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的感言

时间:2023-11-02 12:11:59 感言 我要投稿

校庆的感言20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我们时常会因不同的人和事内心会有所触动,产生不同的想法,有这样的时机,就要好好写一写感言将其记录下来。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感言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校庆的感言,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校庆的感言20篇

  校庆的感言1

  十年历史,算不上沧桑,她正如刚学会思辨的少年;十年成就,称不上卓越,她却如涅盘的凰凤,令人敬畏;十年足迹,她坚实而铿锵,足够让我们这些学子为她振臂自豪!当远在湘江边的母校将要举行xx周年校庆时,我仿佛又闻到了久别校园里扑鼻的桂花香,醉人的香气正不断地向四处弥漫,正如我们这些已扎根天涯海角的凰凤学子。这种清香不断的撩拨着我的回忆,我的思念,我的深深祝福。

  20xx年,在这古老而又年轻的大地上,凰凤中学凝聚着无数师生的心血与梦想,开始了她的风雨兼程!20xx年,当我第一次踏进这座年轻而富有活力的校园时,心怀的梦想仿佛更近了一步。她到处散发着一种力量,令我求学的脚步更坚定;她随处蕴藏着一种温暖,令我年幼的心灵更感动。初中高中的那6年,那七十二个月,那三千零九十个昼夜,我们在母校的'摇篮里为理想日夜奋战时,是老师如春蚕、如蜡烛牺牲自己的一切时间为我们传授知识、教导我们做人的道理、关心我们的身心健康。朦胧中,老师的身影早已出现在操场,等待我们的出现;课堂上,他们竭尽全力传授我们丰富的知识,期盼我们能迅速成长;他们用智慧和甘露,滋润出满目的翠绿。

  仍难以忘怀母校的大食堂,那里的每一位阿姨都是那么的和善和仁慈,不管我们的饭盒有多大,她们都会装得满满的;仍难以忘怀得母校的集体宿舍,那是我们温暖的港湾,宿管员阿姨如母亲般的给予我们温厚而无私的爱;仍难以忘怀我高一参加演讲比赛,给我鼓励给我掌声的同学们,集体的温暖还一直在我身体存留;仍难以忘怀高三为缓解我心理压力的老师和同学,是你们一次次的鼓励,一句句的安慰才有如今的我;仍难以忘怀校门口伟岸的毛主席雕像;仍难以忘怀宽阔的操场、青绿的草地;仍怀念我们当时精致的校服……

  时光悠悠,回忆绵绵,如今的我大学毕业走入了工作岗位,可对母校的眷念和感激就像喷涌的泉水,永不停息。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用那滚烫的赤子心灵;谁不爱自己的母亲,用那闪光的美妙青春……”。我们歌颂母亲,因为她孕育了我们的生命,我们同样感恩母校,因为她塑造了我们的人生。

  校庆的感言2

  薄暮时分,我和老伴漫步在旧金山的太平洋海滩上,碧蓝的海浪带着白花涌向海岸。前方,一个女孩迎海风走来,十七、八岁吧。晚风轻拂着她的头发和衣裳,夕阳映着她红润的面庞,好一个蓬勃的生命。我想起“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首古诗,想起教我们这首古诗的吴昌柏老师。

  读初中时,我偏重数理化的学习,对语文兴趣不浓。我最怕作文,比之为“挖煤炭”。上高一时,吴昌柏老师给我们讲的`第一课是“关睢”,这是我首次涉足古典文学。吴老师的课堂艺术精湛,把我们带进了诗的意境。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他一边津津乐道地讲着,一边从讲台上拿起自己的呢子帽擦黑板,自己却全然不知。这是一种忘我的敬业精神。这种精神给我以深远的影响。

  有一次上作文讲评课,说要念一位同学的习作。开始我未在意,但他越往下念,越像是自己写的那篇文章。顷刻间,我脸上火辣辣的,头也低下了。随着老师有声有色的朗读,我又慢慢地抬起了头,眼睛也发亮了。原来吴老师是在表扬我,说这篇文章写得好。……从此,我学语文的兴趣更浓,再也不觉得作文是“挖煤炭”了。我喜欢上语文课了,特别爱听吴老师上作文课。没想到这一变化,影响了我的一生。上大学,我学的是化学专业,然而我的大半生工作却都与语言文字息息相关。19xx年冬,我被抽调到县里搞征兵工作,万没想到我写的新兵政审材料,竟被领导选作“样板”在全县推广。从教三十余年,当班主任要写工作总结,当教师和教研员,常写点教学论文,当校长要写报告、演讲稿等等。以后从事第二职业,当报社的编辑、撰稿、着述,成天与文字打交道。

  湘乡啤酒厂杨工程师对我说::我儿子杨威放学回家时常说,一到上化学课,他就来神了。这既是对我的表扬,也是对我的鞭策。由于我的化学教学有“名气”,且有一定的书面表达能力,1988年被调到湖大附中担任领导工作。饮水思源,还得归功于陵醴一中母校的老师给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吴昌柏老师的学识和人品,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恩师难忘!

  校庆的感言3

  大概在一个月前从我的同学许吉那里知道母校将举办十周年校庆,一听到很高兴,很想来参加,但是无奈于自己的工作所限,无法预测到校庆那天是否会在湘潭,是否会有空,故写此文聊表追忆。

  离开母校整整6年了,然而关于母校的记忆却时刻浮现在眼前,魂牵梦萦中,我时常在梦中回到那阔别的母校,回到那逝去的高中时代。熟悉的操场,熟悉的教室,熟悉的老师和同学,熟悉的上课铃声,猛然中,时光仿佛倒流,一切仿佛重现。

  初识凰凤,源起于初三的班主任,那时对凰凤母校的认识比较浅,印象也很粗糙,只知其为私立中学,学费可能比较高;再识凰凤,起于9年前的20xx年的入学凰凤,此时方有机会一窥凰凤真容;而真正结缘凰凤,还得归功于初三的那次数学竞赛一等奖的加分,若无如此,也许,凰凤就永远的在我的生命中擦肩而过了。

  凰凤扶我学步——20xx年,我离开原来就读的农村中学,来到了高手如云的凰凤,来到这里,我原来良好的自我感觉被消磨怠尽,突然间被平淡无奇所包围,这种感觉让自己承受了很大的压力,我变得比较迷茫,心灵也在瞬间变得极度恐慌。而此时,老师以过来人的经验拿出来与我分享,同学以他们诚挚的鼓励给我打气,好友也用他们的经验帮我总结,从而让我度过了那个初始时段的煎熬,重新获得了自信。在凰凤,我学会了独立行走。

  凰凤育我成长——高中时候,自己极度的偏科,对理工科不太感兴趣,而对文科情有独钟,另加当时自己的记忆非常好(曾一度可以背出圆周率后面四五百位,甚至可以从第三百位开始往前面默写),有事没事就背诵些古诗词,闲暇的时间喜欢写一些别人(包括自己)都看不懂的东西,很多时候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写,写这些有什么用。但后来证明,那时候多写东西,对以后是很有帮助的,至少写情书之类的就不在话下了。由于自己偏科严重,我不得不放弃让我凭之进入凰凤的理科而选择了文科,而也是由于我的这次选择遇到了对我一生影响非常大的班主任唐智宏老师,正是由于凰凤的环境提供了我成长的支撑。

