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歌腊八节教案

时间:2024-01-20 12:35:01 炜亮 教案 我要投稿

儿歌腊八节教案(精选13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儿歌腊八节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儿歌腊八节教案(精选13篇)

  儿歌腊八节教案 1

  活动来源:

  每年的腊月初八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腊八节”。在这个传统的节日里,家家户户在这一天做腊八粥、喝腊八粥。为了让幼儿能够更好的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及风俗,我们开展了好吃的腊八粥活动。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一腊八节,初步了解腊入节的来历和习俗。

  2.认识腊八粥的材料,能够尝试利用各种粗粮制作腊八粥。

  3.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集体过腊八节的快乐。

  活动重点:

  了解腊入节的来历和习俗。

  活动难点:

  认识腊八粥的材料。

  活动准备:

  1.腊八节的由来视频(后附)

  2.歌曲《腊八节》、课件《腊八粥》(后附)

  3.腊八粥制作材料(实物):大米、小米、红枣、红小豆、绿小豆、莲子、花生米、红糖,成品腊八粥,电饭煲。

  4.请两位家长助教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腊八节,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1.听一听:师幼共同欣赏歌曲《腊八节》,感受过节的快乐气氛。

  2.说一说:幼儿相互交谈自己对腊八节的了解。

  师:刚才我们听了一首好听的'歌曲里面说到了腊八,你们知道腊八是什么节日吗?

  师小结:每年农历的十二月初八就是我国的传节日叫做腊八节。从古时候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民间大都流行喝腊八粥。关于喝腊八粥的由来,民间还流传着许多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3.看一看:教师播放视频,幼儿观看视频,了解腊八节的由来与习俗。

  二、进一步感知腊八粥

  1.听一听:幼儿倾听绘本故事,请家长助教讲述绘本《香香甜甜腊八粥》。

  提问:制作腊八粥都需要哪些材料?

  幼儿根据自己的原有经验,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请个别幼儿简单介绍腊八粥的食料。(红枣、红豆、绿豆、桂圆……

  师小结:腊八粥里面会有8样不同的食材。

  2.看一看,摸一摸:教师展示实物材料,幼儿从视觉、触觉上来认识这些材料。

  3.讲一讲:自己选择自己所喜欢的食材,向同伴介绍腊八粥所需的材料。

  三、制作腊八粥

  1.想一想:幼儿与同伴共同研究制作腊八粥的步骤。

  2.做一做:请家长助教带领幼儿共同制作腊八粥。

  四、延伸活动

  1.在欢快的《腊八粥》音乐中,品尝腊八粥,谈谈自己的感受。

  2.科学区:教师与幼儿共同收集各种粗粮实物,放在科学区,观察认识了解其营养价值。

  3.图书区:收集腊八节饮食习俗的图片和古诗图片,幼儿大胆讲述。

  4.美工区:用橡皮泥制作腊八粥,并绘画《快乐的腊八节》。

  儿歌腊八节教案 2

  活动目标:

  1、知道腊月初八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腊八节,了解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

  2、知道制作腊八粥的主要材料,初步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感受。

  3、通过学看日历,知道腊八节是哪一天?星期几?在自己探索、与同伴交流中主动求知,集体体验过腊八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知道腊八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

  活动难点: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集体过腊八节的快乐。

  活动准备:PPT、各种制作腊八粥的材料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初步了解每年农历的十二月是腊八节

  师: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

  师:每年农历的十二月初八就是我国的传节日叫做腊八节。

  二、基本部分

  1、腊八节知多少。

  师: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古时候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民间大都流行喝腊八粥。关于喝腊八粥的由来,民间还流传着许多故事。

  2、介绍腊八粥

  师:你们吃过腊八粥吗?

  师:你吃过的腊八粥里都有哪些食材呢?请你简单介绍腊八粥的食料。

  (红枣、红豆、绿豆、桂圆……

  师:腊八粥里面会有8样不同的食材。

  3、展示实物材料,让幼儿从视觉、触觉上来认识这些材料。

  师:请你用一个词语形容你们所见到的食材,了解腊八粥食料的名称

  幼:扁扁的红豆,圆圆的桂圆,胖胖的花生米……

  4、宣传“腊八粥”——八宝粥

  自己选择自己所喜欢的食材,向同伴介绍腊八粥所需的材料!

