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创新中国》观后感分享

时间:2023-12-08 07:25:31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纪录片《创新中国》观后感分享

  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纪录片《创新中国》观后感分享,欢迎大家分享。

纪录片《创新中国》观后感分享

  偶然间发现了一部纪律片,名字叫做《创新中国》,看到这部记录片的时候,我正准备出门办事,但是纪律片里精彩的内容,让我久久不愿起身走开。

  这部记录片共有六集,拍摄了当今中国各个领域的最新创新成果。在这些创新成果中,有些是我们听说过但没见过的,也有在想象中未曾实现的,有我们已经在使用却不知来之不易的,也有还处在攻克难关道路上的。

  这六集纪录片分别是:信息、能源、制造、生命、空海以及浪潮。

  纪录片里详细有哪些内容,在这里我不想过多的给大家透露,这部纪录片带给我们的期望和振奋,只有真正观看到详细内容,才能让观众充分的感受及体验。

  这部记录片我还没有看完,但是已感触颇多。从这部纪录片里,我不仅能看到这样那样的最新创新成果,我更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中国的骄傲和自豪。

  曾经刚刚成立的新中国,虽享有悠久的文化传承,拥有光芒灿烂的历史文明,但在世界的舞台上,只是一个饱经沧桑与战火,刚刚获得新生的国家。值得我们自豪,能让我们吹嘘的只有我们这代人未曾参与的,在文字与传承中拥有的历史。 但在这部记录表片中,在当今的中国,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拥有的底蕴与力量,看到了中国在当今世界舞台的崛起所带来的影响,看到了那些学成归来,不忘祖国的科学家,看到了敢做敢拼,不落人后的企业家们。

  世界处在一个高速开展,飞速变迁的时代,我们的身边有着那么多人,正在为了或伟大崇高,或简单执着的理想而不懈的努力与奋斗。看到他们的所作所为,我不仅感到振奋,同时又无比羞愧。 作为一个还不满三十岁的青年,本来正该是踏实学习、积累、奋斗的年龄,我却常常还在无谓的消磨珍贵的美好时光,停滞不前甚至开始倒退。未来要经历和面对的变迁和苦难还有那么多,我却常常只梦想着将来怎样去享受和娱乐。

  每天好似在努力,在学习积累,但真的只是好似而已,就像罗胖曾经说过的,如果每天只是去接收各种信息和知识,而没有思考与运用到自己身上,那么其实所谓学习到的那些知识,都是虚妄的,都是没有用的。

  最近有两句论语中的话常常在我耳边响起,“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吾日三省吾身”。

  很多看起来的努力和学习,其实我都没有真正的在努力做,也没有让学到的东西成为自己的东西。我很庆幸今天有了这样的感悟和收获!

  创新让我们有了方向。凡益之道,与事偕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的,只有把握时代脉搏、跟上时代开展,才能找准方向,走在前列,从而立于不败之地。而创新就需要我们用好战略思维的望远镜,洞悉潮流、研判趋势,只有保持创新敏感,从而顺应时代开展。创新让我们有了底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型。

  无论做哪一件事情,小事也好,大事也好,仅仅有热情和能力是不够的,有热情只是具备了想干事的态度,有能力只是具备了干成事的条件,只有有方法才是干好事的保证。而方法从何而来,改革任务复杂且艰巨,不能用不灵的老方法和低效的旧方法,就只有开创新的手段,才能有针对性的做好工作。创新让我们有了作为。穷那么变,变那么通。面对复杂的改革环境、艰巨的开展任务,今天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世界变化日新月异、民众诉求水涨船高,通过创新,求变化、求开展,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才能掌握开展主动权,让人民享有更多改革成果,让国家获得更快进步。 又日新,日日新,苟日新。创新在我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在创新中赢得主动,在创新中谋求开展,在创新的进程中逐步满足人们对“顶配”中国的期待。

  《论语》记载,子夏向孔子请教《诗经》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的涵义,孔子从绘画角度将这句话解释为“绘事后素”,即先铺白底,再绘图画。子夏深受启发,继而进一步从修身的维度作出阐释:“礼后乎?”意即先修仁心、再学礼乐,赢得孔子的赞许。

  比照诸子典籍不难发现,《论语》并非全是孔子一人之言。不少发人深省之言,往往出自弟子口中。正如上面这个故事,弟子之所以能在讨论中畅所欲言,与孔子教学中倡导的创新意识密不可分。他不止一次鼓励弟子从不同角度展开思考,一旦有新观点涌现便大加赞赏。鼓励创新、肯定创新的导向,营造开放、平等的创新气氛,激荡许多启迪人心的思想。

  教育离不开创新精神,经济社会开展又何尝不需要创新文化的滋养?20世纪初,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提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以实现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创新可以促进开展,那么创新又靠谁来推动?某管理咨询公司曾对1000家创新公司做过长期调查,发现企业的财务业绩与创新投入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真正决定企业创新能力强弱的是软性因素,即企业自身是否拥有培育创新文化的土壤。实践证明,推动创新,关键在于以创新文化去鼓励企业与个人的创造活力。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改革开放40年波澜壮阔的非凡征程深刻地说明: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不仅仅表达于经济开展不断创造奇迹,其本质乃是开展理念的嬗变、社会文化的跃迁。40年思想解放,创新精神、创新文化已经内蕴于国家的开展道路,正在释放着日益强劲的动能。

  我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大个头”也有“阿喀琉斯之踵”。科技开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开展的支撑能力缺乏,科技对经济增长的奉献率远低于兴旺国家水平……面对科技创新的短板,亟待我们进一步培育勇于探索、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更好激发蕴藏在广阔科技工作者以及亿万人民之中的创新能量。展望未来,随着创新日益成为引领开展的第一动力,我们必须迈出大力培育创新文化的坚实步伐。

  文化的开展变迁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形成浓郁的创新文化气氛,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创新文化不是无根之木,它的成长,既需要修养崇尚创新的“制度水源”,也需要充盈鼓励创新的“制度空气”,更需要打造支撑创新的环境载体。“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把对创新文化的追求融入日常生活,将不利于创新的绊脚石一一搬走,孜孜以求、不懈奋斗,我们就能推动创新文化蔚然成风,以不断增强的创新能力铺展高质量开展的美丽画卷。

【纪录片《创新中国》观后感分享】相关文章:

观看《创新中国》纪录片观后感范文09-12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11-14

航拍中国纪录片观后感10-24

纪录片《航拍中国》观后感08-30

纪录片航拍中国观后感06-16

《创新中国》观后感07-19

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纪录片观后感09-19

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直播观后感04-25

观看《创新中国》心得体会(精选8篇)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