  凰凤引我飞翔——唐智宏老师是极为严格、极为仁爱的老师。对待学生的问题,唐老师总是孜孜不倦;对待学生的错误,唐老师总是谆谆教导;对待学生的烦恼,唐老师总是耐心开导。老师在这时不再单单是老师,而是朋友,家长。她的那种疯狂的永争第一的观念至今深深的影响着我,指导着我现在的工作和学习。在凰凤,我从唐老师身上找到了支点,学会了如何飞翔。

  回忆永远是甜蜜的,因为聪明的我们永远都会把美好的留下,痛苦的删除,而在凰凤我也留有遗憾、也有痛苦。其中最大的遗憾莫过于由于自己的偏科,高考后未能跨越长江,而偏安于湘潭(湖南科技大学),尽管我也非常热爱与喜欢我的大学,但仍有出师未捷,英雄长叹之感。

  高中的.三年是人一生中最宝贵的黄金时代,在这如梦似幻的五彩季节,我选择了在凰凤的校园里充实度过,在这里留下了我尽情挥洒青春,为梦想奋力拼搏的身影;在这里留下了我诚挚的友谊与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同时也留下了我曾经的迷茫与心灵的彷徨。不管怎样我觉得,我在凰凤没有给青春留下太多的遗憾。母校所给予我的,不仅仅是尽职尽责的老师、层楼林立绿树成荫的校园回忆,在这里还塑造了我坚强执着的性格、养成了我乐观豁达向上的人生观以及热情待人的生命哲学,这里留下了我永远的回忆与思念。

  现在经常幻想着重新回到母校聆听那熟悉的历史课,见到美丽的英语老师,见到可亲可敬的地理老师,和同学一起打球一起去食堂打“抢饭”,晚上和室友彻夜卧聊……一切都是那么熟悉,仿佛就在眼前,虽然很近,却在远去,无法实现。也许唯一能够做的,仅仅是用些许文字淡淡的记载那段美好的回忆。

  校庆的感言4

  半个世纪了,但当年在一中就读的情景,那优美的校园、扑鼻的槐香、多姿的白鹭,同学们友爱的面孔,老师们亲切的教诲,令人永远难以忘怀。每逢同学聚会,那陈芝麻、烂谷子的故事,尽管重复多遍,仍回味无穷,倍感亲切。

  中学六年是人生的'黄金阶段,也是长身体、长知识、长品德的关键时期。六年的中学生活,为我在部队的提高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是xxx年春,从xx完小考入xx第一中学的,恰逢xx、xx、xx三校合并,是合并后第一期入校的学生,编入初八班。xxxx年又逢改制,取消春季班,初八、九班提前半年,与初六、七班同期毕业,我升入高十班。由于春秋季同期毕业,加上当时相邻的攸县、酃县等兄弟县和本县二、三、四中均未设高中,所以学生人数较多,共招了5个班。一中初中毕业的,编为第十班和十一班。我们高十班又是年级排头班,班主任帅万平是刚从一中高四班毕业留校任教的,相对讲,年龄与学生相差不大,既是良师,又是兄长,还是益友,在同学中影响力大,号召力强,威信很高。在他带领下同学们更是齐心合力决心为高十班集体争光。班级团结进取的风气都很不错。迄今几十年了,同学联系仍很密切。记得xxxx年,大部分同学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大家集合起来,聚首母校,在原来的教室,各自坐在原来的座位上,畅谈数十年离别之情,足以证明,师生情谊何等笃深!

  一中的老师都是同学们十分敬仰的好老师。担任我班课程的老师有:语文老师xxx(高三时还兼了一个学期班主任)、几何老师xxx、代数老师xxx、三角老师xx、物理老师xxx、化学老师xxx、地理老师xxx、历史老师xxx、俄文老师xxx、体育老师xxx、政治xxx、班主任xxx。由于老师精心培育,同学们德、智、体三方面都成长得很好。xxxx年,高中毕业时,全班xx%的同学考取了大学。我被军委炮校录取,先在郑州,后转南京即(即现在的南京炮兵学院)。考上炮校的高十班的只有我一人,但其他班级则不少。我记得十一班有4人、十二班5人、十三班7人、十四班9人,总共26人。当时,部队平均文化素质不很高,初中生都不很多。这批同学有较高的文化基础,后来大多成为部队建设的骨干,为我军革命化、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大家在一起时,也经常怀念母校的培养教育之恩。

  在授课老师中,要特别提到的是z老师,他担任我们高中三年的语文课,那诲人不倦的精神感人至深。记得毕业时由他兼任班主任,我录取炮校就是他跟我谈的话,使我在走向生活时无怨无悔地选择了从军之路。我调回湖南省军区工作后,于xxxx回母校看望了仍然健在的几位老师,其中吴老师已从陵醴五中离休,住白兔潭老家。后因故又托一中周佩林老师与他联系过一次。吴老师给我回了信,并赋诗一首,我亦步韵奉和了老师一首,没想到这竟是最后一首,可随后老师不幸就辞世了。现将昌柏老师给我的信和本人的和诗抄录如后,以纪念母校一百周年同时表达内心对老师们的崇敬之情。

  校庆的感言5

  “含东海之神韵,富罗山之气质”就是我的母校——兴永中学。值您华诞50年之际,回首细数与您的缘分,若一日算行一里路,与您的缘分竟有三千多里长。少年在您怀抱求学遇良师徜徉学海欢乐无限,青年受您感召求职遇益友泛舟教海梦想起航。记忆中有您,人生才得以丰润,岁月溢满诗情。

  求学“海一中”

  我于1981年9月初次踏入“海一中”的大门,就被您那气派的操场震撼了!因为我来自那个祠堂改建的小学——大塘小学,如一个井底之蛙初见天地之大般,课间就与同学跑遍操场的角角落落,这个粗粗的白柱顶上有块大板板上有个圈圈的是什么啊?同学说:“那是篮球架。”那个长方形的里面都是沙的是做什么用的啊?同学告诉我:“沙坑,跳远用的。”小操场四周绿色的植物是什么啊?同学说:“那叫冬青。”睁大好奇的眼睛,开始了在您的怀抱求学的1000多个日子。

  当陈宝迪校长那中气十足的金石之声在操场的司令台上荡漾开来时,我才知道您业已成为温州闻名的“海一中”,我们入校的那一年,我们“海一中”出来了一位全市中考状元——陈南华。那时期中期末每班每科最高分学校都会红榜公布,每学期三好学生陈校长都会亲口表扬,为使自己的名字能在红榜上出现,能让校长表扬一遍,我在暗暗努力。现在想来,那时候我们陈宝迪校长的管理理念已是十分科学先进,让学生产生竞争意识,获得成功感,从而自觉进取。对陈宝迪校长的记忆,还有一个深刻的镜头:一场暴雨后,校门到行政楼门口的石头路被淹没,水深及膝,我们高兴地“趟水过河”,还有男同学故意将水花弄大,不知谁叫了一声:“校长在那!”原来陈校长早已卷着裤腿、赤着脚站在“彼岸”迎接我们,那些男同学趟水的声音瞬间小了许多,“校长”的威望由此可见一斑。