  三、结束部分

  今天我们学习了腊八节的相关知识,知道腊八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且懂得关心爱护需要帮助的人,给他们送去温暖。

  四、延伸部分

  小朋友们,其他班的小朋友还不知道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我们赶紧去告诉他们吧,出发吧!

  儿歌腊八节教案 3

  活动目标

  1.听故事,跟着“小燕子”一起观察胖嫂家的变化,理解故事内容。

  2.认识腊八粥的材料,知道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

  3.体验故事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绘本《屋檐下的腊八粥》、PPT课件。

  2.8种腊八食材图片。

  活动过程

  一、欣赏封面,引发兴趣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人物,对故事人物感兴趣。

  提问:封面上有谁?长得什么样子?她在那里做什么?

  2.出示图书名字

  提问:书名中提到的东西,画面上有吗?猜猜故事里除了胖嫂,还有一个主角会是谁?

  二、倾听故事,理解内容

  教师依次播放绘本内容,引导幼儿根据画面猜测内容并能用语言简单讲述

  1.出示PPT,提问:

  小燕子一家住在哪里?它们要干什么?(观察景色的变化和燕子一家的变化。)

  说说燕子为什么要去南方过冬。

  2.出示PPT页,提问:

  小燕子看见胖嫂在做什么?

  胖嫂准备了哪些好吃的东西?为什么?(观察画面,用语言简单讲述。)

  3.出示PPT

  匾里一共有哪几样东西?你都认识吗?猜猜胖嫂要做什么?(鼓励孩子说出食材的名称、颜色。)

  4.出示PPT

  什么季节到了,小燕子用衔来的八样东西做了什么?

  三、记八宝,玩游戏

  1.出示实物,分辨和认识“八宝”

  小燕子用食材来做项链,打扮自己,你觉得它们可以用来做什么?

  2.游戏:八宝蹲

  游戏规则:幼儿每人选择一张食材图片,由一人开始边蹲边念食材名字,被念到食材名称的.幼儿需立即回应,继续游戏。幼儿游戏1-2次。

  四、自助阅读,自主讲述

  1.设疑:胖嫂究竟用这八样食材做什么呢?后来发生了什么事?

  2.和同伴一起看画面(从“吃腊八粥咯“到最后。)

  胖嫂煮的是什么粥?

  看到小燕子,胖婶一家是怎么做的?

  这一天小燕子过得开心吗?你知道这天是什么节日?

  小结:腊八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逢腊八节人们都要吃腊八粥、团聚在一起,共享亲情和家庭的温暖。过完腊八就要过年啦!

  儿歌腊八节教案 4

  一、主题节日背景: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腊八节”。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以往,这一天人们都会煮上香糯甜美的腊八粥,当吃着香粥时也预示着新年的脚步已越来越进。

  而如今,随着生活条件改善,工作节奏加快,年轻一辈的家长们已很少会记得过腊八节,煮腊八粥,感受传统节日,通过听听、说说、吃吃、看看过一个热热闹闹的腊八节。腊八节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而我们的孩子对这些习俗和节日不甚了解。所以我们生成“腊八节”这一节日主题课程,让孩子从多方面了解腊八节的习俗和饮食习惯,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学会关爱需要帮助的人们,在寒冷的冬天,感受节日带来的温暖和快乐。

  二、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腊八节,了解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

  2、通过故事,培养幼儿要做一个勤劳的人“感知勤劳和懒惰”。

  3、 知道制作腊八粥的主要材料,初步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感受。

  三、活动准备

  1、各种腊八粥的相关图片、制作腊八粥的各种材料及腊八粥故事的视频;

  2、课前对于春节的了解以及对于腊八节的了解;

  3、教学课件PTT准备。

  四、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了解腊八节吃腊八粥。

  1、我们每天的早餐都会吃些什么呢?

  (牛奶、鸡蛋、花卷、饼干、鸡蛋饼、面条、包子、粥)

  2、那你们都吃过什么样的粥呢?

  (肉松粥、八宝粥、皮蛋粥、肯德基粥)

  3、观看图片,说说粥里面有哪些东西?(强调腊八节、腊八粥)

  小结:这是我们腊八节时吃的腊八粥,粥里面有红枣、桂圆、红豆、绿豆、花生、葡萄干、栗子、莲子

  (二)、欣赏故事。

  1、哪一天是腊八节?

