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也不能少》观后感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个也不能少》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一个也不能少》观后感1
一部影片,一个故事,一份责任,一种感动。
今天,我有幸观看了张艺谋导演影片《一个都不能少》,它主要讲述是关于一个代课老师魏敏芝故事,她只是个小学毕业人,今年才十三岁。因为高老师请假回家探病才来到了水泉村小学,这个学校就有一个班,班里学生一到四年级都有,共二十八个学生……
在班里有一位名叫张慧科男同学,由于母亲生病,他家人带着他辍学到城里去打工。魏老师从学校一直到(知道以后,只身一人到)城里去找张慧科,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他,把他带回了家。其实她完全可以不用去找张慧科,因为她任务就是代好这一个月课,而她或许是为了高老师临走之前一句话:“这个班已经流失了十几个学生,再也不能少。!”我想:这就是责任所带来动力吧!
在这部影片中,最令我感动是魏老师为了找张慧科在街头上四处寻找,广播找人,贴寻人启事一幕幕……可惜都没有找到张慧科。她渴了,就喝街边自来水;饿了,就吃小店客人剩下食物。她偶然遇到一个好心人,告诉她应该去电视台……可门口登计人员处处叼难她,不准她进去。她没有就此放弃,在大门外等了三天三夜,而且她见到每个从里面走出来人就问:“你是不是台长?你是不是台长?”最终,她终于见到了台长,并上了电视,在圆圆镜头面前,她流下了眼泪,说了一席让人感动不已话:“张慧科我好想你,你在哪里?”
最终,魏老师找到了张慧科,一起回到了那个熟悉而陌生地方——水泉村希望小学。是啊,付出了或许才会有回报,可不付出注定一无所获。而这个世上又有多少人能像魏老师一样,为了一句话,为了一个孩子,付出那么多艰辛和劳累呢?
因此,我希望所有贫困学子都能过上幸福生活,也希望那些已经辍学孩子能够早日重返校园。
《一个也不能少》观后感2
作为一个老师,魏毓芝有自身的缺点,然而作为一个人却有着这些缺点如何也遮掩不住的闪光点。我们很容易想到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纯粹意义上的人,而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反之,则是符合逻辑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她那种尽职尽责、不达目的不罢休、一条道走到黑的
影片中全班二十八个人,一个也不能少的语言和实际行动很好地体现了主人公坚强不屈的性格。因为把生命能量发挥到极致去实现自己的信念的'
片中魏毓芝那被夕阳拉长的身影和电视台大门口一声接一声的你是台长吗?的询问声,是何等震颤人心,那是对所有观众心底的理性呼唤不管前面的困难,只认准了理当如此。只是那么一个简单的理由:一个也不能少。关于这一点我觉得只有一个字可以概括:犟!犟得让人拍案叫绝,犟得叫人心服口服,更犟得使人心为之震,久难忘怀。
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里面的情节甚是感人,这部反映贫困山区师生学习、生活的故事片,让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憾了,我不禁为那个执着的小魏老师而感动,我盯着荧屏的双眼被泪水模糊了多次。
【《一个也不能少》观后感】相关文章:
3.噩梦也精彩美文
4.躺着也中枪
6.清茶一杯也醉人