  “海一中”求学期间,许多老师的德才在我心底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张国清老师作文讲评课,时时表扬学生的创意表达令我难忘;祝继尧老师教函数时,拿来铁架台,用白纱线比来比去让学生直观认识抽象的函数令我记忆深刻;潘国琪校长教化学让我们用永强话背化学元素:“+1钾钠银氢,+2钙镁钡锌…”至今朗朗上口;张积林老师对变阻器的详细讲解至今历历在目;张国祥老师用标准的男中音读我毕业考作文时,我那小心脏蹦蹦跳着的激动犹如昨天;初三时班主任王华萍老师教几何,让我这样的数学白痴也能考出永强第一的几何分数。

  三生有幸,让我遇见王华萍老师!那时王华萍老师虽只比我们大三四岁的样子,小小的个子,白皙的皮肤,一副黑框眼镜,文静中带有高雅的书生气质深深地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即使是最调皮的男生,在她的数学课上也能安心听讲。每到考试,我的数学作业本中总会出现她字迹娟秀的字条:“期中考到了,你准备好了吗?”“你有进步,继续努力!”这样的字条,对一个内向的女孩的鼓励胜过千言万语。可以说王华萍老师是我人生梦想的引路人,听她上数学课时,我就常常这样梦想着:如果有一天,我也能像王老师一样给学生上课,那该多好啊!梦想成真当了老师后,王华萍老师就成我师德的楷模,做老师就该是这个样子!敬业爱生无私奉献!

  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各位老师的异彩纷呈的个性化授课,至真知性的人格潜移默化,才有我学业上的点滴进步。求学“海一中”的1000多个日子,这1000多里路走得踏踏实实,一步一脚印,一日一烙印,烙下勤勉习惯,烙下正直观念,让我一辈子受用不尽。

  从教“兴永二中”

  88年兴永二中应“九年制义务教育”需要应运而生,90年我从温师院毕业,被分配到您的分校——兴永二中从教。开启与您1800多个日子里的1800多里长的缘分。

  也许是因为这里的校长曹进峰老师和后来的校长潘庆明老师张国清老师等等老师都是原来“海一中”的老师,所以倍感亲切,以百倍的热情在益友们的相助下泛舟教海学做人师,每天快乐地书写着初入教海的喜悦和收获。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兴永二中的.所有同事是良师亦是益友。他们在我初入教海战战兢兢划桨起航时,给我的帮助和鼓励让我永远铭记。老校长曹进锋老师曾在全校教师大会上表扬我“最佳小组比赛”卓有成效,“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思维非常正确,“拍拍桌角头不如拍拍肩胛头”是“爱的教育”,老校长的肯定振奋了我的“士气”,梦想之舟划得更快;张积林老师是位德高望重的老教师,他甘当人梯当我“副手”——我班副班主任,时时给我“打气”,当班级取得好成绩时,他会笑着说:“你做得不错,是教师和班主任双料。”当学生中出现厌学我急得快哭时,他说:“不可能人人升学,人人优秀,只要问心无愧尽力就好。”那时候的句句暖人心窝又饱含人生智慧的话语,正如一副副强心剂,让我瞬间振作智对教海暗流;更难忘的是我们这些同龄教师,如张芙枚老师、张勇老师、张秀华老师、叶林忠老师等。我们正值青春,有的是热情,每学期期末,我们都要一起骑自行车去五溪村送成绩单,一路欢笑一路歌,到五溪村口我们分头“行动”,因学生不一样,一一送好成绩单,我们村头集合,又是一路欢笑一路歌着回,五溪羊肠水泥路记录了我们的真情,五溪连绵稻田上飘逸着我们的笑声!益友的榜样无穷,志同道合天真无邪的每一位益友,让我笑对教海颠簸。

  现在想来,这1800多个日子是我人生中最快乐无忧的日子,这1800多里路是人生中走得最惬意最幸福的旅程。

  重回“海一中”

  95年,兴永一中与兴永二中合并为兴永镇中学,我重回当年的“海一中”从教,开始了重回母校的365个日子里的365里路。

  校庆的感言6

  十年前,我迈着轻松的步伐,走进xx美丽的校园,只见茂密的代代桔,向蓝天抒写着迷人的姿容;鲜艳的塑胶跑道,向人们展示着少年的芬芳……倾听讲台上老师的讲解,激情满怀;教室里同学的回答,是多么响亮悦耳……乒乓馆里,身怀绝技的教练们智慧地传授乒乓技艺,初生牛犊似的小运动员们正挥洒汗水……青青校园里正撒播一片片殷殷希望!

  十年后的.今天,融入xx校园的我,欣喜地迎来xx百年校庆,心中感慨万千,100年的历史,100年的沧桑,时代的更替变迁,栉风沐雨,其间几易校名,校址数迁,学校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即便如此,植根于学校血脉之中的“拼搏”精神始终在流淌,在传承……

  回眸中,xx昔日岁月的峥嵘和风采依旧;展望中,xx又迎来了新的挑战与契机。祝福您啊,我亲爱的学校,百年后的今天,扬起风帆,又是一次新的起航……

  校庆的感言7

  从凰凤毕业已好几个春秋,数年的功夫,弹指一挥间便过去了。今日再回望母校,母校已愈办愈好,而从前我们那段读书的青葱岁月,却只能聊以怀念了。

  忘不了大冬天的我们伴着早起的铃声一骨碌爬起床来围着塑胶跑道晨跑;忘不了大家中午下课后一路小跑去食堂打饭,然后集体一起啃饭的情景;忘不了睡觉的铃声响过后,宿管员阿姨催促我们的亲切关怀……

  太多的忘不了,如今却只能在记忆的明信片中回首。毕业几年,却恍如隔世,通过母校,我们已经顺利在成长的跑道上起跑,却距起点越来越远。再回校探望,母校已增添了更多的年轻面孔,这又是富有朝气的新一代;而教过我们的老师,却在自己的岗位上年复一年的教导着学生而两鬓更见斑白。

  回首当初,如果没有当年学校紧张的`学习氛围,如果没有任课老师的谆谆教诲,如果没有班主任耳提面命的教导,如果没有高五十九班全体同学的战斗友谊,那我们的前程也许就不是今天这样了。凰凤是一个承载学子梦想和成长的地方,在这里,有严谨的学习环境,有稳定的师资力量,有优越的食宿生活,在凰凤这几年的求学生活是我人生中一个最闪耀的亮点,我将永远铭记于心,感念母校。

  校庆的感言8

  时光荏苒,岁月静好,不经意间,兴永中学已经50华诞,我离开母校兴永二中也已经22年了。坐在书房里,看着昔日的照片,我仿佛一下子回到了那青葱的岁月,回到了那个谱写出自己走向成熟的小调的地方。闲暇静思时,总会想起母校的老师;同学聚会时,总会说起母校的往事;走进梦乡时,脑海总会活跃着那一群活泼的少年……无论岁月如何流逝,记忆不曾抹灭。

