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方案

时间:2021-11-30 09:58:34 工作方案 我要投稿

【推荐】工作方案模板集锦八篇

  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作方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工作方案模板集锦八篇

工作方案 篇1

  为贯彻落实上级关于食品标签标识专项监督检查的要求,全面排查整治我市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标签标示存在隐患和问题,结合我市实际,决定自即日起开展为期半年的标签标识专项监督检查工作。具体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认真落实方案中规定的各项任务要求,通过深入开展食品标签标识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在食品标签标识上虚假标注、夸大内容或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的违法违规行为,督促企业依法、依规、按食品安全标准做到如实标注、规范标注,切实履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二、工作重点

  一是重点检查和规范乳制品、白酒等社会高度关注的和粮食加工品、食用油、肉制品、糕点等日常消费量较大的食品生产企业;二是重点检查存在委托加工食品或分装的食品生产企业,集中清理和规范委托加工食品和分装食品的标签标识行为;三是重点检查企业实际生产与许可情况,是否严格按照许可范围生产,食品标签是否存在夸大宣传,违法标注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功效成分及剂量等内容;四是重点检查曾因食品标签标识被消费者投诉举报,且证实投诉举报属实的食品生产企业。

  三、工作步骤

  (一)自查自纠阶段(20xx年5月-6月)

  各地要通过召开动员会、日常检查、企信通等多种形式,将此次专项监督检查要求和《食品标签专项监督检查企业自查表》(附件3)传达到每一家食品企业,要求企业强化食品标签标识管理,积极认真地开展自查自纠,对现有标签逐一进行核查,并积极整改,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企业自查情况和发现问题、整改情况要及时进行汇总,填写《自查表》,6月底前上报当地质监部门。企业未认真自查,在现场监督检查中发现明显严重问题的,从重处理。

  (二)集中整治阶段(20xx年7月~10月)

  针对企业自查发现的问题,结合日常监督检查,根据国家、省食药监局的要求和本方案规定的工作重点开展现场监督检查,同时加大对违法违规标识标注行为的惩处力度,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依法依规进行处置,涉及处罚的'要纳入企业诚信档案,加强食品生产企业失信惩戒。相关检查情况要及时填写《食品标签标识问题专项监督检查工作统计表(一)(二)》(详见附件2)。

  (三)总结提升阶段(20xx年11月1日~15日)

  各地应认真总结此次标签标识专项监督检查工作,认真梳理本地区不同产品标识标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漏洞,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相关知识的教育培训,坚持服务规范和整改处罚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规范本地食品企业标签标识,形成长效监管机制。并于20xx年11月10日前将本次专项监督检查工作总结和《食品标签标识问题专项监督检查工作统计表(一)(二)》(详见附件2)报市局食品处。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切实落实

  各地要高度重视此次专项监督检查工作,以此为契机,把规范标签标识专项监督检查工作作为下半年重点工作之一,对企业的标签标识进行全面清理检查,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监管责任,明确工作要求、工作步骤、治理重点,细化检查措施,要按照本方案的要求,严密部署,精心组织,确保专项监督检查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取得实效。

  (二)严厉查处,信息互通,

  各地要深入排查食品标签标识存在的问题,特别要突出治理食品标签标识虚假标注、夸大标注等问题,严厉打击篡改食品生产日期、伪造产地、违法涂改标签、虚假标注食品营养成分及含量等行为;严厉打击宣称食品具有疾病预防及治疗功能、标识内容不真实、伪造冒用他人品牌的违法行为。对于利用食品标签标识制假售假等严重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同时要加强上下联动、内外联动,与流通和餐饮环节的检查相互配合,及时通报工作中发现的风险信息和隐患问题,形成监管合力,保证专项监督检查目标任务的实现。

  (三)加强教育,社会共治。

  一是各地要采取多种形式,积极组织开展食品标签标识法规和国家标准的宣贯培训,督促食品生产企业完善标签标识管理制度,广泛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加强宣传引导,让消费者充分知悉其购买食品的真实情况,科学引导消费;二是借助社会监督的力量,充分发挥食品行业协会、消费者保护组织、法律工作者的作用,促进行业自律和自我规范;三是畅通举报投诉渠道,通过多种途径,向社会公布投诉举报电话,认真研究分析消费者的投诉、举报,督促生产企业改进食品标签标识,积极开展标签标识争议的协调及调解,使每一起投诉举报及时得到核实处置,并落实有奖举报制度,充分拓宽和发挥社会监督的渠道与作用,实行群防群治,形成合理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

工作方案 篇2

  尊敬的xxx公司领导:

  由于近期我公司保安队,出现了睡岗、脱岗等问题,为此我公司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并保证按规定时间对队伍进行整顿。

  一、人员配备

  1、由于近期人员的紧张,保安员加班疲惫,出现睡岗现象。关于此问题,我公司立即把人员配齐。今后公司加强管理,对在岗队员组织安全教育,并引以为戒,确保今后每一名队员都能做到遵守工作纪律、严格履行职责。此项工作由公司主要人组织,并抓落实,观实效。

  2、对在贵公司服务的保安员进行调整。由于保安班班长王石金责任心不强,在管理上存在着严重的失职问题,公司对此已作出开除处理。

  3、对于我公司管理上的问题,我们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高认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履行职责、按规定值勤,对于公司的值勤制度和贵公司的相关制度,规定认真遵守。

  二、车辆出入与停放:

  根据客户要求,做好车辆各项登记、停放、疏导等工作。不能出现漏登、错登、不登,对出入车辆携带或装运的物品进行严格查验,防止客户单位财物流失。认真查看是否按规定停放车辆,是否还有其他员工的车辆不按规定停放发现情况及时报告。正确指挥、疏导出入

  车辆,维护出入口的正常秩序。

  三、加强队长查岗

  1、队长加强岗位巡查,随时了解情况,不能出现脱岗、空岗、 睡岗等现象。

  2、队长不定时的对各个岗位进行一次检查,对岗位上出现的问 题要及时做出正确的处理。上岗时所有值勤人员不能做与值勤无关的 事,如玩手机、看书报等现象。

  3、对不能按规定落实岗位职责的.队员第一次警告、批评教 育,第二次经济处罚,第三次开除处理。

  四、严格要求队员

  1、队员上岗时必须着装整齐按规定着装,不准有衣服脏,头发 长等现象。

  2、队员上岗时不允许做与值勤无关的事,如看书、看报、听音 乐、听广播、玩手机等。

  3、队员值勤时不得擅离岗位,必须得在规定活动范围内值勤, 如遇到紧急情况时,听从班长或公司领导安排,上厕所时必须有人替岗才可离开。

  4、各个岗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对进入人员严格查证,对出门 人员查包。不能履行职责的队员,公司将给予更换或开除处理。

  5、队员值勤期间要文明值勤、礼貌待人,不允许出现脱岗、睡 岗、空岗等现象,如在检查中发现一次处理一次。

  6、公司要定期对在岗队员组织安全教育工作,确保今后每一名

  队员都能做到遵守工作纪律、严格履行职责。

  五、抓落实

  1、班长每天把整改后的工作向公司汇报,公司及时做到正确的 处理。

  2、队长到岗位上检查整改后队员的值勤现状,对做不到位的方 面要及时调整。

  3、今后工作中严格要求,按以上整改中的标准落实每一项工作。

  为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我公司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对保安员的责任分工及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培训,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其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岗位职责且认真履行,并将进行严格的监督与管理。对于以上工作中的失误,向贵公司致以诚挚歉意。

工作方案 篇3

  前言

  供电企业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保证自身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要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是与人们的生活、生产以及工作有着直接的联系,提高服务的质量也是供电企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其中营业抄核收工作也是重要的服务内容,因此,需要做好相应的营业抄核收工作,以此来满足电力信息化的发展。

  1、 电力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极为迅猛,并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可以实现电力生产、发电站运行、变电站运行等方面的监测,对电力行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

  但是,在电力行业实施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电力行业过去一直处于垄断的地位,在体制的改革以及生产能力的提高上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也使得电力行业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在社会信息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电力行业必须加大信息化发展的投入,全面提高电力行业的信息产业发展。电力营销抄核收的工作作为电力企业的重要工作内容,直接影响着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抄核收工作是电力营销业务的核心环节,电力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实现电力抄核收的信息化。就当今电力企业营销抄核收工作来说,业务的信息化流程缺乏一定的合理性,业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有待提高,这对电力营销抄核收工作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对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2、 营业抄核收工作适应电力信息化发展的有效策略探析。

  2.1 提高领导对营业抄核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电力企业营业抄核收工作主要靠一线工作人员来完成,而电力企业的各级领导虽然不在营业抄核收一线工作,不能与用电客户进行直接的沟通和交流,但是,各级领导对营业抄核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将直接影响到一线工作人员的效率,因此,应不断的提高各级领导对营业抄核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首先,要正确认识抄核收工作的服务对象,要不断地提高服务质量,不断地在决策层上进行服务质量的优化,转变工作思维,不仅要提高自身的认识,同时还要通过有效的政策积极的帮助和指导营业抄核收工作人员对工作重要性进行认识,充分发挥出抄核收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其次,电力企业的各级领导,尤其是营销部门的领导要将营业抄核收工作重视起来,不断地提升国家电网的供电服务质量,对营业抄核收工作进行创新管理、规范管理,利用信息化技术有效的发现并消除营业抄核收工作中问题,提高供电企业营业抄核收工作的质量。第三,供电企业领导人员应定期对营业抄核收工作人员进行服务培训、技术培训,不断的提高抄核收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并结合考核机制对工作人员进行督促、激励,不断的提高营业抄核收工作的服务水平。第四,定期和不定期的对抄核收工作人员记录的数据以及工作日志进行审核,一方面要对抄核收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检查,另一方面对抄核收工作进行分析和总结,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提高营业抄核收工作的整体水平。

