” 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先指导学生看教材中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同学正在干什么,他们正在使用哪些公共财物?以此作为活动的导入。当学生提到:教室的 课桌椅是公物,可以帮助自己舒适的学习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整个教室,明确门窗、玻璃、黑板、粉笔等教室内的东西,包括学校范围内供师生使用的所有共用 物品都是公物,都给大家的生活、学习提供了便利。 值得注意的是,教材中提示的几种公物不能完全涵盖“公物”的含义,因此,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 实际经验,说说还知道那些公物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教师还可将图片或者音像资料穿插在活动中出示,引导学生认识身边更多的公物,

  让他们了解国家的森林。草原,街上的树木花草都属于公务的范畴,给我们的生活创造了优美、健康的环境工学生对公物建立了感性的、丰富的认识之后,才能更好 地激发他们观察生活关注周围环境的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地、积极地丁愉快地。全身心地投人到活动中去。

  3.引导学生通过模拟表演、观看录像片或者直接看图等方式充分体会当公物被损坏了,影响人们正常生活一时那种沮丧、无奈的心情。从这个角度更容易激发学生爱护公物的思想感情。

  另外教师还可以设计“让学生站起来不用课桌写几个字”类似这样的小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体验感知公物是供大家使用的,大家的`生活和学习都离不了。

  活动概述

  《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教育学生“爱护公物”,本活动就是依据以上要求设置的,在引导学生爱护公物,遵守社会公德,做高素质、讲文明的公民。公共财物 是国家和集体的财产,而二年级的学生对于什么是公物还没有明确的、深刻的认识,但是他们并不缺乏使用公物的经历,并且时时刻刻都在享受着公物提供的种种方 便。因此,本活动设计从低年级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引导他们在活动中充分体会公物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从而激发学生爱护公物的情感。

  本次活动共设置了4个具体活动:

  教材首先向学生介绍什么是公物,它们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哪些方便。4幅照片从教室到公园,从公用电话亭到树林,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生动地再现了生活中人们使用公物的场景。之后,小精灵引导学生说一说还知道哪些公物。

  “说一说” 引导学生体会公物被损坏后给生活带来的影响,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自觉爱护公物的情感。

  “议一议” 通过对一系列常见的行为进行辨析,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行为指导。

  “调查” 和“说一说” 是一项课外实践活动:

  1.调查身边的公用设施是否完好无损,并记录下来。

  2.交流调查的结果,并提出保护公用设施的建议。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哪些物品是公共财物。

  (二)能力目标

  知道公共财物是国家和集体的财产,要自觉爱护,不损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爱护公物的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公共财物是国家和集体的财产,要自觉爱护,不损坏。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爱护公物的情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共财物吗?

  学生:(略)

  老师: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什么是公共财物。(过渡)

  【讲授新课】

  一、公共财物(板书)

  老师:同学们,大家先打开课本第五十六页,我们看一看,图上画的都是什么?

  学生:(略)

  老师:图上画的是两个同学在课桌上写字、公园的健身设施、公用电话和森林等,像这些都是公共财物,它们是国家和集体的财产,是供大家使用的。这回大家明白了吗?

  学生:(略)

  老师:你还知道哪些是公共财物呢?给大家说一说吧!

  学生:(略)

  (让同学们欣赏图片“公共花坛”、“游乐设施”、“休闲椅”、“垃圾桶”、“广告牌、车站牌”等。)

  老师:在生活中,像路灯、井盖、隔离栏以及我们身边的教室、玻璃、黑板等都是公共财物,那么公共财物都有什么用呢?我们通过下面几个场景来说一说。(过渡)

  二、公共财物的作用(板书)

  老师:我们打开课本第五十七页,我们看一看图片中展示了哪些情况?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发生这些情况会有什么后果呢?我们分组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路灯保证了大家夜晚行车的安全,井盖可以防止我们掉进井里,公用洗手间可以方便我们洗,指示牌告诉大家怎样走路,它们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方便,公物如果被损坏了,不仅不方便,甚至还会造成许多不良的后果,所以我们应该爱护公共财物,对不对?

  学生:(略)

  (还可让同学们讨论一下其它公共财物都有什么作用,老师做补充。)

  老师:既然公共财物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这么多的方便,我们就应该爱护它们,让它们为我们的生活更好的服务。(过渡)

  三、爱护公共财物(板书)

  老师:大家打开课本第五十八页,我们看一看图中的同学在做什么?他们的做法好吗?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他们的这些行为都是不爱护公物的表现,大家还见过哪些不爱护公物的行为呢?

  学生:(略)

  (可让同学们欣赏视频“不破坏公物”、“不乱涂乱画”;图片“被破坏的公共设施”、“不爱护公共财物”、“不要损害公物”、“打完电话不挂”、“公共设施被破坏”、“公用电话被损坏”、“破坏公物”等。)

  老师:那我们该怎样爱护我们的公物呢?大家讨论一下,说一说。

  学生:(略)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爱护公用设施”;图片“爱护公共设施”、“爱护公物(一)”、“爱护公物(二)”、“保护公物”、“要爱护公物”等;还可给同学 们讲“教室里的大合唱”、“七十五套课桌椅”、“为保护国家财产而献身的向秀丽”、“学会正确使用公共设施”等,详见文本资源。)

  老师:大家现在知道该怎样保护公共财物了吗?

  学生:(略)

  老师:下面大家把自己课前做的调查(所在社区有哪些公用设施,哪些被破坏了,哪些是完好的,记录下来。)给大家说一说吧!

  学生:(略)

  老师:大家对于爱护公用设施有什么好的建议呢?一起讨论说说吧!

  学生:(略)

  老师:我希望大家能以小组为单位,制定一个爱护公物的行动计划,坚持做下去,让公物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更多的方便!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了解了一些公共财物及其作用,并知道了公共财物是公家和集体的财产,应自觉爱护,不损坏;激发了同学们爱护公物的情感。

【《品德与生活》的教案】相关文章:

品德与生活教案03-16

《品德与生活》的教案(15篇)02-15

《品德与生活》的教案15篇02-04

《品德与生活》的教案(合集15篇)02-16

《品德与生活》的教案(通用15篇)02-21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案(通用21篇)08-16

《品德与生活》教学总结04-27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06-02

品德与生活教学总结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