  2、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

  3、腊八粥里面都有什么呢?

  重点突出:勤劳的人

  (三)、介绍腊八粥的各种佐料、谷物。

  1、老师向幼儿逐一介绍腊八粥的各种佐料、谷物。简单了解这些谷物的形状、颜色以及对人体的帮助。

  2、活动延伸:腊八节除了有好听的故事,还有一个好玩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过了腊八就是年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炸羊肉;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四、活动反思:

  节日活动是很好的教育资源,我们国家的节日丰富多彩,但有些节日,我们的孩子了解的并不多,甚至根本不知道。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腊八节的`由来及习俗,认识了一些有关制作腊八粥的材料,并帮助幼儿从小树立要做一个勤劳人的意识。如果可以让幼儿参与制作及品尝那就更好了!

  五、腊八粥的故事:

  腊八就是中国农历十二月初八。这天,中国人要喝腊八粥。腊八粥和我们平时喝的粥是不一样的,里面有很多不同的米和干果,好看又好吃。腊八这天喝腊八粥,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从前,有一家人,爸爸妈妈和一个小儿子,爸爸妈妈都很勤劳。所以他们家每年都能收获很多的粮食,日子过得很好。可是小儿子却和爸爸妈妈不一样,每天早上很晚才起床,起床后就出去玩,从来不干活。爸爸妈妈想:他还小呢!也许长大了就会干活了。

  小儿子一天天的长大,但还是非常懒惰。“你应该干活了”“哼!我不干活也可以,我爸爸妈妈会照顾我的!”

  终于有一天,他的爸爸得了重病,再也不能干活了。“孩子,你一定要记住啊,只有勤劳的人才会吃得饱,如果你这么懒惰,将来会后悔的。”说完,爸爸就去世了。小儿子难过了几天,想去干活,可他什么都不会,也不想学。过了几天,他又回到了老样子。不久,他结婚了。他的妻子很漂亮,但是也很懒。过了不久,他妈妈也去世了。冬天到了,天气非常冷,他们住的房子破了,家里有没有食物了,怎么办呢?

  他们只好四处找东西吃,屋子角落里还有点米,袋子里还有点红豆、花生……终于找出一点点能吃的东西。两人马上做了一锅粥。可是粥太少了,他们喝不饱。这时候他们才想起爸爸妈妈的话,哭了起来。

  后来他们再也不懒惰了。每天早早起床干活,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但是每年到了腊月的时候,他们还会找来各种粮食,做了一锅粥,告诉自己不能懒惰。

  后来大家都知道这件事了,以后,人们每到了腊八这天,就用各种粮食做一锅粥,在吃腊八粥的时候,爸爸妈妈总爱给小孩子们讲这个故事,告诉孩子,永远不要做懒惰的人。

  不过,现在我们喝的腊八粥和以前不一样了,人们把各种好吃有营养的东西都加入腊八粥,比如燕麦、杏仁、葡萄干、桂圆、栗子等等,再加上冰糖或白糖,一锅香甜甜的腊八粥就做好了。

  儿歌腊八节教案 5

  一、活动时间:

  1月8日

  二、活动地点:

  莞城敬老院、东城敬老院、万江敬老院;救助站;流浪点

  三、活动背景、目标和对象:

  每年农历的十二月俗称腊月,十二月初八(腊月初八)既是腊八节,习惯上称作腊八;腊八节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在这一天喝腊八粥、做腊八粥是全国各地老百姓最传统、也是最讲究的习俗。

  然而,在这个温暖的节日里,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有亲人的关怀和爱护。城市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天为被、以地为床。敬老院里更是聚集着缺少家人关爱的老人。

  这个腊八节,送上我们的微不足道的问候,希望能给长者和流浪人员带去关怀,带去温暖。

  四、主办单位:东莞时报、东莞市志愿者拓展服务总队、瓦蓝栈

  赞助商:花园粥城

  五、活动流程:

  1、前期准备:

  联系并统计各派送点所需粥品数量。

  莞城敬老院:95份

  东城敬老院:110份

  万江敬老院:65份

  救助站:85份

  流浪点:45份

  A、招募志愿者:1月7日-1月9日。

  B、人员安排:1月9日,确定志愿者人员。派送人员20人,一个点安排4个人。活动指挥以及后勤人员2-5人与粥城和时报进行联系,并负责调配各小组粥的数量。

  C、每组派送由4名志愿者组成,组长一人,负责联系和总结。

  D、人员集中方式:方案一车辆足够时,集中出发;方案二,汽车不足时,自行在指定时间前往指定地方;