  2.2 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

  在信息化时代快速发展之下,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速度也极为迅猛,应不断的完善规章制度,这是供电企业营业抄核收工作中经常忽略的问题,对此,要建立健全的抄核收规章制度。首先,要对供电企业营业抄核收工作的流程以及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供电企业营业抄核收工作的管理水平,可以采用营业抄核收自动化系统,实现电费抄核收工作的信息化,而且,还可以对抄核收员工工作的整个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管,进一步确保抄核收费用的合理性以及资金的安全性,有效地提高供电企业营业抄核收的工作质量。其次,建立健全的营业抄核收工作考核制度、质量管理制度,并根据实际的营业抄核收工作采用相应的监督考核系统,例如,客户监督投诉系统、抄表质量评价系统、失误考核系统、电费收取内部核查系统、优秀员工激励系统、电费回收工作质量考核系统等,通过健全的规章制度对供电企业营业抄核收工作的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的管理,全面提高营业抄核收工作的质量。

  2.3 加强对抄核收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

  员工是保证供电企业营业抄核收工作质量的根本,在电力企业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才能促进营业抄核收工作的快速发展,因此,要加强对抄核收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首先,要对抄核收工作人员进行电工基础知识的培训,例如,三相交流电、直流电路、接地电路等,充实抄核收工作人员的电工基础知识,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有效的解决相应的电力问题。其次,要加强对抄核收工作人员供电基础知识的培训,例如,电动机、变压器等,对抄核收工作中经常接触的供电设备常见问题以及工作原理进行详细的了解,对提高员工抄核收工作的服务质量有着一定的帮助。第三,加强对抄核收工作人员职业技能的培训,抄核收工作中常用到的相关仪器设备的技能培训,抄核收营业工作知识的技能培训,例如,电表抄表的工作、电力计量装置的使用、防盗窃工作、电费核算工作、电费回收工作等,通过全面提高抄核收工作人员的综合技能,能够进一步提高供电企业营业抄核收工作的水平。另外,在对抄核收工作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之后,还要对工作人员的学习情况进行评分考核,有效的提高抄核收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确保营业抄核收工作快速的适应电力信息化的发展。

  2.4 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不断的优化营业抄核收工作

  电力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是对电力企业的一次深化改革,尤其是营业抄核收工作,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断的对抄核收工作进行优化。首先,引进先进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和软件,根据供电企业的实际信息化发展情况,针对于营业抄核收工作建立一套信息化工作流程,可以对抄核收的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处理,以此来满足大量用电用户的需求,进一步提高供电企业抄核收工作的服务水平。其次,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建立银行实时代收电费系统、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客户服务查询系统等,并通过电话、邮件、语音通知、电费缴费单等多种形式来满足用电用户及时对用电信息的了解。另外,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对电价进行及时的调整、对抄核收系统的升级以及对抄核收工作的监控等,将营业抄核收工作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供电企业营业抄核收的服务水平,还能有效的规避电费抄录、核算的风险,进一步保证营业抄核收的工作质量。第三,通过利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增加电费的多种收取方式,积极开展智能化收费方式,例如,网络缴费、手机缴费等,不仅为用户提供了更加方便的缴费方式,节省了用户的大量时间,而且,还能提高供电企业电费收取工作的质量。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文章对营业抄核收工作适应电力信息化发展的有效策略分析,营业抄核收工作应顺应发展、与时俱进、深入改革,提高抄核收工作水平以及服务水平,这样才能确保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供电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廷河.浅谈对预付费客户的抄核收管理[J].农村电工,20xx(11).

  [2]杨治芳.探讨如何提高抄核收智能化管理水平[J].科技视界,20xx(35).

  [3]梁润和.营业抄核收工作适应电力信息化发展的有效策略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33).

  [4]鲁俊生.浅谈我国电力信息化的发展[J].企业技术开发,20xx(10).

  瓦斯继电器构造及工作原理

  1 瓦斯保护的范围

  瓦斯保护属于非电量保护,与差动保护共同构成了变压器的主保护。它是基于反应气体状态的瓦斯继电器来保护变压器油箱内的一切故障。可以保护到差动保护所保护不到的位置---铁心。还包括:油箱内的多相短路、绕组匝间短路、绕组与铁芯或与外壳间的短路、套管内部故障、绕组内部断线及绝缘劣化和油面下降或漏油、分接开关接触不良或导线焊接不良等,而且变压器绕组产生少数线匝的匝间短路时,短路电流很大表现在相电流上却并不大,差动保护不一定有反应。但伴随着少数线匝短路造成的局部绕组严重过热产生强烈油流向油枕方向冲击,瓦斯保护却能对此灵敏地加以反应。

  2 瓦斯继电器构造及工作原理

  2.1 瓦斯继电器构造 在图 1 所示的瓦斯保护继电器,其上下两个部分分别装设了密封在玻璃管内的磁力干簧接点,上部为浮子(开口杯),下部设有金属档板,1中心自由旋转。其信号回路浮子(开口杯),跳闸回路接金属档板。

  2.2 瓦斯继电器动作原理 瓦斯继电器有三种状态:①正常运行状态。变压器处于稳定运行状态时,气体继电器中充满油。浮子 3 浮于油内,干簧接点 10 断开;档板在自重的作用下下垂,其一对干簧接点 20 一样是断开的。②轻瓦斯动作:仅发信号而不跳闸。变压器内部存在小故障时,不易快速产生气体。气体在缓慢上升至油枕的这个过程,先积存在瓦斯继电器的上部空间,浸在油中的浮子 3 伴随下降的油面逐渐下降,使磁铁 16 逐渐接近磁力干簧接点 20,最终干簧接点 20 闭合(信号回路接点闭合),接通延时信号;轻瓦斯“保护信号动作。帮助运行和检修、试验人员预测和分析故障。③重瓦斯动作:跳闸及发信号。如果变压器内部故障较为严重,就会产生强烈的气体,瞬时增大油箱压力,由此产生强大的油流快速流向油枕,流动过程中会对金属档板 5 造成强烈的冲击,档板克服弹簧 8 的阻力,带动磁铁 6 移向磁力干簧接点 10.在这种情况下,干簧接点闭合(跳闸回路接点闭合),接通跳闸回路,一、二次断路器跳闸,见变压器电源关闭,使”重瓦斯“保护动作,防止故障范围扩大,从而规避运行风险。

  3 变压器瓦斯保护动作的原因

  3.1 轻瓦斯保护信号动作原因及判断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轻瓦斯信号动作后继电器内有无气体聚集“这一标准来诊断信号动作的原因。

  3.1.1 无气体聚集时轻瓦斯动作原因。瓦斯继电器机械故障或严重漏油;二次回路故障;温度骤降引起油位降低或油路堵塞。

  3.1.2 有气体聚集时轻瓦斯动作原因:通过鉴定继电器内气体是空气或可燃性气体来判断故障的性质。空气:

  换油,补油进入空气未排净;更换变压器后静置时间短;二次回路故障;可燃性气体:变压器过热或放电性故障:倒置专用玻璃瓶,瓶口必须靠近瓦斯继电器的放气阀,以便对气体进行全面收集。若收集到不易燃的黄色气体,则判定故障点在变压器的木质部分;若收集到具有刺鼻臭味、可燃的淡黄色气体,则判定故障点在纸质部分;若收集到黑、灰色易燃气体,则判定是绝缘油故障。需要注意的是:室外变压器可以直接打开放气阀点燃。室内变压器收集的气体,必须置于安全地点进行点燃!重要变压器的瓦斯保护信号动作时,用色谱仪来定性、定量分析气体样本和油样本中的氢气,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乙烷,乙烯,乙炔等气体,根据所含成分和含量能准确判断出故障性质、发展趋势和严重程度(表 1)。

  3.2 重瓦斯动作跳闸原因的判断 ①变压器内部严重故障:相间短路,绕组匝间短路;②二次回路故障;③近区穿越性短路故障。变压器发生穿越性短路故障时,在穿越故障电流的作用下,油隙间的油流速度加快,当油隙内和绕组外侧产生的压力差变大时,重瓦斯保护有可能误动作。穿越性故障电流使绕组发热,当故障电流倍数很大时,绕组温度上升很快,油的体积膨胀,造成瓦斯继电器误动作。

  4 瓦斯继电器的实验室检验

  瓦斯继电器的实验室检验,应固定于专用的气体继电器实验台进行。

  4.1 一般性检验 ①玻璃窗,放气阀,探针和引出线端子等应完整不渗油;②探针的动作应灵活无卡阻现象;③浮子和挡板的转动要灵活。永久磁铁在整个动作过程中不应触碰干簧触点的玻璃外壳。

  4.2 密封性能试验 将继电器充满清洁的变压器油,施加每平方厘米 1.5 公斤的压力,历时 20 分钟,继电器的各密封处不出现渗漏油和损伤。

  4.3 触点动作检验 ①信号触点动作试验。轻瓦斯保护的动作值按产生的瓦斯气体的容积来整定:从瓦斯继电器顶盖上的放气阀注入气体,使继电器内聚集的气体数量达到整定值(250~300m)l时,信号触点可靠动作并发出信号。否则,可以调整重锤 4 的位置以满足要求。②跳闸触点动作试验:作用于跳闸的重瓦斯动作值按通过瓦斯继电器的油流速度整定。应与变压器的容量、接气体继电器的输油管直径、变压器冷却方式、瓦斯继电器型号对应。现本钢大多采用 QJ- 80(输油管直径 80mm)型号的瓦斯继电器。油流速度的整定范围在 0.8- 1.3m/s(继电器出厂时整定为 1.0m/s)

