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校园》读书心得

时间:2022-06-07 00:13:58 读书心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赢在校园》读书心得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心得怎么能落下!那么你会写读书心得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赢在校园》读书心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赢在校园》读书心得

《赢在校园》读书心得1

  一直都在给自己做个思考评价,我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老师。暑期阅读了《赢在校园——打造教师职业核心能力》,对现在老师的的理解,应该给予什么样的定位?曾经被认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园丁,辛勤的培养着祖国的花朵。但是社会发展了,这个社会给我们更多的教师理解只是个谋生的职业,读书后感悟到,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能力的考验。

  内心的需要

  想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我的生活环境就在校园里,曾经我的任务是学习,得到知识和智慧,现在我的任务和义务是教会他人如何学习和获得智慧。同样都是校园的环境,给了不同的思考,当我还是个学生时,我渴望我的老师给予我更多的知识,虽然那时年幼的我不知道什么是我最需要的,但是我知道我最起码的需要是我可以很快的背书,记住内容,有更多的解决一道道数学题的方法,能让我换了不同的数字也能知道做出这道题的方法,这是我做学生时的最起码的需要。

  力量的传递

  因为老师能感染我,让我每天吃好饭,不等与爸爸妈妈摆手就直奔学校找老师,因为老师身上有爸爸妈妈没有的,但那个时候我不知道是什么,让我这样追求,老师的话更能激励我,老师的一举一动我都愿意关注,超过了对爸爸妈妈的关注。与老师的谈话能让我从语言里获得一把开启未来的钥匙,一个微笑就可以让我浑身都是力量。这力量带到了现在还在发挥,现在的我也成为了一名教师,我带给我的学生们的'应该也是一股可以传递的正能量,这不就是我应该做的事情吗?

  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每天忙忙碌碌以为给了学生很多,为什么我的学生不能像当年的我那样来接受这股能量呢?因为那个时候我需要这样的能量,而现在的我在乎更多的是给学生的,而不是学生需要的。我应该更多的考虑学生的需要时什么,而不是我给了他们什么,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真正领略到学生的需要,才能做好一名传递真能量的好老师。

《赢在校园》读书心得2

  新课程理论认为,学生课堂上的收获不仅包括认知方面的,还应包括态度和价值观的改变、丰富与提升,所经受到的理智的挑战和内心的震撼,所获得的感动和鼓舞等。尤其是后者,对于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更具价值,而这些都必须靠积极地体验来内化。

  那么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具体落实,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体验中学好数学呢?通过阅读《赢在校园》一书后,我结合《教学课程标准》的教学实例粗浅地谈一谈体会。

  一、在生活中体验数学

  联系生活,灵活地运用、甚至改编学习材料,让数学问题生活化,不但能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的思想,使学生与数学“零距离”,体验数学的可亲、可近,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意志。更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所在。如,在“几和第几”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听口令、做动作:“请每小组的前3个小朋友站起来”、“请每小组的第3个小朋友站起来”、“请每小组的后面第3个小朋友站起来”、“请每小组的后3个小朋友站起来”……全体参与,互做小老师判断指正。这样的练习设计,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把数学知识拓展到学生的生活,使学生通过切身的体验感悟到“几”和“第几”的区别。再如,教学“认识乘法”之后,让学生在身边找一找,就有学生列举了诸如:“每盏日光灯有2个灯管,4盏日光灯一共有8个灯管(4个2相加是8)”、“每组有10个小朋友,4组一共有40个小朋友(4个10相加是40)”、“一扇窗有4块玻璃,4扇窗一共有16块玻璃(4个4相加是16)”、“每行有5张桌子,4行一共有20张桌子(4个5相加是20)”等例子。这样设计教学,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是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的意识,培养了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