  E、小组分工:每组4人,包括领队1人,活动摄影1人,

  F、物资安排:粥的运送由粥城负责。相机5台,把活动的记录下来。如有DV,更加理想。

  2、活动进行:

  A、指挥后勤支援提早联系好各个小组的人员,司机,时报负责人。

  B、穿好队服,戴志愿者工作牌,在指定时间集中或者前往指定地方,并带好相应的相机、DV等。

  C、派送人员到位后,布置场地,或者组织一些活动,并做好回收活动产生的垃圾准备。

  D、车辆司机到位,到粥城联系好,领取好粥品,再安全前往指定地方。

  E、派发时,注意粥品的特点和温度,并且控制好派发的人数和粥品的数量。把冬日的暖粥和你的微笑送上。同时进行摄影。

  F、派发完,注意回收所产生的垃圾,处理好场地物资。

  G、小组合照,组员谈体会,组长负责总结,以文档形式交给活动指挥,并在群共享。分享活动的`点滴。摄影组员负责把照片处理,写好照片的介绍和你的感想,并名明,交给指挥。每组上交材料时需注明哪个小组。

  H、活动指挥和后勤人员,随时候命,协调好各组遇到的情况,及时调动安排,尽量把活动做到完善。

  3.活动总结:

  A、各参与人员,可以在我们的网站(阳光网瓦蓝栈版块、东莞市志愿者拓展总队网站、瓦蓝行动网站)发表自己的感想和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

  B、组长做好书面的小组总结,可以结合图片一起。

  C、活动指挥汇总好各小组的材料,做全部活动的总结,及时发布在志愿者等网站上。

  六、 活动应急:

  1.如果参加人员不足时,不再统一进行。可以集中力量,分时段进行。

  2.如遇到车辆不足时,根据各个点的距离,确立合理的送粥路线。

  儿歌腊八节教案 6

  活动目标

  1.知道腊八节的含义,知道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2.了解了“腊八节”的由来。

  3.参加区域活动。

  浓情腊八粥,巧手贺新年

  腊八节,俗称“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认拾八节

  了解了“腊八节”的由来,让我们来看看,孩子们又会通过哪些有趣的活动一起度过这个传统节日呢?

  动员家长给孩子讲述腊八节的来历和传说!告诉孩子熬腊八粥需要哪些食材,去厨房或者超市认识食材!收集腊八节的儿歌老师和孩子一起分享!

  饭桌上的.腊八节

  家认识了制作腊八粥需要的各种材料:米、糯米、黑米,红豆、红枣等等,老师们还将收集到的关于腊八节风俗的许多图片资料对孩子们进行了展示,讲述了有关腊八节、腊八粥由来的民间传说。

  今天,蒙氏班的小朋友走进了水区,要自己动手制作腊八粥!期待ing

  手指尖上的腊八节

  在区域活动中,各班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分别进行了“粘贴画”“夹豆子”“豆豆聚会”“豆豆排队”“豆豆分类”等内容。

  腊八蒜里品年味

  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因为是在腊八节这天泡的,所以叫“腊八蒜”。将剥好的蒜瓣清洗干净并晾干,放进干净的玻璃器皿中再放上糖和醋,腊八蒜就腌制好了(一定要密封并放在阴凉处,约20天即成)

  把喝饱了醋的蒜宝宝放在窗台上,让阳光照射,随着时间慢慢的变绿.....孩子们好期待腊八蒜的变化呀。都向往着过小年吃饺子时可以享用自己的劳动果实呢!一起在蒜宝宝的变化中感受传统的年味吧!

  儿歌腊八节教案 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并分清详略。

  3.仿照课文第1自然段,写一种自己喜爱的食物。

  教学重点:

  1.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并分清详略。

  2.仿照课文第1自然段,写一种自己喜爱的食物。

  教学难点:

  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并分清详略。

  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识记生字词,熟悉课文内容。

  2.启迪学生对平时生活进行联想,感悟身边事物的乐趣。

  教学难点

  学习文中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腊八粥 细腻  咽唾沫 汤匙 搅和 浓稠  肿胀 褐色 染缸 脏水 筷子

  2.导入话题:农历十二月初八,即腊八节,俗称“腊八”。在这一天,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方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老舍笔下的《北京的春节》中就有对腊八粥的描写:“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那么,沈从文笔下的腊八粥又是怎样的呢?