  跳闸触点的动作值,以稳定的动作流速为准。继电器流速整定可在固定式流速校验台上进行检验,也可用流速测量尺进行测试。重复试验三次,每次试验值的误差不得超过 0.05m/s.否则可以通过调节调节杆 14 来达到要求。

  5 对已安装瓦斯继电器的定期检验

  ①用打气法检查动作于信号回路(轻瓦斯)的正确性;②检查继电器上的箭头应指向油枕,按下探针检查动作于跳闸回路的正确性;③继电器连接管上的阀门应在打开位置;④瓦斯保护连接片投入应正确;⑤室外变压器的瓦斯继电器防水罩一定牢固;⑥继电器内充满油,接线端子处不应渗油;⑦手动按压探针 2 检查动作于跳闸回路(重瓦斯)的正确性。

  6 结束语

  为了保证本钢电力变压器的正常运行,作为继保试验人员必须掌握瓦斯保护动作原因和正确的试验方法。在发生瓦斯保护动作时,依据动作现象,查明动作的原因,做出正确判断,以便有关领导及运行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避免事故发生和扩大,保证本钢供电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参考文献:

  [1]张小平。变压器的运行检查维护和事故处理分析[J ].科技与企业,20xx(15)。

  [2]李洪文。变压器更换的技术问题分析[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半月),20xx(02)。

  [3]陶玲。浅述变压器瓦斯保护动作原因与处理方法[J ].价值工程,20xx(36)。

  电力行业管理创新成果评审工作创新研究

  中电联开展电力行业管理创新成果评审工作 20 多年来,行业企业参与管理创新成果评审工作的积极性很高。 20xx~2013 年,评选出的优秀成果达 1751 项,这些优秀成果涵盖了财务资产管理、运营管控、资本运作、企业基础管理、标准化、班组建设、企业文化、营销管理、优质服务、风险管控、法律风险、审计、廉洁自律、国际化经营、集团管控、企业办公效能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含培训)、物资管理、企业政工文化品牌、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农网配网管理、生产运行、水电业务等领域,每一项管理创新成果都凝聚了各企业无数人的心血和智慧,在实践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新形势下创新性开展评审工作近年来,政府有关部门对评比达标表彰活动进行了规范,中电联本部也进一步加强了本部评比表彰项目管理。 历年的评审工作均为成果创造单位与专家背对背评审的方式,专家只是通过审阅申报材料对成果进行评分,创造单位与评审专家缺少直接的沟通和交流,尤其是对于成果的创新点与存在的不足不能反馈到企业, 不利于管理创新成果质量的持续提升。

  为改变这种情况,适应新情况、新变化,进一步提高管理创新成果质量,中电联对 20xx年管理创新成果评审工作本身也进行了创新,首次采取面对面、答辩式的集中评审方式,目的是为了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真正把高质量的管理成果评选出来,向全行业进行推广,切实提高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 为确保评审工作顺利进行,在启动 20xx 年成果申报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专家库的组建工作。 6 月底,面向行业企业正式开始专家库组建工作。

  到 8 月底,专家库基本组建完成,共收录各电力集团公司推荐专家、高等院校、行业协会以及中电联本部等专家 100 多名,集中评审工作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完毕。

  20xx 年最终参加评审的管理创新成果不足百项,为近年来最少的一次。 即便如此,短时间内集中评审的工作量也非常大。 为提高评审效率,按照申报成果专业分为三组同时进行评审。 我们从专家库中精选出 15 名专家,每组 5 名,与各组成果专业分类基本对应。 集中评审采取答辩式的形式,成果创造企业代表现场作 10 分钟成果汇报,评审专家进行提问和点评,并按照评审标准对成果打分,并现场公布了排名前列的成果,作为优秀成果的候选。 尽管采用相同的评审标准,但不同小组的评审尺度仍然有所区别。 为避免遗漏优秀成果,集中评审后,再次组织专家对部分成果进行了复评,最终确定了 20xx 年各项成果获奖等次。

  在开展 20xx 年度电力行业企业管理创新优秀成果评审的同时, 我们还启动了 20xx年以来的电力行业管理创新经典案例的评审工作。 组织专家对 20xx 年以来的部分获奖成果进行了再评审、再回顾,评审方式与 20xx 年管理创新成果相同。

  实践证明,在新形势下,创新性开展管理创新成果评审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充分发挥了中电联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搭建了企业管理的沟通交流平台,成果创造单位与专家面对面进行互动沟通,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成果质量和成果在企业中的应用。 企业之间也借此机会相互进行了交流、学习和借鉴,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 统一10 分钟的汇报时间,对成果的归纳总结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个别华而不实的成果无法继续滥竽充数。 评审过程透明、结果公平,受到了企业和专家的一致认同,对今后管理创新成果质量提升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管理创新成果评审标准尽管 20xx 年管理创新成果申报数量较往年有所减少,但覆盖面仍然较广。 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财务管理、资本运作、企业标准化、风险控制、企业战略管理、物资管理模式创新等等方面,一些管理成果还创造了显着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综合效益,均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反映了企业在多年来工作实践中对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的总结和创造。

  20xx 年管理创新成果评审从创新性(30%)、实践性(25%)、推广性(25%)、效益性(15%)和规范性(5%)这五个方面进行评审,取五位评审专家的平均分为每项成果最后得分。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管理创新成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真正提升企业管理。 在制定评审标准时,特别注重了成果的创新性和实践性。 管理创新成果必须体现出创新性,并且必须经过一定时间实践检验,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或者只经过短暂实践无法证明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 中电联开展企业管理创新成果评审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向全行业推广优秀管理成果和经验,以达到共同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价值,能够向全行业或同类企业大面积推广,也是判断一项成果优秀与否的重要参考指标。 提升管理水平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更好的效益,但并不是所有成果都能体现出直接的、明显的效益,因此在评审中效益性所占比重较低一些,但每一项管理创新成果对提升企业效益都发挥了直接或间接的作用。

  20xx 年是首次采取面对面 、答辩式的评审 ,由于启动时间较晚,评审标准制定略显仓促,还不能完全满足评审要求。 下一步中电联将组织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建立起更为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标准,更好地推动管理创新成果质量提高。

  信息化时代的管理创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在管理上也出现了创新的形式。 在信息化时代,现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网络的发展,这就使得网络时代的管理需要不同于传统方式的创新。 回顾五年来管理创新成果,无论是集团层面,还是一线生产班组,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信息化手段的管理创新成果越来越多。

  班组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是实现生产和经营目标的关键。 班组作为电力企业最基层的生产经营组织,建设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管理成效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整体效率和经济效益。 有效激发生产一线班组活力,调动班组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发展战略才能得到有效落地。 我国电力企业特别是供电企业,是服务型的国有企业,销售的不仅仅是电能,更多的是服务。 面对时代信息化、社会多元化、需求个性化,更高效、更便捷、更优质的为人民群众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更有力、更有效、更可控的提升服务水平,保障电力供应,减少供需矛盾,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是供电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五年来, 在班组建设方面的管理创新成果不断增多,运行信息化技术加强班组管理和考核,加强绩效管理过程和结果的透明度,有效提升了班组员工素质、技能和岗位胜任力,班组及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业绩也得到显着提升。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形成了不同的生活、工作习惯,电力行业企业管理工作也要因地制宜,体现统一性和差别性相结合的原则,找到最适合的管理方式。 通过 20xx 年的集中评审,各企业更加深刻认识到相互之间的交流学习和借鉴的重要性。 中电联将坚持“立足行业、服务企业、联系政府、沟通社会”的功能定位,积极为企业搭建畅通的沟通交流平台,方便企业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共同促进电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省级电网企业对标工作中逐级联动模式研究

  标杆管理,是将企业的业务流程、绩效与行业内外最佳实践进行比较,从而学习和改进,使企业获得持续提升的管理方法,其广泛应用于钢铁、冶金、汽车、电力等行业,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业对标管理,是标杆管理在同行业内的应用,它通过寻找同行业先进水平,确立标杆,对比标杆找差距,并针对管理上的薄弱环节进行改进提升,力争赶超标杆水平,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国家电网公司自 20xx 年开展同业对标工作以来,不断优化对标指标体系,完善对标工作机制,使对标成为提升管理水平的有效抓手,极大地激发了各专业、各单位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对提升企业经营业绩、加快公司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面临国家电网公司更高的战略要求,即在“十二五”末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的战略目标,如何适应“两个一流”的创建需要,全面巩固公司“三集五大”的建设成果,加快实现公司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对省级电网企业对标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挑战。

  构建省级电网企业对标逐级联动模式,是基于标杆管理理论的一套对标管理方法,是建立健全对标管理体系、创新管理模式新的尝试。通过构建内部指标体系、对标目标体系、改进提升管控平台、典型经验管理体系、对标评价考核五部分内容,形成由省公司到地市公司,再到县公司逐级联动的对标管理体系,明确了对标责任主体,使对标管理工作更系统、更全面、更科学,与业务结合更紧密,实现自上而下的逐级管控、自下而上的逐级支撑,实现对标过程管控,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从而提升对标管理的实效,推动企业管理水平阶梯式上升。

  省级电网企业对标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国家电网公司开展同业对标工作,紧密围绕“一强三优”的现代公司战略目标,以加快公司和电网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构建科学的对标体系,以国内外一流企业、公司内部先进单位为标杆,深化指标对标,创新管理对标。同时,各省公司也有序地开展对标工作,全面加强对标管理,深化对标分析诊断,努力提升对标工作水平。