  在母校读书的时间,犹如流星划过天空,但对我们来说,初中三年的读书生涯,那是一段艰辛而又美好的回忆。

  记忆中的兴永二中十分简陋而朴实,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完善的教学设施,没有操场。学校只有2幢房子,只能容纳12班学生就读。一幢是白色的三层房子,另一幢是绿色的两层房子。两幢房子中间还有一段破围墙,反而成为同学们冬天晒太阳聊天的好去处。那时的母校坐落于永民村下沙田,农舍与庄稼地之间,没有如今城市的喧嚣,简陋的校舍里是和我一样有着青春憧憬和梦想的同学们。

  学校没有食堂。像我家住五溪沙的同学,每天都要骑四趟自行车,行程至少在10公里以上。每到冬天刮风下雨,我们到达学校或回到家,手脚冻僵,脸如刀割般麻木。读点书,经常要接受老天爷对我们的考验,甚是艰辛。

  记忆中的老师们富有爱心。他们用自己全部的知识、爱心与责任呵护我们成长。刚建校时,学校基建项目多,比较乱,时常有社会青年校外骚扰。潘庆明校长到校后,学校进来了一批年轻的教师,带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校风明显转好。由于当时经济还不是很发达,教育商业化氛围不是很浓,老师们勤劳纯朴,经常组织课间免费辅导讲课,因材施教。这种亦师亦友的境界,是何等的恩情。

  记忆中的同学们善良而单纯。那时候,男孩子基本上穿着白色的确良衬衫,女孩子基本上穿着鲜艳大红的衣服,头戴一顶大红花。老师安排座位时,一排女生、间隔一排男生,错落有致,构成一幅完美的红白相间的写意画。那时总觉得天总是很蓝,心就像小鸟一样快乐。当时正逢流行音乐卡拉OK,香港“四大天王”明星的.话题成为课间“主角”,郑智化的“水手”小调响彻校园,生活简单而充实。同学之间没有利害关系,到处都是互助的友情,都是困难时的鼓励,都是学习竞争时的奋发向上的拼劲。

  三年学习中,兴永二中教会了我们许多,让我们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赋予我们积极向上的精神,开启了我们人生发展的航标。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兴永二中与兴永一中合并,统称兴永中学。而兴永二中校址变成了工厂,成了我们永远的回忆。

  回忆在兴永二中的那段求学历程,弥足珍贵。22年前,我们很自豪,在您的怀里,洒下了汗,洒下了泪;我们很幸运,因您的无私,得到了爱的滋养,得到了知识的灌溉。今天,我们都已到不惑的年龄,在秋天里回忆春天,我们的心里充满感激。亲爱的母校,祝您永远青春激荡,永远生机勃勃!

  兴永强,则教育强;教育盛,则兴永盛。今年,恰逢兴永中学建校50周年华诞。50年的积淀是一笔丰厚的财富;50年的智慧是一道亮丽的风景;50年的奋斗是永远不变的历史。穿越50年,经历的是岁月洗礼;穿越50年,刻下的是努力开拓;穿越50年,留下的是累累硕果。

  作为一个学校,50年并不悠久,它像一个年轻人,前进的过程中充满着活力和激情,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动力发展着。让我们共同祝愿兴永中学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桃李满天下。

  校庆的感言9

  在我走进xx小学的第三年,有幸参加了庆祝建校五十周年庆典活动,并且非常荣幸的承担了部分校庆筹备工作。今天,庆祝的帷幕已缓缓落下,但欢庆的气氛还在校园飘荡,祝福的鲜花还在校园绽放,幸福的笑容更是洋溢在师生们的脸上……静静时,昔日忙碌的筹备过程时常浮现于脑海:紧张的工作场景,校园内忙碌的身影,夜幕中一个个灯火通明的办公室、教室,校园里点点滴滴的变化……这一切仿佛一位长者,引领年轻的我走进学校五十年发展、前进的历史长河,让我更加了解了前辈创业的艰辛和对事业的执着。

  记得吴校长公布校庆计划,详细到每个大组、人员安排、具体分工等等,脑海中便开始描绘着校庆的欢乐场面,充满了期待和渴望。记得王校长通知我和另外一些老师成为校庆宣传组成员,并承担校庆宣传片设计及脚本写作时,心中的喜悦与忐忑。记得陈延军主任带领我们完成《校庆快报》收集文章、编辑、排版时,紧张中收获着快乐。

  在校庆宣传片脚本写作过程中,王校长和陈延军主任指导我们一起翻阅学校的历史资料,熟悉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发展的足迹,一次次地讨论、思考、再讨论,让我对学校有了深刻的了解和热爱;整理思路设计框架,字斟句酌推敲解说词,尽可能全面展示学校的特色和风采,让我更深切地体会到学校每一位老师做事的严谨和认真。至今,王校长和陈主任对学校历史如数家珍般的讲述历历在目,这不仅仅让我了解了学校,更让看到了每一位实验小学人对学校的那份深深的情感。

  在临近校庆庆典一周的时候,接到与其他四位老师一起完成《校庆快报》的编辑印刷任务,由我负责“老友心声”一版,时间紧任务重,说实话,当时我真是一头雾水,这么紧的时间里从哪儿开始联系,联系上了人家有没有时间写,能不能按时交稿,一串串的问号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带着几分犹豫,开始通过学校老师介绍分别打电话联系老校长、老教师、老校友写回忆文章。从着手开始工作的那一刻起,感动和感激是回荡在我脑海最深刻的记忆:龚乃传校长欣然提笔写下回忆建校的文章;尤素湘校长热情介绍往事;田桂芝校长连夜提笔;周玉仁教授在工作繁忙,家中事情繁多的情况下,仅用一天时间就写下了回忆母校的文章;八十八岁高龄的李珠凤老师严谨认真地回忆当年执教的情景;已经毕业多年的老校友在繁忙的工作、学习之余,用真情抒写着对母校的眷恋和祝福,无论现在身在何方。校友邹晓墨在来稿中误将“饮水思源”打作“引水思源”,但第一时间从国外打来电话纠正,严谨的作风让人肃然起敬。每打完一个电话,我的'内心便充满了感动;每接到一份稿件,感受到的是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母校的热爱。大家对母校深深的敬仰和祝福,更让我为自己是实验小学的一员感到无限光荣。当校庆当天,看到电视里播出的校庆宣传片和来宾、校友手中的《校庆快报》时,我非常荣幸,学校五十年华诞让我有机会学习实小一代代领导人和一批批老师的执着、创新、严谨与奉献,这将是我享用一生的精神财富。

  校庆当天上午,我在印刷厂协助完成《校庆快报》的最后排版编辑和校对工作,而没能看到盛大的庆典活动,对此深感遗憾。校庆结束后,我接到了通过录像资料整理参加庆典的来宾致辞的工作,几天的工作中,从来宾们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话语中感受到了对社会各界对学校的信任、肯定和赞誉,让我又一次受到了深深的教育。

