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矩和爱》读书心得

时间:2025-01-21 17:28:08 读书心得 我要投稿

《规矩和爱》读书心得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规矩和爱》读书心得,欢迎阅读与收藏。

《规矩和爱》读书心得

《规矩和爱》读书心得1

  阅读《规矩和爱》是老师给的任务,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和诠释家长如何更好的面对孩子和教育孩子。你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来面对你的孩子呢?是响应你的父母的教育方式?还是通过各种媒体来学习式教育?还是用你自己的天性,没有约束,随心所欲的面对呢?

  说实话钟老师在上期家长会上发布的任务中我没有当回事,心想:“很多年不看书了,突然让我来看书学习,实在是太困难了,根本看不下去。后来跟家长们聊起这事,许多家长想法和我一样。这个动作太难,看都难别说是写了,根本写不出这么铿锵有力的文章,所以家长们都会选择度娘,这一段可以复制一下,那一段也可以复制一下,这样就可以轻轻松松的.变成自己写的了。当然了为了体现家长们的智慧,绝对不能让孩子知道是从百度上抄的。”

  看到很多家长们貌似看透了也看懂了《规矩和爱》这本书,也总结的超好,让我感觉家长非常有才。个个都是高手,这么优秀的家长孩子们不愁没有好榜样!这些都是满满的正能量啊!

  在这里我想提到的是我没有读《规矩和爱》这本书,但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又不能抄袭网上的读后感。我想到了一个办法,在手机里下载一个有声读物的软件,叫听书神器。看书就想睡觉,听那就好多了。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听,我想这次家长们没有我智慧了吧!

《规矩和爱》读书心得2

  父母爱自己的孩子是天职,是本能,可是,我们应该给孩子怎样的爱呢?王涛博士的《规矩和爱》一书,给了我们深深的启迪,我们给孩子的爱应该是有规矩的爱,而不是溺爱,不是宠爱。

  做父母的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一出生,我们仿佛就成了奴隶,为了孩子,考虑很多,甚至从胎教开始就做了很多努力,目的是让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而实际上我们最终变成了孩子的奴隶。读了《规矩和爱》有这样几句话我被深深触动。

  “先做父母,再教育孩子”,读了这句话,我心里一颤。原来我们一直认为孩子怎么怎么样,不听话,不爱学习等等,其实我们自己都还没有学会怎么样做父母,却去抱怨孩子的行为不能让大人满意。

  子所不欲,勿施于人,一点都没错。在家里一定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家里首先要干净卫生,其次要讲文明懂礼貌,再次要有浓厚的学习氛围。俗话说言传身教,一定不假,我们做父母的要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素养,规范自己的行为,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不能奢望你躺在沙发上看着电视,你坐在那里玩着手机,孩子能够不受影响的`进行学习;不能奢望每天在外面应酬喝得醉醺醺,摇摇晃晃回到家,还能看到孩子自己坐在书桌旁在独立写作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话我们也都懂得,但往往我们忽视了自己应该做到的说到的,应该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生活环境,却陷入了要求孩子去听话去学习,而自己的行为不妥的境地,我们没有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却成为了他坏习惯的诱导者。

  原来,教育孩子也是门学问,想教育好他们,我们先要学习如何做个合格的甚至优秀的父母。

  下面几段话,也是读了《规矩和爱》后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一、为人父母教育也是艺术,它可以让你收获人生至乐,也可以让你收获人生至痛。人生至乐,无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子。

  1、别以为生孩子就是父母;

  2、为人父母要谦卑;

  3、为人父母需要专业培训;