  通过对标比较和学习,明确自身差距,学习先进经验和做法,提升专业管理水平和业绩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

  随着同业对标的不断深入,对标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日益显现,突出表现在对标工作不系统、指标管理与日常专业管理脱节等方面,制约了对标管理成效的充分发挥。

  1.对标工作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未来对标管理工作应注重对标工作体系化,使对标工作的目标管理、指标管理、诊断分析、知识管理、过程评价等工作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各专业 / 单位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互强化,使对标工作不断改进,形成赶超一流公司创造卓越业绩的良性循环。

  2.对标工作标准仍需进一步明确

  对标的各项工作缺乏规范,对各项工作任务的理解有差异,影响对标的管理成效。未来要形成对标工作手册,形成统一的模板、方法、工具,使对标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常态化。

  3.各层级对标目标未协同一致

  缺少目标协同机制,省公司总目标、各部门目标、责任部门目标、各基层单位各层级目标支撑需验证;各部门目标需考虑指标影响因素及工作基础,设置差异化对标目标。未来需设计科学合理的目标体系,包括各层级目标的设置原则、方法及各层级目标支撑验证方法。

  4.指标的分析改进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指标的分析改进主要在牵头部门内部进行,相关部门参与度不够,部门之间的协同有待加强;公司层面对指标提升举措未进行跟踪监控,存在指标管理与日常专业管理脱节的现象。未来需设计公司层面的提升举措管控机制,对提升措施的制定、落实、总结等全过程进行跟踪监控,确保把对标的落脚点与着力点放在管理提升上。

  综上所述,开展省级电网企业对标联动模式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构建省级电网公司对标指标逐级分解和联动体系,提升对标管理的工作落地和实效;通过建立以目标为导向的对标逐级评价和改进的联动机制,确保对标工作能够可控、可监督、可评价,达到促进短板改进的目的;通过完善省级电网企业对标管理的配套保障体系,为对标管理提供支撑。

  省级电网企业对标逐级联动模式框架

  1.省级电网企业对标逐级联动模式的思路与原则

  省级电网企业对标逐级联动管理体系设计的总体思路是,紧密结合国家电网公司的对标工作思路,在现有对标管理工作的基础上,运用科学合理的对标方法,建立健全对标管理体系、创新管理模式。通过构建内部指标体系、对标目标体系、改进提升管控平台、典型经验管理体系和对标评价考核等内容,形成由省公司到地市公司,再到县公司逐级联动的对标管理体系,使对标管理工作更系统、更全面、更科学,实现自上而下的管控和自下而上的支撑,提升对标工作的管理实效。其设计的原则为:

  (1)简洁高效的原则。构建对标联动管理体系本着简洁高效的原则,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避免繁琐和无效的工作,尽量简化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

  (2)科学合理的原则。对标管理的各项工作方法要科学合理,充分结合省公司实际,做到各项工作有依据可循。

  (3)重点核心的原则。对标管理要明确重点和核心,才能使管理变得更加有效。

  2.省级电网企业对标逐级联动模式框架

  打造以“目标引领、过程管控”为核心理念,逐级联动的对标管理体系,构建从省公司到地市公司,再到县公司的横向和纵向逐级联动的对标指标体系和目标体系,充分考虑影响指标的客观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对标目标,通过诊断分析和改进提升实现管理提升,通过典型经验管理实现对标成果的固化和推广应用,应用差异化的评价考核方法,将对标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省级电网企业管理更加科学清晰,目标制定更加切合实际,考核公平并起到激励提升管理的作用。以对标可视化业务管控平台为对标过程管控和结果评价的有效手段,实现对标过程和结果的可视化和有效管控。

  省级电网企业对标逐级联动模式的内容

  省级电网企业对标逐级联动体系分为,内部指标体系、目标体系、分析改进、典型经验、评价考核五大模块,国网公司发布新指标体系时,省公司可按此五个模块依次开展对标工作。

  1.构建内部指标体系———实现指标联动

  对标内部指标体系构建是开展对标工作的基础,是公司业绩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为查找管理差距、明确改进方向提供依据。内部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省公司各部门对标责任指标体系、地市公司对标指标体系、县公司对标指标体系三部分。构建内部指标体系利于省公司将对标指标和目标向下传递,加强对地市公司对标管控,保障省公司对标目标的完成。

  (1)对标责任指标体系构建。省公司各部门对标责任指标体系是按指标关联业务分解形成,依据指标业务关联分析的结果,指标牵头部门将与指标相关联的业务分解形成相应的责任指标,并与责任部门确认,形成责任指标体系。具体如图 3 所示。

  (2)地市公司对标指标体系构建。地市公司指标体系构建是依据电压等级、业务范围等因素将指标直接下放,严格控制指标数量,不在省公司对标指标体系外新增指标。地市公司对标指标体系构建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指标与地市公司业务没有关联。由省公司部门承担,不纳入公司地市对标指标体系。二是指标与地市公司业务全部关联。直接沿用指标纳入公司地市对标指标体系。三是指标与地市公司业务部分关联。修订形成新指标纳入公司地市对标指标体系。地市公司对标指标的权重设置,侧重与专业重点工作结合紧密的指标、侧重提升分值较大的指标。

  (3)县公司对标指标体系构建。县公司对标指标体系的构建,既要支撑省公司、地市公司对标工作的开展,又要考虑符合县公司业务实际、考核层层落地分解、满足指标向上全力支撑、向下踏实落地的目标。

  2.构建目标体系———实现目标联动。

  设置多层次、多维度的对标联动目标体系。其中,多层次是指省公司、地市公司、县公司层面对标目标;多维度是指目标排名、目标段位、目标值三种目标。对标目标体系框架如图 4 所示。

  目标设定要充分考虑各部门、各单位基础水平的差异,在保障公司总目标完成的情况下,制定差异化目标并纳入考核,以保障目标分解到位、责任分工明确。

  (1)对标总目标的制定。设定对标总目标需运用科学合理的目标测算工具,将各个省公司对标历史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同时,将各部门的对标表现与公司总体排名关联起来,通过正推和反推(正推是指先制定总目标,再将总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反推是指先制定各个部门目标,再综合计算出总目标)的方式,综合考虑形成省公司对标总体目标建议,为省公司领导决策对标总目标提供支撑。

  (2)各部门目标的设定。要以公司对标总体目标为指引,结合各部门对标历史水平,考虑各部门基础水平的差异,在保证公司总目标完成情况下制定差异化的对标目标。各部门目标包括,部门总体目标得分率、指标目标段位和指标目标值。目标段位和目标值确定后需进行验证,确认是否能满足部门总体目标得分率。

  (3)地市公司目标的设定。各地市公司的对标目标要支撑省公司的对标目标,由各地市公司目标值,按对标指标的计算公式计算省公司能够达成的指标值,与之前设定的省公司指标目标进行对比,若计算的指标值等于或优于省公司的指标目标,则说明各地市公司的指标能够支撑省公司目标实现。

  (4)县公司目标的设定。县公司的对标目标由地市公司组织设定,既要支撑地市公司对标目标,也要符合县公司业务实际,考核的层层落地分解,满足指标向上全力支撑,向下踏实落地的目标。

  3.构建分析改进管控平台———实现改进联动

  对指标改进提升过程进行监控,是保障对标指标提升措施落实的有效工作机制。对标分析改进管控的内容包括,制定改进提升计划、指标跟踪监控、改进计划过程监控、指标分析总结四部分内容。

  (1)制定改进提升计划。确定指标重点管控范围,由责任部门全面诊断业务管理现状和问题;明确短板指标,按“5W2H”(5W2H 又称七何分析法,分别为:WHY〈为什么〉、WHAT〈做什么〉、WHO〈何人做〉、WHEN〈何时〉、WHERE〈何地〉、HOW〈如何做〉、HOW MUCH〈投入多少〉)的原则,制定指标的改进计划,明确改进内容、时间、责任人、方法、预期效果、投入资源等。指标改进措施和计划应侧重于改进差距大、易提升的指标,对于较难提升的指标应该制定长期改进计划。

  (2)指标跟踪监控。指标跟踪监控是对指标进行定期跟踪,及时发现指标值与目标的偏差,定位责任部门或下属责任单位。每季度通过指标实际段位与目标段位、完成值与目标值的比较,根据差距对指标给出差异性预警。

  (3)改进计划过程监控。由指标牵头部门对责任部门改进计划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监控,各责任部门按改进计划的时间节点提交交付品,由牵头部门对改进计划进度及质量进行评价,并采用红绿灯进行动态预警,改进计划的亮灯次数作为对标评价考核依据。

  (4)指标分析总结。每季度以会议的形式对本季度对标指标表现、存在问题、提升措施等进行总结,形成对标分析总结材料,分析指标目标完成情况,以及改进计划跟踪监控情况,明确指标改进措施落实情况、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下月工作计划等。

  4.构建典型经验管理体系———实现学习联动

  典型经验是内部最佳实践的组成部分,总结和学习典型经验是对标工作的重要内容。与典型经验进行对比和学习,是找出提升绩效水平的有效策略与途径,将典型经验转化为专业管理标准,是对标工作深化应用的重要表现。

  (1)优化典型经验管理思路。首先,典型经验要与专业部门重点科目和年度重点工作紧密结合,不能脱离专业重点;其次,典型经验要与对标指标紧密结合,是提升对标指标专业做法的总结和提炼;最后,典型经验要具有可推广性和普遍适用性,而不是某个特定情况下的专业做法,典型经验最终将导入公司制度或标准中,考虑专业管理的整体提升。