  3.板书课题,指导书写“腊、粥”两个字。提醒学生注意:“粥”字由三部分组成,左中右距离相等。

  二、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理清主次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围绕“腊八粥”,作者主要写了什么事?

  (1)学生边读边圈画。

  (2)学生交流。

  预设:腊八这一天,妈妈在灶台熬制腊八粥,馋粥的八儿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后,终于和家人一起心满意足地喝到了粥。

  交流后概括:围绕“腊八粥”,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喝粥”这两件事。

  2.请学生说一说课文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

  学生交流文章的详略安排。(“等粥”写得比较详细,“喝粥”写得比较简略)

  3.学生思考:详写的部分,作者写了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

  (1)学生默读并思考。

  (2)学生交流:八儿盼望喝到腊八粥、八儿设想如何给一家人分粥、八儿对腊八粥样子的猜测、八儿看到腊八粥。

  指导学生将“等粥”部分概括为: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四个小部分,相机

  三、仿写练笔,练习表达

  1.学生讲一讲自己喜爱的食物有哪些,并说明理由。

  2.仿照课文第1自然段,写一写自己喜爱的食物。

  要求:要抓住食物的特点,可从食物的材料、味道、做法等方面去考虑,尽可能写出对食物的喜爱之情。

  学生完成初稿后交流。

  四、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完成仿写练笔的初稿,并作修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1.听写词语,回顾作家笔下的“腊八粥”。

  (1)听写词语:腊八粥 腻腻的 糊糊涂涂 浓稠

  (2)学生用上这些词语说说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腊八粥给人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板书课题,回顾课文“等粥”部分可分为哪几个小部分。板书:盼粥 分粥 猜粥 看粥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过渡:看了视频中的腊八粥,我们再来看看作家沈从文笔下的腊八粥。它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读一读这段文字。(出示第1段)

  2.自读第1自然段,说这段文字描写的腊八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学生可能会从“深受喜爱”“甜甜腻腻的口感”材料丰富”等角度去说。

  3.请学生说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

  如“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

  4.学生尝试介绍一种自己喜爱的美食。

  (1)过渡,如果让你来写一种美食,你打算怎样写呢?

  (2)用课件出示“包子”“糖堆”“烤鸭”等美食的图片,接着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说说自己喜欢的美食是什么。

  (3)思考:怎样把你喜欢的美食介绍给同学?

  (4)小组交流:仿照课文第1自然段,每位成员把自己喜欢的种美食介绍给组内其他同学。

  (5)小组评价,并推荐介绍得好的同学在班里展示。

  提示: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评价或推荐理由,引导学生关注“抓住特点来表达喜爱之情”,不断完善自己的介绍。

  (6)小练笔。

  仿照课文第1自然段,写一写自己喜欢的美食(此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情来决定是当堂完成还是在课后完成)。

  5.再读第1自然段,说说描写腊八粥时哪些词语给你的印象最深。

  教师结合学生提到的词语,如“甜甜的腻腻的”“糊糊涂涂”“大碗大碗”等,总结并过渡:作者描写腊八粥的语言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把一幅幅生活的图景像影视剧一样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三、精读课文,品析人物形象

  1、默读课文:文中多处写到八儿想吃腊八粥的情形,请你画出来并作批注,体会他的心情。

  【设计理念】于永正老师说过:“读书一定要留下痕迹。”一定要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学生可以在在书页上用特定的符号或文字写下自己读书的所疑、所思、所感和所想。因此,在批注中圈、点、勾、画等符号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会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独立思考,而教师会随堂巡视,适时点拨,在学生充分感悟后,组织交流。交流时,要引导有感情朗读。