  4、为人父母需要用心而不是用计。

  二、为人父母基本原则之一。

  1、不占有原则

  2、规矩和爱统一原则

  3、情商先于智商原则

  4、和孩子共同成长原则。

  三、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

  “父亲往往失之过严,母亲往往失之过宠”方法过严,易失子女之爱心;过宽则易失子女之敬意。知为人子,然后可以为人父。

  这段话也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生活中,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的确遇到这样的问题。对孩子过于严厉,甚至有时动了棍棒,打手……而为什么没什么效果呢?孩子依然我行我素,依然吃饭时不安心,手里要拿着手机或平板电脑玩游戏;学习时思想开小差,写了几分钟就想着要休息。到底为什么?我反思,主要是方法不对,对孩子的行为规范没有约束,原则过宽,过宽最终让孩子对父母失去了敬意。而一旦大人发现孩子学习效率底下着急时又发脾气甚而动了棍棒,打了孩子一顿,又犯了方法过严的错误,最后在心平气和孩子沟通时,孩子说爸爸妈妈对他不好,谁谁从来他(她)爸爸妈妈都没有打过他,等等。如何给孩子一个有益的疏导,给孩子树立一个可行有益的行为规范,真的需要认真思考。严与宽的尺度如何掌握,真的需要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断揣摩。

  父母爱孩子,父母要教育孩子。教育孩子要先学习做父母。教育孩子要注意严和宽的尺度,要给孩子有规矩的爱。

  做规矩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敬畏感。这句话是《规矩和爱》书上说的,说的太棒了。书上教导我们给孩子树立规矩应该注意的几点,我感觉很有启发。

  1、培养孩子对规矩的敬畏之心。君子之心,常有敬畏。

  2、做规矩需要树立权威。

  3、做规矩不能随便。

  《规矩和爱》真是一本好书,做父母的必读的一本书,它让我们懂得了如何从做好父母开始,去给孩子建立规矩;它告诉我们规矩建立时应注意的问题,给规矩以权威,让孩子对规矩产生敬畏感;它告诉我们父母给予孩子的爱是严宽有度、是有规矩的爱,而不应该是无原则的溺爱或宠爱。

  教育孩子是门学问,想让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那我们就需要在学习中不断摸索教育的方法,与我们的孩子一起共同成长。

《规矩和爱》读书心得3

  接受恩师的邀请,在写下这篇感受之前,我思量了好久如何构架文章能够表达清楚我的感受。再次翻看书籍,回想这两年多走过的路,我突然意识到,也许压根就不会有框架,有的就是一个心态,具体说来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长。

  第一次接触这本书,我的孩子还不到两个月。朋友送来,翻阅过后,感受不是那么深刻,但是对其中一句话很有印象。那句话的大概印象就是,要从父辈对我们的教育中进行反思。是的.,我的母亲对我属于那种相对高压的教育,学习至上、规矩至上。从上学开始,自己衣物,自己洗,在培养我独立性的同时,或多或少得缺失了一些少年应有的快乐。甚至为了我的学习,母亲把家里的电视剧给卖了。那个时候的我,虽然没有太多的抵触,但是那种近似空虚和孤独的感觉,至今让我难忘。

  按照母亲的想法,我如愿进入大学深造。但是,母亲万万没有想到,高考志愿我一个省内的学校也没有填,一心想着自己闯荡,全然不顾长辈的心情。

  时至今日,母亲埋怨我离家太远,而我也开始后悔,亲情的释放被空间的距离生生地拉扯开。尽管安家落户首都,孩子天真,丈夫顾家,但是那种思乡的心情和无法照顾长辈的感觉却时不时让自己心塞。

  说了这些,并不是埋怨母亲,而是因为《规矩和爱》的那句话让我想到这些,时至今日,我甚至对我曾经不顾一切的“离家”行为有些许后悔。映射到我自己身上,为人父母应该怎么做?是延续母亲的做法?还是实行新时代父母所推崇的“自由教育”?