  (2)加强典型经验的推广应用。典型经验的推广应用要应用多元化的方式,结合对推广应用效果的评价,达到典型经验能够真正起到提升专业管理水平的实效。根据各专业管理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专业管理提升的典型经验,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采用宣讲、观摩、讲课等方式进行相关典型经验培训。

  5.构建评价考核体系———实现考核联动

  构建对标评价考核体系,充分发挥对标管理的抓手作用、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建立有效的对标激励、约束和过程管控机制,促进公司对标指标不断改善,形成考核的逐级联动,推动公司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1)制定目标责任制的评价考核机制。以对标目标为导向,以是否实现对标既定目标为评价考核的核心,以科学合理的对标目标为前提,改变“一刀切”的考核方式,综合考虑自身管理基础以及客观环境的影响,制定差异化的对标目标,考核体目标完成情况,有效引导对标责任主体对内瞄准目标、对外着眼动态差距,推动指标持续提升。

  (2)采用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对标联动评价考核将采取“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其中,“结果评价”是综合考虑对标指标完成情况,以指标既定目标为重点,考核指标在季度和年度的完成情况,体现对结果的评价考核;“过程评价”包括,改进举措完成情况、管理工作事项完成情况等,注重对标的改进提升过程和专业管理的提升。

  (3)形成上下联动,层层传递的评价模式。建立公司综合目标到各专业部门目标,各专业部门目标到各基层单位目标,直至各指标目标的科学联动关系,在公司不同责任单元和不同层级间形成压力的无缝衔接和层层传递。

  变电运维存在的安全风险及应对措施

  变电运维工作的有效开展是电力供应工作正常进行和电力供应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

  1 变电运维的意义和风险防范的必要性

  变电运维主要分为变电运维操作站和变电运维队两大部分。变电运维操作站指的是在无人值班或值班人数较少的电站中的电力运行管理工作;运维队是指由操作队和巡检队组成的基站巡视检修队伍。变电运维是在电网公司大检修的思路上,对变电运行和变电检修工作的双向渗透,能显着提高供电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效益。

  变电运维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会直接影响变电站的正常运营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而且目前变电运维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大都是由操作失误和管理失误造成的。所以,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深刻认识风险防范的必要性,在变电运维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2 变电运维存在的安全风险

  电网运行故障通常分为设备故障和系统故障两大类。系统故障是设备故障在累积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大电力设备的检修、维护力度,避免系统出现故障,维护电网系统的稳定运行。通常情况下,造成电网运行安全风险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2.1 人员分配不合理

  由于自身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不同,运维人员的操作水平往往参差不齐。一些较为复杂的现场工作依赖于部分主力人员操作,导致主力人员连续工作时间长,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严重影响了其在运维工作中的.判断力和操作准确性。另外,在设备的巡视检查工作中,由于没有合理安排巡视时间和巡视人数,而单个人员巡视容易导致人身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这种情况也容易导致电网运行事故。

  2.2 人员专业技能水平低

  作为一个多样化的行业,变电行业涵盖了众多学科领域,不仅对运维人员的电力系统专业知识有一定的要求,对其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要求也很高。部分人员变电运维业务水平较低,加上供电企业后期相关培训不足,导致其在具体工作中容易出现选择变电设备操作方法不当,以及在后期维护过程中,对检测设备的熟悉度不够等问题。这些问题也容易造成电网运行事故。

  2.3 天气因素

  外部环境也是导致变电运维工作安全风险的因素,恶劣的天气状况或自然灾害容易导致变电运维工作发生各种事故。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针对不同情况制订有效的防范措施,并做好季节性的事故防范工作。

  2.4 操作票填写不及时

  由于电力站网络故障等问题,现场操作人员无法及时填写操作票,且无法通过后台进入操作系统。

  2.5 不能审清任务要求

  态度决定一切。在电力操作中,如果运维人员对设备不熟悉,操作之前也没有进行相应的模拟演算,就容易造成电网安全事故。因此,运维人员应在检测前对设备的名称、编号、位置等信息进行核对,并严格遵守“唱票再核对”这一操作流程。

  3 应对措施

  3.1 倒闸操作及操作票制度预控

  操作票制度的严格执行无疑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部分员工在执行操作票制度时存在侥幸心理,从而引发了许多不安全因素。要避免这些不安全因素,就要在执行操作票制度前,有经过批准的现场运行规程、确切的操作指令和合格的操作票,禁止无操作票操作和无指令操作,还要有模拟演算和正确的系统模拟图。

  3.2 建立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

  以往的检修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电网发展的需要,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已经具备了在实际中运用的成熟条件。因此,我们可以运用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进行变电运行、变电检修部门的整合,实现组织机构人员职责一体化,在缩短操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3.3 提高人员专业技能水平

  在上岗前,要加强对员工的专业技术和专业技能培训,在工作中加强对正确工作程序的宣传教育,普及正确的操作流程,并适时开展日常操作技术交流,将不同班组的工作人员组织在一起,共同探讨他们在各自工作中遇到的安全隐患问题。

  3.4 落实安全责任制度

  在变电运维工作中,运维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对事故的预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可采用安全标语、安全板报和安全讲座等形式,提升员工的风险预防意识,并建立奖惩制度,对违规操作等行为予以处罚,对及时上报运维安全问题的行为予以奖励,以此提升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有效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3.5 加强技术设备管理

  加强设备管理是变电运行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防止事故的发生起着重要的预防作用。要加强设备在基建过程中的管理,注重设备的日常维护检修工作。还要注重企业培训模式的创新,提升设备管理效率。

  3.6 优化运维模式

  优化运维模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优化值班方式。对值班人员进行分组,确保夜间和节假日期间的正常运维,并通过分组待命的方式,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②优化运行管理。通过优化操作规程,优化巡检制度和停送电流程,进而提高运维人员的工作效率。③优化系统软件。优化系统软件,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建立设备缺陷经验库,简化物资采购流程,促进消缺工作的顺利开展。

  4 结束语

  安全生产是变电运行乃至整个生产行业的主题,也是一切生产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运维人员在变电运维工作的风险防范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这就对变电运维人力管理和资源分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邬利梅.探讨变电运维中存在的隐患和应对措施[J].大科技,20xx(31):194-195.

  [2]郭威.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方案及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J].计算机工程应用技术,20xx(02):168-169.

  营业抄核收工作适应电力信息化发展的对策

  前言

  供电企业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保证自身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要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是与人们的生活、生产以及工作有着直接的联系,提高服务的质量也是供电企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其中营业抄核收工作也是重要的服务内容,因此,需要做好相应的营业抄核收工作,以此来满足电力信息化的发展。

  1、 电力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极为迅猛,并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可以实现电力生产、发电站运行、变电站运行等方面的监测,对电力行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

  但是,在电力行业实施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电力行业过去一直处于垄断的地位,在体制的改革以及生产能力的提高上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也使得电力行业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在社会信息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电力行业必须加大信息化发展的投入,全面提高电力行业的信息产业发展。电力营销抄核收的工作作为电力企业的重要工作内容,直接影响着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抄核收工作是电力营销业务的核心环节,电力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实现电力抄核收的信息化。就当今电力企业营销抄核收工作来说,业务的信息化流程缺乏一定的合理性,业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有待提高,这对电力营销抄核收工作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对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也产生一定的影响2、 营业抄核收工作适应电力信息化发展的有效策略探析。

  2.1 提高领导对营业抄核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电力企业营业抄核收工作主要靠一线工作人员来完成,而电力企业的各级领导虽然不在营业抄核收一线工作,不能与用电客户进行直接的沟通和交流,但是,各级领导对营业抄核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将直接影响到一线工作人员的效率,因此,应不断的提高各级领导对营业抄核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首先,要正确认识抄核收工作的服务对象,要不断地提高服务质量,不断地在决策层上进行服务质量的优化,转变工作思维,不仅要提高自身的认识,同时还要通过有效的政策积极的帮助和指导营业抄核收工作人员对工作重要性进行认识,充分发挥出抄核收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其次,电力企业的各级领导,尤其是营销部门的领导要将营业抄核收工作重视起来,不断地提升国家电网的供电服务质量,对营业抄核收工作进行创新管理、规范管理,利用信息化技术有效的发现并消除营业抄核收工作中问题,提高供电企业营业抄核收工作的质量。第三,供电企业领导人员应定期对营业抄核收工作人员进行服务培训、技术培训,不断的提高抄核收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并结合考核机制对工作人员进行督促、激励,不断的提高营业抄核收工作的服务水平。第四,定期和不定期的对抄核收工作人员记录的数据以及工作日志进行审核,一方面要对抄核收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检查,另一方面对抄核收工作进行分析和总结,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提高营业抄核收工作的整体水平。

  2.2 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

  在信息化时代快速发展之下,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速度也极为迅猛,应不断的完善规章制度,这是供电企业营业抄核收工作中经常忽略的问题,对此,要建立健全的抄核收规章制度。首先,要对供电企业营业抄核收工作的流程以及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供电企业营业抄核收工作的管理水平,可以采用营业抄核收自动化系统,实现电费抄核收工作的信息化,而且,还可以对抄核收员工工作的整个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管,进一步确保抄核收费用的合理性以及资金的安全性,有效地提高供电企业营业抄核收的工作质量。其次,建立健全的营业抄核收工作考核制度、质量管理制度,并根据实际的营业抄核收工作采用相应的监督考核系统,例如,客户监督投诉系统、抄表质量评价系统、失误考核系统、电费收取内部核查系统、优秀员工激励系统、电费回收工作质量考核系统等,通过健全的规章制度对供电企业营业抄核收工作的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的管理,全面提高营业抄核收工作的质量。

