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观后感

时间:2024-02-26 07:34:56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巴黎圣母院观后感

  当我们观看最新的高水平影片时,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很多人观看之后都有不一样的心情。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巴黎圣母院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巴黎圣母院观后感

  现今这个一切都快餐化的时代,写影评,书评,往往讲求的不是评者个人的趣味,而是尽最大的努力提供有关于书刊电影的信息以让消费者们能做出买还是不买的选择,用钞票投票决定好作品和不好的作品。消费者因为看了书评和影评而省去的寻找和选择费用,就是能让这些人混口饭吃的财源。说白了,人民需要影评家。

  我发挥掉这段议论,是为了说明,评论家写故事梗概是对好小说的侮辱,如果可能的话,我更愿意简述一些景物描写梗概、心理描写梗概、节奏感梗概和华彩段落梗概。但这确实是不可能的,好作家们拥有的那种非凡的技艺,要是能被我们以快餐的方式再现的话,那么这个世界就更荒谬了。电影也是如此,虽然电影更偏向要求一个公司一样的关注利润,一支军队一样的协调合作。这当然和文学的个人化写作是完全不同的(天知道,现在快餐文字多如过江之鲫,杀之不荆文学也认真学习三个戴表,与时俱进,社会主义工业化了)。

  何谓电影?电影的优势在哪?陈英雄说道,我心目中真正理想的完美的电影,是一部经由影像的结构化过程产生意义与感动的电影。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因电影语言受感动,而不是因故事内容受感动。侯孝贤觉得总有一天电影应该拍成这个样子:平易。非常简单,所有的人都能看。但是看得深的人可以看得很深,非常深邃。费德里·柯费里尼说,电影实在很像马戏,马戏中有一种技术,有一种勇气。我喜欢这样的生活,一边创作一边感到生命的存在。我用电影手法去叙述与我思想合拍的一切事物:这里有真实的事情,也有幻想,有标新立异之感,有自我表白、自我辩护,以及我的直言不讳。我渴望取悦于人,引人注目并教育他人,使自己成为一个预言者,一个目击人,一个醒世的丑角。我想,每种艺术形式,并没有一定的高下之分。好的文字往往直击心灵最深处,似宇外极光般让人有一怵到底的颤栗感。而爱装蛋的导演却容易把思路迷惑在形式当中,艺术感染力大大不如文字。艺术能用传统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就是艺术的胜利。

  雨果是法国十九世纪文豪,史家评论他的文字,说他的文章激越富于感情,往往展现变化激烈的时代的爱与恨,情与欲,属于古典浪漫主义的巅峰作家。这个评价无疑是合适的。所谓古典,是说写作主题上偏向描写人与世界的关系,而不象现代派主要写人自身。而所谓浪漫主义,讲的是写作手法富于感情,想象奇瑰,人物大多激情四溢。这是比较合适的概括了《巴黎圣母院》和雨果个人的风格的。毕竟评论和作品一样,也要经过时间的洗礼,能够保存下来的都是很有见地的。也就是说,古典浪漫主义是很适合改编成戏剧的,因为它本身就很戏剧化。这部小说历史上被改编成无数的艺术形式和版本,我们还是把注意力转向电影。

【巴黎圣母院观后感】相关文章:

巴黎圣母院心得05-15

读《巴黎圣母院》心得03-23

巴黎圣母院读书笔记06-01

《巴黎圣母院》读书笔记04-11

《巴黎圣母院》读书笔记06-17

巴黎圣母院读书笔记02-05

巴黎圣母院读书笔记09-03

关于《巴黎圣母院》读书笔记11-24

《巴黎圣母院》读书笔记范文06-09

《巴黎圣母院》心得体会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