  中国有句古话“过犹不及”,凡事不可过度和偏激。作为华人家庭,尽管接受了一定西式的教育,但是毕竟我们暂时没有能力也没有想法让孩子进入西方社会,所以一定还是有一些传统的内容渗入家庭教育中。对于传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是必须要做的。

《规矩和爱》读书心得4

  最近,阅读了钟老师推荐的王涛着作《规矩和爱》,对书中提出的有关孩子的教育观点深有感触。针对书中提出的教育理论,对照自己平时对孩子的教育,有些地方做的比较贴近作者的观点,有些地方做的和作者的观点出入较大。不同的做法产生不同的效果,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对孩子有益的做法要继续坚持,同时,要不断修正对孩子成长不利的一些方式方法。

  对书中感触最深的一句话就是“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这是《规矩和爱》里的中心思想,通俗的讲就是孩子需要爱,更需要规矩,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最不缺的就是家长的疼爱。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是好吃、好玩的先给孩子,孩子喜欢什么玩具,想去哪里玩都尽全力满足。按照古代“孔融让梨”的思想要求孩子已经不太现实,首先家长就不可能这样要求孩子。但爱不是放纵,否则爱就变成了害,在有关孩子个人品德、学习习惯、性格培养等大是大非问题上,是必须有一定的规矩的。当然,规矩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平时一点一滴习惯的养成。从幼儿园开始,我们就要求孩子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然会再做其他事情,这个好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所以在作业方面基本不要我们家长操心。但孩子毕竟是孩子,有时适当的惩罚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记得孩子很小的时候,不知什么时候养成了挤眉弄眼的坏毛病,怎么讲也改不掉,一次又在挤眉弄眼时,我们上去就是一巴掌,孩子当时委屈的哭了一会,但从此再也不挤眉弄眼了。当然,在教育过程中一定也有许多做的不好的地方,比如孩子不好好吃饭、做事拖拉、不注意个人卫生等问题,一直没有更好的办法去纠正孩子的这些坏毛病。

  作者认为学做父母是教育孩子的前提,我们认为这就是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必须做到。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好与不好的习惯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刚上小学时,孩子看电视、玩电脑的兴趣比较大,肯定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但不玩这些又会让孩子与社会脱节,就与孩子约定平时大家都不看电视,玩电脑,周末可以多玩一会。家里人也都比较配合,平时基本上不开电视和电脑,孩子自然养成了好习惯,只在节假日才看看。

  书中提到了情商与智商的关系,认为情商在孩子的成长中起到更多的作用。中国的父母往往更多的关注孩子的智商情况,孩子是否比别人家的聪明,就算是现在意识到了情商的重要,也不知道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在老师的教育培养下,我家的孩子学习成绩还算可以,但明显感到孩子小小年龄就有了不应该有的压力。比如每次考试前孩子都很纠结,担心考不到100分,担心别的同学考试超过他,担心当不上班长了。缺少男孩子应该有的大度和洒脱。作为家长,我们只能尽量开导孩子,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增长知识,不是为了得100分。只要应该会的学会了,考试不要粗心,考不到100分也没什么。但要通过考试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能够经历一些挫折教育对现在孩子的成长会有很大帮助。

  总之,规矩和爱并非是完全对立的两方面,爱为规矩之根源,规矩为爱之保障。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才,但首先要让孩子成为一位身体和心理都健康的人,这需要每位家长做好与学校老师的配合工作,共同为孩子的成长而努力。

《规矩和爱》读书心得5

  孩子是各种各样,家庭,父母亦然,书中,并没有说如何教育孩子,而是在教育父母,我认为规矩和爱有三个层面,书中讲了二种,没有讲第三种:

  第一种,教育是父母对孩子的规矩和爱的统一体;

  “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这是《规矩和爱》里的中心思想,通俗的讲就是孩子需要爱,更需要规矩,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让自己的情绪消失;放弃改变孩子的念头。做到以上这四个方面就能做到对孩子的有利培养。

  培养孩子什么,书中重点提到培养孩子的二商,培养孩子的“抗逆力”在抖落灰尘中升华自己;建立在自信上的是谦卑,否则就是自卑;这就是情商和逆商,对于智商,书中没有作为重点。这些都是人的社会属性,属于社会预热。

  第二种:先规矩家庭,再爱孩子;