  2.3 加强对抄核收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

  员工是保证供电企业营业抄核收工作质量的根本,在电力企业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才能促进营业抄核收工作的快速发展,因此,要加强对抄核收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首先,要对抄核收工作人员进行电工基础知识的培训,例如,三相交流电、直流电路、接地电路等,充实抄核收工作人员的电工基础知识,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有效的解决相应的电力问题。其次,要加强对抄核收工作人员供电基础知识的培训,例如,电动机、变压器等,对抄核收工作中经常接触的供电设备常见问题以及工作原理进行详细的了解,对提高员工抄核收工作的服务质量有着一定的帮助。第三,加强对抄核收工作人员职业技能的培训,抄核收工作中常用到的相关仪器设备的技能培训,抄核收营业工作知识的技能培训,例如,电表抄表的工作、电力计量装置的使用、防盗窃工作、电费核算工作、电费回收工作等,通过全面提高抄核收工作人员的综合技能,能够进一步提高供电企业营业抄核收工作的水平。另外,在对抄核收工作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之后,还要对工作人员的学习情况进行评分考核,有效的提高抄核收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确保营业抄核收工作快速的适应电力信息化的发展。

  2.4 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不断的优化营业抄核收工作

  电力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是对电力企业的一次深化改革,尤其是营业抄核收工作,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断的对抄核收工作进行优化。首先,引进先进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和软件,根据供电企业的实际信息化发展情况,针对于营业抄核收工作建立一套信息化工作流程,可以对抄核收的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处理,以此来满足大量用电用户的需求,进一步提高供电企业抄核收工作的服务水平。其次,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建立银行实时代收电费系统、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客户服务查询系统等,并通过电话、邮件、语音通知、电费缴费单等多种形式来满足用电用户及时对用电信息的了解。另外,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对电价进行及时的调整、对抄核收系统的升级以及对抄核收工作的监控等,将营业抄核收工作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供电企业营业抄核收的服务水平,还能有效的规避电费抄录、核算的风险,进一步保证营业抄核收的工作质量。第三,通过利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增加电费的多种收取方式,积极开展智能化收费方式,例如,网络缴费、手机缴费等,不仅为用户提供了更加方便的缴费方式,节省了用户的大量时间,而且,还能提高供电企业电费收取工作的质量。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文章对营业抄核收工作适应电力信息化发展的有效策略分析,营业抄核收工作应顺应发展、与时俱进、深入改革,提高抄核收工作水平以及服务水平,这样才能确保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供电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廷河.浅谈对预付费客户的抄核收管理[J].农村电工,20xx(11).

  [2]杨治芳.探讨如何提高抄核收智能化管理水平[J].科技视界,20xx(35).

  [3]梁润和.营业抄核收工作适应电力信息化发展的有效策略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33).

  [4]鲁俊生.浅谈我国电力信息化的发展[J].企业技术开发,20xx(10).

  加强供电公司的后勤保障工作的几点建议

  近年来,随着我国供电行业的快速发展,供电后勤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整个供电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供电后勤管理经过艰辛探索和艰苦创业,逐步成长壮大,不但大大提高了对供电公司的综合保障能力,而且在社会市场上的竞争力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面对全国电力后勤改制的迅猛发展形势,对照全国电力协会对电力后勤改制的要求,部分电力公司后勤的改制工作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一些企业"福利供给型"后勤观念很难彻底根除,后勤职工总希望继续躺在主业公司的怀抱中平稳生活,缺乏深入改革的紧迫感;人、财、物浪费严重,经营成本高;人才结构和员工综合素质尚不适应物业管理的要求;缺乏自我"造血"功能,难以参与市场竞争.如何为安全供电和科研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服务,本文就此进行论述.

  一、进一步提高对后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提高认识、重视后勤是搞好此项工作重要的思想基础.后勤工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后勤保障是供电公司实现预期管理目标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2.后勤工作有重要的凝聚力作用.后勤工作服务对象是人,是对全体职工的服务.把后勤工作搞好了,就会使广大职工有一个好的心情投入到安全生产等重要的工作中去,就会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更充分地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

  3.后勤管理最能展示企业风采.无论是各种创建活动还是迎接上级组织的各项工作检查,文明卫生、整洁优美的企业环境必将给大家带来美好的第一印象,反之则会引起不悦,所以后勤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水准具体而直观的体现.总之,要搞好后勤工作,第一步还是应当强化认识,进一步提高在思想上的重视程度.俗语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对后勤工作重要性的高度概括.

  二、规范对后勤工作的管理

  规范对后勤工作的管理,这对搞好后勤工作有着现实的和长远的意义.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现有的后勤工作无论从规模、范围以及后勤队伍上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后勤工作正在向社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后勤管理由过去单一的"讲服务"发展到"服务与效益并重"的格局.如果我们仍沿袭计划经济下的后勤管理模式,继续单一地讲服务,那么,后勤工作就难以适应改革发展的大趋势.当然,如果我们专讲效益而不注意服务质量的改进与提高,我们就会最终失去存在的前提.因此,从以上层面上来说,规范对后勤工作的管理,这是搞好后勤的基础性工作.基础性工作就必须从基础抓起.首先,要切实把握后勤服务对象的活动规律和基本需求,自觉地按照其活动规律办事,满足其需求.作为供电公司的后勤,就是要按"一强三优"的管理目标,当好党政领导的参谋,制定和完善保障企业实现目标的一系列后勤管理、服务机制,进一步明确和不断规范后勤管理的职能;其次,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在工作内容、方式方法上充分体现职工的愿望,依照建立"和谐企业环境"的原则,努力满足广大职工的选择和需求;第三,应加强后勤服务的统筹规划,在企业环境的布置、美化上要充分体现国家电网公司的企业文化理念,通盘考虑,一步到位.加强后勤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最重要的是结合本企业实际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后勤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人负责、有人考核".

  三、实施精细化管理是企业后勤工作的必由之路

  1.实施精细化管理是企业后勤工作改革发展方向.后勤工作在保障企业日常工作平稳运行过程中,不但要具有的"公益性",还要遵循市场规律来运营,唯有如此,企业后勤管理才能一方面体现存在的价值性,另一方面是在与企业这一特定市场需求的互动中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即企业后勤工作要以企业为关注焦点,主动分析、研究其价值诉求,持续改进服务质量,最终达到共赢.

  2.实施精细化管理是适应企业发展战略和自身工作性质的客观要求.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为社会服务是企业的三大功能和任务.企业后勤工作是保障企业正常运行的具体实施部门,实行准企业化管理,其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成为了广大职工关注的焦点,从客观上要求企业后勤工作必须实施以精细化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科学管理,通过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运作,降低成本,将有限资源投入到更迫切需要加强的环节.

  3.实施精细化管理是增强综合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具有明显优势的能力,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核心技术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对外影响能力和应变能力,其本质内涵是让消费者得到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产品、服务和文化.

  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中坚力量,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从世界优秀企业的发展看,只有技术创新,而无管理的创新是不行的.因此,企业后勤工作要想发展壮大,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就必须大力实施精细化管理.

  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后勤工作队伍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后勤工作队伍,这也是搞好后勤管理的一项关键性的工作.俗话说"事在人为",然而目前供电公司中的后勤职工队伍,相当一部分是生产一线调整下来的人员,在计划经济时代,这些人还能勉强适应后勤工作需求,但随着各种物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科技含量的增加、服务对象的多元化和服务对象环境意识的增强及其对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后勤工作人员便逐渐地不能胜任了.所以,当前后勤管理,要着力在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上下功夫,要加大培训力度,增加培训方面的投入,要倡导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构筑团队学习的氛围,促进全面提高,要将建设一支懂管理、会经营的后勤干部队伍,与建设一批高水平、能满足后勤管理需求的技工队伍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考虑.因为,后勤管理只有适应服务对象的需求,才有生存的必要和发展的可能,否则就会自行淘汰出局.

  搞好后勤服务工作,是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的具体体现.电力后勤改革的不断深入给电力后勤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和宽广的空间,我们要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优化后勤资源配置,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完善相应机制,使电力后勤服务工作更趋规范化、人性化、科学化,协助电力公司成为一强三优的现代企业.

  参考文献:

  [1]尚超金.浅议抓好基层后勤管理工作[J]. 经营管理者. 20xx(01).

  [2]刘杰. 浅谈后勤管理工作中的四大基本要素[J]. 河北企业.20xx(09) .

