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国读后感

时间:2024-01-26 07:52:1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雪国读后感2篇【推荐】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雪国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雪国读后感2篇【推荐】

雪国读后感1

  虚无,汉语释作“有而若无,实而若虚”。虚无主义则认为人类的存在没有意义、目的以及可理解的真相及最本质的价值。

  或许在儒家“奋发图强”的阳光的直射下,我们可能无法看见,也无法理解这种虚无的存在(至少我一开始是这样),就如同蚂蚁的视野无法囊括整个人一样——超维度的跨越性认知。应了那一句老话,不是自己拼搏的富裕会让人空虚,如接受丰厚遗产的男主——岛村就是这样一位虚无主义者。

  在缀满星辰的银河下,浩瀚的苍穹间,他亲眼目睹了少女叶子的死亡,岛村一直对叶子心存爱慕,可是这一刻他却没有表现出应有的伤痛,似乎“悲欢离合”从未被记载在他的人生字典中一般,而是“看到银河哗啦一声,向他的心坎上倾泻下来”。澄澈明亮的夜空,璀璨夺目的银河,少女的生死,水乳交融。在岛村看来,生命的存在原本就是一种美丽的徒劳,一种虚无,因而临死前的挣扎是没有必要的,需做的只要顺应自然。个人认为,在现实的价值观中,岛村的“虚无”不仅有超然度外的解脱,也有——说得难听点——行尸走肉般的无所顾忌,因为生命在他眼中,并没有什么意义。

  女主驹子却不然,她“发出疯狂的叫喊”,她“抱叶子仿佛抱着自己的牺牲和罪孽一样”。她,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形象,会在寂寥的山村里刻苦练习三弦琴,会努力读书并认真做笔记,会倾尽炽热的心爱岛村,她的行为并不虚无,而是积极的、向上的。甚至我觉得,只有驹子的笑才是这本书中唯一真切的快乐,其他的人物——叶子——笑得美但凄清,岛村——就算笑也是皮笑肉不笑,很少动真情。即使这样生动鲜活的人物,也照样没能逃脱虚无的'吞噬。她的付出,只是一种“美丽的徒劳”,一种“毫无意义的努力”,她的抗争是实实在在的,可最终的结果是虚无的。她爱岛村,不如说她是爱他身上东京的气息,她的衷情最终并未得到岛村的回应,就如东京是她不可生存之地一样。

  在这实与虚的矛盾中,驹子的人生化作一种真真正正的徒劳的悲哀。叶子本身就是虚无。她第一次出场的地点在朦胧的镜中,岛村看见她,就像“是在梦中看见了幻影一样”。“那种无法形容的美,使岛村的心都几乎为之颤动。”这种美,就是虚无的美,所以才会无法形容,正是叶子镜花水月的空灵与虚无,拨动了岛村同样蕴藏虚无的心弦,这种呼应使他的心为之一颤。

  叶子生而虚无,死亦澄明。她从蚕房上面掉下来,“这地方净是水,没有扬起尘埃”,飘渺虚无伴着她出生入死,与岛村心头的人生无常相呼应。就连川端康成在获诺贝尔奖接受采访时,都说:驹子是有原型的,而叶子就是假想出来的。

  现代语言评论是“唯美的丧”,可是这是日本独特的“物哀”文化。小时候我看过安房直子的童话,她如梦如幻的描述中藏着些悲哀,让童话单纯得近乎透明,当时我觉得没有安徒生童话那么跌宕、精彩,但现在结合《雪国》的风格细细品味,也算是融合了日本文化的一部分,在纯美的文字中感受生命的疮痛与诗意。

  东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也是如此,许多近乎黑白的配色和“诡异”的演绎和我们心中对热闹欢欣的定义大相径庭,它没有北京奥运会的炫彩夺目,但它恰又表达日本文化的虚无之美,美得独特,美得凄清。