  书中重点提到,规矩设定的越早越好,在孩子的怀孕期设规矩最好,实际却多是做不到,所以规矩的设立在家庭中经常是一个磨合和斗争的过程,也是我们大家真正的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这种过程才是考验家长心性和能力的时候。也是我们为人父母必须面对的,先解决自己的问题才有可能解决孩子的问题。

  家庭不是一个人,而家庭规矩的不统一是正常的,是绝大多数家庭的现状。有严、有松、甚至有溺爱,但规矩就是规则,是牵制风筝的细线,风筝虽有一定的高度限制,但可以自由飞翔,安全降落.如果细线断了,即使他穿过云层,最终也会摔得遍体鳞伤,甚至粉身碎骨。家庭规矩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也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家教。

  当然看完全书我还有有些自己的想法:

  尝试变化和突破是人的本性,更是孩子的天性,无论你把他当成违反还是叛逆,都一种观点,将一切不愉快,不顺心的'事,全部画上绝对值,成为愉快和顺心,这可以是想象力,而真正做到的,一定不是常人。

  孩子是世界上最不能玩的玩具;我认为每一个有点责任心的父母都知道,可世界上不可能有完美的孩子,因为完美的人,就是上帝,所以教育核心是我们不知道什么是正确,而我们只是在教育孩子们适应当前社会,适应现在生存,而基本放弃掉了适应人性,更多的时候我们根本不知道明天是什么样的,就像我们的父母不会知道今天的世界是这样一样,而上面提到的,智商,情商,逆商之后还有一商,就是德商,对于德商基本没有提到,思考靠智商,社交靠情商,遇到困难看逆商,而德商则是根本,也是中国教育最为缺少的内容,当然也是许多家长自己都不知道的内容,因为现在的中国文化中没有德商教育,这是我们应该深入反思的内容。没有德商的优秀人才,是一件危险品。

《《规矩和爱》读书心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规矩和爱》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规矩和爱的读后感12-30

《规矩和爱》读后感09-28

《爱和自由》的读书心得07-18

爱和自由读书心得范文09-26

爱和自由读书心得体会05-17

守规矩读后感05-20

关于爱读书的心得10-16

爱和自由读后感07-28

《爱和自由》读后感05-13

《规矩和爱》读书心得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规矩和爱》读书心得,欢迎阅读与收藏。

《规矩和爱》读书心得

《规矩和爱》读书心得1

  阅读《规矩和爱》是老师给的任务,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和诠释家长如何更好的面对孩子和教育孩子。你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来面对你的孩子呢?是响应你的父母的教育方式?还是通过各种媒体来学习式教育?还是用你自己的天性,没有约束,随心所欲的面对呢?

  说实话钟老师在上期家长会上发布的任务中我没有当回事,心想:“很多年不看书了,突然让我来看书学习,实在是太困难了,根本看不下去。后来跟家长们聊起这事,许多家长想法和我一样。这个动作太难,看都难别说是写了,根本写不出这么铿锵有力的文章,所以家长们都会选择度娘,这一段可以复制一下,那一段也可以复制一下,这样就可以轻轻松松的.变成自己写的了。当然了为了体现家长们的智慧,绝对不能让孩子知道是从百度上抄的。”

  看到很多家长们貌似看透了也看懂了《规矩和爱》这本书,也总结的超好,让我感觉家长非常有才。个个都是高手,这么优秀的家长孩子们不愁没有好榜样!这些都是满满的正能量啊!

  在这里我想提到的是我没有读《规矩和爱》这本书,但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又不能抄袭网上的读后感。我想到了一个办法,在手机里下载一个有声读物的软件,叫听书神器。看书就想睡觉,听那就好多了。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听,我想这次家长们没有我智慧了吧!