工作方案 篇4

  工作室运作初期处于摸索和经验积累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将着力抓好工作室的基础建设、品牌定位和凝聚力工作,尽快形成一个开放、乐群、进取的工作团队,努力培养工作室成员的班级文化建设特长和创新精神,为今后的进一步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工作重点。

  激发全体成员的内在动力,促进自主创新发展意识;建立机制、提供条件、搭建平台,鼓励班主任以问题促研究、以研究促学习、以学习促实践;注重工作室全体成员的互动与分享,共同感悟,共同成长。

  二、计划措施。

  (1)理论分享。多读有关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的书籍。每位成员依据自己的情况制订读书计划,每学期完成不少于25万字的读书量。

  (2)信息交流。定期集中进行读书等各种研修的'交流活动。

  (3)主题研修。每月一次定期集中,就各自班级文化建设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沙龙、研讨。

  (4)总结经验。班队活动是班主任专业发展的主阵地,工作室成员必须以课堂为载体,围绕教育主张,积极进行基于班级文化建设的班队活动的实践探索。组织工作室成员互相听课,每位成员每学期至少上一节公开课或观摩课,作一次成员内部交流讲座。

  (5)课题研究。以《城市寄宿制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为课题,结合实际教育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充分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6)撰写文章。认真撰写反思日记和教育论文。每位成员每学年至少撰写一篇质量较高的关于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方面的论文,整理一篇以上有一定质量的反映自己班级文化建设特色的班队活动案例。

  (7)专家引领。有计划地安排工作室成员外出培训、观摩、考察学习,聘请知名教育专家、学者对工作室发展进行指导。

  (8)评价管理。在管理模式上采取对工作室成员建立成长档案袋的管理制度,对工作室成员施以诊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同时,重点进行形成性评价。

  三、具体安排。

  1、建立班主任工作室(实体工作室和网上工作室)。

  实体工作室:室内有图书、杂志,提供论文信息,便于班主任查阅;同时以轮流值班的形式,每周有1天由工作室成员在工作室内为广大班主任提供关于班级文化建设的咨询服务,特别是对年轻班主任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网上工作室:在学校网站上开辟本班主任工作室专区,工作室成员自己的或收集的各类与班级文化建设相关的带班心得、管理模式、特色班规、论文心得都发到网上供全校班主任们交流学习。

  2、以《城市寄宿制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为课题进行研究。

  3、工作室成员名额不限,负责全校班主任关于班级文化建设的学习培训,使年轻教师对不同年级的班级文化建设特色能有所接触和了解。

  四、预期成果。

  1、一个成长规划(力争有工作室成员成为市级及以上优秀班主任)。

  2、一个班级文化建设成果汇总(教室布置图片、班级日志、班级月刊、主题班会课设计、实录及照片)。

  3、一本优秀文集(优秀德育论文集、优秀德育案例集)。

  4、一个研修网络(网络工作室建设、博客群建设)。

  5、一堂优质班会课(每个核心成员上一堂班会观摩课)。

  6、一个课题研究成果(以《城市寄宿制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为课题,行成切合各年级的不同主题定位的具体实施方案)。

工作方案 篇5

  为认真贯彻落实《xx省供销合作社20xx年“春华秋实助农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助力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增加农民收入方面的重要作用,确保xx市供销合作社“秋实行动“顺利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发11号和黑发20号精神为指导,以xx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特色农业发展战略为中心,以社有企业和系统内遍布城城乡经营网络为载体,紧紧围绕xx省供销合作社提出的“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及xx市打造“绿色有机食品之都”的工作目标,充分发挥供销社服务“三农”的作用,推动农业产业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市场监测、助力农民增收。充分发挥农资市场流通主体的作用,履行供销合作社为“三农”服务的.宗旨,密切关注市场动态,重点掌握粮食收购、食用菌生产销售信息,加强业务和信息沟通,引导粮食种植大户、食用菌生产企业及时掌握市场动态,调整经营策略,做到不增产也能增收。

  (二)扩大销售渠道、增加销售总量。充分发挥供销社系统农资连锁网络资优势,不断创新营销模式。一要加强传统营销模式,进一步扩大网络覆盖面和市场占有率,充分发挥供销社系统内社有企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和农村经纪人的作用,扩大供销社市场的影响力;二要积极推进电子商务的发展,鼓励和引导农资企业进行“网上交易、网下配送”,借助“惠进一步扩大流通规模,提高为“三农”服务质量、效率和水平。

  (三)依托产品加工、发展特色产业。充分发挥市供销社桥梁纽带作用,围绕xx市粮食、蜂产、特、食用菌等产业,在主产区、主销区、集散地,通过新建和完善加工基地、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基层经营服务网点、农民专业合作社,广泛开展高中端大米、玉米、精品杂粮、即食产品、食用菌、蜂产品等农产品精深加工,进一步促进农民当地就业,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四)采取多重举措、推动农民致富。不断完善农业大数据服务功能,改善和提升传统经营网络和渠道,带动农户与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或电商平台形成稳定的产品购销关系,提高农产品销售水平。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化战略。加大对品牌营销的重视程度,积极参与市内外知名绿色农产品展销会,扩大品牌影响力。助力我市农产品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

  三、活动安排

  按照省社统一部署开展以“精准供销、七位一体、为农服务”为主题的“春华秋实助农”活动。

  (一)农资板块活动。发挥供销社系统自身仓储、网络优势和主渠道作用,要求全市系统内农资企业深入农户、田间地头、各基层供应网点进行调研,检查指导,掌握市场动态,了解市场供求情况,做好化肥储备和供应工作,满足明春正常的春耕需求。

  (二)粮食板块活动。一要配合粮食集团,以农户为主体,与省社、县社开展合作,每个粮食中心成立农业产后咨询服务团队,引导农民依托粮食中心进行产后管理。二加强各类农产品行业协会、农村经纪人协会的组织体系作用,促进粮食收购、加工、储运、销售各环节稳步增长。

  (三)食用菌板块活动。由市供销社牵头,县级供销社配合,做好全年食用菌产业情况的调查,包括栽培规模、产值完成情况;食用菌龙头企业、食用园区建设情况;科技成果引进、应用推广等方面推进落实情况及食用菌产业项目和市场情况。全面总结今年食用菌产业工作成果,认真分析产业面临形势,存在的问题,科学谋划明年目标任务和工作思路,加速食用菌经济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领导小组沿用“春华行动”方案确定的人员配置。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经济发展科,具体负责“春华秋实助农行动”的综合协调、组织落实等工作。

  (二)加强沟通协调。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安排部署阶段性工作任务。一方面要积极向省社汇报工作动态,另一方面要主动同县级联社沟通协调,通过沟通交流学习典型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助推“秋实行动”取得新成效。

  (三)加大宣传力度。借助当地广播、报纸、电视和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对“春华秋实助农行动”进行广泛宣传,形成省、市、县上下互联互动一盘棋的局面,扩大“春华秋实助农行动”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树立供销合作社品牌和社会形象。

工作方案 篇6

  一、 活动目的

  为了加强班主任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共同探讨学生养成教育之良策,使我校的班主任工作上一个新台阶,特开展班主任工作困惑交流活动。

  二、 活动主题

  围绕“班主任工作困惑”这一主题,具体交流六个问题,寻找更为合理的解决方法。

  三、 参加对象

  我校全体教师

  四、 活动时间及安排

  1.第17周,每个年级组的组长组织本年级的班主任在组内进行交流,找出本年级班主任集中感到困惑的.问题,并填写相应的调查表。

  2.上交各年级班主任工作困惑调查表,教导处整理出困惑较为集中的六个问题,作为各班主任讨论的素材。

  3.第18周星期三下午,各年级组在已经整理出的六个问题中挑选一个问题进行现场讨论,推选一个年级代表在全校教师大会上对该年级组讨论的问题进行解答,其他教师可以补充。以便整理出这六个困惑的有效解决方法提供给各班主任及教师运用到日常教学及班级管理中去。

工作方案 篇7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把握“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和“谁主管,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参照开江府发[20xx]94号《xx县人民政府关于做好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精神,全面梳理政府工作流程的每一个环节,确保全面、完整地发布政务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编制及内容,促进上网公开工作的`有序开展。现将本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计划如下:

  一、概况信息

  民政系统整体情况概要介绍,局领导的简历、分工和领导的活动及讲话,民政局的组织结构信息及机关股室、直属事业单位的职能分工等资料收集,由党政办公室完善录入上网公开。

  二、工作动态

  民政局及部门的重要会议、经济社会发展、惠民工程项目、自身建设等重要政务活动的最新动态;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及应对情况;部门的政务公告、公示;全局综合性和阶段性的统计数据等工作。机关各股室、直属事业单位提供资料,由党政办公室完善录入上网公开。

  三、政府信息

  民政局重大工程、重点项目、重要活动、社会发展情况等工作,机关各股室、直属事业单位提供相关资料,由党政办公室完善录入上网公开。

  四、法规政策

  民政局的规范性文件,由党政办公室负责提供资料。其它文件,机关各股室、直属事业单位提供相关资料,由党政办公室完善录入上网公开。

  五、计划总结

  民政局年度工作、重要工作、阶段性工作的计划、总结,由党政办公室负责收集资料,并完善录入上网公开。

工作方案 篇8

  一、目的和意图

  组织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其目的在于:

  1、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之后,组织对其范围内的所有重大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可以获得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总的评价;

  2、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其他要素之间建立明确而显著的联系,为整个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奠定基础;

  3、更好地履行组织的基本法律义务;

  4、通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使组织能够持续地识别、评价和控制其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5、使仍未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组织确定其当前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状况,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二、理解要点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本要素:

  1、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是主动性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重要基础。

  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是组织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开端,它为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与其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素之间建立了明确而显著的联系。

  2、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其他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2.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评审(属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的重要内容之一)的预定时间和周期可由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确定。

  2.2、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其他要求是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的重要依据,也就是说,拟定的风险控制措施必需考虑至少满足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其他要求。另外,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其他要求也是危险源辨识的重要线索和依据。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的结果可作为识别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重要依据。

  2.3、组织在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时,需考虑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的结果,即风险评价的结果和风险控制的效果。

  2.4、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和策划必需考虑组织内潜在的紧急情况,为应急准备和响应提供重要依据。

  2.5、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是所有其他要素的重要输入信息。

  3、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的总体认识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包括以下三个过程:

  3.1、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是指识别组织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危险源并确定每个危险源特性的过程。组织在识别危险源时,除考虑组织自身员工的活动所带来的危险源和风险外,还需考虑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活动、使用外部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危险源和风险。组织内存在危险源的地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①组织的常规活动,如:正常的生产活动;

  ②组织的非常规活动,如:临时抢修等;