  在文化的碰撞中,选择去感受,去体会,去思考,是我阅读此书最大的收获。

雪国读后感2

  僵直的身体从空中落下来,显得很柔软,但那姿态,像木偶一样挣扎,没有生命,无拘无束的,似乎超乎生命之外。—《雪国》

  很多时候,我觉得人是一种“矫情”的动物。喜新厌旧,欲望永远不能被望穿,向往未来却常忆曾经。这么说来未免太过刻板,但我认识的岛村就是这样的。岛村,一个有妻室儿女的中年男子,靠遗产度日,整天无所事事。当他坐上那辆通往雪国的列车,邂逅了叶子,他的心灵都为之震撼。她就像是转瞬即逝的流星,给岛村索然无味的生活增添了亮光。当岛村来到温泉旅馆,遇到了驹子,他们的故事就此开始。岛村去过雪国找过驹子三次,他和驹子的故事干干净净,简简单单,现实又虚无。

  美好终将逝去,小说结尾蚕房的那场火灾,孩子们纷纷逃出,但叶子却无法逃避这场灾难,她的呼吸终留在了那个夜晚。岛村终究回归了东京的空虚的日子,驹子还在雪国的小镇里继续安详地生活着。

  我想这么形容《雪国》这本书:“生而为人,我很抱歉”。书里的字一个个存在,但读完此书,给我一种触碰不到的空无。叶子的匆匆飘散,伴随莹白的雪地,璀璨的星汉,耀眼的火光,优美却又悲伤。岛村的精神恋人就这样逝去,他并没有感到难过,反而从这领悟了生命是一场虚无的过程。刚开始我对岛村对于驹子的.疯狂的爱却淡然无比很不解,细细回味结局的那场火灾,我理解了他对生命的看法。

  看着这本书的封面,湛蓝的天,孤寂的山,弥散的雪,飘散着淡淡的悲哀与虚无。岛村想要寻求生命的真实却发现是徒劳的心境,驹子对岛村爱的炽烈却无意义的无奈,与叶子美丽形象的虚无融成一幅画。飘渺无影却又真实无比。真实的是那些事物都可以触碰,飘渺的是现在终会是过去。不同的悲欢离合与相同的生老病死。

  立秋已过,燥热的夏天逐渐有了褪去的痕迹,蝉鸣的声音开始慢慢消失。春天播撒的种子有了成熟的迹象,四季循环往复,人也在变化着。过去就像是抓不住的风,现实却可以触碰的那么清晰,今天终将变成昨天、曾经。我开始思考人存在的意义。

  《雪国》展开了川端康成虚无主义的心境。人的状态只有生和死两种,人生是没有意义的,就像光终会黯淡。但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人情味浓浓的市井街头,告诉这我:人生是有意义的。光是终会黯淡。可他会照耀那些被他眷顾的人,那些迷茫的人,那些努力的人。时间的长河终将会抹去你我存在的痕迹,但我们会因家人、朋友、伴侣的存在而获得爱的启迪。骨灰是冰冷的,但爱的感情是温暖且炙热的,为血液注入鲜活的力量,人生变得不再虚无麻木,充满意义。

  “我曾难自拔与世界之大,也沉溺与其中梦话”这是《起风了》中的一句歌词。

  可终是“心之所动,就随缘去吧”。少年的诗和远方终会变成柴米油盐。浪漫终会沉寂于世俗之中。大多数的人忙于生计,虚有其表,遍体鳞伤的内心却向世人表露出毫不疲惫的模样。《雪国》让我更好地清楚这个实情。但是,凡事都有对立面。快乐的人永远存在,地球自转不停止,银河璀璨无边。落俗不可避免,浪漫天真无邪。光终会黯淡,但你一定可以成为你想要去成为的人。

【雪国读后感】相关文章:

《雪国》读书笔记03-27

雪国心得体会04-09

雪国读后感03-08

《雪国》读后感04-30

《雪国》读后感04-20

雪国读后感04-22

雪国读后感范文05-10

读《雪国》有感03-26

雪国读书心得04-14

雪国读后感9篇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