《规矩和爱》读书心得2

  父母爱自己的孩子是天职,是本能,可是,我们应该给孩子怎样的爱呢?王涛博士的《规矩和爱》一书,给了我们深深的启迪,我们给孩子的爱应该是有规矩的爱,而不是溺爱,不是宠爱。

  做父母的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一出生,我们仿佛就成了奴隶,为了孩子,考虑很多,甚至从胎教开始就做了很多努力,目的是让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而实际上我们最终变成了孩子的奴隶。读了《规矩和爱》有这样几句话我被深深触动。

  “先做父母,再教育孩子”,读了这句话,我心里一颤。原来我们一直认为孩子怎么怎么样,不听话,不爱学习等等,其实我们自己都还没有学会怎么样做父母,却去抱怨孩子的行为不能让大人满意。

  子所不欲,勿施于人,一点都没错。在家里一定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家里首先要干净卫生,其次要讲文明懂礼貌,再次要有浓厚的学习氛围。俗话说言传身教,一定不假,我们做父母的要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素养,规范自己的行为,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不能奢望你躺在沙发上看着电视,你坐在那里玩着手机,孩子能够不受影响的`进行学习;不能奢望每天在外面应酬喝得醉醺醺,摇摇晃晃回到家,还能看到孩子自己坐在书桌旁在独立写作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话我们也都懂得,但往往我们忽视了自己应该做到的说到的,应该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生活环境,却陷入了要求孩子去听话去学习,而自己的行为不妥的境地,我们没有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却成为了他坏习惯的诱导者。

  原来,教育孩子也是门学问,想教育好他们,我们先要学习如何做个合格的甚至优秀的父母。

  下面几段话,也是读了《规矩和爱》后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一、为人父母教育也是艺术,它可以让你收获人生至乐,也可以让你收获人生至痛。人生至乐,无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子。

  1、别以为生孩子就是父母;

  2、为人父母要谦卑;

  3、为人父母需要专业培训;

  4、为人父母需要用心而不是用计。

  二、为人父母基本原则之一。

  1、不占有原则

  2、规矩和爱统一原则

  3、情商先于智商原则

  4、和孩子共同成长原则。

  三、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

  “父亲往往失之过严,母亲往往失之过宠”方法过严,易失子女之爱心;过宽则易失子女之敬意。知为人子,然后可以为人父。

  这段话也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生活中,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的确遇到这样的问题。对孩子过于严厉,甚至有时动了棍棒,打手……而为什么没什么效果呢?孩子依然我行我素,依然吃饭时不安心,手里要拿着手机或平板电脑玩游戏;学习时思想开小差,写了几分钟就想着要休息。到底为什么?我反思,主要是方法不对,对孩子的行为规范没有约束,原则过宽,过宽最终让孩子对父母失去了敬意。而一旦大人发现孩子学习效率底下着急时又发脾气甚而动了棍棒,打了孩子一顿,又犯了方法过严的错误,最后在心平气和孩子沟通时,孩子说爸爸妈妈对他不好,谁谁从来他(她)爸爸妈妈都没有打过他,等等。如何给孩子一个有益的疏导,给孩子树立一个可行有益的行为规范,真的需要认真思考。严与宽的尺度如何掌握,真的需要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断揣摩。

  父母爱孩子,父母要教育孩子。教育孩子要先学习做父母。教育孩子要注意严和宽的尺度,要给孩子有规矩的爱。

  做规矩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敬畏感。这句话是《规矩和爱》书上说的,说的太棒了。书上教导我们给孩子树立规矩应该注意的几点,我感觉很有启发。

  1、培养孩子对规矩的敬畏之心。君子之心,常有敬畏。

  2、做规矩需要树立权威。

  3、做规矩不能随便。

  《规矩和爱》真是一本好书,做父母的必读的一本书,它让我们懂得了如何从做好父母开始,去给孩子建立规矩;它告诉我们规矩建立时应注意的问题,给规矩以权威,让孩子对规矩产生敬畏感;它告诉我们父母给予孩子的爱是严宽有度、是有规矩的爱,而不应该是无原则的溺爱或宠爱。

  教育孩子是门学问,想让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那我们就需要在学习中不断摸索教育的方法,与我们的孩子一起共同成长。