  二、在自主探索中体验数学

  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强调:“学习数学的.惟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后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他认为:“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我们也必须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让他们自由地主动地学习。因而,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较多的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作到“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揭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代替;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不示范。”让学生自己在探索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让每个学生的大脑和双手真正地动起来,让每个学生用自己内心的体验去学习,去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并且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增强自信。如,在教学“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活动。课始出示一桶幸运星,指名一人上来抓两次。抓第一次后让学生先猜一猜(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及数感),再数出结果;抓第二次后再让学生猜。发现学生第一次猜的数与数出的准确数相差较多,而第二次猜出的数却与数出的数比较接近。这是因为学生在亲历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两次抓得结果应该是差不多的,因此能根据第一次数出的结果来较准确地猜出第二次抓得颗数。教师从中引出“多些、少些”,既自然生动,又便于理解。然后再出示一桶米,同样抓一把,与幸运星比一比,学生很快意识到一把米要比一把幸运星多得多(一把幸运星要比一把米少得多),从而很好地理解“多得多、少得多”。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亲历了比的过程,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自主探索、切身体验,从而掌握和巩固新知,加深理解。再如,教学“认物体”时,/zk168/我把整节课设计成以活动为主的教学形式,课一开始的“找朋友”活动(教师事先在讲台前摆四张桌子,分别放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教具,让学生把自己代来的牙膏盒、魔方、球、茶叶罐等实物摆放在它们的“朋友”的边上),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学生既兴奋又认真,有的在仔细观察,有的用手在摸,有的拿了球在桌上滚……最后,都“小心翼翼”地把自己带的实物放在了它们的“朋友”旁边。在这堂课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索,通过自己的观察、触摸和滚动,不但在头脑中留下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清晰的表象,更是体验到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区别。课堂上学生“动”了,气氛“活”了,空间观念也逐步形成了。

  三、在合作交流中体验数学

  著名作家萧肖伯纳认为:如果两个人各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如果两人各有一种思想,交流后每人至少拥有两种思想。同样在数学教学中,由于每位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不同,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各自的建构过程也是各不相同的,这样差异性建构正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而讨论交流正是开发和利用这一资源的有效途径。它不仅可促进学生进行资源共享,发展联想、思维,培养合作交往能力,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不断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如在教学“愉快的周末”中的“套圈”一题(分值为1分、2分、3分、4分、5分,且规定每人只能套3个圈):小红共得9分,她的3个圈可能套住了什么?先出示主题图,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并交流结果,这里,答案1分、3分、5分和2分、3分、4分较容易得出,通过进一步地组织讨论交流,有的学生又得出了2分、2分、5分,1分、4分、4分, 3分、3分、3分及4分、5分、0分的答案。这里,各种不同的答案都来自学生,通过讨论与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了一种互补式的学习,使不同的学生在自主探索和交流合作中携手共进、共同发展。

  四、在自我评价中体验数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常会碰到学生在解决同一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各种不同的想法(或答案)的情况,这时若能抓住时机让学生对这些想法(或答案)进行自我评价,阐述各自的想法,往往能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例如,在教学“十几减6、5、4、3、2”时,出示题“13-4=□”,并请两个小朋友交流了两种不同的解题方案。方案一:10-4=6,6+3=9(破十法);方案二:13-3=10,10-1=9。这里,教师先不发表意见,而是让学生自己评价:“你比较欣赏哪种方案?”。结果,学生中出现了两派,且各有理由。有的小朋友欣赏方案一,认为在“十几减9、8、7”的时候,一直都是用破十法,破十法是我们所熟悉的方法。另一派则欣赏方案二,认为“十几减9、8、7”(如,“13-9=□”)中的减数(9)比较接近10,用10来减,减剩的数较小(10-9=1),用较小的这个数与十几中的几合起来又比较容易(1+3=4)。而“13-4=□”则不同,这里的4比较接近3,与10却相差较多,如果用10来减的话“10-4”,不但计算麻烦,而且减剩下的数(6)也较大,这个数与十几中的几合起来(6+3)又比较麻烦,而从13中先去掉3,再去掉1的计算则简单得多。这时,欣赏方案一中的大部分学生已跟着迎合了起来,觉得自己的方法确实比较麻烦。

  体验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体验使学生迸发出创造的智慧火花;体验使学生视学习过程为自己的生命历程。数学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在教学中,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用积极主动的方式去体验、探究,那么数学课堂将变得轻松而富有活力。

【《赢在校园》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赢在执行读书心得06-09

《赢》读后感04-30

读《赢在执行》有感10-28

《赢》的读后感07-05

《赢在执行》心得体会08-23

赢在执行心得体会04-20

《赢在执行》心得体会01-05

《赢在节俭》读后感05-05

赢在执行读后感04-27

赢在执行读后感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