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启示录》观后感

时间:2023-11-16 16:03:25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现代启示录》观后感

  当观看作品时,我们会沉浸在情节之中,你有什么总结呢?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现代启示录》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现代启示录》观后感

《现代启示录》观后感1

  中国人学了几百年,其实很难说我们是否学会了真正的科学精神。遥望西方的这若干年,我们了解到一些因素或许促使了他们在近现代的强盛,比如民主,比如市场经济,比如马列主义,再比如科学。我们一直在学习,一直在挣扎,挣扎的不仅仅是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也包括它们与自身文化的冲突和取舍。对这样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的国家而言,这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从影片来观察这段历史,我们发现有那么一些时期,我们社会精英,包括知识份子,他们凭借一种对国家民族的情怀和理想,专心致力于向民众传播科学的思想和理念。

  而在看完了《科学启示录》之后,我对一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在该片的前期准备中,制作团队邀请了近百位国内外一流专家、学者参与,拍摄行程上万公里,东到上海,南达福建,西至新疆,并远赴英国、美国等国家进行采访和拍摄,历时3年艰难创作,可以说《科学启示录》获得的这些资料更加真实,更加具有时效性。它让我们在极短的时间里面,去了解了世界,更重要的是了解了我们中国在世界发展的变换中所经历的,所改变的,所思考的。

  不论是自十五世纪早期起,发生在全世界各地由科学发展引起的人类思维的几次重大转变,还是14世纪到17世纪末西方世界发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科学革命。不论是中国的日甲午战争爆发,科举制度废除,新兴的留学热潮,还是经过新文化运动洗礼的中国知识分子对中国教育和科学发展所作的思考。不论是二战后,在原子武器的巨大毁灭性以及美国对核武器的垄断压力下,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如何作出历史抉择,还是人们继续追寻着一个又一个关于科学的答案。在这其中那个,我们看到:每一个时期,都是我们学习的时期。每一个时期都拥有着它的`利与弊,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时代的前进,我们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更多的经验去借鉴,但我们也不能停滞不前。我们不仅要从自身找出问题,并加以反省和改正,也要学习西方的新科技、新思想,加以创新,形成属于我们自己的这些科技和思想。

  在当代,不仅中国的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中国人的民族国家观念也日益加强。中国的发展道路是独特的,中国的成功也与中国的历史经验和文化传统有着一定的联系。建立在文明传统基础上的很多政治模式也是不可复制的。中国的成功主要体现在经济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我们还面临着很多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还要实现社会主义的民主、法治、人权和以及更完备的市场经济。

  在对中国的巨大发展潜力和美好前景充满信心的同时,我们要看到中国自身发展的基础依旧薄弱,如何使中国在普遍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在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规避风险把握机遇,如何使中国焕发出更大的创造力,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现代启示录》观后感2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被称为20世纪好莱坞影史上的导演四巨头之一(另三位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马丁.斯科塞斯和乔治.卢卡斯)。

  而让科波拉扬名立万的电影作品,除了堪称影史经典的《教父》三部曲,另一部则非拍摄于1979年的越战片《现代启示录》(Apocalypse Now)莫属。

  这是一部多线条,多群像,多文化和多符号的战争类型巨片,标准剪辑版也长达3个多小时。在主题的表现形式上,科波拉采用了强烈对比的方式来讲述,写实与写意,个人与群体,东方与西方,轻松与惨烈,往往是两个镜头之间的变幻,氛围就大相径庭。使得在观影中观众的情绪,随着镜头的切换,如同影片中主人公威拉德一样,不断地接受着残酷的拷问。然而同时,作为一部“水上公路片”,科波拉将继承自《教父》系列的`考究光影,也带入到了此片的摄制中。无论是表现越南山海一色的大广角镜头,还是东南亚风情的密布水田,或者暗影重重的马龙白兰度的侧像,都带给观众震撼人心的镜头感。由此,在1980年的第52届奥斯卡评奖中,除获得了6项提名之外,夺得了最佳摄影和最佳音响的大奖,确实是实至名归。

  影片的卡司阵容堪称豪华,除了奥斯卡影帝马龙.白兰度,还有罗伯特杜瓦尔,马丁辛,劳伦斯菲施博恩,以及哈里森福特等一众戏骨加持。开篇20分钟,劳伦斯菲施博恩在船上表演了一段显然是模仿“QUEEN”乐队主唱弗雷迪墨丘利的独舞,伴随着滚石乐队1965年发行的名曲《satisfaction》。然而来自半个地球之外的嬉皮摇滚乐与破旧的巡逻艇,和水道周围危机四伏的战场环境的强烈对比,却将这场战争的荒谬烘托得淋漓尽致。而罗伯特杜瓦尔饰演的Bill Kilgore上校,更是将战场上的疯狂表现到了极致。这位酷爱冲浪的指挥官,完全对于军事行动秉持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用直升飞机运送自己的冲浪板,命令士兵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表演冲浪,不啻是对于这场战争的绝妙反讽。

  在影片的结尾,科波拉安排了一幕杀牛祭祀的血腥场景,令观众目瞪口呆。许多人更愿意相信这是影片的特技而不是真实的场景,然而实际上,这是摄制组在菲律宾的一个部落中的实景拍摄。

  这也是一个典型的科波拉暴击式结尾,犹如在《教父3》的结尾,迈克最在意保护的女儿索菲亚,却在眼前被子弹击中,犹如一个精美绝伦的花瓶,在观众面前被击得粉碎,从而带给观众巨大的视觉与心灵上的冲击。今年是《现代启示录》上映的40周年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巨片的光芒也正在慢慢地消逝在时间的长河里。

  然而,放眼影坛,我们在后期的诸多影片,包括库布里克的《全金属外壳》1987,泰伦斯.马力克的《细细的红线》1998,梅尔.吉布森的《启示录》20xx等巨片中,都能寻找到《现代启示录》中的某种电影语言痕迹。

  至于电影片名中的“Now”,在时隔40年后的今天,是否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或许,这就是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留给后人们的“箴言”。

【《现代启示录》观后感】相关文章:

《科学启示录》观后感05-08

家现代美文06-21

现代诗教案03-31

现代企业制度实用10-22

现代礼仪学习心得05-01

现代教育培训总结06-29

现代物流自我鉴定11-08

现代物流专业自我鉴定11-11

现代教学心得体会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