《规矩和爱》读书心得3

  接受恩师的邀请,在写下这篇感受之前,我思量了好久如何构架文章能够表达清楚我的感受。再次翻看书籍,回想这两年多走过的路,我突然意识到,也许压根就不会有框架,有的就是一个心态,具体说来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长。

  第一次接触这本书,我的孩子还不到两个月。朋友送来,翻阅过后,感受不是那么深刻,但是对其中一句话很有印象。那句话的大概印象就是,要从父辈对我们的教育中进行反思。是的.,我的母亲对我属于那种相对高压的教育,学习至上、规矩至上。从上学开始,自己衣物,自己洗,在培养我独立性的同时,或多或少得缺失了一些少年应有的快乐。甚至为了我的学习,母亲把家里的电视剧给卖了。那个时候的我,虽然没有太多的抵触,但是那种近似空虚和孤独的感觉,至今让我难忘。

  按照母亲的想法,我如愿进入大学深造。但是,母亲万万没有想到,高考志愿我一个省内的学校也没有填,一心想着自己闯荡,全然不顾长辈的心情。

  时至今日,母亲埋怨我离家太远,而我也开始后悔,亲情的释放被空间的距离生生地拉扯开。尽管安家落户首都,孩子天真,丈夫顾家,但是那种思乡的心情和无法照顾长辈的感觉却时不时让自己心塞。

  说了这些,并不是埋怨母亲,而是因为《规矩和爱》的那句话让我想到这些,时至今日,我甚至对我曾经不顾一切的“离家”行为有些许后悔。映射到我自己身上,为人父母应该怎么做?是延续母亲的做法?还是实行新时代父母所推崇的“自由教育”?

  中国有句古话“过犹不及”,凡事不可过度和偏激。作为华人家庭,尽管接受了一定西式的教育,但是毕竟我们暂时没有能力也没有想法让孩子进入西方社会,所以一定还是有一些传统的内容渗入家庭教育中。对于传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是必须要做的。

《规矩和爱》读书心得4

  最近,阅读了钟老师推荐的王涛着作《规矩和爱》,对书中提出的有关孩子的教育观点深有感触。针对书中提出的教育理论,对照自己平时对孩子的教育,有些地方做的比较贴近作者的观点,有些地方做的和作者的观点出入较大。不同的做法产生不同的效果,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对孩子有益的做法要继续坚持,同时,要不断修正对孩子成长不利的一些方式方法。

  对书中感触最深的一句话就是“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这是《规矩和爱》里的中心思想,通俗的讲就是孩子需要爱,更需要规矩,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最不缺的就是家长的疼爱。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是好吃、好玩的先给孩子,孩子喜欢什么玩具,想去哪里玩都尽全力满足。按照古代“孔融让梨”的思想要求孩子已经不太现实,首先家长就不可能这样要求孩子。但爱不是放纵,否则爱就变成了害,在有关孩子个人品德、学习习惯、性格培养等大是大非问题上,是必须有一定的规矩的。当然,规矩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平时一点一滴习惯的养成。从幼儿园开始,我们就要求孩子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然会再做其他事情,这个好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所以在作业方面基本不要我们家长操心。但孩子毕竟是孩子,有时适当的惩罚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记得孩子很小的时候,不知什么时候养成了挤眉弄眼的坏毛病,怎么讲也改不掉,一次又在挤眉弄眼时,我们上去就是一巴掌,孩子当时委屈的哭了一会,但从此再也不挤眉弄眼了。当然,在教育过程中一定也有许多做的不好的地方,比如孩子不好好吃饭、做事拖拉、不注意个人卫生等问题,一直没有更好的办法去纠正孩子的这些坏毛病。

  作者认为学做父母是教育孩子的前提,我们认为这就是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必须做到。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好与不好的习惯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刚上小学时,孩子看电视、玩电脑的兴趣比较大,肯定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但不玩这些又会让孩子与社会脱节,就与孩子约定平时大家都不看电视,玩电脑,周末可以多玩一会。家里人也都比较配合,平时基本上不开电视和电脑,孩子自然养成了好习惯,只在节假日才看看。