  2、小组讨论,1人发言,其他补充。

  3、引导学生从神态、动作、心理、语言这四个方面进行评析

  ①神态动作: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体会“急红了眼”所表现出的急切心情。

  ②心理描写:锅中的一切,这在八儿,只能猜想……

  此刻的八儿想吃却吃不到,只能想象锅中的美味,体会他焦急的心情。

  ③“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

  从八儿的语言中体会他的天真无赖,这里写出了他对腊八粥的'渴望和迫不及待,就如古诗中所说“最喜小儿无赖”。

  文中八儿的语言最为有趣,于是引导学生进一步品读。

  4、情景再现,品读语言

  ①呈现文中三处对话,学生自由读

  ②片段一:师生合读片段二三:学生合作演读

  【设计理念】采用多种方式,以读促悟。描写、抒情课文,可“诵读欣赏”。

  5、在沈从文笔下,通过对人物的细节刻画表现出了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以及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

  6、八儿这么想吃粥,他吃到了吗?引出最后一段话。

  7、练笔:发挥想象,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写出八儿吃腊八粥的情景。

  【设计理念】此环节是为了拓展延伸,加深感悟,主要是让学生学习课文的描写,进行读写结合的练习,完成读写之间的迁移。

  教学反思

  本文通过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对八儿等粥与八儿喝粥分别进行了描写,文章重点着墨在八儿等粥时迫不及待的心理,也通过运用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一系列正面描写的方式,生动地向我们展示出八儿的可爱、天真、聪明。又通过略写的方法对一家人喝粥的场面进行简单处理,在整个喝粥的语段中,仅通过侧面描写的方式和简单的语言描述,将腊八粥的香甜可口描写出来。进而让学生明确文章中的写作手法,并能做到熟练运用到相应的习作中。文章对于传统节日营造出来的氛围的把握是比较困难的,因而可结合学生的日常实际同时与多媒体进行结合,让学生真正能够感受到传统节日浓厚的节日氛围,与合家团聚时的喜悦心情。这样才能将重点落实到位,也能更好地突破难点。

  儿歌腊八节教案 8

  活动目标:

  1. 了解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如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吃腊八面等。

  2. 通过儿歌《腊八粥》的学习,感受腊八节的欢乐气氛。

  3. 积极参与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活动准备:

  1. 知识准备:教师提前了解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准备好相关资料和教具。

  2. 物质准备:《腊八粥》儿歌挂图、腊八粥图片、腊八蒜图片等。

  3. 场地准备:教室布置温馨舒适,适合孩子们学习和交流。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腊八粥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你们知道什么时候要吃腊八粥吗?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关于腊八粥的`儿歌。

  二、基本部分:

  1. 教师出示挂图,朗诵儿歌,幼儿认真倾听。

  2. 教师与幼儿一起学习儿歌,注意纠正幼儿的发音和语调。

  3. 教师引导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让幼儿了解腊八节的习俗和文化内涵。

  4. 教师出示腊八蒜图片,简单介绍泡腊八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5.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家过腊八节的习俗和感受。

  三、结束部分:

  教师总结活动内容,强调腊八节的重要性,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多关注传统文化和传统节日,增强文化自信。同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延伸活动:

  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熬制腊八粥或泡制腊八蒜,加深对腊八节的认识和了解。同时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与孩子交流传统文化和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拓展孩子的知识面和视野。

  儿歌腊八节教案 9

  一、活动目标:

  1. 通过儿歌《腊八粥》让同学们了解腊八节的习俗和起源。

  2. 学习儿歌,感受儿歌的韵律和节奏,培养同学们的语言感受力和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

  1. 准备《腊八粥》的儿歌。

  2. 准备一些腊八粥的相关图片或者视频。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向同学们介绍腊八节的起源和习俗,让他们对腊八节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学习儿歌:《腊八粥》

  (a) 教师示范朗读儿歌,让同学们熟悉儿歌的节奏和韵律。

  (b) 教师逐句讲解儿歌内容,帮助同学们理解儿歌的含义。

  (c) 同学们跟着教师一起朗读儿歌,逐渐熟悉儿歌的内容。

  3. 拓展:展示一些腊八粥的图片或者视频,让同学们更加直观地了解腊八粥的原料和做法。

  4. 复习: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复习,例如让同学们自己朗读儿歌、分组背诵儿歌等,加深同学们对儿歌的记忆和理解。

  5. 总结: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强调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尊重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的良好习惯。

  四、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对腊八节的`起源和习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学会了《腊八粥》这首儿歌。在活动过程中,同学们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热情。但在讲解儿歌内容时,部分同学还是有些困惑,需要教师进一步解释和说明。因此,在今后的活动中,教师需要更加注重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以提高同学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儿歌腊八节教案 10

  活动目标:

  1. 了解腊八节的来历,了解腊八粥的起源与意义。

  2. 知道腊八粥是由多种材料熬制而成,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3. 感受腊八节浓浓的温馨气氛,乐意品尝自己亲手熬制的腊八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知识准备:幼儿已在家长的引导下,对腊八粥的制作材料等有了初步的认识。

  2. 物质准备:课件、幼儿饭碗、腊八粥、盛粥器皿、红豆、绿豆、黄豆、麦仁、糯米、粘米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腊八粥,引出活动主题。

  1. 观察图片,师生共同欣赏腊八粥。

  (1)师:小朋友,图片中的人们在干什么?他们正在过什么节日?

  (2)师:腊月初八是什么节?(腊八节),人们为什么要过腊八节呢?你们喝过腊八粥吗?人们是在什么时候喝腊八粥的.?(早上),这是甜甜的腊八粥,你们知道人们是用什么材料熬制的吗?(幼儿自由讨论)

  (3)师:腊八节的时候,你能看到别人家窗户上还挂着一条条的东西,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幼儿自由讨论)

  (4)师:我们这里有没有人熬过腊八粥?老师今天也熬了腊八粥,小朋友想不想尝一尝?

  2. 品尝腊八粥。

  (1)师:我这碗是香喷喷的腊八粥,你想不想尝一尝?

  (2)师:你们知道这碗腊八粥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吗?(幼儿自由讨论)

  (3)师:根据幼儿的讨论情况进行适当的总结。

  (4)师:我们吃的这碗腊八粥是不是很香啊?你们想不想知道这碗腊八粥是怎么做出来的?

  二、了解腊八粥的制作材料。

  1. 师:我们平时吃的腊八粥是由很多材料熬制而成的,老师这里就有很多材料,你们想不想认识一下这些材料呢?(出示腊八粥的各种材料)老师这里还有制作腊八粥的材料,想一想还需要什么?

  2. 师:其实制作腊八粥的材料还有很多很多,根据各地食俗的不同,所用的材料也不同。现在的腊八粥一般是由糯米、红豆、绿豆、黄豆、花生、小米、红枣等食物混合在一起煮成的。

  3. 师:这么多的材料要熬成一碗香喷喷的腊八粥,需要先做什么呢?让谁来洗一洗?应该先洗什么呢?(幼儿自由讨论)

  4. 师:绿豆、黄豆等材料要浸泡多长时间呢?用什么煮粥?什么时候开始放糖呢?(出示PPT图片进行总结)

  5. 师:通过观察图片,我们可以知道制作腊八粥需要很多步骤,首先需要浸泡豆子,然后是大米和小米,再是花生和红枣,最后是放入糖。这碗香喷喷的腊八粥就做好了。

  三、分组制作腊八粥。

  1. 师:我们知道了制作一碗香喷喷的腊八粥需要很多材料和步骤,那我们今天也来尝试着做一做吧!我们可以分成三组制作:(出示PPT图片介绍分组)首先是洗米组,然后是豆子组,最后是配料组。每个组的成员都要齐心协力一起制作。你们想一想你们分在哪个组了呢?(分组后出示PPT图片介绍各组的制作材料)老师这里还有制作腊八粥的材料,想一想还需要什么?每组都要选出一名组长来组织好本组的纪律和指导工作。在制作时要注意卫生和安全。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制作香喷喷的腊八粥吧!

  2. 幼儿分组制作腊八粥。教师指导幼儿观察各组的工作情况,并随时提醒幼儿注意卫生和安全问题。

  3. 师:各组都完成得非常好!每组都熬出了香喷喷的腊八粥!但是每组的味道可能不完全相同哦!请各组派一个代表来品尝一下自己做的腊八粥吧!(请各组代表品尝腊八粥)

  4. 师:我们自己动手制作的腊八粥不仅味道好,还让我们学会了合作和分享!今天你们开心吗?让我们一起说一说快乐的儿歌吧!(齐说儿歌: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儿歌腊八节教案 11

  一、活动目标:

  1. 通过儿歌《腊八粥》让小朋友了解腊八节的由来和习俗。

  2. 学唱儿歌,感受儿歌的韵律和节奏,并能够生动地表演。

  3. 初步培养孩子对传统民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活动准备:

  1. PPT课件、节奏图谱、各种乐器。

  2. 收集关于腊八节的图片、故事、儿歌等资料。

  三、活动过程:

  1. 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老师讲述关于腊八节的故事,激发孩子对腊八节的`兴趣。

  2. 出示图片,了解腊八节

  出示收集的腊八节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人在做什么吗?他们在过什么节日?你们知道这个节日的来历和习俗吗?