  ③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的活动,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④工作场所内本组织的内部设施,如:组织内部的建筑物、生产设备、物质等;

  ⑤工作场所内由外界所提供的设施,如:组织所租赁的建筑物、设备等。

  究竟哪些是组织的危险源和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组织可以根据其现在和有关过去的活动、过程、产品和(或)服务相关的输入和输出而确定。另外,在具体确定哪些为组织的危险源和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时,组织还可以从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其他要素中获得线索。正是因为危险源影响职业健康和安全,所以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其他要求才对其加以规定和限制,反过来说,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其他要求加以规定和限制的设备、物质、活动等,就可能是组织必须加以重视的危险源和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3.2、确定危险源的特性,就是确定危险源属于哪类危险源、有何特性、带来何种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等。

  值得注意的是:

  ①组织需确保危险源辨识具有主动性、前瞻性,而不是等到已经产生了事件或事故时再确定危险源;

  ②组织及其内部的每个人员应以全新的眼光和怀疑的态度对待危险源,因为过于接近危险源的人员可能会对危险源视而不见,或者他们心存侥幸,认为尚无人员受到伤害而视风险微不足道。

  4、 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指根据危险源辨识的结果,采用科学的方法,评价危险源给组织所带来的风险大小并确定是否可容许的过程。

  风险评价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不同行业各不相同,有的行业可能只需简单的定量评价就可以了,而有的行业可能需要包含大量文件的复杂定量分析。究竟选择何种风险评价方法,组织应根据其需要和工作场所的具体状况而确定。一般来说,组织没有必要对风险进行精确的数值计算,而采用简单的主观评价方法就足够了,至于复杂的定量风险评价方法,通常仅在风险控制失败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的场合才需要。

  不管采用何种风险评价方法,都需确保风险评价的结果符合组织的具体实际情况,并能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级,确定哪些风险可容许和哪些风险不可容许,而且还需识别出哪些风险可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管理方案来消除或控制。

  5、 风险控制

  5.1、风险控制是指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提出并实施风险控制方案。在确定风险控制方案时,组织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对于不可容许风险,需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降低风险,使其达到可容许程度;

  --对于可容许风险,需保持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并不断监视,以防其风险变大以致超出可容许的范围;

  --对于已识别出的需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管理方案来消除或控制的不可容许风险,组织应将其作为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管理方案的重要输入信息;

  --风险控制措施应与组织的运行经验和能力相适应;

  --即使组织所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已经涵盖了所考虑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在进行策划时,组织还要考虑这些风险控制措施的实际控制程度;

  --风险控制的结果应为一个按优先顺序排列的建议清单以及保持或改进控制的措施清单。

  三、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的基本原则

  --组织在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时,原则上应:

  首先考虑消除危险源(如果可行的话);

  然后再考虑降低风险(降低伤害或损坏发生的概率或潜在的严重程度);

  最后考虑采用个体防护设备。

  --组织需考虑尽可能对全部危险源进行综合评价,而不是对健康危害、人工搬运和机械危害等进行单个评价。如果使用不同方法进行单个的评价,那么,对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进行排列将更加困难,而且单个的评价还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重复。

  --组织应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作为一项主动性活动而不是被动性活动、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组织应在引入新的或修改的活动或程序之前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也就是说,任何新的或修改的活动或程序(如:采用新工艺、采用新的原材料、新建厂区等)在引入之前,必需先考虑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然后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考虑风险控制,最后再引入这些活动或程序;

  组织应在新的或转岗的员工上岗之前根据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所识别的培训需求对他们进行相应的岗位培训;

  由于现代社会中新知识、新技术日新月异,有关危险源和风险评价的新知识、新技术同样也不断发展变化。有关危险源和风险评价的新知识、新技术的出现,可能会使出有的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发生变化,例如;新控制技术的出现可能会使原有危险源的复杂控制方法变得更容易、更简单和更有效;新的危险源知识可能会使更多的危险源得到发现;新的风险评价方法可能会使风险评价更为科学、更为合理和更为有效。为此,组织需密切关注有关危险源和风险评价的新知识、新技术的发展状态,一旦需要和适宜,就可引入这些新知识和技术,并重新评估所有已进行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甚至有的可能需要重新策划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由于职业健康安全法规不断发展变化,新的法规不断涌现,原有的法规经修订可能要求更高、更严格,有的法规可能会被废止,因此,组织需不断地关注有关的职业健康安全法规的发展状况,使组织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不断满足职业健康安全法规的要求,例如:组织的可容许风险水平可能会因为职业健康安全法规的要求变得更高更严格也需要调整。

  已识别的任何必要的风险降低和控制措施应在危险情况发生之前得到实施,而不是在危险情况发生之后作为事故处理的补救措施而实施;

  组织应及时更新有关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文件、资料和记录,并在新发展、新活动或改造活动引入之前以及在采用新的危险源和风险评价知识和技术之前在和实施新的或变化的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其他要求之前,将这些文件、资料记录予以扩充以函盖这些活动。

  --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需要组织内每个员工的共同参与。组织内的每个人都应为与其相关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而尽力,积极配合执行这三个过程的人员开展工作,只有这样共同努力,才能使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真正取得成效。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的复杂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的规模、组织内工作场所的状况、性质、危险源的复杂性和重要性等因素。对于危险源很有限的小组织来说,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并不意味着他们都必须进行复杂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活动。

  --系统化的程序是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成功的必要保证。在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时,组织需建立以下形成文件的程序:

  危险源辨识;

  与已识别的危险源有关的风险确定;

  与每个危险源有关的风险水平的表示,无论其是否为可容许风险;

  监视和控制风险的.措施的描述或参考资料,尤其是不可容许的风险;

  如可行,有关降低已识别的风险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措施,以及降低过程中监视其进展的任何跟踪活动;

  实施控制措施的能力和培训需求的识别;

  作为体系运行控制要素的一部分,宜详细描述必要的控制措施;

  上述各程序所产生的记录。

  --组织即使已拥有控制某特殊危险任务的书面程序,也还必须对该运行持续执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四、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

  之所以说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是因为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结果是所有其他要素的重要输入信息,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过程为本要素与其他要素间建立了明确而显著的联系。

  值得注意的是,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过程不仅适用于装置和程序的“正常”运行,而且还适用于周期性或临时性的运行(程序),如装置清洗和维护,或适用于装置启动或关停期间。组织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的策划,既要考虑执行这三个过程所需的成本和时间,又要考虑可资利用的可靠资料和信息,如为法规或为其他目的已获得的信息。

  组织在执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时,需要确定以下几方面: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所采用的形式的性质、时限、范围和方法;

  --适用的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其他要求;

  --负责执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的人员的作用和权限;

  --将要执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的人员的能力要求和培训需求。必要时,组织可根据所用过程的性质和类型使用外部咨询或服务;

  --有关员工参与职业健康安全协商、评审和改进活动的信息;

  --如何考虑过程内人为错误所带来的风险;

  --原材料、装置或设备的过期、老化所带来的危险源,尤其是对其进行储存。

  在执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中,组织可考虑以下输入:

  --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其他要求;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事件和事故记录;

  --不符合;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结果;

  --与员工和其他相关方沟通;

  --来自员工职业健康安全评审活动的信息;

  --员工有关工作场所的职业健康安全协商、评审和改进活动的信息(这些活动可能是主动性的,也可能是被动性的)。

  为了确保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有效,组织需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过程形成文件,并包含以下要素:

  --危险源的识别;

  --风险的现有(或拟定)控制措施的适宜性评价,即对暴露在特定危险源中、控制措施失败的可能性、伤害或损坏的潜在后果的严重性进行评价;

  --残余风险的可容许性评价,以及风险控制措施是否足以将风险降至可容许程度的评价;

  --任何所需附加风险控制措施的识别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的实际情况究竟如何,组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评价其绩效:

  --是否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任何必要的纠正或预防措施在实施过程中自始至终得到了监视(可能要求执行进一步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以反映对拟定的风险控制措施的修改和对残余风险的重新评价);

  --是否向管理者提供了有关纠正或预防措施完成结果和进展的反馈(作为管理评审和修改或制定新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的输入);

  --执行特定危险任务的人员的能力是否满足风险评价过程中所规定的风险控制要求;

  --后期运行经验的反馈是否用于改进过程或用于修改所依据的资料数据(如果合适的话)。

  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的评审,组织需按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文件中所确定的时间或周期,或者按管理者所确定的预定时间进行。具体评审时间和周期可能有所不同,取决于以下几方面:

  --危险源的性质;

  --风险的大小;

  --正常运行的改变。

  当组织内产生了以下一种或几种变化因素,而这些变化因素使得现有评价的有效性产生了疑异,则还需执行评审:

  --扩大、缩小、限制;

  --重新分配职责;

  --工作方法或行为模式改变。

  五、 有关未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组织的风险策划

  如果组织新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则需首先通过初始评审确定其当前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状况,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初始评审需包含以下方面:

  --职业健康安全法规要求;

  --组织所面临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识别;

  --对所有现行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实践、过程和程序的检查;

  --对已往事件、事故和紧急情况的调查反馈的评价。

  根据组织活动的性质,适合于初始评审的方法可能包括检查表、面谈、直接检查和测量,以及以往各种管理体系审核或其他评审的结果。但应注意的是,初始评审不能代替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也就是说,组织仍需在初始评审的基础上系统实施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工作方案】相关文章:

防汛工作方案11-15

安保工作方案11-29

关于工作方案11-22

饮食工作方案11-05

除雪工作方案11-10

培训工作方案11-05

公共工作方案11-06

安全工作方案11-02

整治工作方案12-20

春运工作方案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