  书中提到了情商与智商的关系,认为情商在孩子的成长中起到更多的作用。中国的父母往往更多的关注孩子的智商情况,孩子是否比别人家的聪明,就算是现在意识到了情商的重要,也不知道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在老师的教育培养下,我家的孩子学习成绩还算可以,但明显感到孩子小小年龄就有了不应该有的压力。比如每次考试前孩子都很纠结,担心考不到100分,担心别的同学考试超过他,担心当不上班长了。缺少男孩子应该有的大度和洒脱。作为家长,我们只能尽量开导孩子,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增长知识,不是为了得100分。只要应该会的学会了,考试不要粗心,考不到100分也没什么。但要通过考试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能够经历一些挫折教育对现在孩子的成长会有很大帮助。

  总之,规矩和爱并非是完全对立的两方面,爱为规矩之根源,规矩为爱之保障。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才,但首先要让孩子成为一位身体和心理都健康的人,这需要每位家长做好与学校老师的配合工作,共同为孩子的成长而努力。

《规矩和爱》读书心得5

  孩子是各种各样,家庭,父母亦然,书中,并没有说如何教育孩子,而是在教育父母,我认为规矩和爱有三个层面,书中讲了二种,没有讲第三种:

  第一种,教育是父母对孩子的规矩和爱的统一体;

  “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这是《规矩和爱》里的中心思想,通俗的讲就是孩子需要爱,更需要规矩,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让自己的情绪消失;放弃改变孩子的念头。做到以上这四个方面就能做到对孩子的有利培养。

  培养孩子什么,书中重点提到培养孩子的二商,培养孩子的“抗逆力”在抖落灰尘中升华自己;建立在自信上的是谦卑,否则就是自卑;这就是情商和逆商,对于智商,书中没有作为重点。这些都是人的社会属性,属于社会预热。

  第二种:先规矩家庭,再爱孩子;

  书中重点提到,规矩设定的越早越好,在孩子的怀孕期设规矩最好,实际却多是做不到,所以规矩的设立在家庭中经常是一个磨合和斗争的过程,也是我们大家真正的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这种过程才是考验家长心性和能力的时候。也是我们为人父母必须面对的,先解决自己的问题才有可能解决孩子的问题。

  家庭不是一个人,而家庭规矩的不统一是正常的,是绝大多数家庭的现状。有严、有松、甚至有溺爱,但规矩就是规则,是牵制风筝的细线,风筝虽有一定的高度限制,但可以自由飞翔,安全降落.如果细线断了,即使他穿过云层,最终也会摔得遍体鳞伤,甚至粉身碎骨。家庭规矩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也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家教。

  当然看完全书我还有有些自己的想法:

  尝试变化和突破是人的本性,更是孩子的天性,无论你把他当成违反还是叛逆,都一种观点,将一切不愉快,不顺心的'事,全部画上绝对值,成为愉快和顺心,这可以是想象力,而真正做到的,一定不是常人。

  孩子是世界上最不能玩的玩具;我认为每一个有点责任心的父母都知道,可世界上不可能有完美的孩子,因为完美的人,就是上帝,所以教育核心是我们不知道什么是正确,而我们只是在教育孩子们适应当前社会,适应现在生存,而基本放弃掉了适应人性,更多的时候我们根本不知道明天是什么样的,就像我们的父母不会知道今天的世界是这样一样,而上面提到的,智商,情商,逆商之后还有一商,就是德商,对于德商基本没有提到,思考靠智商,社交靠情商,遇到困难看逆商,而德商则是根本,也是中国教育最为缺少的内容,当然也是许多家长自己都不知道的内容,因为现在的中国文化中没有德商教育,这是我们应该深入反思的内容。没有德商的优秀人才,是一件危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