  3. 学习儿歌,认识腊八节

  (1)教师出示课件,幼儿欣赏《腊八粥》的儿歌。

  (2)教师示范演唱儿歌,幼儿欣赏并纠正不正确的发音。

  (3)幼儿跟随课件学习儿歌,教师指导幼儿正确地把握节奏和韵律。

  (4)教师带领幼儿边念儿歌边打节奏,并请个别幼儿上台表演。

  4. 延伸活动:表演歌曲

  教师播放《腊八粥》的儿歌,幼儿自由表演。让幼儿在欢快的音乐氛围中表演儿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活动总结:

  通过本次儿歌《腊八粥》的教学活动,孩子们不仅了解了腊八节的由来和习俗,还学会了这首儿歌。在学唱儿歌的过程中,孩子们能够感受到儿歌的韵律和节奏,并且能够生动地表演。在延伸活动中,孩子们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本次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儿歌腊八节教案 12

  一、活动目标:

  1. 通过儿歌和组词游戏,让孩子认识腊八节,了解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

  2. 在儿歌的氛围中,感受节日的快乐和温暖。

  二、活动准备:

  1. 腊八节的儿歌材料。

  2. 腊八粥食材的`小模型或图片。

  3. 腊八节相关的知识资料。

  三、活动过程:

  1. 引入话题:教师讲述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引导孩子对节日的兴趣。

  2. 学习儿歌:《腊八粥》。通过儿歌的节奏和韵律,让孩子学习关于腊八节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3. 组词游戏:将腊八粥食材的小模型或图片分发给孩子们,让他们根据教师的指令组成相应的词语,例如“红枣、桂圆、大米、小米”等。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腊八粥的食材。

  4. 延伸活动:让孩子尝试自己创作关于腊八节的儿歌或歌曲,或者让他们画出自己心中的腊八粥。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腊八节的文化内涵。

  四、活动结束:

  1. 教师总结活动内容,强调腊八节的重要性和意义。

  2. 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和体验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儿歌腊八节教案 13

  一、活动目标:

  1. 了解腊八节的来历,了解民俗腊八节的常识。

  2. 认识腊八粥的材料,学习制作腊八粥,提高幼儿的生活能力。

  3. 愿意与同伴合作,体验劳动的快乐。

  4. 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对老人的尊重的理解。

  5. 学念儿歌《腊八粥》,介绍腊八粥的做法。

  二、活动准备:

  1. 准备实物:各种腊八粥的材料。

  2. 多媒体课件《腊八粥》

  三、活动过程:

  (一)了解腊八节,介绍腊八粥的来历。

  1. 教师介绍腊八节的由来。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农历十二月八日是什么节日吗?

  教师介绍腊八节的由来。

  2. 认识腊八粥的米和豆。

  提问:你们知道煮腊八粥是用什么米的吗?

  教师引导幼儿认识腊八粥的米和豆。

  3. 鼓励幼儿大胆交流腊八粥的配料。

  提问:你们吃过腊八粥吗?你吃过的腊八粥里都有哪些东西呢?

  鼓励幼儿大胆交流腊八粥的配料。

  (二)观察图片,了解腊八粥的制作方法。

  1. 知道腊八粥是由多种食材熬制而成的粥。

  2. 知道腊八粥中每种食材的名称,并且尝试用语言描述其特点。

  3. 教师播放课件《腊八粥》,让幼儿仔细观察。

  4. 总结:熬制腊八粥需要准备大米、红豆、红枣、花生、莲子、桂圆、冰糖等食材,每种食材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营养价值。制作时先把不同食材煮成半成品,再放入大米一起熬制,加入适量的水,用大火烧开后熬制一段时间,直到粥变得粘稠即可。

【儿歌腊八节教案】相关文章:

儿歌腊八节教案12-10

腊八节教案02-16

家的儿歌教案02-04

中班儿歌教案02-04

有关儿歌教案03-19

有关儿歌的教案03-25

小班儿歌教案10-31

《云》儿歌教案10-12

腊八节活动教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