  现在,欢庆的气氛虽已渐渐散去,但学校以人为本教育即服务的理念和“团结 活泼 勤奋 向上”的校训正如暖暖春风沐浴着和风满园的校园。在参与整个校庆筹备和庆祝活动的过程中,我在学习,在成长,学习学校五十年和风满园的执着精神,学习着学校每一位敬业奉献的教师严谨创新的教风。作为新一代的实小人,在今后的工作中定会时刻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踏实工作,严谨求实,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为学校更加辉煌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受助感言教育技术中级培训感言毕业感言500字

  校庆的感言10

  春天要到了,和你分别的春天就要到了。我和你们的相遇,从那时以来将近三年了。

  三年前,青葱懵懂的我带着对初中生活无限的憧憬,与你们相遇在桂花飘香的校园。从最初对学校环境的陌生感,到如今对每个角落的熟悉。点点滴滴的往事只要闭上双眼就能浮现在脑海。回忆,如泄闸的洪水,奔涌而来。

  我曾背着书包在早自习铃声响起时冲进校门;在午间吃饭后匆匆冲出教室;在文艺汇演时和你们准备大合唱;也在运动场上尽情挥洒汗水。一千个日日夜夜的埋头苦读,欢声笑语伴随着学习的苦恼。在学校的三年时光即是岁月青葱的样子。我们在你的怀抱里成长,你见证着我们由懵懂无知的儿童成长为神采飞扬的少年历程。不舍教室里的朗朗书声,不舍校园中的一草一木,更不舍可爱的学校。可叹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熊鹰展翅高飞,那是它对天空的向往;硕果累累,满怀收获,那是农夫对果园的期盼;蜡炬成灰泪始干,那是老师孜孜不倦的教导;而春华秋实,桃李芬芳,则是母校对我们的希望。

  记得校长说过:“作为兴中人,更需要有自己的梦想。”让我们怀揣着梦想上路,永不放弃追求的脚步;让我们志存高远、做一个理想远大的.兴中人;让我们放飞梦想,用梦想点亮人生。让我们用青春奋斗的冲动与激情感染着济济一堂的学子们。

  如同注定般,在离别的这一年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今年,是学校五十周年华诞。亿往昔,桃李不言,自有风雨话沧桑。看今朝,厚德载物,更续辉煌誉五洲。五十年沧桑历程,造就了多少莘莘学子;五十年的历练,洗褪了稚嫩的羞涩,磨砺出不拔的坚韧。是你培育我们,慎德笃行,勤敏事功;是你教导我们心怀感恩,追寻美好。祝愿您如大鹏在广阔的天空中翱翔,祝愿您再创辉煌!

  思绪跌宕,洋洋洒洒写了一些祝福的话语。言语平淡,字里行间溢满了温柔。用Virginia Woolf的话说,“让我们记住我们共同走过的岁月,记住爱,记住时光。”

  校庆的感言11

  我能从一个不谙世事生长的农村的非常普通的女孩,变成今日能够自强独立的人,这与我能在20年前幸运地走进当时就水平很高的光中是密不可分的,从那时开始我逐渐认识到了一个更为广阔以前根本不为我所知的世界。在光中的三年,在多位位老师的.关心、关怀、帮助和培养下,在诸多同学的友谊和帮助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使我有机会上大学,更可贵的是我逐渐树立了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我想是从那时候起,我也逐渐变得在感激之心了,而这些都对我的工作学习有极大的帮助。

  当时任课老师如教物理的狄克顺老师、教学化学的胡争明老师和钱琴仙老师、教语文的虞德生老师、教政治的陈泉清老师和朱和兴老师等等,特别是我在光中时的班主任李建国老师和王殿营老师,他们给了我非常多的关心和帮助,而狄校长您在我心目中更是德高望重的老师和长辈!这一切都是我感到无比感激而又自豪的,我会永远记住在光中的那些非常美好的时光。

  欣闻母校近年来在办校规模和教学设施等方面都达到了一流水平,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学校声誉日隆,这是我作为一个华光中学的学子的最大骄傲。我非常希望下次回去能到母校看看那儿的老师们和在那儿求学的弟弟妹妹们!现在我能为社会为母校做的还非常少,希望将来我会尽自己所能做一些事情,特别是为亲爱的母校。

  校庆的感言12

  今天是10月29日,是母校20岁的生日,我迫不及待地来到学校参加校庆活动。

  “校庆活动正式开始!”主持人一发令,我们就热烈地鼓掌并且深情地唱起了国歌和校歌。唱完后由市教委主任和市教委副主任等多位贵宾客人讲话,然后就是精彩的节目表演,第一个节目是谭校长和珊瑚实验小学第一代校长赵长生爷爷切大蛋糕,顿时人声鼎沸,坐在第一排的老师拿起礼花棒一下子喷出了许多礼花,把操场全部覆盖了,接着校园里又响起了生日歌,生日歌和欢呼声立刻在校园里回荡。

  下一个是合唱节目,台上的同学欢快地唱着,台下的同学舞动着手中的.道具。再下一个节目是珊瑚印象。过后是我最喜欢的节目,就是彩虹腾空,开始,音乐气势如宏,最精彩的地方要数结尾了,表演的同学把道具连起形成像彩虹一样的“巨龙”舞起来,这种画面真是“天下无双”呀!

  学校庆典完了,是班级庆典,学校给每个班发了一个双层大蛋糕,我们就津津有味地吃着蛋糕,我吃了好多,把肚子都吃胀了。

  这真是个难忘的校庆活动呀!

  校庆的感言13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双语迎来了十年校庆,所有双语人都为之振奋自豪!

  十年的历程,见证了学校自强不息的辉煌,它凝聚了多少老师的辛劳、智慧和期望,更承载了我们的信心和骄傲!

  坐在台下的我,心情激动:优美的舞姿,美妙的歌声,流利的英语,让所有人都陶醉其中……那动听的诗歌朗诵,不正彰显了我们双语深厚的文化底蕴吗?双语的孩子是幸福的,双语的老师是幸福的!

  台下家长的掌声此起彼伏,高高举起的相机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这次校庆带给家长太多的惊喜和感动!和平鸽飞起的那一刻掌声久久不息,五彩气球飘起的那刻也代表了所有双语人的'心声“祝愿我们的双语就像和平鸽和五彩气球一样越飞越高!”

  忆往昔,我们建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展未来,更大的成功在向我们招手。作为双语的一员,让我们人人都为学校的发展作贡献。学校因我而光荣,我为学校添光彩。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双语将因为我们的辛勤付出而壮大,我们也将伴随着学校的成长而成功。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发奋努力顽强拼搏,我们相信双语的明天会更辉煌。

  校庆的感言14

  1954年毕业离校的情形还像是昨天的事,时光却已然流过整整半个世纪。流逝的岁月道是无情还有情:它会像沙土,尘封几多如梦的往事;又会像流水,冲亮那些如歌的日子。1951—1954年黄中的日子如歌,那日濡月染的三载,是记忆中的高光地带,它在我生命的回眸中频频闪亮,伴和不尽的思情,牵动深深的依恋。

  忆念中清晰着简朴的校舍和辛劳的师长,那是母亲温暖的怀抱;清晰着课程的循序攻读和同窗的少年意气,那是青春激扬的良辰胜境;连彼时无数次响起的上课钟声也犹在耳边,它让我重新聆听到知识海洋的声声呼唤。

  多年来,母校如云的学子劳燕分飞天各一方,同袍同泽之情依旧,济济一堂的情景却不复可再。偶有小聚或通话机缘的只有几位:语言学家吕必松,美术家丁涛,化学家陈魁先、封显抱,高工周正如、徐义勇、生国栋、马鹏起,以及对家乡和母校多有贡献的专家季福元、林任申。历经沧桑的学友谈天说地间感慨良多,中心话题则一无例外而不惮反复地落定于母校的今昔,落定于已故和健在的老师们。向往那座乐园,向往那块绿洲,那是滋养过我们的圣地,那是提升过我们的殿堂。怀念韩百城,怀念陈克诚,怀念黄伯梁,怀念戴传师,怀念严德民,怀念程达先……一代名师们的丰瞻学养、敬业精诚、人格力量,领起过母校严谨而开放的学风,成就为学子景仰的师表,长照着我辈求索进取的人生步履。

  我不能一一展开那些细节,然而许多细节都历历在目。记得进校后第一位班主任周老师,如何把班上八个顶级的调皮学生戏称为“八大家”,如何对他们因势利导;如何对“八大家”之列的我,苦心孤诣,把动人的关爱从学校延伸到我那拮据的家庭。记得二年级时,一位同学心血来潮邀我去吃早点,饭店里巧逢班主任杨老师,杨老师的严肃而严格、认真而顶真是出了名的,在吃的场合相遇,不能不令人有些尴尬;没想去收银台付账时被告知,先走一步的杨老师已悄悄为我们会了东。三年级的班主任陈老师的音容笑貌尤为真切,那是一位讲语文、讲历史足令天花乱坠的高人。至今记得他在我的一篇作文上下了这样的批语:“说理透辟处不让文章老手,好极!”这对我少年心志的鼓舞可想而知。多少年后我思忖过:“爱其师而乐其业”,自己先以语文从教,渐次热衷“理论”,而终究以“批评”为业,该是陈老师给予了早年的启蒙和策励。

  记忆中的母校是少年生活的乐园,也是至今憧憬的精神家园。那是一个万象更新的年代,也是一段自由生命快乐奔竞的日子。特别怀念那些丰富的`文艺活动和体育运动,这于我们多所浸润,多受补益,也使当年风头十足。记得在常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成立了一个由二年级学生组成的篮球队,频频“南征北战”,向兄弟学校挑起赛事。对方照例会问:“‘二联’对‘二联’?”我们则一无例外地按既定方针回答以“向贵校校队请教”。这有些张狂,却竟总是“攻无不克”。于今六十有五而称得健壮,老来尚不失笔耕之兴,大体得力于那一阵的磨砺。

  对我来说,母校泽及家庭的两代人——80年代后期,我为儿子的读书做出选择,把他从南京送到了母校。如今早由母校送进在学的儿子,已走上社会多年,事业顺遂却忙乎得不可开交,听说我在写篇纪念母校80大庆的文字,一再要我别忘代他和母亲表达感激之情,是了,妻子罗吉生在黄中整整就读六年。全家的母校,永远的母校,您80华诞的喜庆日,就是我们心中的“感恩节”;请接受您哺育的学子们由衷的祝福。

  校庆的感言15

  华光中学是一所具有鲜明体育特色的欣欣向荣的省级重点中学,1984年被命名为江苏省首批田径传统项目学校。1996年确定为省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试点中学。1999年被批准为江苏省高水平田径试点学校。

  长期以来,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搞好体育特色项目,领导重视是第一,师资素质是第二,经费保证是第三。

  我校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加大对体育经费的投入,逐步建立了一流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强化田径运动队的课余训练,积极参与各级各类体育竞赛项目,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健康水平和运动成绩。下面,就学校田径特色发展情况作如下简要回顾:

  创业无需先谈条件,有业绩,必然赢得领导的重视。记得当年(74年)刚到华光中学,因赵锁荣老师调入县体委工作,学校体育工作的重任就落到我的肩上。学校只有200米土田径场,体育器材贫缺,仅有一只跳箱、2只铅球、2张垫子、3只橡皮篮球、2副乒乓拍、1副乒乓桌、1副篮球架。赵老师把刚组建不到半年的校田径队、乒乓队、男女篮球队全部转交给我,一下子接了三校代表队。当时只有23岁的我,并没有考虑许多,乐意地接受了学校交给我的任务,全凭满腔热血,每天早起摸黑的训练,整天泡在运动场上。每当下雨,总是赤着脚在田径场上围绳子,用面盆打场地上的积水。土场无法训练,楼梯、走道,学校周边渠道田埂上都充分利用。由于途中从他人手中接受运动队,队员思想工作变化复杂,非常难做,经过多次家访和个别谈心,还有老教练员的指点,逐步扭转了难以想象的被动局面和其它因素,创造了一套完整的系统训练方法。可说是吃尽了苦头,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多少严峻考验,多少酸苦甜辣,终于初步结出了成果。

  校田径队历年参加溧阳市运动会,均获初中、高中组团体总分第一名。

  校乒乓队获县比赛乙组团体第一名。

  校篮球队曾于1978—1980年连续三年获县比赛第一名,女队也连续两年荣获第一名。由于比赛出了成绩,给学校争了光,从此,我们的运动员才开始享受每天2角钱的训练补贴费。体育教师的地位也逐步提高。

  1984年至1986年我校有幸参加镇江地区和江苏省中学生田径传统校田径比赛,一举夺得镇江地区和江苏省中学生田径传统校田径比赛男女团体总分第一名,成为江苏省第一所登上田径传统校男女团体总分“三连冠”的学校,同时又连续三年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中学生“长江杯”田径运动会,荣获全国中学生“长江杯”田径比赛女子团体总分“三连冠”。男子也蝉联了两届团体冠军,受到江苏省教育厅、体委领导的接见和表彰。当我们凯旋归来家乡时,受到了当时县委领导蒋品庸书记、顾华珍市长、宣传部、教育局、体育局等领导到车站迎接。

  特别难忘的是,1985年7月30日下午第二届全国中学生“长江杯”田径比赛在湖北省沙市“石油化工学院”举行,江苏籍的大学生们知道江苏队夺冠可能性很大,纷纷从沙市各个高校集结“石油化工学院”,为家乡田径健儿加油鼓劲。每当江苏队运动员跑在前面,跳在前头,掷在领先时,江苏籍的大学生就一起鼓掌高呼“江苏队!加油!江苏队!好样的!江苏队必胜!”等口号。

  最后一项比赛,男子4×100米接力决赛,将决定着东道主湖北队与江苏队由谁夺取本届运动会总团体冠军。那时,全场没有一点儿声音,人们全部注视着起点。发令枪终于响啦,第一棒江苏队领先……第三棒江苏队领先,当跑第四棒(最后一棒)的、曾经已获三块单项金牌(100米、100米栏、跳远)的丁小忠接过接力棒时,全场欢声雷同,已领先8米-15米-20米-30米,江苏队终于以30米的绝对优势第一个冲到终点!此时全场江苏籍的大学生和老乡们一齐冲到终点,把丁小忠抬起来高高抛起,并高呼“江苏队万岁!”我们的领队、教练、队员都紧紧拥抱在一起,个个都含着眼泪几乎同时说着一句话:“我们胜利啦!我们成功啦!”我们终于以2分之优势险胜东道主湖北队,再次捧回了“长江杯”。

  还记得第三届“长江杯”在湖南株州举行。此时湖南队、江苏队团体总分持平,各有一人参加跳远决赛,谁名次列前,将决定团体总分的命运。五跳过去了,湖南队选手名次领先(第二名),我队选手名次(第三名)落后,但最后一跳,奇迹终于出现了,我队选手黄秀华快速而准确的踏板,优雅而平稳的腾空与落地,以5.46米的优异成绩跃居第一名,江苏队以一分之优反败为胜。此时,领队校长李国雄把香烟倒挂在嘴上准备点火,被教练员发现后提示他才避开了一个大笑话。可见,现场的'紧张气氛已达到何种程度。

  每当回忆起三十余年的赛场风云,难忘它多少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难忘它多少次惊心动魄的考验,难忘它多少个光辉灿烂的黎明。我们终生难忘!

  虽然华光先后更换了六任校长,但田径传统项目特色的红旗始终高高飘扬,参加各级比赛成绩辉煌,靠自己教练的培养,培养健将运动员2名,国家级一级运动员7名,二级运动86名;9人破6项常州市纪录,7人破4项省中学生纪录;参加全国中学生田径比赛共获金牌48枚,银牌27枚,铜牌13枚。参加省级中学生田径比赛共获金牌54枚,银牌32枚,铜牌29枚。学校先后六次被评为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群体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集体。13次被省评为学校体育工作,体育传统校等先进单位。

  我被评为全国优秀体育教师、全国优秀教练员。戴秀芳老师被评为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个人。阮珊被评为常州市优秀体育工作者、先进个人。

  多年来,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使育人环境,师生面貌和健康水平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践中我深刻地认识到,创造一流的田径传统特色学校,“领导重视是前提,教练队伍是关键,竞赛成绩是核心,规范管理是根本,经费投入是保障”。

  体育是我终生的事业,田径是我一生的追求,“第一”,是我永远的目标。历史给予我任务,我将一如既往向前走,为继续增添华光田径的特色,开创华光体育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校庆的感言16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在这金秋十月我们伯阳双语学校迎来了十年校庆,十年的艰辛,十年的努力,十年的奋斗,中间有辉煌,也有低谷,然而我们坚定地走完了这十年。

  教育行业一向是竞争激烈的,不说大范围内,仅在鹿邑这个小小的县城里就有大大小小的中学就有七所。如果说在十年前伯阳的实力和别的学校有十分大的差距,她的起点不高,没有办法和一高、二高相提并论,甚至和远志中学还有必须差距。那是的校园没有硬化,每逢阴天下雨到处是泥泞。伯阳的.师生连一所像样的厕所都没有。然而我们的前辈们坚持下来了,他们用青春和汗水浇灌了伯阳,他们的倾心付出换来了伯阳今日的成就。今日的伯阳不仅仅师生人数大大增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大大提升,她已经成为全县民办学校的龙头老大,是民办学校都梦想着超越的楷模。她的升学率连续数年超过一高,一度引领鹿邑县的教育行业。成就是辉煌的,但那只代表过去的荣耀,如今的伯阳绝不沉溺于过去的辉煌,她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在其他学校亦步亦趋的学习着伯阳的模式的时候,伯阳的领导层又高瞻远瞩的按照国家新课改的精神,在伯阳学校试行教改。使伯阳学校远远地走在了其他兄弟学校的前面,扬起一路的飚尘。

  记得伯阳初建的时候,全县有上学的孩子的家长都在观望,他们在想这个新的学校能不能办下去,她能走多远,她能爬多高。而如今当全县的家长再次选取学校的时候,他们会毫不犹豫的将他们的子女送到伯阳来。伯阳以治校严谨著称,每一个被送来的孩子伯阳都秉承她的诺言,不放下,不姑息。将每个伯阳的学子培养成才。

  在这十年校庆之际,我为做一名伯阳教师而自豪,同学们也以作为一名伯阳学生而自豪。

  校庆的感言17

  我在华光中学学习了1年,时间并不长,但如吴江学子范小青所说,“一个人对母校的感情是不能用时间的长短来计算的,同样,母校对于她的每一个学子的培育之恩,也不好用时间的多少来衡量。”正是这种对母校的厚厚的记忆,让我时时为母校祝福。但是,最要紧说的是,从心底感谢母校。

  感谢母校!从您这里我学到了许多,也是从您这里,我走进了高校。

  华光中学严格的管理、渊博的.学识、慈祥的爱护、创新的精神、团结的集体使我受益匪浅,以至于在现在教书育人过程中不时留下母校的痕迹。常常感悟的是,爱心使老师变得可爱,尤其是母校的老师,那种永恒的老师。

  感谢母校!年轻时,母校的名字促我奋发、促我进取。母校育人,何止在校园,何止“在校生”!正是这种动力,促使人进一步奋进。我能成为博士、博导,岂能忘怀母校的关怀!作为华光人,我坚信,学子们在努力,准备用最好的成果回报母校!

  感谢母校!华光中学的名字最能体现作为学子的心愿。经历了二十几个春秋,求学和施教于五校六地,穿梭于大江南北,探油于戈壁沙漠,寻气于天山腹地,是我离开母校后的轨迹。来到上海,漫步于黄浦江边,仰望陈毅元帅气宇轩昂的雕塑前,总抑不住内心的激动和骄傲。正是陈毅元帅为之题名的母校,造就了我们这一批批华光人,这怎能让人不自豪!如何不感谢!只是这种自豪和感谢,难以从我这个擅长模型、符号的“工匠”笔中流出!

  今天,祖国强盛,教育兴旺,离校学子在努力,在校学子应拼搏。“华光”是责任,“华光”是动力,“华光”更是我们的骄傲!

  感谢母校!

  校庆的感言18

  十年如一日,静谧而又不失繁荣的川师师范成都学院,已经在岁月的长河中,沉浮了十年。在那里,不知有多少如饥似渴的莘莘学子,走向成功,走向未来。母校铭记他们的辉煌,他们也同样铭记着母校给他们带来的一切。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以“明德,博学,求实,创新”的理念,培养着一批又一批的国家栋梁。她默默的奉献着自己,她是一位智人,她是一个奉献者,她是一个领军马。心酸、苦辣、微笑、成功、喜悦,她于无数的人一齐经历过,每每在有“孩子”毕业创出佳绩的时候,有开心的泪水伴着她;每当遇到挫折时,她依然那么坚强。她庇佑着我们度过了甲流,交会我们独立,伴随着我们成长,她是我们的家园,更是我们的亲人。

  十年里,你送走一朵朵晚霞,迎接一缕缕曙光;

  十年里,你培养一株株桃李,抚育一棵棵幼苗;

  你的教诲是阳光,是清泉,是夜空的星斗;

  你的慈爱是余晖,是甘露,是沙漠的绿洲;

  桃李深处,有一株是我们;

  园丁队伍,有一位是母校;

  风风雨雨的十载,多少学子携手共进;

  轰轰烈烈的十年,多少学子再创辉煌;

  母校是梧桐树,

  在她坚实的肩膀下,飞出了一只只凤凰。

  一位诗人曾说,教育是一口永不干涸的清泉,我想川师成都学院便应是这清泉边上的一棵常青树。十年,您为祖国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十年,您让一批又一批的学子成长;短短十载,但对于一所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中的学校而言,足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川师成都学院并没有因为一些小小的收获而停止前进的步伐,她必将持续新绿,永远年轻,为祖国的昌盛源源不断的灌输新鲜的血液。作为川师成都学院新鲜的血液,我们更就应为母校这棵常青树输送养料,让这棵常青树更加健康、强壮。

  回首两年前,当我们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那份喜悦;我们带着一丝青涩站在学校的门口,那种激动;此刻,当我们用带着坚毅的脸庞眺望着我们的未来,这一切都有她在背后默默的支持着我们。两年了,我们踏遍了那里的每一个角落,留下我们的欢歌笑语,在这完美的时节里,我们找到自己的方向;在那里,我们燃起成功的期望;在那里,我们能够融入知识的海洋;在那里,我们能够尽情欢乐于这片绿荫场。十年,造就无数莘莘学子,十年,承载了无数人的梦想。对于我来说,川师成都学院是通向成功的转折点,对于川师来说,我们将是未来的期望。在这个大舞台上,意气风发,迸放着我们的.光芒。

  岁月的风铃在我们耳畔叮当作响,站在青春的路口静静凝望,前方的道路曲折蜿蜒,但是,有了你的陪伴,我们奋勇直上,直通那被叫做“明天”的地方。“明天”,十年校庆,我们用青春的热情与潇洒迎接她的到来。后头看看自己的足迹,那一双双脚印记下了我们每次一次的跌倒和爬起。您是培育桃李的一放沃土,是神圣的地方。在那里,我们学会了坚强,把泪水埋进了胸膛,把爱扛在了肩膀,只为有一天能放飞梦想。趁风华正茂,莫让年华付水流。让我们以这样的精神面貌去迎接十年校庆,为十年校庆喝彩吧!

  校庆的感言19

  我是一九五四年考入陵醴一中高十六班的。z老师教我们班的语文兼班主任,长达三年。

  我家住陵醴北乡偏僻的山村,简直比红薯还土气,可王老师待我却十分亲切、温和。记得开课不久,老师有一次提问,我用家乡土音说到“看见”的“看”字时,班上同学哄堂大笑,原来是陵醴县城的同学读“看”字较平,北乡人读“看”却是高亢的入声,念作高扬短促的KONG,而将两个“看”字连起来读就有点似小狗的叫声,故而笑之。这时,王老师立即说,张秀英同学读的“看”字声更接近普通话音,那一刹那,我内心由衷地感激王老师,而且学习的自信心也陡然倍增。

  高中语文课本中古文很多。王老师备课从来就是精雕细琢,针对学生实际帮助“解渴”。我至今清晰地记得,王老师讲授“诗经”时,逐字逐句剖析,并且娴熟地用吟古诗的韵律唱给我们听,还不时配以恰到好处的手势,声情并茂带引我们畅游在中国古文化的汪洋大海之中,我们都陶醉了,那种兴奋和欢快至今仍回味无穷。

  王老师爱才、惜才之心深似海,高十六班不少同学步入社会,在诸多方面有过卓越的贡献,不少是得益于王老师的启蒙、引导和帮助。记得刘国平同学考入一中后,因家境贫寒无法上学,王老师在开学排座位时特地给他留了个空位,并三番五次去他家走访、动员,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半个月后国平终于进入了高十六班,后来成为深受全班以至全校同学信赖的班长、校学生会主席!至今我们同学的重大事件,仍多推他领头办理。

  王老师是一个做任何事情都一丝不苟尽职尽责到底的人。有一次王老师患重感冒、发高烧,两天未能进食,我们同学要求把语文课改上自习,以后再补上。王老师断然不肯,他端来一把椅子放在讲台上,坐着给我们讲课,声音十分清亮,可以推断,他准是竭尽了全身的精力,这是多么令人揪心又动人的.场面!我这才真正读懂了“呕心呖血”四个字的真正含义。

  疯狂的“xxx”给老师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王老师就更惨了,他毫无觉察地掉进陷井,身系囹圄近四载,身心倍受折磨,几年后,他炯炯生辉的双目被折磨瞎了,但他依然光明磊落,无所畏惧,依然念念不忘自己的学生,就在谢世前夕,他还口授儿子执笔写了一首绝笔诗给我,另嘱家人挖一些家乡的冬笋一并送来。这是何等伟大的爱心!又是何等可敬的老师!他给学生的是太多太多,学生给他的回报是太少太少!这种失衡,永远无法弥补,我只能仰头疾呼:王老师,您在哪里?请您停一下脚步,回头接受学生的敬礼和祝福,母校百年校庆将临,回来看看吧,我们好想念您呀!

  校庆的感言20

  曾有人问我,五十周年校庆活动中你最满意的是什么,我回答说,校庆中让我感动的真的很多,但最自豪的是我们上虞中学的全体同学。不论是校门口手持鲜花热情迎宾的礼仪队伍,还是校园内粲然而笑亲情盎然的导引女生;不论是舞台上活力闪耀激情奔放的学生演员,还是舞台下青春飞扬群情振奋的礼貌观众,所有的虞中学子,在那一天,那一刻无不张扬着虞中新一代的激情大气、温文尔雅和聪慧灵动。这一切,和那缤纷飘飞的礼花,八方汇聚的校友、嘉宾共同勾勒出了校庆五十周年最具魅力的风景。

  正当我们行将为校庆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的时候,原味阳光文学社的同学计划推出一个五十周年校庆的专辑,并要我写上几句感言。我深深感到,我们的同学已经把自己的目光由风雨兼程的过去转向德力具足的未来,由形而下的可视物态转向形而上的精神层面。如果说校庆庆典已经成为一个过去词,那么,对校庆庆典的回味反思无疑是对将来的一种准备和设计;庆典时的热烈、温馨和感动尽管迷人,但只有当她作为一种不可磨灭的印记刻画在我们的心灵深处,这种热烈、温馨和感动才会真正成为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伴我们远走天涯。

  我手写我心。文学正是以每个人个性化的感觉和笔法,向大家叙述或传达着自己在生命的.花季时刻所享受到的发现和感动。也许其中的体验有别于一般人的记忆,也许里面的感悟不同于一般人的烙印,但正是这个宝贵的不一般,印证着每个原味文学社同学在文学之旅、生命之旅中的别致、创造和艰辛。

【校庆的感言】相关文章:

校庆的感言01-25

关于校庆感言02-18

校庆感言:母校,我想对您说10-08

经典校庆口号11-09

校庆团日活动总结02-10

校庆工作总结06-04

校庆经典祝福语12-10

校庆赠言60句精选08-22

校庆欢迎词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